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全球約半數的爵士鼓是「Made in Taiwan」。台中后里就是「樂器之鄉」,全台有一半的薩克斯風、爵士鼓製造廠設在后里。

不過,本身就開設薩克斯風工廠的后里鄉樂器文化協會理事長黃重雄說,近年來大陸樂器廠低價搶攻世界樂器市場,價格只有台廠的一半;技術沒有突破、不善行銷、無價格優勢、更沒有品牌知名度的台灣薩克斯風廠被打得苦哈哈,「已被大家視為夕陽產業了。」

最近一年,地方產業業者開始在困境中力求生存。輔導后里樂器廠轉型的工研院機械所人員蔡秀如指出,「品質提升是第一步,接下來是走行銷、打品牌。」工研院為后里的廠商導入無電解鎳、奈米塗料等先進材質和技術,加強樂器音色,先將產品品質做出口碑。

「品質提升對台灣來說不難,但要打行銷戰,就不容易了。」蔡秀如指出,從去年開始,經濟部工業局、工研院和后里的薩克斯風廠合作,將行銷概念灌輸給樂器廠老闆們,企圖將傳統產業精緻化。先是「后里薩克斯風玩家館」成立,接著今年八月又有「后里鄉音樂節」,短短五天內創下十萬的人潮,利用觀光資源,讓后里的薩克斯風更為人知。

由於台灣沒有薩克斯風自有品牌,政府特別創「Saxhome」品牌,希望各業者加入。不過,蔡秀如說,品牌是條漫長路,政府替業者成立自有品牌是美意,但能否成功,更需要完整制度、整體行銷策略,和龐大資金配合。

【2006/10/07 聯合報】


頻譜數據化 台灣爵士鼓打出一片天
【聯合報/記者許韶芹/台北報導】

2006.10.07 03:37 am

大陸樂器工廠近年來以低價搶攻市場,台灣的樂器工廠改弦易轍提升品質、導入新技術等力求生存。圖為一家樂器廠商展示以壓克力一體成型的爵士鼓。
記者屠惠剛/攝影
台中后里的樂器廠川智公司,將老師傅的製鼓經驗「數據化」以便傳承,在打擊樂器市場闖出一片天。

川智公司已有五十年歷史,現交棒到第二代王蔚賓手中。和后里眾多薩克斯風、爵士鼓、長笛等樂器廠一樣,川智只是個小型家族事業,就像個「小蝦米」,全公司員工只有六十人。不過川智公司目前已經是全球前七大爵士鼓DW、TAMA、Grestch、Ludwig等代工廠。

四年前,川智脫離完全代工策略,試驗性質的自創品牌「DJ」,專走中高價位市場。代工加上自有品牌,一個月川智內、外銷產量加起來有五千套,在台灣的爵士鼓廠中排名前三大。

雖然在台灣市場稱雄,但對於來自大陸的低價競爭,公司壓力非常大。川智行銷經理黃琪源指出,台灣的樂器廠曾經歷過兩波挑戰,一是民國六十年左右,具財團背景的功學社發跡,憑藉著龐大的財力資源,發揮大量製造優勢以降低成本,當時不少小型樂器廠的師傅們,根本無力抗衡,「幾乎有六成的廠商倒閉了,僅剩下還有點口碑的廠商可以存活。」

另一波挑戰就是中國大陸業者的低價襲擊。黃琪源說,十年前台灣樂器廠商可以拿下全球將近七到八成的市占率,如今掉到四、五成左右。

黃琪源說,很多大陸廠商只做第四季旺季的生意,「他們的鼓只是要讓消費者做為耶誕節禮品,玩個半年左右就丟掉。」大量傾銷的結果,大陸爵士鼓一季銷量可以高達五、六萬台,相當於台灣廠商一年的總產量,台廠也因此節節敗退。

不過,川智董事長王蔚賓苦思對策,既然在價格上無法競爭,就在品質上改善吧!

川智今年初開始和工研院合作,將工研院的「頻譜分析」導入製程。所謂「頻譜」,指的是敲打不同材質鼓肚,釋放出來的頻率和聲音。

過去川智都是靠老師傅們的經驗,調整鼓肚的材質厚薄、拴緊的幅度,品質並不穩定,更無法「標準化」。導入頻譜分析儀器後,所有製程都可以數據化,抽樣出來的爵士鼓都有一樣的頻譜,代表品質穩定,產品更有保證。

【2006/10/07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