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養生 (26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Asperger syndrome: what it means to us

什麼是輕孤獨癖?

你可曾看過「全國孤獨癖協會」的單張 ’什麼是輕孤獨癖?’ (What is Asperger syndrome?)。我們在倫敦的Contact社交小組認為在某方面此單張並不能夠反影我們這組成人的真正經歷,因此我們利用此小頁來描述一下輕孤獨癖對我們的影響和曾經用什麼方法來幫助我們。

我們描述大家的經驗,但當然每一個輕孤獨癖患者都有他本身的不同程度的技能及困難。

輕孤獨癖是孤獨癖群狀其中的一種殘疾。醫生診症時把這些病患者列入此徵狀群的’高’層(即徵狀沒有那麼嚴重)。

其他診症包括狐獨癖和高度功能孤獨癖。輕孤獨癖通常可以互相交替。輕狐獨癖被視作一種富滲透性,逐漸蔓延的疾病﹕即是說我們生活的每一刻都會受它的影響。

約翰的故事

當別人首次認識約翰的時候,可能不知道他有缺陷。約翰非常希望能夠融入學校的生活裡面,卻因為不能參與而感到沮喪。他從沒有被挑選參加校隊,在操場上也不懂得怎樣去加入其它人群中。但在數學和電腦方面他卻是十分之出色,和他對笑話的一流記憶令同窗得到不少娛樂。十八歲那年他被診斷證實有輕孤獨癖。後來更證實有運用障礙(dyspraxia)和情緒抑鬱。

成年後雖然他考中學會考(GCSE)及大學預科試都成績優異,但讀大學時功課開始出現困難,直至得到特別的幫助。找工作時也出現困難,直至面試技巧和安排一天工作程序方面他得到特別的支援;他發覺這給他開闢很多新的機會。僱主都覺得他非常勤奮和能幹,特別是他不會錯過細微的事物。

載恩的故事

載恩在學校沒有很多朋友。操埸內的幻想式遊戲令她感到莫明奇妙。同學有時說她沒有禮貌,因為別人所想但不會講出來的東西都被她說穿了。成年後她不能夠隨意交朋友;但她喜愛國際象棋,丈夫也是在象棋會所那裡認識的。丈夫和子女都知道她喜歡有一個常規,如果突然有變動便會令她非常不悅,所以在家裡大家都會盡量遷就她。

她找到一份會計工作,做得很滿意,直至公司重組及大量人事變動。這情況令載恩越來越緊張於是便去看醫生。醫生將她轉介給一名精神病專家,最後證實她有輕孤獨癖。.

輕孤獨癖患者有什麼困難?

輕孤獨癖狀況是很細微 — 它是一種’看不到’的病,所以往往被別人誤解。因為難於捉模,所以醫生診症十分困難,通常它被稱為’三合一的缺陷’ — 它有三種困難﹕

社交困難
溝通困難
想像力困難。
輕孤獨癖很多時包括病患者有特殊的興趣,和日常的秩序被擾亂時便會情緒不安。

以下我們描述一下這三種經歷。

社交困難

“我很想開一次派對,但不曉得怎樣籌備。”
“我認為自己比別人較難交上朋友。”
“社交技巧不是與生俱來的 – 我們必須學習。”
“有時我們會誤解四周環境及訊號。”
“就好像生活在毋人見到的圍牆後面。”
“就像黃蜂被困在果醬瓶內一樣。”
“從電影中我認識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我知道這種看法是不設實際的。”
“我常常忽視社交時別人的暗示,和做錯時不知道怎樣處理。”
“我因為不能參與而感到沮喪。”
“我們發覺只憑眼睛很困難去估計別人的年紀或社會地位。”
“有時我們發覺很困難地與別人對答如流。”
“有時我們覺得與外國人打交道比較容易一些。”
溝通困難

“有時我們需用較長的時間去了解別人的說話。”
“我們很難明白一些述語,例如’不知道2加2等於什麼’的意思。”
“別人說什麼我們便信以為真。”
“有時我們不停說話,沒有留意到別人根本沒有興趣。”
“我們沒耐性去等候才輪到自己。”
“很困難令別人去明白我們。”
“假如你有孤獨癖,去明白別人的說話,就像嘗試去了解外語一樣。”
“有時我們覺得很困難,甚至乎覺得受罪要與別人眼睛接觸。別人便會誤解我們是靠不住和不誠實的。”
想像力困難

“我們之中有大部份人發覺最困難的地方是察覺別人的感受。”
“小孩時我們有時不能夠加遊戲埸上的幻想故事遊戲,或者說笑話。當逐漸成長時才發覺我們原來是這樣的。”
“別人明白的東西我們很難才會明白。更難估計別人的想法。”
“很難明白戲劇和故事說些什麼。”
“有時不能認同別人的感受。”
“很難明白細微的情感和面部表情 — 如果別人張大口笑訊息便十分明確,但不太明顯的情緒便不容易察覺得到。”
“人們應該記住不單止是孤獨癖人士才會在溝通及社交方面出現困難。這方面每一個人都會在某些情況下遇到某種程度的困難。只是孤獨癖人士加倍感覺困難,正如他們的人生旅程一樣。”

特別興趣

“我們較容易有支配整個生命的特殊興趣。”
“當有需要的時候,我覺得很難把特殊興趣撒下不理。”
“有時可以發展特殊興趣,使我們能夠培養或學習最喜歡的興趣。”
“別人往往不像我一樣對棋杆產生興趣。”
“我愛花時間觀賞高壓電纜塔,和它們的構造。”
慣例

“我們對更改慣例比普羅大眾較難適應。這可令出外旅行或準時履行新職更加困難。”
“如果有警告在先,我絶不戒意改變。但必須預計週詳,不能夠突然發生。”
起因

對輕孤獨癖的起因,人們有很多套理論,例如環境因素、腦部受損、難產或者嬰兒時期患病。目前還沒有人真正明白它的起因。研究此病的工作沒有停頓下來,但有人認為遺傳因子會是一個很大的因素。

流行程度

任何種族或不同語言的人士都可能有輕孤獨癖。受影響程度男士較多於女士。人們較難看到患輕孤獨癖婦女在社會上的問題。

“輕孤獨癖人士比普羅大眾較易有其他問題,例如失讀症dyslexia (對書寫符號的鑑別和理解發生困難),運用障礙dyspraxia (組織動作能力喪失),消化障礙和精神病。”


我們精於什麼?

有輕孤獨癖會令人十分憂慮和擔心,但是普羅大眾覺得困難的事我們卻輕易做到。我們這一群人大多數是聰明和智商高人一等。以下是我們精於處理的事。

“我對事實和數字的記憶一流— 例如車牌號碼和時間表。我從來不須要記低電話號碼。我對笑話,趣聞及甚至乎整個電影片段都記得一清二楚。”

“十年前的對話我都記得很清楚。(當對方已忘記曾說過的話時,這樣便會產生不同意見。)”

“我十分公正。.”

“我精於電腦方程式。.”

“我精於外國方言。”

什麼可以幫到我們?

“我們需花多些時間去了解有輕孤獨癖的人士。”
“學習時我們需要別人支持 — 例如讀大學時一名外展工作人員教我做某些事。”
“學習上我們必須加緊練習。”
“我們需要別人幫助學習打理家務,和怎樣去處理情感和與朋友之間的關係。”
“別的人若然是談吐清楚會對我們有幫助 — 解釋清楚要做的事和在某些事上給我們實際支持。”
“一般人都需要協助去找尋工作要找到工作便須要別人的支持。找工作和在職時得到別人的支持,足以擴闊我的生命。”
“自僱人士也需要別人支持。”
“別人需要將事情解釋清楚和避免諷刺。亦希望他們行動一貫和記住曾說過的話。”
“假如別人能夠接受和容忍我們的情況和時不時的古怪行為,這樣會幫助我們。”
“假如別人知道我們不會主動與人交往,但得到援助和在我們認為是合適情況之下便會「加入」,這樣對我們會有幫助。”
“我們需要明確的條例,在社交埸合需要別人告訴我們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
“如果你用熱誠的態度,很清楚和直接的說,這樣會幫助我們。”
“把注意力集中在我們優秀的條件及天資上。”
介紹以下閱讀材料

Tony Attwood Asperger’s Syndrome a guide for parents and professionals Jessica Kingsley Publishers 1998*

“輕孤獨癖 — 家長和專業人士指南”

作者﹕Tony Attwood 印刷﹕Jessica Kingsley 1998年*

Gunilla Gerland A Real Person: life on the outside Souvenir Press 2003*

“真人真事﹕牆外的生活”

作者﹕Gunilla Gerland 印刷﹕Souvenir Press 2003年*

Temple Grandin Thinking in Pictures Vintage Books 1996*

“利用圖畫去思想”

作者﹕Temple Grandin 印刷﹕Vintage Books 1996年*

Temple Grandin and Margaret Scariano Emergence Labelled Autistic Warner Books 1986*

“新興的名稱﹕孤獨癖”

作者﹕Temple Grandin 和 Margaret Scariano 印刷﹕Warner Books 1986年*

Martine Ives What is Asperger Syndrome and how will it affect me? The National Autistic Society 2001*

“什麼是輕孤獨癖和它怎樣影響我?”

作者﹕Martine Ives 印刷﹕The National Autistic Society 2001年*

Luke Jackson Freaks, Geeks and Asperger Syndrome Jessica Kingsley Publishers 2002*

“希臘人與輕孤獨癖”

作者﹕Luke Jackson Freaks 印刷﹕Jessica Kingsley 2002年*

Wendy Lawson Life Behind Glass Jessica Kingsley 2000*

“玻璃幕後的生活”

作者﹕Wendy Lawson 印刷﹕Jessica Kingsley 2000年*

Clare Sainsbury Martian in the Playground Lucky Duck Publishing Ltd 2000*

“遊戲場內的火星人”

作者﹕Clare Sainsbury 印刷﹕Lucky Duck 2000年*

Gisela and Christopher Slater-Walker An Asperger Marriage Jessica Kingsley Publishers 2002*

“孤獨癖的婚姻”

作者﹕Gisela 和 Christopher Slater-Walker 印刷﹕Jessica Kingsley 2002年*

Digby Tantam and Sue Prestwood A Mind of One’s Own The National Autistic Society 1999*

“自己的套想法”

作者﹕Digby Tantam 和 Sue Prestwood 印刷﹕The National Autistic Society 1999年*

Donna Williams Nobody Nowhere Jessica Kingsley Publishers 1992*

“何處都被輕視的人”

作者﹕Donna Williams 印刷﹕Jessica Kingsley 1992年*

* 電腦上實用的參考資料 — 劍僑大學出產的CD或DVD軟件﹕“Mind Reading: the interactive guide to emotions Human Emotions 2002*”(“看透別人心思﹕人類情感的交互式指南2002年”)

* NAS Publications 出售。訂購請查詢﹕

電話﹕ 020 7903 3595

電郵﹕ publications@nas.org.uk

要得到一系列的印刷資料和上網訂購請參閱NAS網站﹕www.autism.org.uk。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學證明:騎單車比健走好

一、走路和騎單車的身體變化比較
1. 心跳數 - 很接近,差異極小
2. 熱量消耗 - 表面看起來步行的熱量消耗為單車的一倍以上,但因花費的時間不同,
若以平均每分鐘的熱量消耗,則兩者的熱量消耗是差不多的。兩者的數據很接近,但相對來說,騎單車來得輕鬆很多。 (
因為速度較快,感覺有風,體溫容易下降,不會感到疲倦。 )
雖然,感覺騎單車比較輕鬆,但以心跳數的變化來說,騎單車的心跳變化較大。心跳變化愈大,表示身體的負擔愈大,所以運動量較大。所以,騎單車的好處是,感覺很輕鬆,但身體的運動量卻能很快達到!

二、騎單車的重要發現
實驗結果:
1. 步行 - 可強化小腿肚的肌肉
2. 單車 - 可強化大腿的肌肉、腸腰肌 (髂腰肌 )
大腿的肌肉主要作用,乃在支稱體重和舉起腳步,所以,一定得好好鍛練才行。大家不熟悉的腸腰肌 (髂腰肌
),其作用也是在支撐身體,但其重要性卻不輸大腿肌,因為,若腸腰肌衰弱,人就無法久站,容易臥病在床。
鍛鍊腸腰肌的運動,除了騎單車以外,另一個運動就是爬樓梯。但是,爬樓梯會讓膝蓋承受全身的重量,對老年人並不適合,所以,老年人若要訓練腸腰肌,還是以騎單車最適合。

三、利用小斜坡來做肌力訓練
肌力訓練在最近的研究發現,必須要用到自己本身最大肌力的 30%
以上,才能提升肌力。沒有達到此程度的肌力訓練,肌肉還是會有衰弱的可能。那騎單車要如何做才能運用到自己本身最大肌力的 30% 呢 ?
Ans.: 經實驗發現 1.25% 的斜坡,騎 50 公尺便可達到。

四、騎單車可以讓血管變年輕
運動後,血液的流動速度加快,就會產生一氧化氮,一氧化氮的功用,就是可以讓包圍在血管周圍的肌肉變得柔軟。血液的流動速度愈快,產生的一氧化氮也愈多。實驗發現,騎單車可以讓血液的流動速度加快十倍。
所以,有血管方面疾病的朋友們,可以考慮騎單車來改善血管喔!

五、專家的建議
健走和騎單車,都是有氧運動,都能讓血管變年輕、減肥和預防生活習慣造成的疾病,但是,健走卻不太能提升肌力。
要騎多久的單車才能讓血管確實變年輕呢?
專家建議 -
40 歲 一週要騎 160 分
50 歲 一週要騎 150 分
60 歲 一週要騎 140 分
騎單車的注意事項:
1. 謹守交通規則
2. 注意安全
3. 老年人量力而為,不要超過
沒有單車或不會騎的朋友,可做做'自行車操'以達到同樣的效果:
1. 在地上放兩個面紙盒或兩本書,做來回跨越動作,做十分鐘。
2. 坐在椅子上,單腿做伸縮動作,左右各做十次
3. 站立,單手扶椅,先把身體外側的腿,往正上方抬高,放下,張開腿往側邊抬高,左右腿各做十次。
以上三個動作,一星期做 3~4 次就可達到效果。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報訊〕暢銷書作家吳永志以一本《不一樣的自然養生法》,躍身一變成為知名養生專家,最近卻被自己的長子吳經國踢爆,「書裡講的養生法,會誤導病患,我照著吃竟長瘤。」打算告父親詐欺。

吳永志自稱出生於中國,曾罹患肺癌三期,經過西方醫學治療後仍無效,改以生機飲食及自然療法,癌症才得康復。此外,還稱自己是美國自然醫學博士、營養學博士與另類醫學博士。並以自身經驗外加醫學背景,出版《不一樣的自然養生法》一書,宣揚自然醫學的重要性,光是版稅就至少賺進兩千萬版稅,而這還不包括活性水和果汁機的獲利。

沒想到最近卻被參與寫書的大兒子吳經國踢爆,「我爸爸吳永志根本是個騙子。」週刊報導,吳經國自爆,從小和弟弟都被當成父親的白老鼠,即使生厭、反胃還是要喝蔬果汁,沒想到最近卻發現手上長了兩顆瘤。吳經國並指出書中的抗癌蔬果,包括葡萄、麥草、蔬菜等療法,都是參考別人發表過的文獻,根本沒有標明出處,吳永志卻吹噓是自己創的。

吳經國表示,父親出書的目的就是為了賺錢,明明是越南人,卻謊稱自己是中國人,書中的養生理念並非自創,內容很多也誇大不實。「為了不讓父親再度騙人,已經準備向美國法院提出告訴。」

對此,吳永志強烈反駁,強調書中內容都是自己的結晶。對於兒子提告,吳永志表示相當沉痛,強調親子間雖然有很多誤解,但還是希望親情有轉圜餘地。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9年03月04日 23:21 澳洲日報   一年四季在于春。春季是萬物復甦的季節,“春三月,此為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雷春雨,蟄蟲始動,催發春機,物見欣榮。人體的陽氣也順應自然,向上向外舒發。上海市中醫醫院中醫睡眠疾病研究所副主任醫師許良說,春季養生,應注重精神調養。中醫謂︰春主木,在于肝,七情發于怒。應節怒暴以養其性,將胸中鬱悶之氣通過踏青觀花,信步于樹林河邊,以發散體內沉悶之氣,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常見的各種睡眠障礙

  由於當代社會人們的工作壓力增加、生活節奏加快,越來越多的人面臨著各種睡眠障礙問題。近期一項調查顯示,近七成被訪者每天平均睡眠時間不足7小時,能夠保証8小時睡眠的職場人僅為24.6%。這項為期兩周的睡眠調查共涉及京、滬、粵等地的7000余名職場人。調查顯示,近五成職場人的睡眠質量並不好,偶爾會有失眠。僅有25.1%的職場人認為目前的休息時間能夠完全應對第二天的工作強度,而近六成的職場人會在第二天的工作中感到精神不振。

  睡眠障礙是指睡眠量的異常及睡眠質的異常或在睡眠時發生某些臨床癥狀。常見的情況如失眠,入睡困難,過度清醒、早醒;睡眠倒錯,白天長睡不起,夜間通宵不眠;嗜睡,終日昏昏欲睡;夢游,夜間睡眠中起床活動;等等。睡眠障礙多受疾病如興奮、抑鬱、緊張、焦慮、恐懼、幻覺或妄想的幹擾引起。有資料顯示,近百種疾病會表現出睡眠障礙,1/3的高血壓患者、1/5的心髒病患者有失眠癥狀;一些精神焦慮癥、抑鬱型人格障礙的人更是徹夜難眠;進入更年期的婦女也容易產生睡眠障礙。正常人也可因生活習慣、環境的改變,心理壓力過大,情緒極度不穩定,服用藥物等情況,出現短暫的睡眠障礙。

  許醫師認為,春天是人們最好的睡眠時季,因此人們常說春眠不覺曉,又有春困之說。一般來說,春天的睡眠質量比較高,也正適合進行調養。由於睡眠障礙的臨床表現形式是復雜多樣的,因此不能盲目地靠服用安眠藥來解決問題。建議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通過藥物、改變生活作息等方法改善睡眠問題,不可自行盲目使用安眠藥。

   春季睡眠原則“夜臥早起”

  許醫師認為,春天的正常睡眠,應是“夜臥早起”。一日之計在于晨,早在《黃帝內經》就有精闢論斷,“夜臥早起,廣步于庭,被毛緩刑,以使志生”。就是講,人要適應自然界的變化,要適當晚睡早起,到戶外散步,悠然自得地舒展肢體,使精神活動寄望于大自然中。飯後、睡前閒庭漫步,不僅可消食化氣,還可無思無慮,心身得以休養,神清氣爽。但同時要注意,春天,尤其在初春,乍暖還寒,還需視天氣增減衣服,預防春溫的發生,把流感、急、慢性支氣管炎、肺炎等阻擋于外,所以說適當“春捂”也是必要的。許醫師經過十幾年臨床實踐,切身體會地表示,春季睡眠宜按時入睡,過時不候;午睡一刻鐘,能夜補一小時;體腦並用,形與神俱,精神乃治。

  另外,也應注意,春木當令,性情亢奮的人宜舊恙復發。俗話說︰黃花黃,瘋子忙。但這種情況可通過適當增加睡眠,靜心修養,審因辨証治療,可防治或緩解病情發展。在春暖花開季節,也是花粉過敏患者高發時期,適當遠離花粉地帶,能起到預防作用。同時,也應注意到,春季睡眠與養生要和運動調養相結合。所謂聞雞起舞,順應生物節律習性,經過一夜睡眠,伸展疲倦的身軀,在空氣清潔的室外,選擇適合自己鍛煉項目,吸收大自然活力,調養精神,煉氣保精,增強抗病能力,使自己充滿春天般的活力。

  天有四時,春夏秋冬,人有生長壯老。遵循天人相應,順應一年四季氣候變化規律和特點,合理調整四季睡眠與養生,可以加強人體適應自然的能力,避免疾病發生。許醫師總結說,提倡健康的睡眠合理作息,身心愉快,早睡早起,有益健康。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於歐美國家思辯傳統根基深厚,談話節目言之有物,即便是硬梆梆的讀書節目,也容易有一定的收視群。像法國的王牌文化節目主持人畢佛(Bernard Pivot),幾檔讀書節目不但叫好又叫座,甚至能左右議題,2004年更獲選進入龔固爾學院,成為該學院第一位非作家成員。90年代的德國則有「文學四重奏」節目,捧紅了讀書達人拉尼茨基(Marcel Reich-Ranicki),儘管去年ZDF德國電視獎頒給他一座終身成就獎,老先生到了台上卻嚴詞婉拒,被作家鈞特.葛拉斯批為矯情。

 但在電視上推銷書最成功的案例,莫過於美國脫口秀天后歐普拉。80年代中期,多才多藝的歐普拉憑著直言不諱又充滿同情的台風異軍突起,成為脫口秀的大姐大。她的節目幾乎有種集體治療的功能,對龐大而弱勢的非洲族裔尤其如此。1996年,她在節目中增闢「歐普拉圖書俱樂部」,經她薦舉的書有如躍過龍門,一夕間便長驅暢銷書榜,只要一經她評點推薦,便意味著至少百萬冊以上的額外銷售量,因此而有「歐普拉效應」之說。不過,歐普拉的推薦絕非隨波逐流,像她推薦美國作家史坦貝克的經典名著《伊甸園東》,讓該書再次躍登暢銷排行榜,便傳為美談。當然,樹大招風,反應兩極,褒者肯定她是一位善用傳媒的知識分子,但知名作家弗蘭岑(Jonathan Franzen)也曾質疑她的公信力。
 反觀華語電視的讀書節目,最具推銷效益的莫過於對岸的《百家講壇》,捧紅易中天、于丹等人。但其暢銷的背後,多少是因為大陸經濟發展到一個階段後的文化自覺需要,未必是常態,講壇聲勢每況愈下便是明證。對台灣觀眾而言,「百家」說書的獨角戲,說教意味過於濃厚,也難以移植複製。值得借鏡的倒是香港文人梁文道在鳳凰衛視的帶狀節目《開卷八分鐘》。梁文道在香港夙有「文化教父」之稱,他的節目一向令大陸知青趨之若鶩,《開卷八分鐘》每次以8分鐘簡介一本書,掌控精準,說完走人,絕不脫泥帶水,台灣電視似乎還不見有類似嘗試。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同原則 打破選藥迷思

【聯合晚報╱記者韋麗文/台北報導】
2009.02.18 02:47 pm


生病該吃原廠藥或學名藥,不管對醫藥專業人員或病人來說,都是很複雜難懂的事。
報系資料照 片藥品可分為原廠藥與學名藥,但健保給付價差異很大。為消滅價格不平等,健保局指出,未來不論是原廠藥或是學名藥,只要能證明同成分、同品質,就可以獲得同價格的核價,重新分配1170億元的健保藥費大餅。

民眾經常到醫療院所、藥局領藥,可能不知道,藥品可以分為「原廠藥」與「學名藥」,藥品過了專利期後,其他的藥廠製作的同樣藥品,就稱為學名藥。

以乙醯胺酚 (acetaminophen)為例,是一種非常普遍使用的止痛退燒老藥,原廠藥是葛蘭素史克 (GSK)出品的普拿疼,民眾也常以普拿疼泛稱所有的止痛退燒藥。而其實同成分的學名藥起碼有數百種,光是健保收載給付的就有101種乙醯胺酚。健保給付的乙醯胺酚,其中最便宜的只要0.19元,而葛蘭素史克則一顆要0.8元。如果到藥局購買,一盒十顆更要價近百元。




健保給付差價大 藥廠吵不停

國內藥廠多數以製作學名藥為主,而跨國大藥廠則擁有研發新藥的能力,有眾多專利藥。長年來,原廠藥、學名藥藥廠吵不停,原廠藥認為自己的藥就是比較好,應該賣的貴。學名藥廠則不以為然,認為大家都可以做出一樣的藥,健保給付價也應一致。

對此,健保局提出三同原則,對於已經超過專利期的藥品,將採同成分、同品質,也就同價格。其中,同品質是最重要的關鍵。

健保局醫審暨藥材小組副主任黃肇明指出,學名藥必須出具原料藥的藥物主文件 (DMF),也就是原料製程透明、詳載。進入藥品製作時,藥廠、劑型製程全部符合PIC/S GMP規格的要求 (或是歐盟EMEA、美國FDA規範)。

同時還要有BA/BE實驗,也就是民眾吃下肚之後,經過胃腸溶解、消化、吸收後,在血液中可以採到相同濃度。並採用便民包裝,也就是小包裝、安全包裝等。

對於三同原則的實施日程,健保局表示,沒有時間表,擬定給付原則,未來還要修法,與相關配套。

對於三同原則,擁有眾多專利藥的國外藥廠人員自信說,「不一樣就是不一樣。」他認為,吃藥的民眾最清楚,哪種藥有效,不會擔心學名藥競爭市場。

原廠藥優於學名藥?是迷思!

中華民國製藥發展協會秘書長蔡佩珊則指出,學名藥佔健保給付的七成五強,學名藥與原廠藥的品質相同,說學名藥的品質不如原廠藥,讓國內藥廠非常不平,「難道這些年來,國人吃的藥品質都不好嗎?」

蔡佩珊說,國內製藥業非常希望乾脆建立無療效藥品的通報系統,如果真有無效藥,就請臨床醫師通報衛生署,檢驗該藥的療效,若真的差,就讓該藥消失在市場上,不要再用主觀的說法,隨便說學名藥效果差。

對此,中華民國藥事品質改革協會理事長余萬能說,透過同成分、同品質、同價格的把關,可以讓過專利期的藥品降價,使國產藥品品質提升,對民眾是好事,而民眾確實該打破原廠藥優於學名藥的迷思。

【2009/02/18 聯合晚報】

原廠藥學名藥 選哪種藥好?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韋麗文/台北報導】
2009.02.18 02:47 pm

「醫師,可以開好一點的藥給我嗎?」吃藥民眾都想知道用哪種藥,可以好得快?原廠藥、學名藥孰優孰劣,是民眾心中的大疑惑。就連專業的藥師都有不同見解,再加入了健保價格因素後,問題更形複雜。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藥劑部主任陳昭姿表示,當原廠藥過了專利保護期後,其他藥廠就可仿製同成分的學名藥,而衛生署即以BA(生體可用率)及BE(生體相等性)為審核標準,只要通過審核,就即發上市許可執照。

她強調,BA是以學名藥的數據換算而得,比較沒問題。BE則是和原廠藥的血中濃度等數據相比,比的是有用的藥效,但這些學名藥摻加的賦形劑等成分,則是各家商業機密,難以從數據中看出優劣。

藥改會理事長余萬能說,除了BA/BE之外,還有藥物動力學也有差異,賦型劑和製程步驟,都會影響藥物在人體中發揮作用的時間。

本土製藥品質穩定 也有人只愛原廠藥

不可否認,許多人都認為學名藥不如原廠藥。但曾任衛生署藥政處副處長的余萬能替國內藥廠平反。他說,他相信,國內本土大藥廠製作的藥品品質穩定,與原廠藥幾乎不分軒輊。但也確有管理不當的小藥廠,這些良莠不齊的藥廠,拖累了本土藥廠的好名聲。

國人所用的藥品,每十個有七個半是學名藥。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新陳代謝科主任洪建德認為,醫療院所採購年度用藥時,往往鎖定價格較低的學名藥,是健保制度下的必然結果,在什麼都要「吃到飽」的健保制度下,能省則省已成風氣,因此在面對同成分的藥物時,採購的當然是低價的學名藥。

洪建德自己偏愛原廠藥,他說,在為糖尿病患開列降血糖藥時,堅持選用原廠藥。他說,糖尿病是致命性很高的疾病,血糖是否控制穩定至關重要,因此他要求年輕患者一定要把糖化血色素控制在5.8以下。然而,這個數值已趨近於低血糖,一個不小心即可能危及生命,此時用藥的穩定性就相當重要,而這也是他堅持採用原廠藥的原因。

【2009/02/18 聯合晚報】

3妙招教你選藥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
2009.02.18 02:47 pm

長久以來,國內醫病關係均處於不對等狀態,民眾就醫時,醫師開什麼藥,就吃什麼藥,少有討論空間。專家建議用藥三招:老藥穩定、問問藥師都吃什麼藥、別輕易換藥。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藥劑部主任陳昭姿表示,藥物不一定新就有效,也不一定貴就好用。反而是一些使用較久、較老牌的藥物,由於使用者多,有一定的風評,通常較可靠,不妨列為考慮項目。

她舉例說,同樣是安眠藥,某一老牌藥物雖有引發夜間夢遊等副作用,但患者仍爭相使用,只因它的藥效及穩定性都比其他安眠藥顯著。

對於一些比較新或比較陌生的藥物,她建議民眾可多問醫師、藥師等醫事專業人員,如果是他們常用的藥物,品質較穩定,且療效通常也較好,都可選用。

如果不好意思問醫師及藥師,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新陳代謝科主任洪建德建議不妨換個方法,上網查看台大、台北榮總等大型指標性醫院的用藥品項,這些醫學中心的藥物通常不會太差。

不過,洪建德強調,急重症患者的用藥須相當謹慎才行,應以藥效的穩定性為優先考量,別輕易換藥。

【2009/02/18 聯合晚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09.02.09 03:10 pm

澳大利亞等國科學家研究發現,懷孕非但不會讓女性變笨,還會讓她們更聰明,提高終生認知能力。

英國《觀察家報》8日援引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海倫·克裏斯滕森教授的話說:「女性懷孕後經常抱怨自己記憶和推理能力下降。但我們歷時10年研究、對這件事開展最深入探討後得出最新發現,證明事實並非如此。」

克裏斯滕森是澳國立大學心理健康研究中心主任,主持這項研究。她分別於1999年、2004年和2008年採訪2500名年齡在20歲至24歲之間的女性,發現「在第二和第三採訪階段懷孕的女性邏輯和記憶能力測試結果與以往相同,孕婦與對照組(測試結果)沒有區別」。

克裏斯滕森還提及新加坡國立大學科學家所作後續研究。新加坡科學家報告發現,在老鼠實驗中,母鼠腦部新長出由胎兒細胞發展出的溝回。「因此一個人可以假設,女性懷孕時智力水準可能高於原來,而且可能是永久性提升」。

美國裏士滿大學神經學教授克雷格·金斯利去年研究結果與克裏斯滕森的發現相呼應。他說:「懷孕讓女性終生思維更敏捷,保護大腦免受老年時神經退化疾病困擾」。對於緣何不少孕婦誤認為自己大腦功能減退,克裏斯滕森說,原因可能是懷孕「作為她們當時心目中最重要的事,容易成為孕期智力水準出現細微偏差的藉口」,而「缺少睡眠可能讓她們忽視自己認知能力的提升」。金斯利認為原因可能是「大腦部分機構重組,以準備應對今後養育子女的難題」。

【2009/02/09 新華社】

友:女性因護子本能,而變得更加精明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景氣,醫藥費都能省則省?醫師發現這兩、三個月,病人就醫意願變低,小病拖成大病,重症區「拔管求死」患者更暴增兩成。台中澄清醫院加護病房主任吳整昌最近發現,病患家屬面對靠著機械、一息尚存的親人,要求「拔管」、「不再積極治療」情況遽增。

 過去在醫院重症區,總可見家屬哭天喊地,要求醫師「一定要救活他」的場景,但最近可能因景氣差,病患和家屬面對疾病折磨時,意志消沈;這種場面甚少發生,甚至有意識清醒重症病患,沒進安寧病房,即要求拔管。

 胃癌復發 要求拔管隔日往生

 中山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周希諴說,最近要求拔管病人確實變多了,一名六十歲阿伯胃癌末期,罹病後一直積極治療,但這次復發,在加護病房住了多日,竟主動要求醫師讓他拔管。由於病患未曾簽署緩和治療同意書,也未曾接受安寧治療,醫師擔心尊重病患意見引發爭議,還全程用DVD錄影存證,才幫他拔管,阿伯也在一天後辭世。

 省醫藥費 小病拖成大病增多

 吳整昌表示,在加護病房服務多年,最近明顯感受病患、病患家屬消極面對疾病的窘境,許多老人家小感冒不願就醫,拖成肺炎、休克才掛病號,一周就有三起。

 吳整昌也發現,很多因重症多次出入醫院的病患,過去醫師建議病房做緩和療護,家屬還會堅持「要拚一拚,等待奇蹟」。

 但最近,熟悉的老病號再度病危住進加護病房,家屬態度丕變,主動要求醫師別用強心針、升壓劑,不必積極治療,面對靠機械、一息尚存的病人,也會脫口而出,「拔管吧」!


砂:其實這樣反而讓病人好走
友:可是如果看在之前家屬和病人的努力...白費了...
砂:其實情況已差不多了才會這麼想
友:少受點苦是沒錯,不過好可憐啊...

砂:如果想到這跟錢有關心情就很複雜
友:在清醒的時候就先規劃好,跟家人說好
砂:在某種情況,自己還能控制的時候?
友:....可以這麼說嗎:一個人自己有「求個好死」的權利。
砂:就跟求個好活是一樣的權利??
友:....也許...會是個不錯的選擇,如果能好好規劃的話...
砂:是該要好好規劃呢。
友:嗯,就是這樣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aby Life 2008/09/30
家有幼兒是否適合養寵物?哪些寵物是家庭的最佳良伴?如何幫助孩子跟寵物和平相處?決定飼養小動物對家庭而言可是一件大事,不像是玩具玩膩了就可以丟在一旁,愛牠,就要有照顧牠一輩子的心理準備,您和孩子們準備好了嗎?


【採訪/林明佳】

家有幼兒是否適合養寵物?哪些寵物是家庭的最佳良伴?如何幫助孩子跟寵物和平相處?決定飼養小動物對家庭而言可是一件大事,不像是玩具玩膩了就可以丟在一旁,愛牠,就要有照顧牠一輩子的心理準備,您和孩子們準備好了嗎?

Chapter1 疑惑篇

新生兒的誕生令全家上下洋溢歡欣與期待,不過於此同時,夫妻也面臨寵物該送人或是該留下的抉擇難題;博聯動物醫院主治獸醫師楊姮稜表示,許多原本有養寵物的家庭,一旦生小孩後,就會考慮是否該把寵物送走,尤其是長輩,往往會強力反對繼續養寵物。一般來說,民眾擔心的理由不外以下3點:

Q1 寵物會不會害孩子過敏?

家有過敏寶寶,究竟適不適合飼養寵物?長青動物醫院院長暨獸醫師林長青表示,這問題在醫界一直有兩極化的看法,反對的一方認為寵物的毛會使孩子產生過敏症狀;贊成的一方則認為,飼養寵物可增強免疫能力,使孩子不至於成為溫室的花朵;德國慕尼黑國家環境衛生研究中心的一項前瞻性研究即顯示:研究對象在嬰兒時期,如果屋內有養狗,對花粉等吸入性過敏原出現過敏現象的關聯性顯著較低。

楊姮稜也指出,國外曾針對過敏兒童,長期追蹤其過敏症狀和飼養寵物之間的關係,結果發現:過敏症狀最嚴重的兒童是家裡只養一種寵物;第二嚴重的是家裡完全沒有養寵物;反而家裡飼養兩種(含)以上寵物的兒童過敏症狀最輕微。楊姮稜解釋,很可能是因為嬰幼兒的免疫系統尚在發育,此時期持續接觸寵物,使得免疫系統得以認識、接受,進而比較不容易過敏。

家長應了解的是,寵物毛髮也許是引起兒童過敏的原因之一,但絕對不是唯一原因。台北市近年來一項大規模調查抽血篩檢,發現過敏原多為塵螨、蟑螂及灰塵,其次才是動物皮毛。因此,當家中小孩發生過敏症狀時,並不一定完全是家裡寵物惹的禍喔!假若寵物有經過妥善的照顧和清潔,就不必過度擔心認為寵物會危害孩子的健康。

Q2 寵物會不會傷害小孩?

以家庭最常見的寵物─貓狗而言,林長青表示,絕大部分的貓狗都具有哺乳動物與生俱來保護幼獸的本能,對幼童的忍耐度都很高,主動攻擊的行為較為罕見。要注意的是,2~3歲的孩子行動力變高,有些舉止會讓貓狗誤以為是攻擊或威脅,尤其是孩子放聲尖叫、搖搖晃晃走路、用力丟東西等,都可能會讓牠解讀成攻擊行為進而反擊。此外,這也與牠從小所受到的教養、與家人的關係是否良好等原因有關。

而在孩子未出生以前就已經被飼養的寵物,通常都已成年,不管是心理或是健康都已達到穩定狀態,也已成為家庭的一份子,能夠與家庭其它成員和樂融融地相處,因此實在無須因為家裡新添寶寶就把寵物送走。 

Q3 寵物會不會傳染疾病?

楊姮稜表示,關鍵在於飼主是否有讓寵物受到良好照顧,包括定期健康檢查,像是測量體溫、呼吸、心跳等;以及定期驅蟲,包括皮膚上的跳蚤、壁蝨、腸道寄生蟲等。寵物若保持健康的身體狀態,就不會傳染疾病給小朋友。此外,清除家庭環境中的塵螨、黴菌與灰塵,不管是對人或對寵物的健康都相當重要。

林長青也指出,婦產科醫師常擔心孕婦可能經由貓糞便感染到弓漿蟲,造成胎兒流產的危險;但弓漿蟲不單是從貓咪而來,吃生肉、未煮熟的肉也會受到感染。建議有飼養貓咪的孕婦,處理貓糞時要戴上手套或是請老公代勞,避免直接接觸;此外,肉類也要熟食,才能避免感染弓漿蟲。

Chapter2 挑選篇

究竟哪些寵物比較適合幼兒飼養呢?楊姮稜指出,從人類馴化動物的歷史進程與動物醫學的發展來看,首先,狗和貓經過多年的馴化,已經習慣與人類共同生活,較不具野性;其次,對於狗貓的疾病預防、治療及其行為心理等醫學知識與技術皆已臻完善;因此,狗貓堪稱是寵物界中最適合幼兒飼養的明星級寵物;其他小動物如兔子、老鼠、烏龜等,因體積小、好照顧且費用低廉;也是很受到歡迎的家庭寵物。

楊姮稜提醒家長們,兔子和老鼠身上容易帶有寄生蟲,需給獸醫師檢查,才能預防寄生蟲作怪而危害到幼兒或家庭其他成員的健康;烏龜屬兩棲爬蟲類,容易帶有腸道病原菌,加上嬰幼兒衛生習慣尚未養成,容易透過手、口途徑感染到細菌,因此並不建議有幼兒的家庭飼養烏龜。

中型犬嘟嘟好

俗諺「一種米養百樣人」用來形容人們彼此間的差異極大,但是狗狗的差異就更厲害了,其品種竟高達四百多種!家長應慎選適合幼兒的犬種,因為品種間的差異即會造成極大的不同,林長青建議家長們可把握以下原則:

■避免性格凶猛、攻擊力強的犬種,像是杜賓等。

■身軀龐大、力氣大的要特別考慮,如拉布拉多、黃金獵犬、大丹等,雖然個性溫和,但力道較大,可能無意中使幼童受傷。

■骨骼小、過於纖細嬌弱的狗如博美、吉娃娃等,可能因為小孩會有抓、捏、扯等粗魯行為,或是抱起就放手,致使可憐的小狗因而骨折,也要特別注意。

■適合的犬種像是:雪納瑞、西施、西高地等,不會太嬌弱,力道也不足以大到使孩子受傷,另外,混種中型犬也是不錯的選擇。

■不論原有的寵物或新養的寵物是什麼品種,透過適當的狗狗教育,能讓人狗之間產生良好的溝通默契,有助於狗狗表現出合宜的行為舉止,是和諧快樂相處的不二法門。

Chapter3 相處篇

家長在幼兒和寵物的相處過程中,扮演相當重要的引導、示範與督導角色,以下針對家庭最常見的寵物─狗狗,由獸醫師分享合適的相處之道,該原則也大致適用於其他小動物,提供爸比媽咪們作為參考!

Tip1 先讓小狗熟悉並喜歡寶寶的味道

新生兒對於小狗來說是個全然陌生的新成員,也令父母對其第一次相見感到分外緊張,擔心小狗會不會吃醋?會不會對寶寶不友善?對此,林長青透露一個實用小秘訣─先拿有寶寶味道的衣物給小狗聞,每當牠聞完後就給牠吃點好吃的,幾次下來,牠就會產生預期心理:「只要聞到這個味道,就可以得到好吃的~汪~?」;如此一來,小狗在還沒見到寶寶時,就已對他的味道產生好感。之後當寶寶第一次跟狗狗見面時,也給小狗吃好吃的,若牠表現良好,就繼續給予獎勵。

Tip2 教導孩子以溫柔的力道和方式對待寵物

教導孩子:「小狗不是玩具!牠跟我們一樣會痛會受傷,因此要好好呵護牠!」以避免寵物因為幼兒不經意的行為受到驚嚇或受傷;也要教導孩子保護自己的方式,例如:不可以隨意接近陌生的動物、小狗進食或休息時不要打擾牠、不要拉或踩寵物的尾巴等禁忌。等孩子年紀稍長後,就要幫助其去辨認、瞭解寵物的情緒與行為,孩子才能以適當的方式與動物相處。

Tip3 保持平和而非戒備的情緒從旁督導

人類的情緒變化,小狗可以感覺得到,因此當父母因為家裡新添寶寶而防備時,這時小狗並不知道主人是在擔心什麼,只知道此新成員的出現,會使得主人擔心,小狗可能會誤認為寶寶是“外來者",進而對其產生敵意。因此,當幼兒和小狗一起玩的時候,成人應盡量陪在旁邊,避免讓他們單獨相處,才能在寵物或孩子發生不當行為時,適時地給予制止。從旁督導時也應該保持溫和、穩定與愉快的心情,而非緊張、焦慮,才不會將負面情緒感染給小狗。

Tip4 鼓勵、開放幼兒親近小動物

楊姮稜表示小嬰兒與生俱來就有喜愛、親近小動物的天性,過往研究就曾發現,動物和絨毛玩偶等玩具相比,前者更容易誘發幼兒開心並展現高度的興趣。楊姮稜以自己的經驗表示,其小孩6個月大後,就開始慢慢地讓他跟家裡的小狗接觸,待孩子2~3歲後就讓他們自然相處,而不加以限制,也因為如此,孩子從小就可以跟寵物相互了解,並建立良好的關係。

Tip5 讓孩子一起協同照顧寵物

幼兒漸漸年長後,可以開始分擔一些簡單的照顧責任,比如說要餵寵物喝

水時,就可以請孩子幫忙拿水過來;並適時的給予稱讚,讓他們因為有成就感而願意一起照顧動物,進而養成負責任的人格特質。待孩子年紀更成熟後,參與的機會也就越多,像是如何清理寵物的大小便、如何教育狗狗養成良好禮儀等。

Are you ready?

常言到:「相愛容易相處難」,此道理同樣也適用於小動物和人類之間。楊姮稜表示,決定飼養前,家長和小孩都應先仔細做好以下評估,才是負責任的飼養態度。

1.理性思考想要飼養的原因:您只是一時衝動覺得「好可愛!好想養!」,還是真的有想清楚要照顧牠一輩子?

2.充分了解欲飼養的寵物:包括寵物的行為特質、體型大小、品種特性、照顧要點、常見疾病與治療方式等,都要納入決定是否飼養的考量因素,舉例而言,即使是同一品種的狗,因產地、國別的不同,就可能會產生些微差異;因此一定要先做足功課,才不會養了後才發現不合適!

3.評估環境的客觀條件:寵物就像一個長不大的小孩,需要我們付出時間與精神去照顧。請評估家庭的經濟是否能夠負擔?家裡空間是否足夠?照顧者的時間和能力是否允許?

4.決定主要照顧者是誰:很多家庭在決定飼養後,常發生互相推卸照顧責任的窘境,爸媽怪孩子:「當初是誰吵著要養的啊!」孩子埋怨爸媽:「我只想跟牠玩嘛!」最後,最大的受害者還是寵物。因此在飼養前,最好先決定誰是主要照顧者,由他擔起最重要的清潔、餵食與陪伴責任。

5.諮詢獸醫師:小狗、小貓成年後在體型的變化上很劇烈,因此在決定要飼養前,可以先諮詢獸醫師,並詢問其未來飼養上的注意事項與可能有的疾病問題,絕不要只單單聽信店家的片面說辭喔!

楊姮稜
現職:博聯動物醫院主治獸醫師
學歷:國立台灣大學獸醫學博士
經歷:國立嘉義大學獸醫學系助理教授兼動物教學醫院院長、國立台灣大學附設動物醫院小動物內科主任、國立台灣大學附設動物醫院住院室主任、台灣動物與社會發展協會理事長

林長青
現職:長青動物醫院院長暨外科主治獸醫師
學歷:國立台灣大學獸醫系
經歷:國立台灣大學狗狗親子教室講師、台灣動物與社會發展協會常務理事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2008年8月號育兒生活雜誌】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周汝川的養生口訣很好記:「三養」,營養、保養與修養。三「眠」主義,好眠、補眠與假眠。這些,聽過就很難忘掉。

「身體要健康,要注重營養、保養與修養,其中最重要的是修養。」周汝川說,多數慢性病都從生活習慣種下病因,累積多年後才爆發出來,如果有修養,飲食不過量,不狂喝酒、不常生氣,更不會需所無度,自然老康健。

而他奉行的「三眠主義」,強調晚上要「好眠」,睡不著就聽音樂、看電視,自然就睡著了。出國回來有時差、熬夜沒睡飽,要記得「補眠」,睡到身體覺得足夠了。如果太累,「假眠」5到10分鐘,馬上精神百倍。

周汝川偏好老祖宗的自然保健,他常把國策顧問張群的不老歌掛在嘴邊,「睡得好、起得早、七分飽、常跑跑、多笑笑、莫煩惱、天天忙、永不老」,這也是他送給醫學大學畢業生的話。

周汝川推薦健康十則,少肉多菜、少鹽多醋、少糖多果、少食多嚼、少衣多浴、少車多步、少言多行、少欲多施、少憂多眠、少憤多笑,能切實遵行,就能健康快活。

他強調,前三項強調營養,多吃蔬果,低鹽低糖飲食,第4到6項重視日常保養,慢食、注重清潔與多運動,最後四項代表有修養,才能節制脾氣,常保笑容。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光華雜誌 2008/09/10
「家屬,常是失智患者背後隱形的病人,」台南成大醫院神經科主任白明奇指出,很多家屬帶著患者就醫時,自己也順便掛號,「治療失智症的醫生,花在家屬身上的時間可能比照顧病人還多!」
「選擇性的失憶」,讓張媽媽忘卻了家變,不斷複述、沈迷在早年富裕的生活中。(攝影/林格立)
「家屬,常是失智患者背後隱形的病人,」台南成大醫院神經科主任白明奇指出,很多家屬帶著患者就醫時,自己也順便掛號,「治療失智症的醫生,花在家屬身上的時間可能比照顧病人還多!」

原因是,當失智症患者發病,特別是喪失記憶和自我意識時,真正受苦的不是病人,而是負責照顧的家屬。失智症患者的家屬,需要自我調適,需要旁人的理解、安慰,更需要社會支援系統的協助。

「就算記憶消失了,我所過過的日子也不會消失;我失去的記憶,仍然會留在和我一起生活過的人們的腦海中......」──日本作家荻原浩《明日的記憶》

所以心痛、不捨,所以糾結、衝突,正是因為失智症患者家屬的不願接受與無法忘懷。

「阿茲海默症使我失去妻子,但它在我將邁入老年時,卻送給我一個排遣寂寥的小女兒。」李在敬在老婆罹患失智症後,感性地寫下這段深情但無奈的文字。然而,從互相扶持的另一半,退化到猶如一張白紙、必須照顧生活起居的小孩,其間的落差何其大。

「爸爸在失智中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另一個熟悉的陌生人,與我的生命相互撞擊,誤解,衝突......」眼看父親在疾病中改變、消失,另一位患者家屬林秀玲心中五味雜陳。

女兒的千斤重擔

「爸爸,到家了,下車了,別再付我車錢好嗎?」不同的「失智經」,不變的是那令人思之不寒而慄的黑色荒謬感。

「雖然我很愛她,但媽媽失智後完全忘了家道中落,仍堅持要過她年輕時代的好日子。每天面對無法溝通的她,常使我情緒失控,」中年喪偶、獨力照顧81歲中度失智老媽的張梅君,面容彷彿母親的影印版,相似度百分百。即使外表相似,但她對母親卻越來越不解,面對「不講理」、「選擇性失憶」的老媽,母女間爭執不斷,甚至忍不住抓狂。「我們家一天到晚大呼小叫,附近鄰居都習以為常了!」

「媽媽走得早,對爸爸的打擊很大。」今年29歲的袁茹鈺排行老二,為了照顧中度失智的老爸,3年前開始辭去正職,在安親班擔任兼職工作。

父親的病來得又快又急,袁茹鈺說,爸爸喜歡集郵、看報,當她發現父親對這些都失去興趣,甚至連教堂都不去了,而且越來越健忘,3分鐘前發生的事一下子就忘記,還不斷的重複詢問,立刻帶去就醫,醫師很快就診斷出是因為腦血管阻塞、小中風引發漸進式的失智。

發病後,老爸一些荒誕的行徑,在袁茹鈺眼中,其實是無力處理複雜情境的「簡化」結果,例如:隨手拿抹布擦臉,身上沒錢就直接去店裡拿東西,把果汁倒入火鍋裡等等;有時候還會突然腦袋「短路」,找不到回家的路。袁茹鈺說,爸爸走失過四、五次,回來後怎麼問他都不願再提,有一天突然有感而發地說:「我老了,你們要多注意!」


86歲高齡的袁伯伯,失智後反而能卸下武裝,展現孩子般可愛的另一面。(攝影/林格立)
送爸爸去瑞智學堂參加藝術課程後,袁茹鈺發現爸爸的另一面。「他比以前可愛,」袁茹鈺說,86歲高齡的父親向來是個不苟言笑、一板一眼且不容易接近的人,失智之後卻像個孩子似的,有時候會笑得很開心。

一天36小時

失智症患者會不斷退化,行為舉止越發難以控制和理解,照顧上也就越加困難。

為了照顧一雙失智父母,原來在美國從事護理師工作的田嘉嘉(化名),4年前開始留職停薪、去年提早退休返台。

「我一個人可以照顧10位失能老人,卻搞不定一雙失智的父母,」田嘉嘉指出,中度失智症患者因仍具有「行動力」,必須一天24小時有人盯著,理想狀態是3個人輪班照顧。然而,當家40多年、向來大權一把抓的老媽媽,不但把回家照顧他們的女兒視為「侵犯領土」的入侵者,還把請來幫忙的看護趕走。

86歲的田爸爸(輕度)和82歲的田媽媽(中重度),行動自如、爬4層樓都不成問題;牙齒健全,飲食正常,看似比一般老人都健康,但出門迷途,不時得到派出所領人;妄想自己的女兒要謀財害命,毒死他們、捲款赴美;日夜顛倒作息大亂......,曾經讓田嘉嘉3個星期都沒能睡覺。「我簡直快瘋了!」田嘉嘉最後只好求助朋友幫忙,送媽媽去住院2天,再把症狀較輕微的父親送去日間照護一星期,才得以稍微喘息,沒有崩潰。

「講實話,這是一種沒有希望、沒有回報的照顧,」田嘉嘉說,躺在床上的植物人都還有一絲醒來的希望,但失智症不但沒有復原的機會,還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病人情況越來越糟。

「只要盡心盡力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安全和衛生,讓病人有尊嚴、自己沒有遺憾就好了,」59歲、單身的田嘉嘉,心中早有陪伴失智父母終老的準備,比較令她失望和憂心的是,台灣目前可以協助失智症照顧者的資源實在太少。

以居家服務為例,美國是派專業護理師到府評估,在台灣卻由沒有醫護背景的社工擔任。評估調查的項目也完全以「失能」為標準──要不要用柺杖?能不能自己吃飯?會不會上廁所?「這些失智者都沒問題,但是混亂起來,柺杖用來打人、晚飯吃了還說妳故意讓她挨餓,全部都走樣。」田嘉嘉指出,失智和失能有很大的差別,不能用同一套標準來評估服務的需要。


當行動力或記憶漸漸喪失,人生的最後一段路程,有些教人不堪,有些則讓人不捨。(攝影/林格立)
遺忘的幸福

另一位林伯伯因心血管疾病導致腦萎縮,引發血管性失智症。在醫院從事護理工作的二女兒,早在父親拿筷子的手開始抖動時就察覺不對勁,迅速帶他就醫治療,但因父親個性消極,沒有朋友也不願出門,病情仍快速惡化。

不過短短7年,林伯伯的病情就惡化到隨地大小便,藏食物、飲料,甚至把自己的糞便到處亂藏、亂抹,讓清理的人疲於奔命,有時還會開瓦斯爐燒乾鍋子、半夜點蠟燭等,令家人時時刻刻提心吊膽。

「爸爸彷彿退化回學齡前的兒童階段,白天睡覺、晚上徹夜玩鬧,」林玲說,4個都在工作的姊妹加上老媽被整得暈頭轉向,「妳能想像一個身高一百七十幾公分、體重八十幾公斤的大男人,行為舉止卻無法控制的情況嗎?」

為了安全考量,又擔心白天媽媽一個人無法應付,姊妹們甘冒被親友交相指責的壓力,決定將爸爸送進長庚醫院護理之家。「這種事,家裡人自己的想法最重要,旁人沒有權利說三道四。」林玲說,面對六親不識、無法溝通控制的病患,那種筋疲力竭,不是一句「愛」就可以化解的。

在護理之家5年來,林伯伯的病情仍持續惡化中,這兩年因肌肉已萎縮到無法行走。

「爸爸已經不會講話,但看到我們會笑;他雖然不認得我們,但依稀知道我們是對他友善的人。」林玲說,比起身體癱瘓、意識卻仍清楚的病人,「失去自我意識」、「失去記憶」的爸爸相對而言是幸福的。對林玲來說,爸爸的「無知無覺」、免於受苦,是她心頭最大的安慰,對其他的失智症家屬而言,亦復如此。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父母親養的貓李大肥21歲離世,之後李老虎活到22歲,最後的李黃黃年齡到將近24歲才依依告別。是的是的,李府眾貓自幼吃的就是四破魚。

 四破、竹筴、花飛、硬尾、甘仔、鯖、沙丁、黃尾瓜、巴攏、目孔……
 啊,你看懂了,這些都是魚的名字。
 其實,巴攏、目孔、竹筴是同一種魚,是真魚參。

 甘仔、黃尾瓜是同一種魚,是吉打魚參。

 花飛、鯖是同一種魚,是白腹鯖。

 四破、硬尾、沙丁是同一種魚,是藍圓魚參。

 都是魚參。

     高明的獸醫也贊成

     動物該回歸到吃「生鮮」

 對於魚參這種魚弄不清楚的西方人大略地把牠們歸類成SAR.DINE沙丁魚,而我們台灣人若是弄不清楚就馬馬虎虎把牠們都叫做四破。

 沙丁魚或四破魚的販售大致分成生鮮魚、煮熟的魚和魚罐頭。

 在談可愛貓、可愛狗的版面談食用魚,就是因為我所熟知的這些魚都很適合貓與狗食用。

 不論獸醫或飼料店都告訴我們貓該吃貓飼料、狗該吃狗飼料,否則「不好」。

 如何不好?「傷身」啊,可是回想以前,家裡的貓狗不都是吃「菜湯拌飯」嗎?不也都長得挺好?這些年大家寶貝自已的貓孩子、狗孩子,像吾家貓們吃的是瑞典乾糧、日本罐頭,而我都吃在地土食物。幸好,現在高明的獸醫也贊成動物該回歸到吃「生鮮」了。

     只肯吃四破的周ㄆㄧㄚ ㄑㄧㄥ小姐

     沒病沒災活了十八年又四個多月

 吾家貓們歷來罐頭與乾糧都算副食,主食是魚。前家貓周ㄆㄧㄚ ㄑㄧㄥ,她自幼可都是只吃一味四破魚的。緣起是在馬路上撿到小不點,髒汙汙的她,領回家後牛奶不喝、肉不吃,開了一個橢圓形的沙丁魚罐頭,她吃得甚香,後來就只肯吃沙丁魚罐頭,而魚拌米飯她都有本領將米飯一粒粒篩撿出來而只吃魚。有一陣子買不到罐頭,改給她吃傳統菜場裡賣的煮熟的四破魚,她吃得更香,吃完便睡在魚盤旁,地板還未睡熱又爬起身來重新開飯。

 我要說的不是沙丁或四破味道多麼鮮美(其實確實鮮美),我要說的是只肯吃四破、經常美照上報章雜誌的這位周ㄆㄧㄚ ㄑㄧㄥ小姐,沒病沒災活了十八年又四個多月才辭世。

 貓狗齡的算法很多,我比較信服的是這一種:1歲貓=20歲人,2歲貓=24歲人,3歲貓=28歲人,4歲貓=32歲人,5歲貓=36歲人,6歲貓=40歲人,7歲貓=44歲人,8歲貓=48歲人,9歲貓=52歲人,10歲=56歲人,11歲貓=60歲人,12歲貓=64歲人,13歲貓=68歲人,14歲貓=72歲人,15歲貓=76歲人,貓15歲之後,每多1歲,換算人的歲數便加4歲,即16歲貓=80歲人,17歲貓=84歲人,以此類推,21歲貓=100歲人,22歲貓=104歲人,23歲貓=108歲人,24歲貓=112歲人,25歲貓=116歲人。

 那麼吾家周ㄆㄧㄚ ㄑㄧㄥ小姐應該差不多壽高89歲。

  貓吃一尾我吃一尾

 癌 症誰都怕 健康人人想要

 我知道你會說表列到21歲貓=100歲人就夠了,何必湊到25歲貓=116歲人呢?

 那是因為我父母親養的貓李大肥21歲離世,之後李老虎活到22歲,最後的李黃黃年齡到將近24歲才依依告別。是的是的,李府眾貓自幼吃的就是四破魚。

 應該說貓們也吃各種貓食罐頭及各種貓食乾料,但主食一直都是四破魚。

 近幾年研究說魚類含有omega3,對身體幫助極大,尤其對抗癌症力量頗強,而含omega3最豐的是鮭、金鎗魚及四破。鮭屬深海魚有汞汙染之虞,台灣不知有沒有金鎗魚?而四破,我前天一百元買了八尾生鮮的,煮二尾二貓早晚各一頓,其餘凍起來。

 要注意的是魚參科魚有一缺點,它們非常容易腐敗,如果吃了不新鮮的魚,很容易因為濃組織胺而中毒。如果能注意到新鮮的問題,你就可以和我一樣,經常貓吃一尾我吃一尾,癌症誰都怕,健康人人想要,而四破實在好吃呀!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缺氧嗎?健康源於正確的觀念,加上身體力行。 慢性缺氧是無形的健康殺手, 如果長期處在缺氧狀態,除了引起老化,各種疾病也會找上門。 想要過不生病的健康人生,就得遠離缺氧症候群, 啟動你的補氧計畫,馬上開始。

疲勞,是現代人共同的寫照。「不知道為什麼,每天都覺得好累。即使睡很久,還是覺得睡不飽,就算看醫生也查不出原因來。」暫時性的疲勞也許是正常的生理反應,但長時間的疲勞,無疑是在向死神下請帖。

缺氧,無形的健康殺手

《補氧不生病》一書作者王剴鏘醫師表示,現代人常感覺身體倦怠、疲勞,原因之一可能是氧氣不足所導致,有可能是一種慢性缺氧的現象。

他表示,「我們現在正處於一個慢性缺氧的大環境中,飲食也因滿足口腹之欲而過食,造成排毒功能當機,身體上很多的不適,連醫生都檢查不出來,這些都是體內器官氧氣不足所致。」

王剴鏘強調,「少了氧,身體所有的器官都會鬧罷工。」人體的所有活動,都與氧脫離不了關係。由於各個器官對缺氧的敏感度不同,在不同的生理活動下對氧的需求量也不同,在身體長期缺氧時,身體會慢慢出現一些病理現象,逐漸形成一些慢性疾病。因此,如何選擇不生病的補氧生活,對現代人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課題。」

每天呼吸,為何還會缺氧

我們每天無時無刻都在呼吸,為何還會缺氧呢?

王剴鏘表示,造成身體缺氧的原因,大致可以分為下列幾種:

1.精神壓力過大

根據研究顯示,心理因素會影響生理現象。精神壓力過大時,耗氧量增加是靜止時的2~3倍以上,如果供氧情況不足,就會影響生理機能的正常運作。

2.不好的飲食偏好

各種現代化速食、冷凍食品充斥,不知節制地過食,都造成內臟過量的負擔,使體內產生各種有害物質。體內為了排泄這些有害物質,需要大量的氧氣。加上每天不知不覺中吸收合成色素、人工防腐劑、合成調味料等,也需大量的氧氣來中和,因此更加重肝臟及胃的負擔。

此外,現代人喜歡吃重鹹、重甜的食物,這些加工食物都含有氫離子、乳酸、脂肪等不利人體消化吸收的成分,這一類食物在消化過程中,會增加身體的耗氧量,如果攝取過量會造成身體缺氧,甚至形成大量的自由基。

3.環境污染、高壓工作

長期在封閉的空調空間裡工作,通風不良,氧的供給量自然不足。加上競爭激烈,工作時數及壓力大增,影響了多數人生理正常機能,進而造成身體缺氧。

4.缺少運動

長期缺少運動,心肺功能會慢慢下降,使得人體內的氧氣吸收減少,而造成缺氧。

5.大氣中的含氧量減少

因森林生態被嚴重破壞,破壞氧氣來源,供氧機制不足。

6.身體生病、創傷和感染

人體生病、受傷,正常的生理機能受到阻礙,進而使氧氣的供應受到影響。

7.老化造成體內含氧量下降

人體老化後,吸收氧氣的功能也會跟著鈍化,造成氧的吸收效率下降。

身體發出的缺氧訊息

王剴鏘指出,人體血液中一旦沒有足夠的氧進入,細胞與各個器官會有不同的反應,以下症狀正是身體發出的缺氧訊息。

1.打哈欠

打哈欠是人人都有的經驗,通常是在睡眠不足、身體疲累、空氣不流通等狀況下產生。

當身體的氧氣不足達到一定程度,身體自然會將訊息傳到腦部,再通知肺部:該深呼吸了,這就是打哈欠的原因。此外,睡眠不足時,腦部沒有得到充分的休息,因此需要更多的氧氣來清理腦部,這時也會不由自主地打哈欠。

2.頭昏

根據研究報告指出,腦部的血流量占心臟輸出量的15%,耗氧量更是總耗氧量的23%,其中以大腦皮質及小腦灰質耗氧最多。耗氧越多的組織對氧的依賴性越大,如果腦部供氧量不足,必定會影響腦部正常運作,在缺氧較輕微時,腦部運作會有初步的障礙,產生頭昏、思考力、記憶力受到影響。

3.胸悶

心臟是循環的中樞,一旦氧氣供應不足,就會產生心肌缺氧。典型的症狀是在胸部下方有類似重物的壓迫感,或者也可能只有輕微的胸悶。

4.打鼾

打鼾最主要的原因是鼻子、咽喉等氣道不正常,阻礙空氣的流通,為了要有足夠的空氣,就得使力吸氣,咽喉部位因空氣流動造成震動,就是打鼾聲。因氣道有所阻礙,氣流不順,肺部所能得到的氧氣不足,長期下來會造成缺氧現象。

5.過敏

根據調查顯示,過敏人數有逐年向上攀升的趨勢。氧研究權威溫特.漢力克斯(Wendell Hendricks)博士研究缺氧與過敏的關係,下了這樣的結論:「過敏的真正原因就是,身體裡氧化作用的進行被減退下來,而引起對外來侵入物質(過敏原)產生敏感,只有當氧化作用機轉,再回到原有的高效率狀態,敏感才能被排除。」因此,如果有過敏現象,身體是否缺氧應該列入檢查之一,應可以更容易找出過敏原。

6.疼痛

醫學院學生必讀的《醫用生理教科書》(Textbook on Medical Physiology)作者醫學博士亞瑟.蓋頓(Arthur C. Guyton)在書中寫道:「所有慢性疼痛,病痛皆導因於缺少正常細胞生理用量之養份所致。」此外,《Townsend Letter for Doctors》報告亦指出:「遭遇部分缺氧的細胞會發出微微的痛信號……。」

對此,王剴鏘進一步說明,研究顯示一旦細胞缺氧,將會造成細胞缺乏「三磷酸腺 」,因而改變細胞在血流與細胞周圍液體內的鈉鉀平衡。此一化學變化也改變及減弱了細胞和血流內的「電場」,電場一改變,礦物質就開始流出到細胞周圍,體液和血流會開始發生「礦物質沉積」,如沉積在關節就會發生關節炎,在眼睛就產生白內障,在動脈就產生動脈硬化,在肌肉則會發生肌肉痙攣或反應遲緩。

7.膚色暗沉

醫界已經確認皮膚老化,諸如老人斑、黑斑、皺紋等產生,是因為種種原因造成血液循環不良,進入到皮膚的氧氣量漸漸減少,以致造成皮膚組織處在缺氧的狀態下而造成膚色暗沉,缺乏光澤。

8.高血壓

除了心血管疾病或不明原因造成的高血壓,部分高血壓的發生與缺氧有關。當身體組織因缺氧而造成能量短缺時,身體的反應是設法增加血液的供應量,此時心臟就必須加強其推力,讓血流量變大,如此會造成一時性的高血壓。

9.水腫

從生理上的機轉來看,水腫與缺氧是相互影響的。比如,細胞在缺氧時,會造成細胞的電解質不平衡,而細胞內的鈉離子增加時,會讓較多的水分進入細胞內,造成細胞水腫,而細胞水腫後,又會壓迫它周圍的微血管,造成微血管的循環不良,又進一步造成缺氧。

10.注意力下降、記憶力減退

腦是人體最敏感的器官,它的功能全靠氧的充分供應維持運作。一旦腦組織缺氧後,腦血管會起代償作用,擴張腦血管來增加腦組織的血流量。腦血管擴張後,會使腦容量體積增大,腦組織增大後,受到顱骨的壓迫,因而出現頭暈、頭痛、記憶力減退等現象,而顱內壓力升高後,又造成腦血流量不足,加重缺氧現象,形成惡性循環。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發表「閃光燈減肥法」(flash diet),建議節食者在吃之前,先為食物拍照,檢視到底將吃入什麼,以減低食欲。

先拍照 提醒自己吃多少

例如在吃4球Rocky Road的冰淇淋(美國冰淇淋品牌,以巧克力口味冰淇淋裡面加棉花糖和堅果的特殊口味成名,想來熱量是很高的。台灣沒有進口故無台譯,港譯石板街)前,先為它拍照,可有效降低食欲。現在連手機都有拍照功能,應該很容易進行。如此可以提醒自己,食物有多油。

WeightWatchers(美國教人快樂減肥的網站,亞洲地區只有香港加入)的營養師哈爾曼認為,人們其實很害怕知道自己吃了什麼,我們每天自認吃進的東西,其實比實際吃進的少了三、四成,閃光燈減肥法可以確實檢視自己吃了什麼。

心理戰 欺騙胃和腦袋

隨著天氣轉涼,動物的本能讓我們開始想要大快朵頤,儲存糧食以過冬,以下提供一些「心理戰」,欺騙腦及胃,以降低食欲。

1.裸體午餐
用餐前先褪去衣裳,站在鏡前端詳自己的身材,腰間肥肉一覽無遺,讓你降低食欲。但要注意,只在單獨用餐時進行,而且千萬別在餐廳裏這麼做。
專家觀點:瑪丹娜和史汀的私人健身教練羅伯特說,「可能有用吧,但別同時喝熱湯。」

2.用較小的盤子、餐具

3.餐前喝湯、喝水

4.刷牙
專家觀點:這效果只能持續幾分鐘,除非你每天刷牙30次。

5.穿緊身衣

6.把你自己的最佳身材照片,貼在冰箱上

7.長期注意飲食
根據一項追蹤1700人,長達6個月的調查,長期注意飲食的人,比不注意的人,可減掉兩倍以上的體重。

8.咀嚼食物
一位藝術品交易商福雷邱,成功減掉約20公斤,他每一口食物都咀嚼32次,然後吐掉。他說這樣身體還是有吸收到營養,而且也享受了味覺。

專家觀點:咀嚼的確吃到了食物的口感,但成功率很低。

【2008/09/21 元氣周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平鎮市壢新醫院中醫科主任陳威達,外表比實際年齡年輕,他飲食走粗食風,不吃「白」食,晚上11時前一定入睡,即使只睡4小時,也能整天保持精神飽滿。

41歲陳威達,善用中醫概念,中醫強調睡覺,晚上11時至清晨3時是子丑時,是身體臟腑、經絡系統中的膽、肝運作時間,這4小時一定要睡著,促進代謝、消除疲勞,不用睡滿8小時,「睡多少是因人而異,不強求」。

陳威達說,他每天早晚各解便2次,要培養習慣,他是依據腸胃醫學研究發現,吃東西至排出糞便的消化約需13小時,所以1天2次最好。

他平常做簡易運動,睡前完成左右轉體至少300下,即站立著身體左右旋轉,同時甩手,可以排除身體濁氣,疏通肝氣,幫助睡眠,因為肝氣運行是左右走,左右轉體與肝氣運行一致。他與妻平常會互相捏脊,調理臟腑功能,提高免疫力。

他平常的運動是繞圈圈,在公園找棵大樹,以大樹為中心繞圈,重點不是繞多大圈,而是動作。通常順時針繞60圈,再逆時針繞60圈,「可以蓄氣、養氣」,因氣功原理,直線往前式的運動是散氣,慢跑會耗氣,他建議多做圓周運動。

陳威達說,「白」食是指白米飯、白麵條、白鹽、白糖,「精製過程把對身體有益的成分剔除掉,這種食物我不吃」。米飯他選擇胚芽米、五穀米,用海鹽、黑糖,選用天然作料如香椿醬、冷壓式橄欖油,吃香蕉、西瓜會咬食果皮內側,不喝茶、咖啡等提神飲料,「腎氣觀念,不要提領明天、後天的體力在今天用」。

陳威達個人部落格「陳威達中醫師的小世界」網址,http://cid-f7027738728c32de.spaces.live.com/?mkt=zh-TW&p artner=Live.Spaces。

【2008/10/11 聯合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拍嘛!希罕嘛!連幾隻麻雀都沒見過吧?再拍甚麼都沒有了看你 們拍甚麼。」
  天熱瘋人多,我想。即使被一個義正辭嚴的瘋人嗔怪是樁足以令人 懊惱一整天的事,然而,這婦人的譫言囈語是我對九○年代印象最深 刻的一段講評。
  有如另一個夢境。
  1
  故事如何發生?為何發生?以及發生過程之中諸般細節何以能夠彼 此支援聯繫,似乎都不是有意主使而成的。唯其於發生時特別感到可 喜可愕可驚可哀,一旦掩卷,反而漸漸覺得方才所經歷的那些情緒起 伏不怎麼踏切,也才漸漸覺得先前入戲、入迷的那個我,似乎不是真 我。從夢中醒來、從創作或閱讀情境中醒來,這個「漸漸覺得」的經 驗,我們一般稱之為:「回神」。
  一回神,我才發現:寫《我妹妹》的那個我,已經在十五年之外了 。十五年前的那個我,另外有個不具體的身份,叫「大頭春」。「大 頭春」出現得更早,應該是一九九一年春天。當時我還在《中時晚報 》擔任一個名曰「撰述委員」的閒差事,隸屬於副刊部門。這種hou se writer的職務不十分確定,總要因應著新聞或報社文化活動的需 要而撰寫一些方塊文章,大方塊、小方塊,林林總總,嬉笑怒罵者有 之、縱談博議者有之,好像有些讀者;就算沒有讀者,編報撰稿的人 互相指點,引為談助,也能顯得熱鬧。
  「大頭春」就是這麼誕生的──某日,主編嚴曼麗女士跟我說:現 有「作家生活週記」專欄一個,需稿孔急,請趕寫一篇交差。那個專 欄原本是每週刊出一篇,由編者廣邀海內外作家輪流執筆。所謂週記 ,自然是站在報刊的立場而言,對於個別作者來說,也就是單篇應卯 ,不外寫些個一週以來讀書寫作、靜思偶感的小品。我總覺得自己小 時候受迫而寫的週記並非如此。
  「週記」不是應該有它自己的一個體例嗎?不是應該具備諸般學校 提示的欄目嗎?不是應該先寫「一週大事」、再寫「重要新聞」、次 寫「生活檢討」、最後來個「學習心得」嗎?於是,我就用「大頭春 」做筆名,寫下第一篇「生活週記」;又因為動筆的前一天正好看了 楊德昌的新作《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試片,篇目就叫做〈少年殺人 電影〉。這一篇刊出之後,副刊同仁忽然發現,好像讀者不祇是編報 撰稿的人,有許多並未受我之託的讀者也紛紛打電話詢問:「大頭春 」是誰?嚴曼麗主編隨即問我:「可不可以每星期都來上一篇『大頭 春的週記』?」
  在那個「文章見報會有人討論」的時代,《少年大頭春的生活週記 》似乎得天獨厚,於專欄推出一年之後交由我的朋友初安民出版,直 到二○○二年,我決意讓它斷版為止,前前後後賣了二十幾萬本。對 我而言,出版十年後斷版的這個決定是毫不猶豫的,一如當初這本書 結集之際,《中晚》副刊上的專欄也就偃旗息鼓了。畢竟,夢境或許 能夠不自覺地再三重複,寫作似乎不宜。
  就在《少年大頭春的生活週記》上市將近一年左右,初安民約我吃 飯。安民同我約見面,不須琢磨,又是一次「考你一題」之會。那是 一家我們常去的日本料理小館,名叫「梅園」。方桌硬座,冷酒白燈 ,我們還是像過去幾年間隔三差五地約會一樣,杯盞間無非是彼此考 較些個極其瑣屑、無關宏旨的小知識,其情大約就是某人舉杯往桌上 一擊,對另一人道:「考你一題──第一個駕機到東京上空扔宣傳彈 的空軍飛行員是誰?」
  正常人一定會斥之為無用且無謂的餖飣之知,散漫地、零落地漂浮 在空氣之中,這似乎是我們相互捕捉對方習性、脾味以及情趣的狩獵 活動。藉由種種看似與一己無關的客觀資訊,去重新拼湊出兩個人裡 裡外外的身世。不過,這一天的聚會小有不同,安民和我都記憶深刻 。在大約一打台啤之後,他提出了一個要求:「寫本兒『大頭春』的 續集吧?」顯然是有備而來──安民彷彿早就知道我一定不會答應, 遂接著說:「你不寫也沒有關係,我已經想好了,萬不得已《生活週 記》還是要出下去,我就找那個──(他說了一個當紅女作家的名字 )我就請她用『大頭妹』做筆名,再出第二本。」
  「你不能這麼糟蹋我!」我說。
  「所以你還是勉為其難罷。」
  「甚麼時候出?」
  「越快越好。」
  「寫甚麼呢?」
  「隨便。」
  回想起來,應該是「大頭妹」三個字的觸動。我不能說那是「靈感 」,頂多可以解釋成為了避免掉入一個由於趣味複製而編織的噩夢所 激發出來的反感,我指了指桌邊的點菜單:「拿來!」
  就用那一疊十五公分見方的點菜單,我隨手寫了一式兩份的《我妹 妹》的「回目」;一份給安民、一份自留底。二十六天以後,《我妹 妹》出版了。
  2
  所謂「隨手」,的確就是沒有完整構思、信筆而行的書寫。回想起 來,當時我對這本小書究竟該表達些甚麼?用甚麼方式表達?表達給 甚麼樣的人看?……這些問題可以說是全然無知的。十個章節,看上 去應該各自獨立,彼此銜接,而我卻一點兒主意都沒有。滿心祇像是 面對著一則「考你一題」那樣的玩笑和挑戰──〈我的禮物〉、〈嘔 吐〉、〈新人類女士〉、〈初戀〉、〈她的禁忌〉、〈我們剩下軀殼 〉、〈聆聽與訴說〉、〈笑的甦醒〉、〈死亡紀事〉、〈終結瘋狂〉 。
  醒著的人無能參與夢境的現實。我反覆看著這十個回目,把它抄寫 在一張幾乎等同於十五公分見方的小紙片上──就像當年那般;再將 這張紙貼在檯燈罩前方,時刻以對。我的確想要重返一次創作這部小 書的當時,一九九三年,我和我的朋友幾乎人人都有一個名之曰「工 作室」的單位,大家都不在「工作室」裡工作;工作在外面,工作室 則是提供休息、貯物的門面。「張大春工作室」攝製電視節目,一個 關於讀書的節目。在那個年代,小知識份子理所當然地以為:在一個 多元的社會裡,起碼應該有「看起來愛讀書」的選項──不愛讀書, 起碼也可以愛看電視。
  一九九三年,在小知識份子的話題圈裡,人們已經不談論沙特和尼 采,至於那些轉進到德勒滋和阿圖塞的人不是經檢驗發現得了憂鬱症 ,就是不須檢驗也看得出來變成了反執政的狂躁份子。還有人記得米 歇‧傅柯,但是會立刻連想起來的不是診療制度、監獄或瘋狂與文明 的辯證,而是愛滋病的蔓延之勢。仍然相信德希達的請舉手?喔,不 !介紹我們認識戴希達的那位教授已經下鄉參選去了──甚至還謠傳 他已經被涼椅大王「搓圓仔」了。就連馬克斯‧韋伯與密宗二哥林雲 這兩個在八○年代一時風雲、並稱顯學的人物,都已經不再能佔據報 紙的版面。兼韋伯與林雲而有之且取而代也的是約翰‧奈斯比,他為 我們繪製兩千年大趨勢的藍圖之際,見證的其實是九十年代的大眾巫 術如何穿戴起資本菁英的套裝。
  這個話題圈也許小,但是還能夠和大眾說得上話。我清楚地記得有 一天午後,我從〈嘔吐〉這一章的某個片段裡被工作室約聘的攝影師 丘哥挖出門,約在荷花滿池的植物園見面,說是要補拍幾個空鏡頭, 順便把我在另一個單元的開場白錄掉──而我家離植物園只有一箭之 遙。如果那一天我沒有出門錄影,〈嘔吐〉的後半篇內容和今天印刷 出來的這個版本可能完全不同,攝影師將我打斷的時候,我大概是寫 到下面這一段裡的某一個句子:
  那時她經常重複一種動作:把一個較小的東西放進一個較大的容器 裡去。把奶嘴塞進嘴裡、把奶瓶扔進垃圾桶裡、拖鞋放進魚缸、鑰匙 丟進拖鞋。我們更隨時可以在茶杯裡發現她的金牌手環、在菸缸裡找 到爺爺的假牙、馬桶裡撈出唐老鴨,在任何張口的罈子、罐子、桶子 裡摸到任何你找了很久的失物。
  這段內容當然不是我自己的經驗,而是安民觀察他自己女兒的發現 ──就從我們哥兒倆經常廝混的那段時日開始,安民的女兒好像也從 一個不斷把物件丟進容器裡的年齡長到《我妹妹》裡那個和哥哥討論 沙特的妹妹的年紀了。而在書寫前面這一段引文的午後,我扔下稿子 ,趕到植物園,和攝影師丘哥一起淌著熱汗,想法子捕捉沙石地裡百 數十隻覓食麻雀的身影。就在這個時刻,忽然聽見身後傳來一個婦人 的聲音:「真是可悲!真是可悲啊!你們。」
  那是一種帶著幽怨、悲憤的話語:「真是可悲啊!你們。」
  婦人年約四十,黧黑而瘦削,咬牙切齒之餘,還瞪著一對晶亮的圓 瞳,像是逮到了破壞她家庭的現行犯。「我們怎麼了?」我看一眼三 角架旁的丘哥,再看一眼小拖車上的監視器,沒有任何令人憤恨如此 的異狀呀?幾隻麻雀,跳躍的、撲飛的、搖搖晃晃行走的。
  「那麼美好的環境,被你們破壞成甚麼樣子了?還拍!」
  「我、我、我、我們破、破、破壞了甚麼?」丘哥是個結巴,一急 就擠眉弄眼。
  「地球啊還有甚麼?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啊還有甚麼!就是你們這些 人把我們的地球破壞成這個樣子──」說著說著,她更激動了,嘴角 微揚、竟然帶出來半邊刻意扭曲了的笑容:「拍嘛!希罕嘛!連幾隻 麻雀都沒見過吧?再拍甚麼都沒有了看你們拍甚麼。」
  天熱瘋人多,我想。即使被一個義正辭嚴的瘋人嗔怪是樁足以令人 懊惱一整天的事,然而,這婦人的譫言囈語是我對九○年代印象最深 刻的一段講評。
  當下,我幾乎不用深思就想到我的老朋友馬以工和韓韓在八○年代 所出版的書,想到那些個見人就罵、見樹就抱的環保好人,想到讀者 觀眾對於媒體爆炸所懷持的期待和所受到的傷害,想到人們還能夠和 整個世界維持著多樣話題的批判關係。我們還沒有跨過千禧年,還不 知道未來的十年甚至不知伊於胡底的多少個世代,我們即將開始逐漸 縮減自己關心、依戀、好奇、痛苦、諷謔甚至憤怒和詛咒的對象。
  那是一個堪稱炎熱、混亂的午後,大概也是因為炎熱、混亂,等我 從植物園走回家,回到書桌前,我大概已經忘了該怎麼把〈嘔吐〉繼 續寫下去,於是打了個高空,我掉筆從佛洛依德寫起。
  (上)

不討好,無以言;不討好,無以立。帶著對青春的讚頌,對自由的 謳歌,對率性的崇拜,對威權的撻伐,並且將這一切名之為寬容,我 們墮入了另一個迷思的夢裡。
  3
  小說裡的妹妹有一個半吊子佛洛依德迷、半吊子印象派迷、半吊子 報導攝影迷的父親,那個父親就是八○年代的我。九○年代的我憎恨 八○年代的我──「潛意識」這個詞兒真好用,如今就可以用上了─ ─應該是出於一種潛意識,我把我所不能忍受和面對的、關於自己因 好奇而接觸而浸潤而後拋棄的一切都歸諸於「可憎恨的我」而使之成 為作品中那個見異思遷的父親。
  讓我們暫且扔開知識人格的缺陷這一類瑣碎無聊的問題,先回到九 ○年代。九○年代總會標記著對於八○年代的不安。在寫下那個對任 何人、任何事、任何處境都見異思遷的父親的時候,我尚未及自覺, 原來我所試著隱約控訴的對象,是上一個十年裡的自己。
  大約就是在一九九三年,行酒令一般的「考你一題」聚會加入了不 常自遠方來的鄭樹森。我記得有一次問他:如果上個世紀的二十年代 被稱做是「失落的一代」,那麼三十年代呢?鄭樹森一本正經地說: 「那還用問,當然是『衰退』或『恐慌』的一代。」那麼四十年代呢 ?
  「大戰的一代。」安民說。
  五十年代──不勞我輩煩言,本來就有個詞兒──「垮掉的一代」 (The Beat Generation);那麼六○年代呢?公論歷歷,非「解放 的一代」不可當。七○年代多麼模糊?多麼晦澀?虛榮來臨之前,自 由虛脫之後,雅痞尚未褪盡嬉皮的絡腮鬚渣,激進的青年還沒有找到 迷幻和資本相通的旋轉門,八分半鐘的唐麥克林讓整世代的青年誤以 為到了詩的邊際,喜多郎剛開始在沙塵暴中調鬆他的琴弦,我說那真 是貧乏的一代。
  八○年代呢?無疑連索羅斯都會說:那是貪婪的一代、繁榮的一代 、消費的一代。這些勉可提供辨識的光景為九○年代鋪好了前路,那 麼,二十世紀的最後一個十年,會是甚麼樣的年代呢?我們需要一個 詞。當時不會有答案。
  可以猜想得到,算是十進位制最頑強的迷思之一;每個○紀年與另 一個○紀年之間的世界都與之前之後的歲月有著不同的標示,在哲學 意義十分稀薄的層面上看,二十郎當歲、三十有餘年、四十、五十… …又何嘗不是度量衡之一種呢?舉個例子來說:我在一九八九年認識 了個吃素的女孩,除了同桌吃素,沒有進一步的交往,我真心佩服她 能夠帶領我在城市的任何一個角落毫不費力地找到一家又一家的素食 餐廳。我差一點開始要為一九九○標示上「素食元年」,也認真相信 素食在之前的八○年代和之後的新世紀一定都沒有這個十年那樣發達 。
  冷戰結束於八○年代末、九○年代初,但是波灣戰爭畢竟還是接踵 而至。我開始對專門追蹤全球武裝衝突現況的非政府組織產生了無比 的興趣,長此以往,近二十年。我還記得:這種追蹤報告在二○○四 年秋天發表指出,「全球戰爭數量較一九九○年代的高峰期明顯下降 」──「一九九○年代的高峰期」?原來,我誤以為該屬於素食的那 一個紀元,是世界各地戰爭最頻仍的一段時光。
  像是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中心」,從新世紀開始就不 斷地提醒我們:一九九一年全球共有三十三場重大武裝衝突。還有加 拿大「犁頭計畫」組織,這個組織對武裝衝突的定義寬鬆得多,它也 曾經用比較的方式告訴我們:一九九五年全球的四十四場戰爭在十年 之後明顯減少為三十六場。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人類安全中心 」是透過計算戰爭死傷人數來量化戰爭激烈程度的;這份報告估計, 二○○二年全球因戰爭死亡的人數約為一萬五千人,二○○三年因爆 發伊拉克戰爭,死亡人數升高為兩萬人,「但相較於一九九○年代的 四萬到十萬人仍然算是大幅減少了」。換言之,身在九○年代的我們 還來不及認清戰爭一直與我們常相左右的危險;我們也還來不及養成 比「島內民主」範圍更大一點點的政治關懷。
  日後,研究二十一世紀之交世界大勢的歷史學者或許會指出:冷戰 結束、蘇聯瓦解,導致東歐和其他地區爆發內戰及獨立戰爭,這使一 九九○年代初期全球戰火頻傳,也正是因為不甘放棄其鬥爭慣性的超 級強權不斷在衣索匹亞、莫三鼻克和柬埔寨等地發起「代理戰爭」的 緣故。
  就在「代理戰爭」打得如火如荼的當下,我的國人早就已經不關心 這些了。國人們忙著痛恨前一個十年。
  4
  在前一個十年過了差不多三分之二的歲月,台灣解嚴了,看似要邁 向更深化的民主和自由了。我們將會有更多的報紙、更多的電視頻道 ,有更多的政黨選擇,更多票決公共事務的機會……但是很奇怪地, 我們痛恨這些。
  九○年代的台灣社會運動的確因著解嚴而忽然爆發了巨大的力量, 卻又忽然降溫。
  我的一位學者朋友(後來當了市政府一級主管的官兒)用「熵」作 為理論依據,他很樂觀地指出:這是符合熱力學定理的。「熵」,英 文是entropy,此字好像還另有希臘文的來歷,意指「內向」。在熱 力學中,「熵」似乎是在描述一個系統不受外部干擾時往內部最穩定 狀態發展的特性;關於此字的其餘細節,我一概不懂。但是我的這位 學者朋友則信誓旦旦地表述:「當社會的亂度到達最大值的時候,也 就是這個社會開始趨於成熟和穩定的時候。」這話符合不符合熱力學 我不敢論斷,但是拿來描述九○年代台灣的「亂之始也」卻讓人頗有 神秘主義咒術的感覺──你覺得其間毫無理性可言,但是卻「如得其 情」。
  不過,亂度幾乎讓人以為再也不能超度。自覺永遠買不起房子的小 市民可以喚醒數十萬翻不了身的「無殼蝸牛」上街頭;主張大學教授 共同開會治理校務是教育改革之本的老師們嘯聚著自己的學生也要上 街頭;反對曾經是職業軍人的退役將領擔任閣揆的眾多年輕人更要上 街頭──這就打造出一朵野百合花來了。
  當野百合學運最風靡的時候,我曾經寫了一篇〈廣場修辭學之貧乏 〉的小文章,指稱在中正紀念堂廣場上夜以繼日所發出的那些吶喊、 演說、絕食、合唱等等表演節目不過是這個自號「野百合世代」的青 年企圖將自己編入一個群眾運動史的複製儀式而已。在他們前面,遠 方有七六年的「四五」,近處有八九年的「六四」。但是誰也不願意 承認或公然揭露這個底蘊的動機,所以祇好加意醜詆他們所聲討的敵 人,並且毫不在意自己被趁機漁利的政客和政黨進一步地收編、利用 ,以及進一步地整形。
  「熵」的理論果然符合爾後的發展軌跡──「當社會的亂度到達最 大值的時候,也就是這個社會開始趨於成熟和穩定的時候。」廣場上 意氣風發的吶喊者、演說者、絕食者和合唱者他們的「後來」呢?後 來又後來,我們會在新政權、新政府的權力分贓版圖上發現他們蛻變 後的的形跡。拜解嚴之賜而得以爬上檯面的世代並不真的相信亂度, 並不真的相信「熵」符咒,當一個社會漸漸趨於所謂的「穩定和成熟 」之際,人們反而回到更原始的狀態,恐懼自由、渴望專制、擁抱強 人。相不相信?「無殼蝸牛」的一位司令官就從九○年代中期開始成 為一家不斷擴大營運規模的連鎖餃子店大老闆。
  所以我說:來到九○年代的中期,人們忙著痛恨八○年代。
  5
  所以我會這麼寫:
  我妹妹和我曾經在一爿精品店裡隔著兩面落地玻璃偷窺(以及偷聽 )我爸爸演講。我聽入了迷,幾乎忘了他就是我爸爸。你知道:人在 面對一、兩個人講話的樣子總和面對一群人講話的樣子不同,而我爸 爸面對一群人講話的樣子確實是迷人的。他變得很溫柔、很有幽默感 、便得比任何時候都要誠懇與謙卑。我不認為他惺惺作態,我認為被 眾人聆聽的那一刻講話者比較易於傾近美德。
  八○年代台灣社會縮影在兩句廣告詞裡:可口可樂的「跟著感覺走 」以及司迪麥口香糖的「我有話要說」。瑪丹娜剛以拜物女孩的身份 獨領風騷,她誠實的音樂使得搖滾精神滲透、感染著數以百萬計寧願 終身無腦的街舞少年;卻無從想像她會以流行舞曲的形式徹底撼動搖 滾精神,也無從理解自己的演技實在太糟。不過,令人振奮的是在〈 Papa Don’t Preach〉裡面,她勇敢地告訴「爸爸」:她懷了孩子─ ─而且想把它生下來。二十年後回想這首歌的衝撞,並非在於它的宣 示多麼驚世駭俗,相反地,卻在於未婚懷孕的少女與爸爸討論她的人 生處境時,一切顯得多麼自然?
  唱〈跟著感覺走〉的蘇睿和演出「我有話要說」的何篤霖大概也是 在相似的感性背景上忽然成為青春偶像的──就連「青春偶像」這個 詞恐怕都才出廠不多久罷?理當埋首為升學而讀書的青少年第一次依 恃著他們義無反顧的集體消費力向說教的世代嗆聲,嗆得理直氣壯。
  說教的世代不再繼續大聲說教的原因不一而足,有更多原本該浪費 在說教上的時間,他們用於諸般股市線圖分析上,用於中產階級的新 消費解壓儀式上(一般我們簡稱這種儀式的最大宗為『K歌』),用 於他們的上一代在他們這個年紀時早就不作用的賀爾蒙消化上。他們 自己是嬰兒潮的一代,有怎麼用也用不完的青春期。此外,還有一個 「爸爸不再說教」的解釋最令我訝異。
  一九九三年春天,數來幾乎是我最後一次參加報社發行人所召集的 宵夜宴。發行人是很和藹的一位大姊頭,全報社的人似乎都可以跟她 沒大沒小地開玩笑。這一天,大姊頭跟我說:「你一定要來,我要跟 你介紹一個很精采的人,你一定要認識認識!」席間,坐在我旁邊的 就是那位我久仰了的台大歷史系的教授,當他聽說我也還在母校的本 系兼任著一兩門課的時候,忽然說:「感覺到學生不太愛唸書了嗎? 」我說是。
  他說:「不要管他們──你上課點名嗎?」
  「偶爾點的。」
  「不要點,讓他們去。」這位精采的教授接著說:「從我小的時候 大家就說university應該翻成『由你玩四年』,為什麼呢?因為現在 的小孩太可憐了,一天到晚升學補習補習升學,當然只有到大學裡來 才能開始過童年嘛!大學,是童年的開始嘛!」此言一出,舉座大噱 ──在笑聲中,我們好似分享到一個真實的童年。
  不需要再過一個十年,教授逐漸在時髦的政治風潮下改寫著他認為 具有還原意義的歷史,也得到了一個接一個的官職。我不知道他所鼓 舞的那些個縱身於大學童年的學子們日後如何回憶個別的教養生涯, 但是我明確地知道:這不但是一種討好,也是一種政治正確性純度相 當高的討好。
  不討好,無以言;不討好,無以立。帶著對青春的讚頌,對自由的 謳歌,對率性的崇拜,對威權的撻伐,並且將這一切名之為寬容,我 們墮入了另一個迷思的夢裡。
  但是我說過:我們處身所在的八○年代即將在下一個十年裡遭到痛 恨,痛恨我們的人裡面很可能包含了我們自己。(中)

【張大春】
  我永遠無法對現實裡那些滿口為了「好玩」而生活、而工作、而掩 飾其淺薄無行的人產生一丁點兒類似的同情。我漸漸意識到:九○年 代就是葬送在這樣的笑聲裡,配合著滿口「解構」、「顛覆」、「拼 貼」、「後設」的譫妄術語,而後虛脫得一蹶不振的。
  6
  關鍵是這個字眼:「好玩」。
  早在八○年代初,我出版不知道第幾本書的時候,請我的老朋友詹 宏志寫一篇序文,比我祇長一歲又三個月差兩天的詹宏志在文中老氣 橫秋地稱我為「頑童」。從此以後,任何一篇報導我出版訊息的新聞 、指點我作品的書評,或者析論我寫作歷程、風格的著述都不會遺漏 這兩個字。
  這些跟著宏志學舌的人並不在意學舌的無知,但是,把我說成「不 正經」(頑)以及「長不大」(童)彷彿已經是這一整個世代低能的 閱讀社群所堪用的最佳語彙了。事實上,集體所能發揮的最大善意和 惡意也僅能匯聚於「頑童」二字──正因為你的技巧卓越,無人能及 ,看來還行有餘力,所以「頑」是個限量的褒譽之詞;也正因為卓越 的不過是技巧,而非偉大的情操和思想,所以「童」字更可以是個無 限量的貶抑之詞。穩穩地你就貼著這標籤向前走罷!「頑童」。年紀 大一些,稱許你「人到中年,依然是頑童」;再癡長幾歲,呼喚你一 聲「老頑童」,哪一天你行將就木,或者是歸化塵土,就說「頑童已 矣」,永遠的頑童。有一個神色天真的採訪者曾經這樣問我:「為什 麼大家都稱你是頑童呢?」
  「因為看我的眼睛很幼稚。」我說。
  但是那位採訪者並沒有按照我所說的寫,她的報導刊出了,劈頭第 一句寫的是「不改頑童本色的張大春……」。
  貪婪的一代、繁榮的一代、消費的一代;我們曾經如此標記八○年 代。然而八○年代留給九○年代最可鄙的一個詞恐怕就是「好玩」了 。顯然揮之不去的「文化創意產業」這個二十年後忽然大興其道的流 行語在二十年前無以為名的時候,通包於「好玩」之中。就像是在達 文西筆下蒙娜麗莎微笑著的臉上加兩撇達利的小鬍子那樣,眼界初開 而滿懷好奇之趣的人會驚嘆不已,好好玩!那麼,在蔣介石肖像的嘴 裡添一枝卡門的玫瑰如何?在耶穌最後的的晚餐桌上安排一位德蕾莎 修女如何?在瑪麗蓮‧夢露揚起的裙腳下放置一根巨大的陽具如何? 一定有人會覺得好好玩。
  消解了思索的好玩祇剩下針對最大多數受眾共同印象的複製。「好 玩」不再是天真的驚豔,而成為跟著感覺卻不知道感覺是甚麼的藉口 ;成為有話要說卻不知道該說些甚麼的藉口。
  一個留八字鬍鬚、穿吊帶褲的胖子領著一群他自營私校的小學生來 參加我主持的一個跨年電視節目,主題是「新世代另類教育的可能」 (看這題目,多麼地九○年代啊?):和他們一起參加討論的是一位 諢號「街頭小霸王」的立法委員。小朋友們顯然是有備而來,劈頭就 問這立法委員:「你們這些立法委員一天到晚在立法院打架,難道不 怕給我們這些小孩很負面的教育嗎?」
  街頭小霸王非常聰明,立刻反唇相稽:「請問你們小朋友如果在學 校裡發生了衝突,會不會偶爾也用打架解決呢?」
  小朋友不是政治人物,在留八字鬍鬚、穿吊帶褲的胖子還來不及示 意的情況下笑起來,點了頭。
  「那我們為什麼不可以?」小霸王義正辭嚴地說。
  小霸王在將近十八年後還打架,不但打,還在電視節目的錄影現場 打,難說他不是個一以貫之的人。但是在十八年前的攝影棚裡,我確 實有著深刻而複雜的感受。在意欲譴責國會的野蠻與幼稚的同時,我 也想為小霸王的坦率鼓掌。試想:面對那樣一群來勢洶洶且不能逕以 威權壓抑之的孩子,除了在街頭當過小霸王的政客之外,誰能以其人 之道、還諸其人之身地抵禦那樣尖銳而空洞的道德譴責?
  更令我訝然的是那個留八字鬍鬚、穿吊帶褲的胖子,他在接下來的 訪談之中提到了他所主張的「新世代另類教育」的核心價值,居然更 為尖銳而空洞:「好玩!」
  「不好玩,孩子們為什麼要受教育?」
  我日後想到這胖子,居然總不免咬牙切齒。這世界上當然還有比野 蠻更野蠻、比幼稚更幼稚、比威權更威權的教育。
  後來,我是這樣寫的:
  那是個靈魂多事的秋天,我妹妹成為她班上最最異端的小學生。她 的導師幾乎每隔兩、三天就打電話到家來,說我妹妹過於胡思亂想, 而且隨時向班上的小朋友傳遞胡思亂想的思想。其中最胡亂的一則是 說:她認為校長室那個禁地一般的房間裡有寶藏──埋了一箱黃金、 十具屍體和好幾十頂假髮;校長經常換戴假髮、披上死屍的皮膚,把 黃金變成衣服、首飾,然後走到各班級去上課。有時候衣服、首飾穿 戴耗時間,來上課的老師就會遲到。爾後果然有一天,一位穿黑色衣 裙、裝扮較濃豔的老師姍姍來遲地進了教室之後,有三分之一的小朋 友嚇得哇哇大哭起來。
  7
  《我妹妹》不但出版了,還成為第一本進駐7-11連鎖超商販賣的文 學書籍,大約販售了十六萬本以後,安民又約我吃飯了。無三不成禮 吧?我想,安民恐怕也是這樣想的。
  九○年代尚未央,而我卻感覺出、甚至不耐煩「好玩」所帶來的疲 憊了。有人仿效《少年大頭春的生活週記》的體例,在另一份報紙的 某個版面上開政治諷刺專欄。又過了幾年,連擬作的少年小說也接二 連三地出現在各大出版社的新書單上。
  我的演員朋友劉德凱要去了《少年大頭春的生活週記》的版權,另 外送企畫、雇編劇、編故事,最後拍攝了一部同名的連續劇。我的另 一個朋友李國修也看上了《我妹妹》,為了將這本書改編成舞台劇, 他還大老遠跑到我住家的鄉下好幾趟,為的就是確認他親手耙梳、編 訂的《我妹妹》年表是否符合原著者的「原始構想」。我完全沒有參 與這些看來十分有趣的改編工作,原因很簡單:我不想再為了「好玩 」做甚麼事;更具體一點地說:我不想在做一些與我自己接下來的創 作無關的事的時候告訴自己:「試試看吧,好玩嘛!」
  那個作者符號「大頭春」必須有個了斷了。我答應安民一個月之內 再給他一部稿子──過了十二天,在出版社附近一家名叫「旺年」的 小酒館裡,我交稿了,書名叫做《野孩子》。根據多年以後統計出來 的銷量,《野孩子》總共賣了不到五萬本,在當時以「大頭春」為名 叫賣的市場上,算是徹底的失敗之作。雖然劉德凱還是把版權要去、 拍成一部上中下三集的迷你劇;這本書也和《我妹妹》合成一卷,在 新世紀之交先後有了英文、法文、日文的譯本。然而,大概就從交稿 的那一天起,我終於有鬆了一口氣的感覺;好像跨越了一個打了結的 人生階段。
  交稿的時候,我是這麼告訴安民的:「在《野孩子》的末了,我想 這個『大頭春』是死了,出車禍死了。」
  安民十分謹慎地翻了翻稿子:「你沒有寫得太明白就好。」
  「可是一個真正死了的角色,怎麼能用第一人稱說出這個故事來呢 ?」我自言自語地問。
  安民忽然瞪了我一眼,捏著稿子,彷彿是怕我反悔甚麼似地說:「 我可管不了那麼多了啊,稿子這就算交了,不能不發打了。」
  那一天從早到晚,我們喝了個死醉,約好第二天下午還要在同一張 桌上校稿。真到了第二天下午,我從頭看一遍打印稿,人物、場景、 故事竟然如此地陌生,有如另一個夢境。
  故事如何發生?為何發生?以及發生過程之中諸般細節何以能夠彼 此支援聯繫,似乎都不是有意主使而成的。《生活週記》如此,《我 妹妹》如此,《野孩子》亦然。十五年過去了,這兩本書最初的讀者 當年如果還是孩子,如今說不定自己也有了孩子;彼時的青春尚未經 歷過現實的磨洗,不論稱之為甚麼八○年代、九○年代,都恍如童謠 所形容的「一天撕去一頁」那樣輕快、單薄。
  不過,一點一滴浸透著生活的光陰則沉重了許多。正當我沒頭蒼蠅 似地在台北媒體圈混日子、謀生計、闖江湖的時候,「大頭春」的輕 盈笑聲從生活週記裡溢出,但我還不夠敏感,並未察覺那種笑聲不是 一個聰明的頑童所獨具的,甚至應該說:哪怕是聰明的頑童也不免會 被感染的一種「時代狂笑病」吧──不暇遠慮,就在我每天出沒的工 作環境周圍,同一個圈子的文化人用一年一度的「金驢獎」回顧三百 六十五天的重大新聞,用《給我報報》仿諷傳播與政治圈的例行荒謬 ,用「酸甜苦辣留言版」來嘲笑世俗生活的無聊百態,用「腦筋急轉 彎」來扭曲、重塑常民的社會語言。大家笑著彼此鼓舞:我們需要一 直笑、一直笑、一直笑下去。
  我在〈笑的甦醒〉裡清楚地意識到這一點:
  類似於此的、並不快樂的笑,或許是我發覺我妹妹逐漸改變的關鍵 。那種不快樂也非憂傷或痛苦;憂傷或痛苦似乎過於沉重,而我妹妹 那樣年紀的少女即使已經有一種負擔生命重量的心情,卻未必真有那 樣的力氣。於是,笑,便成為她們尋找生命之中各種複雜、衝突本質 的一把鑰匙。她們笑,人們看見那笑容,往來之間有極其短暫的一剎 那,人們誤會她們的笑出於一種快樂;而她們則利用那一剎那去思索 快樂以外的情境的意義。
  遺憾的是,我永遠無法對現實裡那些滿口為了「好玩」而生活、而 工作、而掩飾其淺薄無行的人產生一丁點兒類似的同情。我漸漸意識 到:九○年代就是葬送在這樣的笑聲裡,配合著滿口「解構」、「顛 覆」、「拼貼」、「後設」的譫妄術語,而後虛脫得一蹶不振的。
  我的一個讀者在書店裡這樣告訴我:「我最喜歡你的《生活週記》 ,它很好笑,真的很好笑──可是《我妹妹》就不好笑了,《野孩子 》也不好笑,越來越不好笑了。」
  8
  幸虧不再好笑了。否則,我不會在跨越九○年代之後還能繼續創作 。
  就在《少年大頭春的生活週記》問世了半年之後,一份由新聞局出 版的雜誌刊登了一位我素所敬仰的老教授的評介文字,時間是一九九 三年一月。文中有一段是這麼寫的:
  讀此週記,深為這十五歲孩子故意的漠然與冷靜感到不安。許多年 前的童年,人人都曾受夏丏尊所譯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影響,書 中義大利少年以日記體裁,寫家國之愛、家庭之愛、友伴之愛,對許 多人的性情塑造有深潛的助力。而生當今世,大頭春大約不會相信那 般單純的愛與信賴吧?
  我將這篇評介附錄在《少年大頭春的生活週記》第三版的書後,也 留下了給自己的疑問。「大頭春大約不會相信那般單純的愛與信賴吧 ?」這個疑問很有點醍醐灌頂的效果,否則爾後在〈關於治療〉這一 章裡也不會出現這樣的句子:
  我何嘗「創造」過甚麼呢?我祇是把貧乏生活裡的一點點這個加上 一點點那個;把原本在A時間B地點C人物身上發生的D事件換裝到 E時間F地點G人物身上,再添補上少許的H作料,或許是抽取掉少 許的K材料──我漏了I和J嗎?那是留給讀者和批評家的想像空間 。
  繼續創作這件事唯一顯示的重大意義,即是「跨越了一個打了結的 人生階段」。我脫離了熟悉的生活圈,卸除了熟練的寫作習慣,更漠 然與冷靜地看著九○年代成為上一個世紀的遺骸,承認自己不但不瞭 解「我妹妹」,也不瞭解「單純的愛與信賴」,就像我不瞭解夢一樣 出現的作品──作品則總在跟我告別,而我一向是直到與記憶中的歲 月重逢之際,回過神來,才明白自己告別了甚麼。(下)

  作者簡介
  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碩士。曾任教輔大、文化等大學、亦曾製作主持 電視讀書節目,現任電台主持人。曾獲聯合報小說獎、時報文學獎、 吳三連文藝獎等。著有《認得幾個字》、《春燈公子》、《戰夏陽》 、《聆聽父親》、《城邦暴力團》一~四、《最初》、《公寓導遊》 、《四喜憂國》、《雞翎圖》、《大說謊家》、《張大春的文學意見 》、《歡喜賊》、《少年大頭春的生活週記》、《我妹妹》、《野孩 子》、《沒人寫信給上校》、《撒謊的信徒》、《尋人啟事》、《小 說稗類》(卷一、卷二)、《本事》等。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砂山啊!你居然會懷疑自己有小麥過敏症??怎麼了?
頭暈啊,精神不集中啊...
是什麼你變因一大堆不要亂說
debug一項一項去做嘛?沒錢啊!又疑點就不吃,難啊!
是糖過敏吧,吃太多糖的過動兒
我到底做錯在哪裡???
感冒了吧,要洗熱水澡了,秋天了,小心鼻病
好好,開始檢討:
不食冰、甜、柑橘、餅乾、酒、人工甘味、桃、李、蘋果

老實講,誰是禍首?
我自己吧,呵呵,卡路里來源太偏了
有喝奶嗎?三鹿??
三鹿三鹿,安心上路
嬰兒的父母情何以堪
很可怕的!!!!!!!!
你到底喝不喝奶?
我不喝奶的,明顯有過敏
乳糖不適症?
對。不過久久做一公升白醬我還可以接受
一公升!!!!!!
一公升白醬=十五~20盤義大利麵,好嚇人(才怪

你說那大陸奶??砂山你去青島有吃吼!
才七八隻蒙牛冰棒死不了人
真樂天,吃不死人..
若有結石當日也以青啤沖掉了!!
也對!別窮緊張
人體又不是砂石廠...(茶

步行運動呢?
我看這秋老虎之下,還是不要步行了
你們赤道地方的紫外線...殺人啦!
其實,虛弱的原因是我晚上起來看相撲
喔喔,我也是
還有我爸做的菜太難吃了,難以下嚥
你還是自己做好了,至少乾淨

(砂山播演歌精選)
嗯嗯,真是好歌
是五輪真弓的「戀人呦」,你家的卡啦ok有日文歌一定會有,又,德永英明唱了
德永三張翻唱女歌老哥我入手了,只覺得千曲一面...
還好啦,你可以發覺新的卡啦ok18番,大家聽順的而已
砂山你比較需要唱演歌之外吧
其實那三張蠻多的我都會了,80s上下的抒情歌

(談到卡啦ok)
我受不了midi吔,寧可用原音,所以我要大家前一天就點好歌
你家規矩多,敝人在下我,若能在任何地方在人前唱到歌,吾願已足
砂山你真是大而化之,你耳朵--耳塞拔掉吧。
有時我都塞著唱,反而較能掌握自己的聲音(嫌棄midi
你有鼓點就能唱了
大而化之,這樣也好,隨便到台灣的任何一處或遊覽車都有我的拿手十八番
砂山都唱小鄧的歌吧
對,她的歌無人不知,演歌時期的也都有台灣翻版
直接點了,就有人搶著唱了
我點了,出來的字幕是日文的,呵呵呵呵(笑不停
奇特的優越感嗎??
耳目一新罷了,老子 可是練過的!!
舉個例吧!
「愛人、我只在乎你、償還」只要有華人或日本人的卡啦ok都會有這三首
有點可怕了,砂山的選曲原來是這樣,走到全世界的角落唱同樣的歌。
英文的沒有共鳴,日文反而有
因為是歐吉歐巴嗎?
是滴!
....哼哼哈哈哈哈哈哈......
幹麼嘲笑我?
其實我也是歐吉了,哈哈哈哈

小鄧的日文歌嘛.....咬字很有...特色
怎麼說,我在她80很紅的時候聽過一些
很讓人囧吧:太標準了、shi這個音,一個一個字唱而非一個詞
小瑕疵在標準之內吧,歌曲本身製作、歌手歌藝是沒話說的
難道這是特色?我覺得是很好改,很有改進空間的啊。
異國風味至上主義。所以就不完全化成「太日本」了。
她咬字變日本人的話,就跟石川的IMAGE重疊了
你誰不好說--又說石川..。不過音域、唱腔是蠻像的。
石川會以「和服」與「都都逸」險勝
呵呵,在日本當然是和風勝
現在是壽命勝出,名氣和影響力嘛...
日子還長,放心。
細水長流。

所以砂山也要開始唱中國語歌了?
中國語,謝謝你,沒說這叫普通話
呵呵,我日文比較好--CHINESE
你故意的,我要怒了!!!!!!!
你一天到晚聽日文、英文沒差啦!
我客家人在台灣啦
中國語歌還是客家歌選一個
中國語歌好了......(默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8.09.22 02:28 am

隨著社會快速高齡化,台灣的失智症患者初估已超過十萬人,且仍以年增六千人的速率成長。失智症大部分都發生在高齡長者身上,過去由於民眾對失智症的不了解與醫療專業訓練的忽視,患者普遍延誤就醫或照護欠佳,導致兩年內失智症死亡率遠高於歐美國家。

照顧失智長者是一條艱辛漫長的路,家屬在無盡的摸索、嘗試與忍耐中,一再承受挫折打擊。由於失智長者多有記憶、語言表達、判斷等認知功能的障礙,對人事地物常感錯亂,且常伴隨異常行為與心理、精神症狀,如妄想、幻覺、錯認、攻擊、遊走、睡眠障礙;到晚期時,往往還會大小便失禁、吞嚥困難、肢體僵硬無力而臥床,讓人對失智長者的晚境備感不忍。

雖然世界頂尖科學家已投入失智症研究多年,醫學界仍視失智症為無法治療的病,只有透過早期診斷及適當、正確的治療,才能改善症狀、延緩病程發展;這也是目前失智症最好防治之道。但如何對失智症這個顛覆人生、擾亂生活的無情殺手提高警覺,不將老人種種異常視為老化之必然,並適時求醫?如何正確解讀他們紊亂的思考、話語與行為背後真正的意涵?如何在他們難以正確表達求助訊息時,適時察覺並給予援助?這是一門深奧的功課。

十年前的九月二十一日,也就是國際阿滋海默症日,在永和耕莘醫院和一群來自比利時的修女們發起下,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正式成立,並在台北開辦一所備受國內外專家學者肯定的「聖若瑟失智老人養護中心」,毅然挑起照護失智長者的責任,也希望成為失智者家屬的倚靠,並廣邀各界人士共同簽署二十一世紀失智症照顧宣言,期盼達到「認識他、找到他、關懷他、照顧他」的目標。

十年來,我們欣見家屬不再視家有失智長者為羞恥的事,更高興他們懂得如何彼此相處照顧;最近網路調查,我們也興奮地發現,大部分年輕人對失智症都有一定程度認識,更樂見相關專業團體於台北、台中、台南、高雄等地相繼成立,積極投入失智症研究、教育訓練和服務行列。

雖然我們也感謝政府的支持與鼓勵,但卻不得不表達對台灣失智長者照顧現況的不滿與沮喪。為什麼政府制定的政策總是曲高和寡?為甚麼政府的獎勵措施乏人問津?為甚麼失智症照顧機構至今仍寥寥可數?扮演社區式照護重要角色的日間照顧中心為何嚴重缺乏?失智症居家照顧遲未正式展開?高成本、高難度的失智症照顧工作不僅讓一般長期照護提供者望而卻步,也讓一般家庭無力負擔!

台灣是一個處處看見愛心善行的寶島,也是一個處處充滿專業人才的福地,我們認為醫療水準與全民健保已備受國際肯定的台灣,沒有理由在失智長者照顧方面落人於後,請別讓失智成了不可承受之重!

【2008/09/22 聯合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8年立秋時間為2008年8月7日上午11時16分,同時這一天也為中國的傳統情人節-七夕節。

立秋的意義

立秋預示著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立秋後雖然暑氣一時難消,並且會有“秋老虎”的余威,立秋又稱為交秋,但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變得涼爽起來。

由于全國各地氣候不同,秋季開始時間也不一致。立秋以後,我國中部地區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進入重要生長發育時期。秋的意思是暑去涼來,秋天開始。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一直很重視這個節氣。

2008年立秋具體時間:農歷 二零零八年七月初七 戊子 鼠 公歷 2008年8月7日 星期四 立秋,七夕節。

二十四節氣

小寒 大寒 立春 雨水 驚蟄 春分
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立秋”養生篇

大暑之後,時序到了立秋。秋是肅殺的季節,預示著秋天的到來。歷書曰:“鬥指西南維為立秋,陰意出地始殺萬物,按秋訓示,谷熟也。”這時太陽黃經為135度。從這一天開始,天高氣爽,月明風清,氣溫由熱逐漸下降。有諺語說:“立秋之日涼風至”,即立秋是涼爽季節的開始。但由于我國地域遼闊幅員廣大,緯度、海拔高度不同,實際上是不可能在立秋這一天同時進入涼爽的秋季的。從其氣候特點看,立秋由于盛夏余熱未消,秋陽肆虐,特別是在立秋前後,很多地區仍處于炎熱之中,故素有“秋老虎”之稱`。氣象資料表明,這種炎熱的氣候,往往要延續到九月的中下旬,天氣才真正能涼爽起來。

立秋日對農民朋友顯得尤為重要,有農諺說:“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農夫不用力”。這是說立秋日如果聽到雷聲,冬季時農作物就會歉收;如果立秋日天氣晴朗,必定可以風調雨順的過日子,農事不會有旱澇之憂,可以坐等豐收。此外,還有“七月秋樣樣收,六月秋樣樣丟”,“秋前北風秋後雨;秋後北風幹河底”的說法。也就是說,農歷七月立秋,五谷可望豐收,如果立秋日在農歷六月,則五谷不熟還必致歉收;立秋前刮起北風,立秋後必會下雨,如果立秋後刮北風,則本年冬天可能會發生幹旱。

在我國封建社會時期,還有立秋迎秋之俗,每到此日,封建帝王們都親率文武百官到城郊設壇迎秋。此時也是軍士們開始勤操戰技,準備作戰的季節。由此可見立秋日為何種天氣是如此的重要。

立秋是進入秋季的初始,《管子》中記載:“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在秋季養生中,《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于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此乃古人對四時調攝之宗旨,告誡人們,順應四時養生要知道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要想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就要順應之,遵循之。整個自然界的變化是循循漸進的過程,立秋的氣候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是萬物成熟收獲的季節,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秋季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煉、皆以養收為原則,具體地講,把中醫理論中,事物屬性的五行(木、火、土、金、水)分類歸納:如自然界中的五音(角、徵、宮、商、羽);五味(酸、苦、甘、辛、鹹);五色(青、赤、黃、白、黑);五化(生、長、化、收、藏);五氣(風、暑、濕、燥、寒);五方(東、南、中、西、北);五季(春、夏、長夏、秋、冬)。人體中的五臟(肝、心、脾、肺、腎);六腑(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三焦);五官(目、舌、口、鼻、耳);五種形體(筋、脈、肉、皮毛、骨);五種情志(怒、喜、思、悲、恐);五聲(呼、笑、歌、哭、呻)。由此可見,秋內應于肺,肺在志為悲(憂),悲憂易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憂之情緒,所以在進行自我調養時切不可背離自然規律,循其古人之綱要“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
一、精神調養:要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以避肅殺之氣,同時還應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二、起居調養: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氣爽之時,應開始“早臥早起,與雞具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熱未盡,雖有涼風時至,但天氣變化無常,即使在同一地區也會出現“一天有四季,十裏不同天”的情況。因而著衣不宜太多,否則會影響機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能力,易受涼感冒。

三、飲食調養;《素問·臟氣法時論》說:“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可見酸味收斂肺氣,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盡量少吃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果蔬。秋時肺金當令,肺金太旺則克肝木,故《金匱要略》又有“ 秋不食肺”之說。秋季燥氣當令,易傷津液,故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更有主張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陰潤燥者。總之,秋季時節,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

四、運動調養:進入秋季,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大好時機,每人可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鍛煉項目,這裏給大家介紹一種秋季養生功,即《道臧·玉軸經》所載“秋季吐納健身法”,具體做法:清晨洗漱後,于室內閉目靜坐,先叩齒36次,再用舌在口中攪動,待口裏液滿,漱練幾遍,分三次咽下,並意送至丹田,捎停片刻,緩緩做腹式深呼吸。吸氣時,舌舔上腭,用鼻吸氣,用意送至丹田。再將氣慢慢從口中呼出,呼氣時要默念哂字,但不要出聲。如此反復30次。秋季堅持此功,有保肺健身之功效。

食欲之秋--最苦的酒杯底也有蜂蜜...對不不起...嗝,喝太多了。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別說你沒時間,也別再擔心要花很多錢,只要90秒,不花錢、馬上做,你就得到健康。
健康通常有賴於長時間建立生活習慣,例如每天睡滿八小時、每週運動三次、一日五蔬果,聽起來像個辛苦的全職工作。
但最近新的研究發現,某些不可思議的快速步驟馬上可以增進健康,僅僅在90秒內做出改變,就能使健康更進一步。‧康健 2008/09/03

因為人體本來就有維持健康和自我康復的能力,透過天然的優質營養預防疾病,簡單的運動延緩老化,並讓良好的人際關係成為健康生活的一部份,就能煥發出身體原有的積極能量,獲得新的生命力。

不要再說你沒時間,只要90秒,馬上做、得健康。

增強免疫力吃顆蘋果
蘋果很多好處在蘋果皮。最近美國康乃爾大學研究更發現,蘋果皮有很多化學物質可以抑制乳癌、肝癌、直腸癌細胞發展。
擔心農藥或臘嗎?買本土的有機蘋果吧。

深呼吸
適當的呼吸可放鬆自律系統,聽起來很簡單,但我們常忘了怎麼呼吸。《擺脫壓力》的作者紐倫柏格博士調查了明尼亞波市教會中153名心臟病患者發現,他們都是用胸腔呼吸。
只要觀察嬰兒就會知道怎麼呼吸:緩慢、平穩而且深沈,嬰兒不是用胸腔呼吸,而是胸腔與腹部之間的橫隔膜。橫隔膜呼吸能增加腦內啡的數量,這是腦部分泌類似嗎啡的止痛物質,也被稱為「快樂的荷爾蒙」。

吃菇
美國華盛頓藥草研究所發現菇可以增加白血球的數量與活動力,萬一你受到感染,可以多吃點菇。
怎麼吃才有效?只要煮熟了的都可以提升免疫力。

吞顆綜合維他命
要增強免疫力,補充維生素是個容易的方法,但營養專家大都不建議吃單劑的維他命,吃綜合維他命比較好,劑量不需要太高,各種維生素、礦物質不要超過RDA(每日建議攝取量)的100~150%。

做白日夢
做白日夢讓愉快的畫面從腦中飄過,可以增加免疫細胞的數目,免疫細胞也會更活躍。
亞特蘭大松河心理治療協會心理醫師魏斯說,白日夢不同於夜晚的做夢,是種有意識的幻想,如果對未來構築的圖像是正面的,做白日夢的人會比較快樂。

大笑
來吧,你做得到,只要把嘴角朝向耳朵兩邊動一下就可以了,這就對了。
大笑增加抗病白血球供應之餘,也能阻止產生可體松等壓力荷爾蒙。有項研究發現,實驗對象在觀賞一小時電視爆笑節目後,干擾素這種身體免疫反應裡重要的化學物質明顯增加。
如果自覺缺乏幽默感,可以看看喜劇片、好笑的漫畫,覺得心情低落時,想想其中的情節,放鬆心情面對艱難時光。

延緩老化伸展一下
想要保持年輕和敏捷?學學貓吧。
伸展運動是遠離痠痛和維持骨骼健康最有效的方法。最棒的是,坐在辦公桌前就可以伸展。
身體坐直,將雙手交扣,放在面前,吐氣時,將雙手舉向天空,愈高愈好。但記住,還是要抬起頭來,想像有一根線拉起你的頭往天花板。

排隊時踮腳尖
老化從腿開始,鍛鍊雙腿肌肉,是預防體力衰退的最好方法。
試著在排隊時,偷偷踮起腳尖,這個動作主要運動到小腿的腓腸肌和比目魚肌。
雖然只是抽空練身體,還是可以維持正確姿勢:與肩同寬、微彎膝蓋、將注意力放在下腹部,以保護下背部。踮腳尖10秒鐘,再輕輕放下。
還是沒輪到你嗎?那再來一次。

轉眼珠子
如果你想確定記住了以上所讀的內容,可以轉轉眼珠子30秒。眼球的左右移動可以讓左右半腦的訊息互通,可以幫助回憶所記下的內容。

泡杯綠茶
阿茲海默症至今沒有解藥,但茶被視為未來最具有潛力的治療武器。
英國紐卡索大學研究團隊發現,多喝茶可以抑制腦部老化酵素的分泌,有效延緩腦部失智,減少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打電話給好友
每週至少參加一次社交活動的人,活得比較長、腦子比較清晰,也比較不會得心臟病。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流行病學教授希曼(Teresa Seeman)說,只要打電話給一個朋友,馬上就可以降低血壓,並控制可體松(一種壓力荷爾蒙)。
現在馬上拿起你的電話,最好還能約他(或她)出來吃個飯,面對面效果更好。

【康健雜誌118期 只要90秒 更健康】

不花錢、馬上做,90秒讓你更健康!(下)

擦護手乳並戴上戒指
40歲的你不想有雙60歲的手吧?偏偏雙手因為曝曬和做家事,通常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老。
要擁有無齡玉手,首先,一定要擦護手乳。護手乳裡的保濕成分能使皮膚的膠原蛋白增生,手看來較豐潤,也能讓手背的血管比較不明顯。
還有一個取巧辦法:戴上戒指或擦指甲油。美國有個研究發現,人們會以為戴戒指或擦指甲油的人比較年輕。

抬起你的頭
現在抬起你的頭,原因很簡單,不想在不久的將來,必須穿有領的上衣或繫絲巾掩蓋脖子的皺紋。
將頭維持正確姿勢,可以緊實脖子的肌肉,也可避免令人討厭的雙下巴。

預防疾病吃顆蛋
並沒有要說胡蘿蔔的壞話,但要保護眼睛,雞蛋的效果比胡蘿蔔好。
雞蛋裡含有對眼睛友善的抗氧化物如類胡蘿蔔素、葉黃素、玉米黃素。雖然雞蛋裡的類胡蘿蔔素和玉米黃素並沒有菠菜、芥蘭菜等深綠色蔬菜那麼多,但身體似乎比較容易吸收蛋裡的抗氧化物,美國杜夫大學營養生化學家嬌森(Elizabeth Johnson)說。
擔心膽固醇?別擔心,一天一顆蛋,會增加血液中葉黃素26%、玉米黃素38%,卻不會增加膽固醇。

喝拿鐵取代黑咖啡
雖然咖啡被發現抗氧化等優點,但咖啡中的咖啡因還是會濾除身體裡的鈣質,有骨質疏鬆的疑慮。
點杯拿鐵或卡布其諾吧!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人類營養學教授梅西(Linda K. Massey)指出,一般來說,三杯牛奶可以抵銷一杯咖啡流失的鈣,看來這些堆著白泡沫的咖啡不只減少罪惡感,也可以減少因為咖啡因而流失的鈣。

爬樓梯「好」上「壞」下
是不是開始覺得上下樓梯時,有一隻腳比較靈活、另一隻腳膝蓋有點微痛或卡拉作響,有時也會突然無力?
這是膝關節開始退化的癥狀。原本健康靈活的膝關節因為摩擦而耗損,而且使用頻繁的那隻腳會先退化。
書田診所復健科主任潘筱萍建議,如果膝蓋開始有痠痛現象,減少上下樓梯的次數,並且上樓時好膝蓋先上、下樓時壞膝蓋先下,可以讓較健康的那隻腳維持身體重心,減少另一隻腳承受的負擔。

戴上太陽眼鏡
日頭赤炎炎,要防止視力老化病變,戴上太陽眼鏡吧。台北馬偕醫院眼科主治醫師周盟超建議,太陽正強時,如果在外頭活動,請戴上太陽眼鏡。太陽眼鏡顏色以棕色、灰色為宜,灰色最佳,因為灰色鏡片可以濾掉各種光。
如果不確定你的太陽眼鏡有沒有抗紫外線功能,可以去眼鏡行利用儀器測試。如果你喜歡的太陽眼鏡樣式不具抗紫外線功能,可以請眼鏡行更換鏡片。
深色又沒有抗紫外線功能的太陽眼睛會傷害你的眼睛。因為光線變暗下,瞳孔自然放大,反而讓眼睛吸收更多紫外線,對眼睛傷害更大。

親吻你愛的人
你當然因為各種理由親吻別人,但美國牙醫學會發言人莫瑞醫師(Anne Murray)說,親吻增加唾液,可以清除導致蛀牙的細菌。
如果你沒有人可以吻,那就吃一顆木糖醇無糖口香糖,一樣可以防止蛀牙。

告訴家人,你有多愛他
有穩固家庭關係的人,會比缺少情感連結的人更能處理壓力。
保養你的家庭關係,一定要常溝通。如果你覺得說「我愛你」不自在,不妨這樣想,說這三個字總比彌補裂痕來得容易的多。

喝杯洋甘菊茶
德黑蘭大學(Tehran University)醫學院研究發現,花草茶如洋甘菊茶、西番蓮(passionflower)有抗焦慮藥的效果,卻沒有藥的副作用。
上班族會議上報告很緊張嗎?30分鐘前,喝杯洋甘菊茶吧。

聞聞薰衣草
薰衣草的香味可以讓你有個安穩的睡眠。最近一個研究發現,讓受試者聞薰衣草或迷迭香5分鐘,可以降低壓力荷爾蒙可體松24%。這是好消息,因為這種荷爾蒙會提高血壓和抑制免疫系統。
而且,受試者聞低劑量的薰衣草和高劑量的迷迭香,能清除討厭的致癌、老化的自由基。

向陌生人微笑
喜劇演員維特˙褒吉(Victor Borge)說過:「微笑是兩個人之間最短的距離」,微笑可以溝通情感和善意,也可以化解和壓力有關的負面感覺。
而且臉部表情和情緒有相當大的關係,美國麻薩諸賽州克拉克大學心理學教授萊爾德(James Laird)說,微笑可以激起快樂的記憶,就如同愁眉苦臉激發負面情緒一樣。

說謝謝
要當個快樂的人,記得常說謝謝。美國羅耀拉大學(Loyala University)社會心理學教授布萊恩特說,快樂也許來自一封邀請函、或陌生人幫忙拉門。也許不需要總是特意地做些什麼表達感謝,但對你的朋友、陌生人說「謝謝」,會讓你建立感激的態度,從此習慣凡事感恩。

將電視三振出局
想要睡得好?睡前關掉你的電視。
日本大阪大學調查5875個成年人發現,每晚睡前看電視或使用電腦超過3.5小時的人,比每晚看電視不到2.5小時的人,多了兩倍聲稱睡不好。
好看的節目卻只排在睡前播映?錄下來明天早點看。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