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廷英為台灣食品衛生把關、食品科技研發長達40年,貢獻良多。

劉廷英今年5月從食品工業研究所所長退休,食研所常務監察人顏國欽監交時說,「劉廷英是台灣食品界的國寶」;經濟部上月底也頒他「經濟專業獎章」,肯定他40年來為台灣食品安全、衛生把關,以及領導食品科技研發的卓越貢獻。

苗栗三灣人 留美回鄉服務


劉廷英(1938年生)是苗栗縣三灣鄉人,留美獲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博士學位後,再到柏克萊做生化博士後研究;民國61年返台,選離鄉最近的新竹食品研究所,從研究員做起。

劉廷英說,那時台灣剛退出聯合國,台海情勢險峻,但他認為國家艱難時更該回來;何況他出身窮困農家,是家族中第一位讀大學者,更該飲水思源。

祖父母罹難 大伯洪水餘生


「北埔是台灣早期的移民中心。」劉廷英的曾祖父從廣東梅縣渡海來台,落腳新竹縣北埔,因家族繁衍,後到苗栗南庄山林墾荒,有次颱風豪雨,他的祖父母、二伯、姑姑返回工寮時,全遭土石流掩埋。

劉廷英說,那年父親劉灶富才9歲,留在北埔陪曾祖父,躲過一劫。16歲的大伯回工寮較晚,躲過土石流,卻被洪水沖走,幸辮子勾到樹枝,奮力爬上岸;兩天後回到北埔,發現法會超渡名單竟有名字,悲喜交集。

烈日捘草苦 從小立志讀書



劉廷英(中)讀台大一年級時,初留頭髮的青澀模樣。
圖/劉廷英提供
他說,大伯與父親成了孤兒,到獅頭山附近投靠伯公;父親16歲時自立,25歲入贅林家。客家人入贅有兩種,一是為了傳子嗣,另一等於「找個免費長工」,父親屬後者;致母親劉林欽泉也冠夫姓,因名字太剛,後再加個妹,生了4男8女,他排行老六,三姊、五姊都給人當養女。

烈日下跪在田裡「捘草」之苦,讓劉廷英從小立志要好好讀書;當時鄉下孩子多數念公費的師範,他考上新竹中學,父親也支持,他沒讓父親失望,後考上台大農化系。

退伍後留美 獎學金修老家


退伍後,申請到加大戴維斯分校獎學金,每月190美元,他省吃儉用,每月還寄100美元回家,連老家翻修,「都靠我的獎學金」! 民國60年台灣退出聯合國,隔年他返國在食研所擔任研究員,8年就當上副所長。

68年台灣發生多氯聯苯中毒事件,衛生署警覺食品衛生管理的重要,70年成立食品衛生處,延攬他擔任處長;9年處長任內他為國內食品把關,也建立多項開創性政策。

為食品把關 提出免洗餐具


當時衛生署長許子秋充分授權,「你認為需要報告才報告」;因劉廷英常上電視,許子秋還幽默的跟他說,「你做什麼事,我都是看電視才知道」,後又加句「你做的都對」。

當時外食人口大增,A型肝炎感染率偏高,他提出免洗餐具政策,大幅降低肝炎感染。他也破獲國內第一個肉毒桿菌中毒汙染源,發現西施舌養殖場的渦邊毛藻有毒。

任食研所長 推動食品管理


劉廷英說,有兩人吃了蔭花生後感染肉毒桿菌中毒死亡,原因是蔭花生未高溫殺菌。有人吃了西施舌,呼吸困難送醫,他請漁業單位做全台養殖業普查,發現是養殖池的「渦邊毛藻」惹禍;此藻西施舌吃沒事,人吃就有問題。渦邊毛藻繁殖多時,池裡紅得有如「紅潮」,此時西施舌就不宜採收。

80年劉廷英回到食研所擔任所長後,就積極研究無菌加工包裝,開發無菌加工食品,並協助食品業開創多項創新生產線,為食品業帶來龐大商機。

他也積極推動食品產業建立品質管理系統,包括CAS、GMP、HACCP(食品安全管制),提升我國食品產業品質與優質形象。

進口食品安全 「我的痛」



劉廷英留學美國,獲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博士學位。
圖/劉廷英提供
「進口食品的安全檢查,一直是我的痛!」去年9月大陸進口奶粉被檢出含三聚氰胺,連奶精、植物性蛋白都遭汙染,令國人驚心;劉廷英在食品衛生處長任內,就請現食研所長陳樹功協助,在海關配備30多名食品檢驗專家,在進口食品入關時,嚴格檢驗把關。

他說,這個計畫後來夭折了!因他那時正全力推動免洗餐具,「沒餘力在這區塊著墨!」如今回顧,強化進口食品稽查系統,仍為時未晚。

憂大陸食品 開發生物科技


他發現近7年來台灣從大陸進口食品,呈數倍成長,但海關把關的食品專家有多少?政府也未開放食品安全技術人員考試,都值得中央正視。

劉廷英在食研所18年,也幫業者開發素肉生產設備與技術,使我國素肉由進口轉而拓展出口,成為全球高價素肉技術領先國。他也以現代化生物科技,協助傳統發酵產業升級轉型;領導研究團隊投入幹細胞與微生物基因體之研發與產業應用,使我國在幹細胞無血清培養、增殖與分化上居全球領先之列。

貢獻業界厥偉 子女繼衣缽


食研所董事長謝忠弼稱許他,把食研所研究能量,從食品衛生到生物科技,對台灣食品業的貢獻居功厥偉,稱食品界國寶當之無愧。

劉廷英與當老師的彭秋容婚後育有一對子女,分是留英、留澳碩士,現都繼承衣缽,在食品界服務。

【2009/08/09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