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24 04:24 am

「鯰繪」以巨鯰、鹿島明神、要石作為三種主視覺,內容五花八門。有的詛咒巨鯰為地震元兇,有的讚賞牠掃除了社會積弊,有的斥責牠幫重建商家大發災難財,造型誇張,文字挖苦……

鹿島明神用「要石」鎮懾大鯰。簡白/圖片提供
a.

日本時間3月11日下午2時46分,本州東北地方太平洋海域,震央約在宮城縣牡鹿半島東南東方130公里處,發生「矩震級」規模9級海溝型地震,威力高達十六年前7.5級阪神地震的1,450倍。地殼搖動程度之巨,已非芮氏地震量表所能涵括,日本氣象廳幾經修正,因而決定採用足以反映地震過程物理實質內容的矩震級標識,定調為9級,認定屬於日本觀測史上最強烈的地震,命名為「平成23年(2011)東北地方太平洋海域地震」(2011 off the Pacific coast of Tohoku Earthquake)。

美國地質調查所進一步指出,3月11日的日本東北地震,創下自1900年以來,世界第四大規模的地震,僅次於1960年智利地震、1964年美國阿拉斯加地震、2004年印尼蘇門答臘海域地震。

宮城縣海域面對著北美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傾軋,形成東北-西南走向的日本海溝,向來地殼震動頻繁,在日本地震研究學界赫赫有名,專屬名稱「宮城縣沖地震」。事實上,該海域天天都發生地殼震動,無日無之,只是微量不為人知而已。NHK的仙台放送局每個星期五,都會製作一周宮城縣海域地殼震動圖表,詳加解說,讓當地居民了解。官方地震調查研究推進本部曾經報告,「宮城縣沖地震」周期為25-40年,距上回發生7.4級的1978年起評估,2010年一月起十年內發生率為30%,三十年內發生率則為99%,大膽直言下次大規模「宮城縣沖地震」極有可能在2020年之前發生。

天威難測,地威也難測,這次的「宮城縣沖地震」早來了九年。地震調查研究推進本部的「鐵口」,雖不中,亦不遠矣。

b.

日本東北地震後,3月13日,《英國獨立報》星期日版的首頁,巨幅刊登一枚赤紅色日章旗,圓圈內以日文寫著「がんばれ﹑日本. がんばれ﹑東北」,圓圈下再加註英文:「Don't give up, Japan, Don't give up, Tohoku.」編排別致醒目。對比同業光會連篇累牘採用外電照片,《獨立報》的做法充滿創意和溫馨,普獲好評。一位倫敦市民接受BBC採訪時表示,《獨立報》此舉「傳達了我們的心聲」。

隔天14日,英國《每日鏡報》在報頭下方,打印一行日文,「日本﹑みなさんは一人じゃない」(日本,各位並不孤單),字體小雖小,也算聊表心意。

地理位置、地緣政治常被拿來與日本相提並論的英國,幾乎不見地震,百年前大部分的英國人絕少聽過earthquake一詞,更別說親身經歷地震的滋味了。但日本地震學的發展,卻與對地震現象陌生的英國,有段傳奇式的「姻緣」。

明治時代1880年,出身英格蘭利物浦的採礦專家兼地質學者約翰‧米爾恩(John Milne),正於日本關東講學,二月間在橫濱巧遇5.5級地震,大感驚訝詫異,決心探究到底,呼籲日本官方協同旅日外國學者,籌組專門研究機構。同年四月,世界首見的地震學術組織「日本地震學會」誕生,翌年會員多達117名,大多數為外籍人士,日籍僅占37名。

1881年五月,米爾恩與淨土真宗西本願寺函館別院住持長女崛川利根,排除宗教信仰衝突,在缺乏親戚祝福下,兩人於東京靈南坂教堂私訂終身。從此米爾恩傾心栽進地震學領域,出版專著、倡導耐震建築,並設計初期的地震測度儀器,架設於東瀛各地。

米爾恩夫婦1895年返回英國,定居氣候溫和的英格蘭南部威特島。米爾恩繼續從事地震研究,獲東京帝大跨海頒贈名譽教授銜號,直至1913年六十三歲逝世。他不但是日本地震學的開創者,也是歐洲地震學的先驅人物,備受尊崇。

c.

鹿島明神跟大鯰互用頭頸角力,憂怕蕭條的風俗業者幫明神加油,喜發災難財的建築業者幫大鯰打氣。
簡白/圖片提供
比起東北地方,這次地震茨城縣受害相較輕微。位於該縣東南部鹿嶋市的鹿島神宮,身為開基兩千年以上鎮懾地震的神祇靈社,僅有入口處石製鳥居斷落,信眾額手稱慶又稱奇。

日本古代相傳,藏身地底下的巨龍,激烈扭動便會造成地震。到了十六世紀,巨龍傳說退散,大鯰傳說甚囂塵上。民間相信,鹿島神明出遊他方之際,妖怪鯰魚經常乘機搗亂釀災,因此鹿島神明在靈社境內埋設「要石」,深延地土之下,藉以壓伏妖鯰。

戰國時代1586年一月,琵琶湖東方、南方發生地震(今推估約8級),豐臣秀吉當時駐居坂本城(位於今滋賀縣大津市),擔驚受怕,趕緊移駕直奔大坂城。朝鮮戰役(1591-1598)初期,他命令闢建京都指月山伏見城,原先打算作為隱居處所兼接待明朝使節、宣揚國威之用,特別遠從九州發信給伏見城監造武將前田玄以,指示「城郭結構必須耐得住『鯰魚』作怪」。

果不其然,豐臣秀吉憂心成真,1596年9月4日午夜零時左右,京都南方地區發生7級地震,死傷千人,伏見城天守閣毀壞。頑強的豐臣秀吉,兩天後立刻改於臨近的木幡山動土重建,即為木幡山伏見城。新的伏見城躲過震災,沒躲過火災,後來遭豐臣陣營自家武將石田成三燒毀。取代豐臣政權的德川幕府,雖略加改建,終究還是廢棄了。現遺址部分作為明治天皇陵寢。

鯰魚傳說雖然廣泛深入民間,卻不見於檯面上的官方紀錄。低層出身的豐臣秀吉,不拘小節,他把地震擬動物化的「鯰魚信函」,便成為饒富趣味的史料。

d.

1689年春,俳聖松尾芭蕉展開幽遠兩千四百公里的陸奧行旅,盛夏來到濱臨日本海的秋田縣象瀉,深深被水汪汪的海渚島群麗景吸引,讚賞差可映照媲美面向太平洋的宮城縣名勝松島,「松島如笑,象瀉如怨」,歌詠「象瀉苦雨╱西施愁鎖眉黛╱合歡花濕」(以上鄭清茂譯,《奧之細道》聯經版)。

水嶼變丘陵,海面成陌田。號稱擁有「九十九島、八十八湖」的象瀉,1804年7月10日夜晚,遭逢7.1級地震,「突然地面整個抬起,接著激烈搖晃,簡直像夢境般不可置信,想要逃卻腿軟,寸步難移,甚多房屋倒趴地面」(《金浦年代記》)。天亮後居民出外探看,象瀉的海平面竟然消失,地殼隆升(約兩公尺)、土泥浮上,島嶼幻化變作山巒了。半世紀以來,昔日的象瀉仙境,只能從文史作品資料裡頭去追憶,成為令人唏噓的「滄海桑田」的淒美注腳。

e.

江戶時代末期,德川幕府內政外交兩頭燒,外有歐美黑船威逼,內有攘夷倒幕運動,應付不暇。火中添油,「大鯰」翻身跟著接續搞怪,幕府更加焦頭爛額。

1854年日本被迫與美國的東印度艦隊司令培理簽訂開國條約後不久,7月9日,松尾芭蕉的故鄉三重縣伊賀發生7.6級地震,波及古都奈良,一千八百人罹難。好比連續劇似的,該年12月23日、24日、26日,分別發生東海8.4級地震、南海8.4級地震、豐予海峽7.4級地震,死亡估算達三萬人。

再隔年金澤地震、江戶地震,又奪去近萬人性命。

江戶時代末期流行的「鯰繪」。畫中,地震後鹿島明神用劍制服大鯰,上方木工石匠們洋洋得意,下方俳偕師父、插花師父們愁眉苦臉。
簡白/圖片提供
國家正處革命動亂時期,加上天地不仁,災難頻傳。庶民的怒氣總要找個地方發洩,著稱於世的諷刺畫報「鯰繪」(繪即「錦繪」,時事瓦版,可說是一種新聞浮世繪),便在這種背景下引爆盛大流行。「鯰繪」以巨鯰、鹿島明神、要石作為三種主視覺,內容五花八門。有的詛咒巨鯰為地震元兇,有的讚賞牠掃除了社會積弊,有的斥責牠幫重建商家大發災難財,造型誇張,文字挖苦。巨鯰代表著墮落絕望,卻又屬於浴火重生的象徵。官方飽受嘲笑,顏面盡失,多方取締但效果不彰。

柳田國男弟子,也是李維史陀的學生,荷蘭人類學家奧偉翰(Cornelius Ouwehand)的名著《鯰繪──民俗的想像力世界》,涵蓋鯰繪的種類、社會關係、地震淵源、生物學方面,各具獨特的見解。

f.

知性女歌手平原綾香,剛獲得藝術選獎新人賞(大眾藝能部門),她2003年底發表單曲〈Jupiter〉,旋律改編自霍爾斯特《行星組曲》第四曲,由作家吉元由美填詞,狂賣一百萬張。翌年四月新潟地震,〈Jupiter〉屢被當作撫慰人心的鎮魂音樂,傳誦不絕。嘗試將歌詞翻譯如下,作為對於日本東北受災民眾的祝福。

Every day I listen to my heart.
我並非單一的個人。
繫結於胸臆深處──
跨越無止盡時辰的閃耀星星,
綻亮啟示邂逅的奇蹟。

Every day I listen to my heart.
我並非單一的個人,
宇宙敞開襟懷接納。

我兩只空盪盪的手掌,
究竟能夠做些什麼?
傷痛撫觸,冥想閉目,
比失土的夢境更悲哀的是,
拒絕再相信自己。

假使為了學習愛,才有了孤獨的存在,
那事物的起承轉滅,皆蘊涵旨意。

傾聽內心的寂靜的音籟。

若蒙召喚,我願前去天涯海角,
你的淚水亦即我的淚水。

當下緊緊摟抱自己,
感受生命的暖度。

我們,任誰都並非單一個人,
始終被沉默地思戀著,
讚詠生生不息的希望的光點,
永永遠遠,我的歌聲與你合唱。

【2011/03/23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砂山 的頭像
    砂山

    砂之椅子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