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8月14日蘋果日報
每次發生水災,輿論及學者就呼籲一次,要求政府注意水土保持和暖化現象。可是每次政府做完檢討報告後,即束諸高閣,一切歸零,全部忘記,一直到下次水災再來,所有的戲碼重演一遍──大水、走山、土石流、滅村、哭號、救援、挖屍、咒罵、捐款、批評、檢討、道歉、遺忘。環環相扣,無一遺漏,尤其是遺忘

中研院環境變遷主任劉紹臣曾為文指出,台灣位於大陸與海洋的邊緣,氣候不僅受全球暖化的影響,也受本地、東亞大陸與北太平洋的影響,而北極冰雪覆蓋的面積越來越小,北太平洋的南北溫差也隨之減低,影響台灣附近地區的大氣環流。再者,近數十年來,台灣及亞太地區土地利用變化極大,明顯影響區域氣候,使台灣氣候變化幅度超過全球氣溫變化的趨勢。這個現象造成台灣西部雨量的明顯增加。

科學的研究已經證實,海洋氣溫上升使颶風和颱風威力更加強大。現在台灣氣溫已明顯高於以往。過去30年冬天暖化的速率飆高到每10年上升攝氏3~4度;夏季則升高2度。這些高出來的氣溫增強了颱風的強度,並落下傾盆大雨。

政府應全面重勘山林
綜合來說,台灣天災在風雨部分是來自全球暖化;在水災和土石流災部分,則是來自人禍──濫墾、砍樹、放縱地方民眾在山坡上種高山茶、高冷蔬菜、溫帶水果和檳榔。這些經濟作物的根很淺,無法保持水土,抓不住大水沖刷下的土壤,大雨之後於是走山滑坡,土石成流,埋人滅村。

這次災害固然是濫墾者的責任,更是政府的責任。專家們共同認定此次災害的禍首是「土地超限利用」;為什麼會超限利用?因為政府放任不管;為什麼不管?因為要當地人的選票、因為被賄賂、也因為懶惰鄉愿。50年前的八七水災,受災區在平地;賀伯颱風以後的重災區都在山地,說明了政府對濫墾和超限利用的管理無能,並且缺少全面的國土規劃。同時,政府對危險山區居民只用道德勸說,從不強制遷離,以致洪水成災後必須挖掘屍體,舉國若喪。

政府該做的是:全面重勘山林地區,分劃為不同等級,高危險級的地方嚴禁濫墾、居住,把樹林還給山,把土地還給水;每隔幾年就重新檢討調整一次。當地居民則強制遷村,並輔導轉業。由於氣溫的改變,全國朝野都要有每年都有強颱和地震的思想準備,不能再像今年這樣亂無章法了。

聯合筆記/「災區透明化」是急務【聯合報╱郭乃日】
   
2009.08.14 04:10 am
由於災區狀況不明,不僅使救災人力和物資難以依災情輕重程度投入,也引發許多災民家屬對政府救災不力的指責。因此,動用各種先進偵蒐裝備,建構「災區共同圖像」,使「災區透明化」,應是當務之急。

據悉,軍方已派出E-2T空中預警機擔任空中管制和無線電中繼任務,並曾派出RF-5戰術偵察機赴災區拍照了解災情;同時,軍方的「陸區」戰術通信系統和「天頻」衛星通信車,都已投入救災。但光是建立通信管道掌握災情,尚無法做到「災區透明化」,還必須投入更多的偵蒐裝備建構「災區共同圖像」,幫助民眾了解,也使救災工作克竟其功。

軍方曾在漢光演習中驗證「戰場共同圖像系統」,即利用各種通訊方式,包括微波、光纖、寬頻網路、衛星通信和無線電等軍民營通信網路等,將無人飛行載具(UAV)觀測到的敵方動態畫面,及機上感測器截收到的敵方電子參數等訊息和衡山情資及海巡雷情,整合到相同的電腦介面上。如此,除可讓使用者隨時查詢最新情資,並可將相關情資轉發下級單位。

在「救災視同作戰」下,軍方應將「戰場共同圖像」的概念轉換成「災區共同圖像」,持續投入偵蒐裝備,如配備有桅頂偵蒐儀的OH-58D戰蒐直升機和中科院研發的UAV等具有攝影能力的裝備,以獲得災區的最新影像,配合已建立的通訊管道,建構「災區共同圖像」,達到「災區透明化」。不僅可進一步掌握災情,將救災資源用在刀口,也藉此讓家屬了解災情,安定情緒。

十三日揭幕的台北航太展,展出很多中科院研發的先進UAV,真希望這些UAV不是在「世貿」陳展,而是在災區上空飛翔,傳回最新的災區畫面。

【2009/08/14 聯合報】

無能還說謊 罪加一等!  記者鄒景雯/特稿

九二一距今只有十年,當年的人現在都是歷史的活見證,劉兆玄竟敢公開說「九二八行政院才動起來,因此這次救災算是快的,外界的批評是外行」。事實是這樣嗎?內幕剛好相反,劉兆玄這位當年的副閣揆,是救災的執行長,曾經被李登輝點名下鄉坐鎮,但他事前幾番推託,當時讓老李氣得一度想把他換掉。

九二八才動起來?這是一段刻意局部呈現的歷史,由於並非真相的全貌,因此等同欺騙。值此時刻,此種行徑竟出於一個高級知識份子所為,惡劣至極。

九二一發生當夜一點四十七分天搖地動,對台灣造成重大傷亡,十三分鐘後,陸軍總部下達動員命令,軍方「救災指揮中心」隨即在三點十五分成立,行政院同樣在三點半成立「中央處理中心」,李登輝在第一時間獲得報告,天一亮就帶著參謀總長、總統府秘書長前進到受創最重的南投集集,此後第一週的救災期間,統帥帶領軍方全力投入擔綱,毫無延宕。這豈是劉兆玄有意無意想間接塑造當年「長達七天政府都沒有動」的假象?

當年的行政院確實在九二八曾召開會議,但那是「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主要工作並不在救災而在復原,劉兆玄在這次會議被任命為副主委兼執行長,之後更被要求常駐災區,但當年總統府認為他對下鄉指令似乎推三阻四,曾經有所微詞,李登輝私下評價「這是一個不務實的人」。最近他前往屏東勘災卻遠道夜宿高雄市非災區,則被批評身段過高。

劉兆玄只記得九二八,但之前「消失」的一週,當年行政院可做了不少事,不僅在九二一當天下午就提出十五項救災措施,蕭揆次日下鄉探視災民,更在災後第三天就建請總統發布緊急命令,怎麼「劉副院長」全忘了?今天的行政院又「快」在哪裡﹖

這個無能政府的離譜不僅如此,竟鬧笑話要內閣閣員前往發送便當,大作外行決策、外行事,王清峰、王如玄成了高價「阿嫂」。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人民需要以十九萬月薪養這些人嗎?這樣的工作能力不如一百元時薪以工代賑,也討喜些,絕不徒惹災民嫌棄。

他的無能世界都看到  自由評論

馬政府本質上是一個蛋頭學者組成的政府,因此對救災手忙腳亂,是預料中的事,但是把世紀浩劫當成尋常災情,缺乏同理心,無法苦民所苦,麻木不仁,卻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一個無法處理納莉風災、SARS的政治人物,何能期待他在面對世紀災變時不亂了方寸,反而突然英明起來,成為一個堅毅不拔,帶領災民走出劫難的領導人?

馬英九是一個靠著形象包裝起家的政治暴發戶,災難原是一個作秀的最佳舞台,只須幾滴眼淚就可以擄獲人心,可悲的是,這位「好命子」連何時、何地、如何掉眼淚都不會,甚至掩蓋不了不耐煩的情緒,在電視直播下對埋怨見他很難的災民說︰「你不是見到了嗎?」這跟晉惠帝的「何不食肉糜」,簡直可以千古相互輝映。

這個政府上台後,不滿意度一直居高不下,但馬劉不知反省檢討,反而「自我感覺良好」,更加惺惺相惜。八八水災風暴,馬劉在外界的批判聲中,更只能相互依偎取暖,明明救災成效一團糟,卻仍「自我感覺良好」,說媒體是外行,自誇救災行動比九二一大地震時快速,連國防部長視察災區,都要讓救難官兵立正四十分鐘恭迎。

馬政府永遠不會認錯,都是要等到民意潰堤,快要將馬團隊沖毀了,才會虛應故事,安撫人民。只是這次救災行動,不僅讓全國民眾看破手腳,國際媒體也紛紛搖頭。換言之,馬英九的無能,現在是全世界都看到了。

向美國買救難直升機【聯合報╱黑白集】
   
2009.08.14 04:10 am
在此次八八水災的救災場景中,最突出的鏡頭就是盤旋在天際的直升機。張順發、王宗立與黃鎂智三位直升機組員殉難的消息,尤其震撼人心,全國悲悼。

此次水災與九二一震災相較,主要的差異在:一、九二一的主災區在人口密集的市區及大樓,八八水患則在山區。二、震災後,能自行移動者皆可能自尋脫險;但此次土石侵害的重災區,即使一時脫險,災民仍然被困。三、在震災區,廢墟中尚可能有倖存者,所以必須靠大量機具搜救;但在此次「滅村」的災區,一旦被土石淹埋即難倖存;而災區亦不宜倖存者生活,救災先期的主要任務是運補物資及撤離災民。

這是直升機在此次救災中扮演主要角色的原因。無論偵蒐災情、空投物資及撤離災民,皆需借重空中交通。但是,此次擔負重任的主力UH-1H直升機,卻是機齡三十餘年的老機種;而三位救難英雄殉難,更使人覺得亟需建置更先進的空中救難編制。

此次重災,許多人都主張在法制上應將軍隊列為常備的救災機制,這是合理的計議。畢竟,在災後第一時間,能見到軍隊在災區出現,在災區心理上及實際效用上皆有大益。因而,是否可在軍隊備置直升機救難部隊,當是可以思考的方向。

台灣對美軍購的清單上,始終有大筆的攻擊型直升機,頗滋爭議;這筆採購若能移為可以用在偵蒐災情、運補賑濟物資及撤離災民的軍民兩用直升機,應是兩全其美之計。

災民需要相當質與量的直升機救援,救災人員更應有先進、安全的直升機。

【2009/08/14 聯合報】

如果現在的總統是…  自由評論

八八洪災重創南台灣,馬政府救災顢頇無能,遲鈍冷漠效率差,災民哀哀無告,大家都忍無可忍,批判怒潮有如海嘯席捲馬英九政府。

政府救災總司令馬英九簡直像「沒頭蒼蠅」,整個政府救災工作手足無措、紊亂失序,行政院長劉兆玄竟稱,救災很快、比九二一快,馬則怪地方、怪災民不撤離,完全執政竟完全卸責!

這款無能政府,不禁使人聯想,如果現在總統不是馬英九,而是…

九二一當時,總統李登輝、副總統連戰、行政院長蕭萬長,凌晨一點四十七分大地震,兩點左右李登輝就下令國軍部隊救災,天沒亮,陸軍部隊已集結向重災區集集、東勢等地挺進。

九二一當天,李登輝到災區巡視,蕭萬長主持院會決定九項立即救災措施,台灣並向國際求援,當天多國救難人員就帶救難犬抵台,立即搶救生命。

連戰領軍的救災督導中心隨後在中興新村成立,為統合救災,連戰九二四建議總統發布緊急命令,李登輝次日發布生效,劉兆玄稱九二八才啟動全面救災,不是鬼扯,就是失憶!

九二一大地震是台灣史上最大天災,李、連、蕭也曾為政府救災不夠快,被媒體及災民罵到臭頭,不過,與八八水災馬英九救災比一比,現在總統如是李、連、蕭、宋之一,都比馬強很大;連周美青當總統也勝馬多多!

如果現在總統是謝長廷或蘇貞昌,蘇、謝在治水方面馬沒得比,馬在市長任內發生納莉颱風水門事件,水淹半個台北市,當總統又洪災南台慘。

學者沉痛指出,「水淹總統府」才能讓政府做好災害防救,不過,無能馬領導下的政府,如水淹總統府,恐怕連自救都無能!(作者胡文輝,資深新聞工作者)

沒練過 誰敢動 國軍無力救難【聯合報╱羅識先/教官(台南市)】

2009.08.14 04:11 am
這次八八水災,被嚴厲批判的就是「強大國軍」,國軍當然也是滿腹委屈,先拋開救援的啟動時機或救援速度問題,國軍本來任務就不是救援,當然沒有專司救援的裝備及相關的人員訓練。另外,國軍大半皆為義務役,超過六成以上都是家中獨子來當一年兵,要他們去冒險犯難;長官都忐忑不安,出事對家長無法交代。

但國軍的任務只能是「抵禦外侮」嗎?當然不!許多民主國家的軍隊任務裡,都有一定救援能量建構,也就是說,國軍必須把國內的重大救災納入本務,並列為常年訓練項目。

並不是要求全體國軍每個單位都要能救災,例如海軍陸戰隊其設備及技能雖可應付當前之災害,但仍應以現有之裝備及訓練予以補強,成為國軍救難之主力單位。

陸軍可在各作戰區的實兵單位中挑選三至四個營級單位,在天然災害可能來臨前編成任務特遣隊,並有相關救援計畫及收容災民計畫,當然,相關搜救訓練及操作機具訓練也都要每年驗收。空軍則視天候納編陸軍直升機部隊、空中管制機成立空中救援隊,以補地面救援之不足。

另一個重點則為救援時機及可下令投入救援之權責單位,近日報載似乎所有矛頭都指向國防部,但換個角度來看,如果屏東地區八月八日掉下來的不是傾盆大雨,而是解放軍的傘兵部隊,地區部隊應當會自動投入反空降作戰,但是為何遇雨卻呆坐不動?關鍵在國軍的作戰任務未曾納入地區救災,也沒訓練過軍士官兵們如何動員救災,尤其國軍強調層層節制,在沒有授權之狀況下,地區部隊指揮官誰敢出動救災?

災害的救援如何分工授權、國軍任務重新規劃訓練及裝備補充、地方與國軍駐地單位或地區救援單位的聯繫建立,都是當前要積極檢討全面改進的工作。讓國軍任務不僅是對抗敵人,也是聞聲救苦的仁義之師。

【2009/08/14 聯合報】

從921看馬政府處理水災心態(陳婉真)

2009年08月14日蘋果日報
921大地震發生的當天清早,也就是地震發生大約5個小時,當時的總統李登輝就搭直升機扺達南投台中等重災區;5天後,總統發布緊急命令,第一條開宗明義就說,中央政府為籌措災區重建之財源,應縮減暫可緩支之經費,對各級政府預算得為必要之變更,調節收支移緩救急,並在新台幣八百億元限額內發行公債或借款,由行政院依救災、重建計劃統籌支用……。

921 事件的第二年,政黨輪替,新政府特別為此還編列了5年的重建特別預算,加上一些民間捐款,重建的腳步算是相當快。對照於這次水災,有那麼多河川橋樑受損,好山好水良田村落被掩埋流失,我們至今沒看到政府有任何在經費預算上做調整的宣示與策略,我們只看到擁有全國最高權力的馬英九總統竟然是親自打電話給地方的消防局長及縣市首長,竟然問災民要總統為他們做什麼。

當各界急得建議總統發布緊急命令時,所得到的回應還是否定的,並說《災害防救法》已經足夠。

那就來看《災害防救法》,依該法規定,職司災害防救最高指揮機關行政院的處理情形,是院長南下一天,夜宿在安全無虞的高雄市國軍英雄館,而行政院所有的具體行動就是在8月10日公布一紙「走過風雨 攜手重建」──莫拉克颱風災後復原重建相關民眾濟助事項一覽表,把所有責任全部推給地方政府及 921捐款尚未用完留下來的財團法人賑災基金會,行政院無事一身輕!

本人早已指出《災害防救法》的窒礙難行,唯有修法在中央及地方政府成立救災的專責機構才是唯一可行之道。多年前八掌溪事件及隨後不久的墾丁漏油事件,事實證明環保署沒有能力處理,終於導致署長下台。但為八掌溪事件下台的游錫堃在大家淡忘後又回鍋當行政院長,是這樣的欺騙人民!

這次的水災受災範圍遍布中南部7個重災區,如果加上農工商各業的損失,災害所及超過半個台灣。中南部一向又是受到政府照顧相對較少的地區,甚至還有更敏感的藍綠政治版圖問題,中南部的鄉親不禁要問,是否連救災都有南北差別?

以921大地震過來人的經驗看起來,未來各項災後重建,對於地方政府而言,平日的工作和安居在台北冷氣房的中央大員本來就差很大,加上救災安置及重建等多如牛毛的工作,業務量的增加有的是以十倍、百倍,甚至千倍的上漲,遠遠超過基層公務員所能負荷的量;加上有些公務員本身也是受災戶,絕對無法滿足災民的需求及重建的要求,亟需中央政府全力介入支援。尤其這次災害發生,適逢縣市長改選在即,縣市長任期只剩半年不到,即便規劃好之後下屆首長的心態如何更是公務員必須考慮的因素,在這樣的不確定因素之下,能做出怎樣的重建成果可想而知。

重建亟需中央介入
本次的災害範圍遍及深山、平地及沿海,遭遇到滅村、走山、河流改道、河道變寬、土地流失……棘手的問題,在未來的重建過程中,如果要顧及永續及國土整體規劃等考量,非中央政府積極介入不能竟其功。試想面對多少無家可歸的災民,如果他們等不及繁瑣的重建法令與規定,逕自在自家土地蓋屋,地方政府敢去取締嗎?地方因為業務量暴增,幾乎呈現虛脫狀態,即使發現搶蓋違建,也只能視而不見。

我們再看行政院的濟助一覽表,回想921災後多少人失親失業無家可歸,在這麼慘痛的大災難之後,心理諮商就業輔導等生活重建需求至為迫切,也需要長期投入醫療與社工等專業人力,以這次水災的嚴重程度,災後生活重建的迫切性可以預見,行政院在一覽表中竟然只公布一支免付費防疫及安心專線電話號碼了事,這不是一個麻木不仁的政府是什麼?這樣的政府還要它做什麼?

作者曾任南投縣社會局長、彰化縣新聞處長

再論要不要發布緊急命令?【聯合報╱社論】
   
2009.08.14 04:10 am
去年六月南部發生雨災,馬總統上任未久,他未在第一時間勘災慰問,而謂在體制上應由行政院長首先扮演此一角色,甚至因而推演出「退居第二線」的說法。這個事件引發了民意的強烈震撼,也是馬總統選後形象聲望發生動搖的肇端。

其實,在法理及體制面上,馬總統當時的思考未必有錯。但是,就政治面而言,人民豈能接受一個直選總統「退居第二線」?又豈能容忍在一日生活圈的小島台灣,在重大災難的現場看不到總統的身影?

現在,幾乎一模一樣的爭議已經浮現,且可能再度重傷馬總統的形象聲望。那就是:面對八八水災的世紀浩劫,究竟要不要發布緊急命令?國民黨及民進黨立法院黨團主張發布,但馬劉政府則主張不發布。

我們日前已指出,此一爭議也牽涉到法制與政治兩方面。就法制面言,馬劉認為,九二一後制定的「災害防救法」已甚完備,幾乎關於必須動用緊急命令的救災手段皆已載入,所以不必再發布緊急命令。但是,主張發布緊急命令者則認為,災情慘重,救災工作在法制上的需求難以估計,因此以發布緊急命令較不發布為宜。寧可發布緊急命令,但在運用時多予保留;而勿待萬一陷於困局,卻受制於法制或政爭而致缺乏彈性的境地。現在連地方政府要埋死豬亦遭抗爭,若無緊急命令如何處置劇烈利害衝突的災後工作。難怪有人說,此時不藉緊急命令修橋鋪路,尚待何時?

發布緊急命令與否,爭議的焦點尤其在政治面。舉世皆然,政府發布緊急命令或宣布緊急狀態,除了是法制上的抉擇,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是對於「國家生命共同體」的宣示。一方面,主政者以發布緊急命令,來表達對於重大情勢的關注及承擔責任的宣示;另一方面,則在用以整合社會,共度艱難。因而,緊急命令在政治民心上的撫慰及號召,與緊急命令在法制上提供的權變利益堪謂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這不只是一個法制抉擇,更是一個政治抉擇。

面對浩劫,許多人都在談「災難政治學」。有些政府,因面對災難反而提升了聲望,並凝聚了人心(我們雅不願提,最近的例子是四川大地震);有些則政府形象受創,人心憤懣(上次例子是九二一大地震)。因而,關於應否發布緊急命令的爭議,不能只有「就法論法」的「法匠」思維,而是必須考慮在大災難中民心及政治上的強烈需求。作為一個總統,任何重大決策必須以實現「最大政治綜效」為考慮,這是作為一個政治家自我實現的最高目標,亦是治國主政的最大使命。

去年的六月雨災,馬英九陷於「第一線/第二線」的爭議;我們不能說「總統退居第二線」的思考有錯,但是總統竟不能認清在台灣的政治情境中「總統不能退居第二線」,卻是不免使國人震驚疑惑的原因。事到如今,即使「總統退居第二線」是多麼理想的法制,馬總統解釋得清楚嗎?國人可能接受嗎?同樣的道理,對於發不發布緊急命令,馬劉可能認為,這是守法守分的權力節制,但有些國人則會覺得不發布緊急命令與災情之慘重不符比例原則,不發布不能顯示政府救災的決心與力道;為什麼有權力而不知動用?為什麼總是以「法匠」的心態治國主政?這類蜚短流長當然不免有幾分民粹情緒,但馬劉解釋得清楚嗎?國人能接受嗎?

在現行憲政體制中,總統在「第一線」或「第二線」皆有道理可說,但總統公開宣示「退居第二線」,則是違反「最大政治綜效原則」;同理,面對八八浩劫,總統發不發布緊急命令,亦皆有道理可說,但總統不發布,似亦未能體現「最大政治綜效原則」。

所謂「最大政治綜效原則」,是指主政者在作成重大決策時,須以國家利益和人民福祉為優先考量,雖不可違反法律,但亦不能拘泥於法律,而必須在統合思考中,創造最大的「政治綜效」。因為,治國者的最大成就即是在創造「政治綜效」,而不可作繭自縛於自己想像的法制樊籠之中,不論是「是否退居第二線」或「發不發布緊急命令」。

國人不易體會不發布緊急命令的權力節制理念,只會質疑何以主政者不能理解緊急命令在國人心理及政治整合上的重大政治綜效?

【2009/08/14 聯合報】

救災/馬太重體制 沒了章法
【聯合晚報╱記者黃國樑/台北報導】
   
2009.08.13 03:48 pm
 

莫拉克災情慘重,救援行動今天已經進入第六天,第一線人員非常拚命、甚至犧牲了性命,但國人普遍認為指揮系統效率太差,整合不夠,資訊不足。馬英九總統不願發布緊急命令,認為現有體制可以因應;然而表現出來的卻是沒有章法。究竟馬總統和行政院之間這幾天都在做什麼?

馬劉在8月8日當天晚上,兩人商量之後,都決定第二天要趕赴災區。他們相互分工,最慘的是「雙東」,劉兆玄去屏東,馬去台東,可是,馬英九仍然認為,救災的指揮權限是劉兆玄,他前去勘災,是保持一種關心。換句話說,馬英九認為,在法制上,中央救災應變的指揮權本就是行政院長,他即使關切災情,並不應逾越界線去干涉。

8月9日劉兆玄決定夜宿高雄市,馬英九跑了嘉義幾個地方後回到台北,還是跟劉兆玄密切的溝通救災事宜,這天他們溝通了是否發布「緊急命令」的問題。馬英九最後因為仍因侷限在憲政權力的框框中,決定不頒布緊急命令。

馬英九十分戒懼,他對災情非常憂心,只要他感到有所不足的,或擔憂的事項,都對劉兆玄提出,兩人達成默契,只要有人留在台北,另一人就必須到災區。馬對於周一被父親失蹤的李姓民眾,哭訴見總統很難,被媒體詮釋為毫無同理心而耿耿於懷,晚間就到災防中心說明他的想法。救災急如星火,後來他已自己也不得不跳進來,但只是指揮了縣市長,這事劉也贊成他才做。私底下,馬英九對國人覺得救災不夠快速有效,認為可以理解,他認為,這部分政府都應該檢討改進。


八八省思/土地超用 遷村不得不正視了【聯合晚報╱記者黃福其整理】

2009.08.13 03:48 pm
前言:莫拉克颱風造成台灣50年來最嚴重的災情,八八水災已成國人繼九二一大地震後,十年來又一次大傷痛。連日來各界救災、送暖,展現了人間有愛的溫情,但不可否認的,許多問題面也值得進一步探討。本報從今天起特別規畫系列報導,試圖從各個層面,提供讀者和相關單位更多的深入思考。

莫拉克颱風造成土石流嚴重災情,成為這次傷亡慘重的關鍵。台大教授李鴻源、前屏科大防災中心主任蔡光榮都認為土地超限利用是最大原因,政府應該落實國土管制及重新規劃,不能只災後喊完卻沒實際行動,等下次災禍又再次口頭檢討,沒完沒了。

李鴻源說,台灣地質本來就是土石流盛行區,尤其921地震後,許多中南部山區地質鬆動、植披破壞,加上這次雨量太大,當然發生更多土石流。

除上述因素,最嚴重的就是土地被超限利用,許多不該住人的地方都住人,才造成巨大傷亡。從50年前的八七水災,死傷都在平地,賀伯颱風以後,每次天災死傷嚴重地區幾乎都在山區,這次八八水災也是如此,就可看到超限利用的惡果。

他說,從開通新中橫、破壞自然環境開始,大災難在賀伯颱風後一再重現。政府在賀伯颱風之後就談神木村遷村,但包括豐丘明隧道、新中、同富等都斷了又修、修了又斷,一再重演,災民一直損失,卻從不正視遷村的必要,以及後續就業、就學、就養問題;廬山、知本一再受創,要不要復建、怎麼復建,都須正視。

李鴻源說,政府現在要面對除了災民搶救,還有立即危險區的工程如何處理,例如小林村是否要復建就必須討論。

現在政府只畫設土石流警戒區是不夠的,必須找一批地質、水利專家重新檢討,把山區劃設出極度危險、危險、無危險等區域,類似台北縣畫設淹水潛勢區一般,極度危險區絕對不准住人、開發,危險區只允許活動廣場等低密度開發,無危險區可以住人,但要做好規畫及落實管理,並建置預警系統。

他說,「危險區域的遊戲規則必須重來」,否則在山上種植賺不了幾個錢,發生大災難卻造成大傷亡及政府巨大資源復建的憾事,肯定一再重演。

李鴻源強調,全球氣候變遷下,土地使用須更科學化管理,例如該遷村就以公權力強制,而非道德勸說,否則計畫再好卻無法執行也是罔然。

蔡光榮說,台灣是地質災害敏感地區,近年地質被破壞,潛在危險敏感性增加,加上這次降雨太集中、雨量大且延時長,當然使上游崩塌點增加,造成巨災。例如嘉義縣梅山災區,幾乎都檳榔園、私設農路等不應作而作的山坡地超限利用。

他說,土石流原本是地質沖蝕循環的過,不見得是壞事,但常態範圍僅限河道;台灣因山坡地超限利用,土石流往往溢出常態,變成天災巨禍。

蔡光榮說,他已呼籲多年,政府應重新檢討土地利用計畫及國土規畫,訂出潛在危險區、土石流特定保護區、崩坍特定保護區,以禁限建落實管理,每五年重新檢討一次,另配合管理開發程度,輔導產業轉型。

他強調,政府也應比照美國成立防災總署(FEMA),從平時的計畫、研究、訓練到災難時的預防、搶救,都統一調度,光是目前政院任務編組的災防會及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絕對不夠,這也是CNN批評台灣救災一團亂的原因。

此外,政府也要成立國土建設部,將地質及土地利用潛能重新調查評估、規畫管理。這些意見他已談了多年,但政府每次都是災後檢討,事後就無下文,學者專家成了狗吠火車,希望這次政府能真正落實。

水災 旱災 我們學到什麼(陳昌宏)

2009年08月14日蘋果日報
短短一個禮拜內,台灣經歷了旱災的限水危機,也飽嘗了強風豪雨所帶來的災害。每年重複這樣的戲碼,不禁令人懷疑電子媒體所播送的是不是紀錄片?為何這麼多年,從民眾到政府,沒有人能夠從這些天災中學到一點教訓?缺水的旱災、多雨的水災,這些天災固然防不勝防,但關鍵在於政府有無痛下決心面對沉痾、大刀闊斧地解決問題?

以「旱災」而言,政府應做的是開源與節流兩大部分。開源的關鍵在於充分使用下在台灣土地上的每一滴雨。日前本人曾經投書報端提到政府應在新大樓核發建照前要求裝置「屋頂集水設備」或「雨水回收系統」,政府也可獎勵舊建築裝置此設備,或甚至祭出獎參條例來鼓勵民間參與興建。如此以用水需求量頗大的第三級用水(衛生清潔用水與維護環境整潔用水)得以供應此一部分。長期而言對個人或企業可省下一筆可觀的用水開支;對政府供水也可減低不少壓力。

如果以國人用水每天300公升估計,這部分的用水佔了5成,1年下來可能是3座以上石門水庫的總蓄水量(以滿水量2億公噸計算)。而節流的關鍵在於查驗水管漏水率的問題。目前台灣水管的漏水率在25%左右,比任何先進國家的漏水率都高,換言之,每1公升的出水量,卻有25%「人間蒸發」。台灣自來水公司必須加速汰換老舊管線,並主動偵測可能的漏水端,至少必須有效將漏水率下降到5%到10%之間。以永續經營環境的原則而論,前兩者的效應至少需5 到10年以上才能看到成果,但是不做,旱災噩夢仍會持續上演。

環評應考慮地震颱風
就「水災」而論,台灣的水土保持不良與國土規劃不當問題始終是水災的關鍵。50年前的八七水災的雨量大約是這次莫拉克風災的一半,當時許多受災戶是由於房屋倒塌及交通設施遭到沖毀而受到生命威脅,進一步分析受災的區域而論則泰半集中在上游地區。

但近幾年的水災常常是由於雨水夾帶著大量的泥沙從上游沖刷下來,加上台灣目前有許多山坡地過度開發、連行水區也核發建照蓋起旅館、飯店等,一旦泥沙含水量過高時,山林毫無蓄積含水的功能,甚至結合成力量比水更為強大的土石流,造成更嚴重的傷亡。

政府不該再縱容濫墾濫伐,更要嚴懲破壞山林地的犯罪行為,同時也應該重新測量台灣河流的逕流範圍,河川地兩側50到100公尺處應限建或有條件開放建築區,甚至訂定更嚴格的環境影響評估,將地震、颱風等天災因素考慮在內。

言者諄諄,聽者藐藐,馬政府上任花了相當多的時間在建構與改善兩岸關係上,相對的忽略了台灣應有的建設,彷彿大陸才是台灣內政所有問題的萬靈丹。

然而,台灣的地理位置躲不掉颱風,地形與地勢也無法有效利用河川或山林來排洪與蓄水。但連年的水災、旱災,馬政府做的不應該只是事後的救災、震怒或檢討氣象預報不準,而是要有長期且整體的規劃來對抗旱災和水災,如果主政者仍然以勘災救災的政治作秀當作是每一次處理天災的模式,那麼水災與旱災的荒謬組合將年年在台灣上演。

作者為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國軍救災慢動作 解放軍冷眼旁觀◎ 陳文政

二○○八年中國四川發生震災後沒多久,國軍一位軍情官員帶著情資分析前來提報,根據他們全天候監看解放軍的救災表現,得出的結論是:「解放軍在許多地方表現得都不如預期。救災如此,作戰亦然。」我相信:就在此時,情報工作做得遠比國軍扎實的解放軍,一定有更多一批人正在做著同樣的功課,他們會得到什麼結論?這些結論會對台灣安全有何影響?

幾年前,國軍以「平時有嚇阻力、戰時有決定性」為建軍目標,這曾是令人振奮的願景,但歷經莫拉克風災後,只能苦笑。「決定性」的關鍵是戰機,所有軍事行動都在掌握戰機,而戰機稍縱即逝。拿破崙說:誤了戰機,再多的預備兵力都不夠。災害防救與軍事作戰不也如此,誤了最佳時點,災情加重、民眾抱怨、輿論撻伐,這時調派再多的兵力,公布再多的數據,也難挽頹勢。

對於外界針對國軍救災不力的質疑,國防部的回應翻成白話文就好像是:不是我見死不救,不過,請先掛號。國軍以戰備為本務,會抱怨救災時各部會權責很難劃清,會抱怨每次救災後得自己買單,會抱怨救災經費核銷被刁難,這些都可以理解,但這不可以是藉口。退萬步,陷於水深火熱的正是國軍宣誓保護的鄉親父老。如果單兵可以迅速且樂意去救災,而國防部說它「不能想去就去」,那就是體制流程有問題,換成軍語,就是指管造成戰機延誤的問題。會發生這類問題,不在士眾,在將帥。

第一個問題:國防部既在中央災防中心派有聯絡官,從部本部到各軍團的戰情中心也都援例受命防災。但洪水都沖到旗山軍團司令部跟前了,戰情傳遞到哪去了?第二個問題:如果衡指所確有掌握災情,也向上呈報了,那林總長、陳部長何在?如果此時總長未能提出專業建議、部長也無法下達決心,那曾被喧騰一時的「第一擊權責」問題,此時想來豈不毫無意義。第三個問題:如果國防部長真的做到連這種救災任務都必須向總統請示的地步,那陳部長,您在第一時間問過總統了嗎?

熟稔軍事的人,從這幾個問題所呈現出的國軍指管弱點,腦中馬上會浮現許多想定,解放軍的情報官員也不例外。國軍以戰備為本務,但從此次國軍救災的指管表現,無情地暴露了國軍戰備的疏失,國防部尤應虛心檢討。

(作者為前國安會諮詢委員)

沒有選擇的人

◎ 洪人傑

天災雖然無法選擇,我們卻可以選擇減少因為預防機制不足、撤離行動不彰及救災系統遲緩的人禍。

水利署長說,小林村的災害是天災,不是人禍造成的。劉兆玄說,他並不覺得中央救災有任何反應慢之處。這就是我們的內閣官僚,在意的永遠都是自己是否被責難,要如何把問題解釋得都不是自己的問題。他們選擇逃避問題、撇清責任,就連基本的慰問和關心都還沒說出一句,就急著與災害、災民劃清界線;他們選擇放棄做為政府官員應該有的勇氣與眼見同胞受難應有的人性關懷,選擇了麻木與傲慢的應變態度。

然而,那些掩埋在土石流裡的罹難者、失去至親好友的家屬、為了堅守工作崗位不知所蹤的基層勞工、颱風天也要批發蔬菜而墜溪的父女、以及為了救人卻因為機件老舊而罹難的英雄,都沒有選擇。真正有選擇的,只有那些災害發生後指責別人的政客,中央指責地方、地方批評中央、在野叫囂執政、當權推諉前朝。

他們是有選擇的。他們可以選擇在編列總預算時,將「有品運動」這種不明所以計畫經費,優先編列給治水防洪、修橋補路;他們可以選擇將興建那些「蚊子館」的經費,優先編列給行水區居民遷移補助,或者緊急撤離時讓居民暫住旅館的費用;他們可以將「出國考察」的經費,優先編列給各鄉鎮興建下水道;他們可以將補助「吃喝研討會」的經費,優先編列給低窪地區居民購買防災器材;他們更可以在舉杯慶賀兩岸關係大有進展的時候,用一分鐘的時間想想台灣每年都要重演好幾次的風災,和那些沒有選擇的人。

如果有選擇,誰想住在會淹水、有土石流的地方?那些有選擇的人,如果你們願意選擇良心與責任,我相信即使在冷氣房你們也能運籌帷幄,指揮若定;反之,如果你們繼續選擇麻木與傲慢,就算勘災無數次,就算全身滿是泥濘,只不過是增加民眾的痛苦與憤恨而已。

(作者為紐約州立賓漢頓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生)

法匠馬英九,徒法不足以自行懂不懂?  陸念慈

(2009/08/13 00:22)
(●作者陸念慈,碩畢,商,北縣。個人部落格http://www.wretch.cc/blog/ntlutw。本文為NOWnews.com網友提供,版權為作者所有,請勿隨意轉載。)

事實證明,馬英九絕不夠格當一個領導者。有能無能的差別,就是真正的領導者,會以最簡單、最明確、也最直接的命令,讓屬下從高學歷的博士,到不識字的販夫走卒,通通能夠知道該怎麼做,如此才能結合所有力量,如臂使指解決問題。

然而馬英九卻顛而倒之,這麼多人要求他發佈緊急命令,他卻仍然擇惡固執地說九二一後已將當時的緊急命令納入災害防治法,因此已經足夠,不必再另外發佈緊急命令?馬英九的幼稚邏輯,其實完全經不起檢驗。試問,如果依照馬英九最喜歡的「依法行事」,各級單位是否還要搬出法條,甚至召集相關法學人員,一條一條地研究應該如何行事,才能在「不違法」的情況下,以符合「災害防治法」的相關規定?

其實全台灣都知道,公務員面對法條的反射動作,每每都是負面思維的「不違反規定」!而且現在誰又還有馬英九的中國時間,救災都忙不過來了,還要翻出法條來研究一番?馬英九這個腦死法匠,哪壺不開提哪壺,在這個緊急時刻還跟公務員大吹「法」螺,是要公務員恢復沒肩膀的習慣,更加綁手綁腳嗎?

其實筆者一點都不想去翻什麼災害防治法,因為只要從現在的結果,就會知道什麼是「徒法不足以自行」!如果光有一部災害防治法就什麼問題都能解決,為何災民等軍方派出怪手,從中午等到天黑無法作業了,軍方才跚跚來遲?

然而這也不是軍方的問題,當過兵的人都知道軍令森嚴,沒有經過層層長官的核可,誰敢違反軍令隨便出動?馬英九的法匠性格,竟然認為只要有法律就可以治國,如此何不解散行政院與各級政府,國家只要有立法院就好,因為法條立了就會自動執行?

其實筆者早就說過馬英九只夠格當一個太平官,因為他的剛愎性格,與完全不靈活的腦死思維,根本無法面對隨時變動的混亂局勢。然而台灣人民最倒楣的是,要證明馬英九的不適任,還必須付出許多人命做為代價,否則還是有人迷馬不疑!

馬英九不懂如何當個總統也就罷了,為何連向前輩學習都不願意?九二一時,前任的李登輝又是如何勘災?李登輝下鄉,身後隨時跟著參謀總長與總統府秘書長,一則一軍一政相互配合,二則為何找參謀總長而非國防部長?因為參謀本部是擬定做戰「計劃」的單位,要出動軍方,要是沒有完整計劃,豈非烏合之眾事倍功半?

然而此次風災,只看到國防部長在靠妖委屈,參謀總長又在哪裏?而行政院協調各部會的「政務委員」,又在哪裏?光靠行政院長一個人下命令,卻沒人出來協調部會統合資源,如此不亂成一團才是奇蹟!

再來看看垃圾問題,軍方抱怨地方政府要求清運垃圾,卻沒有規劃垃圾掩埋場地?試問受災縣市滿目瘡痍?哪來多出場地可供垃圾掩埋?而如果災害防治法有規定其他未受災縣市必須支援垃圾掩埋場地,軍方又何須抱怨?

馬英九必須了解,災害防治法針對的是災害的防治,然而現在的問題,不但要防治災害、還要全國所有單位的相互支援、例如清運垃圾、提供物資或北水南運、防範可能之趁火打劫詐騙愛心與哄抬物價之犯罪、還有疫情控制、災後重建、以及最重要的控制災情… 等等,這些重要事項,就算災害防治法有規定,馬英九再開金口下個緊急命令又有何妨?

緊急命令的頒佈,最重要的是宣誓意義,等於讓公務人員拿到一張免死金牌可以大展身手,這比公務員捧著法條逐條「研究」不啻天淵之別!而這些,長在象牙塔的權貴子弟馬英九,又能了解多少?實在令人懷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砂山 的頭像
    砂山

    砂之椅子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