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選出的新教宗一旦答應接任,他的第一項決定就是選擇自己的名號,準備正式登錄史籍。

新教宗可以從歷任兩百六十五位教宗的姓名中擇一為自己的名號,或使用自己的名字,或乾脆採用新名。

梵蒂岡觀察家往往能夠從新教宗採用的名字,探究他的旨意。

耶穌會周刊主編芮西教士說:「如果新教宗選的名字是庇護十三世,那就明顯表示,他不喜歡第二屆梵蒂岡大公會議,希望教會倒退。」

芮西說,採用「若望廿四世」,即表示希望持續第二屆梵蒂岡大公會。庇護十二世的繼任者若望廿三世召開國際教士會議,一般認為,因為這項會議的自由改革,才導致教會現代化。

根據樞機主教秘密會議的禮儀,新教宗往往會趁樞機主教仍在西斯汀教堂時,告訴他們自己的新名字。梵蒂岡當局後來即在聖伯多祿廣場陽台上宣布「我們有了新教宗」,宣布新教宗的名字,新教宗隨即出現在窗口,為世人祝福。

在教會成立之初,大部分教宗都保有自己的名字,到了廿世紀,一共有三位教宗叫「庇護」(Piu),一位叫「本篤」(Benedict),一位叫「保祿」(Paul),一位叫「若望」(John)。一九七八年,新當選教宗的威尼斯大主教魯西雅尼同時採用「若望」和「保祿」,成為教宗史上第一位叫「若望保祿」的教宗。他在位卅三天,繼任者為了紀念他,即自稱「若望保祿二世」。

新教宗選擇新名字原來並非傳統。西元九九六年,第一位德國教宗「國瑞五世」(Gregory V)在成為教宗後,將名字改成「若望二世」,從此新教宗改名才蔚為傳統。

數百年來,最受歡迎的教宗名字是「若望」,一共有廿三位教宗以耶穌最喜歡的門徒「若望」為名。其次是「國瑞」,共有十六人;「本篤」,十五人;「良」(Leo),十三人。即將選出的新教宗可以選擇「若望保祿三世」為名,藉以擁抱前任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遺澤。

【2005/04/19 聯合報】 @ http://udn.com

歷任教宗軼事 又辣又嗆


編譯倪婉君/綜合報導

歷任教宗的奇聞軼事很多,不過要屬教宗若望八世的事蹟最為傳奇。話說公元855年,若望八世從聖伯多祿大教堂騎馬到拉特蘭教堂途中,突然因為胃絞痛勒馬。不過讓隨行人員傻眼的是,「他」當場臨盆,原來「教宗若望」竟是女兒身的「教宗瓊恩」。

相傳若望八世女扮男裝隨愛人從英格蘭到雅典,在當地成為知名學者,後來到了羅馬更獲選為教宗。不過「她」真實身分被揭穿後下場悽慘,羅馬人將她綁在馬尾巴上拖行全城,然後以石塊砸死她。

這宗「花木蘭教宗」的傳說五百年後才出現,是真是假無從得知,不過後來又有傳言指出,教宗當選人在接受任命儀式所坐的椅子上,都會開個洞,以方便專人驗明他們到底是不是男兒身。

除了這件女教宗的故事令人稱奇,11世紀還有12歲男孩當上教宗的傳說出現,而且他一當就是三任。

相傳本篤九世於1032年10月獲選教宗時,年僅12,而且後來為了結婚毅然退位,不過在1045年又復職。傳言他後來將教宗住所賣給一名親戚,再度掛冠求去,不過1048年又坐上教宗寶座,當時還不到30歲。

這個故事雖然聽來離譜,不過「牛津歷任羅馬教皇辭典」明載的史實卻也不遑多讓。原名西奧菲拉克特的本篤九世在1032年選上教宗時也不過才20歲,他出生於一個有權勢的義大利家庭,有兩位當過教宗的叔伯。本篤九世生活放蕩遭人非議,1045年羅馬人起義造反,逼得他在隔年逃亡,由思維三世繼位。不過本篤九世並不放棄,在忠實信徒的支持下逼走思維,奪回教宗寶座,不過只做了兩個月,就將教宗職位賣給他的教父,跑去結婚。

新任的克勉二世只上任八個月就過世,支持者再度擁護本篤九世復位,讓他三度成為教宗。本篤九世後來不到50歲就過世。

不過也有人不想當教宗,教宗碧岳九世還沒上任前,在1846年參加樞機主教選舉教宗會議,負責計票工作,當他唱名唱到自己拿了18張選票時,居然嚇到先行退席。不過後來他還是當選了,而且一當就是32年,是在位第二久的教宗。

也有人因為想當教宗想「死」了,1850年有個康提因為別人跟他開玩笑保證他會選上教宗,結果因為太過興奮,當場倒地不治。

【2005/04/19 民生報】 @ http://ud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