釵是婦女髮飾,分釵是用作離別的紀念,此乃為古時贈別的習俗,「南浦」是泛指送別的水邊;這句是說在昔日分別的南浦水邊已是垂柳籠煙,一片綠蔭了。「飛紅」指落花,「啼鶯」為黃鶯,覷為斜視。這三句是講斜眼看看鬢邊插戴著的花兒,拿下來數數花片以占卜歸期...



桃葉渡在中國古典詩詞中時有所見,它是南京古名勝之一,十里秦淮的著名古渡口,浪漫風情的象徵。從六朝到明清,桃葉渡為繁華之代稱,河舫競立,燈船蕭鼓雲集,不僅為金陵48景之列,也是明代金陵40景之一,並收入明中期《金陵18圖冊》和萬曆時《金陵名勝20處》中,還收入吳敬梓的《金陵景物圖詩》23 首中。清人張通之在《金陵48景題詠》「桃葉臨渡」一景中寫道:「桃根桃葉皆王妾,此渡名惟桃葉留;同是偏房猶側重,秦臣無怪一穰侯。」詩文道出了桃根桃葉姊妹倆,同為東晉大書法家王獻之的愛妾,因王獻之當年常在此迎送愛妾桃葉,古渡口由此得名。

王獻之作〈桃葉歌〉

王獻之當年在此迎接愛妾桃葉時,曾作了一首著名的〈桃葉歌〉詩,詩曰:「桃葉復桃葉,渡江不用楫;但渡無所苦,我自迎接汝。」從此渡口名聲大噪!「桃葉臨渡」成為千古名勝和久傳不衰的風流佳話。桃葉渡不但見於歷代大家的詩文記敘,亦見於明清之名家畫本。這首頗昵而佻的〈桃葉歌〉,被載之《古今樂尋》中,為樂府吳聲流韻,南朝時猶盛歌之;後一直保存在明樂的樂曲之中。至今日本的明清樂中還有這首歌曲。

明清之際,音樂家魏之琰將240多首明代流行歌曲譜和各種民族管弦樂器,隨商船帶去日本,日本人士稱之明樂。明樂曲調優美動聽,別具一格,在日本受到廣泛歡迎和流傳。至今日本還保存著這240曲的稿本,它和清代傳入日本的〈九連環〉等小曲合稱「明清樂」。其中〈桃葉歌〉尤受日本人民之喜愛,至今還時被傳唱;〈桃葉歌〉甚至還遠傳亞歐各國。

騷人墨客歌詠桃葉古渡

「當時此地話離愁,古渡人人說不休。」歷代騷人雅士、墨客清流,每臨桃葉渡輒多倡和,或宴送,或冶遊,或觴詠,或抒懷,留下的詩篇不勝枚舉!如宋詞人吳文英在〈清玉案〉曰:「短亭芳草長亭柳,記桃葉煙江口。」再如金陵著名詩人楊修之〈桃葉渡〉詩曰:「桃葉桃根柳岸頭,獻之才調頗風流。相看不語橫波急,艇子翻成送莫愁。」唐代詩人劉夢得詩句為聯曰:「淮水東邊舊時月,金陵渡口去來朝。」「萬事東流去,爭傳桃葉名。當年曾照影,終古尚含情。」……這些婉約追憶、清新動人的詩篇,曾廣為流傳。如今讀來,仍使人發思古之幽情,抒離別之愁緒。在這些抒懷佳作中,最為有名和誘人的,要數辛棄疾的佳篇。

著名愛國詩人辛棄疾曾多次來南京,涉足秦淮桃葉渡,懷古幽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後來他借古喻今,引桃葉渡典故寫下了〈祝英台近‧晚春〉名篇。詞曰:

寶釵分,桃葉渡,煙柳暗南浦。
怕上層樓,十日九風雨。
斷腸片片飛紅,都無人管,更誰勸,啼鶯聲住?
鬢邊覷。
試把花卜歸期,才簪又重數。
羅帳燈昏,哽咽夢中語:是他春帶愁來,春歸何處?
卻不解、將愁歸去!

釵是婦女髮飾,分釵是用作離別的紀念,此乃為古時贈別的習俗,「南浦」是泛指送別的水邊;這句是說在昔日分別的南浦水邊已是垂柳籠煙,一片綠蔭了。「飛紅」指落花,「啼鶯」為黃鶯,覷為斜視。這三句是講斜眼看看鬢邊插戴著的花兒,拿下來數數花片以占卜歸期,才插上又忘了是幾片,因而取下來重數一遍。全詞先寫的是晚春煙雨淒迷、花紅片片,而鶯啼不止;末尾又寫花卜歸期,音訊難通,春光將盡而憂思未盡。這是用托物比興的手法,通過寫春意闌珊、寫閨怨別情,比喻國事日非,恢復無期,從而表述出作者對國家的深切關懷和憂慮。前人認為這首詞寫的是「閨怨」,實際是借閨怨以抒其志。

「舊京風物在,良夜泛舟時,古渡無桃葉,新歌有竹枝。燈紅簾盡捲,露白月偏遲,一片秦淮水,蒼茫動旅思。」這首明人寫的〈桃葉渡〉詩,反映出明初遷都後桃葉渡的笙歌達旦、燈紅酒綠的繁華情景。從明以來,桃葉渡畔的玉壺坊、釣魚巷多為歌女妓院,有小船名局船,專在此接送歌妓,謂之叫「局」。小船往來如織,名妓徵歌,侑酒酬唱,喧歌達旦,終夜不歇。余懷的《板橋雜記》中也載:

桃葉渡在青溪曲處,渡頭坊表,金碧煥如。每當夕陽西沉,酒舫喧鬧,與竟渡聲間。對岸為御河房,水榭外柳千絲,拖煙漾月,暑窗傍倚,清風徐來,不待惟展紫銷,始消尖燠也。

從中我們可以想見當年桃葉渡處的繁盛和那引人入勝的水上景色。據史籍載,這「御河房」曾是明武宗朱厚照南巡時在此觀燈船的水榭,後人便留下了御河坊的地名。明末詩人馬鑾的〈桃葉〉詩曰:「古今只以去來潮,桃葉王郎兩寂寥,渡口不須重問渡,試看人倚夕陽橋。」詩文不僅寫出了人間滄桑如「去來潮」,更寫出了明末「人倚夕陽橋」的繁華風韻。

「清溪有桃葉,流水載佳人,名以王郎久,花猶古渡新。揖搖秦代水,枝帶晉時春,莫謂共憑攬,因之可結鄰。」這是明末金陵女詩人紀映淮的詠〈桃葉渡〉詩。詩言志,作者觸景生情,讀來情深意遠,無斧鑿之處,令人回味無窮,足見女詩人功底之深厚。

曹雪芹〈桃葉渡〉懷古詩謎

曹雪芹在《紅樓夢》第五十一回中寫過一首〈桃葉渡懷古〉詩:「衰草間花映淺池,桃枝桃葉總分離。六朝梁棟多如許,小照空懸壁上題。」這首寫景懷古的詩文曾引起不少人的猜測,認為是借詩文典故來詠頌物品,其謎底各說不一。當年俞平伯先生認為詩謎底是「西洋鏡框」。這第一句就是寫刻有幾筆花草的木刻鏡框,映襯著像一片淺水池塘的鏡子;第二句表面上說王獻之和桃葉最後還是先後死去,實際是指用桃花之心木做的木鏡框;第三句是個陪襯,說的是六朝時曾有無數梵琳殿宇;第四句中的「小照」指人可以在鏡中小照,「空懸」指空淨的鏡子而非人像,「懸」與「壁上題」是指掛在壁上的小木柱上,「題」指木楔、木柱端。這樣分析的謎底,看來是很有道理的。

「桃葉桃根最有情,琅琊風調舊知名。即看渡口花空發,更有何人打槳迎。」這是清代詩人顧夢遊當年在此留下的《秦淮夕泛》中〈桃葉渡〉詩,詩人借讚頌桃家姊妹倆,發出歲月煙塵、人事興亡的感歎!寫得巧妙、含蓄,隱露出對滄桑的愁思。

清人鄔繼思所作的〈桃葉歌〉則別具匠心,「桃葉迎渡頭,桃花豔春曉,風雨落桃花,始知桃葉好。」形象地用桃樹葉子的精神,贊詠古代優秀的女子。除此以外,那些才子佳人、良辰美景、離愁別恨之類的桃葉渡懷古,多不勝舉,但多是些缺乏生命力的靡曼之音。僅從以上所舉的詩詞和歌曲中,足可一睹明清兩代桃葉渡的景物風情和歷史年華,以及在歷史上的影響。

古渡風韻今猶存

如今綠水碧波環繞著古色古香的桃葉古渡,寬闊的文正橋與之相對。復建的雲紋華表式仿古石坊臨水端立,潔白流光;雙石柱上鐫刻著「楫搖秦代水,枝帶晉時風」紀映淮的詩聯,點出了這裡的每一寸水土和草木,都帶著歷史的滄桑。園內建有高雅玉潔的方形石涼亭,塑有王羲之教兒時王獻之習書法雕像;飛簷六角的文木雙亭與古建築掩映在綠蔭花木叢中,假山泉水被花草覆掩,盆景遍布。吳敬梓的著名故居「秦淮水亭」與之相連。四周楊柳依依,水波粼粼,融成一幅秀麗溢彩的畫面。

古渡口的範圍在原利涉橋到淮清橋前約百十公尺的河邊上,原利涉橋漸圮被拆,修復的北斷橋風韻猶存。昔日這裡河房酒樓櫛比,遊舫鱗集,橋畔原著名的大集成酒家是當年于右任等名家詩人雅集之處。往日這裡是歷代詩人雅士等徘徊往復、酬唱知己的地方,如今雖不見「問酒家」之人,但風韻更勝,為秦淮風光帶上一著名勝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砂山 的頭像
    砂山

    砂之椅子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