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了未來,但那是行不通的。

現在本該是環保人士滿懷希望的時候。偽科學在華盛頓不再當道。歐巴馬總統強力表態要對氣候變遷採取行動。跟我談過的人士現在愈來愈樂觀,認為國會終會採取一套「限制與交易」系統,來限制溫室氣體的排放量,而且限制會訂得愈來愈嚴格。而一旦美國人開始行動,世界大多數其他國家也可望跟進。

但仍有中國的問題尚未解決,而我過去一周來大半時間都待在那裡。

與其他拜訪中國的遊客一樣,我也被他們的發展規模震撼。就連最煩人的景象,像是道路上的「萬里長城塞車」,也都是經濟成就的副產品。

但是中國目前的路線不能一直持續下去,因為地球無法承受這樣的壓力。

對於全球暖化問題,科學界的共識在過去幾年來變得愈來愈悲觀。事實上,幾位聲譽卓著氣候科學家最近的預測,都近乎是末日場景。怎會這樣?因為溫室氣體的排放增加速度,正達到或甚至超越最糟狀況下的預測。

導致這種悲觀看法的一大原因是,中國已是排放最多溫室氣體的國家,而現在排放的速度還在增加。

中國的溫室氣體主要來自燃煤電廠,排放量在1996到2006年間已經加倍,增加速度遠比前一個十年來得快,而且看來仍將持續加速。今年1月,中國宣布將繼續倚賴燒煤發電來餵養經濟發展,計劃到2015年時,把產煤量再增30%。這個決定將完全抵銷掉世界其他地區的減碳努力。

所以,中國的排碳問題要怎麼處理?

中國人說:什麼都不幹。我在訪問途中每次提到這個問題,就遭到憤怒的回擊,說要中國人限制使用化石燃料不公平。他們宣稱,西方當年在發展經濟時可沒受到這種排碳限制;而且,儘管中國已是世界第一大排碳國,人均排碳量仍遠低於美國;最後,今日的全球暖化問題不是中國造成的,絕大部分都要歸罪於富裕國家過去的排放。

他們沒有說錯。期望中國人受到我們過去發展經濟時所無的排碳限制,對他們是不公平。但「不公平」依舊不能改變一項事實:中國如果依循西方過去恣意排碳的道路,我們所知的世界就會毀滅。

除了歷史不公,中國人也堅稱他們是在為外國消費者製造產品,不該把目前的排碳都算在他們頭上。但是他們也拒絕採納這種觀點按邏輯推論出的合理作法,就是應該把帳算在外國消費者的頭上,對外國消費者徵收「碳關稅」。中國人不願那麼做,因為那違反自由貿易原則。

抱歉,但是中國製造所導致的氣候變遷後果,總是有人要買單。而且,中國的問題不在於他們製造了什麼,而在於他們是怎麼製造的。記住,中國現在排放的二氧化碳比美國多,但他們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只約美國的一半。(當然,與日本或歐洲相比,美國也是一隻排放量特大的豬。)

好消息是,中國使用能源的低效率也提供了特大號的改善空間。只要採取正確的政策,中國可以繼續高速發展經濟,而不必增加任何排碳量。但中國人必須先領悟到,他們的政策必須改變。

從中國傳出的各種聲明暗示,中國的決策者也開始理解到,他們現在的局面不能永遠持續下去。但我懷疑,他們仍未察覺整個遊戲規則即將改變。

隨著美國與其他先進國家終於要一同對抗氣候變遷,他們也將取得道德優勢,拿來對抗不願合作的國家。拒絕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國家很快將面臨各種制裁,快到超出多數人想像。這些制裁可能以出口稅的形式出現,而許多人將會尖酸批評這是貿易保護主義—但那又怎樣?如果地球變得不能住人,全球化貿易能有什麼好處?

現在就得拯救地球。無論愛不愛,中國都必須盡一份力。

(作者Paul Krugman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陳家齊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砂山 的頭像
    砂山

    砂之椅子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