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資訊 (16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簡潔、異想、自戀、窺探--這似乎是微型部落 Twitter引以為豪的設計理念、也可能是 Twitter網民的風格。

正如一般社交網站充斥著生活瑣事,試著利用蒐索功能來檢視 Twitter裡頭的內容,你可能也會發出和我一樣的評論:干我何事!不過,對腦筋動得快的企畫人員而言, Twitter網域裡可是商機處處呢!

Twitter 網民的留言被稱作「tweeds」, Twitter網域中的「tweeds」是公開的。不過,網民和同好互相透過設定接收留言所形成的社交網絡,卻是自成一格的。

Obama 即便搬進白宮後不再新增他的「tweets」,卻還有超過26.5萬粉絲設定接收他的留言;至於仍經常分享「tweets」的 NBA球員Shaquille O'Neal,在這裡則有超過 7.2萬粉絲, Rap天王 MC Hammer則有 5.5萬。

Twitter 屬於微型部落格,每則留言至多 140個字,方便手機或電腦通訊傳輸。此外,網民可利用關鍵字,藉 Twitter蒐尋引擎翻找出世界各處的「tweets」,這個蒐尋引擎將按著發布時間為每一則「tweets」排序,增加網民在電腦介面上閱讀的流暢度,某些公司還可藉此得到啟發,找到新的行銷策略。

美國電子大廠 Dell(Dell-US)去年底在促銷檔期過後,曾提供 Twitter 1.8萬個網民額外的折扣,據傳這個企畫案的營收超過 100萬美元。民營航空公司JetBlue Airways(JBLU-US) 則在此觀察網民對其品牌的評價,偶而發出「tweets」澄清某些批評。

Yahoo!去年裁員時, Twitter裡可見到Yahoo!員工詳盡記錄離職前的工作過程。還有,這裡也收藏底特律 Henry Ford Hospital為病患摘除腎臟腫瘤的珍貴畫面。美國航機上月在紐約河面迫降,救援船公司負責人很快就將救出機上旅客的照片上傳。印度孟買恐怖攻擊造成 164名無辜百姓死亡的現場影像也可從 Twitter網域挖掘。

網路廣告代理商 Organic的執行長 Marita Scarfi表示, Twitter若能新增整理「tweets」的功能,並且開發出新架構讓使用者發掘好觀點,這對行銷業者將有很大的幫助,它幾乎可視為一個豐富的產品研究資料庫。

網路行銷調查公司Nielsen Online估計, Twitter去年12月在美國地區的訪客流量有 270萬,增長幅度為2007年同期的 1/8。不過,增長流量當中有66.6萬來自手機上網,這增加了網民追蹤蒐尋的難度。

趨勢研究公司Pew Internet & American Life Project統計則顯示, Twitter的服務較吸引 18-24歲的網民。該年齡層上網民眾中,每 5位就有 1位使用 Twitter或類似的社交網站 (諸如Facebook、MySpace),藉此向親朋好友報告近況。該調查是在去年11月至12月針對超過2200名成年人所進行。

創投公司 Benchmark Capital and Institutional Venture Partners 今年情人節前夕成為 Twitter的大金主。擁有29名員工的 Twitter公司資產剛從2000萬美元暴增為5500萬美元,其中3500萬美元是最新金主投入的。 3個月以前, Twitter才拒絕了全世界最大網路社群陣營Facebook Inc對其 5億美元的收購提議。

Twitter 合夥創辦人 Evan Williams向《美聯社》記者承認,最近的確開始在測試廣告頁;針對 Twitter當作行銷管道的網民, Twitter也考慮向他們酌收費用。不過 Evan Williams表示,我們的網站擁有足夠的流量讓廣告進來,以致營收足以應付開支,但我們能做的最有趣的事不是這個。

Zappos.com是 Twitter網域中呼風喚雨的網民,它在 Twitter成軍約 1年,為 Twitter創造了超過 5.8萬訪客流量,該公司執行長Tony Hsieh表示,一旦Twitter開始收費,就沒有必要再來此地了。 Hsieh表示,「對我們而言, Twitter不是行銷管道,而是維持關係的管道。」

如何建立收費機制創造營收的確是社交網站的經營挑戰。 Twitter與網民互相分享經驗所共同締造的時尚風潮是耐人尋味的,簡潔、異想、自戀、窺探所揉雜而成大雜燴畢竟是各取所需。不過,話說回來,大雜燴裡總要有「營收」這道主菜吧!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永久保留資料 用戶轟侵犯私隱2009-02-19
全球億計網民使用的社交網站Facebook,本月初偷偷修改服務協議,宣稱該網站擁有永久保留用戶資料的權利,意味即使用戶刪除帳戶,Facebook仍可利用他們的資料作商業用途。這一「霸道條款」令萬千網民嘩然,發起捍衛個人私隱的抗爭,有人更發起杯葛Facebook行動,最終迫使Facebook撤回修改條款的做法。

Facebook創辦人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周二在網站發表聲明稱:「過去數天,我們收到許多提問與評論,質疑更新條款對人們與及他們的資料會有什麼影響。基於這些回應,我們決定:在解決這些問題前,恢復以前的服務條款。」

Facebook在2月4日修訂服務條款,廣大用戶最初不以為意,直至關注消費者權益的博客網Consumerist.com周日提醒,該網站指出,Facebook在新條款中保留了它有權使用與修改用戶上載資訊的條款,但卻刪除了「當你選擇移除你的用戶資訊,你對Facebook使用相關內容的許可也會自動終止」的重要字眼。


刪除帳戶 仍保留用戶分享資訊

一石激起千重浪,其他網民相繼提出疑慮。關注私隱人士擔心,有關修訂賦予Facebook過大權力。面對質疑,朱克伯格周一辯解稱,修訂條款只是為了澄清舊條款中一些未充分說明的內容,包括提醒用戶,即使他們刪除了帳戶,他們與其他用戶分享的資訊也不會消失。

他強調,讓Facebook使用信息,是用戶在Facebook分享信息的前提,因為只有獲得授權,Facebook才能把用戶上載的照片或信息傳給他們的朋友,「如果得不到授權,Facebook就無法幫助其他用戶分享該信息。」他還把保存用戶資料與電郵服務劃上等號,當一名用戶向好友分享一條信息時,等於建立了兩份信息,一份存於該用戶的發件箱,另一份存於其好友的收件箱,「即使該用戶刪除帳戶,其好友仍有備份」。


聲言不濫用1.75億名用戶信息

雖然朱克伯格信誓旦旦稱Facebook絕不會濫用1.75億名用戶的信息,但他的解釋無法消除用戶對個人私隱與資料被濫用的疑慮。數萬計用戶加入Facebook中各式各樣的群組,抗議網站的做去。眼見網民群情洶湧,朱克伯格終於低頭,周二發表新聲明稱,在徵詢了一批「外部專家」的意見後,決定重新修訂條款,並且提供空間讓用戶發表意見,用戶可登入Facebook網站的「Facebook Bill of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群組,談論他們對修訂條款的看法。朱氏保證,Facebook將以「每個人都看得懂的語言清楚寫下」新條款。

網友反彈 Facebook條款暫回原狀
2009-02-19 中國時報 【尹德瀚/綜合報導】
 在使用者群起反彈的壓力下,全球最大社交網站「Facebook」十八日貼出簡短聲明,宣布有關該網站的使用條款將「暫時」回復到先前的狀態。

 使用條款通常附在網站首頁底下,說明站主對使用者提供的資訊有何使用權。本月初Facebook網站使用條款中「一旦使用者關閉其帳戶,Facebook不能對使用者原先上傳的內容主張任何權利」這句話被刪除,代之以「你可以隨時從本站刪除你的使用者內容,然而你認可本公司可保留你使用者內容的檔案拷貝」。

 經過這番修改,等於Facebook對其使用者提供的相片和其他資料擁有永久權利。於是有位網友在「Consumerist」網站率先發難,提醒網友「切勿上傳任何你不想永久失去的資料到Facebook,一旦上傳就屬於該網站」。

 之後成千上萬的網友取消在Facebook的帳戶,或是上網譴責,甚至有六萬多人組成反對Facebook新使用條款的團體,Facebook執行長朱克博為平息爭議,十六日出面宣稱該公司政策係「使用者擁有並控制他們分享的資訊」。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oogle搶搭節能風潮,將跨足正在起步的「智慧電網」市場。該公司正測試一種電表軟體PowerMeter,供消費者在電腦上追蹤家裡電力的使用狀況。
彭博資訊

搜尋引擎龍頭Google又要進軍新市場,該公司10日表示正在測試一種電表軟體PowerMeter,可讓消費者在電腦上追蹤家庭電力的使用狀況。

目前全美各大電廠正開始安裝智慧電表(smart meter),讓民眾更容易追蹤家庭用電情況,而無所不在的Google也搶搭這股節能風潮,宣布將跨足正在起步的「智慧電網」市場。PowerMeter由Google和旗下慈善部門Goole.org共同研發,可讀取來自智慧電表的資訊,讓用戶知道哪些電器是耗電怪獸,哪些會節能省電。

Google希望藉由發表PowerMeter的原型,有助於鼓吹其他設備商和電廠投入更多資金,發展智慧電網。Google.org的專案經理卡希爾(Kristen Olsen Cahill)表示:「我們無法獨自發展這項產品,需要仰賴電廠、設備廠,以及政府政策,共同建立起整個生態系統,讓消費者得到家戶用電的詳細資料,並且聰明用電。」

Google工程經理陸艾德(Ed Lu)說:「我們最主要的優勢在於有非常廣大的客群。」他並表示,消費者只要能掌握用電狀況,每年可以節省5%到15%的電費。

目前約有30名Google員工在家中測試PowerMeter,其中一名員工表示,去年他家的用電量節省了44%,電費也省了56%。卡希爾也說,某天早上她醒來時發現用電量為600瓦,比平常多出兩倍,連忙去找出原因,原來前一晚烤麵包機的轉盤卡住了,以致於開了整晚,不但耗電也很危險。

Google表示,研發該軟體符合公司整合全球資訊的目標和環保慈善哲學,他們並未計劃透過收費或廣告來營利。不過Google向來都是先提供免費軟體,之後才在上面刊廣告。此外,Goolge也擅長從蒐集到的資料中獲利,也許能夠從消費者的用電資料找到新的生財管道。

【2009/02/12 經濟日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抗不景氣,網友力行節約、能省則省,2008年關鍵字搜尋中,以「省錢」最夯。「省錢」熱搜排行榜中,有速食店優惠券、及大學生自創的交換網站「欲換團」,甚至還有「NG餅乾」,賣相不佳但價格便宜,且口感不變,一開賣就秒殺。

 Yahoo!奇摩觀察,有別於去年的熱搜關鍵字,由資訊及遊戲網站獨占鰲頭的局面,去年在全球不景氣的衝擊下,網友最關心如何能節約,使得「省錢」的相關字眼大量湧現。

 而在「省錢」熱搜排行榜中,由「鐵馬」拿下第一,Yahoo!奇摩統計,去年的「單車」、「腳踏車」等搜尋量,高達1,600萬次。

 此外,省吃儉用也是網友的節流之道,像是速食店優惠券、省錢料理等,就高居第二、三名,優惠券不僅優惠在手,且可隨喜好自由配,是省錢的外食族首選;而省錢料理的撇步,能省荷包又兼顧美味,當然成為網友的熱門搜尋。

 有趣的是,「NG餅乾」雖賣相不佳,但價格便宜,Yahoo!奇摩發現,常掀起搶購風潮,一上網開賣就秒殺。

 此外,交換網站也在這波不景氣中當紅,業者觀察,一個由清大、交大學生自創的交換網站「欲換團」,開站後在大專院校造成轟動,熱度延燒到入口網站,一位精打細算的網友認為,透過「欲換團」平台,可將不需要的物品,與其他網友交換,是另類的摳門妙招。

 「以量制價」更是省錢的新觀念,例如「團購美食」、「共乘網」等,都在榜上分居第四名、第八名,想要享受美食,又擔心荷包大失血,可透過網路平台,號召同好,仗著「人多勢眾」向老闆大砍價。

 此外,想省下搭乘交通工具的通勤費,也可上共乘網,找人一起搭車、分攤車資,不無小補。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指出,黑手黨近來在社群網站Facebook成為熱門話題。不過義大利警方卻憂心,黑手黨可能假借該網站互通消息或是引發對黑社會教父的崇拜風潮,因此已著手調查Facebook有關黑手黨的討論區。

 在義大利新聞報導披露逾兩千人加入Facebook頌揚里伊納(Salvatore Riina)的興趣團體後,這場黑手黨的爭論已從民間社會擴散至網路世界。

 被稱為Toto的里伊納,是黑手黨中的大哥大。他在歷經20多年逃亡生涯後終於在1993年落網。至於他的接班人普凡薩諾(Bernardo Provenzano)也在通緝40年後遭補。兩人都被判處多個無期徒刑。

 波塞莉諾批評如此團體「就像是稱頌希特勒或納粹的網站」。她的兄弟是一名畢生都在調查黑手黨的地方法官。不過他卻在1992年的汽車炸彈事件中身亡。里伊納就是該謀殺案的首腦。

 她表示Facebook的名聲已被讚美黑手黨的網站「損壞」。波塞莉諾指出,這些黑手黨「是被控犯下重大罪行,目前正在獄中服刑的人」。

 Facebook由會員發起的團體,通常鼓勵針對某個主題交換彼此的看法。不過在黑手黨討論熱獲得媒體關注後,有些崇拜黑手黨老大的團體已經悄然消失。

 這些團體包括「Toto里伊納,真正的大哥大」。當中甚至有會員祝這位聲名狼藉的黑道老大耶誕快樂,並表達想為他工作的意願。另外還有一個團體稱為「Toto里伊納的粉絲:一位被誤解的人」。

 為避免黑手黨風潮繼續擴大,Facebook表示已經撤除黑手黨相關內容,因為他們已違反使用條約。根據Facebook的規定,會員同意不得「以任何不合法方式」使用Facebook。該網站並同意與義大利警方合作,針對網站上的黑手黨討論進行調查。

 義大利法官路西亞表示,檢調部門正企圖判斷這些支持黑手黨的線上團體「是想找樂子的年輕人」,或是尋求新方式與其他黨員接觸的幫派組織。但警方也說至今他們並沒有在網站上找到任何犯罪活動的證據。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球經濟持續降溫,逼使許多遭到公司裁撤,走投無路的高科技人才投入網路黑社會,助長新型態的科技犯罪潮,粗估每日約有1,500個詐騙網站誕生。已有專家提出警告,若不設法遏止,不僅將造成各國企業營運成本的增加,更會讓經濟情況雪上加霜。

 景氣急凍使得各國都有許多原本精通電腦的專門人才失去工作,許多人在生計沒有著落的情況下,甘願為網路犯罪集團吸收,替其從事不法勾當;也有人是單打獨鬥的進行網路犯罪。

 專家指出,最近全球的網路犯罪活動以及信用卡詐騙呈現前所未有的活絡,各國政府應即刻成立緊急應變小組,並將現有的軟、硬體升級,以有效打擊日漸猖狂的網路犯罪,因為這些活動已妨礙到一般商業活動的進行。

 預估2009年的身份盜用、信用卡詐騙、網路入侵、資料竊取、惡意刪除、破壞、修改資料、病毒發送、網路攻擊等事件恐怕都將創下新高。

 原有的網路黑社會在這些高科技新血的加入下,將蛻變得更為複雜和成熟,除犯罪地點遍及全球外,犯罪集團也是散布各國,從最主要的俄國和東歐到印度都有。

 目前尚未有任何國家已經作好充足準備,是故,預料2009年將沒有機構能夠自這波網路攻擊中全身而退。其中又將以金融、銀行和信用卡業者的受創最重,不過這對提供網路安全的企業而言卻是一項利多。

 專家建議民眾應儘量避免將重要資料,如銀行帳號、金融交易明細和密碼儲存於電腦之中,因為網路轉帳和交易的風險將變得遠甚於過去。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搜尋引擎的龍頭Google昨晚十時半發生嚴重問題,時間長達一個小時,搜尋者不論輸入任何關鍵字,都出現「這個網站可能會損害你的電腦」字樣,其間雖有短暫正常,但很快又發生同樣問題,引發網友不滿。
‧聯合新聞網 2009/02/01

搜尋引擎的龍頭Google昨晚十時半發生嚴重問題,時間長達一個小時,搜尋者不論輸入任何關鍵字,都出現「這個網站可能會損害你的電腦」字樣,其間雖有短暫正常,但很快又發生同樣問題,引發網友不滿。
人在東京的DotAsia社群關係副總裁喬敬指出,他在當地也有同樣狀況,不管連上哪個網頁,都會先跳到「這個網站可能會損害你的電腦」的頁面,猜測可能是Google內部問題,也有可能是提供Google惡意網頁資料的第三方服務者出問題。

Google台灣工程研究所所長簡立峰昨晚表示不知有此事,截至十一時半,Google看來已恢復正常,但網友仍心驚膽跳,擔憂天天依賴的Google哪時又出問題,朱學恆也在網上指出此狀況,引來不少網友呼應。其他搜尋引擎則都正常。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


Published: 2009-02-01 09:23 AM
搜尋引擎Google的安全保護程式今天發生短暫技術問題,使用者連結到的搜尋網頁都被警告可能有害,造成網路一片混亂。
格林威治時間31日下午2時30分(台灣時間31日晚上10時30分)到下午3時25分(台灣時間31日晚上11時25分),使用者以Google搜尋到的網站,都會標示「警告!這個網站可能會損害您的電腦」。

Google搜尋產品和使用者經驗副總梅爾(MarissaMayer)在公司官方部落格指出:「發生什麼事了?很簡單,就是人為疏失。」

Google與調查消費者申訴的組織StopBadware.org合作,定期接收惡意網站名單更新。

梅爾說明:「我們定期收到最新名單,今早收到這樣最新的名單,並在網站上公布。」

梅爾說;「但不幸地(這裡就發生了人為疏失),電腦全球資源定址器(URL)中的"/"符號被錯誤列為檔案數值,結果就擴大延伸至所有的URL。」

使用者想要進入網站都被Google阻擋,而被指引轉到StopBadware.org。

問題狀況在格林威治時間下午3時10分,台灣時間31日晚上11時10分到下午3時25分。該公司表示「對今早造成使用者不便,及網站所有者網頁不正確被標示表達歉意」。中央社980201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uthor: Nikolas Filed under: Digilife, Evoid
Thursday
Jun 21,2007
如果有一個“podestrian”在路上“evoid”你﹐老板與你“face-mail”或者遭遇埃塞爾(Ethel)姑媽的“body-spam”﹐別擔心﹐踫上這些情況的不只你一個人﹐這只是在“meatspace”的又一天而已。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在不斷地創造新詞。但是﹐互聯網或許將要改變新詞傳統的應用模式﹐不僅僅使其用於技術領域﹐而且也在推動這些新詞迅速普及﹐最終成為人們的常用詞彙。

派克曼(Aaron Peckham)經營著一家名為 Urbandictionary.com 的網站﹐這個網站是專門收集新詞的。他說﹐截至現在﹐已經有幾千個用戶提交了150萬個新詞。如今Urbandictionary即將從虛幻的網絡世界走到現實當中﹕它將在這個月把這些新詞集結出書。在這方面派克曼絕非在孤軍奮戰。白天﹐巴洛特(Grant Barrett)為Random House編制《美國俚語歷史辭典》(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American Slang)。到了晚上﹐他經營一家名為Double-Tongued Word Wrester www.doubletongued.org 的網站﹐試圖為他在網上發現的新詞定義並給出使用範例。他也在將這些詞語匯集成冊﹐計劃明年初出版。最近收集進去的一個條目是“gotcha day”──指小孩(或寵物)進入被收養家庭的日子或週年紀念日。另外﹐傑沃斯(Paul Jarvis)在4年前開設了網站 www.pseudodictionary.com ﹐吸收了互聯網新興的博客一族的用詞。他說﹐這是一個擁有自己的行話的亞文化群。

該網站剛剛通過了用戶創造的兩萬個詞彙﹐其中大部分新詞都有望流行起來。至於一些新詞是如何從異類(無論網上還是網下)進入主流的﹐這還是一個謎。“我們知道這種機制﹐我們對於它們成功的原因有一個大致的瞭解﹐”Random House的巴洛特說。“但是﹐有相當多的新詞我們無從解釋它們流行或沒能流行起來的原因﹐很難把新詞成功的準則套用到所有的個案中去。”他說﹐新詞能夠推廣開來的一個原因是﹐它描述出了一個本身進入主流的觀點或其他什麼事物。“不是說這些新詞的擴散速度更快﹐而是如果它們具備了能夠定義出成功詞彙的特徵﹐它們就在一個小團體使用之後迅速推廣開來。”舉例說明﹐sudoku原是日本的一種數字猜謎遊戲﹐自從一年前出現在英國報端之後就在英語國家迅速流行起來。

Urbandictionary等網站上的其他許多詞彙反映出技術是怎樣侵入我們的日常生活的﹐讓我們不得不為它們留出空間。比如,“Podestrian”指的是那些在路上使用蘋果(Apple) iPod音樂播放器聽音樂的行人。“Evoid”指的是人們使用iPod、手機等新技術完全是為了避免與人交流。實際上﹐許多新詞反映了互聯網帶來的奇特的人際狀況。比如,“Email crossing”是說當你給某人發電子郵件的同時﹐對方也給你發了郵件﹐然後你們兩個人相互回復對方的郵件﹐而談及的內容可能完全不同。

源自網上的一些詞彙已經開始定義網下的生活﹐顯示出新詞所描述重點的轉變﹕如Snail mail或face mail﹐指與人面對面談話而不是留下語音信箱或發送電子郵件的大膽舉動。而過去指垃圾郵件的spam現在已經借指真實世界的另外一個現象﹐如主動的身體接觸(“body spam”)和電話亭及其他公共區域遍佈的小廣告(“street spam”)。這些詞並不會全都流行起來。但是﹐這些流行的辭典網絡的興起表明﹐普通人對這些詞和它們的意思很感興趣。(這些辭典編篡者的年齡均不超過35歲﹐這暗示編制這種詞條目錄已不是老學究的專屬領域。)隨著生活的改變﹐我們需要不斷地創造新詞來解釋這些新的經歷和東西。由於互聯網的普及﹐我們也將有能力發現和共享這些新詞。

或許﹐我們不會把它們全記住﹐但我們會在需要的時候知道到哪兒能找到他們。簡而言之﹐正如Random House的巴洛特所說﹐“這個世界可以接納我們創造出的每一個詞。” 哦﹐對了﹐“meatspace”是那些花大量時間泡在虛擬網絡的人們對現實世界的稱呼。這個詞現在正開始流行起來﹕它在網上百科全書Wikipedia上已經擁有了自己的條目。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多人常會因為電腦開機時間過長,甚至要幾分鐘,乾脆利用時間泡杯咖啡。現在有多家電腦公司宣布開發快速開機電腦,包括台灣的華碩。

惠普、戴爾、聯想都開始開發這種快速開機電腦,讓使用者能在30秒或更短時間內,至少能先使用一些基本功能,如收發電子郵件、上網瀏覽網站等。

世界最大的個人電腦主機板製造商華碩,亦已在其所有生產線加入快速開機軟體。

微軟的視窗系統,常被批評開啟耗時,也表示要努力開發新系統,在15秒內開啟軟體。現在約有35%的電腦使用新的Vista程式,可在30秒再開機。蘋果的麥金塔電腦比視窗快,可是也常被抱怨太慢。

洛杉磯加州大學的賽梅爾神經科學暨人類行為研究中心學者斯摩爾表示,「我們的腦子對於這些要慢慢開機的程序非常沒有耐心,我們已被一些隨開隨用的手持3C產品寵壞了。」

對電腦公司而言,開發快速開機系統,不只是為了安撫這些資訊焦慮的使用者,也為了開發市場。對電腦廠商來說,就像跑車界會為能在幾秒內讓跑車從零加速到100公里而研發一樣。

惠普的研究顯示,開機時間要幾分鐘的話,會讓使用者覺得非常不耐,要是長達4、5分鐘,會讓人覺得沒完沒了。

惠普於6月發表新型快速開機筆記型電腦,要價1200美元(40,116台幣)。現在惠普的目標是讓桌上型電腦能在30至45秒內開機,惠普的個人電腦部主管麥肯尼說,「在18個月內,將能在20至30秒內開機。」

快速開機系統製造商機,快速開機系統Splashtop的製造商達維飛碼(Device VM)就表示,他們向電腦公司收每台電腦1到2美元使用此程式的授權費。

【2008/10/27 聯合報】


這開機不是可以自行調整嗎?
哪知,不懂的人還是乖乖的好...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The ubiquitous keyword mode of Internet search technique is about to be taken over by a new breed of semantic search technology, according to analysts at research firm Ovum.

網路搜尋技術中無所不在的關鍵字模式,即將被一種新類型的語意搜尋科技取代,據市場調查公司Ovum的分析師指出。

While keyword search remains the most popular method, it is usually not accurate, with users sometimes getting up to 30,000 hits on a search and then having to sift through a list of loosely related keyword results to find relevant documents.

雖然關鍵字搜尋仍是最受歡迎的方法,卻經常不夠精準,使用者搜尋一次有時會得出多達3萬筆(資料),然後必須從關聯性不大的關鍵字結果名單中過濾,以找出相關文件。

" Unlike ranking algorithms such as Google’s PageRank for predicting relevancy, semantic search dips into the meaning in language to produce highly relevant search results," according to a report published by Ovum analysts Mike Davis and Madan Sheina.

「不同於諸如Google的PageRank等預測相關性的排名演算法,語意搜尋會稍微研究語言中的含義,進而產生高度相關的搜尋結果,」據一篇由Ovum分析師戴維斯與薛娜發表的報告指出。

Notable semantic web providers singled out by the analysts include Expert System, Powerset, Yedda, Trovix and Hakia.

這兩位分析師挑選出值得注意的語意網頁供應商,包括Expert System、Powerset、Yedda、Trovix以及Hakia等。

In the case of Expert System, its application, called Cogito, is designed around the principles of human comprehension to allow content to be understood in the way in which the author intended it to be. This is something that keyword search ignores.

以Expert System的個案說,它的應用程式稱為Cogito,其設計原則環繞在人類理解力,能夠讓內容依作者想要的方式而被人理解。這一點是關鍵字搜尋所忽視的。

新聞辭典 Dictionary

sift:動詞,篩;過濾。例句:Sift the flour before making the cake.(做蛋糕前先把麵粉篩一下。)

dip into:片語,稍加研究;隨便翻閱、瀏覽。例句:Thank you for the book. I’ll dip into it this evening.(謝謝你給我這本書,今天晚上我要瀏覽一下。)

comprehension:名詞,理解;理解力。例句:The problem is beyond my comprehension.(這個問題我無法理解。)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史蒂夫‧喬布斯締造許多令人驚訝的成績:1980年麥金塔掀起個人電腦產業的革命、打造全世界最成功的皮克斯動畫電影公司、用iPod和iTunes撼動 2000年代的音樂產業、讓瀕死的蘋果電腦搖身變成《財星》500大企業之一。而他成功的原因在於,把別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個人缺陷,轉化成在現實中無往不利的經營哲學。

▉專注

喬布斯擅於專心做自己擅長的事,將其餘的事授權他人處理,他也把同樣的哲學應用到經營上。重掌蘋果時,他的當務之急就是讓公司專精於他所擅長的業務。

創新:喬布斯擅於構思,也很懂得協助成員創造贏得消費者青睞的創新產品。

簡報:他擅長用令人折服的方式推銷新產品,讓大家注意到蘋果的新產品。

談判:擅於洽談好條件,這從皮克斯以及他讓各大唱片公司願意和iTunes合作就可以看出來。

拍電影:在皮克斯,喬布斯很清楚不應該自作聰明去當導演,他讓其他人充分發揮各自的才能,自己完全不插手。

華爾街:喬布斯不擅長和金融圈打交道,他會和稱職的財務長合作,來處理這一塊。

營運:同樣地,他會把錯綜複雜的營運事務,授權給自己完全信賴的營運長處理,完全不管這一塊。

產品多樣化:他以蘋果有不願生產的產品這件事為榮,讓公司心無旁騖,專心一意。

▉專制

大多數科技公司開發產品時,會讓工程師順著自己的天性去做,結果一不小心就會結合太多的功能,這些產品很容易變成沒人弄得懂的鬼東西,只有發明人才懂得怎麼使用。

對喬布斯而言,任何設計都要以使用者體驗為出發點,思考與行動都須高度顧客導向。喬布斯會思索,如何才能提供顧客更好的體驗,然後整合一切要素,去締造那樣的優越體驗。

他就像是個獨裁者或專制君主發號施令,規範哪些功能該整合進去、哪些功能是多餘的。如果某項產品使用困難,他會毫不遲疑的指示加以簡化,直到恰到好處為止。

蘋果還有一個獨一無二的作法,不像其他企業緊抓使用者族群,希望獲得他們的意見。他覺得這些繁重的研究工作是不必要的。他玩新科技,然後把自己的意見提供給產品開發部門,他覺得這種研發方式的成果很好。

▉完美主義

喬布斯執著於追求卓越,他會不厭其煩地一試再試,直到將一切修正到恰到好處為止。

他對各項細節有著前所未見、不合常理的堅持,他強調,產品的包裝也是使用者體驗的一部分。1984年麥金塔問世時,喬布斯認為,當時應該只有工程師使用過電腦,因此他花了很大心力思考如何包裝麥金塔。

他想出的構想是:

˙消費者應參與組裝電腦的過程,才會熟悉電腦的主要組件,因此,電腦、鍵盤、滑鼠、電源線、磁碟機和使用手冊都分別裝進一個印有電腦黑白照片的箱子內。

˙消費者打開箱子時,會看到一塊包裝泡棉,拿掉泡棉後,就會看到麥金塔電腦上的提把,告訴他們把電腦從箱裡提起來,放在桌上。

˙接著消費者通常會打開裝著三條電纜線的零件盒,一條是電源線、一條滑鼠連接線,還有一條是鍵盤連接線,顯然這三條纜線是下一個步驟要插上去的。

˙ 接下來消費者會打開其他組件、拆開包裝,然後按部就班組裝到主機上。

蘋果一直把這個開箱流程視為產品設計和研發的一部分,喬布斯也一直密切參與。他對這方面細節的講究,已成為傳奇,例如,iPod上市前不久,他才失望地發現,在耳機插入或拔出插孔時,不會發出令他滿意的聲響。

他指示一位工程師負責處理這個問題,然後要求原本已在產品展示會時分發給媒體記者和貴賓的iPod樣品,統統換成聲音比較悅耳的新耳機插孔。

【2008/09/11 經濟日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oogle (GOOG-US)瀏覽器Chrome一上市就獲得全球網迷的高度注意,不過《MarketWatch》專欄作家John C. Dvorak表示,沒有任何理由支持它的出現,而且它也還背負著使用者授權合約的包袱。Chrome的確有 1-2個不尋常的功能,像是你可以把索引標籤拉下來或替換,大概一年會用到一次吧!所以這功能會出現的原因至今仍是個謎。

根據Dvorak的說法,現在市面上已有 4大瀏覽器,分別是:Microsoft(MSFT-US;微軟)的IE、 Firefox、Opera、Apple(APPL-US;蘋果) 的Safari,而一般使用者所不知道的是,上述的瀏覽器中,有兩種使用的是同樣的方式來呈現網頁。

這意味著程式開發人員得在他們的產品中加入更多的元素,來與其他的產品產生區隔。程式開發人員不需要第 5種瀏覽器,來增加他們的負擔。

那為什麼Chrome要出現在市面上呢?如果只是為了公關宣傳效應,相信Google已經成功了;網路上已有大概2000多篇文章在討論Chrome。有些人認為Chrome的出現,是為了要整合Google的產品項目,但Google已經否認了這個論調;當你更仔細的審視Chrome時,你會越來越搞不清楚它存在的原因。

Dvorak表示,若你仔細的閱讀使用者合約,會發現更多奇怪的地方。它寫著,你在瀏覽器上所做的事,都是Google的資產。所以如果用Google的軟體Google Doc.寫了一本書,那本書就自動屬於Google的。

Dvorak指出,實在很難想像Google會設計一個這麼爛的騙局來奪取網路內容,且以為沒人注意到。有些人開玩笑地說,也許這是為了要設計媒體巨擘 Viacom,若他們使用了Chrome,可能會自動喪失一些版權。可能律師覺得大家都是白痴,而這使用者合約正是給白痴簽的,若簽了你就是白痴。

此議題的效應逐漸延燒,現在使用者對Google比以前存著更多戒心。Google應該對這樣的錯誤感到可恥;它後來也修改了使用者條款,並宣稱這是一個急就章的錯誤;你相信嗎?

若Chrome的存在並不是要戲耍使用者,那它存在的原因是什麼呢?可能是因為下列因素:其一,為了要替以後Google的作業系統鋪路。如果以後Google真的有自己的作業系統,它不會讓別的廠商來掌握瀏覽器這麼重要的元素。

其二,為之後的 Android手機平台鋪路;其三,為了要做市場調查,而瀏覽器正是最好的工具;其四,這只是另一個Google的小實驗,只是想看看Chrome的市場反應如何;其五,Google只是想嚇嚇微軟罷了。

上述的這些原因中,第四個選項最有可能,其他的選項可能只是隨之而來的效應。

有經驗的電腦使用者會繼續使用 Firefox,普通人繼續使用IE,蘋果電腦用戶繼續使用Safari。歐洲人或是有特殊需求的用戶,仍會使用 Opera。結論是,已經沒有Chrome的市場空間了。而在這麼荒謬的使用者合約,以及Google瘋狂的收集用戶資料的習慣下,Google的可信度已漸漸降低……

好帥!這出場...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一定有過這樣的經驗,在一旁看著公司的工程師快速敲打著鍵盤,得心應手地操縱電腦桌面上每一個程式,卻連滑鼠都沒動過。出處:天下雜誌 347期 2006/05

其實,不管是你電腦菜鳥或玩了好幾年的老鳥,隱藏在Windows系統裡的許多快速鍵你可能連聽都沒聽過,別以為這些快速鍵沒有什麼功用,使用這些便利快速鍵所節省下來的時間,可是會幫助你加快工作效率,還可以讓你在LKK的主管前面秀一手呢。
下面就介紹十個你必須牢記的快速鍵:

Ctrl+C/Ctrl+V/Ctrl+X
這兩個快速鍵是必須共同使用的,Ctrl+C指的是將選取的檔案(Windows)、文字段落(Word)、數據(Excel)、文字方塊(Powerpoint)等進行「複製」的功能。在進行複製之後,再透過Ctrl+V進行「貼上」。而Ctrl+X的功能則是「剪下」,當然,在剪下任何物件之後,之後只需要再按下Ctrl+V就可以再貼上囉。

Ctrl+S:
使用各種軟體的時候,最擔心的就是突然當機之後才發現打好的報告忘了存檔。只要記住Ctrl+S這個快速鍵,就可以在任何時間快速儲存,也不需要用滑鼠在那裡點來點去囉。

Alt+Tab
電腦上滿滿都是執行中的程式讓你眼花撩亂嗎?用滑鼠一個一個點又不曉得要點到什麼時候,這時候你就需要Alt+Tab這個快速鍵,按下Alt+Tab之後就會出現執行程序選單,只要持續按住Alt,再連續按Tab就可以跳到自己想要的程式去了。

Alt+F4:
Alt+F4這個快速鍵的功能在於「關閉正在執行中的程式」,因此不管你正在IE瀏覽器瀏覽網頁、WORD裡編輯報告,只要按下Alt+F4就會自動關閉程式,省去再移動滑鼠去關閉程式的手續。

Backspace:
Backspace這個按鍵在Windows與IE瀏覽器裡所代表的指令是上一層或上一頁,當你在檔案總管裡太「深入」某一個資料夾之後,只要按下 Backspace就可以回到上一層,而瀏覽網頁時也可以使用這個按鍵來幫助回到上一頁。不過在Word等文書處理軟體裡面,Backspace的功能可是「往回刪除」,可別一口氣按著Backspace把自己的心血結晶全部清掉囉。


http://blog.miniasp.com/post/2008/02/Useful-tools-WinKey.aspx Shift+Delete:
討厭每次刪除檔案之後,還得到資源回收桶去刪除一次才能真正刪除嗎?只要在你選取要刪除的檔案之後,按下Shift+Delete,就能一勞永逸地刪除檔案,不過要用這個快速鍵之前可是要三思,免得挽救不回重要的檔案資料。

F3:
F3這個通用於Windows系統和IE瀏覽器的快速鍵,是你務必要學會的一個快速鍵。在Windows系統裡,按下F3就可以呼叫出「搜尋」功能,可以輸入關鍵字後搜尋電腦裡的檔案。在IE瀏覽器裡,按下F3則是可以切換到自訂的搜尋引擎網站,不需要再輸入搜尋引擎的網址或點選我的最愛囉。

F5:
在IE瀏覽器上瀏覽網頁時,最常使用到的就是「重新整理」的功能,其實只要按下鍵盤上的F5按鍵,IE就會自動重新整理網頁,不需要在透過滑鼠點選功能選單囉。

Ctrl+Enter:
在IE瀏覽器裡,Ctrl+Enter算是一個針對懶人所開發出來的快速鍵,只要你在網址的欄位裡輸入google六個英文字母之後,再按下Ctrl+Enter,IE瀏覽器就會自動幫你加上www.和.com,然後連到這個網站,不過對於台灣地區的網站就比較不適用,因為它並沒有自動加上.tw的功能。

空白鍵:
別以為空白鍵只能在Word裡輸入空格,其實在IE瀏覽器裡,按下空白鍵的功能等同於「捲動網頁」,對於長到不像話的網頁來說,空白鍵就會你最好的朋友。

Windows鍵盤快速鍵,1秒鐘找到工具列

作者:溫典寰  出處:天下雜誌 357期 2006/10

相關關鍵字:Tech-Tips/超能力學堂/關鍵能力/電腦/快捷鍵/windows/工作/效率/時間管理

你常有拉著滑鼠在電腦介面中尋找工具,浪費寶貴時間的困擾嗎?現在只要左手鍵盤按兩下,立即找到電腦工具,取代滑鼠移動找工具,1秒鐘開啟「我的電腦」、關閉「視窗」、找到「檔案總管」!

過去曾介紹過「10個必須牢記的快速鍵」,本期Tech-tips則進一步傳授「活用視窗鍵」技巧,讓你一分鐘上手,縮短工作時程!  

通常在使用電腦時,多半倚賴右手操作滑鼠。但若能活用左手,使電腦操作更簡便,節省更多找工具或檔案的時間。你知道嗎!鍵盤左下方「Windows視窗鍵」就可以讓你使用電腦省時又省力。

(圖1:Ctrl與Alt中間,旗幟圖形是Win視窗鍵位置,簡稱Win)

接下來,介紹幾招好用的快速鍵功能給大家參考:
祕技1:「Win」鍵呼叫開始功能表

只要「Win」按一下,立即開啟「開始」功能表找檔案。通常欲開啟程式,多半會將滑鼠移到介面左下角「開始」功能表,再慢慢找到程式執行,往往耗費許多時間找檔案。若「Win」鍵直接叫出後,能更找到程式,節省繁複步驟。

祕技2:最常用快速顯示桌面「Win+D」

透過「Win+D」鍵,切換桌面與正在瀏覽的程式,尋找桌面檔案更快。尤其在使用Word或其它程式時,臨時需要桌面檔案時,多半使用滑鼠點選「顯示桌面」才能關掉正在使用的視窗。若透過「Win+D」鍵,便能迅速關閉視窗,也可再開啟使用中程式。 

貼心小提醒:上班時使用即時通訊聊天,「Win+D」能快速關掉對話視窗。
祕技3:呼叫檔案總管「Win+E」  

鍵盤只要按「Win+E」鍵,「檔案總管」立即跳出。通常使用Word或Powepoint時,需要找檔案多半先用滑鼠關掉視窗,再找到「我的電腦」。若直接執行「檔案總管」尋找檔案,節省更多作業時間。
祕技4:求助「Win+F1」

遇到電腦疑問,卻又不知道哪裡可以詢問,立即選「Win+F1」,呼叫Windows幫你解惑。  

其實電腦出現問題,除了藉Google或Yahoo!奇摩搜尋引擎外,還可以直接呼叫Windows系統說明,輸入問題後得到解答。
祕技5:「Win+F」搜尋檔案

找檔案時只要「Win+F」再輸入檔名,縮短搜尋時間。  通常尋找檔案時,多半會使用滑鼠點選「開始」工具列,找到搜尋再輸入檔名,如此一來將佔據大部份的時間。學會「Win+F」快速鍵,不耗費時間搜尋檔案。
祕技6:「Win+L」保全電腦資料

暫離座位時,按「Win+L」登出系統畫面,防止別人使用你的電腦竄改文件。  

為了保全自己的重要文件,離開座位除了螢幕保護程式設密碼外,還可以利用Windows視窗鍵登出電腦,等回到座位後再輸入密碼,還原正在使用的程式介面。

貼心小提醒:本功能適用在Windows XP系統。

Windows 2000不適用!


http://blog.miniasp.com/post/2008/02/Useful-tools-WinKey.aspx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商業新聞通訊社彭博公司27日擺了一個大烏龍,誤發預先寫好的蘋果公司執行長喬布斯(Steve Jobs)的訃聞,後來趕緊撤回。

自喬布斯今年6月帶著病容出席一項會議後,有關他健康不佳的傳言不斷。他在2004年因罹患胰臟癌動手術。喬布斯3年前曾說:「知道自己不久於人世,是我掌握的重要工具。」富比世雜誌根據彭博版的「預知死亡紀事」,列出希望喬布斯有生之年必須完成的5件事,也就是5種新產品。

1.平板電腦

蘋果曾暗示iPod Touch不是唯一使用iPhone觸控介面的產品。市場早就傳言蘋果要出一項產品:一台又輕又薄、配備觸控介面的平板電腦。

2.電視

蘋果高層曾暗示自己設計電視。蘋果電視將配備機上盒,把iTune 數位媒體儲存的內容傳輸到電視螢幕上。

3.遙控器

一台配備觸控介面的電視遙控器是蘋果邁向主宰數位化客廳的一大步。

4.電子書

亞馬遜的Kindle電子書閱讀機固然不錯,但缺少喬布斯擅長精巧設計。

5.另一台個人電腦

蘋果推出麥金塔電腦的24年後,多數用戶仍用鍵盤和電腦溝通。喬布實驗觸控介面對使用者與電腦互動的新方向有一些想法。

【2008/08/30 聯合報】


他去逝有打折嗎?(被拖走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稍微回想一下 -- 就是一秒鐘前的事 -- 上面那張照片剛閃過的時候,你先看到的是什麼?科學家已經有毫無疑問的答案:渡邊謙的臉。Canon 的相機(你有看到他拿著台相機吧 @@)在這裡是剛好沾光,因為它擋到了臉的一部份,如果再拿遠一點的話,可能會完全被忽略掉也不一定。這就是科學家在研究的眼、腦與照相之間的關係的一個例子。

照相真實地重現了一個人眼見到的畫面,這個瞬間,攝影師所見到的畫面被定格,永遠的存下來。所以,照相機的功能不僅是在模擬人眼看到的景像,最後的輸出,也是要給人眼看的。在了解這點後,人眼的能力與照相機的能力的比較,以及相片中的影像如何被腦部解讀就成為了一個很有趣的課題。PopPhoto.com 整理了幾點人眼和相機的不同處,以及這些不同處對照相而言所代表的意義...由 於 2008/09/03 - 09:00 發表

解析度

原則上:人眼的總可視角差不多有 120 度,總計約 5 億 7600 萬畫素(576mp)。
實作上:照相機的解析度(目前來說)遠遜於人眼。但人類的大腦是個很神奇的東西,會自動把解析度不足的部份自動用「補插點法」補足,因此普通 3mp 的照相機照出來的畫面顯示在螢幕上,我們也不會覺得解析度不夠。景深

原則上:人眼的構造也和相機不太相同,因此不大能套用相同的理論來解釋,不過人眼的「焦段」大約在 22mm,「光圈」約為 f/3.5,視角幾近 180 度。有趣的是,人眼看到的範圍中,只有中間的 2 度左右是銳利的,其他是愈向外愈模糊。
實作上:這大概也是為什麼淺景深照片一般比較受喜愛的原因。因為人眼視線範圍中只有一點點是銳利的,自然將不重要的背景做糊焦處理,會有助於將人眼的視線(那窄窄的 2 度)集中在主體上。

感光度

原則上:人眼的感光度是會自動調整的。晚上的時候大約在 ISO 800 左右,大白天時則大約只有 ISO 1。但又一次的,人眼的運作原理和照相機有很大的不同 -- 人眼會自動將很多「格」的畫面疊加,來增強夜視能力。
實作上:因此照相機可以輕易地超過人眼的 ISO 極限,就算晚上從觀景窗看出去一抹黑,用 ISO 6400 仍然能拍出照片來也說不定。

動態範圍

原則上:人眼的動態範圍非常廣,從正午的太陽到午夜的星星都看得見,整體算下來大約有十億比一之譜,照相機就差得遠了。
實作上:技術上照相機可以用 HDR 的技術來模擬出人眼在某些環境下的高動態範圍,但即使如此,目前的呈現媒介(螢幕、照片)還是無法複製人間的動態範圍。只能說,有些真正的美景仍然是只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的。

線條

原則上:當畫面有線條時,人眼的視線會沿著線條走,並且短暫停留在轉角處。
實作上:線條不一定要是線,也可以是色彩間的變化、或是強對比產生的線條。應用在照片上,就是多拍地平線、多拍藍天白雲的意思。如果有重要的目標,可以放在線條交叉的地方,有助於引導觀看者在目標上停留。

光線

原則上:科學家發現,當無法從畫面的光影判斷光線來向時,右撇子會自動認定光線來自畫面的左上方,而左撇子則會自動認定光線來自畫面右上方。
實作上:反過來說,拍攝時將光線設置為從左上方打入,會看起來最自然(抱歉了,左撇子們 XD)。

人臉

原則上:人類是完全被「臉」制約的生物。只要視線中有臉出現,視線幾乎毫無例外地會立刻被吸引過去,判斷對方是敵、是友、還是可能的交配對象 (!?)
實作上:看你是要拍什麼樣的照片囉?如果是拍景的話,那就要極力避免畫面中出現臉。如果是同時拍人和拍物的話,就要設法將物靠近臉,增加「曝光」的機會。如果實在不知道拍什麼好的話,拍帥哥正妹絕對是萬靈丹啦!

視線追移

原則上:如果畫面中的人眼不是對著鏡頭的話,看照片的人會自然地跟著畫面中視線的方向移動,試圖找出畫面中的人在看什麼。
實作上:讓畫面中的人(如果他不是主角的話)看著畫面中的重點。如此一來看照片的人的視線,就會自然從人臉移到物體上。

預期運動

原則上:當人眼追蹤移動中的物體時,會自然的把視線放在移動物體的前上一點點的位置,以避免追蹤時丟失了目標。
實作上:照相時在物體的前方稍微留一點白,會形成好像物體在移動的假像。

--

所以為什麼廠商喜歡找 Showgirl?為什麼 Showgirl 每次的 pose 就那麼幾個 -- 產品放臉旁邊、放胸前、放腰邊?其實答案是很簡單的,因為這些地方能吸引目光罷了。美眉先吸引著男人的目光,再把產品放在目光遊移處,自然就沒可能被忽略掉了。小薑自已是不會刻意拍這樣的照片,但看其他幾位科科們每次拍回來的照片都會引來「產品?產品在哪?」的感嘆,就能知道人眼和人腦對判讀一張照片而言,佔有多重要的地位了。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年紀比較大的朋友,很多都用過蘋果電腦;年紀比較輕的朋友,很多都有一台iPod或者是mini-disk 60 gigabyte的ipod,或者是最新的用flash memory的4 gigabyte nano ipod。注意美國企業的朋友,會注意到2006年1月24日美國的廸斯耐公司Disney Company用74億美元把製作卡通動畫的Pixar公司買下來。這些新聞裡,最重要的主角就是Steve Jobs這個人。我想談談Steve Jobs的故事,今天先以科技為背景,談談Steve Jobs的事業,下一次,我會多談一點他個人的事情。


電腦,可以說是20世紀後半個世紀裡最重要的一個發明,大家都知道電腦有硬體和軟體兩個主要部分。在硬體方面,五、六十年以前的第一代電腦是個龐然大物,要佔用一個大房間,一台電腦要花幾百萬美金。那個時候IBM是最大的電腦公司,他的創辦人叫Thomas J. Waston Sr.,是一位非常有遠見的企業家。但是有一個傳言說,他曾經做過一個大錯特錯的估計,他說:「全世界的電腦市場一共只需要五台電腦」,我相信今天很多人家裡,不只有五台電腦。第二代的電腦,差不多有一個衣櫉那麼大,那個時候叫做mini computer,相信很多人還記得DEC(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這家公司,它是那個時候製作mini computer非常成功的公司。DEC的創辦人之一叫做Ken Olson,也有一個傳言說,當別人向他提出從mini computer轉型到desktop computer桌上電腦的時候,他說:「誰會想要把電腦搬到家裡去?」接下來,可以放在桌面的desktop computer可以說是第三代電腦,desktop computer也叫做personal computer個人電腦。再接下來,可以放在大腿上laptop computer或者也叫notebook computer,可以說是第四代電腦。電腦的硬體的演進是由於基本技術的進步,大致來說,第一代電腦用真空管,第二代電腦用電晶體,第三代電腦用主機板mother board,第四代電腦用晶片chips,因此電腦變得越來越小、輕便,也越來越便宜。


至於電腦的軟體,最基本的是操作系統operation systems,大家都聽到Windows、Linus及Unix這些名字,操作系統可以說是一個使用電腦硬體的平台,在這個平台上,我們可以有各式各樣特殊的應用程式,例如:準備文件的Words,作會計的Excel,做投影片的Power Point,都是放置在操作系統上面的應用程式。


Steve Jobs 二十一歲的時候,那是1976年,他和他的一個朋友叫做Steve Wozniak成立了蘋果電腦公司,他們做的第一台常人電腦叫做Apple I,他們開始的時候有三個股東,Steve Jobs、Steve Wozniak,每人佔45%,有一個朋友叫做Ron Wayne,佔10%。一開始的時候,公司的資金只有1,000美元,過了不到兩個月,Ron Wayne股東就退出了,他用800美元,把他的股份賣掉。在Apple全盛時期,Ron Wayne股票可以值60億美元,當然有很多人問起Ron Wayne這個決定,他說,「我不後悔,因為那個時候,我是按照我所能掌握的資訊,作一個最好的決定。」這雖然是一個很小很小的插曲,我倒覺得Ron Wayne的心態是值得欣賞的。Apple I後來成為Apple II,那是一個很成功的產品,接連下來的兩個產品是Lisa 和Macintosh,Lisa可以說是失敗的產品,但是Macintosh變成了Apple的主流產品了。不過,最重要的是Lisa 和Macintosh在技術上引進了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圖形使用者介面的觀念,年長的聽眾也許還會記得,以前用電腦靠打字把指令一行一行打進去,現在只要在銀幕上對著代表這個指令的圖形icon一點就可以了。


講到這裡,再穿插一個小故事,在1970、80年代,以影印機出名的Xerox公司,在Palo Alto 有一個非常成功且有名的研究中心,叫做Xerox PARC,他們對資訊科技有很多非常重要的發明,包括:個人電腦的硬體和軟體,滑鼠,電腦的Internet等,可惜的是他們許多的發明都沒有轉移為成功的商品,卻讓別的公司拿去發了大財,這也引起是不是當時管理階層缺乏遠見的批評。其實,在1972年在Xerox PARC裡,已製造第一部個人電腦,並引進了圖形使用者界面GUI及滑鼠,這當然是他們的機密,是不讓外人知道的,後來因為Xerox PARC投資了一百萬美元買了十萬股Apple的股票,他們才讓Steve Jobs帶幾個人一起去看Xerox PARC裡面個人電腦的展示,他們看到圖形使用者介面及滑鼠之後,興奮得不得了,就把這些重要的觀念抄過來放在Macintosh電腦上了。


Apple這個公司不斷成長,內部的管理,出現了很多問題,Steve Jobs當時是董事長也是主管Macintosh computer部門的人,在1983年,他請了當時Pepsi Cola的總經理,是一個很有市場行銷經驗的人,叫做John Sculley到Apple當總經理,經過一段時間的權力鬥爭,董事會支持John Sculley,並把Steve Jobs實在的權力和責任,完全拿掉,當然他也不願意留下來掛名當空頭董事長,不久,可以說掃地出門離開了Apple,那年他才30歲。沒有想到,十幾年之後,他又回到Apple掌權,這個故事我待會再講。讓我補充一個小故事,Steve Jobs的夥伴Steve Wozniak早就逐漸淡出了Apple的主流工作,在Steve Jobs離開Apple以前,他就離開了。


Steve Jobs跟Steve Wozniak對個人電腦技術的發展是有極大的貢獻的,在1985年他們得到雷根總統頒發的國家科技勳章。在個人財富方面,Steve Jobs說過,我21歲成立Apple Computer這家公司,23歲成為一個百萬富翁,24歲成為一個千萬富翁,25歲成為一個億萬富翁,那就是100 million美金,那的確是豪語。


Steve Jobs離開Apple後,差不多馬上就成立一間新的電腦公司,名字叫做Next,這間公司的產品是工作站(其實工作站可以算是比較大的個人電腦而已),開始的時候,要發展硬體的製作,也要發展軟體,特別是操作系統的製作。整體而言,硬體的發展可以說是一個很大的失敗,但是,沒有想到在Next這家公司裡,Steve Jobs做軟體的發展,卻成為他後來回到Apple的跳板。


Steve Jobs在1985年離開Apple之後,Apple的生意一直往下滑, CEO換了幾次;同時,電腦市場在硬體方面,IBM的 PC,在軟體方面,Microsoft的Windows操作系統,都佔了非常大的優勢,很多人都擔心Apple可能撐不下去,很可能會完全垮下來了。到了1995年左右,當Apple知道要救活它的Macintosh computer,除了在硬體方面改進之外,也要在軟體方面改進,Apple自己沒有足夠的人力和時間去改進,或者做新Macintosh的操作系統,必須要靠外來的支持。當時有四個可以選擇的對象:Microsoft、Sun Microsystem、一家叫做Be的小公司和Next,最後他們選了Next的軟體。1997年,Apple用4億美金把Next買下來,Steve Jobs回到Apple,先是做顧問,後來做interim CEO,最後才正式成為CEO。Steve Jobs回到Apple之後,一年之內推出一個新設計的Macintosh叫做iMAC,這台電腦的外型設計非常漂亮,銷路很好,可以說是起死回生,讓Apple重新站穩腳。


在2001年Apple推出大家都非常熟悉的iPod,iPod這個名字,前面的「i」是Apple用來標示它的產品的,例如:iMAC,iTunes等等,Pod是來自Portable Digital Music Player裡面的三個字母,第一代的iPod有5 gigabytes的硬碟,大概可以存1,000首歌,最新的iPod有60 gigabytes的硬碟,可以存超過一萬首歌了。毫無疑問,iPod是非常成功的產品,面世以來,已經賣出超過4,000萬台。要聽數位音樂Digital Music需要硬體和軟體,iPod就是硬體,相配合的軟體叫做iTunes。


此外,Apple還加了一個很有創意的作法,Apple開了iTunes Music Store那就是iTunes的音樂店,透過iTunes這個軟體,顧客可以在iTunes Music Store以99 cents 美金的價錢,下載一首歌,這是個非常成功的作法。一方面對顧客是非常方便,另外一方面,以往顧客如果喜歡一首歌,往往得買整張CD,上面有十幾首歌,現在顧客可以合法地選取自己喜歡的歌,到目前為止,透過iTunes Music Store下載的歌已經接近十億首了。iPod是Apple公司有史以來最成功的產品。Steve Jobs天才之處,是把都不是Apple發明的技術,整合包裝起來;iPod裡用的Mini Disk是Toshiba的技術,iTunes源自一家叫做Sound Jam的公司的軟體。


當Steve Jobs在1985年給Apple趕出來之後,他買了一家公司叫做Pixar,這間公司是作電腦動畫製作的,五、六十年以前,當電腦剛剛發明的時候,電腦是用來處理數字的,電腦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處理很繁雜的數字的運算,接著大家開始用電腦來處理文字、處理聲音、處理圖形、處理動畫,從最基本的觀念出發,數字、文字、聲音、圖形和動畫,都是用「0」和「1」來代表,只不過處理這些「0」和「1」的時候,需要的是速度很快的硬體和複雜度很高的軟體而已。二、三十年以前,大家覺得要處理圖形和動畫,為了增加硬體操作的速度,一條可以走的路是專門為處理圖形和動畫設計專門用的電腦special purpose computer。Pixar這家公司開始的時候,目標之一就是設計專門處理圖像影片的電腦,這家公司原來是由以拍攝星際大戰(Star Wars)這幾部電影成名的George Lucas成立的,可是做了6、7年生意做得不好,快要做不下去了。在1986年Steve Jobs用10 millions美金把這家公司買下來,以後硬體沒有什麼大進展,倒是Pixar一直和狄斯耐合作製作動畫卡通片,第一部卡通長片叫做玩具總動員(Toy Story),在1995年推出非常賣座,接著一連推出好幾部非常成功的電影。在1930年代,Walt Disney開始製作卡通電影,那個時候,電影裡的畫是一張一張用手來畫的,非常費時;用電腦來畫,完全改變了卡通片製作的方法和過程。經過好幾年的合作和成功的結果,在2006年1月狄斯耐公司以74億美元代價,把Pixar買下來,Steve Jobs因此拿到狄斯耐7%的股份,成為狄斯耐最大的股東。


我很簡短的把Steve Jobs事業上的故事,講了一遍,大家可以想像得到,從成立一個公司,到經營一個公司,到跟別的公司競爭和合作,背後有許多艱難、痛苦和有趣的插曲,諸位可以在圖書館和網路上看到許多這種資料,下一次,我想講一點,Steve Jobs個人的故事。


我希望每位聽眾在公司裡也好,在家裡也好,都會do a good job today。
祝您有個平安的一天,我們下周再見!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我影響大我的時代來了,社會崩解的時代來了,一個人也能改變世界的時代來了。20歲出道可以贏過周杰倫,30歲沒做過正經事可以登上《紐約時報》,40歲以後還可以重新搞社運,他們有什麼共通的特質?又如何借力使力,讓科技把他們推向人氣頂點?




這是個有史以來,最容易成名的時代。二○○八年三月二十八日,《魔戒》的中文翻譯者、三十二歲的朱學恆登上了《華爾街日報》,因為他主持的開放式課程計畫,被當作是知識普及化的一例。開放式課程計畫大規模地募集志工,將麻省理工學院等知名學府的課程譯成中文,迄今已有超過二百門課程全文以及七百門課程部分內容的中文版上線。


文章刊出後,朱學恆在部落格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名為〈媽!我上了華爾街日報啦!〉,表明自己平常只是個宅男,對世界又沒有貢獻,卻能登上《華爾街日報》(之前也上過《紐約時報》)。朱學恆將翻譯所得的千萬稿費,全數投入開放式課程計畫,平日在部落格上自稱阿宅(宅男之意),他沒有找份高薪的工作或將錢拿去投資,他熱愛自己的生活,並認為這才是有意義的人生。


在自己的部落格,朱學恆說到自己對知識的信念是:「唯有知識可以自由分享,人類才能夠創造出更多的知識,解決更多的問題,做出更正確的選擇。想想看,如果這個社會上的階級區分成『有錢』接受教育和『沒錢』接受教育這兩種,這還有什麼平等可言?」


3S世代的新工者面貌


朱學恆的例子也是這個新世代專屬的特質,他們善用網路與數位科技,他們懂得自我表達,更想要影響世界,他們個個高喊:我不想當總經理,只想做自己!


東吳大學社會系副教授劉維公表示,《時代》雜誌曾在二○○七年將風雲人物選為「你」,就是這個世代的核心圖像,「他們充滿自信,亟欲表達意見,注重創意,這一大群人正在創造新經濟。」

在自我實現的歷程中,有三項特質存在於這個世代的年輕工作者,也是驅策他們前進的動力:發現自我(Self Awareness)、建立風格(Style Definition)與社會心靈(Social Mind),具有這三種特質的族群就稱之為3S世代。發覺真實的自我,建立與自我相符的外顯形象,並找到自己在社會網絡上的位置,是這個時代的三件大事。


該怎麼形容這個世代?他們從哪裡冒出來?約莫是六年級(民國六十年到六十九年出生者)後段班開始,出生於解嚴後的環境,父母親則是在股市上萬點的年代積極累積財富。孩子們出生即掌握自由與經濟優勢,但大學畢業卻遇上大環境景氣低迷,於是他們出國開眼界,或者轉向其他平台尋求自我表達。


挾帶著消費力與科技力,年輕世代的風格意識很強,他們能夠看到全世界的流行,也有能力購買屬於自己的部落符號,作為風格的表徵。輔大織品系系主任蔡淑梨表示,現在特立獨行已經不是特例,比如每屆系上總有幾個男生會化妝,眉毛、粉底、唇膏畫得好好的來上課,現在同學也見怪不怪了。


年輕世代的喜好變了,也驅動社會價值觀的改變,你看到最注重外表的演藝圈中,如張鈞甯、桂綸鎂、Janet等高學歷、多語言、國際化的藝人竄紅,這是風格深化之後的結果。當風格與美貌是藝人的基本款時,這個世代更注重藝人的學歷(張鈞甯目前正攻讀碩士)、才華(Janet會拉小提琴,還讀過醫學院)、氣質(桂綸鎂成為電影圈的清流)。


更有趣的是,將電視劇、廣告與電影加以適當的科技料理,人氣就能迅速在網路平台上發酵。例如從雅虎奇摩搜尋榜驗證的結果,近半年來新生代藝人張鈞甯的人氣指數,竟不下於成名已久的周杰倫和蔡依林!一種新風格一旦獲得大眾的認同,透過網路共鳴,新人成名的速度遠遠超過以往的想像!


每個人都是網路世界的主角


建立風格後,就是要積極展現自我,這解讀了部落格平台上眾生執筆的動機。政大科技管理所所長溫肇東表示,年輕世代透過網路能大量接觸資訊,「他們的知識結構已和從前不同了。」年輕世代用網絡與搜尋的概念,看待世界資訊流動,並把自己置放於社會中的一個節點。當他撰寫部落格或上傳短片到YouTube時,都在直接向社會喊話,因為網絡無中心的概念,正代表每個人在下一瞬間可能成為世界中心的機會與想望。 雖然以年輕人為主導,3S新世代特質並非年輕人的專利,凡是懂得在科技環境中大展手腳的人,都有機會發聲。


二○○八年六月十四日,總統馬英九出席《我們的希望地圖》新書發表會,再度造成媒體話題。《我們的希望地圖》本為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在總統大選前發起的網路活動,因為目賭台灣政治藍綠對立撕裂社會,他勇敢站出來呼籲台灣人「要當永久的公民,不要只當一時的選民」,他鼓勵所有人公開發表自己的希望,待總統選出後,能將公民的希望直接傳達給總統,日後也能依此給總統打分數。郝明義透過網路平台號召眾人、集結眾人,並對社會領導人物發聲,引起熱烈迴應,最後竟累積了一萬八千個希望與之同行。


後工業社會來臨


正如社會學家布洛克(Fred Block)在《後工業機會》(Postindustrial Possibilities)一書中所提到,後工業社會的趨勢是:服務業比重增加、電腦為基礎的自動化、父權體制與線性生命歷程瓦解。而這個世代內涵的氣質,正符合後工業社會的改變,從注重財富轉而注重創意,從電腦作為工具到電腦屬於生活的一部分,從線性人生到多元化的人生。他們透過比以往更為豐富多元的方法,追尋自我實現。年輕世代的行事作風,與數位科技、網路平台的關係密不可分,科技環境是伸展台、擴音器和風向球。


從追尋自我、定義自我到活出自我,3S其實代表更為動態的人生觀。《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死牛教派是西方世界有名的駭客團體,經常挑釁如微軟、Google等知名的網路業者。

須透過Google檢測

根據外電報導,惡名昭彰的駭客團體「死牛教派」昨天宣佈,將免費提供檢查網站安全的工具程式「Goolag Scanner」,只要使用網路搜尋引擎Google,就能檢查網站或網域有無漏洞。

死牛教派表示,他們在北美、歐洲和中東的隨機測試中,發現「一些相當可怕的漏洞」,建議網站經營者不妨用他們提供的程式檢查和修補破洞,以免網站成為駭客犯罪或搗亂的溫床。

死牛教派發言人魯芬發表聲明表示:「如果我是政府、大企業或大型網站的主人,我會立刻下載這頭野獸,檢查我的網站。」

測試後未藏惡意程式

不過駭客提供的防駭程式,你敢用嗎?網路專家余俊賢指出,死牛教派在各國擁有一定聲望,經過初步測試後,程式中並未發現惡意程式。

余俊賢提醒,由於該程式是透過Google的搜尋功能,以 GOOGLE HACKING方法來檢測網站的安全性,如果網友下載用來測試某個網站是否有安全漏洞,反而可能成為助長犯罪工具。

測試政府網站恐觸法

目前為資安人主編的余俊賢認為,透過「Goolag Scanner」程式,可找出既有的網站安全漏洞,一般企業不妨利用此工具找到自身網站的安全問題,儘早修補。但一般民眾若去測試企業或政府網站,可能因此誤觸法網,這個問題未來值得重視。

余俊賢認為,網站是否安全,一部分與網站本身的程式碼是否設定好有關;另外還牽涉像是防火牆等網站安全設定問題,「Goolag Scanner」程式主要是測試前者,即使將本身網站程式密碼問題解決,若安全設定未改善,網站還是可能遭到駭客入侵,並非透過該軟體就可解決網站安全的所有問題。

趨勢科技公關經理江婷表示,該公司工程師尚未對該軟體進行測試,但她提醒民眾,從網路上下載各種免費程式,可能要承擔被植入廣告或惡意程式的風險,或者因為不斷跳出的廣告而不勝其煩,民眾要仔細評估,以免得不償失。

江婷進一步說明,利用程式檢查網站或網域是否有漏洞,並不是最新的技術,趨勢科技現已提供企業進行免費測試,專業防毒軟體公司提供的技術更有保障,畢竟有品牌的公司是對所有消費者負責,相對較有保障。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acebook是全球熱門的社交網站,然而,如果你是它的會員,可能已經簽下終身契約,想解約都沒法度。

 《紐約時報》報導,有些Facebook使用者發現,他們的私人資料幾乎不可能完全從該網站移除,這種狀況再度引發Facebook可能濫用用戶個人資料的疑慮。

 雖然網友可以選擇停用該網站的使用者帳戶,但Facebook網站伺服器會無限期留存這些帳戶內的資料複本。而且確實有許多網友連絡Facebook,要求刪除其個人帳戶,結果徒勞無功。

 在美國紐約曼哈頓一家生技顧問公司擔任主管的尼彭.達斯說:「這就像《加州旅館》,你可以隨時退房,但卻永遠無法離開。」

 達斯花了近2個月時間,用電子郵件與Facebook客服部門交涉,最後他揚言要採取法律行動,對方才刪除他在網站上的大部份資料。即便如此,一名記者還是有辦法找到達斯在Facebook上清空的會員基本資料(empty profile),並成功地透過該網站發給他一封電郵。

 為解決Facebook前會員面臨的難題,網路上專門協助網友脫離Facebook束縛的網頁應運而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從事專利審查工作的馬格納斯.瓦林就創立一個Facebook社群,名為「如何永遠刪除你的Facebook帳戶」。這個社群擁有近4300個會員,而且穩定成長中。

 根據Facebook的說法,停用帳戶意謂使用者可隨時恢復使用,只要一恢復使用,之前的所有資料將可再度取得,但這也意謂著,使用者無法不留足跡地離開。

 只有連絡Facebook客服部門的人才會被告知,必須逐行刪除所有會員基本資料、「牆」(留言板)上留言,以及他們在該網站上建立的社群消息。

 Facebook發言人塞札珂女士表示,使用者可以刪除帳戶所有相關資料,然後再將帳戶停用,接著寫信給Facebook要求刪除他們的資料,他們發的電子郵件也將會從資料庫完整刪除。

 其他網站大多數都可讓會員選擇清空過往所有紀錄。比如:MySpace及 Friendster等社交網站,還有eHarmony.com之類的配對網站都會讓要離開的使用者確認其意願,數次確認之後,最終會出現「刪除」的選項。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October 25, 2007 — softexpert


1: Minimize HTTP Requests

80% of the end-user response time is spent on the front-end. Most of this time is tied up in downloading all the components in the page: images, stylesheets, scripts, Flash, etc. Reducing the number of components in turn reduces the number of HTTP requests required to render the page. This is the key to faster pages.

2: Use a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The user’s proximity to your web server has an impact on response times. Deploying your content across multiple, geographically dispersed servers will make your pages load faster from the user’s perspective.

3: Add an Expires Header

Web page designs are getting richer and richer, which means more scripts, stylesheets, images, and Flash in the page. A first-time visitor to your page may have to make several HTTP requests, but by using the Expires header you make those components cacheable. This avoids unnecessary HTTP requests on subsequent page views. Expires headers are most often used with images, but they should be used on all components including scripts, stylesheets, and Flash components.

4: Gzip Components

The time it takes to transfer an HTTP request and response across the network can be significantly reduced by decisions made by front-end engineers. It’s true that the end-user’s bandwidth speed,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proximity to peering exchange points, etc. are beyond the control of the development team. But there are other variables that affect response times. Compression reduces response times by reducing the size of the HTTP response.

5: Put Stylesheets at the Top

Front-end engineers that care about performance want a page to load progressively; that is, we want the browser to display whatever content it has as soon as possible. This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for pages with a lot of content and for users on slower Internet connections. The importance of giving users visual feedback, such as progress indicators, has been well researched and documented. In our case the HTML page is the progress indicator! When the browser loads the page progressively the header, the navigation bar, the logo at the top, etc. all serve as visual feedback for the user who is waiting for the page. This improves the overall user experience.

6: Put Scripts at the Bottom

Rule 5 described how stylesheets near the bottom of the page prohibit progressive rendering, and how moving them to the document HEAD eliminates the problem. Scripts (external JavaScript files) pose a similar problem, but the solution is just the opposite: it’s better to move scripts from the top to as low in the page as possible. One reason is to enable progressive rendering, but another is to achieve greater download parallelization.

7: Avoid CSS Expressions

The problem with expressions is that they are evaluated more frequently than most people expect. Not only are they evaluated when the page is rendered and resized, but also when the page is scrolled and even when the user moves the mouse over the page. Adding a counter to the CSS expression allows us to keep track of when and how often a CSS expression is evaluated. Moving the mouse around the page can easily generate more than 10,000 evaluations.

8: Make JavaScript and CSS External

Using external files in the real world generally produces faster pages because the JavaScript and CSS files are cached by the browser. JavaScript and CSS that are inlined in HTML documents get downloaded every time the HTML document is requested. This reduces the number of HTTP requests that are needed, but increases the size of the HTML document. On the other hand, if the JavaScript and CSS are in external files cached by the browser, the size of the HTML document is reduced without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HTTP requests.

9: Reduce DNS Lookups

The Domain Name System (DNS) maps hostnames to IP addresses, just as phonebooks map people’s names to their phone numbers. When you type www.yahoo.com into your browser, a DNS resolver contacted by the browser returns that server’s IP address. DNS has a cost. It typically takes 20-120 milliseconds for DNS to lookup the IP address for a given hostname. The browser can’t download anything from this hostname until the DNS lookup is completed.

10: Minify JavaScript

Minification is the practice of removing unnecessary characters from code to reduce its size thereby improving load times. When code is minified all comments are removed, as well as unneeded white space characters (space, newline, and tab). In the case of JavaScript, this improves response time performance because the size of the downloaded file is reduced.

11: Avoid Redirects

Redirects are accomplished using the 301 and 302 status codes. Here’s an example of the HTTP headers in a 301 response:

HTTP/1.1 301 Moved Permanently

Location: http://example.com/newuri

Content-Type: text/html

The browser automatically takes the user to the URL specified in the Location field. All the information necessary for a redirect is in the headers. The body of the response is typically empty. Despite their names, neither a 301 nor a 302 response is cached in practice unless additional headers, such as Expires or Cache-Control, indicate it should be. The meta refresh tag and JavaScript are other ways to direct users to a different URL, but if you must do a redirect, the preferred technique is to use the standard 3xx HTTP status codes, primarily to ensure the back button works correctly.

12: Remove Duplicate Scripts

It hurts performance to include the same JavaScript file twice in one page. This isn’t as unusual as you might think. A review of the ten top U.S. web sites shows that two of them contain a duplicated script. Two main factors increase the odds of a script being duplicated in a single web page: team size and number of scripts. When it does happen, duplicate scripts hurt performance by creating unnecessary HTTP requests and wasted JavaScript execution.

13: Configure ETags

The problem with ETags is that they typically are constructed using attributes that make them unique to a specific server hosting a site. ETags won’t match when a browser gets the original component from one server and later tries to validate that component on a different server, a situation that is all too common on Web sites that use a cluster of servers to handle requests. By default, both Apache and IIS embed data in the ETag that dramatically reduces the odds of the validity test succeeding on web sites with multiple servers.

14: Make Ajax Cacheable

One of the cited benefits of Ajax is that it provides instantaneous feedback to the user because it requests information asynchronously from the backend web server. However, using Ajax is no guarantee that the user won’t be twiddling his thumbs waiting for those 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 responses to return. In many applications, whether or not the user is kept waiting depends on how Ajax is used. For example, in a web-based email client the user will be kept waiting for the results of an Ajax request to find all the email messages that match their search criteria. It’s important to remember that “asynchronous” does not imply “instantaneous”.

More details about the 14 rules can be found here: http://developer.yahoo.com/performance/rules.html

It is also possible to try all these rules on practice at http://stevesouders.com/examples/rules.php

A great web based tool for site loading time analyze is available at http://tools.pingdom.com/fpt/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