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蔬菜有益健康,每天應該吃多少?營養師提出「三蔬二果」的口號,為營養加分。

台北長庚醫院營養師林鈺珊指出,三蔬二果是指每天3份蔬菜、2份水果,蔬菜一份約100公克,相當於生菜兩碗,煮熟後縮成一碗的份量;水果一份,約一顆拳頭大或切好的一碗。

不過也有特殊情況,林鈺珊補充,胡蘿蔔、牛蒡、洋蔥,1/4即為一份;水果當中,小番茄23粒才叫一份,小草莓16顆,葡萄12顆,棗子得吃2顆才足量,但木瓜每次吃1/4即可。

這樣的份量主要考慮熱量與甜度差異,林鈺珊表示,不同顏色的蔬果,特性也不同,口訣是「綠色護眼、黃色抗氧化、紅色護心、紫色強腦、白色增加免疫力」,民眾多攝取不同顏色,健康加分。

蔬果裡的維生素、礦物質抗氧化、膳食纖維治便祕,但如何在三餐中多多夾帶偷渡蔬果,增加攝取量?林鈺珊建議,將水果放在容易取得的地方、吃自助餐時可選有蔬菜做配菜的菜,如肉絲竹筍、牛肉炒青菜,或者吃麵時,多點燙青菜。此外,多用水果入菜,加點創意巧思,如木瓜燉魚、紅龍果涼拌、葡萄拌蘆筍等。

林鈺珊說,飯後隔半個小時吃水果,有助於鐵質吸收;飯前吃水果,是針對想減肥的人,增加飽足感的方法。

另外,還有很多人習慣切完水果會泡鹽,但在追求低鹽、降低高血壓觀念下,最好避免這麼做。

【2008/03/07 聯合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冷時,來上一鍋羊肉爐,讓人打從心裡暖起來,但長輩卻叮嚀,別吃太多,小心上火;大熱天,冰西瓜最是誘人,長輩卻擔心,別吃太「涼」,留心拉肚子。

在老一輩眼裡,有些食物是「涼」的、有些卻是「熱」,這和食物本身的溫度無關,而是受到中醫傳統觀念的影響。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師羅珮琳說明,中醫觀察食物在人體中反應的經驗法則以及氣功原理,理解食物在內臟、經絡的走向後 ,將食物分為寒、涼、平、溫、熱五大性質,以及酸、苦、甘、辛、鹹五大味道,分別對應肝、心、脾、肺、腎五臟。

羅佩琳說明,中醫對食物味道的分類,並非是實際吃起來的感覺,例如「辛」,並不等同於辛辣,而是具有發汗效果之食物,根據對應之道,可以調整身體內臟作用。

至於體質,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張家蓓說明,中醫依據人體生理功能變化,區分不同之體質,實際的分類較為複雜,一般人可簡單區分自己屬於寒性或熱性體質,寒性體質者通常體溫較低,容易倦怠、無力,尿多色淡;熱性體質則體溫高,容易亢進、緊張、常自覺口渴、尿少色黃、便秘等。

體質與食物性質相互影響,羅珮琳說,西方也有類似的說法,如西方諺語「You are what you eat」,飲食習慣造就你成為什麼體質。

人類呱呱落地時,是體質最純淨、陰陽平和之時,但也有人初生時體質就偏熱、皮膚容易出現紅疹,中醫稱之為胎毒。羅珮琳表示,除了遺傳,媽媽在懷孕期間多吃燥熱食物,也可能會影響寶寶體質。

我們現在的體質,則是後天養成,影響因素包括生活環境、飲食習慣。例如台灣屬於海島型氣候,不少人屬於濕熱體質,而運動後習慣沖冷水、沖頭者,若愛吃冰品、生菜、寒性水果,往往會形成寒性兼濕體質,可能常腹瀉、感冒、咳嗽。

相反的,如果常吃烤、炸、辣、補品或烘焙食物,如麵包、餅乾、薯片,尤其是深愛速食者,則可能形成燥熱體質,容易長口瘡、睡眠品質不好,或是為便秘、痔瘡、便血所苦。

所以,體質雖然天生,我們可以從改善生活、飲食習慣,去調整、改變體質,羅珮琳說,通常飲食調整後,兩個月內可見成效,當然「偏食越久、調整也越久啦」。

因此寒性體質者,應該少食寒涼性食物,以免使身體降低熱能、體能,吃太多時也容易拉肚子,而應該多選用性質溫熱的食物,例如冬天喝薑茶、用龍眼乾泡茶、煮湯;體質燥熱者則可選用涼性食物降低身體燥熱反應,但張家蓓提醒,如果是虛熱體質者,也不宜吃太多涼性食物,最好選用平溫性食物。

羅珮琳說,經過調和,不同的料理方式可以改變食物性味,將寒涼性與溫熱性食物共同料理,則可以平衡、中和,例如白菜炒薑絲,或南部人很喜歡將生番茄,配薑跟醬油來吃,的確有一番道理,如果吃羊肉爐等藥膳食物,則可以吃些白蘿蔔等涼性食物,來調和、解燥。

白蘿蔔有解藥性的說法,就是根據同一原理,因為其涼性特質,可調和熱性中藥,因此,中醫師大多建議,中藥不要與白蘿蔔等涼性食物一起吃,不然得間隔兩個小時再享用。

某些食物被冠上「有毒」,羅珮琳解釋,並非是真的有毒性,例如鴨肉、芒果、茄子等,僅是對某些體質的人,容易造成不適感,引起皮膚過敏等症狀,則應該忌食,若是某些中藥如半夏、附子則是需要經過中醫師調製,才能將這些藥材變成為實用的藥物。

【2008/03/09 聯合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氣過了立春及雨水,時序已逐漸進入春天,中醫師建議民眾不妨掌握春天是萬物生長發育季節的特點,透過精神、起居、飲食、運動及防病保健等調養,以收升發舒暢的春陽之氣,為整年的健康打下堅實基礎。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院區中醫科主任蔡文興表示,就中醫觀點而言,春季養生有五招,首先是精神調養,其重點是「少生氣、多微笑」,只要無憂無慮地抱著愉快心情去拜訪春天,就可增加肝血流量,活化肝細胞,為健康加分。

第二招是起居調養,也就是隨時留意日常生活細節,比如出門時應多加件衣服,以免在乍暖還寒的初春時節傷風感冒。中醫典籍「壽親養老新書」有「春季天氣漸暖,衣服宜漸減,不可頓減,使人受寒」的說法,就是這個意思。藥王孫思邈也說過:「春天不可薄衣,令傷寒、霍亂、食不消、頭痛。」在在說明注重衣物加減的重要性。

第三招是飲食調養。蔡文興認為應從享受清爽綠色蔬菜的初春陽氣出發,進而達到調養體質的目的。他說,辛甘的蔬菜有助於春陽及護陽,這些蔬菜有蔥、元荽、紅棗及花生等,至於胡蘿蔔、花菜、白菜及青椒等新鮮蔬菜,也有提升陽氣之效,不妨適時補充一下。

第四招的運動調養則在於啟動身體引擎,活絡筋骨。蔡文興強調春季是進行運動養生的最佳時機,太極拳、體操、慢跑、散步、郊遊、登山及騎腳踏車等,都是不錯的選擇。臨床觀察不難發現,春季從事運動調養的人,抵抗力強,全年很少罹患呼吸系統疾病及傳染病。一天之中,清晨又是陽氣始生之時,最適合運動。

至於第五招的防病保健,著重於透過自我按摩來預防疾病。常見的按摩灸穴位是百會、大椎、命門、腎俞、合谷及足三里等,可加強身體的自我防衛能力。

儘管春天是四時之首,但初春時節氣候偶有反常,蔡文興提醒一些年老體弱或慢性病患者,應隨時留意身體變化,一有不適情形,就應立即就醫,及早控制病情,如此才能健健康康過一年。

【2007/03/04 聯合晚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民主黨總統參選人歐巴馬針對種族隔閡發表的感人演說已在網路爆紅,在影音分享網站YouTube上的點閱次數,至21日下午已直扣250萬大關。

這段完整播出的影片有37分39秒長,堪稱網路影片中的史詩,有網友在影片討論區寫道:「這段影片讓我濕了眼眶,幾乎哭出聲來。」

追蹤網路熱門焦點的「雅虎Buzz」資料顯示,歐巴馬18日發表關於敏感種族議題的演說後,當天網路上「歐巴馬演說」的搜尋次數暴增70多倍。

雅虎Buzz的麥卡爾指出:「很多人認為演說內容前所未見,許多學者也讚揚演說空前坦率。或許我們不能妄加聯想。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歐巴馬發表演說後,『我有個夢』和『馬丁路德金恩的終將自由演說』的搜尋人氣,也直線上升。」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本教育家宮本哲也本諸數字遊戲可以活絡大腦的原則,發明了一種名叫KenKen的數字遊戲。有人認為它可能繼數字拼圖遊戲「數獨」(Sudoku)之後,成為日本另一種高人氣的益智遊戲。

完全由宮本自己設計的KenKen,又名「聰明方格」遊戲,宮本的理論是,傳統的教學方式,讓大人、小孩的腦袋不靈光。因此,他不主張教學,認為應以解決問題的「第三方式」靈活人的大腦。

49歲的宮本將加、減、乘、除四種數學功能結合於遊戲中,強迫大腦思考與運用數理的知識與理論。他說,不透過嘗試與錯誤的科學過程,即無法找出解答。

在教室中,宮本不做遊戲教學,所有人均需自己從遊戲中尋找答案。而他認為效果相當好,主要是學童確實會開始自己尋找線索,且持續不懈。這項過程可培養學習者集中注意力。許多父母對這項遊戲趨之若鶩。

KenKen的規則與「數獨」一樣簡單,但簡單的概念下,有它複雜的地方。玩者可以玩四四格或六六格,運用加、減、乘、除,得出所給的線索號碼。遊戲的數學元素讓遊戲適合兒童學習加、減、乘、除運算,也適合大人作大腦訓練。

宮本承認他的KenKen比「數獨」遊戲運用到更多數學,事實上,整個遊戲與數理有關。他說:「將數獨遊戲中的數字換成甜瓜,還是可以玩這套遊戲,但KenKen不行。小孩一開始即不喜歡數學,絕對沒這種事。」

【2008/03/23 聯合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華盛頓時報21日報導,義大利左傾的共和報(La Repubblica)批評表示,教廷把香港樞機主教陳日君撰寫的耶穌受難日紀念儀式特別祈禱文中,有關中國天主教徒受迫害的內容刪除,是為討好中國。

陳日君是應教宗本篤十六世之請撰寫這些祈禱文。但一些評論家則堅稱,教宗選擇直言無隱的陳日君撰寫祈禱文,反映出教宗對他的充分支持。76歲的陳日君為21日在羅馬圓形競技場舉行的「十字架苦路」儀式撰寫的祈禱文,經由衛星電視現場轉播送到世界各地。

在這項紀念耶穌釘十字架的儀式中,教宗率領特別選擇的人士,舉行14處「十字架苦路」的火炬遊行。

陳日君20日在接受教廷廣播電台訪問時說:「我知道教宗要我把中國的聲音帶到圓形競技場去。對主耶穌受苦的記憶,自然會聯想到今天仍有教會在受苦,在中國,許多人仍因其信仰而受苦。」

陳日君表示,他希望北京的中國領袖「了解宗教自由,和天主教會的自由絕對無害,反而於我們的祖國有益」。

共和報說,在教廷發布的祈禱文中,並未包括有關中國天主教徒受苦的內容。該報駐教廷特派員拉羅卡引述教廷消息來源說,陳日君的原文中寫著:「多年來,我的同胞只因為是基督徒就必須殉難。」但這句話並未出現在正式的教廷版本中。該報說,在向全世界宣讀和廣播的文本中,絲毫未提迫害和中國的宗教自由。教廷勸告陳日君在撰寫「十字架苦路」祈禱文時多寫靈性,少寫政治,不要做特定的指責。

拉羅卡說,這是教廷高層明智擬定的勸告,以致不會觸及北京的敏感處,也不會傷害中國與教宗之間的地下對話。該報說,教宗希望帶來教廷與中國關係的突破,此舉也受到聯合國的支持。

批評者說,教廷對中共當局軟弱,以換取對方接受中國天主教徒。

【2008/03/23 聯合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早期國內有許多前輩畫家作品捐贈給美術館,如張大千就有不少遺作在史博館;若提到文物捐贈或受贈,有些收藏家把捐贈文物給故宮視為生命中最有意義的事之一。

在故宮受贈文物的故事裡,日本古物界傳奇人物?本五郎,與台灣旅日收藏家彭楷棟,都是故宮最重要的捐贈者。

現年八十五歲的?本五郎,從窮苦的鄉下魚販變成國際知名大骨董商的故事,在日本古物界相當知名。

? 本五郎在民國五十八年第一次捐贈文物給故宮,就是目前故宮明星展品之一「唐.加彩陶馬」,原本故宮寫信詢問他可否賣這件文物以補院藏之不足,他心想如果用「賣」的恐有商人之嫌,感覺不好。他的母親告訴他「要讓東西回到它原來的地方」,因此他決定把「加彩陶馬」捐贈給故宮,同一年還捐了另一件「新石器時代.半山式彩陶罐」。

前年他親自押運他送給台灣的第五件寶物「北宋.磁州窯白釉盆」到故宮,還到擺放「加彩陶馬」的展櫃前駐足凝視,他說是「跟它說說話」。他開玩笑說,「捐給故宮就是要最好的,反正也賣不出去」。

他回憶起已過世的收藏家朋友彭楷棟時,還提到有一次他引述報導讚彭楷棟是「大大有錢人」,卻見彭楷棟無奈地回答:「我的財產哪只五百億!但我羨慕你可以把東西捐給你的國家,而我要捐也沒有國家可捐。」他跟彭楷棟說:「你從台灣來,台灣就是你的國家,你把你的東西捐給故宮就對了。」彭楷棟真把收藏品陸續捐贈給故宮,更於九十三歲大壽時,把一生最重要的金銅佛造像收藏捐贈給故宮,總值估計在四億以上。

在那批捐贈的文物裡,原有一部分已委交紐約佳士得準備拍賣,彭楷棟臨時決定請故宮副院長林柏亭以故宮的名義打電話參與競價,拍回十三組件,費用則由彭楷棟支付。彭楷棟曾說:「我系台灣郎啦!所以我捐出這些文物,是寄付(捐贈)故鄉,不是寄付故宮。」故宮為紀念他,首開先例設置了「楷棟堂」。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黃明堂/台東報導〕日本東京一位八十五歲老人家岩佐嘉親畢生研究南島文化,在南太平洋眾多島國蒐集四千多件文物,「一毛不要」全數捐給台灣的史前文化博物館,像是「天上掉下來的寶物」般,昨天在史前館開箱亮相。

一毛不要 全捐給史前館

史前館表示,這批文物價值難以估計,但就算花一億元恐怕也買不到,因為這是岩佐畢生跑了五十多趟南太平洋小島蒐集的,且是在原出產地取得,這正是博物館採購收藏品最困難之處,而且每件文物都有文獻紀錄,價值更難衡量。

史前館說,這是開館以來最大宗文物捐贈案,目前已清點出的數量即超過四千件,因未全數開箱,還會更多。館方只負擔運輸費用,岩佐一毛不要,就將畢生心血無私捐給從未來過的台灣史前館。

岩佐嘉親一九四二年從關西高等工業學校(現大阪工業大學)畢業,在南太平洋地區進行過五十次以上的小島民族學調查。五十多年的田調過程中向原住民蒐集雕刻、飾品等各種文物,歷經困難的運輸過程,才送進自己位於東京的小房子裡。由於年事已高且無子嗣,決定捐給專業的博物館。專長文物修復的日本學者阪本勇去年到台灣看到史前館先進的典藏設備,在向岩佐轉知後,一口就答應全數捐給台灣。

教育部長杜正勝主持捐贈儀式,由於岩佐年事已高,委託居間牽線的日本學者阪本勇教授代贈,杜正勝則致贈兩人感謝狀。

教育部長杜正勝對於岩佐跨越國界,無私捐贈文物的精神相當感佩,決定授予教育部一等文化獎章。由於史前館一下子收到大量且完整的南島文物,教育部將全力支援史前館整理這批文物,讓學者、學生到此研究南島文化。

怕日方阻撓…史前館特殊技巧出關
岩佐嘉親免費捐贈南島文物,其中包括南太平洋小島上的原住民木雕。(記者黃明堂攝)

記者黃明堂/特稿

由於日本,甚至紐西蘭的博物館都相當重視岩佐的寶物,最後因緣際會落入台灣手裡,史前館將這批文物以極機密方式包裝運送,直到運抵基隆港卸貨才鬆口氣。

岩佐學會50種南島語

這樁誤打誤撞的寶物奇遇記,要從岩佐談起。他從年輕開始走遍南太平洋島國從事田野調查,由於南島語族每個民族都有不同語言,他很努力地學習小島語言,至少會講五十種南島語,並編成字典販售。

在走訪島國過程中,順道蒐集當地文物,而要運送坐落於大海中的小島物品也相當困難,有時得雇用當地原住民以獨木舟運送到有港口的大島,再輾轉運回日本,過程相當艱辛。

從南太平洋網羅的文物,都放在他東京的小屋裡,還在十五坪大的空間成立「南島文化研究所」。

他沒有子孫,就將文物當作孩子般疼愛,但怕自己走了後,沒人愛這些孩子,最近幾年開始為它們尋找歸宿。日本當地的博物館,甚至紐西蘭博物館都希望得到寶物,但老人家有怪脾氣,嫌日本博物館程序太繁瑣,紐西蘭則只選擇想要的,被他給拒絕了,他打算物歸原處,讓它們回到原本的家。

故事的第二位主角是京都學者阪本勇,去年為了蒐集樹皮衣到台東,在史前館看到了「打棒」,回日本後,又在岩佐家中看過其它島族的樹皮衣,他向岩佐提及台灣有個設備很棒的史前館,岩佐即表示要捐東西,並由阪本勇轉達此訊息。

史前館館長浦忠成及典藏研究組主任林志興去年十二月四日直奔日本,岩佐很高興,一開口就說:「你們眼睛看得到的,全部送你,半毛不要,唯一條件就是全部都拿走,且三個月內要搬完。」

林志興看到滿屋的寶物,但更多的是放在倉庫內,他透過門板的小破洞看到裡頭堆得滿滿,略懂日語的他,一再追問老人家是不是全送,岩佐則重複說:「是」,林志興大略清點,約有四百件。

館長浦忠成當下打電話向教育部回報,確認接受寶物,立刻奔回台籌備運送事宜,並委託阪本勇在日本協助包裝。由於這是日本博物館要不到的寶物,史前館深怕事情曝光會遭日方阻撓,暗中完成招標委託專業包裝,從倉庫逐件裝箱過程中,發現件數竟不只四百件,最後竟數到四千多件。

在海面上仍高度保密

今年三月六日,貨輪在東京灣啟程,為了避免文物外洩,以「特殊技巧」報關,總共一百七十一箱的文物順利裝船出海,但在海面上仍高度保密,深怕日警突然攔截,直到三月十四日貨輪駛進基隆港、十七日載進史前館,才完成寶物跨國運送任務。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瑞典老一輩婦女喝咖啡的故事總叫我聽得神往。上世紀四十年代物資貧苦的時代,農莊長工們的婦女最懂得品嚐咖啡。一塊白糖放在碟子上,一小湯勺燒開來的咖啡,嘴對著碟噘一口氣瞬間吸吮進嘴裡,姿態準確而神情之痛快。瑞典語說是「塊糖咖啡」(kaffe pa bit)。我家老馬認識南方一個有名的大宅院人家裡的長工老婆,生養了十三個孩子,一家人都住在一個廚房裡,聽說她騎單車往路上驃悍的模樣,跟她「嚼咖啡」眼色一樣帥酷。

 長工走進主人家的廚房,主婦要是請他們喝一杯咖啡,長工們有自己表達拘謹的禮儀。一邊口中稱謝時,雙手拿著帽沿往右轉三圈,右腳踮著、膝蓋微彎、腳跟離地輕輕地轉三圈。
 不過是喝一杯咖啡吧,需要這些禮貌作甚。哎,那咖啡是醇香啊。燒了開水,手工磨好的咖啡豆末,撒進了壺,丟一張蛇皮進去,將咖啡豆的渣仔全吸乾淨。慢點,慢,「蛇皮」都出來了。用蛇皮瀝乾盡咖啡渣,這不會太金貴了點。

 「就是。我媽媽是這樣做的。」瑞典國土為森林覆蓋,山野樹木多、蛇肯定很多,不過你媽媽是中學老師的妻子為了喝咖啡打張蛇皮來,這比能生十三個孩子、能嚼咖啡的老太婆還強悍許多啊。Ormskinn字面意思是蛇皮,是俗語,真正的意思是Klarskinn。清明透亮的皮,是曬乾的魚皮,約莫指頭長短。放進煮開的咖啡裡,魚皮的功能先是把咖啡渣仔跟咖啡分離開來,再是魚皮裡頭有蛋白質的成份,自能拖曳混濁部分的渣仔,往下直沉至壺底。所以燒出一壺好咖啡的舊時代婦女,持壺,還講究倒出咖啡的姿態,必須輕而優雅,不能隨意晃動壺身,免得「蛇皮」咖啡晃得一壺都是渣。

 喝咖啡學問大。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董培新是射箭高手,曾入選奧運代表隊,最後卻因工作滿檔而放棄;蔡志忠則是橋牌高手,已贏得百多個冠軍獎盃。對談中兩人也談了自己的嗜好:

 董:小時候喜歡玩彈弓,發現自己射得蠻準的,隨便一隻鳥都可以打下來,後來學射箭,一學就上癮了。我射箭是為了要平衡,那時每天有十幾個專欄的工作,就得想十來個不同的點子,壓力很大。射箭可以讓我把這些東西都忘掉,把它丟在一旁,就好像電腦用久了資料要清除,才能再繼續工作一樣。
 蔡:我從小下象棋就很厲害,沒有遇到對手,後來改下圍棋,但一盤棋要下兩個鐘頭,我覺得會潰瘍。台灣的橋牌水準是亞洲第一,第一年我就拿到冠軍,後來到溫哥華打三年都是第一名。打橋牌可以合法修理摧殘對手,這跟畫畫一樣很有成就感。凡是在桌上的我都很厲害,離開桌子就不行了。(笑)

 董:蔡志忠從溫哥華回來台灣,就是因為在那邊沒有對手。

 蔡:溫哥華太美麗、太舒服,像天堂,腦筋會停頓,我比較適合地獄。一個人離開自己的土地,就像將軍離開了戰場,是失去感覺的,所以我回來。

蔡志忠變魔術

 訪談接近尾聲時,蔡志忠忽地從包包裡摸出一副牌,說要變魔術給大家看。「上次日本作家妹尾河童來台灣,出版社請他吃飯,我當陪客,妹尾變了一個魔術,當時我也變了一個,幫台灣人爭回一點面子。」他唰唰唰地洗開牌來,接連表演好幾招,一旁的工作人員全都又驚又樂:「怎麼會這樣?怎麼會這樣?」有人忍不住把那副牌借來翻來覆去地檢查,卻是一點兒蹊蹺也看不出來。

 變魔術不稀奇,蔡志忠的手指上好像還長了眼睛。「我打橋牌打這麼多年,這撲克牌就跟打麻將一樣,花色也可以摸得出來。」蔡志忠得意的樣子,像極了他筆下古靈精怪的小童,「黑色的墨比較冷,紅色的比較暖。你看,這張是黑桃四。這張是梅花三。」一旁的董太太說:「那你這樣還真應該去拉斯維加斯!牌摸一下就知道是什麼花色,豈不是贏定了?」「哈哈哈,所以我賭博都會贏啊!」

 漫畫家身上少不了畫筆。蔡志忠收起撲克牌,攤開幾張白紙與幾盒畫筆,開始畫起畫來。他先描出4張不同的輪廓,接下來分別添加細節、上色。一旁看的人完全想不到,開始幾筆看來莫名其妙的線條,到最後居然就成了會笑的胖貓、美麗的觀音或莊嚴的達摩!蔡志忠將幾張即興畫作送給現場的工作人員,開玩笑地說:「不要折到喔!起碼可以賣一萬塊喔!」大家異口同聲:「開玩笑,怎麼捨得賣?」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