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民傷勢的檢查結果出爐,這無疑是台灣球迷最難過、最失落的一天。
經過兩位足部專家診斷,確定建仔右腳Lisfranc韌帶扭傷,以及腓骨肌腱局部撕裂,至少需拄拐杖六周,若再計算復健時間,這個球季恐將全數報銷。這是何等令人難以接受的事實!若從現在到明年四月,建仔都無法出賽,教球迷們如何「熬」過這漫長的十個月?
在筆者看來,台灣百姓對建仔的「倚賴」,已然不止是單純的「運動喜好」或「明星迷戀」可以盡括,而是深入文化與社會的底層,值得學術界好好觀察、研究的「王建民現象」。
很難想像,一個原本平凡有如鄰家男孩的運動員,竟可以牽動整個國家的社會律動:股市因他輸贏而跌漲,國民隨其勝敗而喜憂,各行各業都想藉他的魅力賺上一筆;他所到之處幾乎萬人空巷,台灣根本沒有一位政治或影視明星可與之相提並論;他昂揚我們低迷的國際地位與民族自信,為「台灣」在世界打響名號;甚至,他彌合了政客惡鬥所撕裂的族群傷痕,讓全國百姓在極端失意的生活中,找到世間一息猶存的喜樂與慰藉……。是什麼樣的人格特質、什麼樣的時勢,乃至是如何的文化匱乏與社會渴望,才造就了「王建民神話」?
上述的驚奇顯然非三言兩語可以盡釋,但我認為,建仔所創造的特殊現象,大抵與我們長期欠缺「主體意識」息息相關。簡單來說,島內始終存在一種深度的迷惘:我們究竟是「什麼人」?為什麼國際社會不接受我們?這個迷惘令自我認同失落,形成一種無止境的自卑與自我懷疑,甚至對這片土地的經營失去了信心,有「辦法」的人只想撈一筆遠走高飛,無路可走的人只好繼續得過且過。於是,我們太需要一個能引領台灣人證成自我價值與存在高度的英雄,王建民一手無聲而凌厲的下沉球,正可激揚這群島民被迫沉默卻渴望被發現的主體力量。
既然我們需要建仔證成自我,那麼,在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下、在對他這個球季充滿想像的期待中,王建民「忽然」暫時消失,會對台灣社會造成什麼影響?是否會形成社群的集體性失落?特別是在這個新政局剛剛成形,舊的問題未去、新的問題又來,且百姓生活壓力日漸沉重的當下。那麼,我們該如何因應呢?
沒有建仔的比賽,可能會產生暫時性的焦慮與空虛,但這也正提供我們一個深度省思自我的機會,看看到底大伙從建仔身上體悟了什麼。大家看到美國棒球比賽在粗獷外表下的細膩面了嗎?是否學會了看「門道」,把別人的優點想辦法移植過來,而非僅是在乎建仔的輸贏而已?
其次,台灣人究竟領會了多少美國棒球文化的精髓?是否已經意識到美國人成功結合運動休閒、商業行銷、情意教育,與夫家庭觀念、社交活動(甚至是文化侵略)等多元層面的經營之道;是否知道,在美國,有數學家專門研究棒球的紀錄,試圖提出一套合理且客觀的球員評量準則?更有運動科學家潛心探索如何改進球員的技術與力量,有經濟學家鑽研球場管理、球隊經營與球員交易的效益,有社會學者提出棒球運動與家庭關係的理論……棒球原是門高深的學問,台灣人是否從中得到如何提振自我的啟示呢?
再者,我們似也應開始學會「自立自強」,並意識到即使建仔再優秀,也終有漸走下坡、離開球場的一天,不能再將任何的不如意一股腦全丟到他的舉手投足間。要有好的日子、活得有自尊,百姓得費點心去「革弊求新」。
最重要的是,政客們要「覺醒」,當沒有王建民為你們施政不力所導致的民怨提供暫時慰藉、紓解的場域時,必然要更惕厲自我,好好為人民治理這片土地。否則建仔腿上的傷,將成為你們心中永遠的痛。
(作者為東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