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醫師眾多,坊間診所林立,水準參差。東西買錯可退貨,但身體乃至珍之器,豈可隨便交予庸醫之手?如中醫聖典《傷寒卒病論》的序云「賫(拿)百年之壽命,持至貴之重器,委付凡醫,恣其所措,咄嗟嗚呼!」患者該如何看病?懂不懂醫師的良莠?就和購物一樣,買者的識貨與否能決定未來後不後悔。 


患者如何慎選醫師?筆者以過去數年找過許多醫師看病的經驗及之後憤為醫師、身處醫界的經歷,提出幾個鑑別要點: 

初診時草草診斷,隨即處方、針灸者。初診時,醫者對患者的整體狀態及繼往病史尚屬無知,即便是高手,在極有限的患者資訊之下,其診斷處方能不誤者,少矣。老偵探辦案,必儘可能搜集所有可能的資訊,不漏掉任何蛛絲馬跡,何況醫者辦病,豈可馬忽? 

針灸治療之前,不問病史、病因,不按脈診氣血虛實,只問哪裡痠痛即往哪裡扎針,若您的痠痛只是局部的筋肉疲勞(通常不是如此),那這樣的治療有可能痊癒;若是其它原因引起的,比如臟腑機能不調、筋骨錯位、或癌症侵蝕等等,這樣的治療雖可能暫時緩解局部疼痛,卻是在延誤病情。從針經《靈樞》、《素問》到後世的針灸鉅作,無不提醒醫者,針灸之前必先四診,尤其是按脈,以查明患者的虛實寒熱。虛寒者當少針或禁針,實熱者當少灸或禁灸。若醫者只問病處(特別是初診時),隨即施針、灸,不誤者少矣,輕則不效,重則產生反效果。 

診脈時還與人交談或問診者,其脈是按假的,是做秀給患者看的。按脈當集中心思,細心體會,中醫經典或任一本脈學之書,都不允許三心兩意的把脈。當醫師在把脈時,患者亦當安靜,暫停描述病情。 

中醫也有只會治標的醫師。像是已經治療了一陣子,但有吃藥、針灸則症狀改善,一停藥、停針,症狀立刻恢復;或緩解了一個症狀,卻產生更多症狀。意即,治了很久,體質仍沒改善,整體狀況仍未提升,就是治標。 

名醫≠明醫。醫師的患者越多,自無時間細診,大抵匆匆診斷,忽略許多細節,處方即用「套餐」。所謂「套餐」,就是針對某病症,有最多比例的患者有效的那套處方,而這處方很可能只是治標。名醫的患者多,即便他的「套餐」只對一成患者有效,那有效的一成患者即會為他招來更多患者,而不屬於那一成的患者只好繼續參訪下個名醫。 

把西醫某病名或症狀「同等於」中醫某病名或症狀的,是假中醫。如把「消渴」對等於糖尿病、高血壓對等於「肝陽上亢」等等。中、西醫分屬兩種截然不同的體系,中醫治的是症狀表象背後的機轉,恢復自體原本的平衡;西醫只處理物象症狀,如何對等? 

喜言何方、何藥能治西醫何病者,是假中醫。例如常聞用六味地黃丸可治糖尿病之類。大凡任何病症背後的可能性很多,非一方一藥能統治某症、某病。持此種論述的醫者,不論是名嘴或大師,若非無知,即是居心叵測。 

初診即打包票能在多少時間內包醫,事後沒醫好,卻又怪罪於患者沒遵醫囑或體質不同於常人等等有諸多藉口的,絕非良醫。良醫者,有幾分把握,說幾分話。療程多久,效果如何,大抵得據情以報。遇沒把握的,或轉介給高手處理,莫要誤了患者的治療時機。人畢竟不是神,醫非辦桌,豈能說包就包? 

診間兼賣健康食品、藥品者,若非無知,即為利害仁。無論是草本、動物或人工合成的各類健康食品,都已陸續被證實無益、或多或少對人體有害(見「危險藥補」),這種結論也符合中醫的認識──平衡才是健康之道,太過或不及都是病態。每餐都吃十碗飯,身體受得了嗎?過服某些營養品,也會造成負擔、傷害。現代人其實多不病營養不足,病不平衡、壓力、飲食起居不正常、缺乏運動。況且,不能用百百種中藥改善患者體質,還須藉助其它健康食品,那要中醫師幹嘛? 

醫者是天職,非營利單位,精進醫道、認真看病是醫者唯一的工作,把「醫」當作營利事業經營、勤開分店,或兼行政事務者,其心神、精力既分神於煩瑣雜務,其術自然難以精進。個人經驗:行政地位高低與醫術高低無涉,甚至有官越大,醫術越差的傾向。 

勿聽信名嘴之言。名嘴可能是名醫,但不等於明醫,更皇論無中醫師執照的名嘴。每個人的身體狀態都不同,不可能某一個處方或方法對所有人都有效,這些名嘴提出的方案,大多數的情況是:益了少數,害了多數。像是啥「黃耆、大棗泡茶喝可提升免疫力」之類,當心火氣越喝越大。 

以上是患者挑選醫者的要略。 

然而,在挑選好醫師之外,患者本身是否為「好患者」,亦是關鍵,就像賣家喜挑好的買家,精明的醫師也會挑病人。凡屬下列患者,多會被醫者草草打發: 

態度差,不尊重醫師者。大抵要考上醫學系、拿到醫師執照者,多須經數年苦讀的煎熬,非一般人能體會,面對患者時,醫師更須基本的尊重。 

不合作的患者。如不定時看病、服藥,不遵守醫師囑咐,飲食、起居不正常,房事不節制,懶得運動者。這種患者,醫了效果也不好,甚至會白醫,不如不要醫,以免浪費醫療資源,又損了醫者的信譽。 

不固定給同一位醫師看病者。如今天看x醫師,明天看y醫師;或針灸找x醫師,開藥找y醫師。中醫學派別眾多、水準參差,對於同一位患者,十位中醫師幾乎可有十種治法,猶如治水,有人疏導、有人圍堵,有人治標,有人治本,也有誤治者。因此之故,若不固定給某位醫師治療,很難判斷治療的有效或反效果是因為哪位醫師的處方。 

喜言某某醫師怎麼說、怎麼講(特別是某某名醫或西醫師),對當下的醫師所言不甚聽從或質疑者。若某某醫師講得對,何不找該醫師診治?卻要來找當下這位醫師? 

自己私下亂服藥的,其弊如同前述的「不固定給同一位醫師看病者」,既然自己會開藥,又何必找醫師? 

所以,醫之不效,病家有時也當自我反省。人都會生病,醫者、病者須互相尊重、配合,彼此關係才會更好、更長久。 

不過話又說回來,能不能遇到好醫師,也視患者與醫師的機緣夠不夠。有時近在眼前、住在隔壁的好醫師,沒緣就是沒緣。有時雖訪遍十方,儘是遇到差勁的三流醫師。在怪別人之前,或許得先檢討自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