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年當令,想起紅紅的雞冠、喔喔的啼聲,默默對台灣有六個祈願……

雞年快到了,雖然雞聲馬蹄的生活節拍,早已被鐘錶機翼所取代,但是屬雞的朋友仍佔全世界十二分之一。雞年當令,想起紅紅的雞冠、喔喔的啼聲,默默對台灣有六個祈願:

第一願是誠信不移。雞最特殊的德性是守信而鳴,即使風雨如晦,仍能守夜守時,雞鳴不已。自從政客帶著雞鳴狗盜之輩,在函谷關夜半學雞叫,誤導城裡的雞一齊叫,於是關門打開,政客得以從容過關,雞也弄得失信似的。希望這些司晨報曉的老實雞,珍惜天性,不受政客愚弄,不再成為有罪惡感的「失晨雞」、「失旦雞」。

第二願是慎重言語。這時代已淹沒在海嘯般的口水聲浪裡,而且翻雲覆雨,倏忽變幻。唐伯虎曾畫過一隻雞,上面題詩道:「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告誡凡是具有影響力的公眾人物,持重自愛些,不應輕言狂語,前後矛盾,蠱惑大眾。

第三願是和諧不鬥。雞雖有敢鬥的勇氣,但秉性剛戾、不能合群、隨時找岔打架的「索鬥雞」並不多。所以會在鬥雞場裡弄成羽毛散灑、頷肉濺血,是受到猜妒的挑撥,像兩隻蟋蟀受一根搔癢的草挑弄,雙方咬得齒牙動搖一樣。那些舉起酒杯慶祝勝利的受益者都是下了龐大賭注的挑撥者啊!

但願今後族群不再撕裂,地域血緣不再是怒目相看的理由。即使選舉拚場,遊戲自有遊戲規則,像鬥雞時在頭頸上暗塗黃鼠狼的「狸膏」來嚇倒對方、在羽毛裡暗灑芥粉令對方不敢啄、餵雞時滲入些麻醉藥使牠不覺得痛、或在腳爪上裝金屬暗器並塗芥末等等,凡此耍詭詐求贏,贏了也會加深怨懟與不平。

第四願是司法昌明。司法是社會最後的依賴,司法墮落,國家無望。古時雞群在籬落間走來走去,容易搞混,所以「野父爭雞」的糾紛常常發生。南北朝的傅琰審判一件訴訟,雞究竟屬甲屬乙,爭執不下。傅就問甲:你早上餵雞的飼料是什麼?甲說是粟。又問乙,乙說是碎豆。傅就殺雞剖胃證明是粟,說豆的要賠償。賠償一隻雞是小事,判明誰該賠償乃是司法的大事,司法不死亡,人民才有希望。

第五願是超越自戀。傳說中的山雞是最自戀的,對著一面大鏡子會跳舞不停。在溪水裡照自己的彩羽,終日戀戀不去,竟至目眩而溺入水中。

另外一個有關「家雞野雞」的典故,原來也是在嘲笑自戀的。晉代的庾翼和王羲之在年少時都在書法上出名。長大後庾翼到荊州去了,家鄉的子弟都跟王羲之學書法,庾翼寫信回鄉帶著醋意說:「小兒輩為什麼都厭棄家雞而喜愛野雞呢?等我回家鄉,好好與王羲之比一比!」其實別人進步得快,你不能老停滯在「當年」的自戀心態中。就像台灣的確有過錢淹腳目的榮景,也曾居亞洲四小龍之首,但時潮變化極快,當年是當年,未必一直就是老樣子,口口聲聲「全世界都在注視著台灣」,恐怕太自戀了。自戀並不算罪過,而是容易忽視別人,忽視大環境。自戀不可能有太多收穫,因為你太愛自己,別人就不愛你了。

第六願是富裕安心。吃雞古來便是富家的生活,雞湯是各種病痛不安的補藥。古人更把驅趕雞群回家,比喻為治理百姓的守則:急著趕,雞就驚擾四竄;緩著趕,雞就留滯不前;近著趕,雞就被迫飛起;遠著趕,雞就疏離不理。治理者最要緊是讓雞先吃飽,讓雞安心,有了安心的環境和飽食的優閑,雞的心志安定了,不必去驅趕牠,就是最好驅趕的方法,自然會符合趕雞者的想法,循路進該進的門裡去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