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11 中國時報     

 
▲小吃跟做人一樣,爭的是一口氣,這碗鼎邊趖半熱不冷,就算加了很多芹菜珠、蒜頭酥等辛香料,沒有溫度哪能飄香?
 
▲放屁豆就是烤豌豆,放在炭火上搖來晃去,作法和口味都很特殊。
 
▲有人說大陸夜市比台灣的還差,看了都不敢吃,我看過貴陽合群夜市,攤位、招牌、制服、帽子、名牌、座位全都統一,就連盤子上也 印了清潔消毒公司的名字以示負責,台灣沒有一個夜市比得上。 

夜市眾生相-老闆,笑一個,好嗎?     開開心心來到基隆廟口,什麼東西都想吃,其中最想吃的當然是鼎邊趖,雖然百貨美食街或其他夜市也吃得到,可是來到廟口沒吃鼎邊趖,感覺就很外行,廟口美食之旅好像沒走完。
     ■清湯沒熱氣 蒜香撩不起


     才跨進廟埕,攬客聲四起,招牌一紅一黃的兩家老店,在兩側互相卡位,誰也不讓誰,從有記憶以來便是如此。猶豫片刻,走向打小就熟悉的那一家店,招呼聲暫時停歇。

     周一的傍晚店裡沒有半個客人,外帶的也稀稀落落,牆壁上貼著很多人的簽名,還有少數發黃的剪報與名人的照片,愈看愈餓,愈發想念從小吃到大的鼎邊趖。

     終於來了,白的綠的紅的黃的浮沈在碗裡,乍看之下美得很的鼎邊趖卻少了一股氣,一股羹湯類小吃應該有的蒸騰熱氣,半溫不燙的清湯連蒜酥的香氣都撩不起來,這碗鼎邊趖沒上桌先死一半。

     ■粉漿非現做?一點都不趖

     很不想破壞到基隆廟口大吃一頓的興奮心情,於是五口當做兩口塞進嘴裡,同行的朋友忍不住垮下臉說:這鼎邊趖怎麼跟小時候吃的不一樣?這白白的為什麼像塑膠片一樣硬梆梆?

     腦海中浮現小時候曾圍在爐灶前看店家做鼎邊趖的情景,大鍋燒熱水,濃稠粉漿沿鍋溜一圈,緩慢下流自然攤成一大片,並從白色變成半透明,整片鏟起便大功告成。台語發音的「趖(SO三聲音)」就是緩慢滑行,正常是形容蛇行,若是罵人就是拖拖拉拉。

     也許是湯的熱度不夠,也可能粉漿已非現做,但不影響我狂掃夜市的好胃口,因為這攤不滿意還有下一攤,想吃的東西還很多,只怕肚子裝不下,所以急忙催促同伴快起身,麥擱趖來趖去,浪費時間。

     ■拐彎鑽小巷 尋找下一攤

     迅速轉往別攤,配料看似簡單的麵線羹,雪白的大腸裹著魚漿,愈嚼愈香愈帶勁;小時候買回去給阿嬤當點心的豆簽羹,如今嘗起來才能稍為體會直接吞嚥的呼嚕快感;碳燒蚵仔煎雖然沒有明顯的焦烙味,但老闆添炭旺火的動作,讓夜市的時光倒流回古早。

     聞著現炸的天婦羅,惦著營養號三明治,想用濃甜香的花生泡泡冰收尾,卻又捨不得特色夜市選拔區域以外的愛四路,拐過去盯著奶油螃蟹、八寶冬粉、紅燒鰻,鑽進巷子尋找全家福湯圓,跟著年輕人排隊購買碳烤豬排三明治,最後抱著一袋現烤的放屁豆慢慢啃食,朝向下一個夜市再出發。

     (更多王瑞瑤的美食,請鎖定每周一早上7點FM103.3的中廣流行網《蘭萱時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砂山 的頭像
    砂山

    砂之椅子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