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代的企業改革戰士織田信長,四十九歲那年於本能寺遭家臣明智光秀夜襲,大志未成而死於非命。不過,這說法終究是一般結論,事實如何仍不得而知,才會成為日本戰國史首屈一指的謎團。也因此有不少日本作家以此謎團為主題,前仆後繼地在小說中展開自己的獨特論調,而且只要有新視點出現,那書肯定會暢銷。 

就這點來說,日本人確實不會死守先人留下的論定,即便是蓋棺後的論定。畢竟,所謂「正史」,都是「勝者」的狡辯,敗者死無對証。我們先不管織田信長到底怎麼死的,那是學術界專家的問題,在此先來看看他生前的飲食習慣。 

前面已提過,織田信長的口味很重。其實也不光織田信長而已,一般說來,從事體力工作的人,基於必須補充自汗水中流失的鹽分,口味都比坐辦公桌的人要重。何況戰國時代的武士,因過度支出體力,必然會在不自覺中偏愛鹹味。 

織田不但口味重,而且吃飯速度很快。玩過日本戰國電玩的人,大致都知道信長在永祿三年(一五六○)五月十九日黎明,舞了一曲能樂劇謠曲〈敦盛〉: 

人間五十年,與下天比之,直如夢與幻;有幸來人世,何能永不滅? …… 

這一節,據說織田舞了三次,舞畢,大叫「吹螺,給我甲冑」,之後站著吞下一碗開水泡飯,命人開清洲城門,身後只跟隨七、八騎兵,便如疾風奔馳出去。 

此時,信長二十八歲,今川義元四十二歲,而德川家康才十九歲。 

目標是率領軍隊正打算進京的今川義元,今川軍剛好在桶狹間紮營休息。對方是二萬五千大軍(另一說是四萬),織田這方只有二千五百(另一說是四千),等於以卵擊石。可是織田若不進行奇襲,今川軍遲早會路過清洲城,一網打盡織田軍。所幸天公作美,下了一場雷雨,令織田軍奇襲成功,砍下大將今川頭顱,也奠下往後奪取天下的基礎。 

連上陣前,織田也站著吞下開水泡飯,可見他平時吃飯不太喜歡細嚼慢嚥。從他留下的畫像中也看得出他下巴很尖,顎骨不發達。這在人相學來說,似乎表示晚年時運不濟。 

雖說戰國武士的生活本為吃飯要快、拉撒要快、跑路要快,但信長的「快」,很可能出於個性。 

根據現代醫學來說,細嚼慢嚥可以令大腦產生阿爾法腦波,令精神安定,與坐禪瞑想時的效果一樣。但陷於不安或緊張狀態時,則會發出倍他腦波。老是發出倍他腦波的人,等於經年處於感情高漲、亢奮狀態,當然血流也會增快,繼而增加心臟負擔。 

信長除了吃飯快、口味重,他還偏食。偏食會令人性情暴躁。 

信長之所以能夠掌握大半個天下,全在於他行動奔放自由,不守常規也不修細節,這是他的最大魅力;只是一旦決定做某事,即便不擇手段也要達到目的,這也正是他的致命傷。 

或許,織田早已預感到自己天命不長,才活得如煙火那般燦爛、急促?雖然後人給他冠上「第六天魔王」之稱,強調他的殘忍性,事實上他做的幾件殺戮事,幾乎全針對當時墮落的比叡山和尚與一向宗(淨土真宗)佛教徒而已,時期也在三十歲代末至四十出頭那幾年,目的是實現政教分離。 

有件事很喜歡被人提出來強調他的狠毒,據說: 

天正二年(一五七四)元旦,岐阜城內舉行賀年酒宴,十分熱鬧,諸國大名與眾武將都來慶賀。織田在酒席中展出塗上金泥的三個骷髏,並命家臣以骷髏當酒杯喝下喜酒。這三個骷髏正是前一年平定的越前.朝倉義景與近江.淺井久政、長政父子骷髏。淺井父子是江州(滋賀縣)名門,居城小谷城位於琵琶湖北部,而且長政還是信長的妹婿,得年二十九。 

但根據《信長公記》,實際上織田是等諸國大名和眾武將均離去後,只在森蘭丸等幾個貼身隨從前拿出骷髏擱在「三方」(sanbou,古時盛飯食的短足木盤,供奉神佛時也用這種食案)上,邊觀賞邊舞蹈而已。這在當時算是一種尊重行為,根本不是織田存心侮辱死者。此外,這是當時流行的密教真言宗立川流祕密儀式,說只要祭祀骷髏七年,第八年骷髏便會還魂並賜予神通力。織田大概想在第八年讓這些骷髏成為自己的守護靈吧,何況織田不會喝酒,怎麼可能在酒宴上拿骷髏當酒杯? 

接續織田未完成的事業的豐臣秀吉,做法完全仿傚織田,而德川家康則視織田為反面教師,不過,家康最後也完成織田信長的「天下布武」事業,樹立了以武士執政的德川幕府。 

至於「人間五十年,與下天比之,直如夢與幻;有幸來人世,何能永不滅?」這節謠曲的意思,普遍認為是:人生只有五十年,短暫得跟一場夢幻一般;雖然有幸來到人世,但這世上有不滅之物嗎? 

我查了一下資料,才明白謠曲中「下天」的意思。 「下天」是指天上諸天中最不及其他「天」的天界;人間界的五十年,不過是「下天」的一晝夜而已。另一說法是:人間界的五十年,與「化樂」的八千歲比起,短暫得有如虛幻的一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