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書長的父親節 - JibJab版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kgIW664rM

臺灣之Super 救命兒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fkVFD6uruM

惡搞【臺灣之Super救命兒】和【秘書長的父親節】上新聞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6Zi3ymE8xYI

網友Kuso諷馬 台版「Super 救命兒」

2009年08月20日 壹蘋果
八八水災重創南台灣,直到罹難者頭七之日馬英九總統才召開 國安會議,災後第12天才前往重災區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勘災,向災民鞠躬道歉,災民不禁向馬總統嗆聲:「你來得太晚了!」救災慢半拍,再加上政務官員災後 不救災,忙著過父親節,被網友們罵翻!還有網友搞Kuso,用韓國天團Super Junior的Sorry Sorry,移花接木成為台版「Super 救命兒」。
http://tw.nextmedia.com/rnews/article/ArtID/51685/IssueID/20090820/SecID/101

<非典型論述>萬方有罪 唯朕英明    林濁水(作者為民進黨前立法委員 )

2009年08月20日蘋果日報
18日總統兩小時記者會中,馬雖一再道歉但也一再強調他的領導強而有力,相信不被他這句話氣得不行的人恐怕真不容易找。

馬總統一連道了5次歉。要道歉是因為有錯。但是馬總統從頭到尾強調他的領導強而有力,既然領導強而有力,理應不必道歉,但倒可以代有錯的人道歉,那麼誰錯了要他代為道歉呢?

在記者會中馬總統說這次最大的問題是降雨空前地大,是200年最大的。於是第一錯的,當然是上帝了,所以馬總統是代上帝向大家道第一個歉。

他又說很多人都得到教訓,走避才是上策。這很清楚地重複表示他先前的不滿──民眾不願接受強制撤離,第二個重大犯錯的是被掩埋的災民,他代他們向大家道歉。

九二一地震發生,李登輝總統9月25日就發布緊急命令,這次高達7成以上認為也應該這樣做,才不至於指揮系統混亂。但他說緊急權不能隨便使用,會違反民主精神。於是看來是因民主所以出錯,他代民主向大家道第三個歉。

他又說因為《災害防救法》已經很完備了,他既不必發動緊急命令,於是《災害防救法》太好了,所以也有過錯;但他又說將來要成立災害防救署,才能有效統籌災害的防救,這當然非要修法不可了。於是《災害防救法》因太完美所以有錯之後,現在又因為太不完美了所以又有錯,於是《災害防救法》版既太好所以有錯,又因太壞所以有錯,他要代為道第四個歉。

他的領導雖然英明,但他的團隊當然不可能像他一樣英明,因此說他的行政團隊要進行徹查。於是他的團隊肯定有錯。

那麼團隊誰有錯?大家的看法是九二一地震發生不到兩小時,軍隊就開拔到災區去,但這次軍隊遲遲不動,記者問他有沒有行使統帥權,他說他當然有,是以三軍統帥身分去勘災,統帥既然英明,當然是部隊有錯了馬團隊又強調依《災害防救法》救災防災是「地方負責,中央支援」因此救災出狀況,地方政府比起中央當然更大大有錯,於是中央地方官員都有錯,他代他們一肩擔起,代他們道歉,這是第五個歉。

馬支持度嚴重崩盤
至於記者問到大家最莫名其妙的為什麼外交部發文拒絕各國支援時,他回答也最莫名其妙,他斥責記者不要把問題政治化,要談人道,既然這不屬於人道救災問題,自然不是救災出錯,所以道歉就免了。

古時封建皇帝遇到天災時總要下詔罪己,現在馬總統遇到天災兼人禍也透過記者會下詔,不過不是下詔罪己而是罪天罪地罪法律,罪民主罪民眾罪官員罪眾人。馬總統鄭重其事地透過記者會來努力說明「萬方有罪,唯朕英明」,遇到這樣的總統,人民真是欲哭無淚。但是總統自己無罪地喚冤,人民並不領情。

依據《蘋果日報》的民調,認為民眾、軍隊要負責的極少,地方政府要負責的是13%,內閣多了些,也才15%,但馬總統要負責的高過45%。美國CNN國際網路民調,認為應該下台的高達82%,真是丟臉丟到全世界。

最驚人的是ICRT的英語網路民調,竟然高達97%要他下台,值得注意的是ICRT的聽眾高度集中在台北地區,以高學歷年輕人為主,馬迷的比率最高,現在對他最不滿。另外同樣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受災最慘的地區基本上是支持馬高達7、8成的原住民村落。現在馬的最強度支持的兩個基本盤都出現了空前嚴重的土石流。

八八檢討/蔣經國若在世 馬團隊頭都會磕破!

2009-08-20 00:08:44 NOWnews 馬政府的救災動作,外界批評不斷,東森財經台《金錢爆》節目中,有名嘴回憶起已故的蔣經國總統,他說馬總統雖然一直自許自己是「經國先生的嫡系傳人」,但兩個人真的差太多了,當年經國先生就連梅雨季也是小心謹慎,擔心稻子淋雨發芽,還會提前發動國軍幫農民搶收。

「我敢說馬英九的團隊心不在台灣!」台灣森林志工劉恩德滿腔怒火再也按耐不住,這位守護台灣一輩子的志工,忍不住替災民大吐怨氣。

劉恩德說,「53年6月8號,不是大水喔,南部要割稻,開始要割稻了,不過隔天蔣經國就發動部隊幫忙百姓收割,因為你稻子如果不割會出芽啦,今天蔣經國已經過世了,不然馬英九這個團隊,會被叫來他面前頭都會磕破的!」

講到激動處忍不住拍桌,回想當年只不過是梅雨季到來,已故總統蔣經國如臨大敵,發動國軍幫人民提前收成。和咱們馬總統當初在田裡體驗割稻的心情恐怕差了十萬八千里。


如今南台灣橋樑路基斷的斷、毀的毀,馬政府內閣幕僚不煩惱救災,反而忙著染頭髮、吃大餐。劉恩德痛批,「你行政院的秘書長,你是院長的幕僚,那個88節有這麼重要嗎?吃什麼88節大餐?你應該要站在那裡做一個統籌才對。」

痛批官員根本無心救災,反駁起來還振振有辭,不是推說是例行公事就是認為八八節慶祝一下有這麼嚴重嗎?北台灣官員歡度佳節,南台灣正上演著天人永隔,難怪災民會怒吼,誠如一位災民所言,「那邊比較重要,這邊都不要緊了,別人的孩子都死不了!」(新聞來源:東森新聞記者范益華、吳智銘)

我見我思-馬總統的哽咽    中國時報【莊佩璋】


    * 2009-08-20     風災以來,許多人光看電視,眼淚都已不知流了多少。大家都好奇,馬總統親臨災區,怎能不掉淚?

     日前,馬總統召開記者會滅火,講到空勤總隊隊員為救災罹難時,終於哽咽。但,一來這哽咽來得太晚;二來,這是傷痛、感佩官方救災者的勇敢犧牲,而不是同情災民的悲慘,終究不是「苦民所苦」,感動人民的力道當然也會打對折。

     馬總統絕非冷漠,只是他的「淚點」不同於常人。李安拍《色戒》,是以湯唯的角色當原點,同情她對愛情的執著,對「國仇家恨」等情操是持否定態度的。但,馬總統看《色戒》,卻認同象徵「國仇家恨」的王力宏,因此而哽咽,把李安嚇了一大跳。

     馬當選總統後,謁蔣經國靈,眼眶含淚,情緒相當激動。許多人說,是因他感念蔣經國的知遇之恩,觸景傷情。但,我認為,在蔣經國靈前,馬心裡默唸的是:「經國先生,我終於復國成功了。」

     年輕一代的人不可能理解馬總統的心情。他是「今之古人」,典型的三、四年級模範生,只有經過「黨國意識形態教育」的人,才會知道他為何哭。

     威權時代的教育,只有「國」,沒有「家」;只有民族,沒有人民;美國總統甘迺迪說的「別問國家能為我做什麼,要問我能為國家做什麼」就是這個時代的精神。

     三、四年級生看《英烈千秋》、《黃埔軍魂》、《筧橋英烈傳》……等軍教片,讀的是林覺民〈與妻訣別書〉,接受的全是「國家」、「民族」、「社會」等抽象而崇高的大論述,「個人」、「家庭」等小論述,在黨國思想體系裡是卑微,甚至是罪惡的。

     由於中黨國「大論述」的毒太深,馬總統就像歐陽鋒逆練九陰真經,也倒看了《色戒》,惑於「情操」,疏忽了「情感」;也因為腦海裡只有「民族」、「國家」,馬會哭蔣靈,卻沒辦法「苦民所苦」。

     馬總統為空勤總隊員罹難而哽咽,表面上看,是為風災而情傷,其實,還是為英雄為國捨命的「情操」而哭,仍是「大論述」。

     民主,是建立在個人主義之上,徹頭徹尾的小論述;民主,非常世俗,一點也不崇高;民主,是靠無數人的「感覺」,累積成集體的理性。馬總統只學到了美式民主的皮毛,沒有真正的潛移默化。風災,終於掀開了皮毛,暴露了「黨國思想體系」模範生的本質。

馬英九應自我了斷 劉兆玄該下台謝罪

馬英九總統在救災繁忙之際,仍然堅持召開國內、國際記者會,為自己的作為辯解,企圖消弭外界一面倒的批判聲音,顯然這兩次記者會與其說是在救災,其實是在解救自己的政治災情。但是,拚命為自己的不作為辯解,多次心不甘情不願、死不認錯的道歉,能挽救即將遭到政治土石流掩埋的馬英九之政治生命?答案顯然是不可能。馬英九及其執政團隊在救災上的荒腔走板,已惹來民怨沸騰,甚至藍營媒體都不敢護短,昨日一家藍媒的民調指出,馬英九的施政滿意度已掉至十六%,創下就任以來新低,而行政院長劉兆玄的滿意度更掉到十三%,實在難堪。此際顯然是馬英九思考個人去留,與內閣改組的時候了。

馬英九去年以七百多萬票當選,滿意度高達七成多,可謂羽扇綸巾,英姿煥發,何等風光,不料短短一年,窘態畢露,人人喊打,無分藍綠皆鳴鼓而攻之,悲慘的處境猶如落水狗,表面看來,馬英九的無能與軟弱,似乎是經過總統大位的試煉,才無所遮掩,暴露在全民眼中,其實,他的無能與觀念之保守頑固,並不是新鮮事。馬回國初期,在故總統蔣經國身邊做事,並迅速躍升為國民黨副秘書長,看似位高權重,其實皆為幕僚性質,並非獨當一面的主管。他卻在這些位子上,為個人營造青年才俊、廉潔、健康、守法的形象。相對於當時老舊、陳腐的國民黨政權與黨機器,立刻塑造出清新、廉能的假象。其實,他的政治思維非常保守,為戒嚴辯護、反對國會全面改選、支持總統委任直選等,骨子裡具有濃厚的威權遺毒。

後來再出任法務部長,肅貪查賄口號,喊得震天價響,為個人累積不少政治資源,其實只是出「一張嘴」,毫無績效可言。嚴重的是,由於他的好名,放寬假釋門檻,造成犯罪猖獗,社會不安。可笑的是,他任行政院政務委員時,白曉燕等三大案發生,以辭職棄選(棄選台北市長)方式,重創搖搖欲墜的連戰內閣,及至得到美好的名聲,最後還是參選台北市長。擔任八年的台北市長,馬英九的無能,已無所遁形,凡是侵襲台北市的天災地變,他皆無力處理。最嚴重的納莉風災淹沒了台北市,精華地帶的東區幾成一片汪洋,人民生命財產損失慘重。九二一地震,倒塌之東星大樓重建工作,他堅持依法行政立場,與災民一路打官司,讓災民居無定所,又在心理上受到極大創傷。另外,SARS疫情、邱小妹人球事件等,在在證明他及其行政團隊的無能與官僚。尤要者,馬八年任期,昏庸無能,也就算了,竟然還留下貓纜、內湖捷運等爛攤子。而這些案子,除了決策錯誤外,是否涉及官商勾結弊案,仍有待檢調深入調查。

坦白說,檢視馬英九的從政歷程,根本看不到「強有力的領導」、「重大建設」等政績,如今屢出紕漏,並不令人意外。選民選錯人了,但憲法規定總統任期一任四年,罷免的門檻,在藍綠對立嚴重的台灣,更幾乎是不可能通過。此刻唯有寄望馬英九總統,自知能力不足以擔當元首的重任,自動辭職下台,才可解除人民的痛苦。

或許要馬英九自我了斷,乃是強人所難,吾人不必有所期待。但內閣並非任期制,乃總統提名,付託其行政權力,作為總統政見的執行者。換言之,內閣的去留,無涉選舉契約關係,完全要從閣員的能力加以考核,必須繳出政績,方為適任,若是執政無能,自當立刻予以撤職。而劉內閣從上任後,無力應對國際金融海嘯,只知對中國傾斜、休兵,導致國家主權與經濟命脈淪喪,如今又救災無力,缺乏同理心,「無血無目屎」,導致閣揆的施政滿意度只剩一成三,這樣的內閣能夠不換嗎?閣揆及閣員若稍有羞恥心,就該辭職下台,不能光憑「自我感覺良好」就意圖作困獸之鬥,繼續留任。而馬英九若自己不辭職,也一定要撤換劉內閣,否則將難以彌補他們執政無能所犯下的罪過。

不能退貨的瑕疵品

馬英九日前還很不耐煩對災民說:「我不是來了嗎?」、「你不是看到了嗎?」現在身段卻低到不行,鞠個躬都要十秒鐘,如果不是礙於觀瞻,可能連趴在地上都願意。而且還要忍受災民的咒罵,真是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泛藍媒體進行民調,馬英九的支持度竟創下二成九新低,劉揆更只有二成,這批傲慢又缺乏同理心、無情又無能的蛋頭學者,顯然惹怒了善良的台灣老百姓,在他們的額頭上烙下一個不及格的恥辱印記,讓他們沒臉見人。

這個博士內閣,個個都有顯赫的學歷,唸書的功力一流,談起問題來頭頭是道,自以為高人一等,根本不懂得謙虛、更不會關心別人,生活在象牙塔裡,不食人間煙火,卻自比為救世主,彷彿當大官是來拯救眾生,不是貪圖權位與名利。

更嚴重的是,這些人本性如此,因此自我感覺良好,而演技之爐火純青,甚至連自己都被催眠,沒有感到是在作秀演戲。因此,當民眾痛陳官員不知小民的苦,他們反而感到是小老百姓不懂得其用心良苦。

路遙知馬力,有些人的確要經過長期觀察,才會了解他們的能力與想法。

但是,像馬英九、劉兆玄這樣的政治人物,根本不必走幾步路,就被看破手腳了。

很可惜的是,民主政治並沒有保固期、賞味期的試用規定,退貨規定太嚴格,幾乎等於選上一位政治人物,即使是瑕疵品、爛貨,還是只能摸著鼻子,自認倒楣,等到下次選舉才能解脫。


記者會後要開始面對的難題【聯合晚報╱社論】
   
2009.08.19 02:40 pm  馬總統昨天在記者會中表態,面對外界要他下台的聲音,不會逃避責任,將在9月初對失職官員究責。一場記者會並不足以平撫民怨,不管是調整內閣或改變領導作風,馬總統的難題在記者會後才真正開始。

馬總統自己應該清楚,這回的民怨沸騰,可不是三兩星期就會落幕的。民眾的感覺會那麼差,不僅因為怨怪救災不力,而是這實在太不像是當初意氣風發的團隊宣稱「我們準備好了」的作為。什麼都慢半拍不說,緊要關頭說錯話,做出不恰當的舉止,甚至面對外界指責還表現傲慢。終於連監察院長、國策顧問都看不下去了。難怪馬政府的聲望直直落,陷入嚴重的信任危機。

這種排山倒海的憤怒,馬政府豈會解讀不出來?所以才會出現總統率隊鞠躬道歉七秒鐘的畫面。問題是,這種危機處理還是太遲太輕緩了。此時此刻,人民根本不想聽什麼大道理,誰有心情去深究為什麼不發布緊急命令?或者依什麼法可以做什麼事云云?人民要的是行動,是政府和人民患難與共,但這種「當我們同在一起」的感覺卻始終缺席!  

道歉很簡單,但危機並未解除。記者會後,有人批「道歉不認錯」,有人說「救火變點火」。當然此時不可能使人盡滿意,但馬總統就算不必「下詔罪己」,至少也要究責到足以令人感受改革誠意的地步。這不再是一年前,人民還會寬容馬總統的「說話不夠圓融」;在國家面臨重大危機的時刻,人民需要的是有效的領導,真心的依靠,而不是滔滔不絕的辯解!甚至很多人說:錯誤的政策比貪汙更可怕。這句話的政治意涵令人很擔心,彷彿馬總統的廉潔美德已抵銷不了他的治理無能。民意如此反映,總統焉能不察?

馬總統在記者會裡強調撤離重要,說出「很多人得到了教訓」這句話。透過這次試煉,希望馬總統也「得到了教訓」,看到自己的盲點與不足,或許未來還有重新贏回民心的機會。不管是改變內閣人事或改變領導風格,馬總統在記者會之後要開始面對真正的難題。【2009/08/19 聯合晚報】

馬強力領導? 先全面改組【聯合報╱彭錦鵬/台灣競爭力論壇祕書長(台北市)】
   
2009.08.20 04:15 am  莫拉克颱風不但帶來空前嚴重的土石流,也對馬英九政府帶來政治的土石流。內閣已確定改組,問題是,改組幅度多大?改組的目標和理想是什麼?

劉院長的專業知識、能力相當受到行政院官員的肯定,然而院長和部會首長默契不夠、號令不行,因此一年多來特別倚重政務委員所組成的政務會議,水災以來部會協調不夠,其來有自。

一般批評馬總統用人都是同質性高、缺乏多元、政治歷練的常任文官、形象牌或學者。面對新一波內閣改組,誠摯呼籲馬總統務必拋開廣被詬病的「競選連任」「自我感覺良好」的考慮。內閣改組要從如何開創未來三年執政成績的角度,運用科學分析、數量管理的方法,遴選幹才。

正面而言,篩選門檻是,政務人才必須具有預見問題、解決問題、解釋問題、說服國會和民眾的能力。就部會首長職位而言,基本上要考慮的因素就會包括:職位的重要性、職位的專業性和專業要求、個人的意願和能力、薪水的多寡、政治的敏感度要求、與新聞媒體互動的頻率、職位要求的口頭表達能力、職位要求的改革性或保守性、職位要求的經驗歷練等等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恐怕是立刻上手,不容許有「學習」的心態。

攬才之考慮因素,從總體上而言,需要考慮到性別、族群、年齡、專業的衡平性和代表性。對特定職位的人選考慮還必須審慎考量個人的專業能力、品德操守、政治忠誠度、利益衝突、輔選貢獻等因素。候選人才是否會貪汙確實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在任命前,如果在個人背景查核方面,預先做好系統性的準備工作,這種狀況應能大幅降低。在負面因素查核方面,可以參考歐巴馬總統在篩選政治任命人員所使用的六十三道問題,分別從專業背景、言論紀錄、私人關係、財務資料、納稅紀錄、司法紀錄等方面詳細具體的考察。

政務官職位在目前的法制條件、待遇條件上,對於真正的人才已經不再具有吸引力。想要成功延攬能幹的政務人員,絕對需要馬總統跳脫既有框架,組成一個前瞻、強力的獵才團隊,才能夠勉強成事。

內閣不全面改組,或是內閣改組不盡理想的結果,也許人民都必須無奈再承受三年,但卻是對人民最大的殘忍。馬總統具有憲法的任期保障,人民也期盼強力的領導,那就從做好內閣全面改組,才是最明確的負責任表現。【2009/08/20 聯合報】

關門救災誤國誤民 加入聯合國救災系統【聯合報╱唐雲明/銘傳大學安全管理系副教授(桃園市)】
   
2009.08.20 04:15 am  八八水災,政府到底有沒有拒絕國際救援,引發一陣爭議,凸顯台灣與國際災害緊急救援系統出現嚴重斷層。

記得九二一大地震時,聯合國人道委員會所屬國際搜救顧問團(INSARAG)便曾經動員各國城市搜救隊前來救援。INSARAG整合世界各國重大災害現場搜救工作經驗,編定有「國際搜索與救援指南與方法」。二○○二年第五十七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加強國際城市搜救的效率和協調》,將該INSARAG搜救指南作為國際搜救和災難應變的標準,向世界推廣。搜救指南界定了支援國和受援國及地方應急事務管理機構、現場行動協調中心、國際搜救隊等機構及相關人員的職責和任務,同時也規定了國際搜救隊的工作程式、行動規範、裝備配置和搜救方法。

由於國際非傳統安全威脅風險日增,非軍事性之重大災害,例如唐山大地震、南亞大海嘯,都造成數十萬人死亡,其傷亡人數都足以和傳統中型規模的韓戰或越戰人數相比。因此INSARAG為提升區域人道救援戰力,國際上只要有重大災害發生,除受災國請求,INSARAG也會主動評估,一旦災害可能嚴重,便會主動伸出援手:

第一、可使救災更加有效。現在不少國家都有專業的災害搜救隊,但數量畢竟有限,當某一國家地區發生大型災難時,便可迅速集結各國精銳搜救隊共同救災,第一時間的搜救效果才會顯著。

第二、可提供各國搜救隊協同救災的實戰機會。各國發生重大災害的次數是有限的,而搜救隊可以透過參加國際救援活動來累積寶貴的實戰經驗。

「埋頭苦幹,更要抬頭看看!」此次八八水災,外交部第一時間貿然拒絕國際救援的請求,顯然對聯合國INSARAG救災機制全然陌生。而國內九二一大地震後,所建立的災害救援體系,似乎也是缺乏國際視野的關門救災思維,根本沒想過要如何接受或尋求國際精銳搜救力量的支援,誤國誤民令人憤怒!

報載在參與聯合國議題上,政府今年改以訴求加入聯合國專門組織。災後痛定思痛,如何設法讓台灣儘速加入聯合國INSARAG國際救災系統,無疑是我政府刻不容緩的課題!【2009/08/20 聯合報】

記住這些高貴的身影!【聯合報╱社論】
   
2009.08.20 04:15 am  三位救災殉職的直升機組員中,飛行員張順發及機工長黃鎂智昨日舉行聯合公祭(另一人為王宗立)。國旗覆棺,象徵國人對國殤的崇敬與悲悼。

這次水災,人們看到撕裂整棟高樓的狂暴洪流,看到吞滅無數村莊的無情土石,看到美麗的原鄉支離破碎。但是,也因為這場災難,我們在窮山惡水間看到了許多堅毅、高貴的身影,他們強渡怒川、翻越峻嶺,冒著自己的生命危險,只為深入災區救人。

殉職的機長張順發,女兒來不及把考上高中的消息告訴父親,但她以自豪的口氣說:「這就是他的工作。」我們不認識張順發,但從他女兒身上看到了「無私」的傳承。

另如做了阿公的義消張瑞賢,向他工作的鐵釘工廠告假,從彰化返回南投參與濁水溪的搜救,卻不幸葬身洪流。最後的一刻,他在滾滾洪流中不斷挺身踏浪的影像,經過媒體反覆播放,深印在人們心頭。曾是九二一災民,身上還背負著龐大貸款,張瑞賢沒有因自己困頓的經歷而畏懼險阻。這位不屈的勇者,把他搏浪的數秒昇華為永恆。

同樣寫下這次救災感人傳奇的,是霧台鄉佳暮村的四勇士。幾位好友憑著一身膽識和鬥志,共同返回災鄉,教導村人砍樹、填土開闢直升機起降場,以石灰畫上標記,讓困陷峻嶺的一百多位鄉親順利脫困,也贏得村民「英雄!英雄!」的衷心喝采。英雄柯信雄燦爛地說:「全都救出來!天啊,我的心都開了!」如此豪情,真是社會積鬱的最佳解憂劑。四位有勇有謀的壯士,比一支大軍還強悍,不是嗎?

除了英勇,佳暮勇士也展現了領導、組織的魅力,臨別還不忘向祖靈拜別。如此臨危有為有守、進退有據,讓冷氣房裡的官僚相形見絀。可佩的是,英雄不願當安逸後方的災民,他們次日又號召人馬投入新的救援任務。當記者向柯信雄的老母提出「會不會擔心」的庸俗問題後,這位母親卻給了一個不平凡的答覆:「我很驕傲,神賜給我這麼優秀的兒子。」高貴的身影背後,有著高貴的精神支柱。

八八水災為山川帶來浩劫,也將台灣社會變成一個五味雜陳的人性鍋爐。在災民而言,有生命財產流逝的傷痛,有親人生死未卜的懸念,有跟死神拔河的焦慮,有競逐救援資源的緊張,還有對前途茫茫無著的恐懼。對一般民眾而言,有彼此感染的集體哀傷,有不滿救災效率的忿懣,有旁觀災難的無力感,也有趁火打劫的無賴。各種情緒交互激盪,猶如烈火焚烤,使這個人性鍋爐沸騰到近乎爆炸;所幸這些相繼現身的高貴身影,讓人們能放下怨艾,在抬頭凝視之際重新清理情緒和思維。

十幾天來,處處可見這樣動人的身影。六龜新發村的李姓村民有十位親人遭活埋,在挖出岳母屍體後,聽說隔壁部落災情更慘,他認為「應該先救活人」,遂放下挖掘前往鄰村協助。新發村一名鄰長說:「天災讓我們更懂互助。」三地門大社村女村長白春香,在將村民一一送上直升機後,自己堅持徒步下山,對家園作最後巡禮。如果中央有這樣的女豪傑參與指揮救災,十天的成績一定可以更好吧!

包括在崇山峻嶺間搶修電力、通訊的工程師,在窮鄉一隅為災民看診的醫療團志工,投入救援及復建的國軍,都是沉默的英雄。幾天前,一批大學生響應網路號召南下,幫收不到空投物資的阿里山山美村搬運物資上山。許多學生大概不曾做過這樣的勞動,他們背著四十公斤的物品跋涉上山,年輕的臉上都泛著承擔的光芒。在他們的人生中,這一天或許就是成長的分水嶺。

民眾也許記不得所有的臉孔和姓名,然而請記得他們高貴的身影。感謝這些精神昂揚的鬥士,讓我們看到土石流也屈服不了的精神力量,讓我們度過災難而不致除了怨嘆什麼都沒學到。【2009/08/20 聯合報】

司馬觀點:搶救馬英九大兵(江春男)

2009年08月20日蘋果日報
劉兆玄本來是救災總指揮,但只出去勘災二、三天,馬介入後,他好像消失了。馬英九的中外記者會都沒有劉的影子,隨後馬下南部與災民搏感情,劉更成局外人。馬劉體制,似乎已走到盡頭。

打混內閣該大清倉
馬英九上台時,以雙首長制為護身符,不願站在第一線,遇金融危機和八八水災,才被推上最前線,「畢竟」他是國家元首須負起全責。雙首長制碰到重大危機,就土崩瓦解。正如哲學家牙痛,一切哲學都忘光了。

馬英九的無能和劉內閣的無能,有如連體嬰,難以切割。總統是民選的,又有任期保障,不能輕易中途下台,但內閣改組乃是民主常態。不過劉內閣的聲望低得可憐,沒有大幅度改組,不足以安撫民心。

人民對內閣失去信心,政府施政必定寸步難行。事實上,經濟部長尹啟銘、財政部長李述德、交通部長毛治國的能力、個性和見識,不論國會、輿論或業界都有甚多批評。國防部長陳肇敏、外交部長歐鴻鍊和行政院秘書長薛香川的風評,社會早有公論。過去一年,媒體忙著報導扁案,內閣做得再差,照樣可混下去,現在扁案將告一段落,內閣該清倉了。

媒體槍口改轟無能
水災衝擊政治生態,也衝擊媒體環境,媒體倒轉槍口,從扁案轉向馬英九,從貪腐轉向無能。兩岸關係也受微妙影響,北京原對馬寄望殷切,如今對他的無能也大為驚奇。

他們知道台灣政治變數多,不能寄望一人一黨,還是寄望台灣人民才是正辦。搶救馬英九大兵,須從改組內閣做起。


蘋論:庸官們趕快自行了斷

2009年08月20日蘋果日報
水災到昨天為止,已經第12天,公開辭職的只有夏立言一人,其他閣員及政務官沒有一個辭職負責。陳肇敏和薛香川也只是書面向劉兆玄請辭,並沒公開宣布辭職。看起來只有夏立言像個負責任的政務官,說辭就辭,沒有戀棧。

要老闆暗示太白目
在華人的官場文化裡,辭職之為用大矣哉。辭職可以是撒嬌,顯出受到冤屈的神情,等候老闆一陣安撫慰問,才眉展心舒。辭職也可以是以退為進,但這有點冒險,萬一老闆看不懂,或故意不懂,來個順水推舟,那就玩完啦。辭職也可以是試探老闆,看看自己在老闆心中值多少分量。所以辭職在台灣政治文化裡,遠比西方官場的真辭職複雜奧妙得多。

這樣的救災無能,別說在西方了,就算在日本、韓國、新加坡,老早一票官員搶著辭職謝罪了,哪能等老闆暗示或明示呢?豈非太不識相?辭職還有一個功能,就是替老闆背黑鍋,部長辭職可以舒緩民怨,讓老闆可以保住位子。棄車保帥,最怕的就是那個車不懂此道,老帥又不方便講出口暗地裡著急,最後就迫使老帥非講難聽話不可了。

內閣改組看來是勢在必行了。以前馬總統說絕不仿效阿扁,三天兩頭換閣揆、部長,以維持政府穩定。原則上這是正確的,阿扁把內閣當走馬燈玩,人人五日京兆,有什麼政策可以長久?哪能順利推動政務?馬的穩定政府是針對扁的不穩定來的,但卻沒有獎懲,穩定變成死水一灘,直到大災來臨,才動念換人,為時已晚。難怪網路上說馬英九是矯枉過正的陳水扁、是會說英文的陳水扁。

內閣裡最被民眾不滿而要求換掉的,首推國防部長陳肇敏。如果他平日治軍嚴格,對防務建樹良多,這次救災晚了點民眾也不會第一個點名他下台。就是因為軍中紕漏不斷,軍紀廢弛,才使得這次救災不力成為壓斷駱駝背脊骨的最後一根稻草。

換言之,陳之無能的例證已經多到不需要再證明了,就像1加1等於2。其實,用這麼多無能官員也證明了馬的識人不明與無能。

一次換掉穩定民心
為了矯正前朝的錯誤,為了穩定政府和民心,讓無能的官員久蹲不換,不是捨本逐末嗎?民眾最不以為然的官員還有薛香川、尹啟銘等,不如一次換了吧。

短 評-專責什麼?【本報訊】

    * 2009-08-20    * 中國時報    *  馬總統的「下詔罪己」記者會上,提出的藥方之一是:以專責的災害防救署取代消防署。有人說這是換湯不換藥、有人說層級還是不夠。不過,真正的重點在:只要官員的冷血、麻木不改,只要官員表現仍在智障的級數,專責單位,有個屁用!

     幾十年來,社會最習慣的是:發生什麼大事,顯現政府應變不足時,或有啥重大議題發生時,就成立一個專責的單位總其成;或至少,成立一個產官學大型的全國XX會議檢討。結果呢?改善了什麼?

     這次水災第一時間的救災應變,看看組織結構,都有,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種災害應變中心紛紛成立;官員呢,原來以為他們很散,但,照邱正雄、薛香川等大官的說法,他們可努力得要命,很拚耶!但,救災的結果呢?大家「有目共睹」。

     成立一個災防署,解決了什麼?如果,我們的領導人、大官員,仍是如此麻木、智障,面對國內外媒體已廿四小時報導的災難,繼續無動於衷,吃飯理髮等生活依舊,那麼,這個設在內政部下的署,可以作什麼?這個署能調動多少資源?它能要國軍全面出動救災、它能立即徵調民間需要的資源全力投入嗎?

     原本,以為咱們的政府與大官員,只是冷血、麻木與無動於衷,所以才在災難發生後數日,方警覺到水災的嚴重性;但從他們自我吹噓從最初期就多努力的投入來看,還要再加上一個能力不足、輕微智障的診斷。這個源自官員「品質」的問題不解決,搞一個專責機構,只是在大難發生時,「專責」讓領導人與大官們卸責罷了!所以,別對這個單位寄望太高了。

馬政府需要一次「建設性的破壞」

    * 2009-08-20    * 中國時報    * 【本報訊】      一個中度颱風、一場大雨、一個半世紀僅見的水災,把馬劉政府的缺點沖刷暴露得一清二楚。馬總統沒有決斷力、抓不到方向、拘泥於法律形式細節、講話欠缺同理心,這些缺失難謂微小,但如果能找一位體恤民瘼、敏銳謹慎的行政院長,或許還能有所補救。無奈的是,行政院劉院長雖說精明幹練,卻與基層人民格格不入,甚至給人一種高高在上的優越感。這樣的形象風格在災變過後、人民亟需安撫慰恤之際,就容易形成了政府與人民之間巨大的鴻溝。

     劉兆玄院長並不是沒有救災的經驗;一九九九年九二一大地震,時任副院長的他就是前線總指揮官。但當時的指揮,多為資源支配與行政協調,對災民的慰問與互動總還有李登輝總統頂著;而當時黨政軍一體的政治結構,外界也不會對救災產生太多的抨擊。但是時隔十年,國內政治情勢丕變。八八水患劉兆玄院長必須在第一線面對為災民,也要遭逢各種多元勢力的挑戰,更要設法彌補馬總統失言失機的種種缺陷。這些,都不是威權時代的幹臣所能勝任;而在第一線撫慰民心的工作,更與他「自我感覺良好」的身段扞格難容。

     許多人都說,馬英九總統所用之人,都有非常高的同質性。就馬、劉二人而言,他們之間的同質性就是「曲高和寡」。馬總統是哈佛大學法學博士,英文流利相貌俊挺;劉院長年輕得志,四十幾歲就擔任龍頭大學的校長,自此一帆風順。正因為他們學識高強,所以總能睥睨周遭,但久而久之就難免失去了親和力與同理心。

     全世界每個國家都有或大或小的災難,而救災善後唯一的指導原則,就是謙遜自抑、貼近人民;永遠說自己做的不夠,永遠矢志要為災民做更多。二○○一年紐約世貿九一一災變,當時的市長朱里安尼幾乎有數周都只能每天睡兩、三小時,又哪有心情與空閒去理髮染髮?由於紐約市警察與消防有多人罹難,故紐約市府在災後全力營造的氣氛,就是市民一體、全市一家的向心力與凝聚力,根本不再去區分救災者與受災者。朱里安尼只是沒日沒夜地解決問題,歡喜做、甘願受,根本沒有「受氣」的感覺,又怎麼會自認為出氣筒?半年過後,朱里安尼的努力終究被美國人與紐約市民肯定;即使他以往政績平平、私生活紊亂,卻因九一一救災而成為紐約市有史以來少數膾炙人口的好市長,可見災害未必會傷害政治人物,端視其處理與因應而已。

     馬總統是民選的,現在才上任十五個月,輕言異動當然是不切實際的妄論。但是誠如他日前記者會所言,九月間做內閣的調整,恐怕是必須要做的動作。現在的內閣在災民與人民的眼中,幾乎已經不具公信力;閣員只要端上檯面,恐怕就得面對噓聲與鄙視,遑論救災重建,更遑論其他經緯萬端的國政建設。一個得不到人民信任與尊敬的內閣,當然要改組更換,否則國家機器形同停擺,後果嚴重,不能兒戲視之。

     有人將內閣改組比喻為「搶救英九大兵」,但我們卻不願意從如此消極面的角度去評論,而要從積極面的觀點去思考。馬劉二人個性太過重疊,無法發揮內部互補效果已如前述,而二人激怒人民,難以貼近外部基層也是事實。這樣的內外交迫,為台灣前途計,內閣做一定幅度的更換恐怕是不得不然的抉擇。過去一年中,輿論對於行政院各部會施政的埋怨不知凡幾,現在以水災為由做大規模的調整,也算是順應輿情的自然因應。

     更換內閣當然是有社會成本的,但若不做此適度的內閣破壞,後續國家建設恐怕難以啟動。如果從這個角度切入,那麼內閣撤換就只是「建設性的破壞」,也是替台灣做功德。該發生的,就讓它發生吧!馬總統既訂下了九月這個時間,我們就期待它能夠順利地、優雅地完成。那樣,多少還留給台灣人民一個不差的回憶。

馬政府最該記得的一句話(楊偉中)

2009年08月20日蘋果日報
災難發生超過一周,馬英九終於說要「負起全責」,並表示「抱歉」。比起推諉卸責,有「抱歉」總比沒有好,但是馬英九的負責與道歉,時機過晚,姿態偏高,內容空洞,實在無法令人滿意,只是進一步暴露這個政府已經身染沉痾,必須從根救治。
身為總統,本來就該負總責,馬英九有說等於沒說。他抱歉的是救災沒有「更快更好」,然而災難所凸顯的問題,又何只是救災的時效與實效。從國土規劃、治水思維、生態保育等等,無一不是政府的責任,也無一不是20、30年來的老問題。

10多年來,換了幾屆政府,民間團體一再建言,政府在這些方面的作為,不是官僚陳腐,置若罔聞,就是深陷利益糾葛,以致步履蹣跚。從8月8日到今天,在媒體上所見,馬英九對防災的最主要看法,就是「他們」災民應該及早撤離,這種思維、這種姿態,怎能不引起民憤?

菁英心態不知疾苦
關於救災行動,很多人現在「懷念」起九二一震災時的政府救災效率。馬政府官員或許會覺得冤枉,因為10年前的那場天災人禍時,媒體對政府救災工作所下的標題同樣是「荒腔走板」、「官方一問三不知」、「變變變,就是無能沒變」、「效率比不上慈濟,紀律比不上國際,熱情比不上民力」等等。更不用說當年府院高層在災區巡視時怒罵災民、甚至夾帶選舉作秀的離譜表現。

但即使九二一的真相是如此,也不能稍減馬政府的過失。我們只要略作回想,就可以發現如今的副總統是當年的行政院長,現在的閣揆是10年前的副院長,而經濟部長在九二一時正擔任常務次長。我們不得不追問:10年來,大官們到底學到什麼教訓?又改進多少?更何況當年政府稍稍足以稱道的一些作為,如今似乎也不見馬政府借鏡採擇。

從總統到部長,大官們在災區留下了不少「嘉言懿行」,勘災視察表現更與災民的所感所受間存有巨大鴻溝。這對民眾來說,應該不感到意外,因為自上任以來,外交、國防、經濟、財政、交通、法務、衛生、人事行政等部會首長和政務委員,不斷出現頗為失當的言行,甚至還搞出帶有階級與地域歧視的政令文宣。這些都充分展現了眾多高官的菁英心態、脫離基層與不知民間疾苦,坦白說,這已經不是「少數」官員的「個別」失誤,而是一整批官員「階級性格」的問題。

1年3個月來,從金融海嘯、藍綠衝突到八八水災,馬政府歷經了3大戰役。如果說政府在金融海嘯時的作為,讓弱勢階層對新政府不敢期待,處理兩岸關係中的失誤與失衡,則讓淺綠群眾頗感疑懼,那麼在八八水災中的表現更是讓中間選民完全失望。就像剝洋蔥一般,馬英九的支持基礎不斷在消蝕當中,以往他還能與老大顢頇的國民黨有所區隔,如今「馬英九=國民黨=官僚無能」的公式幾乎已經確立。

面對政治危機,馬政府的救亡圖存之道應該是進行大規模而有意義的內閣改組,所謂「大規模」,就是不能只做做樣子,找一兩個替罪羔羊,所謂「有意義」,就是別玩「大風吹」遊戲,幾十個舊官僚大家換位子坐,而是引進真有新思維、新辦法的人才。

中國總理溫家寶在震災時對軍方說:「是人民在養你們,你們自己看著辦」,成了讓人動容的名言,這也是馬英九和他屬下的大官們最該牢記的一句話。(作者為《新新聞》雜誌採訪主任 )

凱撒的面具-馬英九犯的錯誤跟布希完全一樣【王健壯】

    * 2009-08-20    * 中國時報    *      國家發生大災難時,總統必須同時扮演三種角色:果斷的三軍統帥,撫慰人心的傳教士,以及替人民發聲的國家發言人。

     民眾,尤其是倖存者,他們在災難過後,想從政府,尤其是國家領導人身上,尋求三樣東西:尋求領導,尋求撫慰,以及尋求保證。

     但馬英九在莫拉克災變中,就像小布希在卡崔娜災變中一樣,應該扮演的三種角色都徹底失敗;民眾想從他們身上尋求的三樣東西,也全部落空。

     莫拉克與卡崔娜救災,都是一樣亂無章法,但布希歸咎於「卡崔娜是個不正常的颶風」;馬英九卸責給「莫拉克帶來百年罕見雨量」。而且他們都忘了,當統帥走上第一線救災時,就應該抓大放小,但布希卻像開洗衣清單一樣,洋洋灑灑列出各種聯邦救援數字;馬英九也一一列舉,十天救出了多少人,其中直升機又救出多少人等等。但總統祇知「計算」而不知「領導」,不但讓災難「瑣細化」,也「瑣細化」了他們的領導角色。

     另外,他們也都缺乏「情境警覺」。災變中死了那麼多人,那麼多人流離失所,但布希在救災過程中,卻不忘笑談他年少輕狂時在紐奧良花天酒地的往事,「沒有了紐奧良,美國還像是美國嗎?」這種幽默,讓災民怎能不欲哭無淚?

     馬政府官員也不遑多讓。數百具屍骨未寒,邱正雄卻委屈辯駁「我三天沒回家,今天連早餐都沒吃」;薛香川也納悶「父親節吃個飯有錯嗎?我岳父愛吃地瓜稀飯」。黎民冤亡,累累河邊骨隨處可見,災民哭救,淒淒夢裡人各地盡是,中央大員卻以家未回、餐未食為憾,政府不仁,莫過於此。

     馬英九的「國慶停辦」與「南太平洋訪問取消」,也讓人有不知從何說起之嘆:災民命在旦夕,你辦不辦國慶,出不出國訪問,干我何事?於我何益?國家領導人與災民「疏離」至此,簡直不可思議。

     更重要的是,總統有特殊話語權,國家災難發生後,舉國能行使「國家哀悼」話語權的,唯總統一人。他必須要像個傳教士,哀悼死者,撫慰倖存者,團結浩劫後不安的全國人心,既要把國家悲劇「意義化」,更要把「毀滅」轉換成「重生」。

     但布希與馬英九卻始終未曾進入這樣的「人性空間」裡。紐奧良全市淹沒,布希卻祇在幾千呎高空上「鳥瞰」災情;災民哭喊求見時,馬英九卻皺眉以對「你不是見到我了嗎?」土石流奪命,馬英九也歸咎「他們不撤離」,並且自嘲「我是大號出氣筒」。上帝可以高高站在雲端上,但行使「國家哀悼」話語權的總統,卻必須走下雲端,與民為伍也與民同悲,腦子裡與嘴巴上也應該祇有一個代名詞:「我們」,否則,國家領導人怎能說出或做出感動人心的言行?

     而且,傳教士是沒有「自我利益」的,也不需要「自我辯護」;災民痛罵國家領導人罔顧人命時,傳教士必須概括承受,絕不替個人利益辯解。但布希卻將應該由他承擔的責任,轉移給不願放棄權力的州長與市長,以及不專業而遭撤換的聯邦救難署署長。

     馬英九也是一樣。別人說他未發布緊急命令,不像個三軍統帥,救災無能無方,對災民冷漠冷血時,他也替自己辯護:「我的領導強而有力,但不是在媒體面前展現」;幾百條人命在災變瞬間消失,數萬人至今無家可歸,他卻還像個法律系的模範生:「我是依法行事,不能為所欲為」。

     「一個祇會自我防衛、自我辯護的傳教士,根本就稱不上是個傳教士」,小布希當年曾經被美國輿論這樣的定位;馬英九在莫拉克災變中,也完全不像個「國家傳教士」,他把「國家哀悼」這個總統的特殊權力,糟蹋得一乾二淨。

     「他們展現他們的領導能力,他們講到我們內心深處,他們撫慰我們的傷痛,他們讓我們相信,我們的苦難不會重覆,我們能有一個安全的未來」,卡崔娜災變後,美國一位學者替民眾描繪出他們心目中的災難總統條件;小布希已可聽而不聞,馬英九雖為時已晚,但為來者追,卻不能不聽,不能不引為血淚殷鑑;這才是災變對他的教訓,不是對災民的教訓。(作者為中國時報前社長)

災區山地鄉 事權混亂(曾瀧永)

2009年08月20日蘋果日報
這次危害最重的山地門、小林、寶來、三民等山地聚落是治權最混亂的地區,根本各單位各行其是,便宜行事,一人一把號,只顧討好業者及居民,缺乏統合及扮黑臉的煞車功能的單位,以致政府花了無數經費,但生態環境及水土保持日益惡化,歷次颱風及地震造成的土石積在河床及各支流溪谷無人處理。

不管是這次被質疑的水區水資源局,應付水土保持工作的水土保持局,要把持森林完整的林務局,應規劃原住民部落發展的原民會,力求觀光上山的縣政府,人人有經費,人人有構想,但無人統合、節制,做系統整合及扮演總司令及監督的角色,原可以做為統合,這次風災的損害與救援混亂,正反映出山地聚落治理體制的混亂與無秩序,有掌聲時人人搶,有責時人人有理由。

今年3月愛台12大建設草率通過8年700億元的高屏溪流域治理預算,其中包含425億元的特別預算,各單位各自編列自己想做的經費科目,硬塞入特別預算,內中計劃許多荒誕可笑,高屏溪流域管理委員會曾邀集學者及公民團體座談及提意見,出問題極多,但預算已送立法院審理,各相關單位的計劃根本直接跳過高屏溪管理委員會,直接硬塞。

拉下顏面重新檢討
舉例來說,這個治理計劃中根本沒原民會及原住民團體的參與,原因是原民會自認有自己的管道與經費,不須配合高屏溪管理委員會,不想接受制約,再如水土保持局編列70億元誇言要減少高屏溪80%的砂石量,都是飽受批評的不當政策。政府能否拉下顏面,重新檢討高屏溪治理條例特別預算700億元的經費重新編列,還是要滿足既得利益者,民眾都在看。

政府不是沒有編列經費於山地鄉,但編列的重點及管理機制卻是混亂不堪,利用此次災變,盡速法制化及提高高屏溪管理委員會的權力,重新檢討高屏溪治理特別預算經費,千萬不要病急亂投醫,胡亂撒錢,企圖以錢來短線操作,彌平民怨。(作者為台灣濕地保護聯盟常務理事 )


既不會施政 也不會作秀(陳茂雄)

2009年08月20日蘋果日報
八八水災馬政府面對空前的壓力,救災的效率低,雜亂無章,又出現婉拒外援的事件,最近又被踢爆8月8日當天有官員去吃大餐,也有人去染髮,使馬總統的民意支持度再度下降。為了挽救低迷的民意支持度,馬總統於8月18日召開記者會。

記者會後藍、綠電視媒體的談話性節目同聲討伐,抨擊內容主要是馬總統道歉的誠意不夠,沒有確實認錯,只誇獎第一線的救災人員,意圖利用第一線的努力來掩飾官方的錯誤,整場記者會對缺失方面含糊帶過。

救災要到什麼程度才算沒錯誤,並沒有確定的準則,怎麼做都有人不滿。這一次大家批判馬政府理由是拿八八水災與九二一震災比較。九二一震災發生不到兩小時行政院就成立「重大地震中央處理中心」,當天行政院舉行會議決定15項救災重要措施,晚上總統召開高層會議確認通過。第四天總統發布緊急命令。

一樣都是國民黨執政,目前的內閣閣員有人在李前總統時代就擔任過政務官,然而兩代的施政竟有天壤之別,主要的原因是國民黨下野後整個執政團隊的架構瓦解,重新執政之後的團隊又呈不穩定。九二一震災發生時,救災效率相當好,絕不是只有李前總統一個人的功勞,而是整個執政團隊的效率高。李前總統繼承經國先生的團隊,是官僚體系的架構,組織嚴密,應變突發事件的能力較強。

未下野以前國民黨的特色是「施政」與「選舉」有相當程度的區隔,「施政」是由執政團隊來執行,是硬碰硬的工作,不能投機取巧。「選舉」則由選舉團隊來運作,講究包裝,讓選民能夠接受。後者工作是由黨部執行,與執政團隊有某種程度的區隔。若稱施政為「做事」,選舉則為「作秀」,前者的成果是要受檢驗,也為選舉打基礎。後者是一種包裝,想辦法掩蓋醜惡的一面,讓選民看到美好的一面,但前者若沒打下良好基礎,後者是不易包裝,還是會暴露缺點。

官僚不懂群眾語言
民進黨出身在野黨,只有選舉團隊,無所謂執政團隊。民進黨又缺乏人脈,乃以政治訴求與形象來吸取選票,包裝變成重要的工作。只有選舉,沒有施政,當然「作秀」比「做事」來得重要。執政之後「選舉」團隊與「施政」團隊混在一起,「作秀」與「做事」並重,打破國民黨的傳統。

國民黨下野之後,整個「施政」團隊潰散,所以也像民進黨一樣,「選舉」團隊變成政黨的主流。再度執政後,雖然也成立「施政」團隊,但已經不是未下野以前的架構,也與「選舉」混在一起,馬總統巡視災區,並不像李前總統由負有權責的人陪伴,隨行的人只是作秀。馬團隊是吸收民進黨的缺點,但沒有學得民進黨的優點。

由於國民黨長期執政,政治人物出人頭地都是有人提拔,所以比較講究倫理,整個團隊就變成政黨的中心,與群眾的距離較遠。民進黨的政治人物不是靠人提拔,而是依賴民眾支持,所以政治人物以民眾為中心,也懂得群眾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砂山 的頭像
    砂山

    砂之椅子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