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異聞 (56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最近俄羅斯一位巴蕾舞星因為被人嫌太胖而遭解雇,成為全球性的熱門話題。事實上,不管從事哪一種行業,擁有一副苗條的身材仍舊是許多女性朋友的夢想。因此市面上出現各種減肥方法,受到許多女性的青睞。現在最基本的減肥方法應該是控制飲食及多運動吧!另外,還有藥物治療及外科手術等等。究竟哪一種方法最有效,這要看個人的體質和身體狀況而定。那麼,您有沒有聽說過「恐懼減肥法」呢?這種運用恐懼感而減輕體重的方法,既簡單又便宜,在日本女性朋友之間悄悄的受到注意。

  一提到恐懼感,許多人第一個聯想到的遊樂設施,應該是雲霄飛車吧!日本一家雜誌社最近邀請兩位20幾歲的男、女讀者到東京一家遊樂場參加一項減肥實驗。實驗方法是,請他們體驗一下各種令人感到恐怖的遊樂設備,觀察實驗前後他們的體重是否有變化。

  量完體重後,他們的第一個挑戰是,號稱全日本最快的雲霄飛車。這種雲霄飛車雖然全程只有1分鐘,但在發車短短1.8秒後,時速就會飆到172公里,途中還有 74度的急轉彎,過程相當驚險。

  接著請他們繼續搭乘另一種被金氏記錄認定為全世界最恐怖的雲霄飛車。這種最高79公尺、最高時速為130公里、全程3分鐘的雲霄飛車,一會兒垂直直落、一會兒斜著滑行,搖晃得相當厲害。

  搭完這兩種雲霄飛車之後,他們再度接受體重檢查。結果發現,他們的體重都有明顯變化。以男生為例,體重減少了0.6公斤,女生的體重更減少了0.7公斤。

  請他們休息一段時間之後,再繼續進行下一個實驗──鬼屋。這家娛樂場的鬼屋比一般的鬼屋更恐怖。除了充斥著陰森森的氣氛外,內部還設有616公尺長的迷宮,過程驚險萬伏,全程至少需要40分鐘才可以走完。兩位實驗者好不容易才走出鬼屋後,再度接受體重檢查。結果發現,他們的體重比搭完雲霄飛車時又減少了一些。男生減重了0.7公斤,女生減重了0.6公斤。

  因此總體來說,扣掉他們吸收的水分量之後,男性的體重是由原本的73.1公斤減到72.4公斤,女生的體重是由48.8公斤減到47.6公斤,也就是說,受到恐懼之後,體重的確變輕,可說是達到減肥的效果。

  令人感到可怕的,除了雲霄飛車及鬼屋之外,還有跳水。這家雜誌社另外邀請了一位現年30歲的前跳水選手跳水,觀察她的體重變化。這位女前選手分別從3公尺、7.5公尺及10公尺的高度共跳了7次,結果她的體重果然比跳水前減少了0.5公斤,也就是說,跳水時間的短短1分鐘就減肥成功了。

  從這些實驗結果來看,恐懼減肥法似乎可以獲得某種程度的效果。那麼這種減肥法從醫學的角度怎麼解釋呢?靜岡縣濱松醫科大學一位教授指出,當人體受到恐懼感時,交感神經受到刺激,讓大量的水蒸氣從體內散發出去,同時也消耗體內的能量,因此可以減輕體重。不過這位醫生也提醒民眾,如果交感神經長時間受到刺激,會使心跳加速,導致血管收縮,引發血栓的現象,甚至會併發動脈硬化等疾病,相當危險。

  除此之外,這種減肥方法雖然短短幾分鐘就可以完成,作法既簡單又便宜,但在精神上受到相當大的折磨和痛苦,必須付出相當大的代價。想要減肥的您,願不願意嘗試看看呢?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二十日報導,美國精神病學家已製成「邪惡量表」,未來可用來衡量犯罪者惡性的輕重,協助法院量刑。

法院可根據此表決定將罪名確立的謀殺犯判處死刑或僅是監禁。

數十年來,醫生始終避免使用「邪惡」兩字,認為它跨越了醫學與道德判斷之間的界線。但現在,研究罪犯人格的兩項研究論定,應以「邪惡」來形容惡性最重大的罪犯,而且惡性可以衡量。

第一分報告由哥倫比亞大學精神病學教授史東所做,他根據紐約中哈德遜精神病學中心五百多名殺人犯的自傳,製成一分量表,把惡性分成廿二級。他說,多年的研究讓他了解殺人犯的特質,殺人手法,殺人動機。

根據量表,最邪惡的是會「病態凌虐受害人的謀殺犯」,這種罪犯以凌虐為動機,最不邪惡的殺人犯是自衛殺人。

史東的量表還將殺人者是否遭虐、醋海生波、吸毒、顯露悔意、追求權力列入考量。

紐約大學的法醫精神病學家韋納所做的第二份研究,則試圖為「罪加一等」的因素提出科學定義,以協助法官與陪審團做決定。

韋納的量表還將數千名普羅大眾的意見列入參考,罪犯意圖、行為、態度也是考慮因素。邪惡意圖指的是犯罪本身是否帶來興奮感、造成脅迫、精神創傷、是否偏見使然。

邪惡行為涵蓋是否讓受害人長期受苦、造成極度身體傷害、讓受害人驚恐、無助。韋納希望能在今年完成研究,他表示檢警、律師均對量表表達高度興趣。

【2005/02/21 聯合報】 @ http://udn.com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陳」是台灣最大姓,這不但有「陳林半天下」的俚諺可證,再去查一下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前台灣省文獻會)的資料:台灣每九個人之中,就有一個人姓陳!

台灣的十大姓依次是:陳、林、黃、張、李、王、吳、劉、蔡、楊,其中陳占百分之十一強,林占百分之八強,「陳林半天下」的說法是誇大了,但加起來已占了五分之一。台灣的各縣市中,除了台中市、彰化縣、花蓮縣外,陳都是第一大姓,位於台北市寧夏路的陳氏大宗祠還被列入三級古蹟。

台灣主要姓氏從何而來?美國MyFamily.com中國家譜顧問、台灣族譜資訊服務網加值應用計畫合作人廖慶六指出,人說「唐山過台灣」,台灣人的祖先大都是閩粵移民,尤以福建為主,這可從福建、廣東的姓得到印證。廖慶六拿出中國大陸的姓氏資料,在福建,林是最大姓,占百分之十四點八,陳緊跟在後,占百分之十四點一;在廣東,最大姓則是陳,占百分之十點五。

台灣文獻館考證,陳氏在福建本是大族,首位入台的陳氏是隨延平郡王鄭成功驅逐荷蘭人的陳澤。

不過,以整個中國來說,十大姓依次是:李、王、張、劉、陳、楊、趙、黃、周、吳,與台灣的十大姓相比,有百分之八十相同,但排序則不同。再從百大姓來看,兩岸則有百分之六十相同。

一般人以為漢人的姓氏很多,台灣各姓淵源研究學會理事、「台灣源流」雜誌發行人林瑤棋表示,西洋人的姓才多,反而是名字很少,西洋人有幾十萬種姓,芬蘭一國竟有五十萬種姓;日本在明治維新時期讓人民有權自由取姓,也產生了十六萬種姓。

原來,中國人常用的姓其實不多,像「百家姓」也不過只列出五百零八種姓。中國十三多億人口,百大姓即占了百分之八十七,排在前三名的李、王、張三姓都占百分七以上。林瑤棋說,想像一下,全世界姓李、姓王、姓張的都各有一億人!

在台灣,十大姓占了百分之五十二,百大姓則占了百分之九十六。林瑤棋指出,台灣在日據時代只有一、兩百種姓,後來國民政府帶來大批外省人,使台灣的姓達到近一千七百種,但推測目前至少已減少了五百種。

至於姓與血緣的關係,廖慶六表示,漢人「姓少淵源多」,尤其是大姓,同樣一個姓加入了與血緣無關的皇帝賜姓、避難改姓,以及異族漢化的姓,例如回族漢化姓張、閩越族漢化姓林等,造成姓與血緣的關係不大。

林瑤棋說,姓與血緣的關係在台灣更加薄弱,因為台灣在清代的移民社會,不但常有械鬥,不准攜眷來台的政策也產生很多單身的「羅漢腳」,很多人想要收養孩子,卻不像在中國大陸那麼容易找到同姓的孩子,所以收養異姓子弟再改姓(螟蛉子)的情形非常普遍。

稀有的姓》原民漢姓 鹽、停、筆、根、獅…


本報記者曹銘宗

台灣有一千多種姓氏,但前一百個大姓就占了總人口的百分之九十六,可見稀有的姓雖然人數不多,卻有近千種。

這些稀姓有清代閩粵移民、戰後外省人從中國大陸帶來的,也有不少是日據時代戶口登記時的筆誤。例如:清雍正時為避孔子名丘之諱,下令把丘改邱。最有名的誤寫是把鍾寫成鐘,台灣的鍾、鐘都排在百大姓以內,但大陸就無鐘姓。大陸的複姓歐陽,在台有的變成單姓歐。台灣另有人姓「毒」,但不知淵源。

原住民的漢姓,也非常獨特。研究台灣原住民漢姓的台灣各姓淵源研究學會理事林瑤棋表示,清代平埔族首先漢化,由通事、地方官提供了各種漢姓,台中巴宰族、屏東馬卡道族等大都姓潘(潘有番字邊,也有水、禾、田之意)。宜蘭噶瑪蘭族則有人隨知名傳教士馬偕而姓偕,其他還有台南西拉雅族的「哀」姓等。

林瑤棋說,目前政府認定的原住民族,在一九四六年被強制規定使用漢名,大都由公務或戶政人員隨便翻書或「賜姓」,造成全家兄弟姊妹都不同姓的情形。

根據林瑤棋的調查,阿美族有姓豐、剛,泰雅族有姓秋,排灣族有姓勤,賽夏族有姓日、風、根、楓、獅,其他還有姓愛、電、筆、鹽、停、增等。林瑤棋提及南投縣信義鄉地利村的布農族全村都姓全,據傳當年是一位警察取的,說全乃「人之王也」,布農族人樂得接受。

二十年前展開的原住民正名運動,促成一九九五年通過原住民「姓名條例修正案」,讓原住民得申請回復傳統姓名,也彰顯台灣多元族群、多元文化的意義。其間也有原住民知識分子鼓勵族人改名,但根據行政院原民會的資料,原住民四十四萬人,至今只有不到八百人改名。

【2005/02/21 聯合報】 @ http://udn.com

雙姓的故事》爭香火 活姓廖 死姓張


本報記者曹銘宗

閩南、台灣都有雙姓文化,主要是入贅或繼承財產,命子孫把父母的姓合成一個新的姓。此外,也有的是為了感恩,把恩人的姓與自己的姓合成一個新的姓。

台灣有很多雙姓,像張簡、范姜等都很有名,還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張廖」,更涉及「死張活廖」的規定。原來,在六百年前的福建,張元子入贅廖府,因為只生了一個獨子廖友來,約定後代子孫在世時姓廖,死後則歸張姓,包括墓碑和牌位都用張氏。

此一家族傳到台灣,有人改成生死都姓張,有的採用雙姓張廖,但大多數仍僅守「死張活廖」的傳統,包括中國祖譜專家廖慶六在內。

中國大陸實施一胎化的獨生子女已到了結婚潮。大陸婚姻法規定子女可隨父姓或母姓,男方、女方誰該絕子絕孫的姓氏爭奪戰,將會成為社會問題。廖慶六說,雙姓將有助於解決這個「搶香火」的大問題。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過去廿五年來,日本老牌演員松平健在電視劇「暴坊將軍」中一直扮演十八世紀武士,他體現了日本人理想中的男子氣概:強壯、無私、對女色及金錢都興趣缺缺,以武士刀主持正義。

但日本人最近發現,松平健過去十年,多半穿著亮閃閃的金色和紫色和服,在舞台上扭腰擺臀跳森巴舞,他的武士刀也換成一群女舞者和一個旋轉的狄斯可球燈,他告訴影迷,在一片低迷的日本,現在唯一可做可唱的就是森巴,他說:「森巴,萬歲!森巴,松平健森巴!」

五十一歲的松平健已變成時事諷刺節目「松平健森巴Ⅱ」一個載歌載舞的武士,風靡近年來男子氣概理想形象大幅改變的日本。如今無論是在流行文化或在實際生活中,日本人心目中的理想男人都從嚴峻轉為陰柔。

松平健自從在一項新年除夕節目中悄悄亮相,且其主打歌在一月攀上每周銷暢排行榜第三名後,他的卅場年度表演「松平健森巴Ⅱ」秀近日在大阪揭開序幕。

「暴坊將軍」從一九七八年播到二○○三年,松平健在其中扮演德川幕府時期的八代將軍德川吉宗,吉宗生活檢僕,鎮日練武,為了掌握民間疾苦,在東京江戶城的一個城門上設置信箱,收集民眾的申訴及建議。

在每一集電視劇中,松平健讀信後喬裝混入百姓中,協助平民和貪官汙吏對抗。「暴坊將軍」中的世界非黑即白,人非好即壞。

大阪大學社會學家伊藤公雄說,「暴坊將軍」中的松平健符合日本戰後大多數時間流行文化中的硬漢形象,但過去廿年來,這種理想化的男性形象已開始轉變,代之而起的是風趣體貼型男士。而當日本年輕男性更注意穿著、用起化妝品時,「松平健森巴」廣受歡迎或許就不足為奇了。

對許多人來說,「松平健森巴」成功觸動了日本人對未來悲觀、不確定的深層心理。四分之一世紀的武士偶像不再拿著武士刀為更美好的社會而戰,反而轉型為一個只為森巴而活的享樂主義武士。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全球的回教徒婦女習慣每天戴著遮住臉龐的頭巾(hijab)出門,而hijab一詞也是回教傳統服飾的通稱,雖然看起來只是簡單的織布材質,但本身含有多重意義。據洛杉磯時報指出,最近回教世界開始對頭巾的存廢問題展開激烈論辯,批評者抨擊頭巾是家父長制壓迫女性的象徵,習慣戴頭巾的婦女則辯稱這屬於民權的範圍,也是對回教認同的表達,戴頭巾無可厚非。

二十七歲的埃及女子瓦哈柏兩年前是一名滿懷遠大抱負的女記者,平常都不戴頭巾出門。她在那一年結婚後又離婚,然後開始被貼上烙印。因為周遭的男人都知道她不再是處女,所以把她當成是隨便的女孩。後來她失業,既寂寞又沒有生活目標,以致整日鬱鬱寡歡。

瓦哈柏回憶說:「我當時認為,『此生已無眷戀,所以我要皈依真主』。」身無分文的她把身邊僅有的黃金珠寶拿去變賣,去買了回教頭巾與寬大無袖長袍。一戴上面紗後,外界對她的騷擾隨即停止,頂多在街頭上聽到回教徒喃喃地說:「平安,姊妹。」

瓦哈柏後來找到了工作,在首都開羅的時裝店賣頭巾與寬袍給有錢千金或貴婦。她發誓自己是徹頭徹尾地脫胎換骨。她說:「以前讓我飽受困擾的問題,現在不再令我牽掛。」

回教婦女穿戴頭巾出門,把頭包得密不透風,既可用來當作強而有力的政治論述,也可以是青少年族群之間的流行時尚。毫無疑問,這是一項既感性又複雜的問題。

回教社群內部對於婦女有無必要戴頭巾的辯論有細火慢燉之勢,但頭巾逐漸成為文化衝突的關鍵,主要導因於二○○一年九一一恐怖攻擊後的情勢演變。由於回教徒普遍對於美國攻打阿富汗與伊拉克以及以巴衝突血腥不斷感到憤慨,連帶讓頭巾在中東成為具有深度政治意涵的象徵。

對某些人而言,頭巾表達了對美國侵略的抗拒,也是對和華府合作的政府的沉默抗議,或者是對西方人士視回教徒如洪水猛獸的反擊。對許多抱持審慎態度的人而言,頭巾象徵婦女遭到體制的剝削,並引起回教基本教義派將蠶食西方社會的恐懼。法國一直致力同化境內的回教社群,去年起禁止在公立學校穿戴頭巾或其他宗教裝束。此舉引起全球回教徒走上街頭抗議,連那些平常不戴頭巾的回教徒也被惹毛了。

事實上,有些回教徒婦女是在青春期開始戴頭巾,她們可能壓根沒想到那些引起爭議的絃外之音。有些人則是在遭逢人生困頓際遇時才戴起頭巾,如婚姻不順、突然失業或中年鬱悶。有些回教徒婦女說,她們會把頭髮包起來,是因為當時首次感覺到死亡的不可避免,就像一度離經叛道的天主教徒可能會在病床上摸索玫瑰經懺悔一樣。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一九八○年代的日本,年滿二十五歲仍然未婚的女性曾被譏為「耶誕蛋糕」,也就是馬上就該被丟掉的蛋糕。最近幾年,日本女性的魔咒數字變成了三十一歲,到此時還沒有結婚的女性,就會被比做日本人除夕夜一定要吃的「除夕麵」,隔天就沒有人要吃了。


不論現代日本女性有多麼獨立、時髦或受人歡迎,假如年過三十仍舊未婚,就會被視為「輸家」,在年節假日時只能孤獨地夢想著自己從未擁有的小孩,最怕參加家庭聚會時被人問到「妳還沒結婚嗎?」還可能在公司或親族間被人以不信任的異樣眼光看待。就連貴為公主、有專業能力的天皇獨生女紀宮清子在去年底宣布訂婚消息前,也難逃遭社會議論的命運。

但隨著時代變遷,日本年逾三十的未婚女性人數其實較過去倍增。根據日本政府的統計資料顯示,二十五至二十九歲間的女性未婚比率已從十年前的四十%增加為五十四%,三十至三十四歲間女性未婚比率也從十四%遽升至二十七%,比美國同齡的未婚女性高出不少,這似乎與日本社會期待女性早早結婚生子,並批評逾齡未婚女性沒有魅力或自私的傳統正好背道而馳。

正如「BJ單身日記」、「艾莉的異想世界」、「慾望城市」等以單身女性為主題的書籍或影集在全球女性觀眾間造成轟動,年逾三十的日本未婚女性也開始勇於向傳統女性刻板印象說不,並彼此加油打氣。現年已三十八、仍小姑獨處的作家酒井順子探討日本未婚女性及其生活的散文集「負犬的遠吠」,一推出就引發日本社會熱烈討論,「負犬」更變成去年的熱門日文詞彙。儼然成為年逾三十未婚女性代言人的酒井表示,現代女性可不願意為結婚而結婚,隨便找個人就嫁了。

酒井書中所謂的「負犬」字面上意指「敗下陣來的狗」,用來形容年過三十、沒有結婚、也沒有小孩的女性,相較於順利在三十歲前嫁給高薪丈夫、育有子女的家庭主婦「勝犬」,這群未婚女性雖然經濟獨立,卻持續感受到來自社會的沉重結婚壓力,但又不願降低對心目中理想另一半的標準,所以乾脆先承認自己是婚姻及人生的輸家,坦然面對失敗反倒更容易自處。

酒井表示,多數的單身女性並不是一開始就打定主意要當「負犬」,但在現代生活愈來愈多元的情況下,女性早已不必急著在二十出頭就馬上結婚生小孩,而且如果要按照傳統戀愛的規則,和年齡相仿但言語乏味的男性到居酒屋聊天培養感情,許多單身女性還寧可跟世故多金的年長已婚男性到餐廳享用美味刺激的河豚大餐。

此外,日本男性傳統上多選擇與年紀、教育程度和薪水都較自己低的女性結婚,使得年紀較長、受過高等教育的日本女性即使有心走入婚姻,也愈來愈難找到登對的對象,放眼望去只剩下鎮日迷戀少女偶像歌手或虛擬美女的御宅族、害怕束縛的恐婚族、大男人主義者或醜男。

雖然上述問題在其他國家並不罕見,不過酒井認為,除了結婚前的短暫交往外,日本人的社交活動多習慣與同性一起結伴進行,夫妻能共同參與的社交活動有限,這點對「負犬」女性特別有利。

許多未婚女性直到過了三十五歲生日之後,才赫然發覺自己恐怕快要與婚姻無緣,面臨成為「負犬」的命運。酒井順子建議,這類未婚女性應該結交已適應「負犬」生活的年長未婚女性、與男性友人保持聯絡、設法想出應付孤獨的方法、注意自己的健康、認識已婚的女性友人,而且不能老是陷入悔不當初(如果當初沒有拒絕他的話,我們的小孩恐怕都已經進中學了…)的自怨自艾情緒中。

根據酒井的觀察,「負犬」女性雖在結婚戰場上敗下陣來,但她們多半經濟自主,擁有超強消費能力,特別喜歡名牌精品、美食和旅遊,是刺激個人消費成長的主力。過去日本傳統旅館多不願接受單身女性投宿,擔心這些女客都是想到旅館自殺,不過在未婚女性獨自出門旅遊蔚成風氣後,傳統旅館業者也開始改變作法。此外,這群女性也極有可能獨力購置公寓,為因應這股潮流,日本政府最近不得不修改房屋貸款條件中對房屋面積大小的規定。

儘管酒井的作品引起廣大未婚女性的共鳴,日本著名女性主義學者小倉千加子卻指出,酒井本身是位成功的作家,其實和「負犬」一詞所蘊含的失敗形象並不相符,不過藉由認同這個帶有嘲諷意味的稱謂,酒井反而除去了「負犬」的污名。酒井和小倉也都同意,與其打腫臉充胖子,堅稱自己一點都不會感覺寂寞,還不如直接坦承未婚熟女所面臨的困境,生活反而輕鬆一點。

小倉認為,用結婚與否來論斷女性一生的成敗實在太過簡略,因為在現代社會中,婚姻並不等同於幸福。酒井也說,她無意把「負犬」女性劃歸為不幸,或暗示已婚女性較幸福,而許多家庭主婦對此書的強烈反彈,也證明了其實日本未婚和已婚女性同樣感到生命中有所缺憾,只是缺憾的部份不同而已。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