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最熱門的國際新聞,無疑是大韓民國(ROK,以下簡稱南韓)盧武鉉大統領夫婦步行跨過北緯38度線,然後改乘汽車前往十萬人列道歡迎的平壤,三天兩夜的訪問過程。

 朝鮮人民民主共和國(DPRK,以下簡稱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日雖突然現身,卻面無笑容地只和盧大統領握了個手;以迄週四盧氏夫婦擺下「大長今宴」辭行,他也沒有賞臉,送行者只有「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長」金永南,處處顯示金正日自認比對手的輩分要高。台灣平面與電子媒體對這次歷史性峰會報導雖甚詳盡,我卻找不到從東亞政治與外交觀點出發的分析。

 就「六方會談」錯綜複雜的關係而言,即使先撇開中、日、俄三國不談,兩韓八年來第二次高峰會,至少應從北韓、南韓、與美國三個層面去探索他們彼此間「同床異夢」的動機與反應。

 收穫最豐的無疑是北韓。老奸巨猾的金正日,明知發展核武只能嚇住日本,嚇唬不了美國,去秋故意試爆一顆「核子裝置」(nuclear device,注意並非核彈),吸引全球注目。然後在六方會談裏,拿它作為逼使美國承認北韓的主體性,與之舉行以建交為最終目的的雙邊會談。

 美國主管遠東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希爾九月底就到北京,十月一日率團出席六方會談的第六次會議。這次會談由大陸外交部副部長武大偉主持,比平壤的兩韓高峰會只早一天結束,通過「落實共同聲明第二階段行動」案,內容雖只摘要公佈,看來美國六十餘年與北韓的敵對關係,真將成為歷史,這是金正日最大的勝利。
 北韓在極權統治下,經濟萎靡,無數人民餓死。金正日同意在朝鮮半島無核化前提下,關閉延邊原子爐,接受國際原子能組織人員實地視察,純為交換各國的經濟援助。盧武鉉此次雖不好意思效法1999年時,金大中統領透過民間拿五億美元去賄賂金正日,但捐贈的糧食與其它實物,外傳將值二百億美元,這是金正日的第二大勝利。

 南韓12月即將大選,憲法規定大統領以一任四年為限,2003年選出的盧武鉉本就無法連任。何況他先退出當選時代表的「新千年民主黨」,另組新黨。三年多來,他的政績乏善足述,醜聞頻仍,到今年二月,眼看支持度從當初的90%跌到20%以下,又退出為他量身定做的「開放國民黨」。

 這位平民出身,當過律師,競選時以「敢向美國說『不』」轟動一時,初次訪美時卻又向布希保證「不會被北韓牽著鼻子走」的大統領,與阿扁頗有幾分相像之處。為在歷史上留名,他從六月起分別出訪日本、中國、和俄國。再次退黨,則是為南韓史上首位女總理韓明淑鋪路,讓她辭職重回開放國民黨,希冀與民調遙遙領先的「大國民黨」李明博一決雌雄。

 我猜測盧武鉉馬上會再訪華府,向布希總統指天誓日地保證南韓絕對配合美國政策,不會單獨與金正日媾和。他首要目的是讓韓明淑當選,替他收拾爛攤子。他也幻想兩韓如真能簽訂朝鮮半島和平條約,他與金正日都有問鼎諾貝爾和平獎之望。

 相形之下,美國處境最為尷尬。遠在盧武鉉啟程前半月,我就讀到四篇關切他此行與美國利益可能衝突的分析,執筆者若非重量級學者,就是曾主管遠東事務的高級退休官員。

 這些作者有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James J. Przystup教授、原白宮助理後為國安會遠東事務資深主任Michael J. Green、華府智庫CSIS的太平洋論壇主席Ralph J. Cossa、另一篇則是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網羅多位學者專家集體提出的專題報告。他們指出許多美國應擔憂之處。

 兩韓領導人十月四日簽署的「北南關係發展與和平繁榮宣言」,哪些地方從美國觀點看來有問題,卻又難以啟齒呢?國內長篇累牘的報導裏,或學者專家現身媒體評論時,似乎沒人指出過。

 嚴格而言,南韓政府根本不是板門店停戰協定的簽字國。1951-53年間,我在駐韓聯合國部隊裏當翻譯官,因戰事膠著,辭職回台,準備赴美進修。七月廿三日抵台,正是停戰協定簽字那天。我清楚記得代表聯軍簽字者是受美籍統帥克拉克將軍(Gen. Mark Clark) 指派的哈里遜(William K. Harrison)中將,而代表北韓與大陸「志願軍」簽字的則是南日大將,沒有南韓的份。

 比法律觀點更重要的是美國在南韓的同盟身分,與涉及的利益問題。依照停戰協定,南韓部隊理論上仍須受聯軍統帥節制,現任者是美國的貝爾 (Bunwell Baxter “B.B.” Bell)上將。美軍雖已撤離板門店退居二線,只剩第二步兵師與幾個空軍中隊,卻在首爾與他處佔用最昂貴的土地,南韓每年尚須負擔駐韓美軍幾乎所有費用。這些糾纏不清問題不解決,雙方心裏永遠會有疙瘩存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