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兵,中國想說什麼?

閱兵從本質上說就是“國家歌劇”的演出。不僅中國,世界各國的閱兵式,也都在通過這種“國家歌劇”向世界含蓄地表達某種“主題”。

新中國60周年國慶,舉行了盛大閱兵。像以往一樣,此次閱兵,引起國內外的廣泛關注。事件就一個,議論萬萬千。就像一面鏡子,可以照出各種各樣的面孔一樣,不同的人,不同國家、不同心態,折射出來的閱兵解讀大相徑庭。

但是,中國的用意只有一個。

閱兵史溯源
新中國的閱兵,最早可以追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1931年11月7日,即蘇聯十月革命的慶祝日,經過秋收起義和南昌暴動等血火拼殺,武裝割據了相當地盤的中國共產黨,在瑞金建立了自己的紅色政權,稱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政府主席是毛澤東,“毛主席”的稱呼從此走入中國人的永恆記憶。

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正式成立的當天,瑞金葉坪舉行了隆重的“開國大典”。一系列的政治議程之後,“小新中國”舉行了閱兵式。由大刀、梭鏢和破舊步槍、短褲、草鞋、斗笠、八角帽組成的冷兵器和熱兵器雜陳的“中國工農紅軍”隊伍,以山野夜空下的提燈游行(因為害怕空襲),舉行了世界上絕無僅有的“閱兵”。

盡管如此,它的蘊意依然是明確的:那就是要推翻舊中國,建立新中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成立和閱兵,標志著中國革命從此有了相對正規、完備的組織領導機構和行政體系和軍隊系統。這也是中國共產黨區別于當時多如牛毛的土匪、軍閥的最根本的地方:中共不僅有遠大的建國目標,也有自己完備的國家機器的雛形。相比之下,其他的武裝勢力,都形似烏合之眾。

正式建國前革命戰爭年代,中國共產黨曾經有過5次重大閱兵,每次都有其深刻的內涵在里面。1933年的第二次閱兵,給今天的人們留下了“毛主席”的稱呼和 “八一”的紅色政治文化遺產。而之後的3次重大閱兵,則像三級跳一樣,成為現代重大歷史轉折關頭,中國革命質變性飛躍的生動寫照。

新中國成立至今,共進行了13次閱兵。每一次的形式和寓意都不一樣。

1950年,新中國一周歲。如果說開國大典的閱兵,是萬國牌武器裝備的展覽,此次閱兵最閃亮的一幕,是騎兵方隊6路縱隊,1900匹坐騎全部是白馬。這是舉世無雙的華麗,也是空前絕後的景觀。那不僅僅是視覺的盛宴,也是騎在馬上的共和國,英俊瀟灑的少年軍姿!

一年前,朱德總司令在閱兵式上發布命令向全國進軍;僅僅一年之後,新命令中就出現了這樣的字樣:朝鮮戰爭爆發、美軍進駐中國領土台灣……命令要求中國人民解放軍做好戰斗准備。毫無疑問,1949年的人民解放軍,准星里已牢牢地標定台灣,但是,東北亞局勢的驟然惡化,讓新中國最高層面臨全新而艱難的戰略抉擇。

閱兵後16天,解放軍進入拉薩。第19天,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中國西南東北左右開弓,西藏和平解放,而從10月底到12月,中國人民志願軍,一鼓作氣,連續發起三次戰役,把聯合國軍推回三八線,並于次年1月占領漢城。就像那1900匹白馬昂首奮蹄的圖騰所展示的,新中國氣勢如虹!

中國和中國軍隊歷史上又一頁篇章,揭開了。

閱與不閱
之後的閱兵式,令人目不暇接。1953年,閱兵式上出現了中國人民志願軍方隊。這是繼中國遠征軍出擊緬甸之後,中國軍隊第二次在國門之外,抗擊強敵,並大勝而歸。“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當年的毛澤東眺望祖國山河,筆下如此感慨。在那遍地英雄中就有著四年前的白馬戰士,他們從天安門跨過鴨綠江,打過三八線,堅守上甘嶺。

現在,他們回來了,帶著滿身的硝煙焦土,走上天安門觀禮台。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序列中,到目前為止唯一一次使用中國人民志願軍的稱謂。他們看著著裝不同的戰友從面前走過,忍不住心中陣陣激動:由蘇制喀秋莎火箭炮組成的方隊,走過來了。在朝鮮戰爭後期,隨著大批蘇式裝備的到位,中國軍隊與聯合國軍的裝備差距已迅速縮小。特別是曾經在歐洲戰場讓納粹德軍聞風喪膽的“喀秋莎”火箭炮,開起火來如疾風暴雨,不僅讓人在實體上受到殺傷,在心理上也感到恐懼。

在極端劣勢的情況下,中國軍隊尚且把聯合國軍打得丟盔卸甲,面對成建制換裝同等裝備的對手,美國人事實上已經失去了“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和錯誤的對手”繼續打下去的信心。停戰談判開始了。中國勝利了。後來日本人說,日本就是從朝鮮戰爭中才真正相信,中國人是真的站起來了!

由于“三年自然災害”等因素,自1960年開始取消了每年閱兵的慣例。1971年至1983年,每年的10月1日,北京都以大型的游園聯歡活動等其他形式慶祝國慶。1979年這一年,南疆戰事轟轟烈烈。舉國爭頌新一代最可愛的人,到處在唱《血染的風採》。這一年是建國30周年。國家既沒有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也沒有組織群眾在天安門廣場舉行游行活動。10月1日的天安門廣場,與往常一樣,只有游人徜徉,鴿子翻飛。作為對共和國30年的慶賀,中共中央于9月 30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一個國慶招待會。

就在這貌似平靜的一年,中國這條巨大的航船,慢慢地轉向了……

鄧時代的閱兵
直到1984年,閱兵式才恢複,並成為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一次閱兵。此次閱兵,從外觀上一眼就可以看出中國求新突變的心聲。

1984年的國慶閱兵有幾個搶眼的地方:總體上如果我們概略地歸納,可以將1959年建國十周年以前的11次閱兵稱為毛澤東時代的閱兵式;間隔25年之後,黨的第二代領導核心形成,本年度檢閱部隊的首長,正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

筆者時已成為這支英雄部隊的初級軍官。受1979年那場戰爭激發出來的新時代英雄主義的激勵,筆者投筆從戎。但接著就感受到軍隊在整個國家轉型中的變革:軍官再也不從士兵直接生成,所以筆者作為全軍首批軍校生即學生官,也一起載入共和國的軍事史。筆者還參加了“802”華北軍事大演習。由于這些直接的體驗,當我親眼目睹這次閱兵的場景,心中百感交集。

迄今為止,所有的報刊文獻都說,這次閱兵是建國以來規模最大、裝備最新、機械化程度最高的一次大閱兵;說壓軸的海軍導彈部隊方隊、空軍地空導彈部隊方隊引人注目,說武警部隊和女兵首次向全世界亮相,特別說戰略導彈部隊的出場一鳴驚人。

這都沒有錯。但這只不過是表面現象。只有身在其中的人,能感到那場閱兵的巨大寓意。

全國、全世界的人都注意到了一個奇特的現象:受閱部隊和天安門城樓上觀禮的解放軍將領們的衣服不一樣!觀禮者還穿著的確良軍服,戴著解放帽,而受閱方隊卻是大簷帽、軟肩章。這個簡單的對比,正好是一個喻示:中國軍隊和當時的整個國家一樣,正處于變革之中、前進之中。

受閱編隊中,海軍、空軍以及裝甲兵、炮兵的方隊大大增加。46個方隊中,步兵方隊只有5個,而空中梯隊也有5個。

這就是1979年那場邊境自衛戰爭給中國軍隊帶來的變化。中國軍隊開始注重合成,步兵和地面力量的主力地位在悄悄地發生著變化。

中國的第二代領導人,敏銳地感覺到世界政治形勢和軍事形勢的劇變,也深刻地醒悟到自身的差距。

一年後,百萬大裁軍開始。

三年後,軍隊重新實施軍銜制。

閱兵是一種“國家歌劇”
1999年的閱兵是新中國20世紀最後一次閱兵,也是黨的第三代領導核心第一次在天安門廣場檢閱三軍部隊。江澤民(相關)在北京軍區司令員李新良的陪同下,乘坐特制的紅旗敞篷轎車檢閱了由42個陸海空和武警方隊。

裝備是另一個抓人眼球的亮點。此次大閱兵展示的武器裝備中,只有一種型號的自行火箭炮和自行加農榴彈炮參加過1984年閱兵,其余全是新型武器裝備。直升機編隊、空中加油機“H-6”,類似法國“飛魚”的海軍導彈、新型戰略導彈引起一陣陣驚嘆。外國通訊社對于1999年我國的國慶大閱兵展示的新武器有多種報道。其中美聯社、俄通社等外國通訊社報道說:中國今天展示了一些最新軍事裝備,突出表明這支軍隊的實力在日益增強。

陸軍航空兵、海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特警和預備役部隊首次出現在受閱的隊伍里。中國武裝力量構成的所有成分在此次閱兵中盡顯風採,為世紀末的中國,抹上了一道壯麗的亮色。

1999年的閱兵可以作為2009年閱兵最近的參照。就軍隊結構和裝備發展而言,10年來的進步歷歷在目。1999年閱兵的42個陸海空方(梯)隊中,裝備方隊25個。2009年閱兵,裝備方隊達到30個,空中梯隊12個。更重要的是,此次閱兵的所有裝備,均基本實現國產化。毫無疑問,這是30年來中國軍隊現代化的縮影。

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現代戰爭呈現出信息化和空中化的鮮明技術特征。太空技術和網絡技術在軍事領域的應用,更使軍事領域出現顛覆傳統戰爭的趨勢。由軍事技術的質變,帶來的軍事編制、軍事學說的變化,最終必將導致新型軍隊的出現。而新型軍隊的出現,往往伴隨持續的戰爭,和世界政治格局的重新洗牌,歷史就是這樣改變的,並繼續被改變。正是看到了隱藏在這一事實背後的玄機。

中國軍隊自1991年海灣戰爭後展開了新的軍事變革。空軍提出從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轉變,海軍提出由近岸向近海發展,造航空母艦的話題也不再羞羞答答。三軍裝備建設都有重大進展,出現在閱兵式上的新型戰略導彈、遠程巡航導彈、預警機、無人機、衛星通信設備及主戰坦克和輕重搭配的主戰飛機、戰斗轟炸機就是直接的說明。

正如中央軍委委員、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梁光烈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指出的那樣:新中國成立之初,我軍陸軍裝備大多是從敵人手中繳獲的“雜牌”,海、空軍裝備數量很少,性能也很落後。現在,我們在天上有軍事衛星、先進戰機,地面有新型主戰坦克、各種火炮、導彈,海上有先進艦艇、潛艇,可以說西方發達國家擁有的各類裝備,我軍基本都有了,而且不少裝備的性能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既體現了我軍現代化水平,也反映了國家科技實力的巨大變化。

閱兵從本質上說就是“國家歌劇”的演出。不僅中國,世界各國的閱兵式,也都在通過這種“國家歌劇”向世界含蓄地表達某種“主題”。以眼下的這次閱兵而言,筆者認為,中國通過21世紀的第一次閱兵,意在告訴世界:中國建設和諧世界,追求世界和平的決心是堅定不移的;中國不僅有這樣的善意,還擁有支撐善意的力量。

當今世界上,一直不乏始終杯葛、阻撓中國的現代化建設的勢力。不僅無休無止地制造中國威脅論,還以軍事基地、或明或暗的軍事聯盟,對中國構築“C”字形陸海戰略包圍圈,支持一些國家侵害中國的島嶼,支持台獨,支持民族分裂分子在中國國內制造動亂。此時此刻,中國以嶄新的軍姿,同時展示多達52型的軍事裝備,就是要告訴那些國際反華勢力和民族分裂勢力,各種幹擾、破壞活動,都是徒勞的,都不能阻擋中國現代化發展的堅定步伐。56個立體方隊,以無言的誓言宣示:中國主張世界和平的決心是堅定的,但中國維護自己利益,捍衛世界和平的決心同樣是堅定的。

如果說戰爭年代的5次重大閱兵,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帶領整個民族走向新中國;建國後的13次國慶大閱兵和2次軍種閱兵,則標志著20世紀的中國以新的步伐、新的面貌,闊步走向新世紀。而即將進行的2009年閱兵,則是21世紀的中國,向著民族複興的輝煌頂點,誓師出征。正像那些生動畫面所展示的,中國共產黨,中國軍隊,中國人民,她苦難的歷史和曲折的征程,過去是激動人心的,今天依然令人驚嘆。她所展現的精神和力量,誠如索爾茲伯里在《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一書結尾所言:正激勵著一個有著十三億人口的民族,“向著一個無人能夠預言的未來前進”。(作者為著名軍事評論員、空軍大校)■


關于閱兵的爭議  撰稿‧宋魯鄭

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國情,相互借鑒也是常有之事。但如果硬要把一方當作另一方的標准可就謬以千里了。

7月14日,是法國國慶節。與往常一樣,在法國的象征香榭里舍大街舉行了閱兵式。由于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中國也將舉行閱兵式,因此,對中法兩國進行一番比較還是頗有現實意義。

和中國不同,法國國慶節年年舉行閱兵儀式,已經常態化。因此,想必與閱兵相關聯的機構、人員平時都要保留。畢竟國慶游行興師動眾,僅憑臨時集訓是來不及的,而且好別出心裁的法國,幾乎每年游行隊伍的構成都有一定的變動,不提前計劃和安排怎麼保証閱兵的成功?不過這樣下來,每年的國慶閱兵耗資是相當巨大的。中國現在的慣例是十年一閱,其聲勢自然不凡。畢竟要展示十年間軍事上的各種進步,其規模自然不可能小。況且,在西方閱兵最大成本是人力,在中國卻並不是。

法國每次國慶閱兵都是三個總動員:政治總動員、三軍總動員和媒體總動員。所有的政治人物都要出頭露面,甚至包括卸任的前領導人、反對黨領導人等。陸海空三軍更是齊齊亮相,一展雄姿。媒體更是不遑多讓,從一大早就開始現場直播,直到全程結束。而貫穿全程的是愛國主義教育。法國自路易十四和拿破崙時代,就形成了大國意識。這種大國自豪感無時不在。這當然與歷代、歷朝、歷屆政府的努力分不開。

法國國慶閱兵,還往往把外交與內政裹挾進來。去年,總統耶高奇邀請地中海沿岸國家包括頗有爭議的敘利亞總統出席,建立地中海聯盟。以進一步突出法國的大國地位。今年,法國更邀請印度軍隊參加閱兵式,400名印度士兵組成的方隊走過香街,格外引人注目。當然,印度也是年年都舉行國慶閱兵式,兩個國家算是找到共同點了。不過這一次邀請印度士兵和總理出席,其表面目的是為了軍購,但恐怕還有借印度平衡中國的戰略目標吧。

法國的閱兵式也曾出現過中國方隊。二十年前,法國大革命二百周年,跑到海外的一幫流亡人士在法國的扶持下居然也組成一個方隊,行走在香街上。只可惜,這些人很快就被法國政府拋棄了。說起裹挾到國慶閱兵式上的內政,更為有趣。去年由于前總統希拉克反對邀請敘利亞總統未果,毅然決定抵制。誰都知道希拉克和耶高奇雖然同屬一黨,但雙方卻存在歷史積怨,希拉克也不支持耶高奇競選總統。所以,耶高奇去年第一次閱兵就頗不給希拉克面子。另外一個有趣的事情是閱兵前一天總理還生龍活虎地工作,但到了國慶這一天,如此重大的場合卻稱病不能出席。國慶一結束,他又再次生龍活虎地工作了。

其實,法國閱不閱兵,如何閱兵,是法國的內政。外人自然不必說三道四。但是奇怪的是,面對今年中國將要舉行的國慶閱兵,海內外卻已經掀起一股濁浪。要求取消的噪音不斷。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其取消的理由居然是“閱兵是極權國家的傳統和偏好”。這麼說來,法國和印度都是極權國家了。

如果中國十年舉行一次是極權國家,那麼每年都要舉行閱兵的法國和印度豈不成了超級極權了?還有人說,今年是世界經濟危機,應該取消。難道法國和印度都不是全球化中的一環,不受經濟危機影響?(法國總統耶高奇國慶節當天已經聲明,不會因為經濟危機而減少國防開支。)難道經濟危機的發源地美國,不知道世道艱難,還要舉行歷史上規模最大、斥資最多的總統就職儀式?

隨著中國的崛起,世界越來越多地關注中國,關注中國的一言一行。這本無可厚非,也是中國成為大國的証明和必經的考驗。但在這一過程中卻出現兩個極端。一是上面所提到的雙重標准。另一個就是一切以西方為標准來衡量中國。其實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國情,相互借鑒也是常有之事。但如果硬要把一方當作另一方的標准可就謬以千里了。從歷史上看,還真的有不少荒唐之事。

比如中國強大的時候,許多國家自動地把中國作為標准。日本就認為自己的萬世一系不如中國的改朝換代科學,應該向中國學習。法國啟蒙大師伏爾泰也曾把中國當作偶像。當然,西方強大時,許多國家不由自主地把西方的一切都作為標准。當然,除了弱小一方主動把強大一方當作標准外,還有強大一方強要把自己的標准當作全球標准。這其中,還曾造成過極大的誤會。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向來講究禮儀的中國卻被英國描繪成野蠻之徒。除了宣傳的需要外,確實與一件“誤會”有關。中英在廣州對峙,英國希望談判解決(實是以武力相威脅,不戰而屈人之兵),于是派特使打著白旗去要求談判,結果遭到中國軍隊炮轟。于是英國痛斥中國野蠻、落後。

其實,打白旗表示談判這種規則僅在當時的歐洲通行,在其他地區並沒有形成共識。此後東西方多次衝突都和不同的標准與規則有關。而這個過程也就是西方標准強迫他國接受的過程。比如強行派駐使館人員,使館人員享受特權,都是當時西方的標准。中國只是由于不夠強大,戰敗後也只得接受西方的規則罷了。否則,如果是中國取得勝利,肯定還是中國的“朝貢體系”成為全球規則。

當然,中國落後的時候,某些群體主動把西方標准奉為至寶,還是有情可原。畢竟,歷史上中國強大的時候,西方的精英階層也犯過同樣的錯誤。但是,當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美國最大的債主時,再把西方的一切作為標准,這種思維定勢可以休矣!(作者為巴黎文化沙龍副會長、秘書長,法國《歐洲時報》時事撰稿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