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商場上迅速擴張版圖,花大錢購併競爭對手的非常手段,常是管理者心中的第一選項。但在期盼公司營運能藉此一步登天之際,可得小心別「賠了銀子又折兵」!


【文/謝佳宇】

全球最大的製藥廠輝瑞(Pfizer)老董Jeffrey Kindler,近來面臨了這樣的兩難習題:藉由吞併競爭對手惠氏(Wyeth)來提升公司獲利?抑或是善用內部資源、精簡企業結構,以強化公司組織的營收與獲利能力,創造「有機成長」?

畢竟,自從Kindler於2006年上任以來,就以擅長精簡人事、節省開支而聞名於華爾街市場。購併競爭對手,以做為企業快速成長的捷徑,從來就不在Kindler的決策選項之中。

然而,在輝瑞旗下最暢銷的降膽固醇藥「立普妥」(Lipitor)的專利保護,即將於2011年11月到期之時,這樣的兩難情勢卻頓時變得明朗:買下惠氏,才是拯救輝瑞的最佳選項。

在少了立普妥這個搖錢樹的加持後,輝瑞每年將減少百億美金的收入。但如果輝瑞能成功購併惠氏,取得惠氏的明星商品──治療憂鬱症的Effexor與肺炎疫苗Prevnar,將一舉彌補輝瑞失去立普妥專利權的龐大損失。而惠氏旗下熱銷的保健產品以及與寵物相關的商品,也將為輝瑞創造更多樣化的營收來源。

品牌購併創造成長動能?答案值得商榷

這宗高達680億美元的藥廠購併案,卻引發了各界熱烈討論,其中當然不乏許多唱衰論調。金融界更是不給面子,輝瑞的股價不但聞「聲」重挫10%,國際信用評等機構穆迪(Moody’s)與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還把輝瑞列為未來可能降低評等的觀察名單之列。

在目前全球委靡不振的景氣中,輝瑞一口氣向五家銀行申請225億美元鉅額聯貸的大動作,在外界看來絕對存在著龐大的風險。甚至有分析師警告,如果輝瑞信用評等急降,聯貸銀行將有權收回225億美元貸款,輝瑞恐將賠了夫人又折兵。

而且最重要的問題是:購併競爭對手,果真是最直接、快速且立即見效的救命仙丹嗎?這肯定值得商榷。讓公司能走上「有機成長」的途徑,絕對是眾多企業主夢想達到的理想境界:靠著研發、創新,以及優質的企業文化等積極條件,使得公司營運維持長青。

當然,有機成長將需要投注可觀的時間與心力,然而現實世界的商場競爭總是激烈且殘酷的,很多企業等不及有機的成效,就急著走上快速擴張事業版圖的捷徑──砸大錢,購併競爭對手。

跨國購併成敗學:小心賠了銀子又折兵

綜觀全球購併史,有超過八成的企業購併案都以失敗收場。這種花費昂貴的「成長速成班」,大多難以替公司創造價值,許多購併案甚至起了反效果,讓公司繳交了鉅額學費,卻學到了難堪的教訓。

多年前,Sony與Ericsson的世紀跨國購併案,可是在全球引發熱烈討論,這樁企業聯姻更是愈走愈甜蜜,成為令各界稱羨的佳偶。往後,許多面臨經營困境的企業大廠,也都期望能複製Sony Ericsson模式,藉由聯姻挽救頹勢。然而事與願違,無奈成婚後的「怨偶」佔了多數,佳偶反而屈指可數。

BenQ收購西門子 以關閉德國子公司收場

而明基(BenQ)在2005年6月收購當時已有著鉅額虧損的西門子(Siemens)行動通訊部門,更是震撼業界。BenQ董事長李焜耀當時就認為,這樣的交易將可讓公司省下七、八年的「練功」時間,BenQ將可藉由接收西門子手機部門的資源,迅速搶進全球手機市場。

然而,西門子的虧損程度彷彿無底洞一般,讓BenQ實在吃不消,再加上合併後遲遲無法推出革命性產品,都讓李焜耀不得不在06年9月底承認失敗,設立停損點,宣布關閉旗下德國手機部門的子公司。

聯想耗重金買IBM 仍難保PC市場老三位置

同樣地,在2005年成功收購科技巨擘IBM旗下PC事業部的聯想(Lenovo)電腦,曾一舉躍升成為僅次於惠普(HP)與戴爾(Dell)電腦的世界第三大PC大廠。為了讓IBM點頭這門親事,聯想就付出了高達12.5億美元的聘金,這還不包括IBM個人電腦部門的五億美元負債。

而聯想亟欲藉助IBM品牌,打進歐美市場的如意算盤,同樣也失算了。在宏碁(ACER)近來的急起直追下,2008年全球PC市場市佔率的爭霸戰中,聯想已將老三的位置,拱手讓給了宏碁。

花大錢購併競爭對手,真能省去研發、創新的「練功」時間,而一步登天嗎?看看上述失敗案例,企業主們在考慮砸錢收購之時,還是別過份樂觀,而該仔細思量是否具備「天時」(購併時機)、「地利」(能否發揮1加1大於2的乘數效果)與「人和」(企業文化是否能夠融合)等各項條件,才不至於「賠了銀子又折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