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拉克颱風】【馬英九記者會】馬英九又失言!批評災民得到「教訓」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1JvTRUr0CE
【字幕版】馬失言「災民得到教訓」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YjwISBZ-gA
【莫拉克颱風】【馬英九記者會】記者問下台,馬英九說要繼續留任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kimOm6tigU
短 評-第一線真英雄【本報訊】
* 2009-08-18 * 中國時報 官歸官,兵歸兵;八八水災軍方動員不力,沒人怪責在災區第一線的官兵。從搶運倖存者、靠嗅覺搶挖罹難者、乃至為災民清掃家園,每一位軍人是盡心盡力,恨不能自己有兩雙手兩雙腳,在最短時間內,讓災情降到最低。
然而,事與願違,動員速度亦非他們所能操控。救災視同作戰,本來就該急如星火。災民責怪軍方動員不力,完全沒得辯解。當身家性命財產全困在災區,災民能不急嗎?當他們的親人失聯,災區民眾能不哭喊、痛斥嗎?做為中央大員,有什麼道理和災民們辯解,救災速度夠快?對他們而言,當親人回不到身邊,救災就是慢的。
連日來的批評,讓國防部次長在應變中心情緒失控,指責媒體:雨下這麼大,要官兵去飛,如何對役男家長交代!是的,雨下很大,沒人要官兵冒生命安危硬頂一項不可能的任務,但是,國軍的任務不就在保國衛民嗎?
十天過去了,還有多少災區道路尚未搶通,工兵到底出動多少部隊?總統要載重直升機,軍方第一時間的說法是飛不到;國際救援送達,軍方不識塑膠布用途,卸貨又打包;遑論還有小兵等不到上級救災命令,上網PO文吐槽。
全國人民衷心感謝災區第一線國軍兄弟們,他們是真正的英雄。但是對不懂災民心痛的各級政府官員,很抱歉,我們不能不生氣!
我見我思-馬是語障或心障? 【張景為】
* 2009-08-18 * 中國時報 * 我相信,這次馬總統在八八大水災中所表現的言行,必然會成為典型的政治教材,只不過,這是個絕對負面的教材,足令一向反對他的人批判嘲諷,讓原本支持他的人痛心不解。中外歷史上的戰爭、災難或危機,往往是測試或評價一位領導人的契機,一位適任的領導者或是能解決問題,或是能慰撫、振奮人心;對於他在這次大災難中的判斷與作為,各界已多有議論,而他在原應擅長、令人寄望的政治表述上,更出現了一位民選領袖根本不該出現的連番錯誤。
當然,批評別人容易,那麼,我們可以還原現場,除了指出馬總統說錯的話,也試著「示範」在同樣的情形下,他應該說什麼對的話,更可以彰顯一位領導人的擔當與魄力,一位真正苦民所苦、乃至聞聲救苦的元首的理性與感性:
馬:「我當然會負起全部責任,畢竟我是這個國家的總統」。為什麼要說「畢竟」而不是「因為」?畢竟的說法,給人一種無奈且被動概括承受的感覺,如果他說的是「因為我是總統,所以我必須…」正可以展現主動的擔當與恢宏的氣度。他說要負全責,但強調的是要懲處官員,以平民憤,而不是如何帶領全民走出災情的信心宣示。
馬:「很抱歉,我們應該可以做得更好」。對救災的遲緩不力,馬總統雖然道了歉,卻給人心不甘情不願之感,彷彿自認做得已經夠好,只是外界誤解、要求更好而已。為什麼不直接了當地說,我們做得不夠好呢?
馬:「他們﹝指災民﹞沒有撤離、準備好」。有關他們與我們的二分法措詞,平心而論,的確是因為馬總統在接受外國媒體時以英文表達,致使翻譯時出現了某種強化區隔的「錯覺」,但他接受訪問時災情早已如火如荼,加上政府救災迭受批評,以講話的時空背景與相對感受而言,即使所言屬實,也給人「哪壺不開提哪壺」的不合時宜之感。
馬:「你不是已經見到我了嗎?」。此句之詭異突兀,早已成網路經典,其實正常的政治人物一定會說:「對不起,我來遲了」。
我奇怪的是,馬總統確實是位感性人物,當他在紀念二二八事件的歷史悲劇、觀看電影「色戒」連想到八年抗戰的苦難時,都會為之垂淚感傷,令人動容;為什麼面對與自己直接相關、當今現實的災民反應時,竟會如此脫線?也許馬總統過於率真甚至僵化,但作為一位民之所欲、必欲同感的政治領袖,這卻是必須嚴肅反省改正的課題。
這究竟是馬總統的語障?還是心障?他是被嗆得發了昏?還是被罵得失去信心?馬總統不該再耗費精力在無謂的辯解上,他原可選擇適當場合,發表撫慰、振奮人心的講話,但以現在情況來看,恐怕令人擔心越說越錯。更值得憂慮的是,經由這次水災,一旦馬總統給人的某些負面刻板印象更加強化,那就更難挽回了。
司馬觀點:馬英九的好運用光了(江春男)
2009年08月18日蘋果日報 *
馬英九的無能,幾乎是全民共識,不只國內輿論指責他無能,國際媒體更是不約而同地在他的無能上面大作文章。「走了一個貪腐的,來了一個無能的」,「錯誤的政策,比貪污更可怕」,這些老生常談,都在馬英九身上一一得到印證。
打散人民信任感
普通人的無能,只是缺少能力,但總統的無能,與政治理念、執政團隊和意識形態有關,也與無知、麻木和缺乏同理心有關。馬英九在大選前辛苦包裝出來的「long stay」,在大水災中被消刷得不見蹤影。他提倡外交休兵,外交部形同癱瘓,他急忙推動兩岸經貿整合,聽不見弱勢產業的哭喊。他以為有北京的支持與指導,他就可以高枕無憂,南面為王,這次大災難,不知驚醒了他沒有?
南台灣變成重災區,國際伸出緩手,馬政府予以婉拒,看似無心之錯,實則根據下意識的認知,馬英九以北京為施政主軸,對台灣是否有利,要先看北京臉色。在未接受中共援助之前,貿然接受國際援助,會不會傷及馬英九與對岸的默契,誰也不敢負這個責任。
馬英九對中國傾斜的政策,如水銀洩地,構成他的核心政策,各部會等因奉此,有關國際事務當然能免則免。以前的阿扁鎖中國,現在的馬英九則鎖國際,同樣是鎖國,馬英九比阿扁鎖的更厲害,將來對台灣的傷害只會更大,不會更小。
看到美國軍機空運救災物資降落,大部分台灣人都會雀躍歡迎,唯獨馬團隊皺著眉頭,面帶苦笑,擔心一年來辛苦經營的兩岸關係,被這場水災沖散了。在救災重建期間,ECFA更不好推了。這場大災難,打亂了馬政府的施政重點,也打散了人民對馬英九的信任感,看來馬英九的好運已完全用光了。
馬總統原來只是馬秘書(孫慶餘)
2009年08月17日蘋果日報
過去大家評比扁馬,總喜歡說「馬雖然無能但至少比扁善良」。但經過一年多考驗,尤其是莫拉克颱風馬近乎冷血的表現後,善良這一詞顯然已經修正,馬還有比無能更糟的事,如麻木不仁、不恤人命、傲慢、敷衍、卸責、祕書性格不適領導國家。
迫於批評敷衍了事
對這次與50年前八七水災同等慘烈的八八水災,各方的共識是馬政府反應慢、亂、不行動、迫於國內外輿論壓力及黨內批評才不得不敷衍了事。亦即,不只勘災不用心,救災不熱心,也不要國外援助,不動員軍隊,不下緊急命令。馬政府完全患了不動員症及冷血症。而馬政府的病其實就是馬英九個人的病。
緊急災變是三軍統帥兼國家元首的職責,總統不動,政府就沒人敢動,總統「退居第二線」,整個官僚系統就無法前進第一線。而大家看到的卻是,不動員症的馬英九不辦事也就罷了,他還拚命卸責,賴給別人,先是氣象局及水利署,再來是地方政府,最後是「死守家園,不願撤離的災民」。
他的卸責理由既外行又片面,全部不值一駁。同時你不要國外救援,自己就要有本領、有決心救援,他卻二者都不做。至於不召開國安會議,理由同樣匪夷所思,只死近百人不必開,像小林村活埋數百人才要開。原來救災的重不重要是用人命數字衡量的!
馬英九的慢及不恤人命讓我想到李登輝的快及人命關天。九二一災變結束不久,李找我談話,他那每日早出晚歸曬黑的臉神采奕奕,向我述說他的救災成效。我好奇問,為什麼都要靠你一人推動,整個政府在幹什麼?李說救災如作戰,救人如救火,一分鐘也不能耽誤,而官僚系統對此應變不及,整合及臨時調度必須靠身兼三軍統帥的總統。
李政府救災效率高
李登輝一席話讓我茅塞頓開,也使我想到滿腦茅塞的劉兆玄。他居然自認救災動員比九二一快,口吻及神態與他小說中愚頑的官大人如出一轍!
李政府救災是一步緊扣一步,和死神賽跑。光看一事就知道動員的十分火急。有「湯要命」之稱的參謀總長湯曜明,下令各部隊火速報到,延誤者一律軍法從事。結果,許多部隊當天已趕到,開始救人。如同九二一震災一發生,李登輝就牽湯曜明及總統府祕書長黃昆輝早早抵達災區。
西方人常常說,邪惡(wickness)來自軟弱(weakness)。這句話講的正是馬英九這類人。無能已經不適格領導國家,若無能再加上冷血、傲慢、把不可推也不該推的責任外推,並且次次尋找決策錯誤替罪羊(外交部次長夏立言就是余文的再版),那已經不叫無能,而叫邪惡了。馬英九縱然迫於形勢道歉,又能改變什麼?(作者為資深政論家 )
拼湊救災? 要全災害管理!【聯合報╱吳杰穎/銘傳大學都市規劃與防災學系助理教授】
2009.08.18 03:54 am
依現行災害防救法設計,台灣災害管理制度的精神:不同部會管理不同災害,也就是單一災害管理途徑,例如內政部管理風災、震災、重大火災等;經濟部管理水災及旱災;農委會管理土石流災害等。平時各搞各的,災時再一起成立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此種分法好像很專業,其實很荒謬。
這次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幾天的荒腔走板、國軍兵力運用過慢,證明進駐應變中心的官員前幾天還在磨合期,這幾天終於培養出默契。這種臨時任務編組,應付小規模災害還沒問題,但遇到重大災難就失靈了。單一災害管理體系,亦造成地方基層必須同時面對許多上級窗口,最後當然是資訊混亂、許多資料無法整合。
先進國家的災害管理,一定包含四階段循環:減災、整備、應變、復原重建。每階段環環相扣,一個階段沒作好,就會影響下一階段的工作。
其實,災防法二千年制定時,亦設計了「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以行政院層級專責機構,協調整合各部會,並連結災害管理四階段工作。然而,災防會並無專職人員,而由消防署兼任,惟消防署專業在救災,不在減災與復原重建;再加上身為內政部的二級單位,如何協調其他部會呢?演變如此,主因是九年來的決策者,把救災應變當成是災害管理的全部,輕忽了災害管理這門專業。
少了能整合協調各部會的災防會,其後果表面看來是把受災原因推給各災害主管單位;經濟部水利署與農委會水保局通常是矛頭直指的對象。但這背後的深層原因,在莫拉克颱風後一一浮現。原來淹水與土石流的根本原因,亦牽涉到產業與土地利用管理,像養殖業超抽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高山農業、觀光休閒業造成坡地不當開發等經濟發展與空間規劃政策。
「全災害」之災害管理專責機構,是未來改革方向之一,也是世界趨勢。美國的災害管理體系一開始也與台灣現況類似,但一九七○年代的一些災害,逼得當時卡特政府在一九七九年成立了聯邦緊急事務管理總署(FEMA),將分散各部會管理的災害集中管理,署長為內閣成員。FEMA在柯林頓時期最風光,一九九四年加州北嶺地震救災行動令人激賞。直到布希因九一一事件,將FEMA併到國土安全部後,才發生卡翠納颶風事件。南韓亦於二○○四年成立專責災害管理機構NEMA。
未來災害管理體系改革應引進新思維,成立全災害式之災害管理專責機構。地方政府的體系亦應一併考量,並與組織再造、縣市升格合併,進行整體性之配套。【2009/08/18 聯合報】
危機管理委員會取代重建會(楊永年)
2009年08月17日蘋果日報
日昨總統召開因應救災的國家安全會議,要求中央與地方政府應分別設置災後重建委員會,並因地制宜安置災民、檢討救災體系,清楚劃分中央與地方救災權責。關於此次總統出來主導、整合並建立防救災機制非常值得肯定,但作者認為,不妨以現有的組織架構進行組織重組,在不增加預算與員額的前提下,以危機管理委員會為名取代重建會,並擴大其組織任務功能。具體的原因有三,茲分述如下:
欠缺專責防災單位
第一,新成立的危機管理委員會應具有整合責任與權力:不論九二一大地震或此次莫拉克風災,都凸顯中央與地方政府都欠缺協調整合功能,原因即在於沒有專責的防災或危機管理部門。而這與傳統的消防部門不同,因為大型災難來臨時,必須動員跨部門的人力與資源,但因領導者(首長)必須扮演多重角色,包括前往災區視察與負責對外溝通聯繫,因此無暇進行資源整合與組織動員,專責危機管理部門設置的目的即在彌補首長因應危機能力、資訊與時間的不足。台灣目前雖設有「行政院防災會報」,但因為係臨時的任務編組,即便為因應大型災難成立的「災害應變中心」,同樣是臨時編組,難以發揮整合的功能。
第二,新委員會應成為危機管理的常設部門:如美國與日本中央與地方政府多已設防災或危機管理部門,以統籌所有防救災相關規劃與災後重建事宜。例如美國聯邦有聯邦緊急應變總署FEMA、州有危機管理廳,縣市則有危機管理部;日本從內閣府、都道府縣、市,也同樣設有防災局(署)或危機管理室。而且這些防災或危機管理部門與消防部分不同,因為這些部門在危機來臨時,就負責協調整合,而且為能讓其具有協調整合能力,成員從警政、消防、衛生與其他部門以輪調方式聘任。
具跨部門整合能力
第三,避免以重建會或任務編組方式籌設:若以重建委員會為名,顧名思義,主要的功能或任務在「災後重建」,而不是在防救災。就像過去成立的「行政院九二一震災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在九二大地震災後成立,其功能侷限在災後重建。重建會雖貴為行政院的一級機關,但為發揮整合效果,就地取才,調用精省前的省府官員,任務結束後(因協助重建已告一段落),重建會也同時被裁撤,功能因而解體,所以災後重建經驗無法傳承。由於災區災後重建涉及(地方)政府很多部門,例如至少包括農業、建設(交通)、衛生、勞工(就業)、防災(消防)等部門,所以也必須具有整合能力(權力)。
綜言之,為彌補過去防救災統籌功能的不足,發揮整體的防救災功能,應籌正式編組的危機管理委員會,專職人員不必多,且必須具備警政、消防、衛生、社會……等多元領域人員,才能發揮整合的效果。而且其功能不只在防救災,也可以涵蓋災後重建的功能,並使其成為常設機關,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才能獲得比較多的保障。(作者為成功大學政治系暨政治經濟研究所教授 )
原鄉重建大方向(陳婉真)
八八水災重創原住民部落的慘狀,說它是史無前例應不為過,以921大地震為例,南投縣兩個原住民鄉都沒有人員傷亡,原因是原住民世代居住深山,深懂和大自然和諧相處之道,因此,基本上原住民部落都是相當安全的居住環境。
然而,隨著經濟的起飛,挾著人定勝天的傲慢心態,山林遭到過度開發破壞,導致50年前的八七水災,以及這次的八八水災,很多原住民朋友就說,被土石流沖毀的家園原本離河道很遠,地基很堅固,卻因為不當的工程開挖,以致大雨一來釀成這麼大的意外災難。
南水北引導致災害
不信的話可以翻開地圖看看,這次受災地區,是否就是阿里山公路、新中橫公路、南橫公路等道路開挖所造成?這幾條公路沿途很容易看到路邊山壁削到幾至垂直,雖有水泥駁坎或全面噴漿,大雨一來還是難以抵擋,以致土石遇雨即崩,終致造成無可彌補的重大災情。
此外,環保人士及鄉民強烈質疑的南水北引工程,以及普遍存在的濫墾濫伐等問題,都是導致這次災害的元兇。
地方首長馬上會面臨重建的選擇,以過去的例子,像921大地震過後,梨山就封山,現在回想起來,當時台中縣政府要做這個決定是需要有相當大的勇氣。其他的部落絕大部分就是被迫遷村,而且是把他們集體由深山遷到海邊,造成原住民失去他們的祖靈地與耕地,所有生活方式與步調被迫全面調整,也衍生很多後續處理的困難,更是對原住民朋友的極度不尊重。
重新檢討土地政策
此時此刻的原民會,絕對不能只停留在慰問災民發放金錢的階段,而應該開始徵詢學者專家的意見,認真思考災後原住民部落重建的大方向,多看看別人怎麼做,尋求更適當的雙贏處理模式。
原民會的組織條例規定,原民會設有土地管理處,負責原住民土地開發、管理輔導及土地利用等事項,建議原民會,利用這次事件,重新檢討原住民土地管理政策,一定要基於永續發展的原則辦理,為原住民重新打造一個安全的居住環境,讓重建後的家園更美麗。(作者曾任南投縣社會局長、彰化縣新聞處長 )
小林崩塌元凶是誰【聯合報╱陳樹群/中興大學水土保持系主任】
2009.08.18 03:54 am
小林村到底是何種災害造成滅村?災害的成因又為何?官方與民間都想知道答案。雖然尚無法進入災區調查,但試著由航照圖、居民口述及專業研判,回復災害發生的原貌。
小林村有兩條土石流(編號DF006及DF007)流經該村,同時也有兩位受過專業訓練的土石流防災專員(陳漢源與劉金瑛),負責觀測山區雨量及土石流,並以手機簡訊回傳至水土保持局,同時也要協助疏散村民。
八月八日晚間八點卅一分,陳漢源回傳最後一筆簡訊,「雨量一一○○mm」,從此兩位防災專員失聯,直到今天,災民名冊內仍未發現他們的蹤跡。由爾後幾位倖存者口述這兩條土石流溪流一直未爆發土石流。
晚間九點,小林村因溪水暴漲已淹沒台廿一線,屋內開始進水,由地形圖研判旗山溪(又名楠梓仙溪)水深已達一公尺。八月九日凌晨三點卅分,大部分區域已遭受洪水吞噬,屋內積水可達一公尺,如果只是洪水或是土石流,尚不至於造成滅村慘劇。
清早五點多,緊鄰村落東北側的獻肚山(十八鄰方向)在巨大聲響中突然崩塌,瞬間掩埋絕大部分的村落,掀起的粉塵頓時使天色一片漆黑。由災後的航拍圖研判,崩塌面積超過七十公頃,崩落土方量可達一千萬立方公尺。
巨大的崩塌不但掩埋村落,同時堵塞旗山溪造成堰塞湖。部分未被掩埋的村民(大多是遠離崩塌區的九鄰住戶)開始向高處逃生。隨後堰塞湖崩潰,強大含砂水流瞬間掩埋九至十八鄰。可以斷定崩塌是毀滅小林村的元凶。但造成崩塌的元凶又是誰?
如果是水利署炸山造成崩塌,那麼崩塌規模將隨因接近越域引水隧道而逐漸增大,小林村距越域引水隧道口直線距離有七點二公里,中間也沒有更大型崩塌。反而可以發現,崩塌是沿著旗山溪兩側發展(垂直於引水隧道)。可見溪水暴漲軟化山坡基腳,加上超大豪雨弱化山體穩定性,才是導致小林村大崩塌主因。
民國九十三年艾利颱風造成土場部落廿餘戶掩埋,也是崩塌所致。但當初原因很快釐清,而今紛擾不止,問題在於政府未能在第一時間提出公正的鑑定報告。【2009/08/18 聯合報】
南方朔觀點-八八水災的政治完全風暴撲面而來!【南方朔】
* 2009-08-18 * 中國時報 * 「八八水災」至今已整整第十天。盡管各界的建議、批評,甚至抗議聲不斷,但政府依然我行我素,無能照舊,甚至連外國專程送來的救援物資都搬來搬去,不知如何是好。政府的無能失敗,的確到了讓人嘆為觀止的程度。
這次水災百年僅見,天災部分,人們當然不會推給政府承擔。但由政府的救災表現,卻也顯示出這場水災的附帶性傷害如此巨大,確實有太多的人禍成分。台灣水災,外國關心的媒體爭相前來,他們所看到的景象完全不符合他們對「中華民國政府」的認知與期待,好像是看到了一個第三世界落後國家的無能政府。正是因為不能接受,外國媒體在失望之餘遂高分貝的提出批評,甚至越俎代庖做起民調,CNN的網路民調,有百分之七十四的網民認為馬政府應為救災表現的無能下台,由這樣的民調已可看出,這個政府因為無能而引發的民怨已到了何等程度!
任何國家都會有天災,但多半的國家領導人都會視民如傷,在面對天災時主動搶上第一線,罄政府一切的力量來搶救善後,人民有難,正是考驗領導人的最佳時機,他可以透過作為來顯現決斷力和執行力;可以透過自己的愛民熱情,而讓社會更加團結與凝聚,國運也能愈挫愈奮。
但馬政府卻讓人們的期待落空了。這個政府不是普通的無能,而是本質性的無能。這個政府有著把自己置於首位,把別人放在末位的習性,因而它打從開始到現在,都一直為自己辯護:他們做得已很好了,都是災民不撤離,都是天氣不好影響救災。總而言之,都是這樣那樣的理由,他們好像受到了很大的委曲,變成了人們的出氣筒。老天用大雨在傷害著台灣人民的生命財產,他們則用那種冷漠的態度在傷害著人們的心靈。
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教授凱勒曼(Barbara kelierman)曾說過當今世界上有七種壞領導,分別是無能、剛愎、不自制、無情、腐敗、褊狹、邪惡。這七種壞領導裡,包括無能、剛愎、無情、褊狹這四種,都在我們這個政府裡隨處可見。
而歸納這四者,它共同的特性就是對公眾事務缺乏了最基本的熱情,少數自大自滿的官僚,一切自以為是,但實質上只關心自己的利益和形象,對百姓的艱困則根本視而不見。他們的無能和袖手不為,乃是他們根本就冷漠無心。政治人物必須先有熱情,才可能產生責任感,當無心無熱情,他們怎麼可能做出對的事情來?整個政府單單救災就已搞得無能到此程度,往後一兩年還有更大更需要智慧及決斷力的重建,這個政府又怎麼可能應付?
在氣候問題上有所謂「完全風暴」這種說法:若某個時刻,一切負面的因素匯集,那麼最大的風暴就會出現,這次水災之所以會招致天怒人怨,乃是馬政府所有的缺點,如無能、自大、卸責、冷漠無情、官僚作秀習性等全都一次引爆。
除了網路民調主張下台負責的超過七成外;受害村落有可能會上街抗爭要求國賠,在野黨亦有可能提出罷免案,另外,則是藍營方面,無論高層黨幹部及立法委員,已有許多人對馬政府的剛愎顢頇感到極端失望與悲憤,認為國民黨好不容易才恢復一點基業,有可能在這次水災的無能表現裡一次全輸光。這也就是說,「八八水災」所引起的政治完全風暴,現在已快速的撲面而來。
台灣總統民選,要一個人下台並不容易。但若一個政府無能且冷漠到天怒人怨而不知自省悔過,則民怨所積的完全風暴,也必將使這個政府的惡名永遠留傳,也正因此,在政治完全風暴已起的此刻,或許馬政府已需要真正的澈底覺悟了,它不能再想去做甚麼解釋,而須痛定思痛,自己捲起袖手真正負起救災善後的重任。只有「與民共苦」,始能懂得「苦民所苦」。馬政府在卸責裡已偷走了自己的寶貴時間,它現在已沒有更多時間可以再失去。德國文豪歌德說過:「只有去做,你的心才會熱起來──因此,開始去做吧,剩下的事自然會完成!」讓自己的心熱起來,是馬政府要走的第一步!(作者為文化評論者)
<經濟人語>:政府大而無能 不如小而美(許啟智)
2009年08月17日蘋果日報
八八水災造成了中南部山區居民的重大傷亡,橋樑、公路、鐵路均嚴重損毀,重建路十分艱辛,行政院將提出1000億至2000億元左右的特別預算,緊急來協助莫拉克颱風災後復建,此項緊急援助確有需要,但馬政府上台後,台灣的財政赤字持續擴大,稅基不斷被侵蝕,公務預算當刪不刪,特別預算不斷擴大,看來財政底盤鬆動,國家財政崩盤的土石流已悄然成形!
台灣的海島經濟及地形,受到外國經濟及天然災害的影響特大,以馬政府去年520上台迄今,為了因應全球金融海嘯衝擊,已經提出了消費券857億元,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4年)5000億元,以及八八水災估計可能高達1000億元的特別預算,就算是馬政府未來3年執政期間風調雨順,平均每年高達2000億元以上的特別預算規模,未來償債來源讓人憂心!
虛增預算花用無度
以行政院日前召開的99年度中央總預算而言,歲出高達1.74兆元,歲入只有1.55兆元,也就是不含特別預算,政府本身已經是寅支卯糧,由於現在已經是府院一國,上兆元的總預算往往只是刪減十來億意思一下,長期入不敷出已可預期,馬政府每年在財政赤字與特別預算壓力下,政府未來每年融資舉債超過2500億元以上恐將成常態。
近年來大家都在喊政府公務預算要撙節,和民間共度不景氣,但如果由預算規模來看,民國95年、96年時,政府總預算規模為 1.55兆左右,97年為1.61兆元,而馬政府上台後,在府院一家,預算不砍下,總預算規模暴增至1.8兆元,在民間景氣蕭瑟下,政府歲出預算規模大增 15%,明年的預算規模仍高達1.74兆元,如果由預算數來看,「苦民所苦」的政府其實是一個浪費民脂民膏,花用無度的浪費政府,這些新增、虛增的近 2000億預算,節約下來就足夠因應這場八八大災難重建,而不是每次都要以規避法令的特別預算支付,造成未來財政更加窘迫。
台灣的財政土石流已到達一觸即發的階段,在各項特別預算競相通過,稅收本身無法平衡下,99年中央政府淨債務將高達4000億元,如果這次八八水災再通過1000億元特別預算,未來一年政府淨債務將持續高升,而每年政府債息支出就高達1400億元以上,這也怪不得外國信評機構紛紛調降台灣債信評等。
可先運用民間資源
民國98、99年的政府總預算加特別預算規模接近2兆元,較民國96年歲出規模1.64兆膨脹2成,如今一場風災證明錢多也辦不了事,電視台、民間、網友的能力顯然高過有權無能的政府官員,如果花大錢做不了大有為的政府,不如退守小而廉更節約的政府,將預算規模退回95、96年間水準,台灣許多上班族7、8 年來都沒加薪,憑什麼這個政府的歲支可以大增2成?
台灣有熱情的人民、富有且樂善好施的商人、更有愛鄉愛土的營造、水泥企業家,政府可以先運用民間資源、善款投入後續救災重建,變更及緊縮各級政府預算支應、至於4年5000億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若未進行者也可變更,將資金優先轉為搶修重建區,相信如此多管齊下,定可縮小舉債規模;如果所有政務都想用錢輕鬆解決,9個月後尚有淨值負579億元的國華人壽待處理,一年內高鐵2000億的債務可能是場噩夢,不未雨綢繆,不取得民間助力、協調,如果持續剛愎自用,未來府院一家好商量,真不知還有多少特別預算等著追加?(作者為資深財經評論家 )
重新認識台灣【魏千峰】
* 2009-08-18 * 中國時報 * 八八水災肆瘧台灣,造成嚴重傷亡,前往南部救災的慈濟基金會志工表示:「想起來都會發抖」。然而,此次的天災,是否讓台灣社會頭腦較為清醒,重新認識台灣?
中小學的教科書及各種報導台灣自然環境的書籍,一再告訴國人,台灣身處在環太平洋地震帶與颱風盛行的路徑,且山巒疊密,溪流湍急,本就是個極易發生地震、颱風、水災的地理環境,對山區與河川不應積極開發。早在一九九○年十二月內政部召開全國土地問題會議中,即已提出土地資源世代永續利用的觀念。此種「永續利用」的觀念是環境保護重要的倫理。
換言之,國家自然資源的開發理應重視世代間的正義,因一國的公共自然資源是屬於所有子民共同財產,不僅它為當代人民所有,亦為未來世代的人民所有。此種環境倫理以當代政治哲學家羅爾斯(Rawls)提出的公平儲蓄原理最為貼切,該原理謂當世代的人必須採取合理的投資與儲蓄,以確保未來世代相當的文化與經濟資本,實發人深省。
不只是特殊的自然環境因素,台灣人須擁有與颱風、地震、水災共同相處的能力與智慧,在以丸爾小島與地廣人稠的中國相持的政經環境下,台灣社會的成員也應有「命運共同體」體認。
令人遺憾的是,在此八八水災事件中,吾人看到政府救災遲緩使災民受苦受難,中央政府各部門間、中央與地方政府間一度卻發生相互卸責的情形。其實此次八八水災雖是個天災,但河堤潰決、橋樑斷裂及防洪工程不佳等也有一些人為的因素,嚴格說來它不是一黨一派的問題,而是數十年來台灣朝野政黨共通的現象,此包括劣質的選舉文化與分贓建設等問題。
台灣的經濟發展與民主轉型在國際間頗受讚譽,國人也深感自豪,可是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往往犧牲環保,在民主轉型過程中也未見平順,朝野政黨似乎常處在原初狀態下,相互進行無止境的掠奪與毀滅的攻擊,未進化到一個現代的政黨政治形態中。
當然,台灣擁有政黨輪替的選舉制度,比較某些極權或威權國家,此項就成難能可貴,可是當藍綠政黨取得執政權後,不問其政治權力源自人民委託,權力是有限的,其行使公權力必須合法與公平,反而往往逾越界限,在平時將公權力當作一黨、一派或私人所有,分配公共資源徇私。
例如將治水工程發包某選舉樁腳,作表面的短線建設,行分贓之實,水患發生時,再將責任推給政治對手,反對黨派則大加討伐對抗。週而復始地來往,沒有政黨真正反省檢討自己。直到選舉時,政黨再以意識形態、族群、領袖魅力等方式動員,吸引選票,難怪台灣的憲政工程一直無法進化,始終在粗糙的階段打轉,只有在台灣人民遭受重大天災時,才發覺不爭氣的政黨讓人一再捶胸含恨。
有些學者提出,西方國家進入民主憲政與重視環保,雖有其理論的建構,真正的原因在於客觀的事實需要。在積極面,要求政府有效治理與政黨相互尊重,可為人民與政黨帶來較佳利益。在消極面,要求政府依法行政與公平分配公共資源,可使人民與政黨減少不利益或災難。
台灣的自然條件與政經環境,要求政府與政黨重視永續發展,相互協助與尊重,它應該有充足的事實與理論建立「生命共同體」。人民與政黨、政府若不能在此次天災(人禍?)中,重新認識台灣,那麼,就只有任令老天爺來收拾了。(作者為執業律師)
以新觀念孵育台灣新國土(孫瑞穗)
2009年08月17日蘋果日報
八八水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環境災難,直到政府宣布各地設置「災後重建委員會」以處理殘局,我們終於被迫從未竟的淚水與哭聲中,恢復一點政策理性。
戰後以來,台灣一直在缺乏完整國土規劃的前提下,肆無忌憚地全面開墾發展。經濟上我們享受了亮晶晶的「經濟奇蹟」,但在環境上所付出的代價實在難以想像。從毫無環保政策保護下放縱中小型家庭工廠恣意排放廢水毒害社區,毫無節制開放國際化學工廠污毒河川,一直到近年大量開放農地和山坡地濫墾濫伐等,整個台灣國土就在貪婪的傾發展政策中被徹底犧牲。今天我們看到的災難,看似天災,實則為戰後半世紀來恣意蹂躪環境後的大自然反撲。
國土過度開發肇禍
這些環境災難對我們而言或許是「新」的,但就整個世界來講,則是重現上一波製造業資本主義快速發展的典型災難。那就是,以剝奪土地和原始資源來進行經濟積累,是第三世界自我剝削式的發展模型。六、七○年代經濟開始起飛,當時執政的老國民黨沒有長久居留台灣的打算,國土計劃付之闕如。
政黨首次輪替之後,民進黨才開始做社區參與式社造運動,但力氣多花在制度與程序民主化議程上,環境議題仍被嚴重忽略。今天我們看到的「天災」,嚴格說來正是長年下來過度開發加上毫無國土規劃方向所累積的「人禍」!
解嚴以來,中央與地方政治關係從侍從轉為統合,儘管政權輪替,放縱地方與財團濫墾濫伐的政策,骨子裡是一樣的。未來全面發展觀光之際,如果剝削環境的態度依然不改,全球暖化雪上加霜,日後災難只會一次比一次嚴重。
此時此刻,救災、救人與安置當然最重要。然而,如何徹底改變對待自然環境的態度與觀念,擬定完整國土規劃政策,甚至改變耗能住宅營造模式,在災後重建過程中也許更重要。
土石流現象其實正嚴重警告我們,美麗家園與國土基礎正在流失。那曾經歷高度開發的拉丁美洲,在雨林與家園逐漸消失前,每逢天雨便到處出現土石流。幸運的是,由於他們是聯合國成員,八○年代後接受許多先進國經援與復甦計劃,在地組織者有意識地在社區重建過程中採用了從下而上的「草根培力」模型,結合原居民一起實踐「自力造屋」式的家園重建,把新觀念和新技術交到人民手上。墨西哥自力造屋運動曾在七○年代改寫了北美和歐陸以建築師為主軸的建築史,創造了「人民建築」,至今仍是影響世界社區重建和草根培力的典範。
甚至,他們通過國際環保組織協助,引進最新「自然孵育」觀念,捨棄對農藥的依賴,恢復原民祖先尊重生態循環的有機耕種技術等,讓土地避免永久性傷害並得以休養生息。
徹底改造不良住宅
八八水災固然造成前所未有的災難,但如果可以因此徹底改變過去不當的環境政策,結合原居民徹底執行「國土保育計劃」,恐怕是當務之急。甚者,若能把握家園重建的執行過程,促進跨國重建技術的交流學習,也可以讓台灣結束孤立狀態,重返國際環保網絡之中。換言之,通過災後重建而讓台灣國土規劃可以有「結構性轉型」的契機,也趁機讓新住宅與社區建築得以結合關照生態與低碳的新營造技術,搭配太陽新能源發電,徹底改造台灣現有品質不良的住宅。在摧毀性災難中進行政策改造和技術創新,這樣積極打造的災後重建經驗,相信日後必能成為世界典範。
哲人尼采曾說:「受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在殘破的瓦礫堆和失去親人的哀悼聲中,我們都要學習如何咬著牙以創新觀念重建家園山河,養育未來新國土。(作者為台灣藝術大學文創學程教師 )
2012年又要選沒有治國能力的馬英九嗎? BY TT
2009/08/15 11:55:12 瀏覽4686|回應24|推薦3
莫拉克颱風馬政府不是慢半拍,而是慢好幾大拍,難怪台灣南部會嚴重受創。先是動員救災人員,特別是國軍數目不足且太遲,調動裝備太少,就連開國安會議也是颱風過後一星期,大家早已自力救濟,緊急該做的也已快做完之後的事。不管是緊急動員令或接受國外救援,馬都親自在電視媒體上解釋還沒嚴重到有此必要,但當民眾和國內外媒體批評馬政府無能,動作太慢且拒絕外國幫助時,馬劉卻怪罪起外交部官員,且威脅將議處他們。
馬擅長的是有功全歸自己,有過全賴他人,88水災責任他先是推卸給氣象局預測不過準確,救災是地方政府責任,他們反應太慢,最後是外交部官員失職。至少現在不管藍綠,無論何種媒體或網路資訊,除了極少數馬屁精還在替他辯護外,民眾幾乎一致大罵,民調有近90%民眾認為馬無治國能力,CNN一萬多份網調有約81%認為馬應該下台負責。馬的無能並非無跡可循,早在他當市長時已經再清楚不過,在總統選舉時選民卻選擇健忘,把選票投給他。
馬做事一向拘泥,沒有魄力,這是大家非常熟習的,並不是88水災發生之後才知道的事。如果大家有點記憶,納莉颱風時台北市因為馬市長沒有做好準備,且欠缺有效協調與指揮,忘記關閉水門,多半抽水機故障,導致全市淹水,松山南港更變成水鄉澤國,據報導近30人被淹死,幾萬戶和汽車泡水,就連剛通車不久的捷運藍線也因灌水而停駛好幾個月,台北損失千百億。
馬不管當市長或總統,沒有人不知道他是無能的,大家都認為苛政猛於虎,無能又猛於苛政。馬在八年市長任內政策多項失敗且弊案連連,除了2001年納莉颱風外,2003年SARS傳染事件處理也慢了一大拍,造成三十多人死亡,一百多人感染;貓空纜車弊案至今無法解決,纜車無法行駛且有倒塌之虞;圓環改建使台北市最受歡迎的大眾市場從台北市消失;萬華地下商場下場亦同;小巨蛋和內湖捷運線的規劃使它們的建造問題重重。但在沒有良心的親馬媒體運作下,小馬哥卻能成為英明的首都市長,選民也選擇忘記他的無能,讓他以絕對多數當選總統,當然他當選總統後國事混亂,處處出事,現在水災處理不當也都只是意料中事。
2012年很快就會來,到時民眾還記得馬的無能嗎?是否又要憑著藍綠,假裝健忘又把選票投給他呢?民眾,快覺醒吧,如果選票不能不投給泛藍,也請先推出一個有能力治理台灣的候選人。
藝人與政客 BY 洛杉基(Rocky)
2009/08/15 12:01:32 瀏覽7467|回應4|推薦19
生活在臺灣,每天都很精彩。打開電視或報紙,不是藝人的八卦,就是政客的新聞。藝人與政客,同樣是臺灣人緊張、單調生活裏,不可或缺的調劑品。
幾十年前,藝人被稱之為「戲子」,社會地位不高;民意代表也大半是地方流氓、黑道出身,同樣也是讓人瞧不起。直到最近這十多年來,政黨開放,媒體自由,加上地方選舉無年不興,藝人與政客才得以冒出頭來,成為媒體寵兒,民眾每日茶餘飯後的主要話題。
於是,特殊的社交文化逐漸在臺灣形成:女士們聚在一起,自然談起藝人八卦 -- 那個女藝人又跟那個大亨離婚了,那個女藝人又跟那個男藝人牽手上旅館了,。。。,等等;先生們聚在一起,則喜歡對政治高談闊論,那個政客有說了什麽渾話,那個政黨又做了什麽蠢事,。。。,等等。上了美容院、理髮店,女士們自然而然拿起八卦雜誌,吸收藝人最新動態與緋聞;男士們則習慣盯著報紙看政治新聞。男女有別,各取所需,各有各的偏愛。
根據我個人觀察,藝人與政客,其實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他們都需要 有 鎂光燈 :
藝人要有知名度、曝光率,才能賺進鈔票,所以他們需要不斷製造新聞。政客們,也同樣要有知名度、曝光率,才能得到選票,所以他們也必須不斷製造新聞。
因此,你可以看到藝人拼命上節目,增加曝光率,對狗仔隊又愛有恨,最氣狗仔們該來的時候不來,不該來的時候,無所不在。政客們也是一樣,在立法院開會,看到有電視機鏡頭對著他(她)的時候,立刻對官員大聲咆哮,對敵營立委拳打腳踢。藍綠陣營還會互相配合,一起作秀,讓民眾知道他們是如何戮力從公,沒有怠惰,他們如何為人民犧牲,為百姓掛彩。
你也可以瞭解爲什麽政客們,一定要穿著繡有名字的背心、夾克,擠在總統、黨主席的身邊,沾他們的光出現在鏡頭裏;市議員們,一遇到有什麽公共工程、大眾交通運輸出包,一定要在鏡頭前指著市長大人的鼻子罵,讓人民知道他是如何無懼于權勢,全心為民喉舌。
選舉前,政客們必須密集粉墨登場,效法藝人製造 MV 。雖然動作笨拙,外形不上鏡,看多了甚至還會讓人倒胃,但是行銷自己很重要。因此每到選舉前,各政黨候選人 MV 出現在電視屏幕上的次數,比 X 牛提神飲料、臺灣啤酒廣告次數還多,曝光率遠遠超過藝人,簡直喧賓奪主。
他們都需要包裝 :
臺灣的藝人、歌星,紅遍中國大陸及東南亞,靠的就是經紀人高明的包裝。即令演技不怎麼樣,歌喉也高明不到那裡去,說話也口齒不清,但是經過刻意包裝,媒體配合炒作,自然引來粉絲一大堆,大筆鈔票入袋。年紀大的藝人,還需要定期花大錢拉皮、注射肉毒桿菌,讓自己看起來年輕,成為藝壇常青樹。
臺灣的政客,也有專屬的化妝師,為他們撲粉美容化妝,出了緋聞,有人專責為他遮羞闢謠,處理善後。年紀大的,也是會去拉皮注射肉毒桿菌,動手術除掉眼袋、魚尾紋、老人斑,爲了就是要讓選民認為他依然還是青年才俊。還要不停地運動跑步拉單槓,讓民眾認為他依然是尾活龍。
他們都怕緋聞:
臺灣雖然不算是個「性保守」的社會,但是對藝人、政客,道德要求卻高。這是個十分矛盾的事。
狗仔隊對挖掘藝人、政客的八掛緋聞,出力最大、貢獻最多,也是民眾最關心的話題。只要偷拍到那個藝人跟那個藝人、富豪、名模拍拖,就立刻造成轟動。有時候藝人可能可以借此出名,但更多時候會造成身敗名裂,讓藝人是又愛又恨。
政客們的八卦緋聞,通常下場都很慘。婚外情、三人枕頭,都是禁忌。但是很多政客上半身的「大頭」管不了下半身的「小頭」,夜路走多了,還是會遇上鬼。譬如以前的新黨的璩 X 鳳,民進黨的 林 X 模、張 X 雄、蔡 X 芳,無黨籍的金 X 梅,國民黨的李 X 源、章 X 嚴等等,都上了八卦雜誌、花邊新聞,其精彩逗趣,簡直可以與藝人爭輝。
這些外遇新聞,無論真假,每到了選舉時候,都會成為對手攻擊的話題。於是可憐的政客妻子就必須站在鏡頭前,咽下淚水為丈夫闢謠,說她「永遠相信她的先生,無條件支持他到底!」,甚至可以當衆下跪詛咒,取信于民。政客們的妻子,遇到老公偷腥,必須面臨天人交戰的苦處,中外皆然(像美國克林頓總統,最為經典),所以也沒有什麽好大驚小怪的。唯一的安慰,就是幫助政客丈夫當選後,就可以跟著吃香喝辣,享盡榮華富貴,有野心的還可以垂簾聽政。所以因為先生出軌的小小不愉快,很快就可以得到足夠的補償。
藝人與政客, 都是 從事 show business (做秀業) :
藝人與政客, 從事的職業, 嚴格說起來,都是 show business ( 作秀業 ) 。 藝人靠演技來作秀賺鈔票,政客也是靠演技來作秀賺選票,基本上沒有什麽不同。
藝人成名前,需要上演藝學校進修,懂得如何扮演好角色,或練就好的歌喉,或練好舞技。喜怒哀樂的各種表情,更要活學活用、學到自然呈現。
政客出頭前,也是需要到該政黨成立的學校,去瞭解如何成為一個讓人信服的演說家、辯論家。即令說謊,都要學會面不改色。該哭的時候哭,該亢奮的時候亢奮,該罵的時候國罵臺罵雙管齊下、口無遮攔,該當衆下跪的時候下跪,一定要忘掉什麽狗屎「男兒膝下有黃金」這種迂腐的思想;該指天發誓說:「我要是說謊就全家死光光」的時候,心裡想的是「全家就是你家」而不會感到心虛,讓民眾看出破綻。這些秀場的絕活都學會以後,就可以行走江湖,靠一張嘴打遍天下無敵手。
藝人與政客,舞臺互換:
因為藝人與政客,基本功夫相同,職業訓練相似,所以藝政雙棲,或藝政舞臺互換,再也自然不過。這在國外,是常有得事,如美國的雷根總統,加州史瓦辛格州長,都是從藝人轉換跑道成為政客。
在台灣,有「唱愛拼才會贏」的歌星葉啟田當上了立委,也有唱「榕樹下」出名的余天當了立委。跟他們的唱的歌一樣,這些歌星十分受社會底層民眾歡迎。但他們的問政程度,並不像他們唱的歌那樣好,不過民眾並不十分在意。
藝人要能夠延長演藝生命,必須注意外表,會讓女人更女人,男人更 MAN 。
政客就沒有這個優勢。因為政治面具遮住了女政客的美貌,也讓她失去了女人的吸引力。女人與之保持距離,男人看了害怕,因此各政黨老處女比比皆是,殊為可惜。
現在有政客轉型成辣妹跨入藝界,讓人耳目一新。以謝欣霓立委在立法院大膽作秀的功力,要在藝界大膽作秀,絕對是水到渠成。
說實在的,過去看到謝欣霓前立委在立法院伶牙俐齒,攻擊馬英九的特別費案,讓馬英九差點馬失前蹄,讓很多泛藍選民,恨她恨得牙癢癢的。雖然謝欣霓長相實在不壞,但是政治讓她不像個女人,伶牙俐齒讓她失去女人味。如今再看到她的嬌媚,令人難以抗拒,也讓人很快忘掉了她過去令人討厭的一面。
如果各個女性政治人物,都能以謝前立委為師,把政治舞臺當成藝人秀場,讓人見識她溫柔美麗性感的一面,成為男性政治惡鬥之間的緩衝板,或許可以讓政治圈少些暴戾,多些和諧,多些人情味。這未必不是臺灣人之福!
--- 洛杉基 寫於台北市 08/01/2009
【後話】此篇「精華版」獲登《旺報》8/11 日創刊號,與有榮焉。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1JvTRUr0CE
【字幕版】馬失言「災民得到教訓」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YjwISBZ-gA
【莫拉克颱風】【馬英九記者會】記者問下台,馬英九說要繼續留任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kimOm6tigU
短 評-第一線真英雄【本報訊】
* 2009-08-18 * 中國時報 官歸官,兵歸兵;八八水災軍方動員不力,沒人怪責在災區第一線的官兵。從搶運倖存者、靠嗅覺搶挖罹難者、乃至為災民清掃家園,每一位軍人是盡心盡力,恨不能自己有兩雙手兩雙腳,在最短時間內,讓災情降到最低。
然而,事與願違,動員速度亦非他們所能操控。救災視同作戰,本來就該急如星火。災民責怪軍方動員不力,完全沒得辯解。當身家性命財產全困在災區,災民能不急嗎?當他們的親人失聯,災區民眾能不哭喊、痛斥嗎?做為中央大員,有什麼道理和災民們辯解,救災速度夠快?對他們而言,當親人回不到身邊,救災就是慢的。
連日來的批評,讓國防部次長在應變中心情緒失控,指責媒體:雨下這麼大,要官兵去飛,如何對役男家長交代!是的,雨下很大,沒人要官兵冒生命安危硬頂一項不可能的任務,但是,國軍的任務不就在保國衛民嗎?
十天過去了,還有多少災區道路尚未搶通,工兵到底出動多少部隊?總統要載重直升機,軍方第一時間的說法是飛不到;國際救援送達,軍方不識塑膠布用途,卸貨又打包;遑論還有小兵等不到上級救災命令,上網PO文吐槽。
全國人民衷心感謝災區第一線國軍兄弟們,他們是真正的英雄。但是對不懂災民心痛的各級政府官員,很抱歉,我們不能不生氣!
我見我思-馬是語障或心障? 【張景為】
* 2009-08-18 * 中國時報 * 我相信,這次馬總統在八八大水災中所表現的言行,必然會成為典型的政治教材,只不過,這是個絕對負面的教材,足令一向反對他的人批判嘲諷,讓原本支持他的人痛心不解。中外歷史上的戰爭、災難或危機,往往是測試或評價一位領導人的契機,一位適任的領導者或是能解決問題,或是能慰撫、振奮人心;對於他在這次大災難中的判斷與作為,各界已多有議論,而他在原應擅長、令人寄望的政治表述上,更出現了一位民選領袖根本不該出現的連番錯誤。
當然,批評別人容易,那麼,我們可以還原現場,除了指出馬總統說錯的話,也試著「示範」在同樣的情形下,他應該說什麼對的話,更可以彰顯一位領導人的擔當與魄力,一位真正苦民所苦、乃至聞聲救苦的元首的理性與感性:
馬:「我當然會負起全部責任,畢竟我是這個國家的總統」。為什麼要說「畢竟」而不是「因為」?畢竟的說法,給人一種無奈且被動概括承受的感覺,如果他說的是「因為我是總統,所以我必須…」正可以展現主動的擔當與恢宏的氣度。他說要負全責,但強調的是要懲處官員,以平民憤,而不是如何帶領全民走出災情的信心宣示。
馬:「很抱歉,我們應該可以做得更好」。對救災的遲緩不力,馬總統雖然道了歉,卻給人心不甘情不願之感,彷彿自認做得已經夠好,只是外界誤解、要求更好而已。為什麼不直接了當地說,我們做得不夠好呢?
馬:「他們﹝指災民﹞沒有撤離、準備好」。有關他們與我們的二分法措詞,平心而論,的確是因為馬總統在接受外國媒體時以英文表達,致使翻譯時出現了某種強化區隔的「錯覺」,但他接受訪問時災情早已如火如荼,加上政府救災迭受批評,以講話的時空背景與相對感受而言,即使所言屬實,也給人「哪壺不開提哪壺」的不合時宜之感。
馬:「你不是已經見到我了嗎?」。此句之詭異突兀,早已成網路經典,其實正常的政治人物一定會說:「對不起,我來遲了」。
我奇怪的是,馬總統確實是位感性人物,當他在紀念二二八事件的歷史悲劇、觀看電影「色戒」連想到八年抗戰的苦難時,都會為之垂淚感傷,令人動容;為什麼面對與自己直接相關、當今現實的災民反應時,竟會如此脫線?也許馬總統過於率真甚至僵化,但作為一位民之所欲、必欲同感的政治領袖,這卻是必須嚴肅反省改正的課題。
這究竟是馬總統的語障?還是心障?他是被嗆得發了昏?還是被罵得失去信心?馬總統不該再耗費精力在無謂的辯解上,他原可選擇適當場合,發表撫慰、振奮人心的講話,但以現在情況來看,恐怕令人擔心越說越錯。更值得憂慮的是,經由這次水災,一旦馬總統給人的某些負面刻板印象更加強化,那就更難挽回了。
司馬觀點:馬英九的好運用光了(江春男)
2009年08月18日蘋果日報 *
馬英九的無能,幾乎是全民共識,不只國內輿論指責他無能,國際媒體更是不約而同地在他的無能上面大作文章。「走了一個貪腐的,來了一個無能的」,「錯誤的政策,比貪污更可怕」,這些老生常談,都在馬英九身上一一得到印證。
打散人民信任感
普通人的無能,只是缺少能力,但總統的無能,與政治理念、執政團隊和意識形態有關,也與無知、麻木和缺乏同理心有關。馬英九在大選前辛苦包裝出來的「long stay」,在大水災中被消刷得不見蹤影。他提倡外交休兵,外交部形同癱瘓,他急忙推動兩岸經貿整合,聽不見弱勢產業的哭喊。他以為有北京的支持與指導,他就可以高枕無憂,南面為王,這次大災難,不知驚醒了他沒有?
南台灣變成重災區,國際伸出緩手,馬政府予以婉拒,看似無心之錯,實則根據下意識的認知,馬英九以北京為施政主軸,對台灣是否有利,要先看北京臉色。在未接受中共援助之前,貿然接受國際援助,會不會傷及馬英九與對岸的默契,誰也不敢負這個責任。
馬英九對中國傾斜的政策,如水銀洩地,構成他的核心政策,各部會等因奉此,有關國際事務當然能免則免。以前的阿扁鎖中國,現在的馬英九則鎖國際,同樣是鎖國,馬英九比阿扁鎖的更厲害,將來對台灣的傷害只會更大,不會更小。
看到美國軍機空運救災物資降落,大部分台灣人都會雀躍歡迎,唯獨馬團隊皺著眉頭,面帶苦笑,擔心一年來辛苦經營的兩岸關係,被這場水災沖散了。在救災重建期間,ECFA更不好推了。這場大災難,打亂了馬政府的施政重點,也打散了人民對馬英九的信任感,看來馬英九的好運已完全用光了。
馬總統原來只是馬秘書(孫慶餘)
2009年08月17日蘋果日報
過去大家評比扁馬,總喜歡說「馬雖然無能但至少比扁善良」。但經過一年多考驗,尤其是莫拉克颱風馬近乎冷血的表現後,善良這一詞顯然已經修正,馬還有比無能更糟的事,如麻木不仁、不恤人命、傲慢、敷衍、卸責、祕書性格不適領導國家。
迫於批評敷衍了事
對這次與50年前八七水災同等慘烈的八八水災,各方的共識是馬政府反應慢、亂、不行動、迫於國內外輿論壓力及黨內批評才不得不敷衍了事。亦即,不只勘災不用心,救災不熱心,也不要國外援助,不動員軍隊,不下緊急命令。馬政府完全患了不動員症及冷血症。而馬政府的病其實就是馬英九個人的病。
緊急災變是三軍統帥兼國家元首的職責,總統不動,政府就沒人敢動,總統「退居第二線」,整個官僚系統就無法前進第一線。而大家看到的卻是,不動員症的馬英九不辦事也就罷了,他還拚命卸責,賴給別人,先是氣象局及水利署,再來是地方政府,最後是「死守家園,不願撤離的災民」。
他的卸責理由既外行又片面,全部不值一駁。同時你不要國外救援,自己就要有本領、有決心救援,他卻二者都不做。至於不召開國安會議,理由同樣匪夷所思,只死近百人不必開,像小林村活埋數百人才要開。原來救災的重不重要是用人命數字衡量的!
馬英九的慢及不恤人命讓我想到李登輝的快及人命關天。九二一災變結束不久,李找我談話,他那每日早出晚歸曬黑的臉神采奕奕,向我述說他的救災成效。我好奇問,為什麼都要靠你一人推動,整個政府在幹什麼?李說救災如作戰,救人如救火,一分鐘也不能耽誤,而官僚系統對此應變不及,整合及臨時調度必須靠身兼三軍統帥的總統。
李政府救災效率高
李登輝一席話讓我茅塞頓開,也使我想到滿腦茅塞的劉兆玄。他居然自認救災動員比九二一快,口吻及神態與他小說中愚頑的官大人如出一轍!
李政府救災是一步緊扣一步,和死神賽跑。光看一事就知道動員的十分火急。有「湯要命」之稱的參謀總長湯曜明,下令各部隊火速報到,延誤者一律軍法從事。結果,許多部隊當天已趕到,開始救人。如同九二一震災一發生,李登輝就牽湯曜明及總統府祕書長黃昆輝早早抵達災區。
西方人常常說,邪惡(wickness)來自軟弱(weakness)。這句話講的正是馬英九這類人。無能已經不適格領導國家,若無能再加上冷血、傲慢、把不可推也不該推的責任外推,並且次次尋找決策錯誤替罪羊(外交部次長夏立言就是余文的再版),那已經不叫無能,而叫邪惡了。馬英九縱然迫於形勢道歉,又能改變什麼?(作者為資深政論家 )
拼湊救災? 要全災害管理!【聯合報╱吳杰穎/銘傳大學都市規劃與防災學系助理教授】
2009.08.18 03:54 am
依現行災害防救法設計,台灣災害管理制度的精神:不同部會管理不同災害,也就是單一災害管理途徑,例如內政部管理風災、震災、重大火災等;經濟部管理水災及旱災;農委會管理土石流災害等。平時各搞各的,災時再一起成立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此種分法好像很專業,其實很荒謬。
這次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幾天的荒腔走板、國軍兵力運用過慢,證明進駐應變中心的官員前幾天還在磨合期,這幾天終於培養出默契。這種臨時任務編組,應付小規模災害還沒問題,但遇到重大災難就失靈了。單一災害管理體系,亦造成地方基層必須同時面對許多上級窗口,最後當然是資訊混亂、許多資料無法整合。
先進國家的災害管理,一定包含四階段循環:減災、整備、應變、復原重建。每階段環環相扣,一個階段沒作好,就會影響下一階段的工作。
其實,災防法二千年制定時,亦設計了「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以行政院層級專責機構,協調整合各部會,並連結災害管理四階段工作。然而,災防會並無專職人員,而由消防署兼任,惟消防署專業在救災,不在減災與復原重建;再加上身為內政部的二級單位,如何協調其他部會呢?演變如此,主因是九年來的決策者,把救災應變當成是災害管理的全部,輕忽了災害管理這門專業。
少了能整合協調各部會的災防會,其後果表面看來是把受災原因推給各災害主管單位;經濟部水利署與農委會水保局通常是矛頭直指的對象。但這背後的深層原因,在莫拉克颱風後一一浮現。原來淹水與土石流的根本原因,亦牽涉到產業與土地利用管理,像養殖業超抽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高山農業、觀光休閒業造成坡地不當開發等經濟發展與空間規劃政策。
「全災害」之災害管理專責機構,是未來改革方向之一,也是世界趨勢。美國的災害管理體系一開始也與台灣現況類似,但一九七○年代的一些災害,逼得當時卡特政府在一九七九年成立了聯邦緊急事務管理總署(FEMA),將分散各部會管理的災害集中管理,署長為內閣成員。FEMA在柯林頓時期最風光,一九九四年加州北嶺地震救災行動令人激賞。直到布希因九一一事件,將FEMA併到國土安全部後,才發生卡翠納颶風事件。南韓亦於二○○四年成立專責災害管理機構NEMA。
未來災害管理體系改革應引進新思維,成立全災害式之災害管理專責機構。地方政府的體系亦應一併考量,並與組織再造、縣市升格合併,進行整體性之配套。【2009/08/18 聯合報】
危機管理委員會取代重建會(楊永年)
2009年08月17日蘋果日報
日昨總統召開因應救災的國家安全會議,要求中央與地方政府應分別設置災後重建委員會,並因地制宜安置災民、檢討救災體系,清楚劃分中央與地方救災權責。關於此次總統出來主導、整合並建立防救災機制非常值得肯定,但作者認為,不妨以現有的組織架構進行組織重組,在不增加預算與員額的前提下,以危機管理委員會為名取代重建會,並擴大其組織任務功能。具體的原因有三,茲分述如下:
欠缺專責防災單位
第一,新成立的危機管理委員會應具有整合責任與權力:不論九二一大地震或此次莫拉克風災,都凸顯中央與地方政府都欠缺協調整合功能,原因即在於沒有專責的防災或危機管理部門。而這與傳統的消防部門不同,因為大型災難來臨時,必須動員跨部門的人力與資源,但因領導者(首長)必須扮演多重角色,包括前往災區視察與負責對外溝通聯繫,因此無暇進行資源整合與組織動員,專責危機管理部門設置的目的即在彌補首長因應危機能力、資訊與時間的不足。台灣目前雖設有「行政院防災會報」,但因為係臨時的任務編組,即便為因應大型災難成立的「災害應變中心」,同樣是臨時編組,難以發揮整合的功能。
第二,新委員會應成為危機管理的常設部門:如美國與日本中央與地方政府多已設防災或危機管理部門,以統籌所有防救災相關規劃與災後重建事宜。例如美國聯邦有聯邦緊急應變總署FEMA、州有危機管理廳,縣市則有危機管理部;日本從內閣府、都道府縣、市,也同樣設有防災局(署)或危機管理室。而且這些防災或危機管理部門與消防部分不同,因為這些部門在危機來臨時,就負責協調整合,而且為能讓其具有協調整合能力,成員從警政、消防、衛生與其他部門以輪調方式聘任。
具跨部門整合能力
第三,避免以重建會或任務編組方式籌設:若以重建委員會為名,顧名思義,主要的功能或任務在「災後重建」,而不是在防救災。就像過去成立的「行政院九二一震災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在九二大地震災後成立,其功能侷限在災後重建。重建會雖貴為行政院的一級機關,但為發揮整合效果,就地取才,調用精省前的省府官員,任務結束後(因協助重建已告一段落),重建會也同時被裁撤,功能因而解體,所以災後重建經驗無法傳承。由於災區災後重建涉及(地方)政府很多部門,例如至少包括農業、建設(交通)、衛生、勞工(就業)、防災(消防)等部門,所以也必須具有整合能力(權力)。
綜言之,為彌補過去防救災統籌功能的不足,發揮整體的防救災功能,應籌正式編組的危機管理委員會,專職人員不必多,且必須具備警政、消防、衛生、社會……等多元領域人員,才能發揮整合的效果。而且其功能不只在防救災,也可以涵蓋災後重建的功能,並使其成為常設機關,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才能獲得比較多的保障。(作者為成功大學政治系暨政治經濟研究所教授 )
原鄉重建大方向(陳婉真)
八八水災重創原住民部落的慘狀,說它是史無前例應不為過,以921大地震為例,南投縣兩個原住民鄉都沒有人員傷亡,原因是原住民世代居住深山,深懂和大自然和諧相處之道,因此,基本上原住民部落都是相當安全的居住環境。
然而,隨著經濟的起飛,挾著人定勝天的傲慢心態,山林遭到過度開發破壞,導致50年前的八七水災,以及這次的八八水災,很多原住民朋友就說,被土石流沖毀的家園原本離河道很遠,地基很堅固,卻因為不當的工程開挖,以致大雨一來釀成這麼大的意外災難。
南水北引導致災害
不信的話可以翻開地圖看看,這次受災地區,是否就是阿里山公路、新中橫公路、南橫公路等道路開挖所造成?這幾條公路沿途很容易看到路邊山壁削到幾至垂直,雖有水泥駁坎或全面噴漿,大雨一來還是難以抵擋,以致土石遇雨即崩,終致造成無可彌補的重大災情。
此外,環保人士及鄉民強烈質疑的南水北引工程,以及普遍存在的濫墾濫伐等問題,都是導致這次災害的元兇。
地方首長馬上會面臨重建的選擇,以過去的例子,像921大地震過後,梨山就封山,現在回想起來,當時台中縣政府要做這個決定是需要有相當大的勇氣。其他的部落絕大部分就是被迫遷村,而且是把他們集體由深山遷到海邊,造成原住民失去他們的祖靈地與耕地,所有生活方式與步調被迫全面調整,也衍生很多後續處理的困難,更是對原住民朋友的極度不尊重。
重新檢討土地政策
此時此刻的原民會,絕對不能只停留在慰問災民發放金錢的階段,而應該開始徵詢學者專家的意見,認真思考災後原住民部落重建的大方向,多看看別人怎麼做,尋求更適當的雙贏處理模式。
原民會的組織條例規定,原民會設有土地管理處,負責原住民土地開發、管理輔導及土地利用等事項,建議原民會,利用這次事件,重新檢討原住民土地管理政策,一定要基於永續發展的原則辦理,為原住民重新打造一個安全的居住環境,讓重建後的家園更美麗。(作者曾任南投縣社會局長、彰化縣新聞處長 )
小林崩塌元凶是誰【聯合報╱陳樹群/中興大學水土保持系主任】
2009.08.18 03:54 am
小林村到底是何種災害造成滅村?災害的成因又為何?官方與民間都想知道答案。雖然尚無法進入災區調查,但試著由航照圖、居民口述及專業研判,回復災害發生的原貌。
小林村有兩條土石流(編號DF006及DF007)流經該村,同時也有兩位受過專業訓練的土石流防災專員(陳漢源與劉金瑛),負責觀測山區雨量及土石流,並以手機簡訊回傳至水土保持局,同時也要協助疏散村民。
八月八日晚間八點卅一分,陳漢源回傳最後一筆簡訊,「雨量一一○○mm」,從此兩位防災專員失聯,直到今天,災民名冊內仍未發現他們的蹤跡。由爾後幾位倖存者口述這兩條土石流溪流一直未爆發土石流。
晚間九點,小林村因溪水暴漲已淹沒台廿一線,屋內開始進水,由地形圖研判旗山溪(又名楠梓仙溪)水深已達一公尺。八月九日凌晨三點卅分,大部分區域已遭受洪水吞噬,屋內積水可達一公尺,如果只是洪水或是土石流,尚不至於造成滅村慘劇。
清早五點多,緊鄰村落東北側的獻肚山(十八鄰方向)在巨大聲響中突然崩塌,瞬間掩埋絕大部分的村落,掀起的粉塵頓時使天色一片漆黑。由災後的航拍圖研判,崩塌面積超過七十公頃,崩落土方量可達一千萬立方公尺。
巨大的崩塌不但掩埋村落,同時堵塞旗山溪造成堰塞湖。部分未被掩埋的村民(大多是遠離崩塌區的九鄰住戶)開始向高處逃生。隨後堰塞湖崩潰,強大含砂水流瞬間掩埋九至十八鄰。可以斷定崩塌是毀滅小林村的元凶。但造成崩塌的元凶又是誰?
如果是水利署炸山造成崩塌,那麼崩塌規模將隨因接近越域引水隧道而逐漸增大,小林村距越域引水隧道口直線距離有七點二公里,中間也沒有更大型崩塌。反而可以發現,崩塌是沿著旗山溪兩側發展(垂直於引水隧道)。可見溪水暴漲軟化山坡基腳,加上超大豪雨弱化山體穩定性,才是導致小林村大崩塌主因。
民國九十三年艾利颱風造成土場部落廿餘戶掩埋,也是崩塌所致。但當初原因很快釐清,而今紛擾不止,問題在於政府未能在第一時間提出公正的鑑定報告。【2009/08/18 聯合報】
南方朔觀點-八八水災的政治完全風暴撲面而來!【南方朔】
* 2009-08-18 * 中國時報 * 「八八水災」至今已整整第十天。盡管各界的建議、批評,甚至抗議聲不斷,但政府依然我行我素,無能照舊,甚至連外國專程送來的救援物資都搬來搬去,不知如何是好。政府的無能失敗,的確到了讓人嘆為觀止的程度。
這次水災百年僅見,天災部分,人們當然不會推給政府承擔。但由政府的救災表現,卻也顯示出這場水災的附帶性傷害如此巨大,確實有太多的人禍成分。台灣水災,外國關心的媒體爭相前來,他們所看到的景象完全不符合他們對「中華民國政府」的認知與期待,好像是看到了一個第三世界落後國家的無能政府。正是因為不能接受,外國媒體在失望之餘遂高分貝的提出批評,甚至越俎代庖做起民調,CNN的網路民調,有百分之七十四的網民認為馬政府應為救災表現的無能下台,由這樣的民調已可看出,這個政府因為無能而引發的民怨已到了何等程度!
任何國家都會有天災,但多半的國家領導人都會視民如傷,在面對天災時主動搶上第一線,罄政府一切的力量來搶救善後,人民有難,正是考驗領導人的最佳時機,他可以透過作為來顯現決斷力和執行力;可以透過自己的愛民熱情,而讓社會更加團結與凝聚,國運也能愈挫愈奮。
但馬政府卻讓人們的期待落空了。這個政府不是普通的無能,而是本質性的無能。這個政府有著把自己置於首位,把別人放在末位的習性,因而它打從開始到現在,都一直為自己辯護:他們做得已很好了,都是災民不撤離,都是天氣不好影響救災。總而言之,都是這樣那樣的理由,他們好像受到了很大的委曲,變成了人們的出氣筒。老天用大雨在傷害著台灣人民的生命財產,他們則用那種冷漠的態度在傷害著人們的心靈。
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教授凱勒曼(Barbara kelierman)曾說過當今世界上有七種壞領導,分別是無能、剛愎、不自制、無情、腐敗、褊狹、邪惡。這七種壞領導裡,包括無能、剛愎、無情、褊狹這四種,都在我們這個政府裡隨處可見。
而歸納這四者,它共同的特性就是對公眾事務缺乏了最基本的熱情,少數自大自滿的官僚,一切自以為是,但實質上只關心自己的利益和形象,對百姓的艱困則根本視而不見。他們的無能和袖手不為,乃是他們根本就冷漠無心。政治人物必須先有熱情,才可能產生責任感,當無心無熱情,他們怎麼可能做出對的事情來?整個政府單單救災就已搞得無能到此程度,往後一兩年還有更大更需要智慧及決斷力的重建,這個政府又怎麼可能應付?
在氣候問題上有所謂「完全風暴」這種說法:若某個時刻,一切負面的因素匯集,那麼最大的風暴就會出現,這次水災之所以會招致天怒人怨,乃是馬政府所有的缺點,如無能、自大、卸責、冷漠無情、官僚作秀習性等全都一次引爆。
除了網路民調主張下台負責的超過七成外;受害村落有可能會上街抗爭要求國賠,在野黨亦有可能提出罷免案,另外,則是藍營方面,無論高層黨幹部及立法委員,已有許多人對馬政府的剛愎顢頇感到極端失望與悲憤,認為國民黨好不容易才恢復一點基業,有可能在這次水災的無能表現裡一次全輸光。這也就是說,「八八水災」所引起的政治完全風暴,現在已快速的撲面而來。
台灣總統民選,要一個人下台並不容易。但若一個政府無能且冷漠到天怒人怨而不知自省悔過,則民怨所積的完全風暴,也必將使這個政府的惡名永遠留傳,也正因此,在政治完全風暴已起的此刻,或許馬政府已需要真正的澈底覺悟了,它不能再想去做甚麼解釋,而須痛定思痛,自己捲起袖手真正負起救災善後的重任。只有「與民共苦」,始能懂得「苦民所苦」。馬政府在卸責裡已偷走了自己的寶貴時間,它現在已沒有更多時間可以再失去。德國文豪歌德說過:「只有去做,你的心才會熱起來──因此,開始去做吧,剩下的事自然會完成!」讓自己的心熱起來,是馬政府要走的第一步!(作者為文化評論者)
<經濟人語>:政府大而無能 不如小而美(許啟智)
2009年08月17日蘋果日報
八八水災造成了中南部山區居民的重大傷亡,橋樑、公路、鐵路均嚴重損毀,重建路十分艱辛,行政院將提出1000億至2000億元左右的特別預算,緊急來協助莫拉克颱風災後復建,此項緊急援助確有需要,但馬政府上台後,台灣的財政赤字持續擴大,稅基不斷被侵蝕,公務預算當刪不刪,特別預算不斷擴大,看來財政底盤鬆動,國家財政崩盤的土石流已悄然成形!
台灣的海島經濟及地形,受到外國經濟及天然災害的影響特大,以馬政府去年520上台迄今,為了因應全球金融海嘯衝擊,已經提出了消費券857億元,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4年)5000億元,以及八八水災估計可能高達1000億元的特別預算,就算是馬政府未來3年執政期間風調雨順,平均每年高達2000億元以上的特別預算規模,未來償債來源讓人憂心!
虛增預算花用無度
以行政院日前召開的99年度中央總預算而言,歲出高達1.74兆元,歲入只有1.55兆元,也就是不含特別預算,政府本身已經是寅支卯糧,由於現在已經是府院一國,上兆元的總預算往往只是刪減十來億意思一下,長期入不敷出已可預期,馬政府每年在財政赤字與特別預算壓力下,政府未來每年融資舉債超過2500億元以上恐將成常態。
近年來大家都在喊政府公務預算要撙節,和民間共度不景氣,但如果由預算規模來看,民國95年、96年時,政府總預算規模為 1.55兆左右,97年為1.61兆元,而馬政府上台後,在府院一家,預算不砍下,總預算規模暴增至1.8兆元,在民間景氣蕭瑟下,政府歲出預算規模大增 15%,明年的預算規模仍高達1.74兆元,如果由預算數來看,「苦民所苦」的政府其實是一個浪費民脂民膏,花用無度的浪費政府,這些新增、虛增的近 2000億預算,節約下來就足夠因應這場八八大災難重建,而不是每次都要以規避法令的特別預算支付,造成未來財政更加窘迫。
台灣的財政土石流已到達一觸即發的階段,在各項特別預算競相通過,稅收本身無法平衡下,99年中央政府淨債務將高達4000億元,如果這次八八水災再通過1000億元特別預算,未來一年政府淨債務將持續高升,而每年政府債息支出就高達1400億元以上,這也怪不得外國信評機構紛紛調降台灣債信評等。
可先運用民間資源
民國98、99年的政府總預算加特別預算規模接近2兆元,較民國96年歲出規模1.64兆膨脹2成,如今一場風災證明錢多也辦不了事,電視台、民間、網友的能力顯然高過有權無能的政府官員,如果花大錢做不了大有為的政府,不如退守小而廉更節約的政府,將預算規模退回95、96年間水準,台灣許多上班族7、8 年來都沒加薪,憑什麼這個政府的歲支可以大增2成?
台灣有熱情的人民、富有且樂善好施的商人、更有愛鄉愛土的營造、水泥企業家,政府可以先運用民間資源、善款投入後續救災重建,變更及緊縮各級政府預算支應、至於4年5000億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若未進行者也可變更,將資金優先轉為搶修重建區,相信如此多管齊下,定可縮小舉債規模;如果所有政務都想用錢輕鬆解決,9個月後尚有淨值負579億元的國華人壽待處理,一年內高鐵2000億的債務可能是場噩夢,不未雨綢繆,不取得民間助力、協調,如果持續剛愎自用,未來府院一家好商量,真不知還有多少特別預算等著追加?(作者為資深財經評論家 )
重新認識台灣【魏千峰】
* 2009-08-18 * 中國時報 * 八八水災肆瘧台灣,造成嚴重傷亡,前往南部救災的慈濟基金會志工表示:「想起來都會發抖」。然而,此次的天災,是否讓台灣社會頭腦較為清醒,重新認識台灣?
中小學的教科書及各種報導台灣自然環境的書籍,一再告訴國人,台灣身處在環太平洋地震帶與颱風盛行的路徑,且山巒疊密,溪流湍急,本就是個極易發生地震、颱風、水災的地理環境,對山區與河川不應積極開發。早在一九九○年十二月內政部召開全國土地問題會議中,即已提出土地資源世代永續利用的觀念。此種「永續利用」的觀念是環境保護重要的倫理。
換言之,國家自然資源的開發理應重視世代間的正義,因一國的公共自然資源是屬於所有子民共同財產,不僅它為當代人民所有,亦為未來世代的人民所有。此種環境倫理以當代政治哲學家羅爾斯(Rawls)提出的公平儲蓄原理最為貼切,該原理謂當世代的人必須採取合理的投資與儲蓄,以確保未來世代相當的文化與經濟資本,實發人深省。
不只是特殊的自然環境因素,台灣人須擁有與颱風、地震、水災共同相處的能力與智慧,在以丸爾小島與地廣人稠的中國相持的政經環境下,台灣社會的成員也應有「命運共同體」體認。
令人遺憾的是,在此八八水災事件中,吾人看到政府救災遲緩使災民受苦受難,中央政府各部門間、中央與地方政府間一度卻發生相互卸責的情形。其實此次八八水災雖是個天災,但河堤潰決、橋樑斷裂及防洪工程不佳等也有一些人為的因素,嚴格說來它不是一黨一派的問題,而是數十年來台灣朝野政黨共通的現象,此包括劣質的選舉文化與分贓建設等問題。
台灣的經濟發展與民主轉型在國際間頗受讚譽,國人也深感自豪,可是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往往犧牲環保,在民主轉型過程中也未見平順,朝野政黨似乎常處在原初狀態下,相互進行無止境的掠奪與毀滅的攻擊,未進化到一個現代的政黨政治形態中。
當然,台灣擁有政黨輪替的選舉制度,比較某些極權或威權國家,此項就成難能可貴,可是當藍綠政黨取得執政權後,不問其政治權力源自人民委託,權力是有限的,其行使公權力必須合法與公平,反而往往逾越界限,在平時將公權力當作一黨、一派或私人所有,分配公共資源徇私。
例如將治水工程發包某選舉樁腳,作表面的短線建設,行分贓之實,水患發生時,再將責任推給政治對手,反對黨派則大加討伐對抗。週而復始地來往,沒有政黨真正反省檢討自己。直到選舉時,政黨再以意識形態、族群、領袖魅力等方式動員,吸引選票,難怪台灣的憲政工程一直無法進化,始終在粗糙的階段打轉,只有在台灣人民遭受重大天災時,才發覺不爭氣的政黨讓人一再捶胸含恨。
有些學者提出,西方國家進入民主憲政與重視環保,雖有其理論的建構,真正的原因在於客觀的事實需要。在積極面,要求政府有效治理與政黨相互尊重,可為人民與政黨帶來較佳利益。在消極面,要求政府依法行政與公平分配公共資源,可使人民與政黨減少不利益或災難。
台灣的自然條件與政經環境,要求政府與政黨重視永續發展,相互協助與尊重,它應該有充足的事實與理論建立「生命共同體」。人民與政黨、政府若不能在此次天災(人禍?)中,重新認識台灣,那麼,就只有任令老天爺來收拾了。(作者為執業律師)
以新觀念孵育台灣新國土(孫瑞穗)
2009年08月17日蘋果日報
八八水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環境災難,直到政府宣布各地設置「災後重建委員會」以處理殘局,我們終於被迫從未竟的淚水與哭聲中,恢復一點政策理性。
戰後以來,台灣一直在缺乏完整國土規劃的前提下,肆無忌憚地全面開墾發展。經濟上我們享受了亮晶晶的「經濟奇蹟」,但在環境上所付出的代價實在難以想像。從毫無環保政策保護下放縱中小型家庭工廠恣意排放廢水毒害社區,毫無節制開放國際化學工廠污毒河川,一直到近年大量開放農地和山坡地濫墾濫伐等,整個台灣國土就在貪婪的傾發展政策中被徹底犧牲。今天我們看到的災難,看似天災,實則為戰後半世紀來恣意蹂躪環境後的大自然反撲。
國土過度開發肇禍
這些環境災難對我們而言或許是「新」的,但就整個世界來講,則是重現上一波製造業資本主義快速發展的典型災難。那就是,以剝奪土地和原始資源來進行經濟積累,是第三世界自我剝削式的發展模型。六、七○年代經濟開始起飛,當時執政的老國民黨沒有長久居留台灣的打算,國土計劃付之闕如。
政黨首次輪替之後,民進黨才開始做社區參與式社造運動,但力氣多花在制度與程序民主化議程上,環境議題仍被嚴重忽略。今天我們看到的「天災」,嚴格說來正是長年下來過度開發加上毫無國土規劃方向所累積的「人禍」!
解嚴以來,中央與地方政治關係從侍從轉為統合,儘管政權輪替,放縱地方與財團濫墾濫伐的政策,骨子裡是一樣的。未來全面發展觀光之際,如果剝削環境的態度依然不改,全球暖化雪上加霜,日後災難只會一次比一次嚴重。
此時此刻,救災、救人與安置當然最重要。然而,如何徹底改變對待自然環境的態度與觀念,擬定完整國土規劃政策,甚至改變耗能住宅營造模式,在災後重建過程中也許更重要。
土石流現象其實正嚴重警告我們,美麗家園與國土基礎正在流失。那曾經歷高度開發的拉丁美洲,在雨林與家園逐漸消失前,每逢天雨便到處出現土石流。幸運的是,由於他們是聯合國成員,八○年代後接受許多先進國經援與復甦計劃,在地組織者有意識地在社區重建過程中採用了從下而上的「草根培力」模型,結合原居民一起實踐「自力造屋」式的家園重建,把新觀念和新技術交到人民手上。墨西哥自力造屋運動曾在七○年代改寫了北美和歐陸以建築師為主軸的建築史,創造了「人民建築」,至今仍是影響世界社區重建和草根培力的典範。
甚至,他們通過國際環保組織協助,引進最新「自然孵育」觀念,捨棄對農藥的依賴,恢復原民祖先尊重生態循環的有機耕種技術等,讓土地避免永久性傷害並得以休養生息。
徹底改造不良住宅
八八水災固然造成前所未有的災難,但如果可以因此徹底改變過去不當的環境政策,結合原居民徹底執行「國土保育計劃」,恐怕是當務之急。甚者,若能把握家園重建的執行過程,促進跨國重建技術的交流學習,也可以讓台灣結束孤立狀態,重返國際環保網絡之中。換言之,通過災後重建而讓台灣國土規劃可以有「結構性轉型」的契機,也趁機讓新住宅與社區建築得以結合關照生態與低碳的新營造技術,搭配太陽新能源發電,徹底改造台灣現有品質不良的住宅。在摧毀性災難中進行政策改造和技術創新,這樣積極打造的災後重建經驗,相信日後必能成為世界典範。
哲人尼采曾說:「受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在殘破的瓦礫堆和失去親人的哀悼聲中,我們都要學習如何咬著牙以創新觀念重建家園山河,養育未來新國土。(作者為台灣藝術大學文創學程教師 )
2012年又要選沒有治國能力的馬英九嗎? BY TT
2009/08/15 11:55:12 瀏覽4686|回應24|推薦3
莫拉克颱風馬政府不是慢半拍,而是慢好幾大拍,難怪台灣南部會嚴重受創。先是動員救災人員,特別是國軍數目不足且太遲,調動裝備太少,就連開國安會議也是颱風過後一星期,大家早已自力救濟,緊急該做的也已快做完之後的事。不管是緊急動員令或接受國外救援,馬都親自在電視媒體上解釋還沒嚴重到有此必要,但當民眾和國內外媒體批評馬政府無能,動作太慢且拒絕外國幫助時,馬劉卻怪罪起外交部官員,且威脅將議處他們。
馬擅長的是有功全歸自己,有過全賴他人,88水災責任他先是推卸給氣象局預測不過準確,救災是地方政府責任,他們反應太慢,最後是外交部官員失職。至少現在不管藍綠,無論何種媒體或網路資訊,除了極少數馬屁精還在替他辯護外,民眾幾乎一致大罵,民調有近90%民眾認為馬無治國能力,CNN一萬多份網調有約81%認為馬應該下台負責。馬的無能並非無跡可循,早在他當市長時已經再清楚不過,在總統選舉時選民卻選擇健忘,把選票投給他。
馬做事一向拘泥,沒有魄力,這是大家非常熟習的,並不是88水災發生之後才知道的事。如果大家有點記憶,納莉颱風時台北市因為馬市長沒有做好準備,且欠缺有效協調與指揮,忘記關閉水門,多半抽水機故障,導致全市淹水,松山南港更變成水鄉澤國,據報導近30人被淹死,幾萬戶和汽車泡水,就連剛通車不久的捷運藍線也因灌水而停駛好幾個月,台北損失千百億。
馬不管當市長或總統,沒有人不知道他是無能的,大家都認為苛政猛於虎,無能又猛於苛政。馬在八年市長任內政策多項失敗且弊案連連,除了2001年納莉颱風外,2003年SARS傳染事件處理也慢了一大拍,造成三十多人死亡,一百多人感染;貓空纜車弊案至今無法解決,纜車無法行駛且有倒塌之虞;圓環改建使台北市最受歡迎的大眾市場從台北市消失;萬華地下商場下場亦同;小巨蛋和內湖捷運線的規劃使它們的建造問題重重。但在沒有良心的親馬媒體運作下,小馬哥卻能成為英明的首都市長,選民也選擇忘記他的無能,讓他以絕對多數當選總統,當然他當選總統後國事混亂,處處出事,現在水災處理不當也都只是意料中事。
2012年很快就會來,到時民眾還記得馬的無能嗎?是否又要憑著藍綠,假裝健忘又把選票投給他呢?民眾,快覺醒吧,如果選票不能不投給泛藍,也請先推出一個有能力治理台灣的候選人。
藝人與政客 BY 洛杉基(Rocky)
2009/08/15 12:01:32 瀏覽7467|回應4|推薦19
生活在臺灣,每天都很精彩。打開電視或報紙,不是藝人的八卦,就是政客的新聞。藝人與政客,同樣是臺灣人緊張、單調生活裏,不可或缺的調劑品。
幾十年前,藝人被稱之為「戲子」,社會地位不高;民意代表也大半是地方流氓、黑道出身,同樣也是讓人瞧不起。直到最近這十多年來,政黨開放,媒體自由,加上地方選舉無年不興,藝人與政客才得以冒出頭來,成為媒體寵兒,民眾每日茶餘飯後的主要話題。
於是,特殊的社交文化逐漸在臺灣形成:女士們聚在一起,自然談起藝人八卦 -- 那個女藝人又跟那個大亨離婚了,那個女藝人又跟那個男藝人牽手上旅館了,。。。,等等;先生們聚在一起,則喜歡對政治高談闊論,那個政客有說了什麽渾話,那個政黨又做了什麽蠢事,。。。,等等。上了美容院、理髮店,女士們自然而然拿起八卦雜誌,吸收藝人最新動態與緋聞;男士們則習慣盯著報紙看政治新聞。男女有別,各取所需,各有各的偏愛。
根據我個人觀察,藝人與政客,其實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他們都需要 有 鎂光燈 :
藝人要有知名度、曝光率,才能賺進鈔票,所以他們需要不斷製造新聞。政客們,也同樣要有知名度、曝光率,才能得到選票,所以他們也必須不斷製造新聞。
因此,你可以看到藝人拼命上節目,增加曝光率,對狗仔隊又愛有恨,最氣狗仔們該來的時候不來,不該來的時候,無所不在。政客們也是一樣,在立法院開會,看到有電視機鏡頭對著他(她)的時候,立刻對官員大聲咆哮,對敵營立委拳打腳踢。藍綠陣營還會互相配合,一起作秀,讓民眾知道他們是如何戮力從公,沒有怠惰,他們如何為人民犧牲,為百姓掛彩。
你也可以瞭解爲什麽政客們,一定要穿著繡有名字的背心、夾克,擠在總統、黨主席的身邊,沾他們的光出現在鏡頭裏;市議員們,一遇到有什麽公共工程、大眾交通運輸出包,一定要在鏡頭前指著市長大人的鼻子罵,讓人民知道他是如何無懼于權勢,全心為民喉舌。
選舉前,政客們必須密集粉墨登場,效法藝人製造 MV 。雖然動作笨拙,外形不上鏡,看多了甚至還會讓人倒胃,但是行銷自己很重要。因此每到選舉前,各政黨候選人 MV 出現在電視屏幕上的次數,比 X 牛提神飲料、臺灣啤酒廣告次數還多,曝光率遠遠超過藝人,簡直喧賓奪主。
他們都需要包裝 :
臺灣的藝人、歌星,紅遍中國大陸及東南亞,靠的就是經紀人高明的包裝。即令演技不怎麼樣,歌喉也高明不到那裡去,說話也口齒不清,但是經過刻意包裝,媒體配合炒作,自然引來粉絲一大堆,大筆鈔票入袋。年紀大的藝人,還需要定期花大錢拉皮、注射肉毒桿菌,讓自己看起來年輕,成為藝壇常青樹。
臺灣的政客,也有專屬的化妝師,為他們撲粉美容化妝,出了緋聞,有人專責為他遮羞闢謠,處理善後。年紀大的,也是會去拉皮注射肉毒桿菌,動手術除掉眼袋、魚尾紋、老人斑,爲了就是要讓選民認為他依然還是青年才俊。還要不停地運動跑步拉單槓,讓民眾認為他依然是尾活龍。
他們都怕緋聞:
臺灣雖然不算是個「性保守」的社會,但是對藝人、政客,道德要求卻高。這是個十分矛盾的事。
狗仔隊對挖掘藝人、政客的八掛緋聞,出力最大、貢獻最多,也是民眾最關心的話題。只要偷拍到那個藝人跟那個藝人、富豪、名模拍拖,就立刻造成轟動。有時候藝人可能可以借此出名,但更多時候會造成身敗名裂,讓藝人是又愛又恨。
政客們的八卦緋聞,通常下場都很慘。婚外情、三人枕頭,都是禁忌。但是很多政客上半身的「大頭」管不了下半身的「小頭」,夜路走多了,還是會遇上鬼。譬如以前的新黨的璩 X 鳳,民進黨的 林 X 模、張 X 雄、蔡 X 芳,無黨籍的金 X 梅,國民黨的李 X 源、章 X 嚴等等,都上了八卦雜誌、花邊新聞,其精彩逗趣,簡直可以與藝人爭輝。
這些外遇新聞,無論真假,每到了選舉時候,都會成為對手攻擊的話題。於是可憐的政客妻子就必須站在鏡頭前,咽下淚水為丈夫闢謠,說她「永遠相信她的先生,無條件支持他到底!」,甚至可以當衆下跪詛咒,取信于民。政客們的妻子,遇到老公偷腥,必須面臨天人交戰的苦處,中外皆然(像美國克林頓總統,最為經典),所以也沒有什麽好大驚小怪的。唯一的安慰,就是幫助政客丈夫當選後,就可以跟著吃香喝辣,享盡榮華富貴,有野心的還可以垂簾聽政。所以因為先生出軌的小小不愉快,很快就可以得到足夠的補償。
藝人與政客, 都是 從事 show business (做秀業) :
藝人與政客, 從事的職業, 嚴格說起來,都是 show business ( 作秀業 ) 。 藝人靠演技來作秀賺鈔票,政客也是靠演技來作秀賺選票,基本上沒有什麽不同。
藝人成名前,需要上演藝學校進修,懂得如何扮演好角色,或練就好的歌喉,或練好舞技。喜怒哀樂的各種表情,更要活學活用、學到自然呈現。
政客出頭前,也是需要到該政黨成立的學校,去瞭解如何成為一個讓人信服的演說家、辯論家。即令說謊,都要學會面不改色。該哭的時候哭,該亢奮的時候亢奮,該罵的時候國罵臺罵雙管齊下、口無遮攔,該當衆下跪的時候下跪,一定要忘掉什麽狗屎「男兒膝下有黃金」這種迂腐的思想;該指天發誓說:「我要是說謊就全家死光光」的時候,心裡想的是「全家就是你家」而不會感到心虛,讓民眾看出破綻。這些秀場的絕活都學會以後,就可以行走江湖,靠一張嘴打遍天下無敵手。
藝人與政客,舞臺互換:
因為藝人與政客,基本功夫相同,職業訓練相似,所以藝政雙棲,或藝政舞臺互換,再也自然不過。這在國外,是常有得事,如美國的雷根總統,加州史瓦辛格州長,都是從藝人轉換跑道成為政客。
在台灣,有「唱愛拼才會贏」的歌星葉啟田當上了立委,也有唱「榕樹下」出名的余天當了立委。跟他們的唱的歌一樣,這些歌星十分受社會底層民眾歡迎。但他們的問政程度,並不像他們唱的歌那樣好,不過民眾並不十分在意。
藝人要能夠延長演藝生命,必須注意外表,會讓女人更女人,男人更 MAN 。
政客就沒有這個優勢。因為政治面具遮住了女政客的美貌,也讓她失去了女人的吸引力。女人與之保持距離,男人看了害怕,因此各政黨老處女比比皆是,殊為可惜。
現在有政客轉型成辣妹跨入藝界,讓人耳目一新。以謝欣霓立委在立法院大膽作秀的功力,要在藝界大膽作秀,絕對是水到渠成。
說實在的,過去看到謝欣霓前立委在立法院伶牙俐齒,攻擊馬英九的特別費案,讓馬英九差點馬失前蹄,讓很多泛藍選民,恨她恨得牙癢癢的。雖然謝欣霓長相實在不壞,但是政治讓她不像個女人,伶牙俐齒讓她失去女人味。如今再看到她的嬌媚,令人難以抗拒,也讓人很快忘掉了她過去令人討厭的一面。
如果各個女性政治人物,都能以謝前立委為師,把政治舞臺當成藝人秀場,讓人見識她溫柔美麗性感的一面,成為男性政治惡鬥之間的緩衝板,或許可以讓政治圈少些暴戾,多些和諧,多些人情味。這未必不是臺灣人之福!
--- 洛杉基 寫於台北市 08/01/2009
【後話】此篇「精華版」獲登《旺報》8/11 日創刊號,與有榮焉。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