目前分類:逸闻 (14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戰國時代的企業改革戰士織田信長,四十九歲那年於本能寺遭家臣明智光秀夜襲,大志未成而死於非命。不過,這說法終究是一般結論,事實如何仍不得而知,才會成為日本戰國史首屈一指的謎團。也因此有不少日本作家以此謎團為主題,前仆後繼地在小說中展開自己的獨特論調,而且只要有新視點出現,那書肯定會暢銷。 

就這點來說,日本人確實不會死守先人留下的論定,即便是蓋棺後的論定。畢竟,所謂「正史」,都是「勝者」的狡辯,敗者死無對証。我們先不管織田信長到底怎麼死的,那是學術界專家的問題,在此先來看看他生前的飲食習慣。 

前面已提過,織田信長的口味很重。其實也不光織田信長而已,一般說來,從事體力工作的人,基於必須補充自汗水中流失的鹽分,口味都比坐辦公桌的人要重。何況戰國時代的武士,因過度支出體力,必然會在不自覺中偏愛鹹味。 

織田不但口味重,而且吃飯速度很快。玩過日本戰國電玩的人,大致都知道信長在永祿三年(一五六○)五月十九日黎明,舞了一曲能樂劇謠曲〈敦盛〉: 

人間五十年,與下天比之,直如夢與幻;有幸來人世,何能永不滅? …… 

這一節,據說織田舞了三次,舞畢,大叫「吹螺,給我甲冑」,之後站著吞下一碗開水泡飯,命人開清洲城門,身後只跟隨七、八騎兵,便如疾風奔馳出去。 

此時,信長二十八歲,今川義元四十二歲,而德川家康才十九歲。 

目標是率領軍隊正打算進京的今川義元,今川軍剛好在桶狹間紮營休息。對方是二萬五千大軍(另一說是四萬),織田這方只有二千五百(另一說是四千),等於以卵擊石。可是織田若不進行奇襲,今川軍遲早會路過清洲城,一網打盡織田軍。所幸天公作美,下了一場雷雨,令織田軍奇襲成功,砍下大將今川頭顱,也奠下往後奪取天下的基礎。 

連上陣前,織田也站著吞下開水泡飯,可見他平時吃飯不太喜歡細嚼慢嚥。從他留下的畫像中也看得出他下巴很尖,顎骨不發達。這在人相學來說,似乎表示晚年時運不濟。 

雖說戰國武士的生活本為吃飯要快、拉撒要快、跑路要快,但信長的「快」,很可能出於個性。 

根據現代醫學來說,細嚼慢嚥可以令大腦產生阿爾法腦波,令精神安定,與坐禪瞑想時的效果一樣。但陷於不安或緊張狀態時,則會發出倍他腦波。老是發出倍他腦波的人,等於經年處於感情高漲、亢奮狀態,當然血流也會增快,繼而增加心臟負擔。 

信長除了吃飯快、口味重,他還偏食。偏食會令人性情暴躁。 

信長之所以能夠掌握大半個天下,全在於他行動奔放自由,不守常規也不修細節,這是他的最大魅力;只是一旦決定做某事,即便不擇手段也要達到目的,這也正是他的致命傷。 

或許,織田早已預感到自己天命不長,才活得如煙火那般燦爛、急促?雖然後人給他冠上「第六天魔王」之稱,強調他的殘忍性,事實上他做的幾件殺戮事,幾乎全針對當時墮落的比叡山和尚與一向宗(淨土真宗)佛教徒而已,時期也在三十歲代末至四十出頭那幾年,目的是實現政教分離。 

有件事很喜歡被人提出來強調他的狠毒,據說: 

天正二年(一五七四)元旦,岐阜城內舉行賀年酒宴,十分熱鬧,諸國大名與眾武將都來慶賀。織田在酒席中展出塗上金泥的三個骷髏,並命家臣以骷髏當酒杯喝下喜酒。這三個骷髏正是前一年平定的越前.朝倉義景與近江.淺井久政、長政父子骷髏。淺井父子是江州(滋賀縣)名門,居城小谷城位於琵琶湖北部,而且長政還是信長的妹婿,得年二十九。 

但根據《信長公記》,實際上織田是等諸國大名和眾武將均離去後,只在森蘭丸等幾個貼身隨從前拿出骷髏擱在「三方」(sanbou,古時盛飯食的短足木盤,供奉神佛時也用這種食案)上,邊觀賞邊舞蹈而已。這在當時算是一種尊重行為,根本不是織田存心侮辱死者。此外,這是當時流行的密教真言宗立川流祕密儀式,說只要祭祀骷髏七年,第八年骷髏便會還魂並賜予神通力。織田大概想在第八年讓這些骷髏成為自己的守護靈吧,何況織田不會喝酒,怎麼可能在酒宴上拿骷髏當酒杯? 

接續織田未完成的事業的豐臣秀吉,做法完全仿傚織田,而德川家康則視織田為反面教師,不過,家康最後也完成織田信長的「天下布武」事業,樹立了以武士執政的德川幕府。 

至於「人間五十年,與下天比之,直如夢與幻;有幸來人世,何能永不滅?」這節謠曲的意思,普遍認為是:人生只有五十年,短暫得跟一場夢幻一般;雖然有幸來到人世,但這世上有不滅之物嗎? 

我查了一下資料,才明白謠曲中「下天」的意思。 「下天」是指天上諸天中最不及其他「天」的天界;人間界的五十年,不過是「下天」的一晝夜而已。另一說法是:人間界的五十年,與「化樂」的八千歲比起,短暫得有如虛幻的一瞬。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856年9月10日,有艘懸掛英旗的華人商船「亞羅號」,停泊在廣州黃埔。12名華籍船員與5名印度籍船員上岸後,與村民發生鬥毆,造成一村民死亡。


  兩廣總督葉名琛見民情激憤,受理該案後就令「亞羅號」交出一名水手來抵命,英國船長當然不理會這種奇怪的「中國法」。葉名琛就令廣東水師官兵登船搜查「鴉片與盜匪」,拔去英旗,並拘捕了船上的12名華籍船員。英國駐廣州領事巴夏禮聞訊,要求將被捕諸人送回原船,並賠償該船損失,葉名琛拒絕了。

  12日,葉名琛迫於壓力,同意釋放其中9名水手,但巴夏禮拒絕。他要求送回全部水手,交還該船,向英國道歉,並保證不再發生此類事件。16日,葉名琛拒絕巴夏禮的要求。18日,英國全權特使兼香港總督包令,也致函警告葉名琛。

  22日,巴夏禮到香港會晤包令後,次日即向葉名琛提出「限24小時內送回水手,賠禮道歉,否則攻城」。24日,葉名琛迫於英國領事的壓力,將所捕12名水手全部送到英國領事館,但仍不願道歉,巴夏禮於是拒絕接受。

  25日,英國海軍司令西馬米葛里攻進廣州,葉名琛「不戰、不降、不避、不談」。粵民為洩憤,竟縱火焚燒美法英商館,殃及十三行皆成灰燼,入城的英軍也焚燒洋行附近住家報仇,飽掠之後撤退,接著葉名琛又以「大捷」上奏清廷。巴夏禮以釁端已開,就回報英國請速派大軍來中國「保護僑民」,也聯絡美法諸國共同行動。

  亞羅船事件傳到倫敦後,英國首相巴麥尊趁機鼓動對華戰爭,但國會中卻有不少議員認為沒有必要開戰,結果上議院通過的對華用兵軍費案,竟被下議院否決,巴麥尊遂解散下議院,召集新國會,始得多數票通過,改派額爾金為特使,率海陸軍東來,於隔年七月到達香港,「英法聯軍」之役就此展開。

  從歷史來看,「領事裁判權」實在是中國對外不平等條約中,最令國人難以接受的恥辱。但我們回過頭來看,中國這種「特有」的司法制度,和一些匪夷所思的官僚行徑,卻很少被國人所知。這些歷史留下來的「特色」,至今也依舊存在。
  
  。。。。。。。。。。。。。。。。。。。。


  很多網友不解,中國政府對台灣人民的「友善」,讓大陸人民都感到「吃味」。為了名義上的「統一」,中國政府「一國兩制」的優惠越放越寬。但台灣政客為了選舉,要故意挑動兩岸關係的緊張來火中取粟,這還可以理解;然而為何兩岸越交流,台灣民意測驗中「統消獨長」的趨勢,卻越來越明顯。

  理論上台灣人民都是移民後裔,比起大陸上土生土長的人民,應該更不會有特定的意識型態。何況兩岸大多都是漢族,「統消獨長」的趨勢究竟從何而起?我就不得不提到一次最關鍵的轉捩點:千島湖事件。

  1987年蔣經國死前,同意台灣同胞赴大陸「探親」,而且對「探親」的限制很寬,讓本省人也得以掛「探親」羊頭,賣「觀光」狗肉。兩岸一時之間,水乳交融的極為密切,也可以解釋為何千島湖事件中罹難的24名台灣旅客,都是「無親」可探,純粹「觀光」的本省人。

  老實說,千島湖事件之前,中國政府對台灣同胞的「優待」,實在令台灣人感動;所以會在1989年六四事件之後,各國觀光客都卻步不前,唯有台灣同胞前仆後繼的湧入大陸。

  90年代初期,幾名台灣觀光客在山西,相繼遭到扒竊集團「乾洗」,當地政府竟將成員逮捕後,不分首從,一律槍斃。雖然法院這樣的量刑太重,連原本遭竊的台灣人都看不下去,後悔自己不該報案。

  但中國政府不願背負「欺負台灣人」的心態,在這案例中也是充分流露。我認為:指責中國官員草菅台灣人命是言過其實,相反的,為了「統戰」,草菅大陸小偷的人命才是事實。

  當時兩岸之間關係的密切,確實是與時俱增;連堅持台獨的基本教義派,也都知道台獨只是一種立場的表達,但在台灣永遠是少數的。然而中國政府一切的善意,竟然就由一個原本單純的刑事案件,成為浙江省政府官員口中堅稱的「意外」,最後竟成了兩岸統獨消長的轉捩點。
  
  。。。。。。。。。。。。。。。。。。。。


  千島湖事件(1994年3月31日)爆發前,2月底台灣民意測驗中,認為「自己是台灣人」29.1%;認為「自己是中國人」24.2%;認為「自己既是台灣人又是中國人」43.2%;其餘是不知道或拒答。

  但在千島湖事件發生後不久的4月底,同樣的民意測驗,認為「自己是台灣人」增加為36.9%;認為「自己是中國人」減少為12.7%;認為「自己既是台灣人又是中國人」45.4%;其餘是不知道或拒答。

  同樣的民意測驗裡,千島湖事件爆發前的2月底,「支持獨立」12.3%;「支持統一」27.4%;「維持現狀」44.5%;其餘是不知道或拒答。

  千島湖事件發生後不久的4月底,「支持獨立」增加為15.5%;「支持統一」減少為17.3%;「維持現狀」54.5%;其餘是不知道或拒答。

  千島湖事件對台灣人的自我認知與統獨趨勢,影響之大實在是歷史之最。當年台灣赴大陸的人數,從1,541,628,遽降到1,152,084人次。後來幾年雖然人數又開始增加,但統消獨長的趨勢卻仍然難以逆轉了。

  殺害觀光客的刑事案件,即使上了國際新聞,最多也只是一天的時間。至於會演變成像千島湖事件這樣「歹戲拖棚」,那就像一百多年前的「亞羅號」事件一樣,沒有中國這種「特有」的司法制度,和一些匪夷所思的官僚行徑,根本不可能會出現這種種親痛仇快的悲劇。

  2004年,台灣女學生蕭任喬,在日本富士山被渡邊高裕姦殺;1990年,日本女學生井口真理子,在台灣台南被劉學強姦殺。但台日雙方人民都沒有因此遷怒對方國人,富士山與台南居民,還都自動募捐給受害者家屬慰問金,表達對傷心家屬的歉意。

  很多大陸網友可能無法理解,為什麼台灣與日本的人民,不會因這種「傷天害理」的案件而相互抱怨,卻對千島湖事件耿耿於懷。這就要從千島湖事件發生後,浙江省政府一連串「令人費解」的動作開始說起。
  
  。。。。。。。。。。。。。。。。。。。。


  1994年3月31日,24位台灣旅客乘坐「海瑞號」在千島湖觀光時,與6名大陸船員及2名大陸導遊,共32人在船艙內被燒死。浙江公安當局堅稱,這是「意外事故」。

  4月2日,罹難者家屬趕赴現場後,浙江省政府除禁止媒體採訪外,更以四至五倍的人力監視台灣家屬,嚴禁台灣旅行業代表到現場勘察及攝影拍照,引起台灣方面的懷疑。

  根據浙江省政府對家屬的簡報,罹難者全體橫屍於三層船艙的底層,上半身已燒焦炭化,下半身卻幾乎都沒有損傷,以火災來說不但不自然,而且包括船員無人逃脫,更加深了家屬們的懷疑。

  4月5日,台籍罹難者家屬要求運屍回台,也希望登上海瑞號檢視船身,但都遭拒絕。浙江省副省長劉錫榮原本代表中國官方「安慰」家屬,卻在電視鏡頭前,僅僅因台灣家屬希望看死難的親人最後一眼,劉副省長竟然覺得蒙羞受辱,憤然退會。臨走前還板起面孔,打著官腔:「沒辦法再和你們這些家屬談下去了」。

  劉副省長的冷血高傲,不准千里迢迢來的台灣親屬探視親人遺體,而罹難者的行李等遺物又全部失蹤,並且船殼彈孔累累,家屬更加懷疑「內情」不單純,確定浙江當局蓄意隱瞞事實。

  隨後浙江當局在未經家屬的同意下解剖遺體,也不准家屬閱讀驗屍報告;於是家屬串連靜坐抗議,而浙江當局索性將家屬全部軟禁在旅館中,並切斷所有對外聯繫管道,還要求「一定要同意政府代為將屍體火化」。一星期後,罹難者家屬同意屍體火化,才被允許帶著骨灰離開浙江。

  4月6日,罹難者遺體被運到桐廬火化。同一天,台灣立法院的各黨派立委,紛紛要求刪除兩岸交流的預算和中止兩岸談判,並要求宣佈大陸是「高度危險旅遊地區」。行政院大陸委員會認為大陸當局處理的態度是:「於法不合,於理有虧,於情何忍」。

  4月8日,罹難者家屬代表在向媒體指出,大陸公佈的「千島湖慘案」內情太不合理。浙江當局的做法引起兩岸關係緊張,各地華人譴責中國「野蠻」的聲音越來越大,《華爾街日報》則乾脆明說:「許多台灣人相信中共當局正粗劣的掩蓋一場集體謀殺。」
  4月9日,悲痛的家屬帶著骨灰,搭乘中國東方航空公司B-2172飛機自杭州飛香港轉機回台,下機後在中正機場立刻發表聲明,表示死者的善後處理方式,他們是在非自由意願下被迫選擇的。但浙江省報紙、電台還是一致報導:「台胞對善後處理表示『滿意』。」

  4月12日,台灣的陸委會主委黃昆輝,向國際媒體提出「千島湖事件12項疑點」。新聞局也對對外籍記者公佈「千島湖事件始末及輿論看法」說帖。另外又向國際法庭提出集體訴訟,協請國際刑警組織共同辦案,並向世界各國遞交事件分析和聲明。進而全面停止組團到大陸旅遊,暫時凍結兩岸文教交流和投資經貿活動。

  儘管台灣同胞(包括海外華人與許多良心未泯的大陸人)都對浙江當局不合情理的做法感到憤慨時,中國的報紙與對台官員,仍然一口咬定是「意外火災事故」,一連十幾天,在種種質疑下毫不鬆口。從《人民日報》海外版來看:
  
  (1)新華社杭州4月7日電:海瑞號遊船「火災事故」遇難台胞親屬來到現場......

  (2)新華社杭州4月9日電:淳安縣海瑞號遊船發生「起火燃燒事故」......

  (3)新華社杭州4月12日電:唐樹備今天下午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發生千島湖「火災事件」......
  
  。。。。。。。。。。。。。。。。。。。。


  
  4月17日,慘案發生後18天,也就是罹難者屍體(刑案中最重要的證物)被浙江省政府「依法火化」11天後,浙江省公安機關又忽然宣佈:「千島湖海瑞號遊船失事,系一起『特大搶劫縱火殺人案』。」

  4月18日,國務院總理李鵬在出國前記者會上宣佈:「千島湖事件現已破案。兇犯已緝拿歸案。這是一重大刑事案件。我們將按『司法程序』嚴肅處理。」

  4月21日,台灣海基會收到大陸海協會來函:「浙江省檢察機關已於本月19日批准,依法逮捕在千島湖海瑞號遊船上搶劫縱火殺人的案犯吳黎宏、胡志瀚、余愛軍。」

  中國的中央政府,在事件發生後第22天,終於有了「遲來的回應」。外交部發言人吳建民說:「千島湖事件是在海峽兩岸交流中,發生的一個『突發刑事案件』。這是我們大家都不願看到的。不應因這一事件而人為地阻礙兩岸關係的發展。」

  吳建民對「千島湖事件」所做的發言,其實是非常中肯與正面的。兩岸與世界各地有理性的人,應該也都能接受這樣的說法。可惜這個聲明足足晚了三個星期,台灣同胞與各地華人,都被浙江省政府一連串的「謊言」與野蠻的「焚屍」給嚇著了。
  尤其副省長劉錫榮那句「沒辦法再和你們這些家屬談下去了」的經典名言,配上他那高傲猙獰的官僚臉孔,轉頭而去的霸王身段,雖然事過境遷十年,台灣人依舊永誌不忘。

  6月12日,浙江省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將吳黎宏、胡志瀚、余愛軍三名「嫌犯」,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50條、第132條、第53條第一款、第22條第一款、第64條、第60條的規定,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6月17日,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復核通過。6月19日執行槍決。這案件在中國官員與媒體認知裡是「結案」了。6月20日《人民日報》在「千島湖事件始末」,終於也坦承:「在處理千島湖事件時,『當然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至於「不盡人意」的究竟是什麼?《人民日報》不敢說,那就由我這「小人民」來說吧!
  
  。。。。。。。。。。。。。。。。。。。。


  根據6月20日《人民日報》的「千島湖事件始末」一文可知,早在慘案發生的一開始,浙江省政府就很清楚,根本不是什麼「火災事故」。因為報導中說:

  4月2日,杭州公安局抽調14名法醫,對所有遺體進行了認真的檢驗:遇難者進入底輪前並未死亡,死亡系「窒息燒烤」所致;省防專家確認有「汽油助燃」;船舶專家「排除了因船和設備引起火災」的可能;痕跡專家發現「出入底艙的鐵梯缺失」,底艙口上方鋼板有「獵槍散彈發出所致圓形狀凹陷」;刑偵專家分析認為船上人員極可能「受暴力脅迫進入底艙,而後被焚燒致死」;公安機關確定這是一起「有預謀、有準備的特大圖財害命案」。

  從《人民日報》的報導中可以證實,浙江省政府早就已確定:千島湖事件是一起特大刑事案。但4月5日劉錫榮還能昧著良心,對台胞罹難者親屬擺「官架子」,4月6日又將罹難者屍體(刑案中最重要的證物)「依法火化」。試問這種湮滅「犯罪證據」的背後,究竟要隱瞞什麼?兇手究竟是不是這3人?是不是只有3人?一切就隨「兇手」被槍決、罹難者屍體被火化而就此「結案」了。

  《人民日報》的評論其實很有道理:「刑事犯罪在每個國家和地區的旅遊活動中,都是可能發生的。」但台灣同胞不解的是:大陸媒體比台灣媒體更早知道,千島湖事件是一起特大刑事案。而大陸媒體卻在4月18日當局宣佈「破案」前,不報導有「刑案」的可能也就罷了。可是明明台灣家屬不滿浙江省政府的「焚屍」,他們卻口徑一致的說「台胞對善後處理表示『滿意』。」
 
  千島湖發生「殺人劫財」案,並不是什麼丟人現眼的事。承認這是一件刑事案件,也不算給中國人丟臉。哪個社會沒有一些壞人,幹出謀財害命的勾當呢?台灣的犯罪率之高,犯罪手段之兇殘,可能還有過之而無不及。

  台灣人不會也不能因千島湖事件中有台灣觀光客罹難,就仇視或輕看其他大陸同胞。別忘記!死者中也有8個大陸人,他們也是人生父母養的,他們也應受到尊嚴的對待。台灣人在對待大陸漁工與大陸新娘的這些事上,丟人現眼的案例更多。

  但在千島湖事件裡,讓我們中國人丟臉丟到全世界的是以下六點:
  
  (1)浙江省政府「大事化小」的心態與「焚屍」的野蠻手段。(這叫「吃案」)

  (2)劉錫榮昧著良心對台胞罹難者親屬所擺的「官架子」。(這叫「官僚」)

  (3)北京當局對浙江省政府胡作非為的遲鈍反應。(這叫「麻木」)

  (4)大陸媒體「喪事當喜事辦」一味對官員歌功頌德的作風。(這叫「無恥」)
  
  (5)李登輝暗指該案有大陸軍警涉嫌卻始終不提證據。(這叫「栽贓」)

  (6)李登輝用這悲劇挑撥台灣與大陸的緊張關係來助選。(這叫「自私」)
  
  。。。。。。。。。。。。。。。。。。。。


  
  千島湖事件爆發至今已經十年,32位罹難者的屍骨已慘遭浙江省政府「依法火化」。世界各國偵辦刑案,對有他殺之嫌的,都是命令家屬「依法不得火化」,惟獨在中國浙江省有此「特色」。浙江省政府在破案後,只是一味誇讚自己的破案功勞,卻至今未對強迫火化屍體一事,向罹難者家屬道歉。

  劉錫榮這位台灣同胞人人「化成灰都認識」的大官,非但沒有因千島湖事件造成的兩岸關係大倒退而受到懲戒,反而仕途亨通。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成為中紀委常委,2002年還被選為中紀委副書記。這樣的官員成了中國官員「紀律」的代表,難怪台灣為何有這麼高比例的人不願與中國統一?這不是李扁兩人可以單獨搞起來的。
 
  1998年7月27日,台灣的民進黨籍高雄市議員林滴娟,在遼寧省海城市遇害。由於她是民進黨籍公職人員,還是台灣南部地區地下電台的「名嘴」,影響力非同小可,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也引來大批台灣記者前往採訪。

  但遼寧省政府以開放、務實的態度,使台灣記者沒有任何不滿,發回的報導也都較為客觀準確。雖然罹難者是台獨運動中的明星,而且兇手至今也尚未抓到,但在台灣卻波瀾不起,兩岸關係也沒有任何波動,證明台灣同胞也不至於那麼不理性。

  中國政府其實無須對台灣人民,提出什麼讓自己人民都感到「吃味」的條件。中國要統一,就必須盡快建立「法制」:讓司法的公正性與公開性,得到自己人民的信服;讓冷血「吃案」的官員得到應有的懲戒,這樣的國家會有「分裂」的可能嗎?

  兇案的發生是偶然,但司法的公正與公開一定要是必然。被人民厭惡的官僚是偶然,被人民厭惡的官僚不能一直升官就一定要是必然。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葡萄牙語、西班牙語都屬於拉丁語系.葡萄牙語相對易學些。 

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在歐洲境內的影響不是很大,基本都只是在伊比利亞半島的本國通用。西班牙語是西班牙、拉丁美洲和非洲20個國家的國語,聯合國工作語言和國際通用語種之一。目前世界上講西班牙語的人口約4億。 
由於殖民歷史的原因,西班牙語在歐洲以外,尤其拉丁美洲十分通用,中美洲、加勒比群島和南美洲的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說西班牙語,其中包括阿根廷、墨西哥、哥倫比亞等大國。 

葡萄牙語在美洲的通用程度不如西班牙語,但是區域大國巴西使用葡萄牙語。 
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許多發音是相同的。葡萄牙語是加泰羅尼亞語之後誕生的拉丁系語言的一個分支。相對法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加泰羅尼亞語、羅馬尼亞語等而言,葡萄牙語相對易學。雖然葡萄牙語的書寫很接近於西班牙語,但相比較而言,葡萄牙語更柔和,因為它包含了一些西班牙語所不具有的鼻音。以"h"為字頭的西班牙語是常見的,而葡萄牙語大多以"f"為字頭。巴西的葡萄牙語比較葡萄牙的葡萄牙語相對舒緩,但是,巴西人和葡萄牙人可以毫無困難的交談。加利西亞語在西班牙在西北部的加利扎比較流行,被認為是葡萄牙語的一種方言。 

歐洲的葡萄牙語和巴西葡萄牙語沒有多大區別,他們之間的關係類似於英國英語和美式英語之間的關係:來自於對方,當某些發音、語法、句法和成語卻往往不同,但彼此又或多或少地相互了解。歐洲葡萄牙語常被作為標準的葡萄牙語。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董憲臣-QQ:29211713、568306843、780999118廣交天下朋友
1. 隔路—泛指人的個性強,不願與人交流,不合群。
2. 得瑟---泛指人不穩重,做事愛出風頭。
3. 麻應人----泛指看到某些事物後一種不自在的反應,有起雞皮疙瘩的意思。
4. 嘎咕----泛指事物比較與眾不同。
5. 小嘎----就是指十多歲的小孩。
6. 半拉子----未成年的勞動力,只能頂八個成年人。
7. 假假咕咕----不實在,辜負了別人的熱情。
8. 圖鄙-----被騙或被耍了,還不知道,有有被人賣了還幫人家數錢的意思。
9. 缽愣蓋---膝蓋
10. 做喔----立刻
11. 麻溜---快點
12. 扒拉----用手或工具挪開物體。
13. 撓啃----泛指很久沒有沾油水,或相關的東西。
14. 得意----喜歡。
15. 掰扯----理論、研究。
16. 白話----就是說不著邊際的話。
17. 備不住---也許。
18. 刺撓---氧。
19. 呲目乎---眼屎。
20. 打狼----落後,最後一名。
21. 才剛---剛才。
22. 哈拉子---比較多而且向下流的口水。
23. 記葛浪---起糾紛,爭吵。
24. 老鼻子了----很多。
25. 媽另---蜻蜓
26. 毛愣三光-----不穩重,做事毛草。
27. 尿性---很有男兒氣概。
28. 念秧----指桑罵槐。
29. 欠登兒-----泛指那裡有事情那裡到的人。
30. 屈咕-----兩個人小聲的互相嘀咕。
31. 且—客人。
32. 老蒙咔吃眼-----形容人年級大了,不受別人的尊敬。
33. 別楞----泛指叫人感覺不自在。
34. 得勁---舒服。
35. 噶點啥----賭點什麼。
36. 盯把----總是。
37. 二椅子---不男不女。
38. 吭哧癟肚----泛指做事不麻利,說話不利落。
39. 爛叁----泛指人不行為做事不利落,尤其是指婦女。
40. 打腰---很吃香。
41. 撒膜---四處張望。
42. 豁愣----攪和。
43. 無極六獸---百無聊賴。
44. 老報子---孵蛋的老母雞。
45. 逾作---很舒服。
46. 抽冷子---趁人不備,突然做某件事。
47. 呲噠---不是好氣的責備別人。
48. 恩那---是。
49. 國---吸。
50. 日日的---形容速度快。
51. 虎拉巴幾----形容人IQ比較低。
52. 鬧停----泛指心裡有事,比較鬧心。
53. 碼人—打電話叫人。
54. 向著—偏袒。
55. 海了----非常多、大。
56. 抓瞎----沒有依靠。
57. 體登---毀了。
58. 賽臉----給點陽光就燦爛。
59. 耐排---按順序排列。
60. 彪----性情魯莽。
61. 出溜----腳下一滑。
62. 呲拉-----穀物或物品被陽光或風洗禮。
63. 突魯---泛指物品比較滑,沒有把住。
64. 柴火妞----農村的姑娘。
65. 神神叨叨---比較神經質。
66. 橫扒拉豎擋著---特指某人極力阻撓某人做某種事情。
67. 張斗----比較愛出風頭。
68. 胡鐵烙----蝴蝶。
69. 腰-----稱量物品的重量
70. 叨愣七咕----泛指自言自語。
71. 黃了---指事情沒有辦成。
72. 扭頭別棒-----本來已有矛盾,還要在一起。
73. 撕吧----打仗之前的前奏,互相撕扯對方。
74. 沾包---指做了事情有比較嚴重的後果。
75. 肖---暴打。
76. 老疙瘩----最小的男孩。
77. 嫌乎不自在-----有病了。
78. 做視----特別事物特別的嚴重程度。
79. 扯大蘭---漫無邊際的和別人吹噓。
80. 邪乎----特別的厲害。
81. 悶頭---一種類似癤子的皮膚病。
82. 哥能-----一種特種由柴草產生的垃圾物。
83. 捂車----掩蓋或擺平。
84. 鼓擁---慢慢的移動。
85. 夜個兒---昨天。
86. 老蒯----老伴。
87. 淶旋----特別誇張、不著邊際的講說。
88. 淶大彪-----特製使用了大量的粗俗的語言。
89. 干大壘—一種房屋的建築形式。
90. 古動----等同於煽動。
91. 撩騷---泛指閒著沒事找事。
92. 囊囊踹----泛指豬肚皮。
93. 大仰巴餃子---四腳朝天。
94. 味的羅-----小型的水桶。
95. 偏煞子----正房旁邊裝雜物的小房。
96. 突魯反仗-----特製做人、做事反复無常不利索。
97. 思思哈哈----特指很冷。
98. 皮皮片片-----亂七八糟的。
99. 魂兒畫兒---特指臉部不規律的髒。
100. 楊得二正----精力不集中。
101. 草瞇----躲起來了,有指人縮頭烏龜的意思。
102. 打誤---車陷在泥裡。
東北方言終極版
1. 隔路—泛指人的個性強,不願與人交流,不合群。
2. 得瑟---泛指人不穩重,做事愛出風頭。
3. 麻應人----泛指看到某些事物後一種不自在的反應,有起雞皮疙瘩的意思。
4. 嘎咕----泛指事物比較與眾不同。
5. 小嘎----就是指十多歲的小孩。
6. 半拉子----未成年的勞動力,只能頂八個成年人。
7. 假假咕咕----不實在,辜負了別人的熱情。
8. 圖鄙-----被騙或被耍了,還不知道,有有被人賣了還幫人家數錢的意思。
9. 缽愣蓋---膝蓋
10. 做喔----立刻
11. 麻溜---快點
12. 扒拉----用手或工具挪開物體。
13. 撓啃----泛指很久沒有沾油水,或相關的東西。
14. 得意----喜歡。
15. 掰扯----理論、研究。
16. 白話----就是說不著邊際的話。
17. 備不住---也許。
18. 刺撓---氧。
19. 呲目乎---眼屎。
20. 打狼----落後,最後一名。
21. 才剛---剛才。
22. 哈拉子---比較多而且向下流的口水。
23. 記葛浪---起糾紛,爭吵。
24. 老鼻子了----很多。
25. 媽另---蜻蜓
26. 毛愣三光-----不穩重,做事毛草。
27. 尿性---很有男兒氣概。
28. 念秧----指桑罵槐。
29. 欠登兒-----泛指那裡有事情那裡到的人。
30. 屈咕-----兩個人小聲的互相嘀咕。
31. 且—客人。
32. 老蒙咔吃眼-----形容人年級大了,不受別人的尊敬。
33. 別楞----泛指叫人感覺不自在。
34. 得勁---舒服。
35. 噶點啥----賭點什麼。
36. 盯把----總是。
37. 二椅子---不男不女。
38. 吭哧癟肚----泛指做事不麻利,說話不利落。
39. 爛叁----泛指人不行為做事不利落,尤其是指婦女。
40. 打腰---很吃香。
41. 撒膜---四處張望。
42. 豁愣----攪和。
43. 無極六獸---百無聊賴。
44. 老報子---孵蛋的老母雞。
45. 逾作---很舒服。
46. 抽冷子---趁人不備,突然做某件事。
47. 呲噠---不是好氣的責備別人。
48. 恩那---是。
49. 國---吸。
50. 日日的---形容速度快。
51. 虎拉巴幾----形容人IQ比較低。
52. 鬧停----泛指心裡有事,比較鬧心。
53. 碼人—打電話叫人。
54. 向著—偏袒。
55. 海了----非常多、大。
56. 抓瞎----沒有依靠。
57. 體登---毀了。
58. 賽臉----給點陽光就燦爛。
59. 耐排---按順序排列。
60. 彪----性情魯莽。
61. 出溜----腳下一滑。
62. 呲拉-----穀物或物品被陽光或風洗禮。
63. 突魯---泛指物品比較滑,沒有把住。
64. 柴火妞----農村的姑娘。
65. 神神叨叨---比較神經質。
66. 橫扒拉豎擋著---特指某人極力阻撓某人做某種事情。
67. 張斗----比較愛出風頭。
68. 胡鐵烙----蝴蝶。
69. 腰-----稱量物品的重量
70. 叨愣七咕----泛指自言自語。
71. 黃了---指事情沒有辦成。
72. 扭頭別棒-----本來已有矛盾,還要在一起。
73. 撕吧----打仗之前的前奏,互相撕扯對方。
74. 沾包---指做了事情有比較嚴重的後果。
75. 肖---暴打。
76. 老疙瘩----最小的男孩。
77. 嫌乎不自在-----有病了。
78. 做視----特別事物特別的嚴重程度。
79. 扯大蘭---漫無邊際的和別人吹噓。
80. 邪乎----特別的厲害。
81. 悶頭---一種類似癤子的皮膚病。
82. 哥能-----一種特種由柴草產生的垃圾物。
83. 捂車----掩蓋或擺平。
84. 鼓擁---慢慢的移動。
85. 夜個兒---昨天。
86. 老蒯----老伴。
87. 淶旋----特別誇張、不著邊際的講說。
88. 淶大彪-----特製使用了大量的粗俗的語言。
89. 干大壘—一種房屋的建築形式。
90. 古動----等同於煽動。
91. 撩騷---泛指閒著沒事找事。
92. 囊囊踹----泛指豬肚皮。
93. 大仰巴餃子---四腳朝天。
94. 味的羅-----小型的水桶。
95. 偏煞子----正房旁邊裝雜物的小房。
96. 突魯反仗-----特製做人、做事反复無常不利索。
97. 思思哈哈----特指很冷。
98. 皮皮片片-----亂七八糟的。
99. 魂兒畫兒---特指臉部不規律的髒。
100. 楊得二正----精力不集中。
101. 草瞇----躲起來了,有指人縮頭烏龜的意思。
102. 打誤---車陷在泥裡。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書:《中國農民調查之小崗村的故事》、《中國農民調查之等待判決》(發言權出版社出版)


《中國農民調查之小崗村的故事》書封。
(發言權出版社/提供)
「小 崗村的故事」和「等待判決」,是作者陳桂棣、春桃繼中國農民調查的另二本力作,也就是《中國農民調查》第二、第三部曲。作者以調查報告、現場寫實的方式呈 現中國的三農問題,把近代中國社會歷經政經變動的農村、農民、農業的變遷,用筆將現場圖像傳真給外在的讀者。在中國高壓統治的政治氣候,改變並不是人人可 以想像和實踐,但歷代的歷史變革,也常和農民有關;只因農民來自土地、來自底層,為了存活,改變求生則是本能。

小崗村故事的十八條好漢,企圖以私有化、個人化的的農業生產,取代生產效率有限的集體農場,正是觸及統治者最敏感的意識型態,也是統治者賴以駕馭一切的政 治鋼索。撼動和反叛,與其說是革命,倒不如說是為了求生。只是十八位農民的生存,緊繫著九億農民的生命,他們撼動時代的生存遊戲,很單純的想擁有可以餬口 的糧食和蔽體的衣服,亦即最基本的生存所需和最基本的尊嚴。但,最基本的生存所需和最基本的尊嚴,卻必須以生命為賭注。

對於農民的未來,作者更在意的是:中國九億農民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與富足,中國就仍然是一個落後的國家,這一切是不會因為載人飛船上天或是拿到一百面奧運金牌所能改變的。

但作者又無法脫離對於國家和民族的情懷,「我們所以寫《中國農民調查》,完全是為了中華民族的振興,甚至可以說,是對執政黨的信賴與期待。」

「等 待判決」中,白廟鎮的農民,因為無法忍受地方官僚的欺凌,而進京上訪,甚至到北京跪旗請願,結果導致地方官僚的暴力相待;當然更戲劇性的是地方官僚系統對 揭發此事作者的反擊,也顯出中國共產黨官僚系統既得利益體的穩定結構。與其說人民在等待判決,倒不如說人民也在等待國家的恩寵。

但三農最基本生存的所需和尊嚴,卻是最弱勢族群的象徵。每個時代都有,也存在於現今的許多角落,包括台灣。

當今三農問題,以中國和印度以及中南美洲的鄉村社會最為嚴重,非洲的糧荒和飢餓的嚴重性,更是迫切。也就是縱然有綠色革命的技術革新,但因政治的複雜,環境資源的惡化,仍使得農民的生存幾乎變成全球性的、階級性的問題。

《中國農民調查》三部曲的「小崗村的故事」,因生產不足無飯可吃,而需以「鳳陽花鼓」乞討;為了生存他們必須挑戰毛澤東的大鍋飯,而走修正的社會主義,亦即「包產到戶」的資本主義生產。

原本是一條求生存的基本路線,但因糧食的生產為國家所監控,所生產的糧食須透過國家分配時,則糧食就不是農民所能擁有的所有權和支配權。但中國近年,也從馬列教條走向資本主義的自由市場。

自由化、經濟發展的思潮勢必會改變「中國改革第一村」小崗村的面貌,如同台灣的農村發展變遷,由農業轉型為輕工業、重工業,當然也可能出現農村凋蔽。而當中國的人民因消費所得增加,致使購買力增加時,誰將是中國未來的大農場?

而當中國漸往資本主義、自由貿易開放時,中國九億農民的未來,包括農村的變遷及糧食的生產和因開放後所導致的環境生態變化,相信都是值得關注的。

農業就像陽光,是人類的古老行業,也是人類生存的必需。特別在自然資源日益破壞和短缺,極端氣候來臨,人口還在增加中,如何維護三農存活的環境,以利糧食的生產,不僅是中國的問題,也是全球的議題。

2009年的諾貝爾經濟學得獎者,強調二氧化碳和生物多樣性是公共財;同樣的為人類存活而努力的農民也應被視為人類存活的公共財,而該受到應有的尊重。讓農民擁有自信與光榮,是全球社會應有的體認;相信這也是《中國農民調查》所期待的,讓農民真正的解放與富足。

udn行動版 m.udn.com,最麻吉的口袋媒體,最適合手機瀏覽的網站

【2009/11/13 聯合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無名 文章發於:天益馬克思主義
點擊數:17867  更新時間:2006-9-30   
http://www.wyzxsx.com
 
《國際歌》是全世界工人階級的戰歌。

無數先烈唱著這首歌曲在爭取勞動者解放的鬥爭中站起來永不倒下。
在1917年的彼得格勒,在1936年的巴塞羅那,還有1968年的巴黎街壘,
都傳唱著這首由我們工人階級的歌手歐仁·鮑狄埃用血與淚寫下的作品。

完整的《國際歌》可見人民文學出版社80年代出版的《鮑狄埃詩選》,
現在傳唱的歌是1962年由中共中央審定的,
考慮到最好三段所謂的“無政府主義”傾向,
整個詩歌的一般被攔腰截斷。
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分享這首最神聖的歌曲:

起來,飢寒交迫的奴隸,
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
滿腔的熱血已經沸騰,
要為真理而鬥爭!
舊世界打個落花流水,
奴隸們起來起來!
不要說我們一無所有,
我們要做天下的主人!
這是最後的鬥爭,團結起來到明天,
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這是最後的鬥爭,團結起來到明天,
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
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創造人類的幸福,
全靠我們自己!
我們要奪回勞動果實,
讓思想衝破牢籠。
快把那爐火燒得通紅,
趁熱打鐵才能成功!
這是最後的鬥爭,團結起來到明天,
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這是最後的鬥爭,團結起來到明天,
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是誰創造了人類世界?
是我們勞動群眾。
一切歸勞動者所有,
哪能容得寄生蟲!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獸,
吃盡了我們的血肉。
一旦把他們消滅乾淨,
鮮紅的太陽照遍全球!
這是最後的鬥爭,團結起來到明天,
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這是最後的鬥爭,團結起來到明天,
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壓迫的國家,空洞的法律,
苛捐雜稅榨窮苦;
豪富們沒有任何義務,
窮人的權利是句空話;
受監視的“平等’呻吟已久,
平等需要新的法律,它說:
“平等,沒有無義務的權利,
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
這是最後的鬥爭,團結起來到明天,
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這是最後的鬥爭,團結起來到明天,
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礦井和鐵路的帝王,
在神壇上奇醜無比。
除了搜刮別人的勞動,
他們還做了些什麼?
在這幫人的保險櫃裡,
放的是勞動者的成果。
從剝削者的手裡,
勞動者只是討回血債。
這是最後的鬥爭,團結起來到明天,
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這是最後的鬥爭,團結起來到明天,
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國王用謊言來騙我們,
我們要聯合向暴君開戰。
讓戰士們在軍隊裡罷工,
停止鎮壓離開暴力機器,
如果他們堅持護衛暴君,
讓我們英勇犧牲,
他們將會知道我們的子彈,
會射向自己國家的將軍。
這是最後的鬥爭,團結起來到明天,
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這是最後的鬥爭,團結起來到明天,
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主流影像與前衛影像短論集(文論)

楊小濱·法鐳     

 

    

作為符號化超我的主流影像

當代中國的政治社會在相當程度上體現了符號秩序的嚴酷面貌。我們不難發現,主流文本的習語、句法成為社會律法的一部分,規定了社會主體的基本行為與思想法則。這種符號秩序正是拉康意義上的符號界,它迫使散漫的、自戀的自我社會化,換言之,只有符合社會語法的自我才具有所謂的主體性。沒有未被符號化的主體:這樣一個結論在當代中國尤其適用。

主流文本不僅僅是由文字符號組成的,視像符號始終是這個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具體地看,這些視覺符號的類型、樣式似乎是不勝枚舉的,它們組成一個巨大的符號體系。在表現途徑上,它們所依賴的媒介也是遍布了社會文化的各個層面。比如宣傳畫,當然是最典型的建立意識形態視像符號體系的主要手段。但其實上,日常生活的各種對像都是這個符號體系的一部分,不但包括像郵票、年曆等本身就是以美術為主要表現方式的物品,而且也包括像杯子、臉盆等日用品。在毛時代的二三十年內,特別是文化大革命中,以政治領袖、工農兵、革命群眾、少年隊員(或紅衛兵、紅小兵)等人物符號和陽光、花朵、禾苗等自然符號所組成的,就是這個世界的主要面貌,也就是我們所理解的世界的限度——符號界。

無論從什麼意義上說,毛的形像都是當代中國最巨大的“大他者”/“老大哥”——Big (Br)Other。老大哥(Big Brother)是奧威爾(George Orwell)的小說《一九八四》中的領袖人物。他充斥在能夠顯示影像的任何表面空間(與穢物有關的除外),規定了人們對這個世界的理解、視角和情感。我們都不會忘記在張藝謀的電影《活著》裡的一個喜劇片段:二喜帶著他的紅衛兵兄弟們衝到福貴家,起始被鄰居誤以為是在拆房毀瓦;福貴急忙趕回家,才發現原來是二喜和工友們收拾了屋前屋後,然後和鳳霞一起在家裡院子的牆上繪製一幅巨大的“毛主席揮手我前進”的壁畫。這幅壁畫在隨後的情節中起到了相當重要的(儘管是頗為隱秘並且反諷的)作用。在二喜和鳳霞結婚的那一天,福貴全家拍了一張全家福。這張全家福不是張曉剛式的,也不是傳統家庭式的。它的關鍵在於,佔據了大家長位置的不是福貴,而是那幅壁畫上的毛的形象。 (圖)福貴一家四口手握紅寶書排成了隊列的形狀,前面用道具搭出航船的佈景,擺出了“毛主席揮手我前進”的標準造型。


[圖3]電影《活著》場景

這個模式化的標準造型有幾項不可或缺的特徵。首先,它的隊列形式顯示了群體的前進姿態,朝向同一個方向進發。其次,在這個群體圖像的上方往往有一個統攝性符號——有時候是毛像或其它的領袖像或英雄人物像,有時候是黨旗或國旗或各類紅旗、標語——作為團隊的標誌,而這個標誌所佔據的製高點是具有絕對的主導性甚至指令性的地位,代表了符號秩序的“大他者”。在這裡,毛佔據了真正的父的位置,或者說,毛才是真正的拉康意義上的“父法”(Law of the Father)。在這一類的圖像裡,人們的身體姿態、視線都心無旁騖地朝向同一個方向,或者說,只有同化於符號秩序所規定的目的論意義才是唯一可能的意義。這無疑是宏大敘事的瞬間縮影,而在電影《活著》裡,宏大敘事中不經意遭遇的一次次悲劇高潮改寫了這個敘事規則的基本要義。

斯蒂芬·蘭茲伯格(Stefan R. Landsberger)把毛時代的宣傳畫風格用主流美學的術語歸為“社會主義現實主義”,並且總結道,“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形象往往結構為一種敘事,必須通過'閱讀'才能夠理解”。主流影像作為宏大敘事的瞬間截面,往往通過姿勢、動態和表情暗示,建構了宏大敘事的歷時性結構。由於目的論的抽象主體代替了任何個人的認知或行動主體,主流影像中的身體表達往往具有誇張的、群體的統一性。在大多數情況下,畫中人物的視線都具有中心化的傾向,他們總是朝著一個被指的單一方向注視,也就是說,他們唯一關注的都是那個共同的目的論未來。在下面這幾幅典型的宣傳畫裡,甚至每個人的表情都是一致的,他們或者對宏偉事業報以微笑,或者對敵人報以憤怒。

 

 



[圖7]文革宣傳畫

在這樣的圖像表達里,個人的表情必須是符號化的,是這個符號秩序的一部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被規則化的表情不能說必定是偽裝的或虛假的,它們恰恰就是那個時代的共有表情。或者說,這樣的表情很可能正是當時的標準表情,但它們又的的確確是利比多被轉化的結果,是超我的要求。超我放大並引導了本我的需求,把本我的原始慾望轉化為與主導的宏大話語相應的情感表現。愛憎分明,這個詞的意思是,必須同化於國族或黨的抽象情感。因此,情感表達並沒有完全喪失:但卻變成了一種空洞的、盈餘的、可複制的情感,是對自我慾望的放棄。對日常快感的放棄和犧牲,依據齊澤克的說法,是產生剩餘快感的基礎。這就是超我的淫穢性的起源,或者說,超我把本我的衝動昇華到集體群交式的狂歡中。齊澤克指出:“符號法則和超我之間的對立指向意識形態的意義和快感之間的張力:符號法則擔保了意義,而超我則提供了快感”。

從某種意義上說,對於革命時代的理想主義大眾來說,正如對於後革命時代的享樂主義大眾,超我不是對愉悅的肯定,而是對剩餘快感的肯定。剩餘快感,這個被齊澤克稱為“崇高與垃圾之間”的東西,意味著情感或感性在獲得了超常放大的時候,一方面追踪那個崇高的頂點卻無法抵達,另一方面也因為其多餘無用而具有垃圾的特性。無數對文革的記述中都表達過以下這樣的狂喜感受。比如影星劉曉慶在《我在毛澤東時代》中回憶她作為紅衛兵一員在天安門廣場上的經歷:“我們突然看到了毛主席!成千上萬的聲音發出了一個共同的呼喊,我們扔下帽子、挎包、麵包、水壺,拼命地奔向天安門城樓!幾公里的人海不見了,壓縮成一堆綠色的山坡,我們像橄欖球員一樣,一個摞一個拼命地呼喊:'毛主席萬歲!'參差不齊的口號聲逐漸變成有節奏的呼喊,千千萬萬的紅衛兵對領袖的熱愛像維蘇威火山爆發,像岩漿在翻滾,像泥石流在崩裂,像鋼水在沸騰!”這種狂喜當然也常常轉化為狂悲或狂怒,出現在諸如控訴大會、批斗大會的場面上。

比如在下面這幅宣傳畫中,所有的人物都擺出典型的誇張姿勢,彷彿常態的姿勢不足以表達狂躁的激情。

[圖8]文革宣傳畫

可以看出,超常的、狂喜般的情緒是由畫中人物用肢體的最大伸展度來表達的,他們訴諸了誇張的臂膀、手掌、手指、頸部等身體部位的運動姿態。甚至背景上的熊熊火焰和海濤般的獵獵紅旗都增強了這樣的狂野氣氛。我們或許不能想像哲學思考會引發如此的激情,但這正是毛時代至為典型的政治狂熱,在這裡,目的卻是為了反擊一個名為“合二而一”的哲學概念。 “合二而一”被看作是“反動的”哲學理論,和其它的“反動”事物在待遇上並沒有太大的區別,都需要以極大的義憤去批判。問題在於,工農兵或普通群眾究竟對這樣的哲學概念有多大的義憤?義憤似乎變成了一種規則化的、抽空了實際意義的發洩,情感被刻意地放大到了不需要深究,不需要理解的程度,表面的理性讓位給了內在的非理性。現實狀態被一個精神空洞取代,這個空洞所映射的是錯位的、錯亂的現實。或者說,在外在的規範化口號和內心的過度衝動之間的鴻溝猶如一個黑洞,這個拉康意義上的實在界內核否定了一切知性的把握,為日後的創傷性後果埋伏了記憶的踪跡。


以快感的名義:超我露出崢嶸/猙獰面目


中國導演姜文(他也是劉曉慶的前男友)曾經說:“文革就像一場巨大的搖滾音樂會,毛主席是台上的歌手,我們是他的歌迷”。儘管毛時代的剩餘快感被政治口號的宏大形式所包圍,狂歡仍然作為心理湧動的極端形式不斷越過外在的革命理念的界限,成為個人與社會行為的強大動力。姜文的以文革為背景的影片《陽光燦爛的日子》可以說是對這種剩餘快感的精妙表現。無論是馬小軍爬上煙囪頂端的冒險行為,還是他和夥伴們模仿電影《列寧在十月》的動作場面,無不體現了那種超常刺激的追求,而這種刺激和馬小軍對成為戰鬥英雄(或民族英雄)的渴望有著至為密切的關係——在影片的一開始,馬小軍的畫外音就告訴我們,他是多麼希望中蘇開戰,因為他的目標就是在第三次世界大戰中立下赫赫戰功。

毛時代的現代性在文革中發展到了頂峰。這種現代性一方面把犧牲、奉獻和禁慾當作了快感的特殊形式,另一方面在暗中助長了快感機能的超速發育,將剩餘快感建立在破壞某些事物的暴力和狂戀某些事物的痴迷的基礎上。慈繼偉曾分析過“享樂主義的禁慾式追求”,並且指出毛的烏托邦社會規劃“在本質上是享樂主義和物質主義的”。由於禁慾和享樂本來就是莫比烏斯帶的兩面,這樣的機能到了後毛時代便自然地走向了蓬勃的階段,並且這一次彷彿是赤裸裸的了,享樂主義似乎成為超我的公開宣言。但果真如此嗎?難道狂喜不再依附於任何更高的理念,或者說,它就是理念本身了嗎?實際上,毛的時代和鄧的時代對於現代性的理解並沒有巨大的差異,所不同的只是他們對手段的著眼點而已。比如說,從意識形態的角度,國家的強大或民族的崛起,從來就是最宏大的目的論關鍵詞。在這個框架下,享樂主義可以從屬於共產主義,也可以從屬於國族主義、發展主義,或任何其它宏大敘事和宏大話語。

因此,在後毛時代,享樂主義可以更加堂而皇之地成為主流意識形態所許可甚至鼓勵的一部分,或者說,所表達的快感可以更直接地聯繫到肉體慾望的滿足上,而不一定必須通過精神的中介。在視像文化方面,後毛時代的大眾影像以商業廣告替代毛時代政治宣傳成為主導。商業廣告往往把身體愉悅作為首要的、中心的關注,超我的指令並沒有質的改變,只不過快感的所指從一種有關思想淨化和社會革命的宏大話語轉換到了另一種有關財富和享受的宏大話語,也可以說,享樂成為這個宏大話語的要素之一。

比如那個家喻戶曉的腦白金電視廣告,反反复复地將一句“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說到反胃的地步,以公然的自相矛盾來強迫觀眾的注意力。畫面裡,這一次雖然不是革命青年見到領袖的瘋狂熱情,白髮蒼蒼的老頭老太見到保健品時(或用了之後)的過度興奮,他們的扭屁股舞蹈也同樣用荒誕的狂歡響應了超我的要求,剩餘快感在這裡體現在一種過度的欣喜,一種與老齡不符的怪誕激情。腦白金廣告的商業功效,當然也由於這種欣喜感是由作為主導媒體的中央電視台來廣泛傳遞的。陝北農村的一個老太太,在別人問到她為什麼買腦白金時,她的回答是,“中央說了,城里人都喝腦白金!”這種由主導媒體操縱的商業宣傳功效與毛時代的政治宣傳的功效並無二致。



[圖9]腦白金電視廣告


[圖10]腦白金電視廣告

對享樂的這種誇張表現當然不止於這一個廣告。比如“今麥郎”的電視廣告裡張衛健與美女爭拉麵,由於拉麵的彈性而爭成了親嘴的搞笑表情,可以說是通過在食品享用中註入了性享受的因素,誇大了快感的實際效應。而“雅客V9”的電視廣告里為了吃維生素果糖尾隨周迅跑步的滿街群眾更是讓人不得不回憶起革命群眾運動的盛大場面。




[圖11]雅客V9電視廣告

廣告以清晨的城市為背景,朝霞映著林立的高樓大廈。在雅客V9字樣出現的同時,青春靚麗的周迅穿著亮色的運動衫(暗示了果糖的增強體質的功效)跑過街道,隨後,身後出現了兩、三個尾隨者,然後尾隨者又很快匯聚成數百人的陣容,繼續不停地向前跑。在這個廣告的臨近結尾處,周迅揮手說:“想吃維生素糖果的,就快跟上吧!”周迅率領眾人向前奔跑,迭壓“雅客V9”的標版。這個“周美眉揮手我前進”的廣告難道不正是把“雅客V9”的商業標語替代了曾經風行的“無產階級專政”或者“階級鬥爭”這樣的口號,重複了政治宣傳畫中向勝利奮勇前進的母題嗎?毫無疑問,對於目的論的迷戀使得這一類影像具有某種超現實的氣氛,比如不知從何而來的人群的突然猛增,以及所有人的狂喜,成為超我力量的絕妙體現。

可以肯定,正是後毛時代的又一輪的以享樂的名義而推動的現代性運動,在很大程度上使我們愈加看清了剩餘快感的真面目。根據佛洛伊德的理論,原初的心理創傷深藏於無意識之中,只有等到第二次打擊的時刻才會被觸動,並獲得扭曲的、破碎的表達。可以說,中國前衛藝術在很大程度上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對毛時代的創傷性紅色記憶踪蹟的喚醒。

張曉剛:陽光下的標本


中國當代的前衛藝術在多大程度是一種“新”的藝術?從傳統的觀念來看,“新”代表了與過去的決絕,代表了從無到有的生成過程,代表了絕對的、空前的創造力。埃茲拉·龐德(Eara Pound)的來自儒家的現代主義口號“日日新!”曾經激勵了眾多傳統藝術的叛逆者,然而龐德自己卻是古代東西方文明的熱切崇拜者。利奧塔(Jean-François Lyotard)曾經敏銳地指出現代藝術中的後現代因素,也就是說,那些“前”瞻性(瞻前)的藝術同時也是朝向以“前”(顧後)的。他在那篇影響巨大的文章〈答問:什麼是後現代主義? 〉中宣稱:“後現代必須依據'未來(後)之先在(前)'的悖論來理解。”由此,“後”和“前”的辯證法讓我們看到,中國前衛藝術的“前”的概念決不能用簡單的“超前”來界定(儘管從傳統的角度來肯定是),因為它從很大程度上體現了某種“滯後”,或者說,它是通過對過去的重組來操作的,換言之,沒有對過去的徹底棄絕,只有對過去的塗抹和重寫。

這就是為什麼,雖然從表面上看,前衛藝術總是“割裂”了與傳統的關係,卻有大量的中國前衛藝術迷戀於處理紅色時代的記憶,或者說,在很大程度上是對紅色時代視像符號中未能清除的精神渣滓的招魂。從根本上說,中國前衛藝術家的歷史無意識構成是以五〇到七〇年代的主流意識形態為基礎的。如果明確了這一點,我們就不難理解,那個紅色時代的創傷性記憶踪跡是如何(雖然曖昧卻一定強烈地)作用於中國前衛藝術作品中。精神創傷,按照佛洛伊德的看法,是個人史上無法追踪或摹寫的黑洞,因其無法理解的強度而潛藏於無意識中,但卻會在又一次的打擊下獲得激發,從而以一種扭曲、破碎的方式表達出來。這種創傷之核(traumatic kernel)被拉康(Jacques Lacan)看作是無法捕捉的實在界(the Real),它通過符號界(the Symbolic)的疏忽,以“小他者”(objet petit a )也就是精神殘渣的方式露出崢嶸/猙獰的面貌。拉康的實在界是與現實(reality)截然不同的概念,它指的是心理最內在的實在,也可以說是無意識深處最混亂之處,是語言表達範圍之外的東西,亦即主體遭遇符號化之前的狀態。換句話說,現實總是已經符號化了的現實,是體制的一部分,是按照“大他者”(the Other)的意志建構起來的秩序。然而,拉康認為,這個符號秩序無法絕對而徹底地整合實在界,因此實在界總是會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從符號界的縫隙中疏漏出來。這些從符號界底下疏漏出來的殘餘便是拉康稱為“小他者”的東西,它是慾望圍繞而無法抵達的對象。在這個意義上,拉康主義哲學家齊澤克認為:“這個創傷性內核、這個抵制主體化和符號化的殘餘,嚴格說來正是主體的原因。”在中國前衛藝術中,被壓抑的創傷經驗也同樣不可能被現實的符號秩序完全吸納,它必然以各種意想不到的古怪形態掙脫“大他者”的統治,顯露出“小他者”的鬼臉。這便是中國前衛藝術表現主體的起源。

我的論述也許應該先從張曉剛的“大家庭系列”開始,雖然不僅僅是因為他畫中的人物大多顯出刻意非自然的、標本般的、木然的面容。張曉剛曾說,藝術家應當“通過作品昭示出某種早已有之的存在,猶如一個寓言,一種隱喻。”正因為這種“早已有之”是記憶踪跡中難以泯滅但早已破碎的存在,它無法以絕對忠實於符號化現實的方式,而只能以實在界幽靈影像的方式疏漏出來。這也是為什麼張曉剛強調了寓言和隱喻的修辭意味,以避免寫實主義的符號壓制。在張曉剛的“大家庭系列”裡,我們不難發現的是毛時代老照片的灰暗底色(從毛像章和紅袖章可以判斷其文革的歷史背景),千篇一律的呆滯表情,略帶浮腫的單眼皮,等等,經典地書寫了那個時代的單一化的、帶有些許無知和些許疲憊的面龐。如果可以徹底擺脫現實主義的期待,我們甚至可以把這些人物的面龐讀作完全失血的、無生命的標本,是對前世肉體影像的機械保存。那麼,如果不怕被理解為單純的同義反复的話,我也許可以這樣表述:作為對影像的保存,“大家庭系列”企圖保存的是前世的影像表現,而不是前世的肉體生命。也就是說,張曉剛試圖創作的是一種“後設藝術”(meta-art)或“後設再現”(meta-representation):“大家庭系列”描摹的是記憶中對生命的某種再現方式。

張曉剛還對“大家庭系列”做過這樣的闡釋:“那個時代存在著一種具有時代特徵的審美模式,攝影師通過修版,把照片上不同人的臉修得來靠近那個共同的模式。另外,人們在照片裡擺的姿勢,人物位置的安排,這些都是非常意識形態的。本來家庭照是私人性質的,放在現在就很隨意,但那時不行,你必須到相館去照。照家庭照在當時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具有儀式感,而且照相館有一整套體制化的固定模式,男的女的各自在哪邊,姿勢怎麼擺,表情怎麼表,都有事先的預設。”但是,以寓言的方式重現這些數十年前“早已有之”的形象,也就是彰顯影像圖式中的異常因素,不僅是描繪一個時代的緘默和壓抑,而是透過更深層次的觀察和表現,揭示歷史記憶在肉體和心理上留下的印痕。從這個意義上,鍾鳴對《大家庭》的評語觸及了關鍵,但或許可以闡述得更加精準。鍾鳴說:“《大家庭》那些單一化面孔所表現的怪異,也是時間和歷史之怪異。藝術地認識它,便是實行解除令。”這裡的“解除”也許只能從“解構”的意義上才能被正確理解,因為張曉剛不是在“排除”歷史的魔咒,而是在不斷地喚起它,在喚醒它的意義上“解除”它的壓抑。所謂的歷史魔咒可能永遠都無法完全消除,而張曉剛所作的也並不是試圖消除它的記憶痕跡;相反,張曉剛所要消除的是這個歷史魔咒在當前符號世界中的重新編排和再度統攝。通過將魔咒從偽飾化了的崇高回歸到“怪異”形態,《大家庭》是對革命家庭全家福模式所代表的主流符號體系的一次解構性閱讀。

似乎沒有人真正注意到“大家庭系列”中的人物臉上時常出現的色斑,儘管有的西方批評家將它泛泛地解讀為“埋藏在心靈最深處的異常心理”。這當然已經開始觸及到了問題的關鍵。這些色斑非常類似於皮膚上的疤痕,但又更像是由光束照射出的光斑。從“大家庭系列”的不同畫作中加以辨別, “照片”上的光源一律來自畫中人物的左邊(一個富於政治象徵意味的方向),陰影佈在右臉,而色斑也必然出現在左臉部。因此,這些色斑完全有可能可以看作是透過窗戶射進的陽光光束。所有經歷過那段紅色歷史的人都不會意識不到,陽光所代表,所指涉的是什麼。太陽及其光芒作為主流符號的核心,具有超常的統治性威力。而這種威力,恰恰是精神創傷的起源,因為它的功能既是不言自明的,又是無法界定的。它超出了常態的理性框架,它不是自然的光,更不是人造的光,而僅僅作為靈光出現,是神的光芒,不可探究,但必須臣服。

正因為此,這些陽光的光斑在張曉剛的畫作裡既指涉了灼燒般的陽光,同時又變異成了肉體上的疤痕。換言之,疤痕和陽光合二為一。在《大家庭》系列的少量(特別是晚近)作品裡,光斑變成了紅色或黃色的色斑,更突出了疤痕的意味。張曉剛的曖昧性來自對符號他者的恐懼,而這些光斑/疤痕也正是拉康意義上的“小他者”,是身體的病變殘餘,是歷史創傷的精神殘渣,連同呆滯的表情、浮腫的眼皮,成為創傷記憶沉渣泛起的徵兆。更清楚地說,這個“小他者”是從“大他者”那裡脫漏而來的,是“大他者”的崩潰或萎縮。依舊是陽光,但不再是燦爛的,不再是普照的陽光,而是昏暗的、被切割成碎塊的光斑。 “小他者”是“大他者”的符號秩序中整合不了的那部分,是它死後的幽靈。也可以說,“小他者”是“大他者”掩飾不住的創傷記憶所留下的痕跡、傷疤。而這些疤痕,也正是作為陽光的幽靈出現的。一如齊澤克所說:“創傷性的實在界因此正是阻止我們對現實取得中立客觀看法的事物,一個模糊了我們對現實的清晰理解的污點。”在這個顯示為污點的小他者的作用下,全家福圖片的既定程序所設定的幸福主體被抽空了。由此,大寫的主體S(Subject)呈現為拉康的$,也就是被割裂的主體。這便是拉康的公式$<>a的含義。

吳山專:廢墟與啟示


在挪用文革的紅色經典符號方面,吳山專應算是一個較早的開拓者。他的裝置名作《紅色幽默》(1986,杭州)直接點明了“紅色”的語境,整個屋子充滿了大字報的氛圍,僅有的三種顏色,紅、白、黑,不但是文革時期宣傳版畫的基本色彩,也可以是代表革命派、中間派和反動派的毛時代政治象徵主義要素。

[圖12]吳山專:《紅色幽默》(裝置)

《紅色幽默》在形式上模擬了大字報的幽閉空間,但仔細看去,除了“階級”、“愛國衛生運動”、“×”(紅叉)等文革詞語和符號和一些中性但語境缺失的字詞或標誌如“禁止”、“我回家了”、“←”外,許多卻是商業時代的詞語和符號,諸如“經濟實惠”、“招生廣告”、“供應”、“修理”、“出售”、“彩電”、“伍元”等,構成了一個時空錯亂的場景。不僅如此,其中還出現了大量意義不明的字詞,比如“住這淫雨”、“海速人覺”,以及大量殘缺的、被塗抹的、或者以各種方式變得辨認不清的字詞和符號。高士明在《複數的政治——對吳山專的意識形態解讀》中說:“在吳山專的世界裡,紅絕非簡單的色彩,紅是一種觀念,一種意識形態的裝備。紅是正確、革命、正面、積極進步……總之,所有紅字都是些大是大非的字。而吳山專所經營的,無非是這些大是大非的文字中的一個個錯字、偽字,如同在完美的米飯中摻入一顆完美的沙子。然而,這顆沙子所引起的後果卻令人驚愕:當文字具有大是大非時,偽字意味著什麼?”

應該說,吳山專作品給我們帶來疑問的不僅僅是狹義的“偽字”,而是在文革記憶場景中重現的廣義的字詞錯亂,這種錯亂是創傷記憶對完整回想的干擾,或者說,是記憶崩潰的後果。巫鴻在評論《紅色幽默》這件裝置作品時用“廢墟”(ruins)的概念來描述它的特性:“在吳山專對大字報的模擬中,作為過去遺留下來的廢墟成為當下的一部分。”這當然讓我們想起本雅明在《德國苦劇起源》中關於廢墟的論述:廢墟是歷史的寓言化意象,出現在救贖的瞬間。本雅明後來在《歷史哲學論綱》裡對“歷史天使”的描述繼續了這樣的思考:“天使看見災難將一堆又一堆廢料扔在他的腳下,”而最後會有一陣革命的風暴“將他面前的碎片席捲上天空”。對於本雅明來說,進步不是發展式的漸變,而是啟示性的突變,救贖的出現是“現時”(Jetztzeit)對於歷史延續性的打斷,是對過去的烏托邦拯救。

不過,本雅明革命化的彌賽亞式救贖天使在當代中國變異為近乎虛無主義的禪宗式頓悟幽靈。文革記憶的靈光,正是歷史話語碎片或廢墟被拼貼在失效的當下語境中,產生革命性的警醒,或者用本雅明的話來說,“抓住危險瞬間一閃而過的記憶”。在《紅色幽默》中,吳山專甚至在地上用黑體大字寫下“無說八道”,一方面諧音了“吳說八道”和“胡說八道”,另一方面也突出了“無”的功能,把空無性引入對幽靈的觀照中。甚至,用來代替“道”的非規範簡體字“辺”幾乎可以誤認作“邊”字,一眼望去如同“無邊”二字,鋪陳在瀰漫的紅海(苦海)之中,具有強烈的震撼力。邱志傑在〈吳的問題或問題的吳〉一文中說:“1977年12月,華國鋒時代,《第二批漢字簡化方案(草案)》發布及推行沒過多久,即被通知停止使用以至被廢止。但是,不合理的漢字簡化的流毒已經波及全國。需要去重新辨識的簡化字所製造的荒誕感,在吳山專這裡成為個人成長經驗中的現實荒誕感的極佳載體,他的作品中所出現的經常就是這批1977年版的作廢的簡化字。不合理的簡化完全擱置了習慣的理解管道,是閱讀中斷、理性受挫。”那麼,這些異體字、殘缺的字詞和無序、無意義的字詞組成的話語廢墟正是啟示的契機。

岳敏君:咧笑的幽靈


在很大程度上,岳敏君的幾乎所有作品都以一種千篇一律的無憂咧笑或坏笑顯示了這種脫離了符號秩序的剩餘快感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喚起了創傷的記憶,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以這種記憶的幽靈諷擬並抵抗了符號化的世界。

[圖15]岳敏君:《浪漫主義+現實主義研究4》

在岳敏君的《浪漫主義+現實主義研究4》(圖15)這件雕塑作品中,所有人物都是表情處於咧笑與坏笑之間的快樂動物,這種笑充滿了不確定性和模糊性。岳敏君自己曾說:“我畫的人是哈哈大笑,還是放聲大笑,是嘲笑,還是狂笑,是面對死亡的笑,還是面對社會的笑。似乎每一種成份都有。”不過我更願意把這種笑看作是空洞的坏笑,尤其是,他們似乎不知為何而笑,似乎只是在揮霍笑的表情。這一次,以記憶的幽靈形式出現的剩餘快感表現在,彷彿笑是一種必須,一種超我的道德律令,雖然沒有任何值得一笑的事。在這裡,情感表達的內容被完全抽空了,剩下的就只有這種表達的外殼。岳敏君把這種單一化的表情圖式放大,進而在笑容裡配入後毛時代典型的欣快症特質,突出了身體的姿態與臉部的表情之間的不諧和,因為一種諸如居前的二人所擺出的“奮勇前進”的姿勢,被這種傻乎乎的坏笑消解了背後的英雄主義內涵。在“奮勇前進”的後面,居間的二人動作便具有了相當的曖昧性。按理說,他們應當配合居前的二人的姿勢,揮手指引向前,但是他們揮起的手臂卻同樣因為咧笑或坏笑的表情而顯得不倫不類,與其說是表示向前的勇氣,不如說是更像在跟熟人打招呼,更接近世俗化的不正經的嬉笑。我們只要將這幅作品與以下這幅毛時代的宣傳畫(圖16)作一個對照就會十分清楚。


[圖16]文革宣傳畫

雖然採用的了相同的手勢,這個毛時代的懷有偉大的使命感的英雄角色眉頭緊皺,嘴角剛毅,同岳敏君的後毛時代的無厘頭笑星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在岳敏君的作品裡,緊閉著的是眼睛,而不是嘴唇。盲視,代表了思想性和精神性的闕如,而咧開的那些快意的(而非言說的)嘴,則代表了肉體性的豐富與蓬勃。

毛時代主流影像中的單一化表情在這裡獲得了更加絕對化的表達。畫中的五個人幾乎就是一個人的五個化身,有著不同的體態卻完全一樣的表情。這種毫無來由的笑,猶如肥皂劇中間插入的錄播的笑聲,僅僅是為了滿足超我對快感的要求,而非真正的喜悅。岳敏君對他的作品曾經有過這樣的自述:“我一直生活在一種無法言說的狀態裡,[……]在笑容的後面,有時隱藏著病情,是一種不由自主的,不能自控的強迫性笑臉”。岳敏君所說的病態,可以說是對創傷性記憶的較為直接的提及。而“不能自控的強迫性笑臉”,儘管帶有明顯的後毛時代美學特徵,卻正是毛時代剩餘快感的幽靈式再現。有意思的是居後的那一位雖然笑容毫無二致,臉卻朝向另一個方向,或者可以說是更不知為何而笑。這第五個人(或者同一個人的第五種姿態)是一個更游離的幽靈,也可以說,他在一種不經意的方式中更決定性地解構了集體快感的瞬間。呂澎認為,在岳敏君的作品中“一種拒不執行變化的笑將這種虛假的輕鬆環境給破壞了,除非站在一旁傻笑。”但“在一旁”,卻仍然堅持這同一種“拒不執行變化的笑”,不是具有更強烈的破壞性嗎?

儘管岳敏君的人物都是“自我形象”,是某種程度的自畫像,他卻通過在作品中使自我不斷增殖把個體命運聯繫到群體命運的廣闊背景上去。對於這一點,冷林評論道:“60、70年代中國很多公共雕塑作品的誇張與扭曲被不經意地運用在岳敏君的作品裡。'自我形象'成了民族性的'自我形象','自我形象'成了公眾的代言人的形象。”毫無疑問,岳敏君的人物是某種集體記憶的浮現,是共同的社會政治背景的產物。正如岳敏君自己所說:“我覺得政治在中國人的生活中就像家常便飯一樣,好像是你每天都會遇到的,而且經常能夠感覺到的一種東西。並不是說這個東西是不存在的,或者離你很遠,我覺得是離得太近,時常會感覺到。”很明顯,岳敏君十分明確地意識到主流政治生態在內心的巨大影響。因此,主流政治符號在他作品中的經常出現就不足為奇了。比如在岳敏君的油畫《太陽》(圖17)中,一輪紅日的意象挪用了典型的領袖符號,這個統攝性的宏大象徵在文革中出現在各類宣傳畫中(見圖18),當然至今也從未絕跡,因為對毛的崇拜也始終滲透在日常生活中。

[圖17]岳敏君:《太陽》

[圖18]文革宣傳畫

從表面上來看,所不同的是,岳敏君的群眾成為千人一面的複制。然而,宣傳畫裡的人們又何嘗不是千人一面的呢?笑容被同一化了,所有的表情都以領袖的表情為標準。只不過岳敏君通過把畫中人的長相都克隆成同一個自己,突出了標準化所產生的荒誕感。岳敏君人物的紅光滿面也像極了宣傳畫中的群眾,他們都是被初升的紅日所照耀,顯示出異於日常的膚色,只不過岳敏君人物的膚色更加緋紅,幾乎到了病態的程度。嚴格地說,這種緋紅不可能是日照的結果,而更接近醺醉的症狀,或者也可以說,日照的作用接近於酒精:這似乎是一種令人喪失理智,沉浸到痴迷享受中去的過程。和岳敏君的其它作品一樣,人物的眼睛依舊緊閉,但這次似乎是在用力地閉眼(從眼角的魚尾紋和過度浮腫的眼皮可以清楚地察覺),這樣的閉眼就不僅僅標誌著享受,同時也暗示著對刺眼的陽光的躲避。陽光帶來的不再只是溫暖和光明,可能也是奪目的灼閃(臉頰上的反光也暗示了過於炫目的光亮)。因而,刺痛、光明、溫暖和灼熱是同時襲來的。在這裡,另一重曖昧性還在於,如此整齊的昂首張口,幾乎也可以看作是引吭高歌的合唱。而這樣的合唱場面的確是當代中國最為常見的群眾藝術形式(參見下文對王勁松《大合唱》的研讀)。比如,作為主流文藝活動或官方所稱的“主旋律”文藝(圖19),合唱的藝術形式要求表演者們在服裝、表情、口型等多方面符合同一性與專一性的標準。  

[圖19]上海市崇明縣

“橫沙鄉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主題教育活動”現場

不過,岳敏君在他的畫作裡再度注入了偏離的力量,因為他們在大笑或高歌的同時卻朝向與太陽或陽光無關的、傾斜的方向,儘管並非表示對太陽的拒絕,卻不知是在對何而笑/唱。可以斷定的是,這只是一種盲目的歡笑、享受或者歌頌罷了。對於這種群體的盲目,岳敏君曾經有過這樣的“藝術自釋”:“表現得遵規守矩,然而通常缺乏確信的目標。就這樣,我選擇描繪同樣的人物、同樣的姿勢和特徵,來強調這種行列的愚蠢。”無論如何,岳敏君通過展示出絕對無知的、痴迷的陶醉,暴露了超我對快感的指令。而這個快感,正是在記憶幽靈與現實感知的夾縫中生長的,是對過去和當下的雙重響應。無可否認的是,除了政治符號的效應之外,當代文化的背景並非完全闕如。栗憲庭指出,在岳敏君的繪畫中,“畫面無筆觸的類似商業廣告的畫法,艷俗、單調的色彩,也都成為他所表現的無聊、自嘲和膚淺的最合適的手段。”不過,需要補充的是,這種商業廣告畫所常用的艷俗和單調,這種商業宣傳的膚淺,又何嘗不是政治宣傳畫的特徵?在這裡,也許昆德拉對美學媚俗的說法可以提醒我們同時警惕毛時代與後毛時代主流意識形態的威力。在小說《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中,昆德拉曾經藉主人公薩賓娜之口宣告:「我的敵人是媚俗,不是共產主義!」在一次訪談中,昆德拉解釋道:

Kitsch[媚俗]是19世紀產生於德國的一個詞,它的含義已經逐漸起了變化,今天,在法國,僅僅意味著某種美學風格,低劣的藝術。但是,遠遠不止於此;這是一種由某種對世界的看法所支撐的美學,這幾乎是一種哲學。這是知識之外的美,是美化事物、取悅於人的意願,是完全的因循守舊。 [……]一種要引起激動,並且得以成功的有效的音樂,但是,非常傳統,是某種藝術上的煽情。這種蠱惑存在於西方,也存在於東方。當然,極權的國家發展了這種媚俗,因為,這些國家不能容忍個人主義、懷疑主義和嘲笑。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就是媚俗的勝利。 [……]政治並不產生媚俗,但它需要媚俗。任何政治運動都以媚俗、以迷惑他人的願望為基礎。從政治角度來說,世界是白的或黑的。模棱兩可、矛盾和悖論是沒有任何位置的。

那麼,按照「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原則創作的毛時代宣傳畫,以至於那個時代總體的美學主流,當然也可以讀做是媚俗的全面體現。不過,所謂“藝術上的煽情”必須在藝術之外,甚至美學之外的領域才能夠獲得把握。也就是說,我們必須認識到,媚俗正是藝術領域的意識形態對剩餘快感的召喚,這種召喚與心理超我的宏大聲音遙相呼應。在媚俗中,情感由於被規定為與某種需要(政治傾向或商業效應等)相關而獲得了強制性的表達。於是,通過對美學媚俗的誇張、反諷性展示,岳敏君揭示了紅色時代在記憶中的壓迫,並且反過來強迫剩餘快感在空洞或不協調的語境中產生震驚與荒誕感。不難看出,岳敏君作品中的笑遠非自然的、會心的笑,千篇一律的大笑表情似乎僅僅是為了完成媚俗情感表現的無上律令。這樣,剩餘快感的意識形態涵義就被抽空了:岳敏君把純粹的、無意義的快感表達成精神分析意義上的強制性重複(compulsive repetition),深刻地暗示了這種重複背後的精神創傷。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曾梵志:臉譜化的歡快

與岳敏君有某些相似之處
但形象迥異的是曾梵志,他的畫中也不斷出現了單一化表情的群眾,儘管曾梵志的人物從不露出岳敏君的那一臉坏笑。

[圖20]曾梵志:《面具系列第6號》

不 過,在《面具系列第6號》(圖20)裡,他們也都笑出了整齊劃一的牙齒,嘴唇嫣紅。但和岳敏君相反,曾梵志的畫中人都雙目圓睜,睜大到了眼珠幾乎懸空的地 步。細看之下,這些那男男女女五官完全相同,表情也基本相同。但他們高矮參差、髮型各異、衣著不一,絕非同一人,怎麼可能長相相同? (而岳敏君的那些人物,髮型、體形、衣著完全相同,故而可以看成是同一個人。)其實,曾梵志的這一批畫稱為“面具系列”——再細看,我們也不難發現這些同 一的表情其實是貼在臉上的千篇一律的面具。與此相應,千篇一律的紅領巾系在每一個人的脖子上。這裡,年齡的不協調是顯見的,這些成人(根據髮型、體形、手 型等判斷)的紅領巾觸及了對少兒時代的紅色記憶(紅領巾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映紅了他們的全身的膚色),這個泯滅個性的政治標誌像面具一樣將每個人的思想面 貌裝飾成同一個樣子,遮蔽了真正的身份、階級和思想差異。由於綁著紅領巾的一群成熟胴體的裝扮與身份產生了極大錯位,這些人物有如來自過去世代的鬼魅—— 當然這種鬼氣來自紅領巾符號中逝去的歷史感。

這 幅圖像可以看作是一個幻境,幻境的意思並不是幻想,而是心理創傷下的一種錯覺,彷彿紅色時代的童年變成幽靈再現了——這些小老頭們,卻注定要活在面具化的 狀態下。睜大眼睛的笑,當然本身就意味著假笑或皮笑肉不笑(因為自然的笑必然帶動不同程度的瞇眼)。這裡,剩餘快感意味著附加的、不屬於自身的、僅作為臉 譜表達的快感——也就是內心情感之外的笑容和偽飾的透亮眼神(如此懸空的眼珠也給人以強烈的不真實感)。曾梵誌曾經對自己的《面具》系列作過如下的說明: “我採用誇張、變形的手法,強調在任何人的過分親密和大笑背後所隱藏的虛假。合影似的構圖安排、場面的戲劇化處理以及人物臉上各種表情的假面所營造一種近 似於裝腔作勢的舞台效果”。無疑,這種“過分親密和大笑”顯示了和岳敏君類似的策略,不過曾梵志作品中揭示的媚俗情感同時指向了對“革命同志”關係的反 思。共產主義(communism)的詞根“社團”(commune)被除卻了真實或內在的情感紐帶,而代之以幾乎是統一製作的表情面具。

黃 篤在他對曾梵志的評論中說:“儘管人物眼睛睜圓,但無法流露真實的內心,難以抹去隔膜,而手被畫家處理成了痙攣狀,手或無所適從的擺放表現出人物的緊張和 不安,或放進衣兜中盡現人物的悠然自得。”而尤其可以更加註意到的是,所有的手都不合比例地巨大,幾乎要和頭部的尺寸接近。而巨手的形象,也恰恰正是文革 宣傳畫的重要特徵之一。下面這兩幅文革時期的宣傳畫便十分具有代表性。

圖21]文革宣傳畫

[圖22]文革宣傳畫

很 顯然,那是一個“勞動人民當家作主”的年代,圖21中那個指引方向的農民代表了用巨手改天換地的形象。相對而言,學生們的手就沒有那麼大,但他們必須走向 用雙手開創未來的“大課堂”,而“教育革命”的要義也在於崇尚勞動的“又紅又專”必須替代“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白專”教育路線。農民的手,作為體力勞 動的象徵,當然要與作為腦力勞動象徵的頭部相抗衡。而在圖22裡,巨手則是保衛毛主席和打擊反動分子的武器,它們當然必須是大而有力的。不過,在曾梵志的 “面具系列”裡,巨手則大多是耷拉在那裡,似乎僅僅保存了原有的型號,卻失去了往日的力量。他們無所事事,只是形式主義地甚至是虛偽地團結在一起,作出合 影的姿勢,無非是在重逢的場合下重溫往日的舊夢。但即使戴上了紅領巾和喜悅的面具,這些巨手仍然掩蓋不住蒼老乏力,它們不再有昔日的孔武有力,似乎僅僅是 它們的衰敗的重現。

在曾梵志《面具系列第9號》(圖23)裡,我們看到紅領巾換成了紅領帶——再加寵物、西裝和錚亮的皮鞋——活脫脫一派新貴的模樣。

[圖23]曾梵志:《面具系列第9號》

我 們發現,不但領帶是紅的,皮鞋是紅的,面具下的膚色(以及手的膚色)也是紅的,連身邊的水域也是紅色的,天都染上了紅色。如果和《面具系列第6號》(圖 16)相比較,紅色的主流美學象徵的瀰漫可能就更為易於理解。但在這幅畫裡,紅似乎顯得更紅:幾乎是一種沾滿鮮血的紅。對於曾梵志來說,紅領帶似乎只不過 是紅領巾的另一個版本而已,幻境中的時代遷移並沒有改變幻境所表達的信息:面具仍然不變,哪怕集體主義的時代換成了表面上的個體主義時代,但集體只是隱形 了,卻並未消失,因為那泯滅個性的,眾人共享的面具仍然是界定了畫中人的面貌/身份(或偽面貌/偽身份)的核心符號。可以說,曾梵志的這兩幅畫都是對創傷 性記憶幽靈的捕捉,這個幽靈一次次以粗陋的幸福面具出現。

劉大鴻:鬼魅狂歡曲


這樣的幽靈在劉大鴻的畫裡衍化成更盛大的鬼魅的狂歡或騷亂,文革的場景在一種夢幻般的超現實氛圍中被再現了。但這幅《雙城記》混合了法國大革命的一些視像元素,暗示了兩個時代之間某種可比的對應關係。

[圖24]劉大鴻:《雙城記》

[圖25]劉大鴻:《雙城記》局部

[圖26]劉大鴻:《雙城記》局部

可 以說劉大鴻的畫最大程度地挪用了文革影像的素材,革命文藝表演、政治標語、宣傳道具,等等。但劉大鴻的戲仿式美學使所有的人物形像都變成了牛鬼蛇神,他們 的面目和體態都是歪扭的、非常態的,他們的動作帶有一致的拙劣,表情帶有某種程度的瘋癲。在圖19這個局部裡,我們可以看到紅衛兵的忠字舞和样板戲《智取 威虎山》。但《智取威虎山》裡的一號人物楊子榮卻不再顯示英雄形象,而類似於雜耍的藝人。在圖26這個局部裡,“舵手”毛主席把舵背在肩上,無疑是在表演 舵手的角色。而背後的小妖精卻舉了一桿“齊天大聖”的狼牙旗,似乎在暗示毛澤東的角色和猴王的角色有多麼的相近。而事實上,曾經歌頌過孫悟空“金猴奮起千 鈞棒”的毛澤東也的確是一個崇尚並模仿了孫猴的造反者,致力於將革命與暴力,革命與蠻痞,革命與嬉鬧混合到一起。因此,劉大鴻的繪畫與其說是朱大可在〈潑 皮短語、流氓肖像和情色敘事〉一文中所命名的“反烏托邦主義”,不如說是“後烏托邦主義”,

於是,革命的狂歡性獲得了極端的表達。我們可 以看出,《雙城記》一畫的整體構架是一個巨大的遊樂場或主題公園(圖24),將政治活動的場景和革命文藝表演的場景混雜在一起,顯示了娛樂衝動與革命衝動 之間的某種同構。在圖26裡,我們看到那艘打出“跟著毛主席在大風大浪中奮勇前進”標語的木筏上卻是手把紅旗跳著熱舞的西方舞孃舞郎,連“萬歲”都是用英 文寫成。這種百老匯式的歌舞秀,使整個革命運動變成了一場娛樂狂歡,似乎革命政治運動、文藝宣傳表演、街頭雜耍、商業娛樂秀以至遊冶狂歡之中只有一種動力 在驅動,那就是超我的力量,是超我對剩餘快感的指令。朱其在〈新神話編撰︰關於魔法、失樂園和白日夢精神——記劉大鴻的政治象徵繪畫〉一文中也看到了《雙 城記》畫幅裡的“每個人都[……]是實現一種集體魔法的主動的創造成員。亢奮的狀態一定來自自我激發的主動人格,這不是指性、食慾、表現慾和權力欲的衝 動,而是指理念演繹所主動激發的妄想和瘋狂,雖然兩者常常混和在一起。”。應當說,這種所謂“慾望衝動”與“理念激發”的“混合”恰恰是剩餘快感的終極秘 密,因為快感必須昇華為革命激情才能在光天化日之下展演。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劉大鴻將法國大革命和中國文化大革命聯繫到了一起。不過,政治激情或身體狂喜 在《雙城記》中一概都以鬧劇登場,丑角般的體態與場面於是無情地解構了革命的宏偉圖景。但必須深究的是:難道這種破碎,這種胡鬧,不正是本來就與血腥的 (中國和法國)革命歷史同在的混亂記憶嗎?這種荒誕不正是因為受到革命歷史的重擊而產生的精神創傷和精神變異嗎?

以此,劉大鴻集中地體現 了創傷性歷史記憶的破碎和扭曲,體現了拉康所說的“將個體的形成投射到歷史之中的時間辯證法”,也就是認知主體被實在界的幽靈所迷亂而產生的幻像。拉康闡 釋說,“當精神分析活動碰到個體身上某個層面的富有攻擊性的斷裂時,這種碎片化的身體[……]總是呈現為斷裂的肢體形式,或者是外觀形態學中所表現的器官 形式。它長著翅膀,全副武裝,抗拒內心的困擾——這同富於幻想的海爾尼瑪斯·鮑希(Hieronymus Bosch)在繪畫中永遠確定的形像是一樣的。 [……]這種形式在有機體的層面上,在決定幻覺構造的'碎片化'路線中,甚至都有具體的揭示,就像在精神分裂症和歇斯底里的陣發症狀中所表明的。”這裡, 劉大鴻的畫風與鮑希之間的承繼關係當然是顯見的。範景中在〈劉大鴻的多折屏油畫《祭壇2000》〉一文中也曾提到劉大鴻“不僅借鑒了尼德蘭畫派的祭壇畫形 式,而且也從該派的博施(H.Bosch)的三聯畫中吸收了表現邪惡的方法。”和鮑希一樣,劉大鴻在一幅畫裡設置了成千上百個微型的、動態的人物,這些人 物在整個畫幅裡看上去就好像碎片撒滿整個畫幅,而無法彙成一個總體的趨向或整體的形式。

方力鈞:吶喊或哈欠


即使在表面上沒有當代歷史背景的那些前衛藝術作品中,我們仍然可以發現幽靈的追踪。比如方力鈞的那些被評論家栗憲庭命名為“潑皮現實主義”或“玩世寫實主義”的那些畫作,並沒有半點明顯的歷史痕跡,卻同樣讓我們感受到一種超我對於剩餘快感的響亮召喚。


[圖30]方力鈞:《中國92系列三》

方 力鈞的油畫《中國92系列三》(圖30)所描繪的那種千人一面的痞態和岳敏君的坏笑人物有極大的相似性,雖然高矮不一,但有著同樣的長相,同樣的表情,同 樣的姿態,甚至同樣的衣著。我們驚訝地發現,在幾乎所有我在此論述到的前衛藝術家作品中,都有這樣似乎可以復制的表情——從張曉剛的老照片人像到王廣義的 工農兵形象,到岳敏君的坏笑人物到曾梵志的面具人物,從劉大鴻的忠字舞和熱舞舞者到王勁鬆的合唱隊員,到這裡方力鈞的“潑皮”形象。有的帶有典型的毛時代 表情痕跡,有的帶有典型的後毛時代表情痕跡。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可複制的妖怪或鬼魂,顯現為情感不斷增殖或繁殖的模式,情感彷彿有傳染的功能,擴大成一種 無法抵禦的,從而也是唯一的表現樣式。剩餘快感意味著一種情感被外在地激發了,它並不是被強迫的情感,卻是被誘導的,被附加的。栗憲庭對“玩世寫實主義” 的界定主要基於方力鈞畫作中他稱為“潑皮幽默語符”的特徵:“表情或是嬉笑,或是發呆,或是無表情的背影或後腦勺,或是打哈欠的無聊表情,就把表情完全無 意義化了,而有潑皮感的光頭加上無意義表情,就成為一種以無意義一一消解現有意義系統的的帶叛逆、嘲諷意味的形象”。栗憲庭對“玩世寫實主義”的命名在當 代藝術史上具有巨大的影響。不過,可以看出,在這種命名的背後,仍然存在某種闡釋的焦慮。一方面,栗憲庭將方力鈞畫中的形像看作是無意義的表情,另一方 面,他又必須在這種無意義中發現叛逆的意義。而事實上,如果“表情完全無意義化”的說法能夠成立,這裡的“意義”只能理解為具有單一、確定的社會倫理價值 或歷史政治向度的意義。否則,“潑皮”又豈非表情所傳達的某種意義?換言之,潑皮的形像不再提供一種可資衡量藝術家明確意念的尺度,對於栗憲庭來說,這個 形象僅僅在於消解任何明確的意念或價值。如果我們再進一步探究,潑皮形象的消解功能卻恰恰在於它重新喚起了符號體系——或者說,價值意義體系——背後所掩 蓋的那個搗蛋的、蠻痞的幽靈。

在方力鈞這裡,痞態可以說是後毛時代的典型症候,它甚至成為社會的指令,一個犬儒主義時代的傳染性表情。但 痞性又何嘗不是毛時代的遺跡呢?毛澤東在早年就為農民的“痞子運動”正名,也在他一生的言論中不斷發表對造反、槍桿子、農民起義等痞子文化符號的景仰,而 毛語裡也充斥著“狗屎堆”、 “割尾巴”、“脫褲子”等流氓無產者的話語元素。當代中國的痞性文化,不能不說與毛時代的意識形態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再者,在方力鈞的童年的經歷中,我們 也可以發現這種痞性的起源。在他的《自述》中,方力鈞回憶了他兒時的經歷:因為他出身不好,他的爺爺是地主成份,他在兒童們的任何遊戲裡都不允許成為勝 者,從而每每成為被取笑或宣洩的對象。那麼,在他所回憶的那些往事中,無論是小學同學在被老師批判的時候反咬老師,還是他和同學們為了報復小學老師毆打老 師的弟弟;無論是他偷懶抄襲毛語錄代替自己的作文反而獲得好成績,還是他在毛的靈堂裡並無悲傷卻仍然嚎啕得最響亮最長久而獲得表揚,無不顯示了“將仇恨還 給了教會我們仇恨的人”或者將蠻痞還給教會蠻痞的人這樣的道理。

在 方力鈞的畫裡,痞性受到了誇大的張揚,它是作為一種無限繁殖的幽靈出現的,這在相當程度上突出了痞性的自我反諷。而在另外的作品,比如1993年曾被《時 代周刊》以中國為主要報導內容的一期用作封面的《第二組No.2》裡(圖31),方力鈞的潑皮人物顯示出表情的極大的曖昧。

[圖31]方力鈞:《第二組No.2》

居 後的那些可複制性人物,已脫離了外在的痞氣,而帶有某種世故,某種不屑,但仍含有明顯的犬儒姿態,不聲張地、低調地處在後面的背景上。居前的這一位卻似乎 更有表現的慾望,但它的表情可以看作是蓄意的鬼臉,也可以看作是不滿的呵斥,或厭倦的哈欠(這幅畫的另一個標題正是《打哈欠》)。不過,必須指出的是,他 在打哈欠的時候卻有著明顯的吶喊的痕跡。雖然這樣的表情或多或少令人想起蒙克的《吶喊》,但英勇的或憤怒的吶喊,曾經更是毛時代主流藝術中塑造英雄人物的 常用模式之一。在方力鈞這裡,吶喊只能蘊藏在在哈欠或呵斥的表情中,或者說,吶喊本身變為與厭倦無異的表情或姿態。也可以說,具有宏大歷史感的吶喊與拒絕 這種歷史感的哈欠之間,並沒有太大的差別。這無疑是哈欠對吶喊,或者無聊感對使命感的內爆式解構——在使命感的深處,有著深深的厭倦。因此,這種表情或姿 態同樣來自對歷史記憶的破碎的攫取,那個張開的黑乎乎的口腔,有如創傷性實在界的黑洞,無法蠡測。

方力鈞曾經為潑皮現實主義的低俗和蠻痞 用這樣的方式辯護道:“有人說藝術品不過是藝術家的排泄物,這話聽來不入耳,卻很恰當,人們正是從這排泄物中看出你是否健康,有什麼病,就像醫生從病人排 泄物中看到的一樣。”這裡,不但病人的比喻契合了文革後一代的精神分裂式美學,排泄物的比喻也契合了齊澤克關於“實在界的殘渣”的說法。

實 在界,對於拉康而言,是不可能遭遇的創傷性內核。齊澤克闡述道,“同快感的遭遇總是創傷性的,其中多少都帶有一點淫穢的成分。我無法把它融入我的世界中, 在它和我之間永遠隔著一條鴻溝。 ”這裡,“淫穢”指的是隱秘的剝露,但“乍泄”的並不是“春光”,而是深藏於無意識內的創傷性內核。中國前衛藝術不可能回到紅色記憶的創傷性情境中去,但 它在表達快感的時候必然喚醒了歷史創傷的記憶痕跡,也就是說,它必然表現出對那個“小他者”的迷戀。而“小他者”,正是“大他者”未能阻擋的,從實在界篩 漏出來的幽靈。

齊 澤克在“符號法則擔保了意義,而超我則提供了快感”的話後面緊接著說,“這種快感成為意義不被承認的基礎”。換句話說,正是這種剩餘快感,顛覆了符號秩序 所確定的意義體系,也就是“小他者”瓦解了“大他者”的君臨性統治的過程。作為“實在界的殘渣”,中國前衛美術中的記憶幽靈在很大程度上挑戰了主導型意識 形態的歷史話語,這種話語試圖將文革簡單歸結為一場黑白分明的歷史浩劫,能夠被“一舉”否定,扔進歷史的垃圾堆,而文革的內在精神邏輯卻因沒有得到批判式 的清理而依舊存活。在中國前衛美術中,毛時代以幽靈的形態被展示出來,就像不斷追逐的創傷記憶,既不可能完整地呈現,又不可能徹底地消失。

如 果文革可以被稱作是那個個人記憶的大寫的歷史事件,齊澤克的論述正好可以作為本文的結尾:“事件是一個結構的不可能的實在界,是其同步符號秩序的不可能的 實在界,是產生合法秩序的暴力姿態,這個合法秩序反過來使這個姿態成為'非法的',是之歸到某物的幽靈性被壓抑狀況”,“這種事件/傷口的精神分析名稱當 然是創傷”,因此“我們的話語形式將永遠被一些創傷性幽靈性'剩餘'所困擾,[……]它永遠不可能被救贖-解放,被消除,被安撫。”


http://www.chinesepen.org/Article/wk/200711/Article_20071120094447.shtml 

                          

《自由寫作》首發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9年10月06日蘋果日報

對於兩岸的和平未來有期待的人,以及千方百計想要挑動兩邊撕破臉的人,都對維持現狀覺得不耐,這並不是說現狀的「不統不獨」或「各自表述」對我們的實際生活有甚麼直接的影響,但若從更深刻的心理的層次看,現狀的維持自有一種禁錮性—它壓抑了我們對於國家發展的積極想像力。

恐怕也正是這個壓抑,讓高呼「中國一定強」的電視紅星「本土一哥」陳昭榮備受抨擊;我們當然不必顧此失彼:同樣的壓抑一定也會爆發在政治天平的另一端,不是也有很多人一向討厭「閃靈樂團」,說他們是「民進黨養的」嗎?
藝人遭撻伐撤文

藝人原本就是在追求最大媒體效應的時候格外謹慎的動物,如果他們當紅,一定是「維持現狀」的最佳代言人;若非錯估情勢,他們絕對不至於找一個不利於現狀的議題去傷害已有的支持者潛在的情感。

舉另一個切近的實例來說,在觀賞完「十一」閱兵之後,成龍的感慨是:「能坐第一排真的很幸運,主席過來的時候真的有走過去握手的衝動。」以成龍之老於交際公卿、長袖善舞,居然發表了這樣俯首帖耳、搖尾乞憐的言論,誰能不懷疑他在天真的感動之外,也打過了路人皆知的算盤呢?

藝人的算盤不一定都打得準,藝人的粉絲更不一定會參考藝人的算盤來盤算自己的現狀或未來。但是憂心藝人具有政治影響力的人卻往往暴露了一個社會是否徒具民主假象的本質。

當網民嘯聚撻伐,說是要全面抵制某些和自己政治選擇不同的藝人的時候,我就會想起這樣一個例子:甲國以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為由,出兵攻打乙國,一旦在戰場上確實發現了乙國殘留的大規模毀滅性武器,試問甲國應否使用這些武器速戰速決、以求減少一己的兵力消耗呢?如果甲國為贏得戰爭而便宜行事,那發動這場戰爭的基本正義何在?

一個不小心,我們也會拾起邪惡的敵人所遺留的武器來對付邪惡的敵人—祇要我們號稱敵人邪惡即可!

在台灣,厭惡一黨專政的人士也許對那個專政的黨無計可施,可是欺負一下俯首帖耳、搖尾乞憐的藝人似乎極富正當性,網民們的「義形於色」也著實令人吃驚,陳昭榮被迫撤下了部落格的貼文,並且說:「若說實話要被罵,那就罵吧,我只是犯了一個藝人最笨的舉動,不該在部落格寫這篇文章。」

只容「本土至上」
光看陳昭榮拙劣的文字就知道,噤若寒蟬者的確「頑懦不堪聞問」,那當然不是一篇多麼值得捍衛的文字,也當然不是一個多麼值得重視的議題,然而,這壓迫性的撻伐氛圍,難道不正是民主的敵人嗎?口口聲聲叫囂著台灣擁有珍貴民主價值的人,不正以其呼群保義的鹵莽行徑滅裂著他們的驕傲成就嗎?

錢鍾書有云:「從前的愚民政策是不許人民受教育,現代愚民政策是只許人民受某一種教育。」推其理而言之,從前的台灣是不民主;現在的台灣怕不也只容得下本土至上的民主。

在過往多年之中已經有數以十萬計的公民「用腳投票」,這種出走,我看這不一定是為稻粱謀而已,倘若他們發現在一個號稱民主的島上也有著無比強大的壓抑,還假民主之名以遂行之,那麼「去國之義」誰曰不宜?

作者為作家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9-09-29 中國時報 【本報訊】
     現年84歲的客家大老溫送珍,從隻身北上打拼的學徒,到事業有成、鄉里口中樂善好施的「大善人」,他用大愛回饋社會已持續60多年,對保存客家文化有極大貢獻,受惠範圍澤披全台、遍及兩岸。


     溫送珍一向待人謙和、處事圓融,他永遠不慍不火,將成就歸功於「神明保佑」,這份樂天知命的心,讓他默默行善多年,無私奉獻,不求回報。

     15歲離開故鄉苗栗南庄,溫送珍前往台北打拼,先後在水果行、裱褙店當學徒。即使語言不通,他仍貫徹客家硬頸精神,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受到東家賞識,並結識了牽手一生的妻子黃細喜女士。

     台灣光復後,溫送珍在南昌路買下40坪店舖,開設「大源商號」,是南門第一家不二價的百貨商。夫妻倆共同努力,很快就靠著誠信賣出口碑,賺進人生第一桶金,也開始回饋故里,開啟了行善六十餘年的源頭。

     1946年「台北市客家會」成立,溫送珍積極參與創會工作,期間結識不少客家大老,並大力支持客家子弟參政,促成多人擔任台北市議員。這個客家會,也帶動後來世界客屬總會的成立。

     溫送珍對客家文化的貢獻皆屬扎根工作,對台灣客家有著深遠影響。他與客家菁英共同成立的台北市客家會,奠定後來台北市內客家社團蓬勃發展的根基;他出錢出力參與的台北市客家義民祭典,演變為孕育1988年「還我母語運動」的動員力量,是近期客家文化中相當重要的一環。

     此外,溫送珍更團結台北市南昌街與晉江街客家鄉親組織「伯公會」,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一同協助整修長慶廟正殿,殿內的大伯公(土地公)像,正是由鄉親們共同捐贈。溫送珍擔任寶島客家電台創台發起人,除捐獻建台基金外,每當電台有活動,總不吝捐款贊助。

     為了讓年輕一輩的客家人意識到母語的重要性,溫送珍舉辦了「珍喜盃」客語演講比賽,2007年起擴大為「苗栗縣珍喜盃」,是苗栗縣保存客語的盛事,對客語傳承有著重大意義。

     在台北多年,個性開朗豁達的溫送珍發現,雖然客家鄉親已擁有一定地位,但卻無法適應社會快速變遷,心情並未因經濟改善而快樂,因而創辦「開心會」,每三年讓旅居台北的客家鄉親聚餐或到各地旅遊,頗獲鄉親好評。而開心會會長,溫送珍一當就是23年!

     「寧賣祖宗田,莫忘祖宗言;寧賣祖宗坑,莫忘祖宗聲。」溫送珍以祖訓勉勵客家子弟,期盼年輕人不忘本,也希望他的努力能收到成效,大家繼續將美麗的客家語言持續傳承下去。


終身貢獻獎-客家大老陳運棟、溫送珍發揚文化傳統
2009-09-29 中國時報 【本報訊】
     無心插柳,走上文史工作者一途,苗栗縣文史學者陳運棟成了客家研究先驅,一頭栽進文史工作的世界。

     民國67年撰述的《客家人》是他的代表作,集海內外客家研究大成,被譽為研究客家必備的經典鉅著。

     陳運棟出生於苗栗縣頭份鎮,一連五代都以教育為業,是標準書香世家。19歲從新竹師範畢業,擔任國小教師,一路當上校長,獻身教育47載。

     由於來自大陸原鄉的族譜散失,民國59年,陳運棟受宗族之託重修族譜,到來台派下各房查問,卻發現許多資料早已佚失,開啟了他到全台各地蒐集族譜及對台灣史的研究,也是陳運棟從人類學角度研究客家的起源。後來,他不但重修陳家族譜,至今研究的譜牒已多達四、五十姓。

     後逢鄉土論戰起始及本土意識抬頭,出版社找上陳運棟,希望將他所研究蒐集的資料集結成書,於是開始了他辛苦的著書歲月。《客家人》一書完成後,客家大老鍾肇政說:「既然是客家史,怎可沒有客家話單元?」為此,陳運棟花了半年學習羅馬拼音,再一一搜尋介紹客家話的書籍,一點一滴逐步完成。

     後來他加入中研院民族研究所的閩客族群文化對比研究行列,實際從事客家地區田野調查工作,多次發表論文且成績卓著;51歲時以第一名考取文化大學民族與華僑研究所,並順利取得碩士學位。

     78年出版《台灣的客家人》,努力在學術刊物發表文章,奠定他在客家研究的地位。

     陳運棟對客家文化的貢獻從未間斷,他曾擔任台視客家節目「鄉親鄉情」的講座,向民眾介紹客家文化長達十餘年;並為《客家風雲雜誌》創刊元老,是目前仍發行中的《客家雜誌》前身。

     民國80年,陳運棟以最高票當選第二屆國大代表,並成功連任,塑造文人從政典型。

     89年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籌備期間,陳運棟擔任籌備委員,不僅參與規劃與推動,並發揮良好黨政關係,促使立法院通過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組織條例。

     陳運棟曾擔任苗栗縣鄉土學會理事長,主編過西湖、頭份、三灣等鄉鎮志;2002年,他作為重修苗栗縣志的總編輯,帶領各領域專業者,完成共33卷41冊的苗栗縣志,無論內容豐富度或資料完整性均冠全國。

     三十餘年來不遺餘力投入客家文化的研究與提倡,陳運棟的客家文史工作之路雖辛苦,卻不寂寞;雖漫長,卻實至名歸。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2009-08-29    * 中國時報
▲有越來越多非營利性的國際綠化團體進駐中國,協助處理日益嚴重的草原沙漠化問題,綠化網絡即是內蒙相當具有代表性的一個。

 ▲綠化志工需要團隊合作,很多時候都注重團體紀律。

 ▲海外志工讓人和在地有更深刻的聯繫與互動,能觀察一般旅人看不到的面向。

 ▲志工有一定的培訓過程,若只是抱著體驗一下的過客心態,反而會造成資源浪費。
相關新聞

     莫拉克颱風突顯了大地的脆弱,在救災之後應該長遠的考量水土保持與國土規劃,綠化環保志工即是協助大地休生養息的方式之一,讓旅人對地球盡一份心力。

     當台灣經歷八八水災的痛楚時,中國大陸北方正經歷旱災,內蒙的牧民韓雨說:「一般說來七、八月是蒙古的雨季,但是到目前為止已經一個多月沒下雨了,今年的作物勢必減產,這個冬天難囉!」

     地球暖化、氣候詭異造成許多地方出現天候反常現象,大地的反撲造成人類的傷亡,然而回歸問題的源頭,總因為人類的貪婪、過度使用土地以至於引發生態失衡、大地失控。

     在上個世紀末,當地球暖化的問題日益嚴重,就有一些非營利組織開始進行綠化地球的環保活動,他們歡迎有心的地球人一起加入,志工旅行是當下對地球生命最正面的旅行方式,我們不僅是遊客,還要做地球守護者。

     來去匆匆 浪費訓練資源

     一般志工計畫都希望志工可以做長期,若只是匆匆來,匆匆去對當地並沒有幫助,反而會造成困擾,在泰北當志工的Tim說:「有些計畫必須長期,新的志工來我們都會做教育訓練,等新人上手也要三個月,若他只是來三個月、半年,那不就是剛訓練完新志工就回去了,這只會增加我們人員與資源的浪費!」

     志工旅行INDEX
     ★志工服務資訊國合會海外志工計畫/  www.icdf.org.tw/
02-28732323/不定期有海外長期與短期志工甄選計畫

     ★客委會築夢計畫/www.ihakka.net/banner/dream/02-87894567/
今年的收件時間為即日起至10/31止

利他的台灣 捐錢捐血捐時間【聯合報╱記者梁玉芳、曾懿晴、詹建富、鄭朝陽/台北報導】
   
2009.09.05 05:31 am
台北聽奧匯集萬人志工大軍,寫下台灣志願服務新紀錄。其實這股奉獻公益的龐大能量,平時就默默存在你我身邊,無所不在的志工身影、全球第二的捐血率和世界第一的愛心捐款,都一步步把台灣推向「利他」精神的公民社會。

早晨上班、上學交通尖峰時刻,台灣各地小學門口都有穿著紅色、橘色背心的導護媽媽在校門口,協助指揮交通,護送認識的、不認識的小孩平安進校門。

在醫院裡,患者正為不知門診方位徬徨時,也有胸前配著微笑徽章的愛心志工及時出現,為人指引迷津。戶政事務所、衛生所等單位也都能見到志工身影,台灣志工大軍宛如推動社會服務的基石。

內政部社會司統計,去年全台領有志工服務記錄冊的「狹義志工」近四十八萬人,服務時數近五千萬小時,有志工經驗的至少有數百萬人;環保署也統計平時默默打掃社區、淨灘、巡守河川的環保志工高達十五萬人。

台灣人不僅樂於捐時間做公益,愛心捐款也不落人後。社福界統計,台灣民間一年愛心捐款約兩百億元,這次八八水災善款也高達一百卅八億元,「民間捐的比政府募的還多」,更別說去年四川大地震,台灣捐款達五十億元,世界第一。

台灣人也很「熱血」,去年共十八萬多人次捐血,捐血量達兩百三十九萬多袋,每袋以兩百五十西西計,相當於六百西西的礦泉水瓶裝一百萬瓶。血液基金會董事長林國信指出,台灣的捐血率達百分之七點八六,高居全球第二,僅次於荷蘭,是美國的一點五倍、日本的兩倍。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到這個標題,你會想到誰?

先來貼一張大頭照,這位濃眉大眼的大帥哥就是這篇文章的主角,米國第29任總統哈定(Warren Gamaliel Harding):




這位總統在米國歷史上相當有名,因為他有幾項特點:

他很英俊,可以稱得上是米國有史以來最帥的總統。當時一位記者 Mark Sullivan 是這麼形容他的:「他擁有引人注目的頭型、五官、肩膀與身軀。放諸四海,這樣的身材的比例不是單以英俊一個字所能形容的。稍後當他成為全國性人物時,你有時會聽到人們以『羅馬人』來形容他。」(註一)

他是不沾鍋,不論是在政壇或是日常生活都找不到敵人:「沒有立場就等於沒有敵人,因此哈定的共和黨友人提名他為1920年的總統候選人...(他)未曾反對過禁酒令或婦女投票權,而且沒有政敵。」(註二)

他有廣大的婦女票:「他高貴的『總統相』讓他成為全國最帥的政治人物。他的友人相信,在這場米國歷史上首次有數百萬女性投票的選舉中,這對他是個加分。」 (註二)「這場選舉也利用到哈定的女性緣。英俊的哈定相片要比對手考克斯好看太多了。」(註三)有趣的是,他之前擔任參議員時是不反對,而非支持女性擁有投票權。然而在1920年米國女性第一次參加投票的總統選舉中,他卻因而受益,獲得數百萬女性選民的支持,以懸殊的差距擊敗對手當選總統。

具有這些「特點」的哈定出馬選總統,用一句話來形容,真的是躺著選也選得上。果然開票結果他囊括了60.4%的全國選票以及404張選舉人票。然而這位高票當選的總統卻也是公認米國歷史上最無能的總統:「軟弱及平庸的總統...多數歷史學家認為哈定是米國歷史上最差的總統。蓋棺論定,造成這段晦暗歷史最大的原因是哈定本身沒有遠見,而不是他腐敗的友人。」(註二)

據說歷史往往會重複,據說人們無法從歷史上學到教訓,據說。。。

Harding
哈定真是帥啊!
註一:Blink, Malcolm Gladwell。

註二:Warren Harding,歷史上的總統,米國公共電視。

註三:Warren G. Harding,Wikipedia。

註:早上聽廣播,節目裡提到這位米國總統,對於掛在他身上的一些形容詞感到灰熊的震驚,因此花了一些時間上網找資料。其實網路上還有很多相關的資料,不過內容大致上差不了太多(一個沒有作為的總統能有多少東西可以講),而且為了可信度,我還是以公共電視提供的資訊為主。



Warren_G._Harding 之寫真集
(喔!我愛死他的帥臉和體格了!天生的衣架子啊!)

warren-g-harding-stamp
看到沒,帥哥出郵票了。(一毛五,呵。)

AL02786_lrg
好個高大挺拔、光圈罩頂。奉勸各位攝影大哥大姐,『跪』著拍吧,才有傳世好作啊!(我在地上打滾好了啦!)

prh_01_img0061
跟老婆的合照,不用看鏡頭喔!厲害!帥喔!(甜蜜呦!)

presharding-nbla-398h
『總統開球啦!喔!是個內角直球!K到打者的『紅中』啦!好犀利!』(我X…)

Warren_G._Harding_II
『照我的左臉,OK?午後的斜陽打在側邊…對!這樣最帥!』(是,是,您說的是!)

MrHardingPoster
競選海報,充滿著知性與堅毅和誠信的面龐!帥啊!(夠帥了,換個詞好嗎?)

Harding Dou
出金幣,金閃閃,錢多多,人帥帥!(你夠了…)

AL01137_lrg
唉,發明大王站前一比,矮了一截,可悲啊!竟敢跟我們的『哈定大帥哥』搶鏡頭!(呃…愛迪生也不矮說,不過這張看起來像『拾荒老人』咩,哀…)

AL01083_lrg
哈定與愛犬。溫馨感人。(小馬哥應該把『馬小九』留著的,我是認真的…)

9000029p
『各位全國性感的軍民同胞們…』(福氣啦!福氣啦! )

13c_Curie-HardingRSNA
所以我說:總統和第一夫人的合照,總統上相,第一夫人也要穿得夠美,才能相得益彰啊!
(RIGHT!廠商趕快趕快,熱情提供我們的阿青姐唄,恭喜發財!)

想看看哈定更多的帥帥照片嗎?
來這裡! http://0rz.tw/7b3Tq
(雖是黑白的,可比現今各大媒體的要精美的多呢!人帥怎麼照都好哩!)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青草變汽油? 生質燃料可救暖化【台灣醒報記者呂明潔報導】

青草也可以變汽油?根據8月「科學人」雜誌報導,科學家正在研發將農業廢棄物、木材和青草中的纖維素,轉化成各式各樣的生質燃料,不但可以廢物利用,更可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對此,台大森林系教授王亞男表示,台灣的技術有望在五年內成熟,可運用廢棄的稻桿和芒草作為來源。

隨著全球暖化的威脅與日俱增,美國農業部和能源部研究出最具環保潛力的石油替代方案,即是以植物不可食用的部份製造纖維素生質燃料(又稱「青草汽油」)。科學家發現,纖維素的生質燃料燃燒後產生的二氧化碳,屬於植物本身光合作用所吸收,經循環後排放至大氣不會對地球產生負擔。

 可製造青草汽油的原料多達數百種,包括鋸木屑和建材等木材廢料、穀類的莖和麥稈等農業廢料,以及為了製造青草汽油而種植的「能源作物」,多是生長迅速的草類和木本植物。而這類原料產量充足,價格低廉,而且不會影響糧食生產。

 依據美國農業部和能源部的研究,美國每年可以生產13億公噸以上的乾燥纖維生質原料,意即每年將可生產3600億公升青草汽油,約為全美國汽油與柴油年耗量的一半。而全球纖維生質原料可供應的能源,相當於340億~1600億桶石油,超過目前全世界每年的石油消耗量(300億桶)。此外,纖維生質原料還可轉化成各種燃料,包括乙醇、汽油、柴油,甚至是噴射機燃料。

第一代的生質燃料產源自可食用的物質,例如玉米、黃豆以及甘蔗。這類生質燃料因為技術純熟,在美國就有180座以玉米製造乙醇的煉油廠。

 但第一代生質燃料供給有限,過度種植會造成榖物需求量增加,使動物飼料價格上漲,破壞市場。加上若將種植、採收和處理玉米的溫室氣體總排放量計算在內,第一代生質燃料沒有預期中環保,於是以纖維素為原料的第二代生質燃料因應而生。

 但目前為止,科學家對分解堅韌的纖維素仍不擅長,所以尚未普及。不過近期已有化學工程師可透過量子化學運算模型,發明出解構的技術,而首座煉油廠即將在2011年完工啟用,意味青草汽油的時代很快就要來臨。

台大森林系教授王亞男表示,目前台灣對仍在試驗各種分解纖維素的方法,依據政府的能源研究計畫,估計五年內會有成果,傾向以台灣盛產的稻桿和芒草作為青草汽油的原材料來源。

以草煉油  【科學人】    撰文╱賀伯(George W. Huber)、戴爾(Bruce E. Dale)翻譯/甘錫安

科學家正在努力將農業廢棄物、木材和青草中的纖維素,轉化成各式各樣的生質燃料,甚至噴射機燃料,但這種新一代生質燃料能否競爭得過每桶60美元的石油,成為主流能源,仍是個大問題。

重點提要
■ 利用植物不可食用的部份製成的第二代生質燃料,是近年來最環保、技術前景也最看好的石油替代方案。
■ 這類「青草汽油」大多由玉米梗、青草類能源作物和廢棄木料等農業廢料製成。
■ 對美國來說,這類原料的能源產量足以取代全國石油總需求量的一半,而且不會影響食物供應。

照目前的狀況看來,人類必須脫離對石油的依賴,不能放任石油問題繼續威脅國家安全,危害經濟和環境,已是相當明顯的趨勢。但是文明社會不可能停滯不前,因此我們必須發明新技術,為全世界的交通工具提供動力。纖維素生質燃料,也就是以植物不可食用的部份製造的液態燃料,可說是近年來最具環保潛力、在技術上也最為可行的石油替代方案。

只要是植物,或者曾經是植物,都可以用來製造生質燃料。第一代生質燃料產自可食用的生物物質,例如美國使用的玉米、黃豆,以及巴西使用的甘蔗。這類生質燃料是眾多可能的方案中最容易生產的,因為這種技術已經存在,目前美國就有180座以玉米製造乙醇的煉油廠。

但是第一代生質燃料不能算是長期的解決方案,因為以目前可用的農地而言,第一代生質燃料產量還不到已開發國家液態燃料需求量的一成,而且為了生產第一代生質燃料,穀物需求量會增加,使動物飼料價格上漲,進而造成某些食品漲價,雖然情況並不像去年媒體恐慌性的報導所講的那麼嚴重。此外,如果將種植、採收和處理玉米的溫室氣體總排放量計算在內,會發現第一代生質燃料其實沒有我們原先期望的那麼環保。

潛藏在纖維素裡的能量

以纖維素為原料製造的第二代生質燃料(比較口語的說法是「青草汽油」)則可避免這些問題。可用來製造青草汽油的原料多達幾十種,甚至幾百種,包括鋸木屑和建材等木材廢料、穀類的莖和麥稈等農業廢料,以及所謂的「能源作物」,也就是為了製造青草汽油而種植、生長迅速的草類和木本植物(參見37頁〈全美各地的纖維素原料選擇〉)。這類原料產量充足,價格低廉,與一桶(約159公升)石油能量相等的燃料成本只有10~40美元,而且不會影響糧食生產。能源作物大多可種植在不適合農耕的土地上,其中某些植物,例如輪作週期相當短的柳樹,在生長時還可淨化被廢水或重金屬污染的土壤。

能夠採收來生產燃料的纖維素來源非常多,依據美國農業部和能源部的研究,在不影響生產食品、動物飼料或出口所需之原料的前提下,美國每年可以生產13億公噸以上的乾燥纖維生質原料。如此大量的生質原料,每年將可生產3600億公升青草汽油,大約為目前全美國汽油與柴油年耗量的一半(請參見37頁〈全美各地的纖維素原料選擇〉)。另一項預測也估計,全球纖維生質原料可供應的能源,相當於340億~1600 億桶石油,這個數字已經超過目前全世界每年的石油消耗量(300億桶)。纖維生質原料還可轉化成各種燃料,包括乙醇、汽油、柴油,甚至是噴射機燃料。

目前科學家仍然比較熟悉以發酵方式處理玉米粒,而不擅長分解玉米梗中堅韌的纖維,不過這部份近來已經獲得大幅進展。透過量子化學運算模型等功能強大的工具,化學工程師發明出可以在原子層級控制化學反應的結構,這項研究的目的之一,是希望能盡快擴大這項技術的運作規模,進一步運用在煉油廠中。儘管這個領域才剛剛起步,但是有數座示範性煉油廠已經開始運作,首座商業化煉油廠也預定於2011年完工啟用,青草汽油的時代或許很快就要到來。

大自然演化出纖維素的目的,是為了賦予植物骨架。這種物質是分子互相連結而成的剛性架構,可支撐植物垂直生長(請參見34頁〈纖維素骨架〉),並且很難被生物分解。要想取出潛藏在其中的能量,科學家必須先破壞長年演化而來、堅韌的分子繩結。

一般說來,這個過程首先必須將堅韌的纖維素分解成較小的分子,再提煉成燃料。分解的方式可依據溫度來區別,低溫分解法(50~200℃)的產物是糖,可再發酵生成乙醇與其他燃料,方式和目前處理玉米或製糖作物的方式大致相同。在較高的溫度(300~600℃)下分解的產物是所謂的「生質原油」,可進一步提煉成汽油或柴油。極高溫(高於700℃)時的分解產物為氣體,可轉化為液態燃料。

目前沒有人知道哪一種方式能以最低的成本,將最多的能量轉換成液態生質燃料。針對不同的纖維生質原料,可能必須採用不同的方式。舉例來說,高溫處理法或許最適用於木材,而低溫分解法或許較適用於青草。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09年第90期8月號】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俄羅斯總統普亭2008年5月因任期屆滿下台,但在轉任俄羅斯總理後繼續掌握黨政大權。2008年10月號的浮華世界雜誌中,普亭榮登世界百大名人榜榜首,民調支持度達80%,證明其不減的影響力。本月5日,普亭袒胸露背,在一片湖光山色之中悠閒地騎馬,自信、強悍的形象與其政治影響力相互輝映。

自從10年前開始在政壇呼風喚雨後,普亭從來不曾在鏡頭前顯露出膽怯、懦弱的一面。他對美國強權不假辭色、出兵鎮壓車臣分離主義者,而且一步步將重要企業收歸國有,對企業鉅子毫不退讓。

強勢的性格不僅表現在政治手腕上,情報幹員出身的普亭也懂得賣弄自己的身材,甚至「打虎」塑造自己的鐵漢形象。

前年8月,普亭和摩納哥親王亞伯特二世在西伯利亞山區騎馬捕魚時,大膽露出了他結實的上半身,讓俄羅斯婦女為之傾倒;去年8月,普亭參觀烏蘇里自然保護區時,一頭猛虎突然脫逃,當時普亭立刻拿起麻醉槍一槍命中老虎,及時救了一名電視台工作人員。

不過,許多英美網友認為「普亭打虎」根本是一樁「假事件」,是俄國政府塑造普亭硬漢形象的宣傳伎倆。

有人對普亭營造鐵漢形象不以為然,但也無法否認他擁有柔道黑帶6段的資格。此外,普亭的父親軍人出身,曾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祖父是蘇共領導人列寧、史達林的私人廚師。

普亭出生寒微,母親是工廠的女工,家住列寧格勒(聖彼得堡)的國宅,不過普亭從列寧格勒大學國際法律系畢業後,順利在公職部門服務,之後仕途平步青雲,直達頂峰,10年來大權獨攬,無人能與匹敵。

普京原野晒胸肌 民眾未忘強國夢
俄羅斯總理普京曾任總統八年,期間帶領俄國重新崛起,他更發出「給我二十年,還你一個強大俄羅斯」的豪言壯語,令國民印象深刻。俄國經濟遭金融海嘯重創,部分國民對普京時代緬懷不已,盼望普京在二○一二年大選中「隔代復辟」再任總統。「打虎英雄」普京近日變身西伯利亞騎士展示肌肉,似乎想向國民宣示救國英雄捨我其誰的氣概。

普京前年曾赤裸上身釣魚晒肌肉,去年則用麻醉槍打虎勇救電視台人員,硬漢形象深入民心。繼早前乘坐小型潛艇「征服」全球最深湖泊貝加爾湖後,普京近日「出征」西伯利亞,他在圖瓦共和國度假期間於山野間策騎展示健碩的身軀,其雄姿叫人難忘,令人聯想起俄羅斯民間傳說中奮勇對抗外敵的英雄騎士。



普京此行似乎暗藏不少政治訊息,連選址西伯利亞背後亦大有文章。政治雜誌編輯奧爾巴茨認為,西伯利亞是俄羅斯人的根,普京無非是要向世人宣示,他是此地唯一的戰士,且是俄羅斯主人。

事實上,普京並非首次把西伯利亞當作政治宣傳平台,大演政治肌肉騷。兩年前,總統任期接近尾聲的普京與摩納哥阿爾拔親王二世曾到此一遊,當時外間正對普京卸任後的去向議論紛紛,當人們看見普京毫不吝嗇地展示其渾身肌肉,人們便猜測他不會輕易放棄權力,普京後來果然出任總理。看來,快將五十七歲的普京今番「肉」罷不能,一派有心有力的模樣,似乎想要提醒國民甚或是其門生總統梅德韋傑夫,自己的政治生涯有排玩。

外間的猜測或許是捕風捉影,但由親克宮《消息報》說出自然更具說服力。該報非但在面版中刊出普京在樹間擺甫士的照片,更把普京與俄羅斯史詩《夜鶯強盜》中、以樹上鳥巢為居且擁有神秘力量的角色相提並論,似在暗示普京是一位擁有神秘力量的政治強人。

姑勿論普京展示肌肉是否隱藏政治訊息,近月以來,主管經濟政策的普京對失業率急升顯得束手無策,與他任總統時經濟火紅、民望高企的好日子大相逕庭。與此同時,梅德韋傑夫近月頻頻現身國家電視台,曝光率堪與普京分庭抗禮。普京此際大晒肌肉,不無挽回聲威的用心。

俄國人民一向對硬漢情有獨鍾,已故前蘇共總書記布里茲涅夫亦曾以獵人姿態示人,普京一向被指有蘇聯情結,他擁有這種政治基因實不足為奇。事實上,普京任總統期間,克宮不時展示他的雄姿暗示俄國重新崛起,有意無意間將酗酒多病的前總統葉利欽比下去。事有湊巧,梅德韋傑夫經常一身西裝,予人柔弱的形象,普京展示肌肉又是否故技重施,藉以喚起國民對普京時代的追憶?

【2009/08/09 聯合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 Andy Yang 於 18 hours 之前發表
四十年前的明天(7/21 早上 10:56 分,7/20 22:56 EDT)就是阿波羅 11 號降落月球四十週年的日子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幾個關於阿波羅 11 號任務少有人知的祕密吧!

阿波羅任務使用的農神五號(Saturn V)火箭有能力將 50kg 重的碎片拋出近 5 公里遠。因為任何火箭發生時總有爆炸的可能性,因此 NASA 將貴賓看台安放在距發射台 5.6 公里遠的地方

阿波羅任務使用的任務電腦的總運算能力弱於大部份人手上的手機。
飲用水是燃料電池燃燒的副產品(氫+氧 -> 水+能量),但阿波羅 11 上的氫氣過慮器失效,導致水裡都是氫氣泡泡。另一方面,如何在太空中排洩在當時是個難解的問題 -- 我們至少知道有一位前往月球的太空人全程吃止瀉藥來避免麻煩。
當阿波羅 11 的月球降落模組(老鷹號)和指揮艙分離(哥倫比亞號)時,氣密艙裡的空氣並沒有抽乾淨。這導致兩者在分離的瞬間產生了類似香檳開瓶時把軟木塞「啵」地彈出去的力道。這一點點的力道導致老鷹號的著陸地點偏離預定地 6.4 公里。
阿姆斯壯為了尋找一個好的降落地點,幾乎用光了老鷹號的燃料。但另一邊,阿波羅工程師 Milton Silveira 卻鬆一口氣 -- 跟據他的模擬,噴射火焰有很小的機率會在降落時被地面壓回噴嘴進入燃料艙,導致燃料箱爆炸。
所謂「一個人的一小步」其實並不那麼小:老鷹號的降落架上裝了避震器來吸收降落時的力道,但阿姆斯壯降落地太輕了,以致於避震器完全沒有潰縮。最後阿姆斯壯的「一小步」足有 1.2 公尺遠。
艾德林出到老鷹號的艙外時,還要特別小心別讓門關上了,因為老鷹號艙外沒有開門的把手。
在月球上最困難的事是什麼?插旗子。NASA 的研究是月球表面應該是一層厚厚的軟灰,但兩位太空人發現自已降落的地方卻是一層極薄的灰,下面就是硬梆梆的石頭。最後靠著旗桿他們勉強「鑽」了一個洞讓旗子不要倒,但之後經過旗子旁邊時卻都要很小心。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Jackson's fans have already been paying tribute to the King of Pop
Michael Jackson, 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pop musicians of all time, has died after suffering a cardiac arrest in his Los Angeles home. Jackson sold over 750 million albums in his sometimes controversial career.

The 50 year-old "King of Pop" was rushed to the nearby UCLA Medical Center, and County Coroner Fred Corral said he was unresponsive and pronounced dead soon after. Medical officers are now conducting an autopsy to check for toxicology or other problems - with results set to be published later on Friday.

Born in 1958 in Gary, Indiana, Jackson became a child star as a member of the Jackson Five. As an adult, Jackson moved on to a successful - and often controversial - solo career. This career peaked with his 1982 record "Thriller," which is the best selling album of all time.

In later life Jackson struggled with a series of court cases and allegations about his private life, damaging his career and his financial situation, but he reamined a popular character with an enormous fan base.

At the time of his death he had been preparing for a 50-concert run in London that was meant to rejuvenate his career, and secure his financial future.

msh, AP/dpa/AFP

Editor: Darren Mara

砂:老哥?
友:很好,稱心如意了,大家?
砂:RUOK?
友:很好很好非常好
砂:....................
我們的文章可以拿出來弔念了...(合十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9年06月16日蘋果日報
馬英九提出了一句:「識正書簡」,立刻被各界轟得滿頭包,儘管府方硬拗,說:話是講給大陸同胞聽的。這故弄狡獪的遮掩謊言比「識正書簡」四字還要拙劣、還要無知。

繁簡若有爭,爭的一向是政治問題。雖然電腦打字的普及性與便利性已遠非當年推廣簡體字的大陸學人和政治領袖所能想像;部分由近人生造的簡體字於癱瘓文字傳統之餘,非但無益於學習中文的效率,甚且陷溺一代又一代的漢字學者望文生義成習,而當面錯過六書的縱橫活用。

可是,既然要維護一種書寫文字所象徵的政權和政治態度,字體毫無疑問地就是意識形態的鬥爭工具,主動將自己具有文化優勢的鬥爭工具弱化到「聊識一格」的次要地位,還要求在書寫上棄甲曳兵、邯鄲學步,這樣沒有志氣和常識的總統無怪乎令支持者和反對者同感齒冷。

行草標準化竟未推行
從文字長遠的發展歷程來看,俗民生活中所慣用的語符的確有簡化勝於繁化的趨勢,然而純粹以簡寫筆畫的便利而言,則行書與草書的字符早就普遍存在於千年以來的許多法帖或筆札之中,可惜即便是在號稱中華文化未經文革浩劫摧毀的台灣,能夠關心、認識乃至於書寫應用行草的人反倒堪稱是鳳毛麟角、魯殿靈光了。

1932年于右任在上海創立標準草書社,4年以後刊行《標準草書千字文》,頒布至今70餘年,學校教育的主流勢力非但不予提倡,且以教學上不易操作的藉口而寢假隳廢。究其實而言之,一切的問題不過就是「主其事者畏難從俗」而已,台灣明明能夠在早已不虞標準化的基礎上推廣具有歷史內涵的簡體字─「行草」;捨此不為,遷就政治現實而提出問道於盲的「書簡」,也就祇能說是政治、教育、文化各個領域的主事者都「畏難從俗」慣了的結果。

倘若不從簡化和便利的考量來看,大陸地區的人士果真不懂也不學習吾人所謂的正體字嗎?也未必然。

六、七年以前,我經常瀏覽大陸地區一些古典詩詞的網站,旁觀人因字句、聲調之異議而彼此攻訐,除了熱鬧有趣,所獲往往在爭辯之外。有一則指摘對手的網路留言是這樣寫的:「你老兄每回發文都使用繁體,故作詳瞻典雅之態,誰不知此亦但憑書寫軟體之轉換手段而已?」

繁體在對岸足以炫人
事實上不只這則留言,但凡是對國故舊學有異議而爭者,吵到無以復加之際,往往墮入此論,意思彷彿是指摘彼方以繁體為「上國衣冠」而驕其儕流。然則我們也可以想像:對於原本台灣人習以為常、等閒視之的文字,在對岸菁英圈子裡的人士眼中,居然還是一宗足以炫人的產業。

到網路上寫古典詩詞,雖然是一個特定的、極小的知識圈子,但是毋寧以大判斷視之:在漢語習染的環境裡,繁體─也就是吾人表面上津津樂道的「正體」─不祇是一種書寫符號,還是更豐富的文化訊息的載體。

馬英九如果還算是個有出息的總統,對於簡體、正體的見解應遠高於一個落人以媚中口實的「四字咒」而已,他從小循規蹈矩所學的每一個字、每一個筆畫裡都有歷史累積的智慧,吾人向稱之為「雅言」。正體字本身更少不了以簡馭繁、化繁為簡的字例;中國人應該學,台灣人也應該學,簡耶?繁耶?根本不是問題。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月20日為聯合國「世界難民日」,全球各地均舉辦各式活動提醒世人關注難民困境,並呼籲各界積極伸出援手協助難民。根據「聯合國難民署(United Nations High Commissioner,UNHCR)」的統計資料顯示,目前全球難民人數高達3290萬人,也就是說,世界上每不到200人中就有一人是難民,這些都是國際社會所必須關注與援助的對象。中國人權協會「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Taipei Overseas Peace Service,TOPS)」不僅長期駐紮海外提供難民服務,更每年在台灣舉辦難民日活動,提醒國人不要將難民的疾苦遺忘,並且積極呼籲政府部門制訂《難民法》。

對於世界上數千萬難民而言,成為難民並不是他們的選擇,更不是他們的錯!聯合國機構已制訂相關國際人道法以保障難民權益,許多先進發展國家也已制訂「難民庇護法案」,提供接收難民至本國庇護的機會。然而,庇護國家如未簽署難民地位公約,又缺相關庇護法令,致使難民逃到該國,卻無法取得難民身分而被迫遣返出境,或者遭到逮捕拘留;對於這些在原居國遭到無能政府拋棄而被迫逃難的苦難人民而言,再一次遭受無情對待,真是情何以堪。

《世界人權宣言》第十四條強調:「任何人都有權利為了逃避本國的迫害而尋求其他國家的庇護。」雖然台灣並非聯合國會員,然而身為地球村成員,台灣有責任義務關注難民議題,並協力保護難民權益。

草案擱置令人憂心
台灣目前尚無難民庇護法令,過去便曾發生人權鬥士向台灣申請難民庇護,行政部門礙於無法可據,只能將其長期扣押收容或遣返回原居國,此類與國際人道價值大相違背之事,對「人權立國」口號喊得震天價響的台灣國際形象,實在是一大傷害!

近兩年來,欣見台灣社會秉持人道理念,行政院會已順利通過《難民法》草案,這是台灣與世界人權接軌,順應國際人權潮流的明證。一旦爾後立法院三讀通過此一難民專法,行政部門將有法源可供依循,針對難民身分認定者提供庇護協助,善盡我國際責任,先讓國際社會感受到台灣的存在與價值,進而順利爭取國際地位與國際空間。

然而,根據我們了解,《難民法》草案在立法院會一讀通過後,目前仍擱置在內政委員會層層法案之中,不見積極處理跡象,實讓身為民間團體的我們感到萬分憂心。

為了呼籲台灣政府儘速通過《難民法》,TOPS特別在今年度「世界難民日」系列活動中,規劃舉辦「催生《難民法》,庇護難民生存權利」座談會;長期以來,聯合國難民署不斷呼籲,保護與協助難民是國際社會所有成員的責任與義務,各國政府必須制訂庇護難民的相關法令,尋求難民問題的解決。

TOPS在國內長期推動難民立法,希冀透過舉辦催生《難民法》座談會,邀請國內相關主管機關、專家學者以及長期從事國際難民援助工作的組織代表與會,經由深度的對話以及主題探討,確認《難民法》立法之必要性,評估我國制訂《難民法》所面臨之現實環境限制,進而呼籲立法部門儘速研擬草案並通過立法,以善盡國際社會義務,落實「人權立國」的理念。

承擔國際成員責任
歷經爭戰迫害年代的台灣社會,不少異議人士更曾接受過其他民主國家的協助庇護,難道台灣對於世上無所依靠的難民,不該給予關注及伸出救援之手?

適逢6月20日聯合國「世界難民日」,許願台灣不僅對難民庇護有所明確性規範,透過《難民法》庇護機制建立,納入對於難民人道援助之積極措施,以行動承擔國際成員責任,捍衛人權。

作者為中國人權協會理事長、律師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9.05.17 03:53 am
水資源日益缺乏,在未來數十年可能引爆全球危機。企業團體未雨綢繆,開始建立「水足跡」概念,並測量產品製造過程的耗水量,以尋找節約水資源的方法。
生產一品脫啤酒需要耗用20加侖水;製造一瓶2公升的汽水耗水更高達驚人的132加侖;從種植及處理棉花,到裁製一條Levi's石洗牛仔褲,耗水則約500加侖。

雖然水資源可透過自然循環再生,但在全球水資源短缺的隱憂下,企業界已開始追蹤產品製造過程的耗水量,以便預測未來產業發展的變數,和尋找管理用水的方法。一些企業不僅計算工廠製程和冷卻設備的用水,也測量原料種植的耗水。

聯合國估計,全球三分之二人口2025年前將面臨用水短缺。美國審計署(GAO)也說,美國有六個州2013年前會出現水荒。

為確保農業供應鏈及工廠製程未來不致苦於缺水,科學家、企業和研究機構去年12月成立國際非營利組織水足跡網絡(Water Footprint Network),協助企業團體及政府測量及管理用水。

荷蘭湍特大學(Twente)水資源管理教授賀斯特拉2002年提出「水足跡」的概念。他與其他研究學者用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資料,估算各種產品的製程用水,再推估個人及國家消耗掉的淡水資源。

這些研究除了追蹤直接用水外,還以新工具計算出使用洗碗精、在阿根廷養牛、在西班牙栽柳橙,及在巴基斯坦種棉花等的間接耗水量,發現一杯咖啡總共耗水約35加侖,做一個漢堡要630加侖,而生產一件棉質T恤可能多達700加侖。

如何計算產製商品的水足跡,標準並不明確。有些企業只衡量工廠用水,有些則加計供應鏈中種植原料的用水。可口可樂的裝瓶工廠生產一瓶2公升汽水耗水超過1加侖,但若計入種稙甘蔗用水,需水量暴增至132加侖。該公司說,水足跡的初步數據可能隨方法學更新而有變動。

對許多食品和飲料公司來說,計算耗水不僅改善環保形象,也可節省成本。啤酒廠SABMiller從在南非種植啤酒花,一直到回收啤酒罐前的洗淨作業,追蹤每一產製步驟的耗水,發現95%的水足跡用於種植大麥、玉蜀黍和啤酒花等農作原料,加上工廠用水後,每公升啤酒耗水約41加侖(155公升)。這個發現促使SABMiller農場改採更有效率的灌溉方法。

聯合利華集團(Unilever)估計,2001至2007年間,光減少工廠浪費的水就可為公司節省2,600萬美元成本。該公司開始省水,在坦尚尼亞種紅茶葉及在加州種蕃茄,皆改採滴灌。

百事可樂公司近來也協助印度稻農改良4,000英畝農田的耕作,也使作物更耐旱,也減少耗水。

(綜合外電)

【2009/05/16 經濟日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9年05月16日蘋果日報
在馬英九上任將滿一年之際,民進黨將舉辦五一七嗆馬遊行,抗議馬政府「快速傾中」與「民主人權」倒退。當然在民主國家每個人都可以表達不同意見,上街遊行也屢見不鮮,不過訴求必須引起共鳴,否則容易淪為自說自話,為遊行而遊行。

民進黨應捫心自問
要批判別人很容易,但想想一年前如果是謝長廷當選總統,現在情形又是怎樣呢?
一年前如果是謝長廷當選總統,那麼有可能:
1.世界經濟仍會遭受重大打擊,台灣也無法避免,政府仍是會提出一大堆救急的政策。
2.消費券應該還是會發。
3.年底縣市長選舉可能又要公投,題目你可以自己想像,八九不離十。
4.正名運動繼續推動,在台灣不允許人間見「中國」。
5.三次金改或四次金改或n次金改繼續下去,有改才能有「收穫」。
6.核四廠可能再度停工,台灣面臨能源政策的十字路口。
7.全面採用通用拼音,藍營執政縣市的漢語拼音不補助、不理會。
8.烽火外交繼續,金援毫不手軟。
9.團團圓圓仍被關在四川,遙望台灣,等到白頭。
10.陳雲林不會來台,當然就不會被困晶華。
11.海基會變閒置單位,員工樂得輕鬆。
12.蘇花高仍然不建,花蓮民眾望穿秋水。
13.阿扁繼續在外逍遙當太上皇,貪污案不會曝光。
14.國軍買官案不會曝光,黑星將軍繼續逍遙。
15.沒有大陸觀光客,沒有直航包機,小三通變小小三通。
16.不會收到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之邀請函,不能以觀察員之身分參加世衛大會。
17.李遠哲繼續享受國師的崇高地位。
18.李慶安早就會辭立委,不會歹戲拖棚。
19.故宮南院繼續興建,不會變花卉館。
20.CEO組閣,張忠謀或郭台銘或林百里或施振榮可能是閣揆。
以上這些都是假設性的議題,可惜人民並沒有給謝長廷機會,但重點是對民眾有利的有那些?是比馬英九多還是少?民進黨如果捫心自問是少很多,那麼嗆馬就會心虛。

心要放在人民心上
其中差別最大的當然是兩岸政策,影響的層面也最廣,在民進黨眼中,馬政府在和對岸的交往當中,讓步過多,以致傷害了台灣的主權。但在批評的同時,也希望民進黨不是只會叫囂,應該提出合理可行的兩岸政策,讓商人和老百姓都有路可走,不要一概以鎖國來回應。
民進黨對一個中國的口號很感冒,其實世界上本來就是只有一個中國,民進黨只要加上「但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即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必懼怕?最後但願五一七民進黨走在街上,心要放在人民心上,腦袋要放在思想策略上,手腳要放在自己身上,並請平安回家,謝謝。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