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k Orange
1月17日 22:38 ·
臉友留了很多言要討論漢人或唐人的問題---(以後沒演講費不談這個商業機密囉)

這麼說吧,其實無論「漢」或「唐」都沒有可對應的「血」,這可以從很多方面說,當然也可以從山頂洞人說起。再說山頂洞人前,先簡說「唐」。「唐」是十五世紀後對日本對外來人或物的稱呼,唐音作kara/から。當近松 門左衛門在1715年(正徳5年)寫『国性爺合戦』這部文樂時,也曾以「和唐(藤)内」這個名字,陶侃國姓爺的混血身分為:wa kara nai ,日語即,和(わ)唐(から)內(ない)。這是一部人形淨琉璃,所以每當 國姓爺登台自報家門時總要擺個相撲力士的姿勢,然後很蠢地說一次 “わからない”──觀眾哄堂大笑──意思思是「我也不知道」。就舞台文脈的意思即「我對自己的出身也不知道是怎回事」。「唐」在十五世紀的貿易裡,包含朝鮮貨(自新羅時代即如此)、琉球王國或呂宋去的南洋貨,而不止於元、明貨物或人物。

接著是比較複雜的「漢」,這有很多切入點。這次從山頂洞開始(以後要收錢)。山頂洞人與北京人是在同一個地點,只是考古層位不同。山頂洞人那個層位裡有七具骨骸,七具有三種不同來源,一是通古斯人、一是亞美尼亞高加索、一是崑崙種(即所謂的orang pulau海洋系馬來人),換言之,這麼複雜的混血,到底有沒有「歷史上的在地中國人」呢?

漢、唐、中國人,在17世紀初的英語或葡西語裡被記載為chinese、chinois、cino、chino…這個稱呼是對一個「地理空間」裡,一群膚色相似的人的概稱,但它的語源卻來自公元前2世紀的希臘文獻對呼羅珊Khorasan地區以東的泛稱,為什麼這麼稱呢?呼羅珊大道在耶穌誕生之前就已經是布帛、貴金屬、香木,東往西來的要道,希臘化時代裡,稱整個現代伊朗以東的地區為sinai或Seres(Σῆρες絲所來自的地方),那裏的人在公元一世紀就信仰印度佛教,最有名的一位國王是希臘人Milinda ,希臘文獻記為Mέναδρος ,165~ 130 B.C. Menander I,敦煌出土文書記為“彌蘭陀王”。在古漢語文獻裡記為「大夏」Bactria=Βακτριανή 。

在公元12世紀以前並不存在chinese這種稱法,不過卻可以在公元四世紀的法顯、公元七世紀八世紀的玄奘、義淨等法師的文獻裡看見「中國」兩個字,這個「中國」是指「中天印度」而非唐土。16世紀末,隨著耶穌會傳教士來到亞洲的頻率與人數漸多,對海洋亞洲的認識增加,它們採用cino等字眼標記在亞洲大陸極東陸地的人,不過並沒有統一的記載形式,因為每個紀錄者來亞洲的目的、任務、經過、停留的地方都不同,很多紀錄者會用當地地名指稱該地人,或救生計特質而分類標誌那些人,比方它們稱海洋系閩南人為sanleys*(漢字常記為“生理人”就是閩南語的生意人),有時又直接用當地語言拼寫當地地名分類當地人,這種現象從日本九州島南端到東南亞越過蘇門答臘,到安達曼海,那裏有許多閩南人主要是潮州人以補燕窩、海參做遠程貿易。這種「貿易離散社群」使海洋亞洲的人種分類出現非常不穩定的界線。

先寫到這裡,我寫這些脈絡是不希望探討亞洲人種與民族問題時───就是甚麼華獨或台獨的爭吵從定義就迷蹤,最後流於各說各話,爭吵不休。過去我一直強調,ethnos不是nation更不是race,這不是我個人的意見,而是民族學與人類學一直以來的定義。這定義是來自近一百多年的調查與反省,race是生物醫學研究層次,ethnos是根據母語界定人群,nation是根據現代國際法的國籍(nationality)進行的分類。漢人之所以不存在,正是因為不存在一種「源初的單一的漢語」──請回想或自行去找中學時代曾念過秦滅六國同時廢棄不同的文字書寫系統的資料,深入去追究,就會發現一個異質化程度非常高的「口說語」至今仍在極東亞陸的不同地理界線內被操使為日常用語。18~19世紀對這些口說語的分類,主要是由法國與部分英國人進行的調查,無論收集與分類都出現嚴重的瑕疵,以至於最後產生所謂的「漢藏語系」這個有待被翻案重新研究的語言分類。

好啦再說就要收錢了,光是這些就值每人交100元學費,想知道詳情請自行約團,每人100元10人開班。商業機密不多說拉掰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