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的毒奶粉事件讓台灣社會人心惶惶,所有人都在擔心,吃入口的食物到底有沒有毒?隨著中國乳業含毒事件席捲全球,大陸作家周勍以《中國大陸食品污染》揭開中國黑心食品內幕,旋風式地引起國際注意,也成了惶恐消費者必備的「保命手冊」。

 這本書中詳盡介紹大陸有毒產品的種類和歷史,剖析瘦肉精、農藥殘留、劣質奶粉、海鮮青黴素等中國食品安全真相,從中國食文化談到食品出口貿易,深入省思黑心食品的核心問題。
 四十三歲的周勍出身陝西,是位民俗研究與口述史學者,他在接受大陸《南方周末》專訪時表示,寫書的動機全來自自己飲食的經驗:「有一次我吃早點,要一籠包子,一共十個,只賣一塊半。為什麼這麼便宜呢?我去打聽調查後發現,用來作餡的是豬脖子肉,豬的淋巴就在這裡,人吃了這部分的肉很容易得病。」
 他花了三年多時間研讀完兩千萬字的食品安全相關資料,為了追查線索甚至不惜「深入險境」。例如有一次他透過線人聯絡到專賣瘦肉精的老闆,他佯裝需要瘦肉精作為藥引,買賣完成後對方起疑,撂人追打,最後驚險從刀棍下脫身。

 周勍曾因六四天安門事件被關了近三年,如今又因這本書議題敏感觸犯當局,丟了工作。《民以何食為天?中國食品安全調查》在二○○六年底於大陸出版,去年十二月台灣引進後更名《中國大陸食品污染》。台灣版書後還附錄「台灣人至大陸必備的食品鑑別認知」,列出五五種有毒食品,包括「摻加化肥的月餅」、「千人涮過的紅油老湯」、「廁所旁邊灌出來的果汁」等,更附上北京市公布的一○八個放心食品品牌、識別安全食品五招及不合格奶粉廠牌等等。

 這本書出版後入圍二○○六年國際尤里西斯報導文學獎,在大陸銷量平平,國外的反應卻相當好,已有英、日、德、義大利文等版本,在日本銷量更突破五萬冊,今年八月獲日本《產經生活新聞》讀者票選的「期待暢銷書」銀獎。

 周勍感慨地說,他曾聽聞日本有一對賣大米的夫婦,因為被查出產品有問題,夫妻倆沒有顏面在社區內生活,隨後就自殺了。而中國法治不夠健全,老百姓也沒有鑑別食品安全的專業知識,他認為對食品工業適當地開放傳媒監督,是扭轉食品安全現狀的有效方式。

周勍禁書大陸食品污染 轟動海外【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三鹿毒奶粉引起國際恐慌,也喚起人們對大陸黑心食品的注意。允晨文化日前引進曾獲尤利西斯國際報導文學獎決選的「中國大陸食品污染」,這是全球第一本關於中國大陸食品安全深度調查報告。

作者周勍生於西安,曾任西安倉頡文化研究所所長。他的嬸嬸四年前因食道癌過世,前後兩年之間,親友罹有腫瘤和癌症的竟有十人。周勍決心從二○○二年下半年開始,調查歷年中國大陸食品安全事件、翻閱超過兩千萬字的食品資料。他在書中指出,中國三分之一以上的癌症,都跟「吃」相關。

本書二○○四年九月出版,馬上就被中國打入禁書。二○○六年入圍德國舉辦的尤利西斯國際報導文學獎時,並未引起國際媒體注意。去年美國寵物食用中國產的貓狗糧中毒後,包括美聯社、CNN、法新社、BBC等大批西方媒體全都湧上門採訪。周勍卻也因此受到大陸公安的注意,丟掉了工作。

「中國大陸食品污染」先後譯成德、韓、日、英、義、法文。台灣則在去年底由允晨文化引進發行,周勍還特地重寫了一篇給台灣讀者的序。序中表示,他接受西方媒體近四十次的專訪,卻獨缺台灣媒體。台灣朋友告訴他:你講的問題跟台灣沒關係,媒體自然不關心。但他認為,「中國大陸的食品現狀如得不到及時改觀,將帶給整個世界可怕的危險與遺害。」周勍一語成讖。

書中介紹了上百種大陸黑心食物的種類和歷史,以及辨別大陸有毒食品的方法。並附上一百多頁的「台灣人至大陸必備的食品認知」,包括污染食品鑑別、食品搭配、禁忌與保存建議。

毒奶粉事件後,「南方周末」專訪周勍,他終於有機會對中國人發出警告。周勍指出,最大的食品安全危害是工業添加劑,如豬肉裡的瘦肉精、海鮮裡的黃黴素等。而全世界近百分之九十的添加劑都在中國生產,主因是汙染嚴重,西方無法承受。

周勍也在書中指出,未來中國崩潰的原因,即可能是因為食品汙染問題引起的社會動亂。

【2008/09/26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