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回想一下 -- 就是一秒鐘前的事 -- 上面那張照片剛閃過的時候,你先看到的是什麼?科學家已經有毫無疑問的答案:渡邊謙的臉。Canon 的相機(你有看到他拿著台相機吧 @@)在這裡是剛好沾光,因為它擋到了臉的一部份,如果再拿遠一點的話,可能會完全被忽略掉也不一定。這就是科學家在研究的眼、腦與照相之間的關係的一個例子。

照相真實地重現了一個人眼見到的畫面,這個瞬間,攝影師所見到的畫面被定格,永遠的存下來。所以,照相機的功能不僅是在模擬人眼看到的景像,最後的輸出,也是要給人眼看的。在了解這點後,人眼的能力與照相機的能力的比較,以及相片中的影像如何被腦部解讀就成為了一個很有趣的課題。PopPhoto.com 整理了幾點人眼和相機的不同處,以及這些不同處對照相而言所代表的意義...由 於 2008/09/03 - 09:00 發表

解析度

原則上:人眼的總可視角差不多有 120 度,總計約 5 億 7600 萬畫素(576mp)。
實作上:照相機的解析度(目前來說)遠遜於人眼。但人類的大腦是個很神奇的東西,會自動把解析度不足的部份自動用「補插點法」補足,因此普通 3mp 的照相機照出來的畫面顯示在螢幕上,我們也不會覺得解析度不夠。景深

原則上:人眼的構造也和相機不太相同,因此不大能套用相同的理論來解釋,不過人眼的「焦段」大約在 22mm,「光圈」約為 f/3.5,視角幾近 180 度。有趣的是,人眼看到的範圍中,只有中間的 2 度左右是銳利的,其他是愈向外愈模糊。
實作上:這大概也是為什麼淺景深照片一般比較受喜愛的原因。因為人眼視線範圍中只有一點點是銳利的,自然將不重要的背景做糊焦處理,會有助於將人眼的視線(那窄窄的 2 度)集中在主體上。

感光度

原則上:人眼的感光度是會自動調整的。晚上的時候大約在 ISO 800 左右,大白天時則大約只有 ISO 1。但又一次的,人眼的運作原理和照相機有很大的不同 -- 人眼會自動將很多「格」的畫面疊加,來增強夜視能力。
實作上:因此照相機可以輕易地超過人眼的 ISO 極限,就算晚上從觀景窗看出去一抹黑,用 ISO 6400 仍然能拍出照片來也說不定。

動態範圍

原則上:人眼的動態範圍非常廣,從正午的太陽到午夜的星星都看得見,整體算下來大約有十億比一之譜,照相機就差得遠了。
實作上:技術上照相機可以用 HDR 的技術來模擬出人眼在某些環境下的高動態範圍,但即使如此,目前的呈現媒介(螢幕、照片)還是無法複製人間的動態範圍。只能說,有些真正的美景仍然是只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的。

線條

原則上:當畫面有線條時,人眼的視線會沿著線條走,並且短暫停留在轉角處。
實作上:線條不一定要是線,也可以是色彩間的變化、或是強對比產生的線條。應用在照片上,就是多拍地平線、多拍藍天白雲的意思。如果有重要的目標,可以放在線條交叉的地方,有助於引導觀看者在目標上停留。

光線

原則上:科學家發現,當無法從畫面的光影判斷光線來向時,右撇子會自動認定光線來自畫面的左上方,而左撇子則會自動認定光線來自畫面右上方。
實作上:反過來說,拍攝時將光線設置為從左上方打入,會看起來最自然(抱歉了,左撇子們 XD)。

人臉

原則上:人類是完全被「臉」制約的生物。只要視線中有臉出現,視線幾乎毫無例外地會立刻被吸引過去,判斷對方是敵、是友、還是可能的交配對象 (!?)
實作上:看你是要拍什麼樣的照片囉?如果是拍景的話,那就要極力避免畫面中出現臉。如果是同時拍人和拍物的話,就要設法將物靠近臉,增加「曝光」的機會。如果實在不知道拍什麼好的話,拍帥哥正妹絕對是萬靈丹啦!

視線追移

原則上:如果畫面中的人眼不是對著鏡頭的話,看照片的人會自然地跟著畫面中視線的方向移動,試圖找出畫面中的人在看什麼。
實作上:讓畫面中的人(如果他不是主角的話)看著畫面中的重點。如此一來看照片的人的視線,就會自然從人臉移到物體上。

預期運動

原則上:當人眼追蹤移動中的物體時,會自然的把視線放在移動物體的前上一點點的位置,以避免追蹤時丟失了目標。
實作上:照相時在物體的前方稍微留一點白,會形成好像物體在移動的假像。

--

所以為什麼廠商喜歡找 Showgirl?為什麼 Showgirl 每次的 pose 就那麼幾個 -- 產品放臉旁邊、放胸前、放腰邊?其實答案是很簡單的,因為這些地方能吸引目光罷了。美眉先吸引著男人的目光,再把產品放在目光遊移處,自然就沒可能被忽略掉了。小薑自已是不會刻意拍這樣的照片,但看其他幾位科科們每次拍回來的照片都會引來「產品?產品在哪?」的感嘆,就能知道人眼和人腦對判讀一張照片而言,佔有多重要的地位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