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本文收錄於《動漫2001》(2001年1月出版),在《墨攻》電影化即將上映之際,我們重新回顧《墨攻》這套作品,並與大家一同分享。〉

第一問 什麼是「墨攻」?


這是一本漫畫的書名,它的作者是日本漫畫家森秀樹,而它的內容則是在春秋戰國末年的時代中,一個虛構人物的故事。本書在台灣由大然出版社出版。(編按:本文完成時《墨攻》尚由大然出版社出版,目前版權則由東立出版社取得代理,重新出版 。)


「墨攻」在台灣引發的新聞有兩件。第一件是當時某電視節目請了知名政治人物上節目談「墨攻」,結果反而變成了「漫畫無用論」的爭議。第二是此書曾有改拍電影的新聞,還找了男星金城武出演(註1)。

 

第二問 什麼是「墨家」?

...這本書預定將在華語圈中發行,所以這個問題,讀者可以回去查中學以前的國文課本。簡單的說,他們是在那個各家諸侯殺來殺去的戰國時代,一群主張「兼愛、非攻」的反戰份子,並且為了宣揚這個理論四處奔走,摩頂放踵在所不惜。

除此之外,他們也對傳統的價值觀與道德倫理標準有著顛覆的想法,因而被主張傳統價值觀念的孟子斥為「無父無君」(愛無親疏長幼上下尊卑之別)。

第三問 為什麼用「墨者」當主角?
(而且又老又禿又醜,都沒有美形...)

「墨者」在本書中指的就是墨家派出去的,四處奔走阻止戰爭的人。看了前面對墨家的簡介,請別誤以為他們是一群倡導愛與和平的反戰份子。戰爭必然有著利益爭奪的背景,僅只靠道德上的勸說絕不可能阻止戰爭。墨家不是靠示威或口號來勸阻戰爭,而是用實質的行動來「破壞」戰爭!

墨家的創始者墨子(墨翟)勸阻公輸般(註2)發展攻城兵器的故事,想必不少讀者聽過。話說公輸般製造了「攻城用武器」雲梯,而墨子告訴他自己也發明了破解雲梯用的武器,兩人以墨子的褲腰帶為城牆進行沙盤推演,墨子全勝,雲梯在墨子的「反攻城武器」下完全無法攻進城內。墨子並警告公輸般,自己已分派弟子將此反攻城武器之藍圖送達各國,勸公輸般不必再幫各國研發攻擊性武器,以免加深戰禍。(註3)

以上的故事只是墨家「用實際行動來『破壞』戰爭」的一例。
他們並非只是道德勸說家,而是一群精通「戰爭之為何物」的人,用他們的智慧來阻撓侵略行動!侵略無法得到實際效益,自然就不會有人要進行侵略戰了。這就是墨家「用行動來止戰」的原則。也因此,在「墨攻」一書中,將墨者設定為「精通防禦戰」的人。

「歷史」是用勝者的角度來記載的,也因此在成王敗寇的大前提下,歷史或傳記雖然也有「史記-項羽本紀」等等以失敗者為傳的例子(註4),然而民間傳奇或通俗故事還是以帝王將相等等的雄才大略、豐功偉業為題材。以「三國演義」為例,雖然它與正史的「三國志」唱反調,不奉魏為正朔;然而仍不免要用血緣的說法為蜀漢找一個「正統」的理由。撇開思想學者、遊俠刺客不談,單就「與戰爭有關」的歷史來說,「雄霸一方的領導者」多半是這類故事的主角。

然而「墨攻」不是。它敘述的不是帝王將相攻城略地平定天下的功業,而是「一個無名墨者,如何阻止這些帝王將相的攻城略地平定天下的行為」的故事!

它是一部漫畫,自然不能脫去主角的英雄主義色彩,一定要描寫主角如何的神勇無敵、本事高強、並具有統率眾人的領導特質。可是就歷史的眼光而言,它的主角卻是一個「反」英雄。

第四問 為何以「戰國末年」為舞台?

以中國歷史為舞台的日本漫畫並不少見,「三國」就是很好的例子。以此為舞台的漫畫,遊戲都多到無以勝數。但是,「春秋戰國」就有點麻煩了。雖然說中國自夏以降就有信史紀錄,但考據上自然還是越久遠之前越難以考證。特別是戰爭一事,中國歷史對於戰爭方面的研究,偏重於思想方面居多,幾乎完全將戰爭成敗歸因於「內政不修」等等原因上,而對於戰爭本身和軍事層面的許多要素(武器的優劣、新技術的開發等等)則顯少記載於正史之中。

舉例來說,筆者就曾經聽到對「墨攻」的批評是:「雙方大玩智障級的作戰」。不錯,在書中雙方所使用的技術、戰法,許多看來簡單之至,甚至不少在現代人看來根本是常識的東西,在「墨攻」中卻像是無人知曉的秘傳絕學,令人笑掉大牙。

然而回過頭來想想,戰國時代的人們真的知道這些事情嗎?

東周之所以滅亡,正因周天子的兵力連個小小異族都打不過,還必需用峰火來召集諸侯集結力量,才足以打一場戰爭。春秋時代的晉文公之所以能在城濮之戰成名,正因為在那個時代動員龐大人數的人力是個極為困難的成就!不能影響到農耕,戰略物資及糧食的儲存和運輸....等等,對當時的技術來說都有著極度的困難。然而時至戰國末年,秦國在長平之戰坑殺趙軍四十萬人(姑且不論此一數字的真實性);可見光以戰爭人數的動員力來說,自春秋乃至戰國,其間的快速發展簡直不可以道理計!

「春秋戰國」不只是諸子百家思想學說蓬勃發展時段而已,它同時也是戰爭技術急速演進的實驗性時代。

以「墨攻」中而言,「戰場上的死屍不加以掩埋會引發瘟疫」,這個現代人看似常識的事情,對當時的一般老百姓而言就全然不知道,而是戰爭的專門家才知道的知識。別忘了,教育的普及與知識的平民化,也僅是比這時代稍早的孔子才開始的。此外如孫子兵法等等基礎的戰略思想,也是在春秋時代才出現的「新構想」。

故事中「騎馬戰」的場面,在讀者看來也許不覺新鮮,然而在「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開先例之前,中原民族的戰爭還是以「馬車」作戰為主的!書中的刀劍槍矛好像也沒啥了不起,然而各位可明白?商以前還是使用青銅,西周才開始使用鐵器!就算到了東周,春秋時代也只有楚、吳等南方國家對鐵器的鑄造鍛冶較有心得(註 5),因此別小看革離等人使用的兵刃,那一點點的鐵器也是得來不易的喲!

就這個情形之下,絕大多數現在看來還嫌原始的戰術、技術等等,在那個時代來說,可能都還是正在實驗發展中的新名詞,不是一般人能得知的專業知識咧!

這樣的話,還能說「墨攻」一書中革離等人使用的戰術是智障級的嗎?
回頭來看,以三國為題材的日本動漫畫或遊戲佔了大多數,之前的朝代頂多能以楚漢相爭當材料;春秋戰國這個時代的題材雖然豐富,諸多事物「考據困難」卻也是一大阻力(當然這是指對重視考據和真實性的製作者而言,對於不重視歷史舞台設定問題的作品來說反而不成問題...)。

第五問 戰爭和農業有什麼關係?為何「墨家」要有農業部隊?

對於農業國家來說,作物的品種好壞、耕作時間長短及收穫量多寡等等,不只是關係到「國力」強弱,對即戰力都有巨大的影響!戰備儲糧以及農耕時期可動員的人員數等問題幾乎都受此決定。比起北方遊牧民族的掠奪式經濟而言,中原民族在戰爭上受到這方面的限制大得多了。

「墨攻」中所提到墨家農業部門,在正史上來說,確實有提到墨家有「君民並耕」的說法,然而在故事中,這股農業力量卻成了野心勃勃的秦國富國強兵的根源。也許有人覺得「墨攻」中將水稻描寫的太神奇了些,畢竟就日本人來說,他們對水稻有一種莫名的情感。在書中,因為革離等人最後逃往了東瀛,因而將水稻也帶到了當地種植;而近年來也存在著「日本人的祖先可能來自中國長江流域,所以會種植水稻」的假說。不過日本緯度雖高,但氣溫尚可,水利灌溉充足,外加是颱風地帶國家(註6),會種植水稻其實並不令人驚訝。所以書中的假設,各位看看就算了。畢竟受限於氣溫及灌溉,水稻在當時只有可能在秦國(河套一帶)及楚國、吳、越等地種植,對中原文化的影響不可能太大。

第六問 「車同軌,書同文」是什麼?

古代車輛有輪無胎,因此車輛在城內行駛時必需行駛在固定的軌道上,讓車輪在凹陷的槽中滾動(註7)。問題是,各國的城內軌道有各國的規則,雖然造車的時候都刻意將兩側輪子的輪距做成與該國軌道的寬度一樣,可是各國的軌道寬度不同,一輛車一到了別國,就又變成不合規格了。

在「墨攻」中有一段是薛併因為車輛軌距不對,導至車子蹎跛難行,憤而罵曰:「等我幫秦王統一天下,一定叫他把各國的車軌改成一樣寬!」秦在滅六國後確實做了「車同軌」這件事,就運輸貿易的觀點來看,這確實是有益的。雖然無人提及戰國時代各國貨幣的匯率問題...可能當時的國際貿易都是採以物易物的方式吧?不然「戰國共同市場」或「戰國共同體」也可能提早出現.....

另一個問題是「書同文」。按理說小篆為秦朝李斯所創,所以「墨攻」中的文字應該都是大篆(石鼓文)?...幸好沒真的這麼畫,整本書都是篆文的漫畫恐怕也沒什麼人能看(註8)....不過當時應該是各國文字都不盡然相同,各自流傳著許多「小篆的原始字體」,然後秦滅六國之後才由李斯統一整理,這種假設比較合理些。

第七問 革離是好人嗎?秦王是壞人嗎?

就正史來說,秦王嬴政,也就是後來的「始皇帝」,是個不折不扣的暴君。一統天下的「秦」帝國只維持了十五年,變成了「暴政必亡」這句話的好見證。

然而什麼是「暴政」?

有人說他焚書坑儒,但也有人說他建設長城有功(不過若是這萬里長城真的被孟姜女一哭就倒,那倒是可以給秦始皇加一條「偷工減料」「督導不周」的罪名...);但站在統治者的角度來說,秦始皇當初統治秦國一地時,能夠把秦國弄成富國強兵,強到足以打敗六國的程度,卻在大一統之後做出這種搬石頭砸腳的動作?花了這麼多年建立的大帝國,卻刻意去實施引發人民反感的「暴政」,搞到吞併六國時的強秦毀在「揭竿而起」這種等級的農民暴動上?...能夠把秦國統治到超強無敵,卻在完成統一之後自亂陣腳,比原來的秦國還弱,聽起來好像不大合邏輯,但仔細一想卻十分合理。

秦國擁有足以擊敗其他六國的實力,表示他們自有一套特別的富國強兵之道。而事實也證明了,這套政策確實比其他六國有較強的競爭力。自然,在一統天下之後,原先實施在秦國的這套優秀政策,也會實施於全天下(前文所提的「書同文,車同軌」只是一例),就想法上來說,也是理所當然的。

然而這就是「暴政」啊!

許多政策在秦國可以富國強兵,然而在其他地方可能根本無法比照辦理!以地理來說,齊、燕等濱海地帶與秦的內陸地方,其生存環境及制度就絕不可能全然相同!硬要把秦國的「優良政策」套在這些地方,對當地居民來說就是暴政!短短十五年之間,就到了無法忍受、非揭竿而起不可的程度!

換個角度來說,也許秦始皇的一統天下,只是想把他在秦國那套富國強兵的政策,拿來加諸在天下人身上而已。就這角度而言,可能還無法說他是個「壞人」。但是這也無法挽回他在正史上「暴君」的評價。

相反的,「墨攻」的主角革離,打著兼愛非攻的墨家名號,四處阻止秦的攻略,在故事中當然是「好人」沒錯,但換個角度來說,若是他真的成功的阻止了秦王,那他反而變成阻撓中國進入大一統的「罪人」了....

歷史人物的功過不能相抵,歷史本身也沒有「假如」可言。秦始皇是蓋棺論定的歷史人物,而革離只是虛構的漫畫主角。也許我們無法用「好人」、「壞人」的二分法來區分他們,但,可以知道的是:

革離的戰鬥本事可能不比秦王的雄材大略差(如果他真的在戰國時代就發現了石油和黑色火藥的話...當然這是編造的),若是角色對調,他也未必不能吞併六國完成大一統。

一念之差,革離有能力成為蓋世的霸者,卻選擇了成為救世的仁者。

就漫畫的讀者來說,抉擇的本身可能遠比結果來得重要。因為那結果是我們已知的歷史,是埋在黃沙中兩千多年前的往事,帝國也罷,墨家也罷,都早已不存在了。

第八問 那革離到最後不也還是失敗了嗎?
一個失敗者的故事有什麼好看的?
(而且又老又醜又禿,不美形....)

....若真的要問為什麼,答案就是:因為這漫畫不叫「天子傳奇」!它主張的不是成王敗寇的史觀!

革離不是帝王將相,不是沒有這個才能,而是沒有選這條路。

許多童話故事,主角最後一定要當上國王,才能從此過這幸福快樂的結局。從這觀點來看,秦始皇才是這戰國時代最終勝利的主角。然而就像金庸在「射雕英雄傳」書末所寫的:「本書的『英雄』並不是建立了橫跨歐亞的大帝國的成吉思汗,而是一介南宋平民郭靖。」乍聽之下,歷代的帝王將相都應該是當世的大英雄、大豪傑,其實不然。港漫「天子傳奇」硬要把帝王將相當成英雄主角,結果卻因為這些真命天子在正史中的行徑實在與「漫畫主角」的形像相去甚遠,不得不扭曲史實... 再不然就是讓主角在前面幾期英雄豪俠,到結尾卻突然無賴耍賤起來(因為正史中的帝王將相往往是靠這類無賴耍賤的招數得來的),形成了人格分裂的不搭調作品。

就這一點而言,「墨攻」以一個虛構人物為主角的想法,與金庸也是一致的。

最終問:為什麼「墨攻」是中國的故事,
卻是由日本人來畫的漫畫?

...........................................................................
....咳,終於問到我最不想回答的問題了,嘖...

如同前述,中國龐大的歷史是漫畫創作題材的寶庫,對鄰國日本來說是如此,對我們自己而言又何嘗不然。但是撇開十餘年前教條式的歷史漫畫教材不談,就目前為止,國人以歷史為題材的作品雖不少,其中也不乏考據認真的作品,然則有一個最要命的問題:「被歷史的文字綁死了!毫無發揮餘地!」

本地漫畫家畫到歷史題才,多半依照史書一字一句照畫不誤,鮮少有敢背負篡改歷史惡名的(這一點日本漫畫家確實少了這個包袱,就算篡改中國歷史,我們頂多隔海罵一罵,他們也聽不到....),問題是這一來畫出的東西枯燥之極,與「加了插圖的歷史課本」沒啥差別,雖然用心可佳,卻無法引起人的閱讀興趣 。

再者就是原本的史書若是本身已達文字洗練之極的程度(例如左傳、史記),照本宣科畫出的漫畫,其表達的意境也幾乎不可能超越原本的文字敘述,失去了存在意義。

回頭來看「墨攻」這部漫畫,正史中當然沒有革離這個人,但是以當時戰國之世的紛擾,即使捏造一個這樣的人物,放進那樣的歷史舞台中,也不顯得突兀。這種「歷史的陰暗角落」「史書沒有記載到的部份」才是真正的廣大舞台!相較之下,正史中真正存在的人物,他們的發展空間大部份都被綁死了(當然,還是可以在他們「未被史書所記載的部份」上大作文章!)荊軻刺秦無論如何就是失敗收場,華容道上關公無論如何就是放了曹操,這不是後世的創作者們可以扭轉的(除非想背上「篡改歷史」的罪名),然而一轉到「正史沒有記載」的舞台,頓時海闊天空!創作題材無限寬廣!這才是「墨攻」給國人漫畫創作的一大啟示啊!

其實「墨攻」這部漫畫本身並非極佳,其結局被人評為虎頭蛇尾,筆者對它的結局也僅只是「不滿意,但可接受」的程度(註9);但是作者以一個日本人的身份,「敢碰觸這種題材」就已經是值得喝彩的勇氣!

額外附帶追加一問:
為什麼倡導「兼愛」「非攻」的墨家已經出現了兩千多年,中國人還是互相殺來殺去?永無休止?

.....很抱歉,這個疑問超出了本書所能回答的範圍,可能有數十億人都在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只是他還沒出現,或者是早已出現,只是大家視而不見....

戰爭的弊害早已被墨家提出,但之後的兩千多年,這塊土地上始終沒有停止過流血。有人說是生物的鬥爭本性,也有人說是為了爭奪生存資源不得不然;但是從今天的眼光來看,就戰國時期的人口、土地開發程度和科技情況來計算當時的生產力及可利用的資源,就算完全佔領了其中任何一國,所能獲得的資源還是少得可憐(因為只有農業生產力,而且效率不能與今日的程度相比),少到不值得打一場戰爭。

即使如此,秦國還是在長平之役坑殺趙軍四十萬人(註10),就為了那麼一點在今天看來微不足道的農業資源,即使在沒有核彈、生化武器或機槍大砲等等一按鈕就可以殺一大堆人的便利工具的幫助下,人類仍然可以用原始的刀槍劍戟,用最辛苦的「一個一個慢慢殺」的方法,完成這驚人的殺戮數字。

如果真的要問「為什麼」,答案可能正如克林依斯威特與李范克里夫主演的一部古老西部片「黃昏雙鏢客(註11)」的英文原Title:

「Just for a little money.(只是為了一點小錢)」
(後記:本文完成期間適逢兵馬俑來台展出,本應去找找看有沒有長得像革離的,可惜無法抽空去看,嗚嗚.....)

註1:《墨攻》曾有拍成電影的計畫,由香港電影公司在台灣開了記者會發表,表示已獲得日方授權,但後來仍不見電影蹤影。

註2:魯班,天下第一的工匠,即「班門弄斧」一詞的典故。據說有用木頭製造能飛翔的機械小鳥的本領!

註3:這個故事到了日本人手裡成了瞎掰的好材料,以遊戲「超級機械人大戰α」而言,就把墨翟與魯班說成了太古超科技文明的科學者,兩人還開發了「都市據點防衛用超級機械人 – 龍虎王」.....

註4:這還是因為「史記」是司馬遷的私人創作,所以才能基於私怨(?)把失敗者的項羽放在「王」而非「寇」的行列,若是官方正式記載的話,那可就....

註5:干將、莫邪都是出自吳地。此外像「季札掛劍」的典故,也是因為季札乃吳國的公子,其佩劍亦應為當時少見的煉鐵技術之結晶,才顯得貴重。

註6:在颱風地帶,水稻等「結穗」的作物遠較玉米等作物能承受損失;這也就是為何台灣不適合以玉米為主要糧食作物的原因。

註7:可以參考「臥虎藏龍」電影中俞秀蓮推鏢車進城的那一幕。

註8:書中有一段是某人在沙地上畫出秦王的系譜以解明嬴政的身世問題,可惜畫的全是楷書...

註9:其實筆者覺得「墨攻」的結局已經非常一廂情願了,沒讓革離死在秦王大軍之下,就已經是「主角無敵論」的餘毒作祟,何況還冒出了什麼「秦王其實老早被革離成功的暗殺,只是後來又冒出一個『影武者秦始皇帝』...」之類的劇情,天啊....

註10:雖然數字有考證上的問題,但無論如何,以當時的人口來看,秦軍在長平一役幾乎已將趙國的男性殺到亡國滅種的程度。

註11:與本文無關,不過這電影很好看!此二人另外有主演一部「黃昏三鏢客(The good, the bad, the ugly.)」,也是我很喜歡的西部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