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養生 (26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台北醫學大學調查發現,台灣每年有近兩百人因為騎自行車發生事故而死亡,其中絕大多數都沒有戴安全帽,顯見強制規範自行車騎士戴安全帽,有其必要。

這項調查是由台北醫學大學與國民健康局合作,針對健保資料庫、死因資料庫、綜合性車禍資料庫,與多家醫院的外傷登入系統,分析1999~2002年間、共9371起自行車車禍。

結果發現,台灣每年約有3700人因自行車事故受傷,其中,10~19歲的青少年占36%,60歲以上老人占34%,成為自行車事故裡,發生率、致死率最高的兩大族群。

主持研究的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系主任邱弘毅表示,未戴安全帽的受傷者有4.2%為重度外傷;相較之下,戴了安全帽的人則無人重度外傷;此外,每年約有185人因自行車車禍死亡,沒戴安全帽是致命主因。

邱弘毅說,一般觀念中,騎士摔車,原因不外乎是天雨路滑、路面崎嶇等;但調查顯示,有九成以上的自行車車禍,其實都發生在好天氣、路況良好的道路上,與路面溼滑無關。

進一步分析,交叉路口是騎自行車受傷或死亡最危險的地區,其次是「快車道」;而上午七至九時、下午五至七時,則為自行車受傷最多的兩個時段,剛好是上下學、上下班的尖峰。

邱弘毅認為,國內單車事故如此頻繁,與缺乏自行車專用道有極大關係,畢竟,混在多種機動車輛中,自然提高發生事故的機率;為此,他呼籲相關單位,儘早規範騎自行車強制戴安全帽,同時設計專用道。

【2006/10/22 民生報】

防單車事故法寶:安全帽、照明燈
【民生報/楊清雄】

2006.10.22 03:37 am

騎單車戴安全帽,確保行車安全。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不管是悠遊林間,或者上下班通勤,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鐵馬」代步;不過,無論是單車或機車,都是肉包鐵,除了配戴安全帽,還要注意單車的安全設施是否齊備,以防事故傷害。

與機車騎士一樣,騎乘自行車,首要的安全裝備就是安全帽,自行車的安全帽外型類似橄欖,使用特殊的化學材質製造,講求輕巧,且周邊有多處通風口,正確的佩戴方式是「前圓後尖」。

購買安全帽時,最好買近三年內出廠者,以免出現膠料硬化、氧化的情形;至於騎車服裝,最好是穿色彩鮮豔、能見度高的衣褲,切勿穿褲管寬鬆的長褲騎車,以免褲管捲進鏈條發生意外。

此外,自行車最好加裝前後照明燈具,除可照明路況,也能「主動」警示鄰近人車;然而,國內多數的自行車都只有反光鏡片,只能被動反光警示,安全效果有限。

值得一提的是,一般自行車都是設計供單人騎乘,部分單車後方有貨架裝置,承重只有20公斤,最好不要載人,否則萬一貨架承受不了,乘客很容易受傷。

【2006/10/22 民生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哪些方法可以治療憂鬱症?憂鬱症會完全康復嗎?康復是指恢復到哪種程度?是否2年內復發率較高?

1.有哪些方法可治療憂鬱症?其原理及優缺點?

目前憂鬱症療法很多,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精神科主任林亮吟說明,像「支持性療法」便是透過親朋好友的支持陪伴,幫助患者揮別憂鬱,優點是家人與患者關係最親密,最能用心傾聽,但也有因家人用錯方法陪伴,加重患者壓力;另外,「藥物療法」是由醫師開立抗憂鬱藥物,輔助患者對抗憂鬱症,缺點是有些人會出現嗜睡、注意力無法集中等副作用。

「認知療法」也是不少醫師視為最「無副作用」的療法,主要是引導患者解讀內心的負面想法,從中建立正向思維,讓患者感覺「天無絕人之路」,看見生命的陽光。

此外,「團體療法」在國外也行之多年,甚至常被當作主要療法,結合其他個別心理與藥物治療等。目前團體療法廣用於民間憂鬱症輔導社團,許多患者會分享自身罹病的心路歷程,有助於凝聚病友間的向心力與克服憂鬱症的勇氣,不少康復者還會回到社團擔任志工,以「過來人」身分,幫助病友踏出藍色大門。

2.國外影集常見心理醫生做諮詢治療,國內有此管道嗎?看心理醫師和精神科醫師又有什麼差別?

嘉義榮民醫院身心醫學科主治醫師黃敏偉表示,國外電影中常見的「心理醫師」,在醫院指的是「臨床心理師」與「精神科醫師」,在國內,前者主要負責患者心理輔導與心理檢測評量的協助,並不會提供藥物治療,只有精神科醫師才能開立藥方,給予患者憂鬱症藥物。

3.憂鬱症多久可治癒?

每個人的憂鬱程度不一,很難一概而論,林亮吟表示,整體而言,輕度憂鬱症患者的平均治療期為3~6個月;中度則為半年~1年;中重度則可能超過1年;重度則在1~2年,另外,慢性憂鬱症患者,治療時程可能長達好幾年之久。

她強調,憂鬱症的治療是因人而異,別人或許很快或很久才結束療程,但不代表自己也是如此。無論如何,聽從醫師的診斷建議、採取正確的治療方式,才是儘快揮別憂鬱的良方。

4.憂鬱症會完全康復嗎?康復是指恢復到哪種程度?是否2年內復發率較高?

林亮吟從醫學學理解釋,憂鬱症的治療是可完全康復的,所謂的「康復」,是指患者不再像過去一樣,不自主地出現憂鬱或低潮情緒,而是順利掌握或紓解當下的情緒狀態,快樂地過生活。

根據統計,憂鬱症患者在2年內復發的機率比較高,約莫有一半患者會再度復發,這時就得繼續治療。

5.有自殺念頭的憂鬱症患者,比較難治癒嗎?

理論上,想自殺的憂鬱症患者,比一般憂鬱症患者要多花些心力與時間治療。林亮吟指出,由於患者可能突然出現自殺的念頭,家人、朋友的陪伴、醫師的專業治療顯得更加重要。針對這類患者,必須隨時留意其情緒起伏與當下的心理狀態,除了家人的用心傾聽外,還需輔以藥物治療等其他療法,透過多管齊下的方式,幫助患者逐漸走出憂鬱症陰霾,擺脫輕生想法。

【大家健康雜誌2006年10月號】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哪些方法可以治療憂鬱症?憂鬱症會完全康復嗎?康復是指恢復到哪種程度?是否2年內復發率較高?

1.有哪些方法可治療憂鬱症?其原理及優缺點?

目前憂鬱症療法很多,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精神科主任林亮吟說明,像「支持性療法」便是透過親朋好友的支持陪伴,幫助患者揮別憂鬱,優點是家人與患者關係最親密,最能用心傾聽,但也有因家人用錯方法陪伴,加重患者壓力;另外,「藥物療法」是由醫師開立抗憂鬱藥物,輔助患者對抗憂鬱症,缺點是有些人會出現嗜睡、注意力無法集中等副作用。

「認知療法」也是不少醫師視為最「無副作用」的療法,主要是引導患者解讀內心的負面想法,從中建立正向思維,讓患者感覺「天無絕人之路」,看見生命的陽光。

此外,「團體療法」在國外也行之多年,甚至常被當作主要療法,結合其他個別心理與藥物治療等。目前團體療法廣用於民間憂鬱症輔導社團,許多患者會分享自身罹病的心路歷程,有助於凝聚病友間的向心力與克服憂鬱症的勇氣,不少康復者還會回到社團擔任志工,以「過來人」身分,幫助病友踏出藍色大門。

2.國外影集常見心理醫生做諮詢治療,國內有此管道嗎?看心理醫師和精神科醫師又有什麼差別?

嘉義榮民醫院身心醫學科主治醫師黃敏偉表示,國外電影中常見的「心理醫師」,在醫院指的是「臨床心理師」與「精神科醫師」,在國內,前者主要負責患者心理輔導與心理檢測評量的協助,並不會提供藥物治療,只有精神科醫師才能開立藥方,給予患者憂鬱症藥物。

3.憂鬱症多久可治癒?

每個人的憂鬱程度不一,很難一概而論,林亮吟表示,整體而言,輕度憂鬱症患者的平均治療期為3~6個月;中度則為半年~1年;中重度則可能超過1年;重度則在1~2年,另外,慢性憂鬱症患者,治療時程可能長達好幾年之久。

她強調,憂鬱症的治療是因人而異,別人或許很快或很久才結束療程,但不代表自己也是如此。無論如何,聽從醫師的診斷建議、採取正確的治療方式,才是儘快揮別憂鬱的良方。

4.憂鬱症會完全康復嗎?康復是指恢復到哪種程度?是否2年內復發率較高?

林亮吟從醫學學理解釋,憂鬱症的治療是可完全康復的,所謂的「康復」,是指患者不再像過去一樣,不自主地出現憂鬱或低潮情緒,而是順利掌握或紓解當下的情緒狀態,快樂地過生活。

根據統計,憂鬱症患者在2年內復發的機率比較高,約莫有一半患者會再度復發,這時就得繼續治療。

5.有自殺念頭的憂鬱症患者,比較難治癒嗎?

理論上,想自殺的憂鬱症患者,比一般憂鬱症患者要多花些心力與時間治療。林亮吟指出,由於患者可能突然出現自殺的念頭,家人、朋友的陪伴、醫師的專業治療顯得更加重要。針對這類患者,必須隨時留意其情緒起伏與當下的心理狀態,除了家人的用心傾聽外,還需輔以藥物治療等其他療法,透過多管齊下的方式,幫助患者逐漸走出憂鬱症陰霾,擺脫輕生想法。

【大家健康雜誌2006年10月號】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抗疾病的過程中,外科手術治療是重要的治療方式之一。然而很多人聽到要開刀以及可能帶來的痛苦,常常是反問醫師;「能不能不要開刀?」

的確,有時確實存在甲醫師說要開刀,而乙醫師卻認為可以不必開刀的狀況。例如冠狀動脈阻塞的心臟病病人,就可能聽到可以用心導管氣球擴張術,以及進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來治療的不同答案。

其實無論醫生建議採取哪一種治療方式,在醫學上都必須要有充足的理由來支持醫生們做出這些決定。因此,當你聽到醫生建議你開刀時,你要問的問題是「為什麼要開刀?除了開刀之外,有其他的治療方法嗎?」

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一位老人家常有膝蓋疼痛的毛病,醫師的治療方法,可能包括了吃藥、進行復健或者進行換人工膝蓋關節手術這些方案,在這種情況,是不是要接受手術,當然必須是在了解所有治療方式的利與弊之後,才能做出最好的判斷。

例如,如果老人家活力很好,成天想到處走,卻為膝痛所苦,可能換人工關節對他來說是個最好的決定,但是如果老人家平常活動量就很少,甚至常常臥床,又或者身體狀況不佳,手術治療對這位老人家來說,很可能就不是最恰當的治療方法。

認識你的手術

以心臟病的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為例,雖然手術所要達成的目標說來簡單,就是用自己身上的另一條血管,來取代心臟上已經阻塞的冠狀動脈。但是對病人來說,這樣的理解是絕對不夠的,因為光是「拿自己身上的另一條血管」,就有不同的學問。拿身上什麼部位的血管?是拿大腿的內側從鼠蹊部一直到膝蓋的大隱靜脈?還是拿胸腔正中央的骨頭後面的內乳動脈?還是有其他的選擇?拿動脈和靜脈有差別嗎?

一般來說,以動脈做為取代用的血管時,因為都是動脈,長期來看,繼續維持暢通的機率要比用靜脈做取代血管的機率來得高。但是取用動脈的技術難度比較高,手術的時間也會拉長,而且動脈本身發生攣縮,也會造成血流不通。

手術本身也有不同的技巧。比如取用大腿內側的大隱靜脈時,是用傳統的手術刀劃上一道長達30公分以上的大傷口,還是用只有兩個2公分以內小傷口的內視鏡方法來做?後者雖然好,卻得花不少錢?這又是一個病家必須了解之後才能決定的問題。

坦白說,在國內目前的醫療與健保環境之下,要求心臟外科醫師為每一位他將要進行手術的病人,全都詳細解釋這種種的問題,的確有些強人所難。而且也有很多病人,對於這些事,其實也很害怕,寧可不聽。他們的想法是,既然已經信賴醫師,到了醫院來準備接受手術,就全部聽從醫生的建議就好了。

給予醫生這樣的信賴當然很好,只是萬一手術的成果不那麼理想時(發生的機會是一定有的),病家當然會覺得大出意料之外。而意外,正是衍生爭議的最大原因。

開刀之前,常常還有些相關的護理工作,例如為了讓下腹部或大腿內側取靜脈的手術部位,能在手術時被消毒得更徹底,護理人員常需將病人的陰毛剃除(雖然有研究認為這樣不見得能減少傷口感染)。又例如進行腹部手術之前,常會給病人吃瀉劑,以使大腸裡的糞便能在手術前排空,方便醫師手術中的處理。

另一個病人常會煩惱的問題是,原本可能就在吃藥控制身體的某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或心臟病,卻因為手術住院,使得原本還算控制得宜的老毛病,因為藥物的控制不佳而再起波瀾,甚至可能因為控制不佳,而讓手術也增加了風險與併發症的可能。因此,住院之初就必須徹底讓負責照護你的醫師了解你原來的毛病,以及你正在服用的藥物。

一般來說,手術前所服用的慢性病藥物,開刀前通常不需停藥。但開刀後,由於用藥增多,各種藥物間可能產生許多交互作用,因此讓照顧你的醫師們,了解你原來一直在服用的藥物,是件很重要的事。

認識你的麻醉

接下來是手術前應該會有麻醉醫師來了解你身體的狀況,向你說明在手術時會進行的麻醉醫療作業,包括麻醉方式,以及可能的併發症與危險。

不同的麻醉方式,都有它應該使用的時機。.

半身麻醉 使用於只須處理手術部位在身體肚臍以下的手術,例如泌尿科手術、剖腹產手術、下肢手術等等。

它的進行方式是在皮膚消毒後,用很細又很長的針,將特定的幾種局部麻醉藥物,刺入病人背後的脊椎裡。效果是把那裡負責下肢痛覺與運動的神經一起麻痺,而達到病人下半身暫時無法動彈,下肢也沒有感覺的半身麻醉狀態,通常能維持麻醉狀態約三個小時,因此半身麻醉的效果,通常也大約只有三個小時。

半身麻醉的方式,又可以分成腰椎麻醉(所謂的spinal anesthesia)或是硬脊膜外麻醉(epidural anesthesia)。

腰椎麻醉:把局部麻醉藥物注射入脊椎中保護脊髓的硬脊膜內。麻醉藥物因為能直接接觸神經,因此所需要的劑量較低。但由於腰椎麻醉只能注射一次藥物,所以麻醉效果就只有約三小時。

硬脊膜外麻醉:另一種方式是,把這些藥物注射入硬脊膜之外,劑量較高。但因為硬脊膜外麻醉可以把一條細細的導管在手術中與手術後一直放在硬脊膜外的位置,因此它的麻醉效果,就能透過不斷從導管裏加入麻醉藥物而繼續維持。因此,在手術結束後,同樣也可以提供止痛效果。

風險 造成麻醉效果的局部麻醉藥物,也會造成血壓下降。雖然絕大多數病人血壓下降的狀況,都還在安全範圍內,但如果病人有脫水狀況,或是其他疾病的影響,就有可能在半身麻醉注射麻醉藥物之後,發生血壓突降,嚴重時甚至可能產生休克的突發危險。

另一種狀況則是藥物所造成的作用太廣,超出原先的預期,結果使得不只是下半身被麻醉,有時連上半身部位也會被麻醉,而影響呼吸功能。

全身麻醉 通常會使用在半身麻醉較不適合的手術,例如腦部手術、心臟手術、頭頸部手術等等。目前使用的藥物大都是經由靜脈注射,使病人失去意識並減少痛覺。

全身麻醉的過程中所使用的藥物,包括三大類:

1.讓病人在短時間內失去意識的全身麻醉藥物,包括由靜脈點滴中注射,及從氧氣罩中讓病人吸入麻醉氣體兩大類。

2.減少疼痛的嗎啡類藥物。

3.讓麻醉醫師能更輕鬆插入維持呼吸道暢通的氣管內管用的肌肉鬆弛劑。

風險 這些藥物基本上都很安全,臨床上也不常見到副作用發生。但把手術中維持呼吸的管子插入氣管內的過程,對病人來說是很痛苦的,而且會引起劇烈嗆咳,因此絕大多數的手術麻醉狀況中,麻醉醫師都是先讓病人進入全身麻醉狀態之後,再把這個呼吸管放入氣管中。

通常這個過程都很順利,如果病人已經因為進入麻醉狀態而呼吸不順暢,但是麻醉醫師卻不能將呼吸管順利放入的話,就可能發生非常危險的缺氧狀況。

而在這種狀況發生時,麻醉醫師通常只有幾分鐘能夠應變。雖然這個狀況很少發生,但因為這種狀況,常常不是事先所能預期,因此也使得全身麻醉的確存在著某種危險。

另一個可能性更低的危險是因為特異的體質(目前了解很可能是某些基因的異常),有時病人會對前述的全身麻醉藥物或肌肉鬆弛劑過敏,而發生體溫急遽上升的「惡性高熱」狀況,體溫在幾小時內上升到超過攝氏41度。這是會致命的,必須立刻讓體溫下降,並儘快給予解藥才能治療及降低死亡率。

雖然有這些通常的原則,但是到底要用那種麻醉方式進行手術,在實際醫療作業時,常常必須由麻醉醫師視病人當時的狀況加以判斷後,再做出最好選擇。

保持手術全程無菌

為了讓手術中的無菌狀況能保持得最好,在開始前,每位會接觸到病人的手術團隊成員,都必須先將手掌及手臂全部用刷子加上消毒液刷乾淨。然後再以無菌(不接觸到任何可能有細菌的物體)方式,穿上已經消毒過的無菌手術衣。

那空氣呢?空氣中不是也有細菌或病毒嗎?這就要靠手術室裡空調設備的幫忙。手術室裡的空調,基本上都是正壓,也就是房間裡的氣壓要比外面大,確保乾淨的空氣,從上方吹往下方,再送到房間外。同時空氣的出口,也是特殊的過濾設施,能確保空氣中的微粒數目非常的低。

手術的主角,當然是手術團隊。由於每個醫院的人力狀況不同,一檯手術的手術團隊到底要多少人,可能每家醫院不見得相同。但是主刀醫師以及助手醫師,應該都是不可或缺的人物。

除了醫生之外,手術團隊應該還包括了負責精準又適時地傳遞器械的刷手護士(scrubbing nurse)、以及不在手術檯上而是在手術房中負責記錄、共同清點手術器械、紗布與提供後勤支援的巡迴護士(circulation nurse)。

紗布不能留在病人肚子裡

某些手術,尤其是腹部的一般外科手術,由於常用紗布止血,而腹部或胸部的體腔又深,為了避免把這些紗布,遺留在病人的身體內,就必須在把這些無菌紗布放在手術區域之前,就先把數目進行精確的清點。

目前大多數採用的清點過程,是由巡迴護士把無菌紗布交由刷手護士以無菌方式取出之後,再由刷手與巡迴護士兩人共同清點。而在手術將結束,開刀醫師要關閉與縫合體腔之前,兩個人再把所有紗布數目清算一次,如果拿給手術檯上用的和最後在手術檯上所算到的數目相符,表示所有曾用過的紗布,都已經不在病人體內,手術醫師就可以安心地將體腔閉合,完成手術。

雖然聽起來過程簡單,但如果手術時間長,護士之間的換班次數增加,或是病人出血量較多,使用的紗布數目一多,就可能發生紗布數目清點來清點去都發現少了的狀況。此時的補救方式,是倚賴外科手術紗布上的一道特意縫上的金屬線,在X光下會顯示出一道白線,手術團隊在病人的體腔還沒完全閉合之前,以照X光的方式,找出可能位於病人體腔內的紗布位置,再由開刀醫師取出紗布。

雖然刷手與巡迴護士和接受開刀的病人幾乎沒有直接接觸,可能彼此擦身而過也不認得,但是在手術團隊中,她(他)們也擔負著不可或缺的重責大任。

如果護士們經驗不足,也不知該如何與主刀醫師配合,主刀醫師需要的或是器械或是縫針與縫線老是給錯,或總是慢半拍,那在手術壓力之下的主刀醫師的情緒和手術成果可能會有所影響。

不滿意手術怎麼辦?

所有將接受手術的病人與家屬最害怕的,當屬手術後發生原本沒預料到的併發症,甚至重傷害或死亡。

這些狀況無論如何絕對不是醫師所樂見,更不是他原先預期的,幾乎可以說都是意外的結果。雖然醫生透過過去的醫學文獻,大多知道某些狀況的確可能發生,但對於病人與家屬來說,卻一點兒心理準備也沒有。

這時候就容易和醫師發生爭執,甚至產生「早知如此,何必開刀」的後悔。

在併發症發生後追悔當初不該同意手術,其實是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了。如本文之初所述,如果選擇手術是經過深思熟慮與詳細討論,這項醫療決策本身就沒有錯,雖然併發症誰也不樂見,但試想,如果當初真的不開刀,任由病況惡化,豈不也令家屬抱憾終身。

如果病家們真的對於手術後的狀況不滿意,悲憤之餘,也不妨先聽聽開刀醫生與手術團隊怎麼說,了解整個手術進行的過程。如果還是不滿意也不能接受,再透過解決爭議的各種機制去處理,應該是比較好的做法。

通常各醫院裡總是有某些單位(例如醫院裏的社工室、企劃部等等)在處理這些來自病家的抱怨與不滿。而在社會愈形重視消費者滿意的今天,醫療院所對於病家的投訴,也一定會重視與病家的溝通。雖然溝通的結果,不一定雙方都會滿意,但是至少總是有接觸的管道。

而除了與醫院直接的溝通之外,地方政府的衛生局也是民眾可以申訴的管道。在衛生局或地方上的調解委員會,也時常會接到醫療爭議要求調解的案例。

如果這些機構的處理狀況病家仍然不滿意的話,循司法途徑處理,雖然不是醫病任何一方所樂見,但也是解決雙方爭議的最終管道。

在健保與醫療制度未來可能更趨複雜的情況下,手術前多些了解與準備,充分與醫師溝通,儘可能參與醫療決策與治療的方向,比起事後結果不如理想的追悔與憤怒,應該更是值得花時間去努力的。

【康健雜誌93期】
【康健雜誌93期】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日不上網,便覺面目可憎、生活乏味?」什麼樣的人會依賴網路這麼深?醫師指出,有越來越多的年輕族群、學子是「網路重度使用者」,重度使用的動機與職業、學習無關,背後可能隱藏心理、課業、家庭問題,不可不慎!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邱顯智表示,確實有越來越多的年輕朋友,沈迷於網路而不自知;不過,他強調,外界總喜歡把這種情形叫做「網路」或「XX」成癮症,但醫界目前尚未對此有範圍定義、量化評估標準。

邱顯智指出,在診斷的標準出現前,與其討論這種現象,不如多去研究背後的成因,他說,對學子、年輕族群的「偏差」行為,如能排除是心理問題的話,就得注意他們在學校、家庭所遇到的問題。

台安醫院精神科醫師許正典也指出,學子若在現實生活裡,因為心理的因素而有人際關係不佳、人際互動障礙的話,確實有可能會轉而投射到網路上,甚至活躍在網路世界裡頭;但是,這需要靠醫師的診斷才能確定。

許正典說,不管是否有心理因素使然,學子都會有學業表現變差、上課不專心、人際關係不佳等狀況;「可是多數父母都等到孩子課業嚴重退步時,才驚覺要帶他們來看診!」他說,平常父母便該多主動了解孩子,一味地限制他們上網是無效的。

醫師建議,可以考慮把電腦從書房、臥房搬到客廳裡,讓電腦變成家人共同生活的核心之一,也就是讓家人一起上網學習、娛樂;而不是鎖在私密空間裡頭,成為個人投射心理需求的工具。

【2006/10/04 民生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藝術大學黃宜玲同學(左二)曾是憂鬱症患者,昨天在董氏基金會終身義工孫越(右二)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周逸衡(左)及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陪同下,分享罹病經驗,並鼓勵大家勇敢求診。
記者林秀明/攝影
網際網路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重心之一,不少青少年朋友不能一天不上網;董氏基金會昨天公布調查指出,兩成的大學生,每天至少上網五個小時,如果上網接觸的內容無關「人際溝通與互動」的話,上網時間愈長,憂鬱傾向愈明顯,甚至到了需要專業協助的地步!

這項「大學生日常生活、網路使用行為與憂鬱傾向的相關性調查」問卷,是在今年四至五月間進行;抽樣對象為58所大專院校的學子,有效問卷6543份,問卷中還有憂鬱量表,用以評估受訪者是否有憂鬱傾向。

結果發現,有兩成大學生每天上網超過五個小時,九成大學生平均每天上網二至三小時,兩成七每周上網時間超過29小時以上;至於上網的目的,是與朋友互動溝通訊息、娛樂休閒,或者純粹無聊只想打發時間。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表示,受訪的大學生上網時間愈久,不僅蹺課比例高,憂鬱傾向也較明顯,每周上網29小時以及每天上網五小時以上者,憂鬱情緒最為嚴重,其中,大概每四個人就有一個人,嚴重到需要專業人員輔導。

葉雅馨進一步指出,這些有憂鬱情緒的學子,上網接觸的內容,多半與人際互動、溝通無關,可能純粹只是瀏覽網頁;但若上網目的是為了「與朋友互動溝通訊息」者,便比較沒有憂鬱情緒的問題與傾向。

葉雅馨指出,網路已經成為大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透過選課、作業、收集資料、交友、網拍、訂票等全部靠網路達成,但是學生自己及家長、師長都應注意,沈迷於網路,疏離現實世界,將會影響課業及人際關係。

【2006/10/04 民生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0631262_1 一項研究發現,喝咖啡者的總膽固醇,較不喝咖啡者來得高,是否導致心血管疾病,值得進一步探討。

台北振興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黃文彬認為,目前臨床上發現咖啡因會促進心跳加快,可能加重心血管疾病患者血壓上升或心律不整,所以不建議患者喝咖啡、茶等含咖啡因飲料。

國民健康局無菸職場計畫主持人陳叡瑜等人,昨天在一場研討會發表「職場男性員工吸菸和飲用咖啡與心血管疾病危險相關性研究」,針對某家科技業技術員和工程師一百八十一人,其中有喝咖啡習慣者七十六位,其中四成者是喝罐裝咖啡;不喝咖啡者一百零五人。

這群科技業者平均年齡卅二歲,他們反映,一天喝一到三杯咖啡,平均喝了六年,研究人員從他們的健康檢查報告分析,並排除肥胖等因素。

結果發現,喝咖啡者平均每一百西西血液含總膽固醇達一百九十六毫克,不喝咖啡者數值為一七八,均超出每一百西西血液含一百五十毫克的正常值;而喝咖啡者總膽固醇偏高風險值,較不喝啡咖者多。

有趣的是,雖然想喝咖啡者反映「喝咖啡可以紓解壓力、提神」,研究人員也為受試者進行壓力量表調查,但壓力量表結果顯示,他們的壓力並未減輕。

陳叡瑜表示,喝咖啡與膽固醇之間的關連並不清楚,未來可以針對更高年齡的喝咖啡者,或更多喝咖啡族群調查,找出其中相關性。

【2006/10/02 聯合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身高較矮的人,若從事文書工作,較容易頸部不適?至少一項最新研究看起來是如此,學者推測這可能因電腦設計多為外國規格,較不適合東方人身材,而辦公桌椅高度也有關。

這項研究蒐集電腦科技公司全職文書工作者共157人,調查過去一年中是否曾發生頸部痠痛、壓痛、刺痛、麻木不適等情形,結果56.7%的受訪者都曾頸部不適。

進一步追蹤沒有頸部痠痛的文書工作者,六個月後,51人有12人發生頸部不適,即半年發生率23.5%,年發生率47%,相較之下,國外常坐終端機前的人,頸部不適發生率才36%,國內明顯偏高。

這項研究由台大物理治療所副教授曹昭懿、博士生陳志鳴共同完成,昨於公共衛生學會年會中發表。陳志鳴說,分析頸部不適的危險因子,身高是重要關鍵,有頸部不適者平均身高165.9公分,無頸部不適者平均168.4公分,兩者具統計差異。

為何身高較高,較少頸部不適?陳志鳴推測,可能因電腦多按外國人身材設計,身高較高者反而合適。不過他強調,這項研究的樣本少,且同質性高,尚難論斷身高與頸部不適的關係。

此外,公司桌椅也可能與頸部不適有關,若桌椅較高,高的人用起來自然舒服;桌椅較矮,則矮的人用起來順手,應較少頸部痠痛。

研究同時發現,頸部不適者的年資比較高;且工作完全不需移動者,發生頸部不適的危險性也比需要偶爾走動者高。陳志鳴指出,這顯示長時間盯著螢幕看的工作,容易頸部不適,與國外研究發現工作面積愈小,愈容易頸部不適的理論,不謀而合。

本身是物理治療師的陳志鳴表示,從事靜態工作者,環境應符合人體工學,桌椅高度應與身高相符;且勿老是靜止不動,要常變換姿勢,才能工作得更健康。

【2006/10/01 民生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報告發現,感冒的旅客到旅館投宿,離去後旅館房間的電視遙控器、電燈開關,甚至旅館提供的筆,都會沾染病毒。

這種細菌檢驗是在清理房間前進行,因此可能誇大旅館客人面對的風險。儘管如此,這種情況顯示客人退房後,旅館如果只換床單和擦洗浴盆,可能無法避免散播病毒。

維吉尼亞大學這項研究主要在檢驗鼻病毒(rhinovirus)的存活期。各種感冒約有一半是這種病毒引起,尤其是兒童感冒。

研究計畫安排15名得了鼻病毒感冒的人到附近一家旅館分別投宿,等他們退房後,檢驗他們曾觸摸的10種物品,發現其中大約三分之一沾染鼻病毒。

這些房間的14個房門把手有七個受到病毒汙染,15個電燈開關、電視遙控器和水龍頭有六個受到汙染,15具電話也有五具受到汙染。浴簾、咖啡機和鬧鐘也有病毒。

研究人員並未檢驗床單之類的東西,因為布料會使細菌乾掉,不像在平滑或潮濕的表面那麼容易存活。

幾個月後,有五個人回到這家旅館。研究人員事先把他們感冒時產生的黏液加以冷凍,抹在一些房間的一些東西上。由於他們已對這些細菌產生免疫力,醫師可以研究他們再度感染病毒的概率,而不致讓他們再度生病。

研究安排每名志願人員造訪兩個房間,事後雙手接受檢驗,發現在已讓黏液乾燥至少一小時的房間待過後,他們手上沾染病毒的可能性高達60%。在黏液已乾一個晚上的房間,感染病毒的可能性為33%。

旅館業人士說,他們對房間更換住客時如何消毒,訂有嚴格政策,並設法把各種共用物品變得更容易清潔。希爾頓飯店系統內務主管派克說:「從遙控器到電話,我們什麼東西都擦得乾乾淨淨。」

專家表示,家裡更容易受細菌汙染,除了用一般清潔劑擦拭家具、櫃檯、把手和電燈開關,最重要的還是多洗手。

【2006/10/01 聯合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別人家可以四處放著可愛小擺飾,屋子很久沒收拾也沒關係……,但你就是不行,因為你家有隻好奇小貓咪。

你家的小貓咪,進醫院了!牠沒有生病,也不是要做例行健檢,而是因為你的疏忽或無知,讓牠發生意外,受了傷;牠的全部醫藥費,你得負責,牠去醫院所受到的壓力和不快,你也得花上許多時間與精神去化解,這一切,很可能搞得人貓俱疲。

因意外事件送醫的貓咪,大多是未滿三個月的幼幼貓,最常見的肇因,是小貓咪誤食家裡「阿撒不魯」的小物件(針線、刀片、軟木塞、錫箔紙、紗布、泡棉碎片、鈕扣、橡皮筋、瓶蓋、玻璃包裝紙等),導致異物阻塞腸胃道,嚴重的話,可能喪命。

通緝「繩子嫌疑犯」

有些小貓咪發生異物阻塞腸胃的情形,不是因為誤食家中的小物件,而是牠有異食癖,特別偏愛吃某些東西,它可能是像繩子那樣的小東西,也可能是你家牆上的油漆、塑膠地板或布料,但異食癖不是幼貓的專利,成貓也會。

有一隻貓,嗜吃各種繩子,放眼望去,牠家一條繩子都沒有,所有的繩子嫌疑犯都被飼主收到櫃子裡了,來訪的客人若穿的是繫鞋帶的鞋子,一進門,藏鞋子比歡迎光臨還重要。

貓咪的異食癖不易治療,最好的方法,是先把牠的最愛,收到牠無法取得的地方。而家裡的好奇幼幼貓,牠用來表演恐怖特技的小物件,可能是你想都想不到的,勤於打掃、將家裡各式小雜物收到牠打不開的抽屜和櫃子,是為上策。

收好清潔劑、殺蟲劑和化妝品

貓咪也常誤食清潔劑或殺蟲劑,務必將這些東西收在隱匿處,讓牠無法越雷池一步。其實大部分貓咪不會喜歡化學製品的味道,但好奇可以殺死一隻貓,只要誤食一點點,就可能要了牠的小命,飼主不可不慎。

美國樹屋動物基金會指出,應避免使用粉狀(包括粉筆形式)殺蟲劑,以免貓咪踩了之後,在舔理腳掌時吞進肚子。清指甲油用的去光水和沒蓋好的乳液、粉餅和口紅,以及泡著碗筷的洗碗精、桌上的咖啡、浸著衣物的漂白水和使用到一半的漱口水,也應避免讓貓咪有機會接觸。

慎選家中盆栽植物

家裡美美的盆栽植物或等待食用的蔬果,其實也充滿危機。貓咪會舔理自己的毛,當肚子裡的毛球累積太多,會去吃葉子來刺激腸胃蠕動,以便將肚子裡累積的毛球排出,萬一你家有的剛好是對貓咪有害的植物(聖誕紅、長春藤、黃金葛、百合等),那就糟了,它們造成貓咪腸胃道不適的症狀,如嘔吐、拉肚子、腹痛,萬一錯過急救的黃金時間,後果不堪設想。因此,養貓人家想搞園藝,可不能隨心所欲,得多為你的貓咪著想喔。

關好門窗,重物不堆高

摔傷或被重物擊傷,也是居家貓咪常見的意外傷害。貓咪彈性好,愛往高處跳,位居高處使牠們有安全感,但是幼幼貓的平衡感和彈跳能力還不夠好,若家中雜物堆疊過高,可能導致牠不小心摔下來而骨折,或被掉下來的重物砸成腦震盪,甚至癱瘓。飼主必須為小貓咪排除這些障礙,不在家時更應確保牠是在無障礙環境下活動,以免救援不及;出門前還要記得把桌上的玻璃杯收走,以免貓咪打破杯子,腳掌被碎玻璃刺傷。

門窗安全也非常重要,如果你家住在高樓上,你的貓為了追一隻小蟲,爆衝上紗窗,紗窗沒擋住牠,連貓一起往樓下掉……,這畫面不想也罷。就算你家沒住那麼高,還是得確保門窗牢靠,不擔心牠墜樓,也該擔心牠演出苦兒流浪記呀。

遠離會跑的熨斗

最後要提醒的是,最好不要使用扇罩網密度太低的電風扇,小貓咪伸手去撈會動的電風扇葉片,手就算沒被打爛,也可能會因過度驚慌而卡住折傷!而當你在燙衣服時,一定要注意貓咪是否就在附近,熨斗在衣服上跑來跑去,還接著一條長長的電線晃來晃去,想就知道有多好玩!但是,當貓咪用牠嫩嫩的肉掌去拍打高溫的熨斗,或扯玩電線,把熨斗從熨衣架上拉下來,那可一點都不好玩。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一名聯邦法官今天裁定,數千萬名「淡菸」消費者可對香菸公司提出集體訴訟,控訴業者誤導消費者認為「淡菸」比較安全,索賠金額高達兩千億美元 (台幣6兆5850億元)天價。

標示「淡菸」的菸品自1970年代初期上市以來,任何曾經購買過此種菸品的人,都可成為這起集體訴訟的原告,人數可能多達六千萬人,使本案成為原告人數最多、求償金額最大的集體訴訟。本案預定明年1月22日開審。

紐約布魯克林的聯邦地方法院法官溫斯坦,針對2004年一起訴訟做出裁決,該案指控菲利浦摩里斯公司、雷諾茲公司等業者,雖然明知「淡菸」的致癌風險和普通香菸沒有差別,卻利用消費者對普通香菸的疑慮,故意以「淡菸風險較低」宣傳手法促銷「淡菸」。

原告律師郝斯佛表示,專家證人的研究報告認為,這起集體訴訟的潛在原告中,有九成以上是基於健康考量,而在過去30年來購買「淡菸」。原告指控業者以「淡菸」名詞誤導消費者,多賺1200億到2000億美元,求償相同金額。但訴訟是根據「非法營利與貪汙組織法」提出,若勝訴,賠償金額可能變三倍,創6000億美元天價。

「淡菸」集體訴訟消息傳出,美國香菸業者股價大跌。業者已表示,將上訴撤銷本案。

【2006/09/26 聯合晚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簽署不急救意願書,於健保卡中加註,免受無謂的痛苦,家屬也有遵循依據。

明知急救無效,是否還要急救?是許多家屬的兩難。如果不想做無謂的急救,不想增加病人和家人痛苦,可以在健保IC卡中加註意願,為自己預留「善終權」。前監察院長陳履安早已簽妥意願書,讓家屬有遵循的依據。

俊明曾經目睹癌末父親及主動脈瘤破裂造成大吐血的祖父急救過程,事隔多年,他都無法忘卻當時的殘酷景象。

如果可以重來,他希望當時沒有要求醫師急救。現在,他已簽下不急救意願書,並申請登記在健保卡,希望將來有一天能「好好走」。

台大醫學院教授陳榮基表示,癌症、愛滋等末期病人,往往因為骨質疏鬆或受癌細胞侵襲,在急救中壓斷肋骨、大量出血甚至敲斷牙齒,最後也只能延長一點時間,病人在痛苦中離去。

台灣安寧照顧協會理事莊榮彬指出,癌末、心肺衰竭等末期病人,無法透過心肺復甦術挽救生命,不管是電擊、插管或壓胸,都只是增加不必要的折磨與痛苦。插管之後無法言語,更喪失與家人最後話別的機會。

前監察院長陳履安早已簽妥意願書,讓家屬有遵循的依據。否則家人的愛可能變成害,明知沒救還拚命救,最後內臟壓壞、肋骨壓斷。

台灣安寧照顧協會接受衛生署委託,從6月起協助民眾簽立意願書,目前已有兩千多人完成簽署,將送健保局註記。就算將來反悔,還可以用書面通知撤銷。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當道,生機飲食大流行,毒菠菜事件卻凸顯生機飲食的危機,營養師指出,洗腎、糖尿病、癌症病患都不適合食用生機飲食,一般民眾吃生食,也要小心細菌、蟲卵的感染危機,最好以沸騰過的冷水清洗菜葉。

曾住院的病患一定可以發現,醫院從來不供應沒有煮熟的生菜,台北醫學院附設醫院營養科營養師李青蓉指出,生機飲食藏有感染的風險,而住院病患的身體比較虛弱,為了安全起見,一定是供應熟食。

她說,菜葉沒有經過烹調,確實可以保留比較多的水溶性營養素、不耐熱營養素及纖維質。因此很多大病初癒的病患,都會改用生機飲食,希望找回健康。

不過,李青蓉提醒,生菜含有較多鉀離子,不適合洗腎病患;水果中的高糖也不適合糖尿病患;痛風病患要少吃生菜上搭配的堅果類;腸胃不佳者也不適合長期使用生冷飲食。

她建議,食物中心溫度達到60度,就可將細菌、蟲卵殺死,也就是在滾沸的水中滾過即可。若是一定要吃生機飲食,最好用煮沸過的冷水,仔細的沖洗。

至於擔心營養不夠的人,李青蓉建議,水溶性的營養會流至湯中,因此可以喝菜湯,或是補充綜合維他命即可。

【2006/09/24 聯合晚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天吃一包洋芋片,一年下來相當於吞下五公升的食用油。英國心臟基金會(BHF)提出的這個事實肯定會讓許多嗜食洋芋片的人大驚失色。

昨天是世界心臟日。BHF以廣告展開宣導活動,揭露隱藏在食物裡的脂肪、鹽、和糖。廣告中一名小女孩咕嚕咕嚕的喝下一瓶食用油,標語則寫著:「進入洋芋片的,也會進入你的身體。」

一包35公克的洋芋片含有2.5茶匙的油,包裝更大的含油量則有3.5茶匙。

BHF對1153名8到15歲兒童做的調查發現,平均49%兒童每天至少吃一包洋芋片。且五分之一受訪兒童說,他們一天吃兩包以上。

英國人超愛吃洋芋片,平均每三分鐘就吃掉一噸重的洋芋片,全國14個小時內吃掉的洋芋片能填滿一座奧運規格的游泳池。

【2006/09/25 民生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睡覺也能瘦!真的還是假的?不要懷疑,這是去年從英國掀起的新風潮,作者麥可.麥克尼是歐美知名「冬眠食療法」的創始人,以十多年來對肝臟功能研究的豐富經驗,提出睡眠減肥理論。方法很簡單,只要在睡前服用一匙量的「蜂蜜」,可以促進肝臟代謝、燃燒脂肪,同時掌握健康飲食、荷爾蒙和有效的阻力運動,再加上學動物一樣無憂地舒適冬眠,就能幫助你像北極熊一樣:胖胖睡去,瘦瘦醒來!

全書更提出搭配的健康飲食、阻力運動,在新奇的理論之外,更增添實用的資訊。

培養「冬眠」習慣──實用的飲食指南

‧行前準備時間:早上7:30~8:30

為你的肝臟做好行前準備,意謂著讓果糖進入肝臟,並協助肝臟準備吸收葡萄糖。這時候你的肝臟已經沒有能量,你的腦處於饑餓狀態,因為前一天晚上吃的蜂蜜已經消耗殆盡。現在,讓肝臟可以開始運轉是最重要的事。如果沒有好好吃頓早餐就出門,你是在自己騙自己。

早上餓肚子並不會加速體重減輕,但是你會失去警覺,對交通狀況的敏感性降低,過馬路時和車子搶先,開車時也很容易出狀況,這都是因為過低的血糖讓你置身險境…工作時冷靜、分析理性的特質全都消失不見。

建議早餐選項

蘋果汁。什錦果麥加半脫脂牛奶。水煮蛋。低脂優格加莓果。或番茄汁。燕麥粥加半脫脂牛奶。一個水煮蛋。新鮮柳橙汁。一片全麥吐司配上兩片烤培根。

‧中場休息時間:早上10:30~11:30

建議選項

一小把堅果/種子/果乾。一片水果(隨便什麼都可以)。一點全麥麵包棒。含有蜂蜜成分的多穀類零食棒。

‧午餐時間:下午12:30~1:30

如果你習慣上班時買三明治果腹,我們建議你不如省下這筆錢,親手做午餐更能了解自己吃進去的是什麼,還可以偷閒睡個午覺,讓整個下午過得更好,你會發現自己工作更有效率。即使只是倒在椅子上休息10到15分鐘,也能獲得很好的效果,因為這讓你的荷爾蒙能在一天的中間,稍加修復、保養一下。

建議選項

柳橙汁。兩片全麥麵包塗上橄欖油抹醬或直接沾橄欖油,內層夾鮪魚、白烤磨菇與黃瓜。蘋果片加低脂乳酪片。

或低脂優格加莓果。綜合豆類沙拉搭配塗上橄欖油的義大利麵包。低脂乳酪加上一片燕麥餅。一根香蕉。

藍色時刻:當你下班的時候

我們可以學學小熊維尼,在每天這個時候吃一點「小東西」,並且因此得到好處。沒錯,想在回家開始準備晚餐前,先為你的肝臟加加油,小熊維尼的蜂蜜是最好的選擇。

建議選項

一小包花生。一根香蕉。兩塊薄脆餅乾加乳酪或蜂蜜。

‧晚餐時間:晚上6:30~8:00

對大部分人來說,這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有時也要考慮其他家人的喜好…只要抓住幾個原則,就是晚餐應該營養豐富,包含大量的新鮮蔬果,又不能成為你沉重的負擔。而且要注意控制分量,並盡量在餐後幾個小時,找時間散散步或做一點阻力運動。

建議選項

柳橙汁。多種葉菜沙拉加上綠豆、菜豆、黃瓜、萵苣、胡椒、綠橄欖。烤沙朗牛排配米飯、蘑菇、洋蔥、胡蘿蔔。甜瓜切片配薑。

‧就寢時間

除了蜂蜜之外,你別無選擇。記得在就寢一個小時前,食用一或兩湯匙的蜂蜜。你可以用很多不同的方式吃蜂蜜(如果你的體重超過平均值,請吃兩匙),像是加熱水、檸檬、丁香,或是放在薄荷茶、洋甘菊茶裡都可以。

記得在睡前一小時左右的時間吃,讓蜂蜜替你的肝臟加滿能量。在你進入睡眠時,身體將會持續燃燒多餘的脂肪,並且在不受壓力荷爾蒙的影響下,進行休養與修復的工作。變得更瘦、更健康已不再是夢想,因為這已經發生了。而在果糖忙著清理毒素時,你也在進行再生,同時消耗多餘的體脂肪。

【2006/09/16 聯合晚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常被問到「病患」要如何界定?什麼樣的人才能叫做有病的人?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本人尋找相關史料,拋磚引玉,並盼能增進民眾教育。

北宋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曾在其「準詔言事上書」中提及:「其間老弱病患短小怯懦者,不可勝數。」其中明確視「病患」與年長者、怯懦者一般,具有社會之意義,同列為弱勢族群。不過,它僅是一「暫時性」的身份,除非是「不癒之症」。

病患,傳統是指醫護人員實施醫療、護理行為的對象,同時也是醫護人員必須對其醫護所應負擔法律責任的人。然而,病患係以「人」的資格享有/負擔社會所提供之醫療資源,其中可區分「廣義病患」及「狹義病患」之分。「廣義病患」意指人民在生命延長、疾病預防及健康維護等衛生問題所涉及的用藥安全、食品衛生,免於公害與傳染病之侵害,以及生理、心理和社會健全等方面,「自然人」所應享有的基本權利,於「病患」族群不應予以排斥。

至於「狹義病患」乃指「自然人」在疾病預防、臨床或實驗醫療方面,在醫療機構內接受治療/試驗及所受照顧之人。例如:依「狹義病患」的解釋,孕婦在醫療機構內接受產前檢查,即可視為「病患」;但事實上,孕婦並非為罹患生理疾病的「病患」。此外,孕婦在懷胎其間,在社區內所購買的健康食品若具有產品瑕疵,衛生主管機關得否主張其並非於醫療院所購買,因此不予回應或不予以保護/介入?答案明顯為否定。

依現今科技,欲揪出新興疾病與新治療方式已是輕而易舉。因為生命中許多過程,如生、老、病、死和不快樂,都可以變成醫療的一部分;從美國於二次世界大戰後,根據精神科的診斷,「每一個人」皆有某種程度的精神疾病。由當時僅有 26種精神科用藥,已增加到現今逾395種,且仍有繼續細分之趨勢。

因而,每一種新藥的出現,相對著將有一新興疾病的產生,似乎已成大勢所趨。因此,英文早已具有一名詞專指這樣的現象:「Disease Mongerings」,意即「販賣疾病」。從20世紀初,法國醫師柯諾克(Knock)認為:「我們所存在的世界是病患的世界;健康的人都是病人,只是自己還不知道而已!」正亦可呼應英國詩人赫胥黎(Aldous Huxley)曾感慨:「醫學已經進步到不再有人健康了!」(作者為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理事兼法律政策委員會委員)

【2006/09/04 民生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傷口暴露於空氣會好得更快?專家說,沒這回事,且最好能讓傷口保持濕潤與覆蓋至少五天。

「紐約時報」報導,多數的父母和學校護士在治療小傷口時,通常會根據由來已久的作法,先清潔傷口、止血,然後讓傷口透氣。如此做,根據一些醫療文獻,是為降低感染,加速復原。

但這些年來,研究發現,這種讓傷口呼吸以治療小傷口與擦傷的方法大錯特錯,只會製造乾燥環境,讓細胞死更快。

一批研究指出,保持傷口濕潤與覆蓋,血管再生會更快,造成發炎的細胞數量會銳減。

另一項常見的錯誤,是塗抹抗生素藥膏。明尼蘇達州羅徹斯特梅育診所的皮膚科教授戴維斯說,這些藥膏雖可保濕,但也可能造成傷口腫大與產生接觸性皮膚炎等過敏反應。他說只要一天塗上兩次凡士林,即能治療傷口。

【2006/08/03 聯合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出發嘍!」昨日清早,大批勁裝打扮的單車騎士頂著酷熱太陽,在台北市長馬英九和歌手周華健帶領下,從大佳河濱公園出發,沿著 基隆河岸往前騎,與其他從成美河濱公園、大稻埕碼頭、永福橋下及北縣二重疏洪親水公園出發的騎士,一同在關渡碼頭會師;雖騎出一身淋漓熱汗,仍大呼過癮。
  昨日活動吸引約6000人報名參加。騎士們都有備而來,穿出最帥氣好看的運動套裝,女性則多不忘防曬,帽子面罩、墨鏡,從頭到腳包裹緊密。
  昨日參與的自行車隊,包括市府首長組成的市府隊、市議員組成的民代隊、大學生組成的彩繪藝術隊。其中最特別的隊伍,一支是花蓮 縣更生團契信望愛少年學園學生,剛完成「獨輪環島千里行」的他們神色自若踩著超炫單輪車,引起陣陣贊歎。
  設8單車租借站
  另一支則是「二○○九台北聽障奧運會」的聽障選手隊,多名去年遠赴墨爾本奪牌的選手們臉不紅氣不喘騎完全程,抵達目的後也不休息,在現場穿梭發放文宣,介紹聽障奧運籌備工作,招募志工加入。
  會師後,主持人一一介紹與會貴賓。為避免外界指責市府行政不中立、藉活動拉抬國民黨市長候選人郝龍斌聲勢,當主持人打算邀請郝龍斌上台時,馬英九急忙阻止,郝龍斌僅在台下揮揮手致意,沒有上台露臉。馬英九還強調,只要報名都可參加活動,事前不知道郝龍斌會來。
  馬英九致詞表示,北市河濱腳踏車道橫貫百齡橋、大直橋、麥帥一橋及洲美橋,長度超過100公里,加上北縣的150公里,共設有8個單車租借站,可以在甲站借車、乙站還車,讓喜愛騎乘運動的民眾沒有負擔。

基本上買了練習台,可以不用出門就騎車?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起床後,來杯咖啡提神醒腦?美國一項研究指出,咖啡飲用量不多的中老年人如果有心臟病危險因子,早上醒來喝一杯咖啡,可能引發心臟病。

布朗大學教授安娜‧貝林在「流行病學」期刊發表研究報告說,咖啡飲用量不多的中老年人,早上喝完咖啡後一小時,中風機率明顯提高;有三個以上心臟病危險因子,例如糖尿病、高血壓、吸菸,以及很少運動的人,機率更高。

然而,一天喝超過四杯咖啡的人,心臟病機率卻不會提高。貝林的研究小組認為,咖啡喝得兇的人,身體可能對咖啡因習以為常,所以心血管不受影響。

研究人員以503名哥斯大黎加人為研究對象,他們在1994年到1998年間首度中風。研究對象中風前幾小時和幾天前的咖啡飲用量以及整體飲食,還有病歷史、生活習慣和背景,都列入研究因素。

平均每天喝不到一杯咖啡的人,早上喝完咖啡後一小時心臟病發作的機率,高達正常值的四倍。每天喝兩或三杯咖啡的人,機會提高六成。喝四杯以上咖啡的人則沒有差別。

研究小組認為,咖啡因的刺激效果可能促進神經系統活動,導致動脈血管壁沉積的脂肪脫落,流往心臟的血流受阻而引發心臟病。

喝咖啡的人早上至少會來一杯,而上午心臟病發作的機會較高雖然眾所周知,卻無法解釋咖啡喝得兇的人為何心臟病機率未提高。貝林的研究小組懷疑,一天喝好幾杯咖啡的人,身體對咖啡因的短期效應「免疫」,喝得較少的人,心血管則會受咖啡因影響。

貝林表示,對於有心臟病危險因子而咖啡飲用量不多的人,早上的咖啡可能成為「最後一根稻草」,這個族群最好考慮放棄喝咖啡。

【2006/08/23 聯合晚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許多人減肥的經驗會發現,要把水桶腰變成小蠻腰,真的很難!北醫附設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曾頌惠表示,局部瘦身要靠肌力訓練,瑜伽、皮拉提斯、地板操都是不錯的選擇,只是一般人往往沒耐心,所以看不出效果。

曾頌惠表示,常運動的人,肌肉會比較結實,加上每週如果做兩、三次肌力訓練,每次二、三十分鐘,就可以讓腰部瘦得很漂亮。

有些人抱怨做了仰臥起坐還是沒用,曾頌惠則表示,仰臥起坐只訓練到小腹正面的肌肉,但是對側邊肌肉的線條毫無幫助,等於只做半套,側邊也要給予伸展訓練,效果才會顯著。

三總家醫科主治醫師祝年豐也表示,搖呼拉圈、以及側彎讓腰部伸展、走路時抬高大腿,都是可以瘦腰的運動,不過重點還是要持之以恆。

【2006/08/13 聯合晚報】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