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03月14日

日本發生空前的地震與海嘯,造成人命和財產的損失令人哀悼;而隨之而來的核電廠連串危機,則令鄰國擔憂。日本的敬業精神和技術水準舉世稱道,政府官員的能力與效率卓越突出,在這樣的脈絡下,日本核電廠從興建到運轉維持的水準一定遠超過台灣,甚至可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從越演越烈的核電廠危機看來,當一個高度危險性的商用科學技術遇上難以預測的天然災害時,讓我們認識到即使是最好的依然還是不夠好!

核電釀災難以想像

放在台灣粗製濫造的施工品質、散漫隨便的管理文化和因循苟且的政府組織的脈絡下,當天然災害來襲時,我們的核電廠會釀成什麼樣的巨災令人難以想像。

藉由原子分裂的能量把水加熱產生水蒸氣來推動渦輪發電從理論上看似不難,但是原子分裂的速度很快,過程中充滿著不穩定性,我們是否有可能設計出相應的組織來駕馭管理這個系統?支持核能發電的專家學者和政治人物很少回答這個問題,社會大眾也鮮少體會到核電廠的運作以及危機處理前提是一個不曾出現在人類歷史的完美組織。

以研究美國三哩島核電廠事故著稱的組織社會學者培羅(Charles Perrow)指出,核能電廠是一個每個環節緊密扣連、同時彼此之間又複雜互動的系統,而因為其輻射危險性,又是一個容錯性很低的系統。在管理上需要一個集權以處理環環相扣的每個環節,需要一個能夠處理複雜互動的分權組織,這超越了組織能力的極限。技術系統與管理組織交相作用,意外事故不難預見。

另一個組織常見的問題是「常態性偏差」,例如便宜行事、因循苟且或投機取巧等在工程與管理上常常出現的狀況,有時是人員有意的疏失,但有時是為了要達成組織目標(限期完工或生產更多電力)而不得不的作為,在組織的過程中因為常見而被當成常態。

天然災害常被忽略

另一位組織社會學者沃恩(Diane Vaughan)指出,美國太空總署就是因為這樣的組織次文化使得挑戰者號太空梭失事爆炸。這是每個組織都會遇上的狀況,問題是這些必定會出現的錯誤在這樣一個具有巨災潛力的核電廠上,常態的意外在環境的配合下就變成巨大的災難;反覆訓練、加強稽查、強化監督等雖然可以降低這些問題,但卻無完全屏除。

我們真的能夠設計出一個「完美」的組織,來駕馭核電廠這樣容錯性低而又高度危險的大型科技物嗎?就好像超大規模天災一樣,這些都不在核電專家和政府官員的考量中。我們寄望組織不會出錯,就好像我們希望劇烈天災不會發生一樣不切實際。如果以其組織文化和敬業精神聞名於世日本的「完美」組織,遇上了完美風暴尚且如此左支右絀而危機不斷,我們真能相信台灣核電廠的營運和管理組織嗎?

作者為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助理教授、美國耶魯大學社會學博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