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研究報告發現,如不改變農作方式,未來20年氣候改變將在非洲和亞洲造成嚴重的農作損失,並可能導致糧荒,使世上最貧窮的民眾失去生計。
由「科學」期刊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重大的農業投資通常要過15至30年才會充分發揮效用,因此必須趕快展開行動,資助農民增加收穫和改種別的作物,以避免災禍。
史丹福大學糧食安全與環境計畫主任羅貝爾(David Lobell)說:「全世界10億貧民多賴農業維生,不幸的是農業也是最容易受氣候改變影響的行業。瞭解氣候改變將對哪些地方、哪些作物、在何時造成最大的威脅,是未來幾十年掃除饑餓和貧窮的工作要點。」
羅貝爾與同僚利用20種不同的氣候改變模式,推算全球大氣暖化對12個地區的農業最可能的衝擊。這些地區住著全球大多數營養不良的民眾,包括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加勒比海,以及中南美洲廣大地區。
研究結果發現,到2030年,氣候改變可能使非洲南部失去三成以上的主要作物玉米,南亞的主要作物,包括雜糧、玉米和稻米,則可能減少一成以上。
研究報告共同作者柏克(Marshall Burke)說:「如果不設法應變,這些地區所受損害速度之快和規模之大,都令我們感到意外。對於勉強維生的貧窮農民,這些損失可能讓他們撐不下去。」
其他一些地區可能的演變較不確定。少數開發中地區,像是中國溫帶小麥區,氣候改變甚至可能帶來短期利益。
研究報告說,改種別的作物或改變種植季節等成本較低廉的做法,或可使損失減少,不過花費較大的措施可能帶來最大的利益,包括研發新品種作物和擴大灌溉規模。
作者表示,在決定優先次序時,也應考慮其他社會和科技層面,例如某一地區目前的適應能力,或是採用特定農作系統的困難。
- Feb 02 Sat 2008 18:23
再不改變農作 20年後亞非糧荒【聯合報╱法新社芝加哥31日電】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