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在當代,如何變異為藝術形式,然後被聽見?被看見?台北市立美術館、國巨基金會主辦、「在地實驗」執行的〈異響〉國際聲音藝術展,將於九月底舉行。為了台灣首次以聲響為主題的國際展覽,主辦單位除了邀請代表性藝術家來台,超高人氣的日本明和電機,將於來台首度演出一小時,揭開展覽序幕。

〈異響〉包括國際展覽、國際競賽、現場表演和演講四部分。「在地實驗」鄭美雅表示,國際展覽部分的受邀藝術家有克利斯汀娜.庫碧詩(C. Kubisch),她是第一代聲音裝置藝術家的代表人物;亞利安達&愛隆二人組(Alejandra&Aeron)、年輕一代最受矚目的愛德恩.范戴.海德(Edwin Van Der Heide)等。

國際競賽部分則由國巨基金會設立國巨聲音藝術獎,將選出首獎和入圍作品數件,參加〈異響〉展,希望刺激和鼓勵台灣的聲音藝術創作者,由網路及實體活動,進而交流創作、技術和欣賞經驗。鄭美雅說,徵件自7月1日開始,預計將會有兩百件以上的作品參加徵件。

現場表演集中於9月24、25日的開幕演出,演出的藝術家及團體為明和電機(Maywa Denki)、亞利安達&愛隆二人組和范戴.海德。其中應以明和電機在台灣最具知名度,目前台灣的網路或一些精品小店中都可見他們開發設計的產品。 1993年由土佐正道和土佐信道兩兄弟成立的明和電機,是一個綜合藝術團體,他們以搞笑、惡搞和無厘頭的風格著稱,稱作品為「產品」、現場表演為「產品演示」,進行著超越藝術的活動。如今他們也成為日本「吉本興業」旗下藝人。

即將來台展出的國外藝術家的聲音裝置或聲音影像,都相當令人期待。例如庫碧詩近年最成功的代表作〈鳥與樹〉,用黃色導管線布滿空間,形成一個迷宮,觀眾帶著無線的電子磁性耳機,在空間中移走時,就會聽到獨一無二的個別化聲音;這是庫碧詩在世界各地錄下的聲音,包括雨林、奇鳥鳴聲、溪流聲等。

至於現任教於美國史丹佛大學的保羅.迪馬利尼斯(P. DeMarinis),他的〈阿爾.法拉比算盤上飛舞的螢火蟲〉,是一件雷射聲音裝置,將看不見的聲音視覺化。

亞利安達&愛隆二人組將來台一個月,收集台灣各地的聲音,重新混音製作,完成具有田園特色的聲音雕塑〈修正之地〉。他們曾以這件作品奪得2002奧地利林茲電子音樂傑出獎,以150種植物創造出的室內花園,讓觀眾得以自由漫步其間。

【2005/06/22 民生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