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蠹魚,悠游書海淘寶
「喜歡喝牛奶,何必非養頭牛不可?」「幹麼,愛上茉莉花香,所以當花匠去啦。」春天以來,這是我最常被「虧」的話。更熟的朋友,乾脆歸諸於中年危機:眼看時不我與,偏偏「還有一個夢想」,所以卯起來蠻幹,「棉花店失火,難救啦。幸好只是書,不是女人,要不然麻煩可就大啦。哈哈!」
總而言之,2009年春節一過,告別了十五年的編輯生涯,辭掉「總編輯」不做,我一溜煙跑到二手書店打工去啦。原本為書「接生」之人,如今彷彿做公益,要為花果飄零之書尋找下一個生命落腳處。
先是愛上舊書,然後才去編新書
我與書有夙緣,幾十年繞來繞去,不是在書店,就是在往書店的路上。而這「書店」,舊書店的比率又遠高於新書店。我先是愛上舊書,然後才去編輯新書。舊愛新歡兩不忘,很多時候,編著新書,想著舊書,一見新人笑,就「肖想」最好舊人也能在身邊繞。
最轟轟烈烈的一役,當屬新舊世紀之交,主持「遠流博識網」時,談著賣著新書,越談越念想舊書,最後藉著「珍本舊書義賣」名義,硬是在遠流博識網「偷渡」了一塊舊書社群,呼群引伴,又是「跳蚤書市」,又是「珍品拍賣會」,花老闆的錢,玩我的最愛。如今回想,簡直不可思議!
言歸正傳。一別數年,如今終於全心擁抱舊愛,上班一個月後,最深刻的感覺是:「這年——頭兒都變了。」沒想到,台灣新書店欲振乏力之際,二手書店卻是如此蓬勃有趣。全台灣似乎都動了起來,大家一起瘋舊書。且莫說遙遠的九份山城拐彎抹角的佛堂巷裡,經營得有聲有色,幾乎已成觀光景點之一的「樂伯二手書店」。光只台中北屯那家樓高三層、總面積定有上千坪,走進去就像來到大賣場、各種版本的《紅樓夢》便可佔滿一書架的「百利舊書坊」,便看得我目瞪口呆,簡直樂壞了!
新書店欲振乏力,全台灣似乎一起瘋舊書
經濟不景氣,價廉物美、裝潢服務又不輸新書店的二手書店,成為發燒行業。
(本報資料照片)點名再數,從台北一路下去,環島一周,幾乎每個縣市都有幾家讓人耳目一新的二手書店出現。最令人訝異的是,店主人泰半年不過三、四十,風華正茂,把舊書店當成志業在經營了。殺頭生意有人做,賠錢的事沒人玩。「怎麼會這樣?」這一切,難道真的只是「經濟不景氣,努力撿便宜」兩句話可以解釋的嗎?
事實上,這股二手書店熱,新世紀之初,便已開始醞釀。原因很多,先是網路出現,讓原本以「資訊不對稱」為獲利根源的舊書行業,很弔詭地由於資訊迅速交流,擴大了參與族群,一下子起死回生了。這些人談版本、找「古本」、交換心得,甚至串連訪書,構成了這一波二手書熱的中堅支柱,許多人甚至親自下海經營起網路或實體二手書店。
更本質的原因,則或由於資訊爆炸,為求生存,出版社拚命追逐暢銷書,出書量遽增,生態多樣性卻與日俱減,書籍生命周期也越來越短,不旋踵即進入二手市場。「既然怎樣也讀不完,那麼,沒讀過的就算新書吧!」「讀來讀去內容都差不多,還不如讀舊書!」新舊書的界線一旦模糊了,價格低廉、交貨迅速又不難「搜尋」到手的網路二手書,自然大行其道了。試想,連我家托嬰保母,年過半百的一位歐巴桑每星期都要上網淘寶買便宜舊書來讀,二手書還能不紅嗎?
故事為王的時代,誰的故事多誰吸引人
實體書店的問題相去不遠。當出版量大到書店無法承載,只能選擇陳列「賣得動」的書時,逛十家書店跟逛一家書店,其實相去不遠。「既然想買的書都買不到,那,逛新書店跟逛舊書店又有什麼差別?」這時候,「價格」成了決定因素,同樣是尋找「驚奇」、「意想不到」,價廉物美且裝潢服務又不輸給新書店的二手書店,還是佔了上風。
更且,如果說,新書以及新書店的「靈光」(aura)已漸消逝,看得到的都是「機械複製」,原本該是個性化的「旅遊」(travel)如今成了千人一面的「觀光」(tour)了。二手書店裡,關於書店與書本的各種故事,卻正到處流傳著。譬如「店貓不見了」、「赤腳老闆娘」、「被笑很貴其實不貴的驚奇簽名本」、「漲價歸公分一半給弱勢團體的網路拍賣」……。要知道,這是個「故事為王」的時代,故事等於品牌,誰的故事多,誰就吸引人。
書各有其命運,需要更多靈光照映
最近碰到的一個故事是這樣的。某日某位店長有些苦惱地告訴我,店裡收到兩冊一套清代詩人黃仲則的《兩當軒詩詞全集》,民國四十八年線裝鉛印本,不算太珍貴。「問題是扉頁有周棄子先生的大段題署印記哩。」這可就珍貴了,拿去拍賣吧。「問題是我還來不及收起來,就被常來的李老師看到了,堅持非賣給他不可。」價錢呢?「他從三百一直出,最後拿了一千塊給我。我還沒答應。」這肯定不夠的。「對呀,拍賣一定可以賣得更高。」那怎麼辦?「可是李老師對我們很好,常來買書,還教我很多事情咧。」這個……嗯,真的有點麻煩。
想了好一下子,店長最後的決定是:「這樣好了。我把錢退給李老師,書就送他吧。這種書要懂的人才有用。既然不拍賣,再多也嫌少,那就免費答謝吧!」就這樣,沒有簽呈不用寫報告,閒話一句,小女生店長自己就搞定了。
「遙遠之物的獨一顯現,雖遠,仍如近在眼前。」班雅明(Walter Benjamin)大概也會同意,比起新書店,二手書店的「靈光」或者更多一些。——Habent sua fata libelli(書皆有其命運),需要更多靈光照映,所以,我們戀戀二手書,狂心始終不歇!
【2009/03/15 聯合報】
「喜歡喝牛奶,何必非養頭牛不可?」「幹麼,愛上茉莉花香,所以當花匠去啦。」春天以來,這是我最常被「虧」的話。更熟的朋友,乾脆歸諸於中年危機:眼看時不我與,偏偏「還有一個夢想」,所以卯起來蠻幹,「棉花店失火,難救啦。幸好只是書,不是女人,要不然麻煩可就大啦。哈哈!」
總而言之,2009年春節一過,告別了十五年的編輯生涯,辭掉「總編輯」不做,我一溜煙跑到二手書店打工去啦。原本為書「接生」之人,如今彷彿做公益,要為花果飄零之書尋找下一個生命落腳處。
先是愛上舊書,然後才去編新書
我與書有夙緣,幾十年繞來繞去,不是在書店,就是在往書店的路上。而這「書店」,舊書店的比率又遠高於新書店。我先是愛上舊書,然後才去編輯新書。舊愛新歡兩不忘,很多時候,編著新書,想著舊書,一見新人笑,就「肖想」最好舊人也能在身邊繞。
最轟轟烈烈的一役,當屬新舊世紀之交,主持「遠流博識網」時,談著賣著新書,越談越念想舊書,最後藉著「珍本舊書義賣」名義,硬是在遠流博識網「偷渡」了一塊舊書社群,呼群引伴,又是「跳蚤書市」,又是「珍品拍賣會」,花老闆的錢,玩我的最愛。如今回想,簡直不可思議!
言歸正傳。一別數年,如今終於全心擁抱舊愛,上班一個月後,最深刻的感覺是:「這年——頭兒都變了。」沒想到,台灣新書店欲振乏力之際,二手書店卻是如此蓬勃有趣。全台灣似乎都動了起來,大家一起瘋舊書。且莫說遙遠的九份山城拐彎抹角的佛堂巷裡,經營得有聲有色,幾乎已成觀光景點之一的「樂伯二手書店」。光只台中北屯那家樓高三層、總面積定有上千坪,走進去就像來到大賣場、各種版本的《紅樓夢》便可佔滿一書架的「百利舊書坊」,便看得我目瞪口呆,簡直樂壞了!
新書店欲振乏力,全台灣似乎一起瘋舊書
經濟不景氣,價廉物美、裝潢服務又不輸新書店的二手書店,成為發燒行業。
(本報資料照片)點名再數,從台北一路下去,環島一周,幾乎每個縣市都有幾家讓人耳目一新的二手書店出現。最令人訝異的是,店主人泰半年不過三、四十,風華正茂,把舊書店當成志業在經營了。殺頭生意有人做,賠錢的事沒人玩。「怎麼會這樣?」這一切,難道真的只是「經濟不景氣,努力撿便宜」兩句話可以解釋的嗎?
事實上,這股二手書店熱,新世紀之初,便已開始醞釀。原因很多,先是網路出現,讓原本以「資訊不對稱」為獲利根源的舊書行業,很弔詭地由於資訊迅速交流,擴大了參與族群,一下子起死回生了。這些人談版本、找「古本」、交換心得,甚至串連訪書,構成了這一波二手書熱的中堅支柱,許多人甚至親自下海經營起網路或實體二手書店。
更本質的原因,則或由於資訊爆炸,為求生存,出版社拚命追逐暢銷書,出書量遽增,生態多樣性卻與日俱減,書籍生命周期也越來越短,不旋踵即進入二手市場。「既然怎樣也讀不完,那麼,沒讀過的就算新書吧!」「讀來讀去內容都差不多,還不如讀舊書!」新舊書的界線一旦模糊了,價格低廉、交貨迅速又不難「搜尋」到手的網路二手書,自然大行其道了。試想,連我家托嬰保母,年過半百的一位歐巴桑每星期都要上網淘寶買便宜舊書來讀,二手書還能不紅嗎?
故事為王的時代,誰的故事多誰吸引人
實體書店的問題相去不遠。當出版量大到書店無法承載,只能選擇陳列「賣得動」的書時,逛十家書店跟逛一家書店,其實相去不遠。「既然想買的書都買不到,那,逛新書店跟逛舊書店又有什麼差別?」這時候,「價格」成了決定因素,同樣是尋找「驚奇」、「意想不到」,價廉物美且裝潢服務又不輸給新書店的二手書店,還是佔了上風。
更且,如果說,新書以及新書店的「靈光」(aura)已漸消逝,看得到的都是「機械複製」,原本該是個性化的「旅遊」(travel)如今成了千人一面的「觀光」(tour)了。二手書店裡,關於書店與書本的各種故事,卻正到處流傳著。譬如「店貓不見了」、「赤腳老闆娘」、「被笑很貴其實不貴的驚奇簽名本」、「漲價歸公分一半給弱勢團體的網路拍賣」……。要知道,這是個「故事為王」的時代,故事等於品牌,誰的故事多,誰就吸引人。
書各有其命運,需要更多靈光照映
最近碰到的一個故事是這樣的。某日某位店長有些苦惱地告訴我,店裡收到兩冊一套清代詩人黃仲則的《兩當軒詩詞全集》,民國四十八年線裝鉛印本,不算太珍貴。「問題是扉頁有周棄子先生的大段題署印記哩。」這可就珍貴了,拿去拍賣吧。「問題是我還來不及收起來,就被常來的李老師看到了,堅持非賣給他不可。」價錢呢?「他從三百一直出,最後拿了一千塊給我。我還沒答應。」這肯定不夠的。「對呀,拍賣一定可以賣得更高。」那怎麼辦?「可是李老師對我們很好,常來買書,還教我很多事情咧。」這個……嗯,真的有點麻煩。
想了好一下子,店長最後的決定是:「這樣好了。我把錢退給李老師,書就送他吧。這種書要懂的人才有用。既然不拍賣,再多也嫌少,那就免費答謝吧!」就這樣,沒有簽呈不用寫報告,閒話一句,小女生店長自己就搞定了。
「遙遠之物的獨一顯現,雖遠,仍如近在眼前。」班雅明(Walter Benjamin)大概也會同意,比起新書店,二手書店的「靈光」或者更多一些。——Habent sua fata libelli(書皆有其命運),需要更多靈光照映,所以,我們戀戀二手書,狂心始終不歇!
【2009/03/15 聯合報】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