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1/26 亞洲華爾街日報十日報導,根據世界價值觀調查,亞洲人是最不快樂的一群,在所謂「快樂評比」中,亞洲國家排名落後,只有新加坡擠進全球最快樂廿五國之列。



問題是亞洲人真的不快樂,或只是以訛傳訛?亞洲各文化對快樂的感受和世界其他地區有何不同?為何亞洲國家快樂排名落後?

上月公布的世界價值觀調查對八十二國人民進行快樂和生活滿意度調查,結果前廿五名幾乎都是西歐、南美和北美國家,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落到四十二名,中共和南韓分居四十八和四十九,台灣卅二,印尼殿後,比俄羅斯和前蘇聯共和國還不快樂。

這項調查引起大辯論,科學家和哲學家集思廣益,試圖找出東方集體主義和西方個人主義的差異,他們提出以下問題:什麼是快樂?不同國家和文化對快樂感受有別嗎?

研究人員說,這些問題的答案有益身心健康、國際間的相互了解和公共政策。

對亞洲人較不快樂的解釋分成兩派,一派認為工業化的西方社會比較個人主義,亞洲社會還陷在過去集體主義的「文化落差」中。亞洲開發中國家仍認為群體比個人重要。鹿特丹社會學家韋浩文說:「亞洲的生產模式已經改變,但文化未變。」

另一派認為,亞洲人對快樂的基本看法不同。亞洲人認為快樂可以拉近現實和理想世界的差距,西方人認為快樂是個人當下的感覺。漢城一位社會學教授說:「在西方,每個人多少有點必須快樂的潛在心理壓力。東方文化比較宿命,天堂才有快樂,你不快樂不是你的錯。」

比較各種文化觀點是了解快樂客觀意義的重要途徑。現代研究歸納快樂人的特點不外建立人際關係、包容別人、樂觀積極投入社會和工作。研究儒家、佛家和道家的學者發現,強調入世的儒家思想最接近現代人對快樂的看法。佛家認為,眾生的生命生存就是痛苦,最不符合現代人對快樂的定義。

【2004-12-12/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