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普通人來說,高鶚得以聞名于世,要歸功于《紅樓夢》的家喻戶曉。但是,他們可能並不知道,《紅樓夢》之所以能夠以一種完整的形態流傳下來,則要歸功于高鶚
□那些認為後四十回是附驥于前八十回才得以流傳的,是把問題弄顛倒了。應當客觀辯證地看待高鶚以及《紅樓夢》後四十回
□對高鶚的研究應該作為鐵嶺紅學文化研究的重點,並要成為鐵嶺人的共識
□中國紅學會會長張慶善提出,高鶚不應該是《紅樓夢》續作者,他應該是《紅樓夢》最後出版的整理者。《紅樓夢》能夠流傳,高鶚是第一功臣
1957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紅樓夢》,首次把高鶚的名字印在了曹雪芹的後面,自此,半個多世紀過去了,關于《紅樓夢》後四十回的續作者是高鶚這一說法,幾乎成為舉世皆知的文學常識。然而,事實上,在紅學界,有關高鶚以及《紅樓夢》後四十回的爭論一直未曾平息,甚至屢有撻伐之聲。作為高鶚的故鄉,鐵嶺多年來一直致力于高鶚的相關研究,並培養出了一大批重點研究高鶚以及《紅樓夢》後四十回的紅學愛好者。對于鐵嶺來說,高鶚和《紅樓夢》後四十回的研究,已經成為鐵嶺不可忽視的文化責任。
去年12月12日至 13日,在鐵嶺舉辦了“紀念高鶚誕辰二百五十周年學術研討會暨鐵嶺市《紅樓夢》學會成立發布會”,此次全國性紅學研討活動便是力圖正面評價高鶚以及《紅樓夢》後四十回。與會學者還針對紅學未來的研究方向與研究方法提出了許多建議。從某種角度來說,這次的會議,具有著為高鶚以及《紅樓夢》後四十回正名的重要意義。
在高鶚、程偉元排印的《新鐫全部繡像紅樓夢》出版之前,《紅樓夢》只以抄本的形式在民間流傳,並且大多是前八十回。程高本的刊行,大大推動了《紅樓夢》的廣泛傳播
根據學者尚達翔的考證,高鶚“大約生于乾隆十八年左右,卒于嘉慶十九年冬至廿年間。 ”(《高鶚箋注·前言》)他去世以後,學生增齡將其遺著編輯出版,親寫一序,雲:“蘭墅夫子,鐵嶺漢軍人也。由乙卯進士,歷官給諫譽滿京華。而家貧官冷,兩袖清風。故著如林,未遑問世,竟赍志以終。 ”這是歷史留下的唯一的“高鶚小傳”。
對于普通人來說,高鶚得以聞名于世,要歸功于《紅樓夢》的家喻戶曉。但是,他們中的大多數可能並不知道,《紅樓夢》之所以能夠以一種完整的形態流傳下來,則要歸功于高鶚。
乾隆五十六年,程偉元、高鶚合作整理修訂的一百二十回本《新鐫全部繡像紅樓夢》由北京萃文書屋以木活字排印出版,即“程甲本”,乾隆五十七年又修定、排印了“程乙本”,合稱為“程高本”。 “程高本”的印行,迅速擴大了《紅樓夢》的流傳與社會影響。時至今日,最通行的版本依然是“程高本”。這位有功于《紅樓夢》的清代文人,被今日的鐵嶺人視為城市的驕傲。《新鐫全部繡像紅樓夢》序言的落款處寫著:“乾隆辛亥冬至後五日,鐵嶺高鶚敘並書”;鹹豐辛酉重刊的《紅香館詩草》,其序言的落款也寫著 “甲戌之秋八月既望,鐵嶺高鶚序”。這些便是高鶚乃鐵嶺人的兩個重要佐證。
在高鶚、程偉元排印的《新鐫全部繡像紅樓夢》出版之前,《紅樓夢》只以抄本的形式在民間流傳,並且大多是前八十回。程高本的刊行,大大推動了《紅樓夢》的廣泛傳播。根據研究,終清一代,絕大多數士人都把程高本《紅樓夢》視為一個整體,很少有人批評所謂的“高鶚偽續”。 1921年,胡適發表《紅樓夢考證》,開創了“新紅學”,提出後四十回是高鶚續作,非曹雪芹原文。此後,有關高鶚以及《紅樓夢》後四十回的學術爭論便一直持續至今。
胡適說,高鶚“替中國文學保存一部有悲劇下場的小說”。俞平伯說,“程偉元、高鶚是保全《紅樓夢》的,有功。 ”後四十回在《紅樓夢》的傳播史起到了保全《紅樓夢》的重要作用,它雖然有諸多問題,但仍屬于高水平的文學作品
關于《紅樓夢》後四十回作者的爭議,學術界的觀點大致有兩種:一是,《紅樓夢》後四十回為曹雪芹原筆殘稿,由程偉元、高鶚對此進行了整理補綴的工作;二是,《紅樓夢》後四十回並非曹雪芹原作,而是高鶚的補作。甚至有觀點認為,現存《紅樓夢》後四十回是高鶚在乾隆皇帝的授意下,對《紅樓夢》的結局進行了破壞性的改寫。
在鐵嶺 “紀念高鶚誕辰二百五十周年學術研討”活動期間,眾多紅學研究者發言反駁了那些徹底否定高鶚以及《紅樓夢》後四十回的觀點。
紅學家鄭鐵生引用作家王蒙在一篇文章中的觀點,論述了《紅樓夢》後四十回的文學價值。他說:“王蒙在一則短文中寫道,‘從理論上、創作心理學與中外文學史的記載來看,真正的文學著作是不可能續的……至于像《紅樓夢》這種頭緒紛繁,人物眾多,結構立體多面,內容生活化、日常化、真實化、全景化的小說,如何能續?不要說續旁人的著作,就是作者自己續自己的舊作,也是不可能的。而高鶚續了,續得被廣大讀者接受了,要不是民國後幾個大學問家特別是胡適的考據功夫,讀者對全書一百二十回的完整性並無太大懷疑。 ’王蒙是作家,有著創作的深刻體驗,他談後四十回首先著眼的一是敘事;二是整體;三是創作過程。 ”
即便是第一個提出後四十回是高鶚續作的胡適,也沒有徹底否定高鶚的功績,他認為,高鶚“替中國文學保存一部有悲劇下場的小說”。胡適在《紅樓夢考證》結論末段說:“以上所說,只是要證明《紅樓夢》的後四十回,雖然比不上前八十回,也確然有不可埋沒的好處。他寫司棋之死、寫鴛鴦之死、寫妙玉之死被劫、寫鳳姐的死,寫襲人的嫁,都是很有精彩的小品文字。最可注意的是這些人都寫作悲劇的下場……”俞平伯也曾說:“高鶚補書,在大關節上實在是很仔細,不敢胡來。即使有疏忽的地方,我們也應當原諒他……我很不敢看輕他的價值,正因他已竭力揣摩作者的意思,然後再補作那四十回。絕不敢魯莽滅裂自出心裁。我們已很感激他這番能尊重作者的苦心……”俞平伯在臨終時,更說:“胡適、俞平伯是腰斬《紅樓夢》的,有罪;程偉元、高鶚是保全《紅樓夢》的,有功。大是大非。 ”
大連中山區退休幹部、紅學研究者張興德提出,那些認為後四十回是附驥于前八十回才得以流傳的,是把問題弄顛倒了。 “《紅樓夢》流傳史上,那麼多的形形色色的《紅樓夢》續書,不下十幾種(有人說有幾十種),為什麼不能附驥于《紅樓夢》流傳,而單單是這後四十回呢?後四十回在《紅樓夢》的傳播史上之所以能獲得群眾的認可,起到保全《紅樓夢》這樣不可替代的作用,這是因為它雖然有諸多問題,但仍屬于高水平的文學作品。 ”張興德主張應當客觀辯證地看待高鶚以及後四十回,比如魯迅先生曾經客觀評價說:“後四十回雖數量止初本之半,而大故迭起,破敗死亡相繼,與所謂‘食盡鳥飛獨存白地’者頗符,惟結末又稍振……”
學術界應當以平心靜氣的態度來研究高鶚,同時也應當承認高鶚對《紅樓夢》的貢獻。平心靜氣地論說高鶚,不僅僅是端正學術研究的態度和風氣的問題,也是對歷史,對文化負責的問題,更是對鐵嶺未來發展負責的問題
張興德告訴記者:“當下,否定後四十回、“腰斬紅樓夢”的現象相當普遍,並且正在從紅學界通過大眾媒體向更廣泛的層面擴散,甚至形成了一種潮流。各種媒體、新聞報刊熱衷宣傳的 ‘紅樓揭秘’、‘紅樓探軼’、‘紅樓解夢’之類,無不如此。這個問題必須要引起關注。高鶚以及後四十回對《紅樓夢》的普及、廣泛流傳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保全了《紅樓夢》,這是一個不能低估的功績。不能根據不確定的材料,進行“可能”之類的推理而否定後四十回。一些紅學研究正將《紅樓夢》非文學作品化,紅學研究泛娛樂化、文本解讀神秘化,使紅學失去應有的學術品格。 ”
正是因為“高鶚偽續後四十回說”在紅學研究領域具有非常大的影響,所以,學術界對于高鶚的研究和評價,存在著某些主觀偏見。紅學家杜春耕在《談紅樓夢研究的特殊性》一文中指出:“大部分研究者,尤其是資深學人,均以為後四十回是狗尾,寫的不好,可偏偏老百姓讀此書掉眼淚處在後四十回最為集中。《紅樓夢》一書中作者多重思路與創作衝動並存的現象,擴大了封建社會的容量,接近了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性質。 ”
鐵嶺市紅學會副會長盧祥雲認為,學術界應當以平心靜氣的態度來研究高鶚,同時也應當承認高鶚對《紅樓夢》的貢獻。作為一名鐵嶺本地的紅學研究者,他表示:“我們平心靜氣地論說高鶚,不僅僅是端正學術研究的態度和風氣的問題,也是對歷史,對文化負責的問題,更是對鐵嶺未來發展負責的問題。高鶚有功于《紅樓夢》,有功于中國文化,對高鶚的研究應該作為鐵嶺紅學文化研究工作的重點,並要成為鐵嶺人的共識。高鶚乃鐵嶺之高鶚。鐵嶺不研究高鶚,是鐵嶺人的失誤。鐵嶺人不懂高鶚,不能客觀、公正、理性地看高鶚,更是鐵嶺的悲哀。 ”
中國紅學會會長張慶善也提出,現在需要更加公正地、歷史地認識高鶚。 “高鶚不是破壞《紅樓夢》的罪人,他是《紅樓夢》的功臣。過去有人認為高鶚故意改變了《紅樓夢》的藝術性和思想性,實際上這都是沒有根據的說法。根據現在對高鶚的研究,高鶚不應該是《紅樓夢》續作者,他應該是《紅樓夢》最後出版的整理者。整理出版《紅樓夢》的功勞是非常大的,《紅樓夢》能夠流傳,高鶚是第一功臣。 ”(王 研)
□那些認為後四十回是附驥于前八十回才得以流傳的,是把問題弄顛倒了。應當客觀辯證地看待高鶚以及《紅樓夢》後四十回
□對高鶚的研究應該作為鐵嶺紅學文化研究的重點,並要成為鐵嶺人的共識
□中國紅學會會長張慶善提出,高鶚不應該是《紅樓夢》續作者,他應該是《紅樓夢》最後出版的整理者。《紅樓夢》能夠流傳,高鶚是第一功臣
1957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紅樓夢》,首次把高鶚的名字印在了曹雪芹的後面,自此,半個多世紀過去了,關于《紅樓夢》後四十回的續作者是高鶚這一說法,幾乎成為舉世皆知的文學常識。然而,事實上,在紅學界,有關高鶚以及《紅樓夢》後四十回的爭論一直未曾平息,甚至屢有撻伐之聲。作為高鶚的故鄉,鐵嶺多年來一直致力于高鶚的相關研究,並培養出了一大批重點研究高鶚以及《紅樓夢》後四十回的紅學愛好者。對于鐵嶺來說,高鶚和《紅樓夢》後四十回的研究,已經成為鐵嶺不可忽視的文化責任。
去年12月12日至 13日,在鐵嶺舉辦了“紀念高鶚誕辰二百五十周年學術研討會暨鐵嶺市《紅樓夢》學會成立發布會”,此次全國性紅學研討活動便是力圖正面評價高鶚以及《紅樓夢》後四十回。與會學者還針對紅學未來的研究方向與研究方法提出了許多建議。從某種角度來說,這次的會議,具有著為高鶚以及《紅樓夢》後四十回正名的重要意義。
在高鶚、程偉元排印的《新鐫全部繡像紅樓夢》出版之前,《紅樓夢》只以抄本的形式在民間流傳,並且大多是前八十回。程高本的刊行,大大推動了《紅樓夢》的廣泛傳播
根據學者尚達翔的考證,高鶚“大約生于乾隆十八年左右,卒于嘉慶十九年冬至廿年間。 ”(《高鶚箋注·前言》)他去世以後,學生增齡將其遺著編輯出版,親寫一序,雲:“蘭墅夫子,鐵嶺漢軍人也。由乙卯進士,歷官給諫譽滿京華。而家貧官冷,兩袖清風。故著如林,未遑問世,竟赍志以終。 ”這是歷史留下的唯一的“高鶚小傳”。
對于普通人來說,高鶚得以聞名于世,要歸功于《紅樓夢》的家喻戶曉。但是,他們中的大多數可能並不知道,《紅樓夢》之所以能夠以一種完整的形態流傳下來,則要歸功于高鶚。
乾隆五十六年,程偉元、高鶚合作整理修訂的一百二十回本《新鐫全部繡像紅樓夢》由北京萃文書屋以木活字排印出版,即“程甲本”,乾隆五十七年又修定、排印了“程乙本”,合稱為“程高本”。 “程高本”的印行,迅速擴大了《紅樓夢》的流傳與社會影響。時至今日,最通行的版本依然是“程高本”。這位有功于《紅樓夢》的清代文人,被今日的鐵嶺人視為城市的驕傲。《新鐫全部繡像紅樓夢》序言的落款處寫著:“乾隆辛亥冬至後五日,鐵嶺高鶚敘並書”;鹹豐辛酉重刊的《紅香館詩草》,其序言的落款也寫著 “甲戌之秋八月既望,鐵嶺高鶚序”。這些便是高鶚乃鐵嶺人的兩個重要佐證。
在高鶚、程偉元排印的《新鐫全部繡像紅樓夢》出版之前,《紅樓夢》只以抄本的形式在民間流傳,並且大多是前八十回。程高本的刊行,大大推動了《紅樓夢》的廣泛傳播。根據研究,終清一代,絕大多數士人都把程高本《紅樓夢》視為一個整體,很少有人批評所謂的“高鶚偽續”。 1921年,胡適發表《紅樓夢考證》,開創了“新紅學”,提出後四十回是高鶚續作,非曹雪芹原文。此後,有關高鶚以及《紅樓夢》後四十回的學術爭論便一直持續至今。
胡適說,高鶚“替中國文學保存一部有悲劇下場的小說”。俞平伯說,“程偉元、高鶚是保全《紅樓夢》的,有功。 ”後四十回在《紅樓夢》的傳播史起到了保全《紅樓夢》的重要作用,它雖然有諸多問題,但仍屬于高水平的文學作品
關于《紅樓夢》後四十回作者的爭議,學術界的觀點大致有兩種:一是,《紅樓夢》後四十回為曹雪芹原筆殘稿,由程偉元、高鶚對此進行了整理補綴的工作;二是,《紅樓夢》後四十回並非曹雪芹原作,而是高鶚的補作。甚至有觀點認為,現存《紅樓夢》後四十回是高鶚在乾隆皇帝的授意下,對《紅樓夢》的結局進行了破壞性的改寫。
在鐵嶺 “紀念高鶚誕辰二百五十周年學術研討”活動期間,眾多紅學研究者發言反駁了那些徹底否定高鶚以及《紅樓夢》後四十回的觀點。
紅學家鄭鐵生引用作家王蒙在一篇文章中的觀點,論述了《紅樓夢》後四十回的文學價值。他說:“王蒙在一則短文中寫道,‘從理論上、創作心理學與中外文學史的記載來看,真正的文學著作是不可能續的……至于像《紅樓夢》這種頭緒紛繁,人物眾多,結構立體多面,內容生活化、日常化、真實化、全景化的小說,如何能續?不要說續旁人的著作,就是作者自己續自己的舊作,也是不可能的。而高鶚續了,續得被廣大讀者接受了,要不是民國後幾個大學問家特別是胡適的考據功夫,讀者對全書一百二十回的完整性並無太大懷疑。 ’王蒙是作家,有著創作的深刻體驗,他談後四十回首先著眼的一是敘事;二是整體;三是創作過程。 ”
即便是第一個提出後四十回是高鶚續作的胡適,也沒有徹底否定高鶚的功績,他認為,高鶚“替中國文學保存一部有悲劇下場的小說”。胡適在《紅樓夢考證》結論末段說:“以上所說,只是要證明《紅樓夢》的後四十回,雖然比不上前八十回,也確然有不可埋沒的好處。他寫司棋之死、寫鴛鴦之死、寫妙玉之死被劫、寫鳳姐的死,寫襲人的嫁,都是很有精彩的小品文字。最可注意的是這些人都寫作悲劇的下場……”俞平伯也曾說:“高鶚補書,在大關節上實在是很仔細,不敢胡來。即使有疏忽的地方,我們也應當原諒他……我很不敢看輕他的價值,正因他已竭力揣摩作者的意思,然後再補作那四十回。絕不敢魯莽滅裂自出心裁。我們已很感激他這番能尊重作者的苦心……”俞平伯在臨終時,更說:“胡適、俞平伯是腰斬《紅樓夢》的,有罪;程偉元、高鶚是保全《紅樓夢》的,有功。大是大非。 ”
大連中山區退休幹部、紅學研究者張興德提出,那些認為後四十回是附驥于前八十回才得以流傳的,是把問題弄顛倒了。 “《紅樓夢》流傳史上,那麼多的形形色色的《紅樓夢》續書,不下十幾種(有人說有幾十種),為什麼不能附驥于《紅樓夢》流傳,而單單是這後四十回呢?後四十回在《紅樓夢》的傳播史上之所以能獲得群眾的認可,起到保全《紅樓夢》這樣不可替代的作用,這是因為它雖然有諸多問題,但仍屬于高水平的文學作品。 ”張興德主張應當客觀辯證地看待高鶚以及後四十回,比如魯迅先生曾經客觀評價說:“後四十回雖數量止初本之半,而大故迭起,破敗死亡相繼,與所謂‘食盡鳥飛獨存白地’者頗符,惟結末又稍振……”
學術界應當以平心靜氣的態度來研究高鶚,同時也應當承認高鶚對《紅樓夢》的貢獻。平心靜氣地論說高鶚,不僅僅是端正學術研究的態度和風氣的問題,也是對歷史,對文化負責的問題,更是對鐵嶺未來發展負責的問題
張興德告訴記者:“當下,否定後四十回、“腰斬紅樓夢”的現象相當普遍,並且正在從紅學界通過大眾媒體向更廣泛的層面擴散,甚至形成了一種潮流。各種媒體、新聞報刊熱衷宣傳的 ‘紅樓揭秘’、‘紅樓探軼’、‘紅樓解夢’之類,無不如此。這個問題必須要引起關注。高鶚以及後四十回對《紅樓夢》的普及、廣泛流傳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保全了《紅樓夢》,這是一個不能低估的功績。不能根據不確定的材料,進行“可能”之類的推理而否定後四十回。一些紅學研究正將《紅樓夢》非文學作品化,紅學研究泛娛樂化、文本解讀神秘化,使紅學失去應有的學術品格。 ”
正是因為“高鶚偽續後四十回說”在紅學研究領域具有非常大的影響,所以,學術界對于高鶚的研究和評價,存在著某些主觀偏見。紅學家杜春耕在《談紅樓夢研究的特殊性》一文中指出:“大部分研究者,尤其是資深學人,均以為後四十回是狗尾,寫的不好,可偏偏老百姓讀此書掉眼淚處在後四十回最為集中。《紅樓夢》一書中作者多重思路與創作衝動並存的現象,擴大了封建社會的容量,接近了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性質。 ”
鐵嶺市紅學會副會長盧祥雲認為,學術界應當以平心靜氣的態度來研究高鶚,同時也應當承認高鶚對《紅樓夢》的貢獻。作為一名鐵嶺本地的紅學研究者,他表示:“我們平心靜氣地論說高鶚,不僅僅是端正學術研究的態度和風氣的問題,也是對歷史,對文化負責的問題,更是對鐵嶺未來發展負責的問題。高鶚有功于《紅樓夢》,有功于中國文化,對高鶚的研究應該作為鐵嶺紅學文化研究工作的重點,並要成為鐵嶺人的共識。高鶚乃鐵嶺之高鶚。鐵嶺不研究高鶚,是鐵嶺人的失誤。鐵嶺人不懂高鶚,不能客觀、公正、理性地看高鶚,更是鐵嶺的悲哀。 ”
中國紅學會會長張慶善也提出,現在需要更加公正地、歷史地認識高鶚。 “高鶚不是破壞《紅樓夢》的罪人,他是《紅樓夢》的功臣。過去有人認為高鶚故意改變了《紅樓夢》的藝術性和思想性,實際上這都是沒有根據的說法。根據現在對高鶚的研究,高鶚不應該是《紅樓夢》續作者,他應該是《紅樓夢》最後出版的整理者。整理出版《紅樓夢》的功勞是非常大的,《紅樓夢》能夠流傳,高鶚是第一功臣。 ”(王 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