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壹週刊,本文選自早安財經文化出版《台灣伴手禮老字號 》】
麥芽糖加生花生熬煮成的古早味花生軟糖,滋味甜香。早安財經文化提供

軟呼呼的麥芽糖在黃仁傑的雙掌間迅速地移動著,一眨眼功夫,已進了滾燙的鍋裡,「麥芽糖很黏,要軟力,不能硬抓,才不會黏得整手都是。」接著他又倒進剛洗好的生花生,並開大爐火,這時牆上時針正指向七點鐘方向。

熬花生糖 看天候

每天一早起鍋煮花生糖,是宜蘭市「黃家花生糖」老闆黃仁傑幾十年來的例行公事。開爐火後,為避免鍋邊的花生糖燒焦,黃仁傑還得守在爐邊不斷使勁翻炒,約莫半小時,陣陣香氣溢出,花生逐漸由白轉紅,記者以為可以起鍋了,黃仁傑又冷不妨地倒進一盆冷水,熱燙的花生糖突地降溫,霎時煙霧瀰漫。

黃仁傑說,未炒過的生花生與麥芽糖一起下鍋,所需火候不同,因此,往往花生煮至熟透,麥芽糖已經過焦。而過程中加冷水,除了降溫,還能引出糖香,並讓過硬的花生外層回軟。

他接著把爐火調弱,續煮十幾分鐘,起鍋前,用拇指與食指飛快地捻起一小撮極燙的糖漿,測試花生糖冷卻後的軟硬度。「花生糖口感好不好,全靠這一步。」黃仁傑說,天氣冷時花生糖容易變硬,要煮軟些;天熱時,花生糖在常溫下容易變軟,就要煮硬點。

花生糖起鍋後倒進三尺長的木盤,因糖與花生的重量不同,有些花生浮在麥芽糖上,黃仁傑指揮女婿黃俊明先用滾輪輾實了,再用木板慢慢整平,「不是用力壓就行,有些地方力道要放軟,花生糖才會漂亮。」

兒時零嘴 古早味

近午,顧客陸續上門,有輛黑色高級轎車緩緩停靠在黃家斑駁的店招前,衣著光鮮的婦人下車走進店裡,迅速地挑了十幾包花生糖正準備離開時,瞥見老闆黃仁傑,興奮地說起兒時回憶。

「你就是土豆伯!阮最懷念讀國小時,上學途中經過你的花生糖攤,那時一元可以買兩塊糖,阮總是先拆開一塊小口小口吃,另一塊則攢在口袋裡,等下課時再吃。」婦人說完,未等老闆開口回應,已坐車離去。

沒一會兒,又有輛轎車從巷子的另一頭開進來。游先生一家也來買花生糖,他說:「我是宜蘭員山人,游錫?要叫我阿叔。這裡的土豆糖我從小吃,花生炒得很香,很有古早味。卡早他們在市場裡擺攤,現在要到巷內工廠才買得到。」

黃家做花生糖已有六十多年歷史,由黃仁傑的父親黃朝陽所創。黃仁傑說:「古早人大多種田,不過阮阿爸嘸田產,為了養一家人,才開始賣土豆糖。卡早土豆糖攏現切的,阿爸會將裝土豆糖的圓簳(圓竹盤)頂在頭上,邊走邊叫賣。」

放棄升學 承家業

黃仁傑還記得,他十幾歲時,家裡添購了一台攤車,那一年,身為長子的他也才意識到,他的人生將離不開花生糖,「那個年代,沒幾個人考得上初中,阮上榜了卻不能念。厝裡缺人手,阮要幫阿爸賣糖。」

「少年時,阮覺得賣土豆糖很丟臉,尤其怕被同學看到,一碰到有熟人經過,馬上縮身躲在攤車下面。」不過,讓少年黃仁傑覺得尷尬不已的花生糖攤車,十幾年後,卻讓他如願娶得嬌妻。

「阮在市場擺攤,阮某在附近做裁縫,阮常常請伊吃土豆糖,吃著吃著伊就變成阮某。」黃仁傑呵呵笑著。只是,娶妻生子後的他,也慢慢察覺,要靠利潤微薄的花生糖,養活一對雙親與妻女,真的很難。

為了多攢些錢,他留下妻子幫忙雙親賣花生糖,獨自到台北開計程車,「剛開始,阮租一輛車日夜跑車。那時夜生活集中在寶斗里(華西街),阮就將車子停在附近,邊打瞌睡邊排班,凌晨五點又到市場載買菜的人客。」

女兒手巧 勝機器

黃仁傑在異鄉打拚了六、七年,直至父親的健康亮起紅燈,才返回宜蘭故鄉,「阮老爸的身體一日比一日差,阮是老大又是唯一的男孩,當然要回家幫忙。」

一九八○年代,台灣經濟起飛,休閒旅遊業蓬勃發展,不少外地人到宜蘭玩,習慣買些伴手禮回去,黃家花生糖也從兒時的零嘴,搖身一變成為宜蘭的名產,銷量日增。

黃仁傑的女兒黃靖儀回憶,以前花生糖從製作到包裝全靠人力,小時候放學回家,第一件事不是寫作業,而是幫忙包花生糖,「遇到年節旺季,家裡人手不夠,我還會帶花生糖到學校請同學吃,誘惑他們來家裡幫忙包裝。」
黃仁傑得意地形容女兒的手巧,三秒鐘可以打包一顆糖。有一回賣包裝機的業務上門遊說,他還讓女兒跟機器比賽,「連機器都包輸女兒,但那個業務說,人再厲害包久了總會累,況且也不是每個人都像女兒一樣快。」黃仁傑後來想想也對,決定添購一台包裝機。

擔心變質 不批發
只是一台機器要價幾十萬元,黃仁傑一時也買不下手,他說:「光世貿食品展,我去了四、五趟,考慮兩年才買。」此外,黃仁傑還走遍台灣各地試吃花生糖,並開發蒜味花生、芝麻糖等新口味。

「新口味的花生糖較酥脆也不黏牙,做法比較簡單,先把花生或芝麻炒熟,再加入麥芽糖一起煮,弄酥點就好。不像古早味的花生軟糖,煮時還得考慮溫、溼度。」其實,黃仁傑也曾改良做出不黏牙的花生軟糖,不少老主顧卻反應,少了那麼一點黏呼的口感,就不像麥芽花生糖了。

於是,這麼多年來,當其他店家紛紛推出不黏牙的花生軟糖,黃仁傑仍是默默地守著老店,賣著阿爸的古早味。但傳統口味易受天候影響口感,保存不易,黃仁傑總會勸顧客少量購買,吃完再買,「有名產店年節前大量訂購,爸爸就是不肯出貨,擔心花生糖放久,口感變差。」黃靖儀說。

巧手的黃靖儀自幼便是父親得力助手,她記得要到外地讀書那年,阿嬤擔心家裡人手不夠,還勸黃仁傑說,女孩子書不用讀多,留在家裡幫忙比較實際,「但爸爸很支持我,要我別顧慮太多。」

女婿接手 攻行銷

黃靖儀念二專時,認識先生黃俊明,二人原打算繼續升學,但家裡的一通電話,讓她放棄升學夢,「爸爸因長期勞動,長骨刺不能搬重物,家裡只剩媽媽與姊姊能炒花生糖,我決定回家幫忙。」

只是,黃靖儀萬萬沒料到,念研究所的先生繞了一圈,仍是跟她走上一樣的路。黃俊明拿到碩士後,曾與人合夥開環境檢測公司,工作幾年後,他發現辛苦付出,竟只是為人作嫁,興起不如跟妻子回宜蘭賣花生糖的念頭。

岳父點頭後,黃俊明一邊學做花生糖,又取宜蘭糖諧音,創「貽然堂」新品牌,改包裝、架網站,二○○五年還到羅東展店,「宜蘭、羅東橫跨蘭陽溪,南北兩岸的人卻很少往來,黃家花生糖在溪北的宜蘭很有名,過了一河之隔的溪南羅東,卻鮮少人知道。」

飯店寄賣 銷量增

業績不如預期,黃俊明決定帶著新包裝主動出擊,「我跟礁溪老爺談花生糖禮盒寄賣,日本觀光客反應不錯,飯店還主動買來放在客房請客人吃。」黃俊明意外發現飯店商機,又積極開發花蓮美崙及遠來等飯店,提高銷量,也讓貽然堂順利曝光。

現在,黃家有兩個女兒幫忙煮花生糖,又多了個女婿負責行銷,年近七十的黃仁傑笑笑地說:「做花生糖的眉角還很多,我只希望下一代能夠把握時間,趁阮還在時,把技術學全,顧好花生糖的品質,才是做生意的根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