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03月23日
前高雄縣政府自2005年起每年三月在古來號稱「宋江窟」的高雄縣內門鄉舉辦的「全國大專院校創意宋江陣」大賽,今年由大高雄市接辦,甫於上周六圓滿結束。如果您曾蒞臨觀賞這些被謔稱為草莓族的大專男女,以嚴肅的紀律、昂揚的鬥志、矯健的身手,賣力操演著宋江陣,必定隨之熱血奔騰;如果我們能再進一步了解台灣開發史,或許更將為之感動含淚。

案康熙22年攻取台灣之後,原本屯駐各地而不甘降服與遣返的鄭軍部眾,當然只能潛隱荒僻之地,過去的台南縣玉井鄉以南以迄高雄縣內門鄉的台三線一帶,應是最恰當的落腳之處。康熙60年鳳山知縣王珍只是根據風聞便「治盟歃者數十人,違禁入山伐竹數百人,眾莫可訴。」(《臺灣通史朱一貴列傳》)於是激發了朱一貴起義抗暴事件,此一事件的參與者必然頗多鄭軍的老兵與遺族。其後該地帶相續又有雍正年間大岡山的吳福生事件,乾隆年間大目降(台南縣新化鎮)的黃教事件,清廷痛定思痛防治事變的對策,當然就是武器以及聚會結盟的嚴厲管制。

操演陣型游走法律
然而深處窮山惡地,既要爭奪有限的生活資源、對抗原住民與其他聚落的侵襲,乃至於官府的迫害,試問當地各聚落人民將如何在法令的限制下建立保存武器、組織動員、訓練戰技的自衛能力呢?

所謂「窮則變,變則通」,變通之道就是以神明慶典儀仗隊伍的名義,進行組訓、動員;而神明儀仗又如何與戰技牽連呢?操演宋江故事便成了游走法律管制邊緣的唯一藉口。於是原先以草叉、鐮刀、鋤柄、畚箕等等農具的「代用」武器,進而改為刀、槍、矛、盾等等「實戰」的刀械,遂能以神明儀仗的名義公然存放於廟宇大殿,農閒之餘更可以公然集訓個人與團隊的戰技。

台諺所謂「有樣看樣」,這個模式迅速普及全台各角勢庄頭,於是在神明慶典時,各自以宋江武陣展示其聚落的強大,以娛樂性的文陣(如,牛犁陣、車鼓陣、布馬陣、婆姊陣……)炫耀其居民的幸福,便成了聚落榮辱的大事,於是而有「輸人不輸陣,輸陣歹看面」的俗語。日治時期更一改昔日的「對抗」,進而藉由共同神明(如佛祖、觀音、城隍……)的慶典,進行跨越角頭藩籬的全區域聯誼活動。

也就是說,宋江陣「民俗活動」乃是台灣坎坷歷史的活化石,六年來由宋江陣發源地的高雄主辦此一活動本極恰當。然而主辦當局不明就裡,卻將這樣一個本土開發歷史中深具抗暴意義的活動,攀附於中國宋代的水滸故事,甚至妄採坊間任意比附而乏考據之資的明代江浙沿海戚家軍抗日故事;更將之限縮於「民俗嘉年華」,而片言隻字未曾及於內門的朱一貴歷史,可就不能不令人扼腕唏噓了。但願高雄市政府能夠提供上述有關「原始」宋江陣的本末給予報名參賽的隊伍,做為其編練的參考,也許來年各隊能夠豐富其表演內容的「創意」而更加引人入勝呢!

作者為靜宜大學中文系教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