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交替時節是各種疾病的多發期。專家提示,中醫養生主張人們在這一時節尤應少思寡欲、胸懷寬廣、精神樂觀,通過調攝人體自身的精氣與情志,達到頤養天年的目的。

據中醫專家文淵介紹,《黃帝內經》對這一養生觀點早有表述。《素問·上古天真論》雲:“外不勞形于事,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

《黃帝內經》又指出,疾病的發生與自然界的氣候變化密切相關,而病與不病的關鍵在于人體虛與不虛。因此,預防疾病不僅要避免外來的致病因素,更應學會保養正氣,所謂“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中醫養生認為,疲勞過度會影響健康,而不勞動同樣會影響健康。華佗雲:“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動搖則氣谷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因此,夏秋交替時節可適當勞動,以預防疾病的發生。

——延伸閱讀——

夏秋之交替話飲食 有方來養生

進入秋天後,天氣幹燥,飲食方面需要有更多的注意:不能暴飲暴食,不能吃太多刺激食品,不可生冷不忌,更不能毫無節制地亂補……

換季時節,由于氣候宜人,食物豐富,人的胃口也好,這時需保持飲食清淡,不吃重油膩味的食物,減輕腸胃負擔,防止肥胖。另外還要多吃富含維生素和高纖維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豆類和薯類,促使體內疲勞時所存積的代謝物的排除多吃含鉀食物,如幹果、豆類、海產品等,維持細胞水分,增強其活性另外,含咖啡因的食物,如茶、咖啡、巧克力等也能增強呼吸深度。

秋季,人們往往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口、鼻、皮膚等部位的幹燥感,應吃些有生津養陰滋潤多汁的食品,少吃辛辣、煎炸食品。同時,中醫認為,肺與秋氣的關係十分密切,因此要多吃有潤肺生津作用的食物。如百合、銀耳、山藥、秋梨、藕等。

由于秋季天氣由熱轉涼,人體為了適應這種變化,生理代謝也發生變化。飲食特別注意不要過于生冷,以免造成腸胃消化不良,發生各種消化道疾患。

秋天是適合進補的季節,但是不可亂補,應注意不要無病進補和虛實不分濫補。食補以滋陰潤燥為主,具體包括如烏骨雞、豬肺、龜肉、燕窩、銀耳、蜂蜜、芝麻、豆漿、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鴨蛋、菠菜、梨等,這些食物與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藥配伍,則功效更佳。來源:華商晨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