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五花500g
高麗菜1/2個
昆布1塊
韭菜2把
紅辣椒1根
薑片數片
大蒜1瓣
酒、鹽、醬油、味噌、柚子胡椒
①肉切適口大小,高麗菜切4cm見方,韭菜切4cm長,辣椒去籽切段
②肉片在滾水中川燙15秒取出,浸冷水洗淨
③鍋中放8杯水及昆布,煮滾,煮20分,加入酒4大匙,鹽1小匙、辣椒和薑片、去皮大蒜,煮滾
④加入高麗菜和韭菜,煮滾,加入肉片煮至剛熟即熄火,食用時佐以味噌醬油、芥末醬油、柚子胡椒或酸桔醋
- Jan 06 Sun 2008 15:47
豬五花鍋 from Orange Page
- Jan 06 Sun 2008 15:37
大快朵頤 吃火鍋 王瑞瑤/台北報導
去骨牛小排每盤480元 ▲八貝勒火鍋專家的去骨牛小排,肉質好,油花多,足6兩重,非常超值。(王瑞瑤攝)
椒麻雞腿280元 ▲也是四川外婆所傳授,酸味與椒麻齊量,另有整條醃漬的川味黃瓜。(王瑞瑤攝)
天冷了想熱呼呼,火鍋與熱粥,任君選擇。
氣溫一下降,就想吃火鍋,如果一不小心誤闖黑店,荷包大失血,吃得也不痛快。
前幾天才光顧一家蒙古風味的火鍋店,一盤要價480元的牛肉,薄如紙,輕如羽,總重約3兩上下,菜還沒點完,請客的人便哇哇大叫。
■火鍋肉片分量足
今天又有人請客,還是在一家火鍋店,是新開張不久的「八貝勒火鍋專家」,打開菜單,看到價格,我覺得請客的人要大失血。
「放心,這家火鍋店怎麼都吃不完!」帶路的小陳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因為他上周跟朋友約在這裡吃火鍋,吃到一半又call了兩個朋友來幫忙,好不容易才把火鍋完全殲滅。
我懷疑小陳怕我點太多,所以故意擋著我點菜,這家火鍋店又不是吃到飽,哪會吃不完?
於是6個人七嘴八舌點了無骨牛、霜降牛、沙朗牛、大腸、牛筋、花枝丸、貢丸、青菜等,以及老闆自豪的獅子頭與川丸子,還有小陳說吃了很開胃的涼拌洋蔥、川味黃瓜與椒麻雞腿等等,同時把麻辣、酸菜、養生(類似蒙古鍋)、沙茶等鍋底全點齊了。
夠狠吧,沒想到更狠的是老闆劉秀,480元的無骨牛小排像朵盛開的向日葵,油花美,長度夠(近20cm)、厚度佳(近0.2cm),每盤重達6兩(超過200g),接下來的霜降、沙朗也一樣夠分量,連大腸、牛筋也都是滷味的水準,大腸厚度1.5公分,沒吃,光看,就爽。
■家傳手藝正川味
招牌的獅子頭與丸子,還有湯色如濃稠番茄汁的麻辣鍋底,全是老闆娘林慧如跟老公的外婆學來的,保證正川味,250元的獅子頭有12粒、220元的汆丸子有24粒,上桌時像兩座小山,連花枝丸漿都從竹片裡滿了出來。
女人家做事很細心,麻辣鍋底是炒大料加牛大骨加雞爪熬煮8至10小時,濾除一切,再分次放入豆腐與鴨血,又煮又燜,直到入味穿孔為止,麻辣鍋很夠味,刺激感很快便消退,不會辣到吃不下。 跟老人家學的不止這些,林慧如還向爸爸的朋友討教汕頭沙茶醬的做法,比別人多了干貝、蝦米、花生粉與蒜頭的滋味,湯底還熬了扁魚,讓沙茶火鍋有鄉下辦桌的感覺。
最後真的沒吃完,並對火鍋的分量有了重新的認識。
- Jan 06 Sun 2008 15:35
男人陰柔如女 2008新趨勢 楊明暐/綜合報導
▲趨勢觀察家認為,2008年的重要趨勢之一是雌雄莫辨的「雌雄同體男」
人們通常不會因為新的一年到來而做出重大抉擇,但是,去舊迎新終究是令人開心的事。連日來有不少具遠見的趨勢觀察家鐵口直斷2008年會出現的趨勢,包括:新的性別特徵─「雌雄同體男」出現。
性別特徵過去不時被重新定義,當大夥兒尚未習慣「都會型男」(metrosexual man)或「雄性美男」(ubersexual man)這類稱呼,新的「雌雄同體男」(androgynous man)已然浮現。
生活消費習慣 日趨環保
早在1980年代,喬治男孩、大衛鮑伊以及王子等歌手就曾因雌雄莫辨的形象受到矚目。觀察家指出,隨著男性開始嘗試展現女性柔美的一面,不男不女或雌雄同體極可能在2008年成為一大趨勢。
駕馭氣候變化;2007年若稱得上是全球暖化年,在新的一年,大至國家,小至個人,將被迫對付氣候變化。
剛落幕不久的峇里島氣候會議已為將來訂出方向,唯專家表示,2008年對抗氣候變化將由言辭變成行動。隨著「生態圈」越來越受重視,人們的生活和消費習慣也將日趨環保。
生態旅遊當道;由於環保意識高漲,接近大自然,欣賞蟲鳥花草的生態旅遊,將在新的一年裡大行其道。值得一提的是,人們趨之若鶩的熱門景點也包括因氣候暖化而逐漸消失的風光。從喜馬拉雅山,到阿拉斯加、智利,各地冰河在2008年將出現觀光人潮,遊客絡繹於途,目的是為了「看它們最後一眼」。
社交網路2.0;截至目前,MySpace、Facebook等社交網站仍是年輕人的天下,但新的一年將有越來越多中、老年人嘗試利用這類網站相互聯繫。
親人倚賴網站 相互聯繫
市場專家稱,過去那種幾代同堂或一家人同住一個城鎮的情況已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社交網站。成年人可在這種網站問親人3個基本問題:你過得好不好?你在哪兒?您在幹嘛?
團體思考;面對迫在眉睫的重大國家議題,人們將團結起來敦促政府和企業領導人提供指引和解決之道。
過去,人們總以為凡事要靠自己,認為政府管越少越好。然而這種態度已經改變,可以預見,人們互相合作,共同解決困難的事例會越來越多。
群眾趨向團結 督促政府
勇於接受現實;一些人類學專家確信,新的一年,人們面對諸如戰爭、經濟衰退之類的問題不會再裝聾作啞,而是經過一番思考後,挺身面對問題。
專家指出,人們將邁入心理治療家塔拉.布萊克所著《全然接受這樣的我》一書中那種不再懼怕壞消息的境界。該書英文名稱是Radical Acceptance,意為「徹底接受」,在面對人生中的現實,我們除了坦然面對之外,別無選擇。
接受人生事實 挺身面對
以享樂作為報復;接受現實,有其正面意義,但也可能落入「幸災樂禍」的負面境地。當壞消息接踵而至,有人會興起「羅馬失火,讓咱們混水摸魚」的態度。他們會覺得,既然逮不到恐怖分子,或拯救不了地球,何不痛快地玩樂?
持這種想法的人,終將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感到後悔,不過要他們大徹大悟,可能得寄望2009年。
- Jan 06 Sun 2008 15:33
另類小偷 宣傳品偷渡進商店 諶悠文/綜合報導
現在是歐美人瘋狂購物季節,有人會乘機下手行竊(shoplifting),但也有一群人反其道而行,他們會把物品偷偷放進商店裡(shopdropping),儘管各有各的動機,近幾年這種行為卻有流行之勢。
《紐約時報》報導,支持反消費主義的藝術家會把包裝了政治訊息的仿製商品塞到賣場的貨架上,而宗教改宗人士就把宗教小冊子夾放在書店內同性戀讀物中。
自行出版作品的個人創作者則偷渡自己的作品,混入「新書區」,還有個人健身教練悄悄把名片放到減肥書籍中,另有積極進取的專業攝影師,偷偷摸摸地把自製名片放到文具店的架子上,當然上面還列出工作室的網址做宣傳。
這種做法不算新奇,但近年來卻大興其道,尤其是有一群高手聚集在Shopdropping.net之類的網站互相交換策略,還有「反廣告公司組織」等團體開班授課,產生推波助瀾的效果。
一些零售商擔心,這種行為可能對購物者構成騷擾,以及衍生法律或安全上的疑慮,尤其涉及到兒童玩具或有註冊商標的商品。
紐約流行搖滾樂團「傑森布洛迪之死」主唱布洛迪表示,他的樂團最近為配合耶誕購物季,其偷放CD宣傳的策略有所改變。
通常該樂團會把宣傳的CD單曲夾在《村聲》周報中,及混入大型音樂商店的架上。最近,該樂團成員悄悄進入百貨公司,把印有設計師品牌的貼紙貼在他們的CD上,然後再偷放入名牌牛仔褲的口袋。
自我推銷者以及宗教團體則特別愛找書店下手。在德州奧斯汀市「書人」書店,當地作家會在同類創作主題的書籍區放置書籤,為自己的作品打廣告。
在俄勒岡州波特蘭市的鮑爾書店,已有宗教團體把印有基督教漫畫的傳單,偷放到科學類雜誌區,而他們的對手則把聖經移到「科幻小說」區陳列。
位於加州奧克蘭市的藝術團體「戰術魔術中心」本周開始將自製的T恤,混入舊金山灣區的大型零售商「沃爾瑪」及Target店內。他們製作的T恤上印有激進的圖像及口號,像是馬克思、切.格瓦拉及巴古寧(俄羅斯無政府主義者)的人像,還有「我們推翻資本主義之後,世界就和平了」字樣。
- Jan 06 Sun 2008 15:21
「直升機父母」盤旋在子女上空 尹德瀚/綜合報導
東方的父母往往過度保護子女,什麼事都要過問,如今西方人似乎也出現這種現象,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有些西方父母對子女不但從小管到大,連大學畢業開始上班了,也還要干預,甚至出面幫子女去跟上司談加薪。
西方人講究獨立,到了大學階段,父母對子女的事就比較少干預,但這種情況似乎有了改變。在英國利物浦大學擔任就業輔導部門主管的瑞德蒙博士說,現在大學裡越來越常見到一種所謂的「直升機父母」,經常在子女的上空盤旋,即使孩子已經大學畢業還是不放手。
瑞德蒙說,這種父母事事都要插手,包括子女該念什麼大學,畢業後該從事何種職業,甚至子女進入企業上班之後,他們還自行連絡子女的上司,代表子女要求加薪,其做法彷彿經紀人代表旗下球員和雇主談判合約。
依照瑞德蒙的分析,直升機父母可分成五種,第一種就是「經紀人型」,有這種父母等於有個經紀人全天候免費幫你服務,在大學校園的就業博覽會上常可見到這種父母,替子女探詢就業機會,子女上班後要跟公司談判升遷或加薪,往往也是由經紀人型父母出面。
第二種是「銀行家型」,這種父母通常錢多多,習慣用錢來解決子女碰到的問題,他們「貸款」給子女不需要抵押品,通常無須還款。
第三種是「白馬騎士型」,當子女碰到麻煩時,這種父母自然會出現,以極高效率替子女解決麻煩,然後又飄然遠去。
第四種是「保鑣型」,像保鑣保護客戶一樣保護子女,子女出現任何狀況,他們都擋在前面,閒來沒事還客串司機或私人助理。
第五種是「黑鷹型」(取自美軍「黑鷹直升機」),這種父母最讓大學校方頭痛,因為他們為了讓子女出人頭地,什麼事都做得出來,不管是合法還是非法。
瑞德蒙說,這五種「直升機」父母現在在校園非常常見,逼得校方必須指定專人與他們周旋,而其子女對父母如此干預生活似乎也不覺得奇怪,學生與父母透過手機構成的緊密聯繫,「肯定是有史以來最長的臍帶。」
- Jan 06 Sun 2008 15:14
少女撂倒老將 撲克界世代交替 閻紀宇/綜合報導
多伊爾.布朗森(Doyle Brunson)是美國撲克牌戲的傳奇,擅長德州撲克(Texas Hold’em),寫的《超級系統:強力撲克講座》被視為經典,兩度贏得世界撲克大賽(WSOP)冠軍。但今年9月在倫敦的WSOP大賽卻丟了100萬英鎊彩金,擊敗他的是18歲的少女安妮特.歐布瑞絲塔德(Annette Obrestad)。
無論從任何角度來看,歐布瑞絲塔德似乎都是撲克牌戲圈子的異數。她是女性,非常年輕(在19歲生日的前一天擊敗74歲的布朗森),來自北歐挪威(而不是美國德州或內華達州)。此外,她的撲克生涯的起點並不是真正的牌桌,而是在網際網路的賭博網站大殺四方。
WSOP今年的年度冠軍楊傑瑞(Jerry Yang)也不讓歐布瑞絲塔德專美於前。他的年紀也才39歲,是出生在寮國的苗族(Hmong)人,本行是心理治療師與社工師,兩年前才開始玩德州撲克,今年就在拉斯維加斯一舉奪得825萬美元(約新台幣2億6800萬元)彩金。
據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報導,歐布瑞絲塔德與楊傑瑞的崛起,正代表歐美賭博業近年來的大勢所趨:玩家年輕化、遊戲網路化;只是撲克牌戲市場特別明顯。此外,電視轉播的推波助瀾讓撲克牌戲成為一塊有厚利可圖的大餅;學術圈與教育界人士的另眼相看,則是讓撲克牌戲發展出新的意義。
自有網際網路以來,色情與賭博就是網路商業的兩大動力來源。像「Pokerstars」、「UltimateBet」、「Full Tilt Poker」之類的賭博網站,任何時刻都有數以萬計的賭客流連忘返,突破10萬人次也是司空見慣。目前全球賭博網站一年營業額高達150億到200億美元,撲克牌戲占了相當大的比重。
除了電腦螢幕之外,電視螢幕也是撲克牌戲風行的主要功臣。以德州撲克為例,比賽轉播讓觀眾透過攝影機看到玩家牌面朝下的底牌(hole cards),近距離觀察扣人心弦的比賽過程,揣摩每一位玩家的爾虞我詐。就美國有線電視的「運動」節目而言,撲克牌戲的收視率僅次於NASCAR賽車和美式足球,連職業籃球(NBA)都瞠乎其後。
學術圈與教育界對撲克牌戲更興致勃勃。現在高學歷的職業玩家越來越多,他們在大學往往主修數學、統計學、賽局理論(game theory),上牌桌學以致用。許多家長也開始鼓勵孩子玩牌,認為這種娛樂比電玩來得健康,不但可以鍛鍊腦力,而且具有多種認知與生活技能的教育功能。
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查爾斯.奈森正是著眼於此,在今年創辦「全球撲克策略思考學會」(http://gpsts.org)。奈森指出撲克牌戲本質上是一種資源管理,玩家必須以審慎心態來承受風險,才能智取眾多對手。因此撲克牌戲可用以教導學生構思與運用策略,妥善管理金錢,在競爭壓力下保持耐性。
英國《衛報》的撲克牌戲專欄作家維多利亞.柯蘭一定頗有同感,她最近在一篇文章中寫道:「撲克牌戲是一種充滿刺激的心理挑戰,結合了膽識勇氣與偵察能力…現金只不過是籌碼,是交易的工具,就像釣客手中的釣竿。撲克牌戲繞著金錢打轉,但是又與金錢毫不相干。」
- Jan 06 Sun 2008 15:11
機率掛帥 算牌人《贏遍賭城》 楊明暐/紐約時報30日報導
世界大賽 ▲美國撲克牌戲源遠流長,近年來在賭博網站與電視轉播的推波助瀾之下,發展成規模上百億美元的大企業。歷史悠久的「世界撲克大賽」,更是賭博界的一大盛事,輸贏動輒數百萬美元。(美聯社)
現年20餘歲的「S先生」是建築工人,平日靠支領周薪過日子,但當他坐在美國康州快活大賭場(Foxwoods Casino)牌桌前時,表現卻相當闊氣,往往一出手便超過1000美元。
S先生玩的是「黑傑克」(「21點」),他的一舉一動,圍繞牌桌旁的友人,嚴格講是「隊友」,皆密切注視著。因為S先生有可能為他們贏得大筆彩金。
過去7個月,這支由5人組成的團隊集資5萬美元,運用一種能增加獲勝機率的算牌術遊走大西洋城和康州各大賭場,希望藉「黑傑克」贏回數十萬美元。這樣的賭客,被稱為「算牌人」(card counter)。
S先生團隊的每位成員皆有各自的算牌工作,他們得推斷出勝面從莊家倒向閒家(賭客)的時機。負責玩牌的S先生得到隊友暗號後,便大幅增加下注籌碼,這時莊家手頭上往往還有一堆牌。
作家班.麥茲瑞區於2002年發表《贏遍賭城》一書,內容記述麻省理工學院幾名數學高手利用精準的算牌術,在1990年代多次遠征拉斯維加斯,贏走數百萬美元。
不少人受到這本書的鼓舞而成為算牌人,其中包括S先生及其團隊。以《贏遍賭城》為藍本所拍的電影《決勝21點》將在2008年春上映,預計將吸引更多人加入算牌人行列。
S先生和擔任泳池清潔工的「T先生」自2006年初開始進出賭場,前6個月他們將輸贏平衡之後小賺,但那年夏天他們卻在拉斯維加斯輸得很慘。兩人認為有必要將團隊擴大,於是邀請擔任律師助理的「K先生」,啤酒送貨員「J先生」和不願透露其工作內容的另一位「J先生」加入。他們還曾向《贏遍賭城》的主角之一,紐約「黑傑克研究所」創辦人麥可.艾朋特請益。
坊間有各種算牌術,艾朋特的「高低算牌術」以簡易取勝,算牌人瞄過賭桌上開出的牌,10點以上到A各扣1點,2至6各加1點,7、8、9 不計,點數越多且莊家手中的牌越少,閒家贏面就越大。艾朋特說,「高低算牌術」可讓閒家贏牌的機率比莊家多1%。經過高人指點和隊友們平日認真練習培養默契,S先生團隊現在贏牌的機率似乎有所增加。
不過他們必須提防賭場對他們起疑。快活賭場是美國最大、最賺錢的賭場之一,儘管算牌術不是一種容易掌握的技巧,但他們懷疑算牌人已從賭場贏走不少錢。算牌並不算違法的詐賭行為,但賭場有權禁止任何疑似使用算牌術的賭客接近賭桌。快活賭場總裁歐布里安表示,算牌人「干擾了其他人玩牌的興緻。」
- Dec 31 Mon 2007 09:05
看地下電影跨年 連放9場【聯合報╱記者項貽斐/台北報導】
品味獨特的影迷將可以在光點台北看怪電影跨年!現正在光點台北舉辦的「地下天堂影展」,將於12月31日當天一連播放9場地下電影的經典之作,從早上11時一直放映到2008年1月1日凌晨4時。
此次「地下天堂影展」跨年放映的第一場影片是剛獲美國時代雜誌選為年度十大佳片及紐約時報譽為年度最佳電影的「殺羊人」(Killer of Sheep),影片情節圍繞在洛杉磯貧民窟屠宰場工作的Stan,影片是導演查爾斯柏涅特於1977年拍攝於ULA的畢業作品,並在三十年後以修復版拷貝重新問世,再次引起注意。
另在晚上八時開始,則接連放映「無厘頭森林之第一次接觸」、「吉姆利醫院傳說」、「鐵雞諜網種情花」、「外太空九號計畫」,帶給觀眾KUSO、詭異又爆笑的觀影經驗。
其中「無厘頭森林之第一次接觸」由日本影壇怪才導演石井克人與ANIKI 、三木俊一郎攜手合作,堪稱怪片最高等級,超現實荒誕程度更勝「變態五星級」!
【2007/12/31 聯合報】
- Dec 31 Mon 2007 09:02
年度名家推薦童書》讀了一點書真是危險 【聯合報╱王淑芬(國小教師、作家)】
少年小說類
‧《雨果的祕密》/布萊恩‧賽茲尼克著/宋珮譯/台灣東方出版
‧《星星婆婆的雪鞋》/威兒瑪‧瓦歷斯著/王聖棻等譯/野人出版
‧《隱字書》/馬修‧史坎頓著/夏荷立譯/高寶出版
‧《清子》/重松清著/吳美玲譯/唐莊出版
‧《織女力蒂》/凱薩琳‧派特森著/穆卓芸譯/宇宙光出版
很難劃分哪些小說歸屬「少年」這一塊,本地暢銷書《追風箏的孩子》、《偷書賊》其實在國外也置於童書櫃。最終我決定依「適讀」與「親和度高」為考量標準,總覽本年度少年小說。
與往年相同的是:本地作家寫少年小說主題仍以勵志居多:陳肇宜《肉腳少棒機車兄》趕搭「台灣之光」王建民熱潮;陳月文、方恩真《勇敢的光頭幫》以兒童癌症為主題;一向對焦台灣民俗的鄭宗弦,交出了《我的姊姊鬼新娘》,藉由冥婚講生命關懷;唐琮《幸福的烤焦小女生》頗貼近「新貧」時代背景;鄭丞鈞《帶著阿公走》有溫藹的祖孫情。「張曼娟奇幻學堂」四書從古典文學開發新意。但我更注意「小頭目優瑪」系列,是張友漁傾力之作,今年《那是誰的尾巴?》是第三集,以原住民與自然和諧為主軸。總括而言,就寫作技巧與編輯選材上,尚未有哪一本本土創作鑿出特別鏗鏘一擊。
翻譯書最風光的當屬「哈利波特」與「黑暗元素」兩系列,顯示好萊塢鎂光燈與奇幻口味魅惑無法擋。但今年不再只有奇幻當家,少年血液中多少湧動著冒險因子,小說版圖少不了這一塊;今年較熱鬧的仍是貓巴士「少年間諜艾列克」系列,並推出艾莉.卡特《說愛你就要殺死你》,少女也來執行情報員任務。維京亦有《少女蘇菲的航海故事》,冒險也得兩性平權啊。
歲末大推薦,有些書第一眼便讓人無法忽視,《雨果的祕密》厚度驚人外加兩百多頁鉛筆素描,成為本年度最搶眼的大書。本書風格特別,源自法國插畫小說,加入電影剪輯手法,文字圖像合作無間。全書一如黑白默片,上演著少年雨果一段人生奇遇。雖是向電影與夢想致敬,但該有的小說元素俱全,加上編輯創思,少年讀者或可開個眼界:誰說小說就是漫天鋪地寫滿字,也可以有形式上的風格巧思。
《星星婆婆的雪鞋》出版過程就是則好故事:作者瓦歷斯寫完書後,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小出版社,卻缺錢印書,只好先在校園裡把故事念給人聽。聽者受到感動,紛紛出錢買下故事影本,終得成書出版。我在書店買的版本,還附加半個白色泡棉袋包裝,真像穿了雪鞋的書。雪鞋是隱喻,賴以生存之道,想活,先為自己做雙鞋吧。被族人放逐的兩名老婦,改寫等死命運,像是陽光版的《楢山節考》。沒有魔幻,卻能讓少年對生存哲學的兩難好好思索。
《隱字書》結合《哈利波特》式奇幻與《達文西密碼》的解謎,古今交錯時空,述說書與人的故事。從來都是讀者找書,本書卻是十二歲男孩被一本空白天書指定為五百年來的印刷歷史翻案,並參與嗜書人對知識渴求/貪婪佔有的驚悚冒險。作者做足印刷史考證,並讓全書飄漫著優雅牛津氣息。台灣少年小說近年只著墨兩大區塊,若非魔法奇幻便是單親、嗑藥、認同等成長問題,本書或可注入不一樣的創意活水。
《清子》說的是:在「寂寞」這件事上,每個人都無法倖免。日本直木賞作家重松清自傳般的成長小說,敘述者自小因為口吃,無法流暢發音,尤其是自己名字;偏偏父親經常調職,轉學生得常常自我介紹。口吃象徵與他人某種溝通障礙;書中的小混混、酒鬼,亦是另一種形式的口吃,他們想融入群體,無奈命定或後天障礙,導致落寞以終。書末沒有奇蹟的痊癒,有些事即使努力也終留遺憾,但「陪你一段」的作家心事分享,卻給成長小說最緊實的力道。
「讀了一點書是危險的,因為它給我信念。」這是凱薩琳‧派特森《織女力蒂》中的一句話。奴隸制度存在於各時空各行業,比如紡織女工力蒂與她的同伴們,奴役她們的是吸血鬼般的資方與性別歧視,當然還有多舛的命運。為了走向自由,力蒂除了發憤圖強,作者更安排幾位女性主義者來啟蒙她。與《偷書賊》一樣,書中亦有「閱讀就是某種拯救」情節。最後力蒂沒有接受「成為妻子」的召喚,反而買了字典,奔向招收女生的大學。讀了一點書真是危險,所以得再多讀一些。
M型社會也好,新貧時代也罷,仍有這麼多新書,甚至舊書新版(最有代表性的是《爺爺和我》)上市。還有人努力為少年讀者(不論生理或心智)寫書,放心讀吧。
【2007/12/30 聯合報】
- Dec 31 Mon 2007 09:00
年度名家選書》讓創作的幽冥之火 熒熒發光 【聯合報╱駱以軍(作家)】
文學類
‧《德語課》/齊格飛‧藍茨著/許昌菊譯/遠流出版
‧《馬戲團之夜》/安潔拉‧卡特著/楊雅婷譯/行人出版
‧《焚燒》/黃錦樹著/麥田出版
‧《亂迷》/舞鶴著/麥田出版
‧《邱妙津日記》/邱妙津著/印刻出版
《德語課》齊格飛‧藍茨著
也許恰好闖進一個時鐘鐘面的暫停時光──那使我們多少想探問內部銜扣的機括齒輪出了什麼問題──2007年本地的文學書略顯得空荒。老、中、青的主力小說家似乎集體沒在本年度交出重量級作品。讓人目不暇給的頂尖翻譯小說持續引介,在此間造成「幸福的讀者/不幸的創作者」,類似「NBA/SBL」、「美國大聯盟/台灣職棒」之產業結構傾斜(或者該說毀滅),早已是我輩同業私下聚會一個無奈酸苦的老話題。幾乎從敘事縱深、歷史細節調度、強大的虛構熱情、豐厚之人文哲學教養、讓人目瞪口呆之故事弧彎,無一不讓本土手工業兩千本印量支持的認真寫手們擲筆長嘆:「我是在和全盛時期的喬登、大鳥柏德、魔術強生、歐尼爾加布萊恩打球嗎?」
《馬戲團之夜》安潔拉‧卡特著
以本年度為例,即使未必較往年耀眼,卻按一定周期被譯介的,此間已具一定讀者群的迷人小說家,我個人腦海便浮現莎娣‧史密斯的《簽名買賣人》(大塊文化)、石黑一雄《別讓我走》(商周)、艾莉絲‧孟若《出走》(時報文化)、安妮‧普露《惡土》(時報文化)、瑪格麗特‧愛特伍《雙面葛蕾斯》(天培)、赫拉巴爾《沒能準時離站的列車》(大塊文化)……這些華麗、深邃的進口「極域之夢」、奢侈的故事金黃蟹膏,若竟沒將之選進年度好書,小說之神必在深夜夢中用鐵鍊痛毆我。
但我只能挑選齊格飛‧藍茨的《德語課》和安潔拉‧卡特的《馬戲團之夜》。《德語課》以優美渾厚的曠野劇場,深刻反省了偽裝成專家話語對個人隱密場所的侵入,包含了奧森維茲
《焚燒》黃錦樹著
核心之理性著魔,一種錯把系統層級而下的分工執行效率當作道德的現代性噩夢,那造成了一個「敬業」的警察,監控、毀滅一個老畫家畫作的頑強無感性,令人不寒而慄之二十世紀黑暗之心。
《馬戲團之夜》則展示了卡特這位女作家近乎非人類的想像力之音域,在不可能的奇想高空弦索上仍能自由妖異地拔高再拔高,那種魔幻魅力讓這地球上絕大部分小說家的「虛構」像實驗皿裡的胚胎標本一樣弱小。
本土創作部分,黃錦樹的散文集《焚燒》是一本可上溯魯迅《朝花夕拾》、橫向和奈波爾對話,人文地貌遼闊,將離散者、漫遊者、中/西知識分子、孤兒或茫然父親多重身分在中年之境朝向一神祕邊境探問的心靈史。舞鶴之《亂迷》及董啟章《時間繁史》(麥田出版)皆可視為對讀者橫征暴斂之極限實踐。然限於名額,我選了鍊字成魔、現代主義夢魘更高度濃縮、創作心智損耗更高的《亂迷》。
《邱妙津日記》於十二年後的今天出土,或可以「事件」規模視之。今天我們重讀一個被時間封禁的年輕騷亂靈魂,如何在一孤寂之境左突右撞、自我規訓、與全面降臨之黑暗抗搏的青年藝術家畫像,仍是感慨震動。
遺珠而無法列進的,包括巴代的《笛鸛》(麥田出版)、柯裕棻《甜美的剎那》(大塊文化)、房慧真《單向街》(遠流)、吳明益《家離水邊這麼近》(二魚文化),大陸小說家馮唐《三日,十四夜》(大塊文化)、格非《人面桃花》(人人),另有鄭振鐸《失書記》(網路與書)、楊絳《走到人生邊上》(時報文化)、王德威《後遺民寫作》(麥田出版)、張大春《認得幾個字》(印刻)。
這些作者,沒有將文學當作產業,仍讓創作的幽冥之火在書本的隱祕歧境熒熒發光。他們毫不媚俗地將個人獨特的文明場景化為邦迪亞上校的手工小金魚。套句老話,年度這樣的回首與設定聚焦之框,我以為是致敬,而非「給獎」。
【2007/12/30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