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愛因斯坦是誰?在哪裡?
再沒有比這個問題更能激怒科學家,或更讓他們惶惑的。當然,對一些年輕研究員而言,沒有比被稱為「新愛因斯坦」更令人戒慎恐懼的事了。所以,別期待在這裡聽到任何名字。

凱斯西儲大學宇宙學家克拉斯博士說:「這可能永遠是個蠢問題。」不過,克拉斯也說,在個人履歷裡,沒有以愛因斯坦自況的年輕科學家,他到現在還沒看過。

英國宇宙學家暨暢銷書作者霍金博士,就常被人和愛因斯坦相比。他自己曾說,這種比較,其實多半出於媒體對英雄的需求,和他個人的成就較無關聯。

歷史學家和科學家都認為,愛因斯坦的偶像地位是科學天賦、歷史環境和個人魅力同時作用的特例,同樣情形不可能再出現。

愛因斯坦生命的最後32年在新澤西州普林斯頓大學度過,普大高等研究所的魏頓博士說:「愛因斯坦解決了人們連問都不知道要問,甚至不認為是問題的問題。也許有些大問題沒被提出,不過,物理學界人才那麼多,沒人問大問題,比較不可能。」

但這種事誰也說不準。

「愛因斯坦的獨特性在於,他這個人本身就是個驚奇。」魏頓低聲笑著說。

「我算哪根蔥,敢說哪天不會出現一個用全新思維來看事情的人?」

事實上,物理學家承認,科學界仍然在問許多根本的問題,例如不斷把宇宙拉扯向外推的黑暗能量,其本質是什麼?弦論,亦即企圖統整自然界所有力量的那些優雅而高密度的細弦,意義何在?

「我們可以架構一個愛因斯坦式的問題。眾所周知,關鍵是要有人提出大哉問。」諾貝爾獎得主,曾擔任費米國立加速器實驗室主任的李德曼說。他還說,他總喜歡想像,這個問題將會由一個來自泥濘村莊的巴西小子解決。

物理學家被問到他們認為愛因斯坦有什麼特異之處,每每說他標準很高,有一股近乎生物本能的需求,要在科學和自然界裡找到秩序和邏輯的連貫性,以及有能力察知並質疑那些對現實是什麼的共識中,沒被質疑的假說。

安大略圓周理論物理研究所史莫林博士形容,這是一種道德特質。他去年在《發現》雜誌上寫道:「他硬是比大多數同事更在意物理定律應能條理一貫而徹底地解釋自然萬物。」

就是這樣的驅策力,帶領愛因斯坦在1905年發現公認是他最偉大的成就的相對論。

哈佛大學物理及科學史教授蓋利森形容愛因斯坦,是一位「追求真理原則,一絲不苟,足以令世界產生質變的人」。

做為世人偶像,愛因斯坦另有迷人之處,一是他玩世不恭,二是他局外人的傳奇出身。當他在1905年追求那些理論突破時,還在專利局上班呢。

蓋利森說:「其魅力,部分源自他出身平凡,卻能逆轉乾坤。」他解釋說,「這就是神奇之處,」沒有任何特權背景的人也能憑藉一己之力成功,科學永遠代表這種可能性。

魏頓說,過去50年間,物理學家在尋找解釋自然的單一理論上已有顯著進步,不是另闢蹊徑,而是追隨既有的原理。

但新觀念絕對是必需的。如同克拉斯所言,只要有一個好的觀念,就足以改變我們對現實的想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砂山 的頭像
    砂山

    砂之椅子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