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症是現今社會常見但容易被疏忽掉的慢性疾病,因為骨質疏鬆症可說是無聲殺手,患者平時不會有任何症狀,可是通常第一個發生的症狀就是骨折,所以,應當從即刻起就開始預防骨質疏鬆症。



什麼是骨質疏鬆症?其實,人體的骨骼是活的,終日都不斷地有造骨及溶骨作用進行,隨者年紀愈大,造骨的作用會愈來愈少,溶骨的作用則相對愈來愈明顯,而造成骨質的流失,這雖然是一種正常的老化現象,可是如果骨頭脆弱得連日常承重壓力都無法承受,就隨時可能造成骨折,潛伏了無限的危險性。



骨質疏鬆症可以分為『原發性』及『次發性』;常見的停經後骨質疏鬆症及老年性的骨質疏鬆症,就屬於原發性骨質疏鬆症;至於次發性骨質疏鬆症是因為其他疾病、藥物或不正當的飲食作息所引起的,如內分泌疾病、胃腸疾病、慢性肝病、飲酒過量、營養不良、癌症、貧血等。



由上述看來,骨質疏鬆症之成因,可能因為鈣質的吸收不良或鈣質的排出增加,可能因為某些激素的增加(如PTH、T3、T4)或性激素的缺乏造成溶骨作用的增加,因而引致骨質疏鬆症。



那麼,該怎麼預防或治療骨質疏鬆症呢?經常聽到的方法不外乎是由食物中補鈣,可是,光補鈣就可以了嗎?鈣質的來源又正確嗎?其實,鈣質的吸收到造骨作用,不是單單給了鈣質就可以的,鈣質就像原料,來源要好之外,如何把原料送到骨頭,如何將原料製成骨頭的一部分,也是重點。



好的鈣質來源,如:小魚乾、大骨湯、豆類製品、海帶、綠色蔬菜,其中,最常聽到的牛奶,現今部分研究發現,牛奶反而可能造成骨質疏鬆,所以,牛奶不是最好的鈣質來源,另外,鈣片也涉及身體的吸收利用率,還是從天然食物攝取最好。



再來就是鈣質的吸收,這個包括腸胃功能要正常,還需要已活化的維他命D,身體的維他命D,必須經由曬太陽才能活化,所以,要多曬太陽才能幫助鈣質的吸收。



接下來是鈣質的運送,也就是把鈣質送到骨頭去,身體內所有營養的輸送都需要靠血液循環,所以多運動,才能加強循環,幫助鈣質的運送;另外,在三十歲之前,運動可以幫助造骨作用,增加骨本的儲存,以備年老時使用。

最後是骨頭的建構,其實骨頭的結構如水泥磚屋,補鈣只能加強磚頭的硬度,如果水泥不足,磚頭還是會垮,什麼是骨頭裡的水泥呢?正是結締組織,結締組織來自於食物中的膠原蛋白,所以,要多補充膠質,如豬腳、雞爪、木耳、山藥、海帶等有黏性的東西。



另外,造骨作用與很多荷爾蒙有關,在中醫來看,很多荷爾蒙都跟中醫的「腎」有關,而中醫有句話:「腎主骨」,也正一言以蔽之地道出其中的關聯,所以,補腎變成了中醫在治療骨質疏鬆症最重要的一環;中醫有言:「黑入腎」,凡是黑色的食物,都可以助腎以生骨,如海帶、紫菜、黑芝麻、黑豆、黑木耳等。



在這裡提一下中醫的五行觀念,「金生水」,中醫的金正是肺,水正是腎,而「憂傷肺」、「恐傷腎」,所以,臨床上也發現,憂鬱症患者容易罹患骨質疏鬆症,中醫的傳統理論上也已提到情志是可能間接影響骨質的;當然,也可利用五行相生來看,「白入肺」,所以,多食白色食物,可以強化肺氣,間接助腎以生骨,例如:白木耳、山藥、百合、蓮子等。



很有趣的是,這些常見可以直接或間接補腎的東西,往往也是現代研究中,可以預防骨質疏鬆症的食物,如,海帶、紫菜含鈣量高,木耳、海帶的膠質不少,山藥補充植物性雌激素以助造骨作用等等。



還有,調整腸胃功能,以利鈣質或膠原蛋白的吸收,也是中醫治療的重點之一;而由微循環實驗研究發現,骨質疏鬆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微循環障礙,也就是中醫所言的「血瘀」,所以,如何促進循環,如何活血化瘀,也是中醫治療的特點;臨床要請中醫師,做進一步的診斷,才可以依體質開藥。



  下面提供一些對防治骨質疏鬆症有助益的小偏方,除了多吃這些東西之外,當然,前面提到的運動、多晒太陽等,還是不可少的。



  一、杜仲豬脊湯:杜仲 一兩 、枸杞 一兩 、黑豆半斤、豬尾冬骨一斤。先將豬尾冬骨洗淨,藥材稍微洗過,然後全部放入鍋中,加適量水。用大火煮開後轉小火慢煎二至三小時,加適量調味料即可食用;其中黑豆也可改為黃豆,增加植物性雌激素的攝取。



  二、芝麻核桃糊:黑芝麻、核桃肉、山藥等量,研碎搗泥,加冰糖少許,加入適量的水,同煮十分鐘後服用。



  三、木耳蓮子湯:白木耳、蓮子、百合等量,冰糖適量,煮熟後食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