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04 03:56 am
看電視現場轉播中共建國六十年大閱兵,很難不讓人聯想到萊芬斯坦的《意志的勝利》,那部被大陸作家毛尖形容為「非常美非常罪」的法西斯美學經典的紀錄片。
一九三四年九月五日的紐倫堡,為了迎接元首的到來,街道上掛滿迎風飄揚的←旗,路邊熱情亢奮平舉右臂向元首致敬的民眾,赤裸上身互整儀容嘻笑打鬧的士兵,像在劇場中朗誦詩歌的荷鏟工人…鏡頭下的紐倫堡就像德國的代言人,告訴全世界:「德意志再度站起來了!」
片尾那場大閱兵,更是閱兵美學的極致。整齊的方陣,如海的旗幟,肩槍佩刀的士兵踏著抖擻的正步,向站在敞篷車裡校閱的元首行注目禮;萊芬斯坦鏡頭中的元首,永遠是仰角的、特寫的側影,彷彿在告訴全世界:「看啊,這就是我們的元首!」
集體性魅力 隱含有害的宣傳
「十一大閱兵」中不但看得到《意志的勝利》的影子,還夾雜著一點一九四一年十一月七日莫斯科紅場大閱兵的味道,巨大的旗幟,巨大的圖像,正步踏過廣場的軍隊方陣,更比好萊塢大場面的科技動畫還要震懾逼人。當然,高高站在城樓上校閱的領導人,也讓人聯想到紐倫堡的那位元首,紅場上的大元帥,以及六十年前站在城樓上同樣位置、穿著同款中山裝的那位開國主席。
法西斯美學不但有純粹與秩序的集體性魅力,也因為有「對情境的控制以及對服從行為和狂熱效應的迷戀」這些特色,因此一直被像蘇珊‧桑塔格這樣的人所質疑:「萊芬斯坦作品的力量,等於是她的政治與美學意念的連貫…沒有歷史透視的欣賞,會引導我們在不知不覺間接受了各式各樣有害的宣傳」。
但沒有人像桑塔格一樣去看「十一大閱兵」。台灣的電視台現場轉播天安門大閱兵,就像在轉播凱達格蘭大道前的閱兵一樣;CNN的轉播則帶著歡樂與好奇的語氣,就像他們在現場報導巴西嘉年華會一樣。
當然,大陸電視台當天各種節目中,更是「祖國萬歲」之聲不絕於耳;《北京晨報》的標題是:「這一刻,盡情為祖國歌唱」;連一向不太唱黨的主旋律的《南方都市報》,也用了十五塊版報導,頭版的標題更是祇有斗大的兩個字帶一個驚嘆號:「國威!」
大閱兵驚豔 花大錢秀「國威」
上個世紀三○年代的法西斯美學,相隔七十多年後,又在天安門大閱兵中復活了。紅場大閱兵前,德軍正向莫斯科步步進逼,有人曾質疑史達林為何還要舉行閱兵?但「十一大閱兵」不但與大國和平崛起的形象牴觸,也沒人敢質疑胡錦濤,何以要在全球經濟仍未復甦時花大錢舉行閱兵?媒體問升斗小民的感想,他們的回答卻是出人意料地「置個人生活於度外」:「花個幾十億算什麼,也不過就是幾架戰鬥機的價格!」法西斯美學宣傳的滲透力量,果然像桑塔格形容的那樣沛然莫之能禦。
聽說張藝謀考慮開拍一部建國六十周年的電影,在京奧開幕式與十一國慶焰火晚會中,「老謀子」的美學早已讓世人「驚豔」,他的建國六十年電影會用什麼樣的美學來敘述?像萊芬斯坦那樣?我們等著看。
【2009/10/04 聯合報】
- Oct 04 Sun 2009 05:15
王健壯:天安門前遇見萊芬斯坦【聯合報╱王健壯】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