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職的演出

 
「樊江關」裏張君秋飾演樊梨花(右)、李世芳飾演薛金蓮,在舞台上稱職的演出「對劍」這一場,讓人感受刀馬旦的魅力。 

 
《樊江關》這齣戲又稱為「姑嫂比劍」,薛金蓮、樊梨花這對姑嫂(刀馬旦飾演),對於出兵時間點有不同的看法,心急的薛金蓮出手去打統兵元帥樊梨花,引發軒然大波,兩個刀馬旦互不相讓,演出熱鬧的一場戲(刀馬旦通常飾演女將,造型是頭戴翎子、穿蟒扎靠)。 

  唐太宗率領薛仁貴御駕親征,被困在西遼鎖陽城。柳迎春(薛仁貴之妻、也是樊梨花的婆婆)奉聖命到樊江關,調派樊梨花帶兵前來救駕,這齣戲就從這裏開始演起。樊梨花正要點動人馬,正好薛金蓮押糧草來到樊江關。 

  薛金蓮以〈趟馬〉這套舞蹈動作出場,顯示其武功高強、身手靈活。樊梨花不敢怠慢,在「吹打」的音樂中,禮貌相迎。禮敬小姑,為的是建立良好的關係。何況樊梨花新嫁入薛家,很多薛家的習慣,還得靠小姑指點,她渴望得到自家人的支持,這也是一種「先安內再攘外」的意思。 

  可是薛金蓮卻不這樣想,薛金蓮看到桌上父親薛仁貴的求救信,認為嫂嫂樊梨花不積極出兵,拖拖拉拉的延誤軍情,父親的命可能都會不保。她很不高興,先是言語擠兌,繼之動起武來。薛金蓮直爽的個性,不能忍耐,不考慮後果,鬧起了矛盾,這豈不是浪費更多的時間。
 
  在舞台上〈對劍〉這一場卻是美的展現,讓觀眾看得眼花撩亂、美不勝收。兩人戴七星額子(有許多絨球的帽子)、插翎子、扎靠(樊梨花扎硬靠、薛金蓮穿軟靠或改良靠),銖兩悉稱,各顯神通。劍是短兵器,打法優雅,一招一式,嫺熟精美,是一種看了叫人難忘的武術式雙人舞蹈。
 
  藝術總是讓人喜聞樂見,原本兩個女人因意見不合、倔強彆扭相持不下的僵局,這會兒卻化成美麗的舞蹈,吸引人專注觀賞。觀眾看得忘我,無形中這齣戲已提供一個「戲劇性」提升心靈的經驗。假如在實際人生中遇到拂逆,我們也能用戲劇美的、耐心的眼光來面對,那個橫亙在心的不好的感覺很快的就會煙消雲散。
 
  最後柳迎春聞訊,急忙跑出來喝止,戲裏為了平衡情緒失衡的天平,故意讓樊梨花負氣收回發兵救援的將令,薛金蓮無奈,只好再三向嫂請罪,最後姑嫂言歸於好,同往解圍。開始的衝突變成祥和,觀眾享受了人際關係從緊張到輕鬆的神奇過程。尤其編劇者能在慘烈的戰爭背景中,神來一筆,寫了一段人性溫馨的家庭喜劇,真是舉重若輕的手筆。編劇者讓我們相信:兩人同心,其利斷金;樊梨花、薛金蓮兩人前嫌盡棄,攜手同心,她們一定會贏得戰爭的勝利。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