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馬拒外援 莫名其妙

2009年08月13日蘋果日報
馬總統在這次救災中的表現,被人拿來與李前總統的921大地震救災表現相比較,幾乎都認為李的領導能力超過馬。馬最為人所詬病的,是救災反應慢,效能低;中央、地方政府整合差,沒有統一指揮,也沒在第一時間下令國軍投入救援,枉為三軍統帥等等。

如何重建 不見計劃
現在講防災已來不及。接下來的工作是如何善用捐款和救援物資?如何重建?如何規劃並嚴格落實水土保持和生態復育?最重要的是如何建立一套高效能的救援體系?馬總統對此尚無計劃,也沒聽他說過;奇怪的倒是他拒絕了國際提出的幫台灣救災的建議。

馬為什麼要拒絕外國的救濟?令人百思莫解。以前中共鎖國發生大天災時,國際有很多救援建議,都遭中共傲然拒絕。理由只有一個:寧願多死人,也不能在國際上丟了中共的面子。後來,中國開放了,才接納他國救援,包括台灣的援助。

馬批評民進黨執政是鎖國;但遇到大災竟學以前的中國,拒絕他國來援,不也是鎖國嗎?台灣應該歡迎外國的救援,一則可以加速救災;二則可以互相學習他國的救災經驗和設備;三則讓國際多了解台灣,同情台灣的處境,有什麼不好呢?面子重要還是救人重要?全球各大媒體都罕見地在報導台灣的水災,而台灣人也覺得受到國際孤立已久,此時有人願意來相救,求之不得,為什麼反對?莫名其妙。馬應該說明。

政府的救災指揮中心不但要救災,也要在災後統籌分配捐款、志工和物資的流向,以免出現某地資源過多,某地分不夠的情形;同時,每到這種時刻總有壞人出面呼籲捐款詐財,或有奸商和貪官中飽私囊。921地震後的捐款和物資,有些就被壞人私吞。政府有責任保護這些捐款和物資,並做最有效的分配。可是,到現在還沒有機構統籌管理和分配資源、人員和善款,以致災區亂成一團。

官僚體系 害死英雄
政府顢頇的另一例子是用了33年的老舊直升機,硬生生摔死三名空勤總隊的救難英雄。總隊去年9月原計劃購買新的反恐╱救難直升機,後來改為舊機提升性能計劃,竟遭內政部長廖了以否決,才會害死3人。這樣的官僚體系別說高效救難了,能不害死人就已經很了不起了。馬政府的能耐實在讓人看不下去。

從鄉民社會到公民社會(高嘉瑜)

2009年08月13日蘋果日報
莫拉克颱風重創台灣,造成50年來最嚴重的水患災情,深深揪痛了全台灣人民的心。當人民變為災民,亟需救援與物資投入災區時,卻見中央官員急於在此時推托責任,和重複上演前往災區旋風式慰問的作秀戲碼,看不過去如此老梗的媒體與網路鄉民,紛紛決定自發性的投入救災的第一線,多做少說。

當災民們打不通政府的求救電話,新聞台適時的開放專線call in,成為災民們對外求援的管道,同樣的,網路無遠弗屆的傳播特性也在第一時間傳遞了救災資訊及災情通報,網友們架設的莫拉克颱風災情地圖(http://bit.ly/KKDVh)、莫拉克颱風災情支援網(http://disastertw.com/),迅速建立起災害通報網絡,提供正確的救援資訊。在ptt、噗浪、facebook等各種社群網絡,網友們迅速串聯起救災平台,投入實際救災的行列。

鄉民團助運送物資
ptt 上網友自發設立了「莫拉克颱風災情回報與資訊交流板」,發起集體送物資到災區、號召志工到災區幫忙的救援行動。當高雄市政府發布作為台南、屏東救災物資的集中轉運站時,網友也在線上同時發起「訂商品送災區」的活動:「請網友在網路購物中心刷卡消費,直接將商品配送地點填寫為高市府的救災物資中心,讓物資可以在最快速的24小時內送達高市府」。

網友雖然身處家中,但透過網路和科技的力量,一樣可以有效的發揮愛心,將物資運往災區,更有許多網友實際走出家中,付出力量參與救災行動。ptt上便有網友組成「鄉民救災團」,幫忙募集包括人力、車輛、物資、手推車等資源,更輪班到台北市各捷運站或其他定點,收取物資幫助往南運送;南部的網友們也同樣不遑多讓;當周日在ptt上出現高市府徵求志工的消息,周一便有三百多名來自ptt的網友前往高市府救援物資中心擔任志工,站到救援的火線上,填補救災人力的實際缺口。
愛心從虛擬化實際

ptt 上的150萬名使用者習慣自稱「鄉民」,鄉民們在ptt上蓬勃地發展出許多屬於ptt的次文化,這些次文化有些被社會嘉許,也有些受到抨擊,但在莫拉克颱風重創台灣的此刻,我們都看到了鄉民們把愛心從虛擬化為實際,無私的投入人力、物力,奮力救災的義舉。我們都知道,一個成熟公民社會的到來有賴公民的參與和投入。

在這次颱風的風強雨驟下,我們看到了山河的破裂和災民的苦痛,但同時也看到了以年輕使用者為主的ptt社群,如何從鄉民社會轉變為公民社會的可能和契機,以及鄉民們是如何不分彼此、跨越藍綠,皆發自內心的願台灣一切安好。

作者為ptt新聞站長

別讓捐款像洪水暴竄(張宏林)

2009年08月13日蘋果日報
你捐款了嗎?這已經是最近朋友間最夯的問候語。台灣民眾愛心互助的人情味,每到重大天災發生時,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感人情節就會一一湧現,但這也常是讓人擔憂的開始。

以921大地震的經驗為例,震災發生後,全台灣有8成的民眾都有捐款行為,當時總捐款金額預估有328億元(行政院與中央各部會募得138億餘元;地方政府為75億餘元;民間募款團體計有114億餘元)。

無人監督恐生弊端
而若該年度沒有天災人禍的狀況之下,所有非營利組織一年總募款經費不過427億元左右。這代表每一次的重大天災,短短幾天企業與民眾居然就捐出全台民間社團將近一年的運作經費。

然而根據內政部調查,只有不到3成的民眾知道要求開收據,2成5的民眾有追蹤款項使用情況,至於了解募款單位的募款計劃內容與是否會有公開徵信動作,則就更少了。

因此呼籲所有愛心民眾,務必當個聰明且負責的捐款者。包括政府與民間發起募款的單位,目前都沒清楚計劃、沒說明要解決問題、也沒募款經費需求說明。只是配合著怵目驚心與災民哀號的受害畫面,要大家捐越多錢越好。未來不僅將沒人監督,也容易產生弊端。即便是擁有高知名度的合法立案團體,公開勸募活動還是需要有計劃並經過許可的!

第一時間最急迫的應該是人命的救援、災民安置、醫療維生提供及環境衛生維護。除非是標榜用於第一時間救援的物資費用與災民安置的募款,不然捐款在現在對災民的立即幫助是有限的,真正需要經費挹注的都是後續的重建費用。

已捐款應要求徵信
只是就人性而言,這段時間的募款效果的確最好,金額也容易衝高。但就捐款習慣的良性發展,還是希望民眾都成為有智慧的捐款者。

若民眾的愛心細水長流,不會因為時間而變淡,這樣社福團體就不會擔心未來推出好的方案計劃時,會募不到經費,現在這種沒計劃先搶錢的募款情況自然會減少。若已經捐款的朋友,不論金額大小,都請繼續了解這些捐款後續運用與效果,並要求公開徵信,以作為下次再捐款時,增減金額或拒絕的依據。

作者為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秘書長

假仙當道 甲仙受難(郭峰淵)

2009年08月13日蘋果日報
捷運內湖線通車不過數日,卻發生卡門及斷電等重大事件;莫拉克風災重創台灣,而馬政府卻有如無頭馬車。這是假仙政治的必然結果!

虛偽包裝完美形象
什麼是假仙政治?就是政客將自己裝扮成仙,將政敵醜化成魔的政治。

這些假仙政客花最多功夫維護自己的完美形象,並傲慢的自認掌握所有問題的答案;然後他們公私利益界線不清,並無情地剷除異己;他們更低估重大的阻礙,並頑固地堅持往昔的成功模式。不幸的是,芬可斯坦(Sydney Finkelsten)在《Why Smart Executives Fail: And What You Can Learn from Their Mistakes?》書中指出,這種假仙領導人必定造成災難式的失敗

更不幸的是,不論是過去的馬市長或是現在的馬總統,都看得到這種假仙特質。首先,在馬市長任內,內湖區不分藍綠議員皆反對中運量設計,但他一意孤行。當時以低於行情的328億餘元發標,表面上是相當清廉又偉大,但真相是經費累增至594億元,並額外奉送許多問題。

原來,馬市長視內湖捷運為累積其形象的案子,然而被要求完成不可能任務的公務員,為了讓馬市長能維持完美形象,不得不作帳、掩瞞、欺騙。結果是馬市長執政就像人事行政局長陳清秀說的:「挖洞讓人跳、再活埋起來」,使得內湖捷運有今天的危機。

如今,馬市長已成馬總統,但他仍頑固地堅持往昔的模式,仍將完美形象當成最重要的目標。在2008年卡玫基颱風時,多個縣市豪雨成災,中央政府救災無方,甲仙則是死亡最慘重的地區,李姓夫婦及6名外孫共8人遭到活埋。當時馬總統批評氣象預測,但國民黨立委則稱讚「總統以及內閣能及時勘災,證明已經馬上漸漸好」。

時間過了一年,莫拉克重創台灣,中央政府仍然雜亂無章,甲仙仍是受創最慘重的地區,馬總統仍然批評氣象局。但是這一年間,馬政府又做了什麼改善氣象預報及天災危機處理系統?沒有,什麼都沒做。

沒有,什麼都沒做,卻花了840億搞消費券來提升民調,而號稱擁有最多博士的內閣,也只是在包裝馬總統的形象。更糟糕的是,明年天災再來,災難將再重現,可不可悲!
掩飾無能仍獲選票

假仙政治反應了一個殘酷的現實:在中華民國,一個治政人物如果能將自己包裝的完美無缺,並將政敵醜化有如妖魔,即使非常無能,也能獲得選票而當政。

假仙?甲仙?老天爺讓假仙政客充斥了中華民國政壇,卻又讓甲仙家破人亡。難道「假仙當道 甲仙受難」是台灣無可避免的宿命?

作者為中山大學資管系教授


滅村:大地給台灣的驚天警告【聯合報╱社論】
   
2009.08.13 06:22 am
十三年前,賀伯颱風在南投新中橫沿線造成重創,台灣人民首度見識到何謂「土石流」。十三年後,莫拉克颱風肆虐高屏,將土石流的為害提升到「滅村」,甲仙鄉兩百多戶人家的小林村一夕從地表消失,讓人震驚、悲慟,也困惑不已。是什麼造成了小林村致命的毀滅?

小林村位在楠梓仙溪東岸的台廿一線省道上,依山傍水,原是個青翠、美麗的平埔族村落。災難那天,吞滅小林村的卻不是腳下的楠梓仙溪,而是流經村落的一條無名野溪。

在農委會發布的土石流紅色警戒中,小林村有兩條野溪被列為可能引發土石流的「潛勢溪」,對照地圖,導致滅村的就是編號DF006的野溪。更準確地說,當天暴雨的激烈沖刷鬆軟了山頂土石,半個山頭的土石隨著氾濫的穿村野溪狂洩而下,瞬時掩埋了位於沖積扇的整個村落。

確實,農委會的土石流警戒盡到了告知義務,但資訊中對這條野溪的危險評估卻只是「低」,警示區域也僅及周遭「五戶」民宅。對照今天兩百多戶人家遭掩埋的慘狀,這樣的土石流警戒公告倒有點「安慰劑」的味道,比較像政府機關自保、卸責之用,缺乏守護人民生命財產的認真。尤有甚者,去年甲仙鄉要求清理野溪,水保局卻以「砂石有價、恐遭圖利」為由拒絕,這又是什麼心態?

村落遭大規模毀滅的慘劇,不止發生在小林村。沿著廿一號公路北上,兩年前改名為「那瑪夏」的舊「三民鄉」民族、民權等村也遭到重創;一山之隔荖濃溪沿線的桃源和六龜,有些村落對外聯絡中斷,連災情都知之不詳。更往東,台東的嘉蘭村和太麻里,許多民宅被溪水帶走,甚至沖入太平洋。人與大地的關係由緊張變成決絕,我們怎能不深思其中因果?

除了豪雨,要說有什麼因素擴大了土石流災難,過度開發應該是一大因素。小林村是成立甚久的平埔村落,一向罕聞土石流災害,可見早年建村位置的選擇或許並無問題。這和賀伯颱風摧毀的多為平地漢人上山屯墾的聚落,設村多選在野溪旁,明顯不同。問題在,近年小林村不斷有外來人口移入,周邊山區也不斷開發,種植生薑和芋頭等作物都需要深耕,不僅快速耗蝕地力,也不知不覺破壞了附近的水土。

根據蝴蝶理論,一隻蝴蝶拍動翅膀,可能在地球另一端引發颶風。小林村的滅村,也許是因為在流域中誰剷了一塊不該開的田,或是誰挖了一個不該掘的坑、造了一棟不該建的屋子,從而破壞整個山水的生態平衡結構,結果導致全村的覆滅,葬送了先祖選擇的寶地。但如此複雜、輾轉的因果,要向誰追究責任?更別說,一定有人會反問:勤勞耕種有罪嗎?

事實上,去年卡玫基颱風即對小林村發出了警告。當時,村莊聯外橋梁中斷,全村九成房舍遭土石入侵,但因人員無恙,外界焦點都放在鄰鄉東安村油礦巷的傷亡,那次警告就僅以「儘快重建」收場。

試想,在小林村才幾十戶人家的年代,人們僅憑雙手和鋤頭耕種換取溫飽,這能對土地造成什麼傷害?但當人口驟增,動輒用挖土機、小山貓來開山闢地,以追求經營規模和市場利潤為目標,那麼,人和山川大地的關係要如何維繫?天地的生態平衡豈能不斷裂?

在進入新中橫之前,南投公路兩旁四處可見怪手、挖土機具的租售店面,不難想像這些工具在台灣被濫用到什麼地步,也可以想像山區大肆開發的破壞威力。近年台灣高山蔬果的時興,雖顯示了地方產業推展的成果,但在「與天爭地」的過程中其實是走了一條冒進的路,不知何時會踩到超限利用的紅線。這次,包括台東的知本、紅葉,高雄的寶來、茂林,嘉義的梅山等溫泉區均遭重創,應當也都反映了開發及管理失當的問題。

台灣人民認識土石流才十幾年,每一次它都以更猙獰的面貌出現。我們除了哭泣生命的流逝,能從滅村學會什麼?

【2009/08/13 聯合報】


究責,不容唬爛【聯合報╱黑白集】
   
2009.08.13 06:22 am
莫拉克重創南台灣,災民求告無門的哀苦,災地洪流滅村的慘狀,令人怵目驚心。在民間發揮愛心協助救援和賑濟的同時,對於中央及地方官員在防災救災上的泄沓遲鈍,要求追究責任,懲前毖後,自屬理所當然。災情如此慘重,若竟謂並無人禍成分作祟,誰能置信?

對於究責問題,劉揆稱待救災行動告一段落後將會調查處理。此話雖難謂有何失當,畢竟目前須以搶救及安置為優先,但總讓人感覺略嫌迂緩。監察院長王建煊宣布成立跨委員會小組,將動員廿名監委進行調查和究責,若真能劍及履及,或不失為對民間輿情的及時回應。

但誠如王建煊所強調者,以前每屆都曾調查過災變防救不力的責任,上周才針對去年卡玫基災情糾正過十四個單位;實情是,行政部門從不曾記取教訓,有所改進。此次災情嚴重至極,民怨如沸如焚,或許相關官員會作出檢討反省狀,但時日一久,難保不會依然故我。

防災、治水、救援、應變,牽涉十個中央官署及各該縣市的職責,中央與地方目前已又在互相諉責。監院的調查若不想流於形式,自當從嚴從重究責,不可只以糾正案來和稀泥,或只彈劾無關緊要的事務官;該彈劾縣市長的,該彈劾中央部會首長的,統統提出來,好讓大家看清楚是哪些大官在尸位素餐,敷衍塞責,罔顧人民的苦難?

王建煊聲稱若糾正還不改善就彈劾、再彈劾,直到改善為止,此言倒猶具當年小鋼砲之風。不過說是為了不容許行政部門藐視監察權,卻只對了一半;更重要的應是淘汰爛官,讓人民少受官僚無能的痛苦!

【2009/08/13 聯合報】

三不政府,無藥可救!

在八八洪災嚴酷考驗下,馬英九政府顢頇無能、窘態畢露,可憐災民,生命財產盡付洪流,呼喊求救到無力,無語問蒼天!

應為而不為,失職,當斷而不斷,失能!馬政府救災失職失能,立委及災民急如熱鍋上螞蟻,給權給錢希望馬政府強起來救災,國際也願伸出援手,但是,馬政府竟以「三不」回應。

馬政府「救災三不」政策,一,不發布緊急命令,二,不編救災特別預算,三,目前不需國際救援,無能卻自以為是,任令災民風雨飄零,這款政府簡直病入膏肓,無藥可救!

依據憲法,總統為避免國家或人民遭遇緊急危難,有發布緊急命令之權,緊急權非憲政常態,平時不宜使用,立院也有否決權,但遇緊急災變,發布緊急命令可迅速統合救災事權、人力、物力,在最短時間投入最急需之地,災難處理告一段落,即應恢復憲政常態。九二一大地震發生後,當時的李登輝總統在二十五日發布緊急命令(一百小時內),對統合救災發揮很大作用。

這次八八洪災,如果馬政府指揮若定,當然不必發布緊急命令,但是,馬政府完全亂了方寸,救災指揮失靈無效率,各方已看不下去了,才希望發布緊急命令統合力量,給災民及時有效救援。

防洪「搶險」,時機稍縱即逝,在緊急時刻,馬政府毫無積極作為,八八洪災迄今已五天,不少人建議馬總統發布緊急命令,但馬就是說「不」;美、日等國均願意提供救災經驗、技術、人力支援,馬政府卻說目前「不」需要;特別預算可以集中資源投入救災重建,馬政府曾編消費券、擴大內需等特別預算,為何更急需的八八洪災救災重建,卻不編特別預算?

如此政府,如此三不,如此無能,害慘人民!(作者胡文輝,資深新聞工作者)

面對急如星火的救災行動馬政府竟採〝三不〞政策

八八水災發生迄今,災情之慘重,堪稱五十年前八七水災以來之最,引起舉世關注,不僅國際媒體頻頻以頭條報導台灣的災情與救災新聞,國際社會也紛紛表達關懷之意,並捐款救助。美國國務院更公開表示,雖然台灣尚未要求美國協助救災,但如有需要,美國在亞太地區有充分資源,願意盡力協助台灣。美助理國務卿克勞里(Philip Crowley)指出,美國非常關切颱風對台灣的傷害,不過目前還未接到援助的要求。他並強調在南亞海嘯中,美國便展現充分、即時的救災能力;如果有任何需求,美國在區域內有可觀的資源(formidable assets),願意盡可能滿足救災需求。

然而,儘管台灣深山部落中仍有數以千計的民眾受困其中,尚未脫離險境,加上因飛機老舊,救難直升機不堪出勤頻繁而墜毀之際,美國的先進救難設備與直升機若能及時馳援台灣,必可減少災情的蔓延,救出仍泡在淹水區的民眾。但令人訝異的是,美國協助救援的建議,行政院長劉兆玄雖然澄清,沒有拒絕外國的援助,外交部發言人陳銘政也以台灣可處理救災事宜為由,強調若有需要,會向國際社會提出要求。換言之,馬政府救災工作既然進展緩慢,然而在此人命交關之際,卻只會空言自己可以處理,沒有拒絕外國援助,卻未趕緊向美國提出援助的申請,早日救出災民。

此外,由於救災工作明顯出現指揮與調度紊亂,致而無法投入足夠的國軍與機具加入救難行列,造成不少民眾仍受困災區,生死不明。復以災後的補助、安置與重建等工作,在在需要在經常性預算之外,籌措更多額外經費,方足以應付此一特殊情況所需。亦即,處理此一半世紀以來最大的災難,正常的救災人力及物資的調動與經費應用,實已不敷此種緊急狀態之需要,因此無分藍綠、朝野,不約而同呼籲馬英九總統應頒布緊急命令與提出特別預算案,以打破現行法規與政府層級的牽絆,統籌指揮整個救災體系,強化救災與善後工作的推動。

不料,對總統頒布緊急命令的籲請,仍然遭到馬政府拒絕,辯稱現行的災害防救法尚屬完備,足以救災,而政府統合之後,可用的救災資源有四百億元,亦不會考慮提出特別預算案。

統合上述現象,我們可以歸納出馬政府對八八水災的「三不政策」:第一不,寧可坐視災民困守災區,呼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在生死線上掙扎,仍不願向美國等救災經驗豐富與設備先進的國家提出援助的要求;第二不,寧可坐視救災體系混亂、救災工作推進遲緩,甚至國軍之人員與機具虛置,亦不願頒布緊急命令,以收統籌指揮救災之效用;第三不,寧可假借提振內需之名,編列八百多億元消費券預算,但面對此一處處斷橋,不少村落遭到掩埋,人員與財物損失難以估算的空前浩劫,卻只願以現有經費應付,不願編列特別預算,用於救濟災民,恢復國家正常運作。

坦言之,若是自己的救援力量不足,向外國尋求援助,是天經地義的事,台灣的救難隊亦常在外國發生災難時不辭千里趕赴現場,此刻台灣遭逢半世紀以來最大的變故,而且救災至今,指揮、調度、人力、機具都明顯出現問題,政府必須以救人為重,放下身段,向外國求援。馬英九亦應勇於承擔責任,在此國家發生重大變故之際,頒布緊急命令,扮演救災總指揮之責,將受困的民眾安全救出,並且透過朝野合作,編列八八水災特別預算,進行災後重建與種種善後工作。

總之,馬政府必須揚棄不管災民死活的「三不政策」,向災區人民道歉,承認「政府來晚了」,並且以負責任的態度與受災地方政府、友好國家通力合作救災,方可稍微彌補此次救災的過失,將災民從半世紀最大的浩劫中救出,讓台灣重新在災變中站起來。

想當年國軍在救災最前線◎ 張原翊

八八水災讓我想起參與過的九二一及納莉救災,此時軍隊真的是全國最大及最有效的救災力量

九二一地震時我擔任基層部隊排長,在九二一發生後,很快劃分各軍團救災責任區,例如我在北部,我們就負責台中地區。再來救災視同作戰,由各師旅級主官管負責指揮,當時就看見隔壁的工兵營,一夜之間,人員及重型機具就進入東勢地區,之後聽他們敘述,到達第一線後遇山開山、遇水造橋,開始一天三班沒有停止的救災任務。

雖然我當時未到第一線,但是我們白天協助地方政府將救援物資集中由直升機運送災區,另外為避免在白天和救難人員及民間組織爭奪災區有限道路,所以晚上十點到隔天四點之間我們還要負責運送救災物資進入前進指揮所,達到一天二十四小時無休的物資補給,讓災民及救難人員無後顧之憂。

另外在我軍旅生涯中,每當有陸上颱風警報都會收到一則命令:救災視同作戰,遇有災情,各部隊不待命令立即出發救援!就是這條命令,軍隊才可以走出營區投入救災。在納莉颱風時我任職連長,颱風來襲第二天上午七點半左右,鎮上傳來堤防開始崩落,不到八點兩百多個阿兵哥已經在堆沙包,就這樣保住堤防。

這次風災我完全看不到過去軍隊在大型天災中擔任的角色。雖然空特現在不斷進入山區救人,但是廣大面對水退無奈的災民,國軍還有更多能力去幫忙。納莉風災時,部隊駐地附近居民大約淹水到膝蓋至腰部,我們即出動六百多人次,幫助他們清理街道及清運垃圾。

從昨天新聞報導中,我很驚訝在災情第四天才投入六千兵力。六千人就像是『螞蟻撼樹』一樣,無力呀!我實在不清楚為何昨天災民call in說隔壁營區阿兵哥在唱軍歌,看到報紙有人投書救災部隊不出來,改待命等長官視察。如果真的苦民所苦,現今三軍統帥為何不像九二一時下令北中部軍團往南,前進各災區,發揮二十五萬軍隊的力量迅速幫助災民清理及重建家園呢?

(作者為退伍軍官,現為博士研究生)

馬不懂災民心◎ 卓春英

姑不論這次是天災還是人禍,但當權者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天皇父母官,在老百姓發生突如其來的大災難之時,理應給予協助,不能馬上解決問題,但起碼的溫馨關懷應不吝給予,但遺憾的是馬總統視察地方時,對於失去丈夫父親又哭又跪的李姓母子,只見維安人員粗魯的拖拉,但更令人難過不解的是我們馬總統對人民崩潰的情緒與吶喊所給予的回應!

當陳情民眾哭喊著說:「總統,我們全家都投票給你,為什麼見你這麼難?」

馬總統的回應則是:「我不知道你在找我啊!」「我現在來了啊!」「你不是見到了嗎?」相信大多數的民眾都會有同感:馬總統太沒有同理心了,不但讓人感覺冷漠而且距離人民好遙遠!

同理心(empathy)是一種分享的能力,能正確了解對方,敏銳察覺其內在感受,並將此感受正確的以語言回應給對方,同理心有不同的層次,層次越高越能抓住對方的心,通常社會工作的學生都必須接受此訓練,因為這是與人溝通會談的最基本技術,也是「聞聲救苦」的利器!美國新總統歐巴瑪就任前寫給兩名稚女—十歲的瑪莉亞與七歲莎夏的家書—名為:「我要你們—與全美每名小孩—過得更好」,令人動容,即因其深諳民心。

其實觀察馬總統的言談,與歷任總統相比,確實「殺很大」,總統大選前,在溪洲部落的經典名言:「我把你們當人看」;辛樂克風災時說:「災民的表情很cynical」,老百姓的無助、求助,被總統認為是很「怨天尤人、憤世嫉俗」;以及這次風災對陳情民眾的回應,我們只能說,馬總統,您真是太不懂人民的心了!

(作者為長榮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三軍統帥曠職◎ 許淑芬

台灣的三軍統帥,可以派出多少直升機?空軍有四十多架,陸軍有三十架UH—1H,消防署只有十九架UH—1H、海鷗十架。

但是台灣的三軍統帥,直到空勤總隊救災的直升機UH—1H墜毀,三名救難英雄罹難,才開始加派軍方直升機。

一台機齡三十三年的UH—1H,在二—三小時內飛行了五航次,零件疲乏,三名救難英雄,在二十四小時內來回搶救,不得休息。如果,早一點派出更多的飛行救援軍力,這三名救難英雄就不會死。三軍統帥,你的不作為害死了這三名弟兄。

台灣的三軍統帥,你知道OH—58D戰搜直升機就停在歸仁基地嗎?戰搜機先飛進去小林村、桃源鄉、那瑪夏鄉,去勘查地形地物,然後再跟既有的衛星地圖重疊比對,定位出災難區,可能的現存掩蔽點,用生命探測儀進行生命跡象探測,趕緊進行被埋人員的挖掘,以及進行暫留在掩蔽點、生命無虞人員的輸送。這不就是最基本的救災必備流程嗎?三軍統帥,你的不作為害死了那些被埋在土石下的冤魂。

三軍統帥,你知道你可以派出多少特種部隊,挺進災區,接著醫療部隊、通訊部隊、衛生部隊進駐,成立一個基地營,來通報人員平安、來就地醫療急救、來就地衛生消毒(如果有屍體更需要環境消毒),來補給食物飲水,以維持基本生活所需。這些是你不派出更多直升機把活著的人接運出來的情況下,至少讓活著的人,安全地、繼續活著留在原地的作法。三軍統帥,你的不作為害死那些逃離土石流但餓死、冷死、急病而死的人。

(作者為台灣維新基金會政策部主任)

事態還不夠緊急嗎?◎ 許建榮

對於馬政府拒絕外援,網友急得跳腳在噗浪和各討論區抨擊「馬英九要等中國點頭才能接受嗎?」現在網友更串連「一人一信請國際救救台灣八八水災」給BBC、CNN、白宮等尋求協助。

去年緬甸水災,極權的緬甸政府拒絕國外援助,一直到中國介入,緬甸才開放外國救災。雖然台緬無法相比,但執政者類似的心態令人憂心;因為只有極權國家擔心「家醜外揚」才會拒絕外援。事實上,八月八日當天,台灣東部海域有三艘外籍貨輪遇險,台灣無法救援因此通知日本救援;現在外國主動表示協助,馬政府卻無動於衷。其實,本身能力不足並不丟臉,但擔心丟臉而造成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才是可恥的事。

此外,馬政府宣稱國軍動員遠超過九二一大地震,因此不需緊急命令。但事實是災後三天國軍動員八千六百六十人次,四天一萬六千六百五十四人次;反觀,九二一時三天內就已經動員超過五萬多人次的兵力。

九二一緊急命令有幾項跨越法令措施,如央行撥款供銀行辦理災民低利無息融資。安置受災戶,簡化程序不受有關規定限制。受災戶役男可服國民兵役。妨害救災、哄抬物價者處刑與罰款。以詐欺等取得賑災款項物品或災民財物者加重其刑二分之一。

上面所提的,有很多是現在進行式,例如目前已經出現假借救災詐騙的犯行,而未來失去土地房產的災民貸款也是問題。

九二一當時的行政院長蕭萬長在地震隔天宣布動用一百多億第二預備金。震災第五天,連戰宣布災民免息與低利貸款,災戶現有貸款期限一律延長。

但此次水災五天後,劉兆玄才說情況類似九二一,所以要縣市政府兩天內提安置計畫。同樣都是國民黨政府,差異卻是如此大。

(作者為澳洲Monash大學博士候選人)


強化救災能量 區域聯防掃除孤島【聯合報╱鄧子正/警大消防系主任】

2009.08.13 06:22 am
莫拉克風災重創中南部,也讓國內災害防救體系再次遭遇嚴格考驗,儘管各級政府以及軍、警、消拚命救災,但仍讓人替政府的風災應變救援成效捏把冷汗。

此次風災的規模與複雜度遠超過以往類似災害,帶來的不僅是風災,水災、土石流、山崩所引起的複合型災害,使得所需的救援物資與作為變得更複雜,也造成各級政府救災動員與應變作為飽受威脅。

而民眾捨棄防災中心電話不打,卻拚命往媒體通報,因為從電視不斷播放中,民眾可以輕易與媒體取得通聯,立即獲得全國關注,甚至獲得政府的重視與處置。雖然如此可多提供一通報災情的管道,卻可能造成救災部門應變與處置以及災情研判上的困難。

此外,儘管這幾年政府不斷擴充偏遠地區的災害應變通訊設施,或是協助偏遠社區建立防災自衛能力,但在災害中仍然如同孤島般,無法即時傳遞災情並獲得必要救援。這是由於人與山林爭地,許多民眾深入山區生活,一遇風災或土石流,往往不容易與外界連繫,「孤島效應」於是產生。

各級救災應變中心互動問題也備受關注。許多救援資訊與政府作為都是透過媒體披露,因此被認為各級政府間溝通不良。事實上,救災事務紛亂,各級政府救災步驟要取得一致有一定難度,加上民選首長需為民意負責,透過媒體傳遞需求,期望獲得更多的重視與必要的奧援,也就不足為奇。

政府應記取這些問題帶來的教訓,強化救災能量,確保災害應變的順暢。

首先,要善用科技力量,預估並掌握所管轄事務與轄區可能發生的災害種類、規模、型態、災害地點與可能的災害損失,並建立災害應變救援技術以及物資種類、數量與輸送方法,避免因準備不足而必須「意外地」對應重大災害。

其次,各級政府應設法提供更便利的災情通報管道或與媒體合作,讓災情可以立即有效的通報與獲得處置,避免民眾因無助而單向地向媒體通報災情,形成救災單位困擾,也可避免「孤島效應」的產生。

其三,加強救災物資的掌控與徵調,特別是關鍵性救災人力、技術、設備或物資更須留意。在各級政府已經大量動員下,若有不足,應盡速向民間徵調。平時應建立相關資訊、通聯管道、徵調機制與開口合約,需要時能立即徵調。

其四,平時透過各種連繫方式或協同演練,加強各級應變中心作業員、部門主管彼此認識與協調聯繫,特別是首長間的溝通管道與互動方式,並強化縣市區域聯防機制。

【2009/08/13 聯合報】

聯合筆記/總統,你還可以多做點【聯合報╱蔡惠萍】
   
2009.08.13 06:22 am
一場半世紀以來最嚴重的洪災,斷了十一座省道橋梁,外界不解的是,為何每逢颱風必斷橋,橋梁改建的速度永遠趕不上被惡水沖毀的速度?

討論橋梁改建,應分成危橋與非危橋兩層面來談。去年后豐斷橋後,在政院要求下,交通部將五十座省道危橋改建期從四年壓縮成兩年,但颱風年年來,橋梁總是邊建邊斷,有學者點出了關鍵的問題———政府採購法

在現行採購法的規範下,導致危橋發包緩慢、執行率無法推前。尤其這次風災,路斷橋毀的程度堪稱史上最慘,有立委建請總統發布緊急命令,可立刻籌措財源,並整合民間資源。更重要的是,可以跨越採購法的限制,直接指定績優廠商立刻進駐動工,簡化行政程序,從而加速危橋改建。

但政院已表明不建議發布緊急命令,總統府也說「暫不考慮」。但大家都認為危橋改建是第一要務,請問閣揆和總統:在現有條件不改變下,要如何加速危橋改建?會不會半年後,還在等待發包?

除了列管危橋,這次斷橋中七成都是非列管危橋,部會雖可在權責範圍內訂定更合宜的封橋SOP,但斷橋只是「結果」,橋之所以會斷,是集合了上游集水區山坡地開發、河川水利工程及人為採砂、地下水抽取等因素,這些都會影響橋梁壽命。亦即,橋斷只是結果,但橋梁結構以外的因素不能不同時檢討。

因此,若要減少斷橋,就要控制山坡地無限制的開發、地層下陷區域不可再濫抽地下水,但這些都超乎單一部會的職權範圍,牽涉到整體的國土規畫與利用。問題是,外界包括監院甚至馬總統,卻都只著眼於單一部會的究責。與其指責氣象預報失準,馬總統與劉院長還可以做得更多,應立即針對國土規畫進行跨部會的整合協調。

【2009/08/13 聯合報】

社論-從八掌溪事件看八八水患   中國時報

    * 2009-08-13
      莫拉克颱風肆虐台灣,釀成台灣有史以來最嚴重的風雨災害,迄今死亡人數都還不能確定,惟可能上看兩百。一九九九年九二一大地震死亡人數兩千四百餘人,但那是地牛翻身,數十分鐘之內就牆倒垣塌,科學上事前既無法預知地震,也不容易有什麼防範準備、遷徙避難的安排。但是颱風則不同:事前有路徑分析、衛星預判、雨量推估,而災害發生通常也有數十個小時的緩衝時間,並非瞬間遭逢大變。但不幸的是,即使我們有這麼多的機會避免巨災,莫拉克還是造成至少百人的死亡與失蹤。如果甲仙鄉幾個村落被掩埋之事沒有奇蹟出現,此次水患恐怕死亡人數還會攀升。

     為什麼一個中度颱風會造成這麼慘重的傷亡,值得我們做比對與檢討,而最適當的比較參考,就是二○○○年七月廿二日的八掌溪事件。當時,瞬間雨量大,造成山洪暴發,危及八掌溪上工作的四名工人。岸邊友人聯絡呼救,甚至連媒體都已架設機組直播現場,但政府卻始終未能及時赴援。短短兩個小時之內,溪水逐漸上漲,終至沖走了待援的四名工人,事後其屍體在下游被發現。八掌溪事件雖然死亡人數僅四人,但由於媒體現場直擊,其震撼人心效果極強,也衍生出後續一連串的輿論抨擊與政治效應。

     八掌溪事件與此次南台灣水患有許多相同之處;拋開事前氣象預報或有的雨量誤差不談,其所凸顯的問題都是防災與救災效率。在事前,政府在南北水荒的壓力下,多少都希望這個來犯的中度颱風能帶來一些雨量以紓解旱象,故對於防災掉以輕心。整個政府體系從中央到地方,對於一千多毫米的雨量預報不以為意、對於撤離的建議虛應故事、對於土石流的警示漫不經心,終於蹉跎掉了減少損害的黃金機會。

     在災害逐步浮現之後,整個行政當局的救災調度慌亂,連國外CNN都忍不住嚴辭批評。叫車車不來、調兵兵不動、事事走公文,又不知道浪費了多少寶貴的時間。就連到災區視查的政府大員,都應對無度,也無法撫慰受難民眾的苦難心情。八月八日以來死傷日益增加、損害逐漸擴大,而人民對政府的不滿亦開始快速累積,良有以也。

     如果拿八掌溪事件與此次颱風的災情做一對比,讀者當能發現若干政治責任的對比。當時民進黨的陳水扁總統甫接大位,一切都不進入狀況,而現在的劉內閣號稱是「準備好了」的老團隊,但比起手忙腳亂與協調失度,卻是毫不遜色。八掌溪事件時地方縣長是國民黨的李雅景,與中央政府黨派不同,但輿論卻一律歸責中央,很少有人在中央與地方權責上做文章。但八八水患迄今近一周,卻頗有中央/地方責任歸屬的推諉。顯然,十年來台灣救災防災、保衛百姓的本事沒有多少進展,但政客們自我防衛的厚顏能耐,卻有大幅的提升。

     八掌溪事發兩日後,僅上台兩個月的行政院長唐飛展現責任風範,向陳水扁總統請辭。唐院長後來雖獲慰留,但副院長游錫堃辭職獲准,其下消防署署長與副署長、警政署長、空警隊長等均記大過,嘉義縣長被彈劾,其餘大小官員被懲處者近廿人。平心而論,政務官請辭倒不見得有利於後續災難的搶救,但知恥近乎勇是民主政治的ABC。畢竟官員要有責任倫理的觀念,才能給以後的災情處理惕勵與警示。八掌溪事件民進黨政府道歉再道歉,並且以行動向社會宣示其知恥的態度。八八水患死傷二百人,當局承擔責任的表現,恐怕是遠遠不如的。

     保衛家園、減少傷害、提升人民福祉是政府最大最大的職責。不久之前,立法院預算中心公布了若干行政當局執行救災防災預算的疏失,但是我們號稱善打正規戰的行政院似乎不以為意。救災雖然是「萬一」的事,但救災卻是最典型、最需協調戰力的正規作戰。平常不演練,災害來臨時就必然手忙腳亂。八八水患正規作戰打成這樣,比起九年前的八掌溪,不論就傷亡災情與責任承擔來看,都是慘不忍睹的。

社論-上有久閒失職之吏,下有受害無告之民工商時報

    * 2009-08-13
       這一次八八水災重創南台灣,水淹小林村、夜崩堰塞湖,滾滾黃泥吞噬無數家園,沖毀無數橋樑,夫婦失散,父子永別,哀哀之聲,不絕如縷,令人聞之動容。這雖是天地不仁,但為政者豈無疏失?

     對於此刻政府全力動員救援,許多無名英雄的犧牲奉獻,我們必須致上最大的敬意。但對於長期以來政府屢編巨額預算治水,屢提國土保育計畫,卻未能止禍於未萌,致使人間慘劇一再重演,這樣的行政效率實在令人深感失望,這正是「上有久閒失職之吏,則下有受害無告之民」。

     回顧台灣的氣候史,每年罕有不發生這樣的災難。以近年為例,2001年桃芝、納莉颱風,2004年敏督利颱風,2008年辛樂克颱風,皆曾重創台灣,水淹萬頃良田,令數萬房屋倒塌,但何以這些年政府投入大筆人力及資源治水,研議國土計畫,終究未能阻止悲劇一再發生?

     先就治水而言,多年來政府所編的預算不可謂不多,除了地方政府自行應編列的預算外,2006年立法院更通過逾千億治水預算,以解決台灣易淹水地區的水患問題。這項計畫原來僅編列800億元,外界向以「8年800億治水計畫」稱之,最後在立院不斷加碼下增至1,100多億元。持平而論,治水三年,理當可以展現些微成效才對,遺憾的是,不論是去年的卡玫基、辛樂克或今年的莫拉克風災過後,這些易淹水地區依舊惡水肆虐,治水三年,何竟至此?

     其次,政府長年投入可觀的資源進行土石流監測及防治工作,理應可以降低土石流對危險地區的衝擊。但不論是去年辛樂克颱風重創廬山溫泉區,今年莫拉克重創小林村,這些監測的資訊並未獲得有效的整合,以致民眾未能及時疏散,進而釀成悲劇。政府投入大筆防災預算,卻依然未能挽狂瀾於既倒,思之能不悲憤!

     我們明白,這些年所以發生這麼大的洪患,釀成這麼大的損失,有部分確實非人力所能及,乃為氣候變遷所致。然而,面對天候異常,人力無法扭轉的局面,政府究竟該與大自然力鬥而一再重建?或是與大自然妥協進行遷村?政府早該做出決斷。但是由於深懼民情反彈,歷年來決策當局總是以拖待變,也正因這種得過且過的心態,使得這一攸關台灣生態、百萬民命的「國土計畫法」,始終未能在立法院完成三讀。

「國土計畫法」曾於1997年、2002年兩度送立法院審查,但在建商及農民擔心自己土地被劃為保育區的壓力下,此一法律遲未過關。民眾對於「國土計畫法」的恐懼是可以理解的,但決策當局當年若真瞭解立法延宕得付出今天這般沉重的代價,而傾全力溝通,並提出令民眾滿意的配套補償,這個關乎台灣生態、百萬民命的法律案,豈會歷經十年而原地踏步?

     台灣各地所遭逢的洪患一年比一年嚴重,因洪患而流離失所的家庭一年比一年多,這也就難怪日前監察院長王建煊在談到此次小林村被土石流淹沒時會如此情緒激動,哽咽的表示:「我難過得不得了,想罵人不曉得罵誰,想拿刀砍他一刀,也不曉得砍誰。」若行政部門能以這種心情來進行8年800億治水計畫,來推動國土計畫法的協商,台灣今天絕不至年年出現這種令人心碎的畫面。

     我們籲請馬總統要以台灣百年安危的角度來思考治水的問題,而不要以四年執政、八年執政是否獲得掌聲來衡量這一問題。未來不論在治水計畫、土石流監測彙報、國土計畫法這幾件事情上,都必須盡最大力量與誠意推動,不惟是迫於一時輿論的壓力,更是懷抱對台灣最大的關心與熱愛。只有如此,台灣才能得救。

     舊約聖經有篇「挪亞造方舟」的故事。希伯來人挪亞預知洪水即將淹沒全地,他一面呼籲所有人早作預備,一面造方舟,但在天氣晴朗的日子,這一造方舟的行動卻遭致所有人的譏笑,他的預言無人相信;由於挪亞堅信災難即將到來,他全力克服困難,完成方舟的建造,因而得以在洪水猛然而至時得救。

我們希望馬總統能成為今天的挪亞,不畏他人的譏笑與指責,建造一個宛若方舟的國土保育計畫,如此台灣才有希望在這個天候異常的年代全然得救。

救助災民,服務輸送是關鍵【彭懷真】

    * 2009-08-13
      這幾天,各救災單位、各政府體系公務員、各媒體紛紛打電話詢問,並提出一些共同問題。我個人擔任過「九二一社工諮詢專線」協調人,參與SARS、四川大地震等重大災變的因應,也是社工界老兵,歸納現有問題都與「服務輸送有關」,針對各項服務的輸送,僅提供幾點建議:

     一、各界捐助物資,建議由民政首長邀集宗教團體來發放。宗教體系在基層服務已久的牧師、神父修女、和尚尼姑,乃至一貫道的鄉親,最懂得如何處理這些物資,也比較可透過大量志工來發放。這些物資的發放僅須簡單登記即可送出,避免太繁複的行政流程。

     二、災民與災戶的困境,需要翔實調查,建議由各地負責「社會救助」與「社會工作」方面的人員,運用原本低收入戶調查的機制與方法,在村幹事、戶政事務所人員或郵差的陪同之下,盡速將各項資料建檔。如有電腦廠商願意提供大量筆記型電腦,會有助資訊的彙整。

     三、災戶一旦建檔,即可派遣社會工作人員與公共衛生人員以「個案管理」的方式,深入了解所面對各種問題。社會工作人員與公共衛生人員可以徵調各大學與研究所的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之下,先予以扼要行前講習,並辦理保險,然後以五至八人一個小組,專車送至服務點,與當地村幹事、社工員、公衛護士,一起服務災戶。

     四、孩子、身心障礙者與老人是最弱勢者,需多加關懷。凡是入學的孩子,建議由教育部透過各級學校專案輔導,未入學者則由內政部兒童局專案輔導。政府並將訊息告知社會工作科,再由社工科分配給家扶中心或世界展望會或兒福聯盟,予以關懷。身心障礙者或因水災受傷者,由伊甸或陽光基金會幫忙。老人家則由紅十字會、曉明、弘道等基金會協助。

     五、各地社會行政、衛生行政、警政主管不宜四處走動,而應該在辦公室掌握各項訊息,有效決策,並透過行政系統有所指揮。各項上級會議由副主管去開即可。首長立即徵調兩三位同仁隨時待命,處理各方面的訊息。一人專門負責將訊息上傳給中央,以利上級判斷。

     尤其需考慮第一線工作者身心疲憊問題,每三天在前線服務,就應回家休息兩天再投入後續服務。同時各社政、衛政、民政、警政、教育系統繼續邀請及訓練人才。如此可避免救災者成為另一些災民。(作者為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系主任)

凱撒的面具-不要當狂風暴雨中那五隻青蛙【王健壯】
 
  * 2009-08-13    * 中國時報
     「五隻青蛙坐在圓木上,其中四隻決定要跳走,圓木上還剩下幾隻青蛙?答案是五隻。為什麼?因為『決定』和『執行』是兩回事。」這是美國眾議院厚達五百多頁的「卡崔娜調查報告」中的一句引言。

     這句引言其實也正是全本調查報告的關鍵:紐奧良多颶風也多水患,乃是地勢使然,也是自古即然,上個世紀的十幾次颶風就曾屢次重創這個爵士樂故鄉,血淚史斑斑可考。

     卡崔娜的前一年,聯邦救難總署更曾與路易斯安那州政府與紐奧良市政府,聯合舉辦了一次代號為「颶風潘」的模擬演習,擬定了各種可能的假想以及因應方案,其中就曾研判,如果遭遇三級颶風,可能會有百萬居民流離失所,六十萬住家被毀。

     但一年一個月後,三級颶風卡崔娜來襲,紐奧良卻像是個毫無準備也全無設防的城市,州政府與市政府的救難亂無章法,聯邦救援也姍姍來遲,結果全市八成地區淹在水中,近兩千人死亡,損害高達八百多億美元,百萬民眾流離失所,其中有數萬人至今仍以拖車為家。

     紐奧良的防災與救災,為什麼會變成像五隻青蛙那樣的有決定但未執行?原因雖然多得不計其數,但其中治水防災經費的不足救災人力的短缺,卻是最致命的兩個原因。

     紐奧良地勢低,需要大量興建堤防,但小布希執政後,卻每年大刪紐奧良的治水經費,二○○四年,卡崔娜來襲前一年,負責興建防洪設施的陸軍工程兵團,提出了一千一百萬美元的預算需求,但布希卻大刪為三百萬,國會最後核准通過五百五十萬。○五年,工程兵團又提出兩千兩百五十萬美元的預算,布希又大刪為三百九十萬,國會最後同意核撥五百七十萬。

     治水防洪建堤攸關人命大事,但布希政府卻斤斤計較幾百萬經費的差別,為什麼?理由是聯邦經費有限,經費何以有限?因為錢都花到伊拉克戰場以及減稅上去了。布希打伊拉克的軍費高達上兆美元,減稅也是一減就是幾千億美元,可見聯邦不是沒錢,而是因為預算排擠,打仗與減稅兩個「不急之務」,擠掉了紐奧良的防災經費。

     防災沒錢已經種下了禍根,救災人力嚴重不足更是釀成大災難的主因。美國地方救災人力通常有兩種,軍方與國民兵。卡崔娜來襲雖早在預測中,但從聯邦到市政府,卻未預先布置救災人力待命;更離譜的是,颶風侵襲當天以及其後兩天,紐奧良附近的軍隊卻未動員救災,理由是國防部長倫斯斐下令按兵不動,氣得連小布希都忍不住大罵倫斯斐罔顧人命;如果軍方在第一時間就動員後來的數萬人力、直升機、車輛以及通訊設備等,紐奧良的災害也許會減少許多。

     救災另一主力的國民兵,雖然是屬於州政府調動權責,但卡崔娜來襲前,路易斯安那的數千國民兵,其中約有半數卻被聯邦政府徵調到伊拉克戰場上負責後勤,如果不是鄰近各州借調國民兵支援,紐奧良可能將更慘不忍睹。打仗擠掉了防災經費,也抽空了救災人力,布希政府為害之深,讓紐奧良居民至今仍恨之入骨。

     但也因為卡崔娜付出了那麼慘痛的代價,聯邦、州與市政府也學到了教訓,去年颶風古斯塔夫來襲前,路易斯安那即已全州總動員,先撤離了近兩百萬居民,國民兵與軍方也全員待命,結果損失大減,死亡人數也降低到四十多人。

     卡崔娜的防災與救災,被公認是布希政府最大劣政之一,這個颶風對所有執政者的教訓,除了是不要做狂風暴雨中那五隻青蛙外,更重要的是要了解,統治就是選擇,如果執政者像布希一樣,選擇的國家總目標是反恐,其結果就是無數個卡崔娜的發生。

     莫拉克重創南台灣後,不但立法與監察兩院應該學習美國眾議院,寫出一本「莫拉克調查報告」,馬政府也該重新確定國家總目標是什麼,如果選擇的是兩岸和平,就該在總預算中調整國防與防災救災的比例,就像陳長文一再呼籲的,幹嘛非要花七百五十億鉅款去購買專打裝甲車輛的阿帕契直升機不可?這些錢如果拿來多買幾架救難直升機,也不至於枉死了空勤總隊三位機員。 (作者為中國時報前社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