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奚媽熟稔之後,才斷斷續續輾轉聽到大戶人家的小小故事,聽到最多的,就是傳說中的奚家私房菜,之後竟然又非常幸運真的品嘗到。蔣介石跟奚媽的公公在大陸時私交非常好,抗戰逃難到昆明、青島時,蔣公都住在奚爺爺家。茶葉蛋、紅燒黃魚、砂鍋獅子頭、元宵,是每年過年奚家大師傅一定會做,還要送進總統官邸的年菜,因為這些菜是蔣介石非常喜愛的家鄉口味。

這些在昔日官場小有名氣的菜餚,確實符合了豪門該有的氣質,特別是其中的工序繁複講究,讓這些美食格外引人垂涎想一探究竟。然而,有趣的是,最初勾起無限揣想的豪門生活,實則普通;經常到奚家聚餐的蔣介石,透過奚媽的描述,讓我們看到強人在餐桌前也是一張平凡的面孔。奚媽為我們掀開了政治面紗惹人遐想的簾幕,也揭開美食世界裡的一個永恆真理──「美食當前人人平等」,再怎麼叱吒風雲的人物,在餐桌上也是一介凡人,同樣都會被美味食物所征服。

美食應該比核子武器更能有效解決人類的對立吧,或許。

奚家美食的最大特色是風味,食物入口層次豐富,例如同樣是茶葉蛋,各家都有不同竅門,奚家茶葉蛋卻能香竄鼻竇深達丹田;都說上海菜濃油赤醬,奚媽的菜餚除了承襲這樣的衣缽精神,還多了活潑的個性;因為活潑,香甜鹹入口變成明快愉悅的節奏跳起快樂的舞步。

奚家的私房菜縱使端上桌還能看見鮑魚、海參等等好料,但那種只有入口之後才展現的豐富華麗,卻往往來自繁瑣卻看不見的過程與眾多材料的薈萃結果。蘿蔔干與泡菜的甘美深邃,是光陰締造而成的;不用芡粉的濃油赤醬絲滑光潤,也唯有時間能夠淬鍊出來。我在奚媽的餐桌與廚房,看到三十多年來從未曾間斷過的「慢食」精神,被百分之百貫徹始終的成果。

不止於做菜的慢工細活,在奚媽家吃飯,也不能趕進度,一頓飯吃得再快,少說也要四個小時;奚媽曾經創下最高紀錄是,有一年年初二招待十多位外籍友人,從中午吃到晚上十二點,一行人吃光了二十道菜,五斤花生米外加五斤糖果,喝光了五瓶高粱酒。而稍稍略遜於這等規模的宴客,真要數起來怕不下百來遍。

酷愛美食的人要不想自己下廚是不可能的。愛美食,就會好奇這些那些食物跟這些那些調味料的結合,會產生哪些結果。愛上做菜的人,最後都愛做菜給人吃,廚房裡頭再辛苦的舞刀弄鏟,也都化為不求回報的善意奉獻,就像今年在出版社的努力游說下,奚媽才終於答應在百忙中慢慢將這些菜餚紀錄成書,而最後說動她的理由正是「分享」。

「我樂意將好的東西流傳下來,」奚媽說「我終究有一天也會做不動,但只要還有人會做這樣的菜,就像是我還拿著鍋鏟分享我的快樂給別人一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