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醫學大學調查發現,台灣每年有近兩百人因為騎自行車發生事故而死亡,其中絕大多數都沒有戴安全帽,顯見強制規範自行車騎士戴安全帽,有其必要。

這項調查是由台北醫學大學與國民健康局合作,針對健保資料庫、死因資料庫、綜合性車禍資料庫,與多家醫院的外傷登入系統,分析1999~2002年間、共9371起自行車車禍。

結果發現,台灣每年約有3700人因自行車事故受傷,其中,10~19歲的青少年占36%,60歲以上老人占34%,成為自行車事故裡,發生率、致死率最高的兩大族群。

主持研究的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系主任邱弘毅表示,未戴安全帽的受傷者有4.2%為重度外傷;相較之下,戴了安全帽的人則無人重度外傷;此外,每年約有185人因自行車車禍死亡,沒戴安全帽是致命主因。

邱弘毅說,一般觀念中,騎士摔車,原因不外乎是天雨路滑、路面崎嶇等;但調查顯示,有九成以上的自行車車禍,其實都發生在好天氣、路況良好的道路上,與路面溼滑無關。

進一步分析,交叉路口是騎自行車受傷或死亡最危險的地區,其次是「快車道」;而上午七至九時、下午五至七時,則為自行車受傷最多的兩個時段,剛好是上下學、上下班的尖峰。

邱弘毅認為,國內單車事故如此頻繁,與缺乏自行車專用道有極大關係,畢竟,混在多種機動車輛中,自然提高發生事故的機率;為此,他呼籲相關單位,儘早規範騎自行車強制戴安全帽,同時設計專用道。

【2006/10/22 民生報】

防單車事故法寶:安全帽、照明燈
【民生報/楊清雄】

2006.10.22 03:37 am

騎單車戴安全帽,確保行車安全。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不管是悠遊林間,或者上下班通勤,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鐵馬」代步;不過,無論是單車或機車,都是肉包鐵,除了配戴安全帽,還要注意單車的安全設施是否齊備,以防事故傷害。

與機車騎士一樣,騎乘自行車,首要的安全裝備就是安全帽,自行車的安全帽外型類似橄欖,使用特殊的化學材質製造,講求輕巧,且周邊有多處通風口,正確的佩戴方式是「前圓後尖」。

購買安全帽時,最好買近三年內出廠者,以免出現膠料硬化、氧化的情形;至於騎車服裝,最好是穿色彩鮮豔、能見度高的衣褲,切勿穿褲管寬鬆的長褲騎車,以免褲管捲進鏈條發生意外。

此外,自行車最好加裝前後照明燈具,除可照明路況,也能「主動」警示鄰近人車;然而,國內多數的自行車都只有反光鏡片,只能被動反光警示,安全效果有限。

值得一提的是,一般自行車都是設計供單人騎乘,部分單車後方有貨架裝置,承重只有20公斤,最好不要載人,否則萬一貨架承受不了,乘客很容易受傷。

【2006/10/22 民生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