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一片楓葉,幾粒白米在小蘗上爆出黃黃的稻殼,在脫離日常的環境中,無須冥想便滿懷秋意……
日本料理看著吃
回國與諸友聚,常聽他們說「吃不動了」。說時就勢撫一撫胃袋,傲然隆起,看來有一個偌大的空間。鼓腹而歌,唱唱卡拉OK,恐怕還屬於溫飽階段,再發展一下才達到美食層次,那時吃日本菜就恰到好處,因為它中看不中吃。日本文學家谷崎潤一郎說過:「人們說日本菜不是吃的,是看的,對於這種說法,我要說,豈止是看的,簡直是冥想的。」
怎麼就具有冥想性呢?谷崎引證了夏目漱石對羊羹的讚美,原來這位文豪曾寫道:
看糕點盤當中,擺著漂亮的羊羹。在所有的糕點裡我最喜好羊羹。並不想吃,但那表面滑潤、緻密而且半透明地承受光線的狀態,怎麼看都是個藝術品。尤其是煉製的,青蔥蔥,有如碧玉與滑石的雜種,看著很舒心。何止於此,青翠的煉製羊羹放在青瓷盤子上,好像剛從青瓷裡面長出來,光滑細潤,不禁想伸手摸一摸。西洋糕點給人以這般快感的一樣也沒有。
吃日本菜好像不是為果腹療飢,樂趣在於賞玩。雜陳於案,宛如小巧而緊湊的庭園,移步換景,大飽眼福,再好客也不好逼人殺風景,吃客也就不必犯愁肚大而不能容。或許是由於什麼東西都倚賴輸入,日本人吃起來只好淺嘗輒止,不像中國地大物博,追求的是豐盛,再設限也擺上四菜一湯。面對一尾鮮魚,我們當即想紅燒、清蒸、糖醋,而日式吃法以生為第一,烤為次,煮又次之,之下就丟掉了。中國烹飪的基本手法是炒,這是一個綜合過程,綜為一體,合成自然不存在的新味道,猶如多民族統一。日本人說自己的民族是單一的,表現在菜肴上,刺身論片,壽司論個,蘿蔔、魔芋、豆腐雜煮一鍋,也各自為戰。飲食無所謂文化性貧困。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論如何吸收外地外國的文化,似乎一個民族的飲食總難變,所以日本人至今仍吃著生魚──一根毛筆兩根筷子,三根棒架構了古老的中國文化,毛筆在日常中逐步被鉛筆鋼筆圓珠筆淘汰,但西餐雖時興,刀叉卻絕無取代筷子的跡象。
中國菜注重色、香、味,這個香是聞的,而日本的美味佳肴追求姿、色。就我的經驗,看不大能刺激食慾,過屠門大嚼,想來是香氣撲鼻。食案上擺滿日本菜,用鼻子聞幾乎沒有香氣,除非趕上季節,小火爐上烤著松茸,香氣也若有若無。正如中國文學研究家青木正兒所言:
我於食物也是比起味來更讚賞香。對於文學美術,也與之同樣,比起其美其巧,毋寧更尊重風韻,即氣息。這是出於我的癖性,並非有別的深刻理由或高超理論。……一般來說,中國的文學美術、花、菜肴,與日本的相比,我覺得高。(〈夜裡香的花〉)
在吃上,日本很講究應時,稱作「旬」,這主要跟食魚有關,所以稱之為「汛」更恰當。一般來說,到了汛期,魚的脂肪增多,便格外好吃。他們原始就多食海鮮,叉捕、鉤釣、網撈,到處遺留著繩紋時代的「貝塚」──吃剩下貝殼魚骨的堆積。我們自古吃豬羊雞鴨,無關乎季節。養一頭豬,到年底宰殺,感覺以年為單位,較為長遠,性子也因之散漫。「旬」因地而異,就東京來說,初夏鰹魚,金秋蘑菇,冬季牡蠣,商家應時叫賣。立夏之前的丑日,日本習俗吃鰻魚,其實鰻魚汛在秋,市場上烤好的鰻魚多是外國養殖的,人為地製造「旬」。以應時為招徠,好像在中國多是賣服裝,「換季大減價」。
天高氣爽,跟朋友驅車去溫泉地箱根的菊花莊嘗秋,那裡以前是御用邸,特意保持著陳舊。竹籃裡的天麩羅,木船上的刺身,泥爐鐵鍋中的鋤燒,在厚實寬闊的木桌上搭配有致,「怎麼看都是個藝術品」。炸一片楓葉,幾粒白米在小蘗上爆出黃黃的稻殼,在脫離日常的環境中,無須冥想便滿懷秋意。吃就吃個意思,這吃倒像是行為藝術。
日本三味
幾位日本朋友去中國旅遊了一圈,鼓腹而歸。問中國菜味道如何,異口同聲:好吃,但,太油了。日本人不好油膩,甚至油炸魚蝦菜蔬,也用紙滲掉浮油。有人天天喝瓶裝水卻還是鬧了肚子,原因不在飲水上,而是胃腸接受不了油水。窮人喝的湯,清亮鑒月,正好給他們喝。日本人出遊前很愛學幾句外國話,像蘿蔔匆匆漬一夜,可以給旅行添一點樂趣。有一個單詞是「北京烤鴨」,聽他們回來說得更溜了,但實際都受不了那肥得流油。想來中國人對肉和油也會越來越不堅持中國特色才對。
反過來,親朋故友問到日本菜如何,我答:好吃,只是太清淡,解饞還須紅燒肉。其實,日本菜也就是三種味道,即鹽味,醬味(醬油或者醬)和鮮味。所謂鮮味,是新鮮魚貝的生味,對於中國人來說,那就是沒味兒。中國菜的鮮味是加工出來的。味蕾感覺的味道基本有四種──甜、鹹、酸、苦,但日本人認為此外還有一種「旨味」。他們大叫「好吃,好吃」,大概就是「旨矣」,外國人卻往往莫名其妙。池田菊苗博士發現海帶的「旨味」成分是麩胺酸鈉,提取為調料,於1909年打出「味之素」的品牌上市。若遇上個劣等廚師,中國菜的鮮味可就全是它的作用了。
大約在八世紀,中國的做醬技術傳入日本,十三世紀中葉日本人從做醬時積存桶底的液體發現了醬油。當初叫法不一,如「漿醬」、「漿油」,現存文獻上最早出現「醬油」一詞是1568年。我國宋代書籍上已記載有醬油,但日本這兩個字並非舶來品。這發明不得了,日本菜從此有了獨特的味道,什麼東西只要加上醬油就算是日本味。然而,也由於十七世紀初開始閉關鎖國,醬油成為萬能調料,徹底封殺了日本人的味覺。味覺單一,心胸就不免狹隘,難以容許價值多樣化。出國帶上速食麵,中國人可能為省錢,日本人卻是擔心找不到日本餐館。那時候解救他們的是「有人類的地方就有中國人,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中國餐館」,中國菜畢竟有醬油味。
日本人毫不客氣地從世界各地拿來豐富的食材,無奇不有,但做法原始而單調。看日本人煞有介事地切生魚片,我們就忍不住笑,那也算大廚?以「和」為貴,「料理」成菜,據說花色近兩千種,卻沒有個性,全變成三兩種味道。歐美人用餐,菜一道一道上,像演戲一樣有轉換有間歇,屬於時間序列型。而日本是空間展開型,所有飯菜都擺在面前,講究視覺美。菜肴本來是誘惑味覺,滿足胃口的,視覺有插花之美,但食之無味,終歸是文不對題。如今人們又要回歸自然了,看重日本菜,就因為它那麼原始。
不撤薑食
女歌人俵萬智在雜誌上連載和歌鑒賞隨筆〈三十一字調色板〉,寫到生薑之歌。例一是一位女歌人的作品,照字面迻譯:「你像那熱湯豆腐一樣靠不住,我就來個生薑似的穩坐不動。」水煮豆腐,全靠了蔥薑提味,以此形容男和女的奇妙關係,頗有點女人使男人成其為男人的意思。想起在經濟蕭條的冬天裡鑽進小酒館喝兩壺淡酒,只要一小鍋無滋無味白雲蒼狗的水煮豆腐,忍俊不禁。
薑,又稱生薑。「能強禦百邪,故謂之薑。」李時珍說:
四月取母薑種之,五月生苗,如初生嫩蘆,而葉稍闊,似竹葉對生,葉亦香。秋社前後新芽頓長,如列指狀,采食無筋,謂之子薑。秋分後者次之,霜後則老矣。
這種草本植物原產於亞洲的熱帶地方,很早以前由中國傳入日本。905年醍醐天皇敕藤原時平等人撰《延喜式》,用漢文記述平安初期宮禁儀式和制度,其中已見生薑栽培。與藤原時平結怨的菅原道真謫守太宰府(今福岡),接到妻子的京都來信,感慨萬端,吟成七律,有云:紙裹生薑稱藥種,竹籠昆布記齋儲。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孔夫子把飲食當作文化,對吃喝非常講究。不僅米飯愈白愈好,魚肉要切得細細,還「不撤薑食」。如此愛吃薑,以致日本作家井上靖創作小說《孔子》,為他虛擬了一個門徒,取名「蔫薑」。薑之蔫者,老薑也;薑桂之性,到老愈辣。井上靖別具匠心,把時代設定在孔子死後三十三年,蔫薑飽經風霜,也到了孔子去世的年歲。七十三歲的蔫薑給孔子研究會、孔子逸話搜集研究會等活動小組作報告,回答問題,闡釋《論語》所記載的三言五語的奧義。其實,《論語》在孔子死後三百年才成書。這部小說是井上靖最後的作品,八十歲上開始執筆,三年後去世,與其說對於他的文學,不如說對於他的人生更富有意義。
辛香的生薑是「禦濕之菜」,在潮潤多黴的日本應該常吃些。日本人喜好單吃薑。吃壽司必佐以薑片,據說是藉之去味。在兩種壽司之間清一清舌苔,如同品酒人喝口茶水才好再品味另一種酒。陸游曾吟詠過「菰首初離水,薑芽淺漬糟」,這種漬薑芽我是在日本才頭一遭品嘗。一根由白漸紅的薑芽擺在盤中,與烤魚什麼的搭配,賞心悅目,於是對曹操感歎「今既得鱸,恨無蜀中生薑耳」的憾事有了些領悟。專賣牛肉蓋澆飯的速食店也必備一罐粉紅色薑絲,酸溜溜的,那是用來下飯的吧。不過,女人要當心,傳說妊娠時吃薑,生兒多指。
吟詠俳句,生薑是秋季的季語,和芝麻山椒紅辣椒一樣。每年九月中旬東京的芝大神宮有廟會,開市賣薑。
梅干すや庭にしたたる紫蘇の汁
- Sep 01 Mon 2008 06:12
日食三帖【聯合報╱李長聲】
- Sep 01 Mon 2008 04:48
船井?
違規廠商名單
97年2月
新鮮生活國際股份有限公司(蔡美慧) |
台中市西屯區河南路2段40之10號1樓 |
「船井-竹鹽纖體全系列」、「船井-每日輕淨Q10身體乳」、「船井竹鹽纖體美人超值組」、「每日輕淨竹鹽強效美體精華」、「船井第2代竹鹽強效美體組」、「船井第2代竹鹽美體組」、「船井竹鹽強效美體精華首賣加贈竹鹽纖體乳液」化粧品廣告 |
廣告宣播內容與衛生署核准不符,違反化粧品衛生管理條例規定。 |
- Sep 01 Mon 2008 00:17
《盜亦有道》──黑幫再現的催眠陷阱 文:古廣奇
Henry: “As far back as I can remember, I always wanted to be a gangster. To me, being a gangster was better than being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一、背景
《盜亦有道》(The Goodfellas, 1990),馬田‧史高西斯 (Martin Scorsese) 繼《的士司機》、《狂牛》之後又一經典之作。劇本改編自尼古拉斯‧比利茲 (Nicholas Pileggi) 的傳記體小說 “Wiseguy: Life in A Mafia Family” (1985)。此書記錄了Henry Hill在黑幫裏的日子。
二、黑幫片七大元素
1.快錢(販賣贓物、打劫錢箱、德航劫案、販賣毒品)
2.暴力(Tommy殺人)
3.女人(妻子、情婦)
4.地位/權力(Paulie支配、Tommy升級、第二次收監的懼怕)
5.背叛(Henry作供)
6.犯罪(賭、毒、賄賂、殺人)
7.懲罰(收監、死亡)
歸納黑幫類型片,都有以上七大元素,The Goodfellas 也不例外。計其肇因,角色皆是貪婪之人。不依正常途徑滿足貪念,就會墮落,繼而順理成章地出現以上七大元素。縱然如此,馬田‧史高西斯絕不因循守舊,光光滿足於融入七大元素;他刻意為本片架設獨特的敘述框架,配以多種催眠手段,令觀眾加倍投入乃至沉迷而不自知。
Henry: “...we always called each other goodfellas.., he's one of us’...You understand? We were goodfellas - wiseguys.”
三、催眠陷阱
█開場:撕破心理障礙
Tommy, Jimmy, Henry 聯手殺掉Billy Batts,動作暴力血腥,並利用紅色的車尾死火燈營造陰森的畫面,卻緊接輕快的背景音樂,挑戰了觀眾對兇案的正常期待(同類片種多以靜默、心跳聲、呼吸聲、緊張音樂等取代)。這個事件恰好是本片的分水嶺(參考附錄),這個片段為後來的暴力鏡頭開路,預示了本片的暴烈性質。導演藉此植下恐懼,在觀眾的心理上先打開缺口。
█催眠之一:第一人稱旁白,兩個敘述者
本片部份採用第一人稱主觀敘事。因為第一人稱敘事觀點並非全知,而且易受敘事角色的性格、經歷、眼界等左右,敘事時就會如《羅生門》一般扭曲事實,滲入主觀色彩。本片更有兩位敘事者,一為男主角Henry,二為其妻Karen。
1. Henry的自圓其說
每當畫面停在Henry的臉上,敘事角度就會由導演的全知角度,轉換至Henry的第一人稱自述。在這個黑幫故事裏,Henry是一個最容易的切入點,成為觀眾的嚮導。因為他是黑幫的一份子,而又顯得比其他人(如Tommy)正常:Henry經常笑,從未殺人,又時常夾在同伴之間排解紛爭。事實上,用社會的眼光看,他的一點也不正常:逃學、用金錢迷惑Karen、外遇、欺騙Paulie偷偷販毒、乃至用德航劫案的錢買一棵最貴的聖誕樹回家。然而他平穩的敘事語氣似乎把壞事都輕輕掩起來,令觀眾不知不覺墮進圈套。他的切入角度看似中肯,實際上極具誘導性,偏離正道至極。Henry是黑幫世界的旅行社導遊,觀眾就如旅行團團員一樣尾隨其後走馬看花。Henry自小立志成為gangster,對黑幫推崇備至,不免說盡好話,把那個世界的腥風血雨美化成平實的風土人情。他的敘述也可能不夠詳細:他可能在「劇情以外」有更多情婦、「撈」更多「偏門」,甚至曾經下殺手,不過在自己的敘述內刻意隱瞞了。既然Henry眼中的黑幫世界經過加工,配以老實商人的包裝,就容易做到愚弄觀眾的效果。
2. Karen的墮落
Karen原本不過是普通猶太家庭裏的平民女子,對Henry的黑幫背景一無所知。透過中途插入的畫外音自白,Karen流露了對Henry上佳的人緣和乖戾的處事手法之著迷。她說:「我知道有些女人在男友給她槍以後,就會完了這段情,我卻沒有。我必須承認,我傾倒了。」結婚前後,她漸漸由毫不知情的局外人變成Henry的助手,並道出了女性眼中的黑幫生活。每次導演用長鏡頭捕捉Henry和Karen的經歷之後(如從後日走進餐廳、毆打鄰居等等),Karen都會為Henry的男性魅力而傾倒,觀眾也與Karen同步潛而默化:由黑幫太太聚會的格格不入,到用錢打發聯邦調查員,直至最後機智地為Henry沖掉毒品,去除罪證,可見Karen對黑幫生活由抗拒變成接受,再慢慢融入其中。起初,Karen和觀眾站在同一立場,對黑幫世界感到驚奇;也因為Karen的觀點較為貼近群眾,觀眾容易與之共同進退。Karen慢慢墮落以後,觀眾卻忘記抽離對Karen的認同感,就會不知不覺跟隨Karen「誤墮黑道」。
此外,第一人稱敘事局限於個人角度,他們不知道的我們都不知道,同時做成懸疑。片中加插Karen的敘事觀點,就暗埋另一位敘事者Henry死亡的可能性。又如Karen片末去找Jimmy求助一幕,她感到好像有危險而不去取禮物,到底Jimmy是否暗下殺機似乎是未知之數。導演巧妙地利用場境去表達她的心態:燈柱上的“One Way”路牌和亮著“Don’t walk”字樣的燈箱,暗示了建築物內是「死路一條」。
█催眠之二:倒敘中的價值重整
電影的開場之後是一場倒敘,補回自1955年至1970年Henry加入黑幫和扶搖直上的經過。Henry在獨白裏劈頭道出當gangster 比當美國總統好。接著展現了童年時仰慕wiseguy享用的好處:賺錢多、受人尊重、有人撐腰、為所欲為。最高的人生目標是金錢和權力,為此可以不擇手段;上學讀書識字一類「正途」則一早被唾棄。「助人快樂之本」是社會共識,不過Henry幫助中槍受傷的路人就被視為「浪費八塊桌布」的無聊之舉;Wiseguy應該不去多管閒事才對。市內的居民似乎全民參與偷盜、買賊贓,而非向警方舉報。審判時,Henry沒有出賣同伴,被判有罪後仍得到獎勵和嘉許,而沒有出現正常親屬傷心或責難之場面。凡此種種,與正常社會道德相悖,片中卻描繪成順理成章之事一般。黑幫價值觀正規化之權輸,是為了權觀眾更容易接受接下來更離經叛道的場面壞事而舖設的。
█催眠之三:探索封閉的黑幫世界,破壞正邪之二元對立
幫會中,地位分得很清,made man 和非 made man 高下立見:made man 的影響力和權力很高;非made man一定不能殺害made man,否則組織絕對不會放過前者。同時,黑幫中人又怕背叛,講求守秘,家庭、親屬、妻子、情婦等等都要合力保密,否則就會受到法律制裁。本片成功地將這種艱難的情況展現出來,並把黑幫世界從我們的正常世界隔離開去。因此,封閉的黑幫無法明白不透過犯罪而獲得滿足的好處。相反,觀眾卻被誘導去嘗試理解黑幫神秘的封閉世界,其帶來的獵奇樂趣或會消磨觀眾心中的成見。
此外,片中缺乏明晰的「正義形象」(通常是辦案精明的警探、義正詞嚴的律司/法官),做成黑幫的邪惡形象寡頭獨大:片初,Henry的父親是世俗眼光的唯一代表,可是之後他除了在Henry和Karen的婚宴之中「閃過」之外,就徹底消失,再也沒有匡正兒子的餘地;片中的警察、調查員、獄卒都是利字當頭,經常收黑錢了事;法官是法律精神的象徵,然而Henry童年官司中的法官都保持沉默,不發一言,似乎暗示在這班黑幫面前法律也奈不了何;Henry的褓姆和情婦都變成了販毒的得力助手;保護證人計劃的政府人員採取溫和的態度與Henry夫婦協商合作,絲毫沒有嫉惡如仇的慍態。由上觀之,本片刻意全面壓制對立意見,?去邪惡的對比,觀眾就更難在片中找出義的立足點,因而在邪惡中失足了。
█催眠之四:暴力正規化,人命貶值
承接片頭的殺人場面,以及Tommy跟Henry的閒聊(I’m funny how?),觀眾得知Tommy此號人物情緒是如何易變,乃至可以隨時下殺手。到後來的侍應Spider、德航事件的滅口、到Tommy遭誅殺等事件,Wise guys每每以笑作為對暴力的回應,其潛台詞就是接受暴力為合理的解決問題方法,就像做家務一樣正常。Henry被警察用槍指著,竟然感到心安,因為 gangster 比警察更可怕。在Henry和Jimmy餐室中爾虞我詐的會面中,觀眾會更加會服膺Henry「殺手會笑著找你,在你最脆弱和孤立的時候來殺你。」的結論。
暴力傷害人命。既然殺人變得常見,人命就會貶值,其代價就是自我的貶值。這顛覆峰了正常的價值觀:無人有權殺人,亦有權不被殺。相反,黑幫裏的規矩是:人人有權殺人,所以避免被殺的權利也相應降低。在這種人人自危的氛圍之下,觀眾就更易接受黑幫「迫不得已」的暴力,甚至視暴力為黑幫世界解決問題的合理方法了。
█催眠之五:輕快配樂與意大利菜的視線轉移
以上兩個元素在片中反覆出現運用:輕快音樂多於角色犯案時奏起,淡化了其中的罪惡色彩;三人坐牢、Henry探望Paulie、1980年幻想被直昇機追捕等等場面,主角都在弄意大利菜,令犯罪融入日常生活(飲食)之中,滅低了觀眾對罪案的反感。
四、結論:禁錮在異世界之中
由於上述種種舖排,觀眾下意識地認同了片中角色,不知不覺成為其中一個 gang。我們跟著他們的腳步,看到的都是他們看到的。我們又偏偏和他們存在於同一個時空裏面(字幕登出事發地點和時間,提醒了觀眾這一點),作為參照的對立意見又被刻意壓制了。我們惟有身不由己地被主觀敘事拖著走,灌輸了犯罪的思想。如前所述,犯罪的根源就是貪婪。試問誰沒有貪念?誰不想要錢、權、性?誰人又肯定我們社會一致認同的規則是正碓無誤的,其中沒有絲毫不公?雖然沒有殘害人命,僵化的法制又把多少人害苦了?本片用合理化的犯法手段把我們迷惑了,引誘我在思想上悄悄出軌……
伍、後記
完場了。觀眾猛然醒悟。都說黑幫裏頭最大的罪過是背叛。然而,他們真正的罪過,並非犯下的罪案,而是他們念念不忘「重操故業」,不甘安穩的心情。回頭省思,最教人吃驚的並非黑幫中人那麼驚世脫俗,而是發現他們跟我們正常人分別的地方太少了。
Jimmy: "Never rat on your friends...and always keep your mouth shut."
- Aug 31 Sun 2008 22:44
V怪客--請叫我V
Voilà! In view, a humble vaudevillian veteran, cast vicariously as both victim and villain by the vicissitudes of fate. This visage, no mere veneer of vanity, is a vestige of the vox populi, now vacant and vanished. However, this valorous visitation of a bygone vexation stands vivified, and has vowed to vanquish these venal and virulent vermin vanguarding vice and vouchsafing the violently vicious and voracious violation of volition! The only verdict is vengeance; a vendetta held as a votive, not in vain, for the value and veracity of such shall one day vindicate the vigilant and the virtuous. Verily, this vichyssoise of verbiage veers most verbose, so let me simply add that it's my very good honor to meet you and you may call me V.
哇啦!一位謙虛的雜耍老手,帶苦難命運的受害者和加害者演出。這個面孔不只是虛華的外表,它是遺存的人民呼聲現已空洞消亡。不過!我對過往煩惱的勇敢訪問者恢復了生命的活力,決心剷除那些引來腐敗墮落邪惡的毒蟲,阻止他們狂暴的惡毒的以及貪婪的對意志的破壞(畫V)!對他們唯一的裁決就是復仇,正義和警惕的信念不會落空,它們的價值和真理終將實現(淫笑)。當然,我這段莫名奇妙的雜碎湯,帶來的是最冗長的自我介紹,所以簡單的說 (脫帽鞠躬),能遇見您是我很大的榮幸,請叫我"V"。
好帥!這出場台詞真是讓人想咬舌自盡...
- Aug 31 Sun 2008 10:30
《評論》 摔角是真是假? 轉貼自摔角圖書館
我告訴你 摔角100%是假的
那些選手都是好朋友 他們在場上攻擊對方 互摑巴掌
打到時間到 一方累了 就躺著讓對方數三秒
下了班 大家一起喝個啤酒 胸口和臉頰還痛著呢
但是那不過只是皮肉的痛 習慣了就不值一提
他們私下和一般人沒兩樣 台上使用絕招的時候都留了一手
垂直落下真那麼垂直??其實手護了一下
不小心搞出人命工作就不保 鬧出人命幹嘛
今天我打真的 明天別人也真的打我
大家有一定的默契 在一定的規則中一來一往不是最好??
觀眾看得高興是最重要的
觀眾要我月面宙返我就連三返
觀眾看我用金臂勾會歡呼我就三餐勾
觀眾滿足了 我得到我得到的 皆大歡喜
摔角是打真的嗎?? 別傻了
摔角是真的還是假的??
我告訴你 摔角100%是真的
根本就不需要拿日摔來說 就算是美摔也一樣
你看Flair用4字固定固定對手 你自己在家試試看那招要怎麼假
你怎麼假就是痛 你怎麼不用力還是痛
差別只在"雞貓子喊叫的痛"跟"哭爹喊娘的痛"的不同
你看RVD的FrogSplash 從那麼高跳下來壓在對手身上
普通人就算只是跳水不小心壓到胸口都得咳個三天
你說那種飛下來壓在胸口上要怎麼假??
我飛小力一點??
你看Austin跟HHH流血和流汗一樣 那要怎麼假??
血是假的??
Austin流了血後被使用固定技(某年WrestleMania時 v.s BretHart)
為了掙脫一用力血還會噴出來
現代的化妝技術應該沒這麼發達
傷口是舊傷口??我看是傷口根本沒癒和過
你要一個選手白的上場紅的下台
你說要怎麼假??
摔角是打真的嗎??拼了命地在打
所以 摔角是真的 但也是假的
我只能說
手段是真的 心態是假的
打在身上的巴掌聲響是真的 兩個選手的仇恨是假的
打在身上就是要痛 但對打的人就沒那麼有仇
被腳踝固定痛到流滿身汗是真的 假裝要把對方腳扭斷的表情是假的
被腳踝固定就是會痛 但固定的人就不會用力到扭斷對方的腳
F5之後胸口壓在地板的內傷是真的 但是就這麼被壓制三秒是假的
F5就是那麼高又快那麼無法預料著地那麼痛 但不能動到被壓三秒也有點誇張
之類的例子還有很多
打在選手身上的 發出聲音的 激出血液的 昏倒失神的 受傷住院的
結束職業生涯的 全都是那麼真那麼假不了
但如果你要說為什麼不躲為什麼不動為什麼就這麼不起來的輸了就全是假的
因為我躲了他也躲 大家是要看我們打還是看我們躲??
因為我動了他也動 下次大家飛撲都自己著地受傷那誰要用這些技巧取悅觀眾??
因為我再爬起來他再打我我還是要輸 既然分出了勝負為什麼還要不服輸??
摔角的東西就是這樣了 你用什麼樣的角度去看它 真假都會隨之不同
你收看摔角的目的是什麼??一場真劍勝負??
你強調該躲的就躲 那為什麼不能接受我全都沒躲還是贏了其實是更厲害??
說摔角好暴力好野蠻 然後當我告訴你摔角的意義之後
卻又對我說為什麼明知是假的還要看
那不論是真是假你都不會喜歡摔角 又何必要問我摔角究竟是真是假??
你喜歡摔角 常看 你就會了解它的真與假
你不喜歡摔角 就一定會以各種理由排斥它
那真假也不是那麼重要了
一直到今天 我還是覺得日摔比較真槍實彈是因為日本人好鬥
加上觀眾被日益養大的胃口需求
美摔比較戲劇表演化則是因為美國的選手體格差距過大更需要規範保護
用各種理由去說摔角虛假的人 你們想看的不是摔角 是打架
我看一場摔角是要看技巧跟力量 還有極限之下的點到為止
我不想看別人打架
你呢??你為什麼看摔角??又為何那麼拘泥真假??
這個問題只有你自己知道
你所需要的東西 摔角並不滿足
你無權要摔角照著你的規矩來打
就像我從不去質疑拳擊賽為何不可以用腳踢對手一般
永遠是那麼理所當然
我相信如果下次有人再問我摔角的真假
我還是會這麼告訴他
摔角打在身上的全是真的
但是真那麼想打對方的心態 是假的
Z頻道真讚,尤其是暴坊將軍..
- Aug 31 Sun 2008 06:16
轉貼:妙答(零分
高考完後又是中考,考題千奇百怪,答卷也五花八門。真佩服現在的學生啊,思維跳脫,天馬行空,和我們那時候的循規蹈矩,差別太大了!看一組語文試卷中的填空題吧——
1,_____,為伊消得人憔悴
同學答:寬衣解帶終不悔
(正解為「衣帶漸寬終不悔」,偶承認這個是思想有問題)
2,問渠哪得清如許,_____
同學答:心中自有清泉在
(正解為「唯有源頭活水來」,咱還是和水粘了點邊)
3,何當共剪西窗燭,_____
同學答:夫妻對坐到天明
(語文老師閱卷時笑暈,後在課堂時說此事,又暈!正解為「卻話巴山夜雨時」)
4,蚍蜉撼大樹,_____
同學答:一動也不動
(正解為「可笑不自量」,一動也不動,赫赫,很符合事實阿)
5,君子成人之美,_____
同學答:小人奪人所愛
(直接暈死)
6,窮則獨善其身,_____
同學答:富則妻妾成群
(正解:達則兼濟天下)
7,_____,天下誰人不識君
同學答:只要貌似薩達姆
8,後宮佳麗三千人,_____
同學答:鐵棒也會磨成針 ̄ ̄ ̄ ̄ ̄ ̄
(正解為「三千寵愛在一身」)
9,身有綵鳳雙飛翼,_____
同學答:拔毛鳳凰不如雞
還有個同學答:夫妻雙雙把家還
(正解為「心有靈犀一點通」)
10,東邊日出西邊雨,_____
同學答:床頭打架床尾合
還有個同學答:上錯花轎嫁對郎
11,_____,糟糠之妻不下堂
同學答:結髮之夫不上床
(語文老師暴怒!)
12,但願人長久,_____
同學答:一顆永流傳
(當時狂笑,現在覺得挺經典的,正解為「千里共嬋娟」)
13,西塞山前白鷺飛,_____
同學答:東村河邊爬烏龜
(對的挺工整的)
14,我勸天公重抖擻,_____
同學答:天公對我吼三吼
(正解為「不拘一格降人才」,龔自珍)
15,天生我才必有用,_____
同學答:關鍵時刻顯神通
又有同學答:老鼠兒子會打洞
(辦公室的語文老師集體毫無形象的狂笑)
16,天若有情天亦老,_____
同學答:人不風流枉少年!
(正解為「月若無恨月長圓」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 )
17,洛陽親友如相問,_____
同學答:請你不要告訴他
(正解為「一片冰心在玉壺」)
18,期末考試出對聯,上聯是:英雄寶刀未老
初三同學對下聯為:老娘丰韻尤存
19,良藥苦口利於病,_____
同學答:不吃才是大傻瓜
人生自古誰無死,_____
同學答:只是死的有先後
(結局:家長會後被老師留下來訓話……)
20,床前明月光,_____
同學答:李白睡得香
21,管中窺豹,_____
同學答:嚇我一跳
(哈哈哈!正解為「可見一斑」)
22,_____,飛入尋常百姓家
同學答:康佳彩霸電視機
23,葡萄美酒夜光杯,_____
同學答:金錢美人一大堆
24,_____,路上行人欲斷魂
初一學生的傑作:半夜三更鬼敲門
2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____
同學答:妻吾妻以及人之妻
(老師後來評卷時說那個同學特別具有奉獻精神,哈哈)
26,想當年,金戈鐵馬,_____
同學答:看今朝,死纏爛打
(正解為「氣吞萬里如虎」)
27,五年級的一次考試就考到了「三個臭皮匠,_____」
同學答:臭味都一樣
(把監考和外面的校長笑翻了)
28,初一的學生對對子:「登城白雲間攬山色入懷,_____」
同學答:我到酒店去抱小姐上床
(他的語文老師差點當場吐血而亡)
29,兩情若是長久時,_____
同學答:該是兩人成婚時
30,沉舟側畔千帆過,_____
同學答:孔雀開屏花樣多
31,書到用時方恨少,_____
同學答:錢到月底不夠花
32,天若有情天亦老,_____
同學答:人若有情死得早
(正解為「人間正道是滄桑」,毛澤東《解放軍佔領南京》)
33,人生自古誰無死,_____
同學答:有誰大便不帶紙
(沒有語言了……)
34,有次考李清照的如夢令,「知否?知否?______」
同學答:SORRY,I DON'T KNOW……
(正解為「應是綠肥紅瘦」)
35,語文考試,填空裡有一首革命詩:「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________,一個聲音高喊著:_________我渴望自由,但人的身軀怎能從狗洞子裡爬出……」
同學答:為狗爬出的洞也鎖著/他媽的,都鎖著!
36,千山萬水總是情,______
同學答:多給一分行不行
(批卷老師批閱:情是情,分是分,多給一分都不行)
37,問君能有幾多愁,______
同學答:恰似一壺二鍋頭
- Aug 30 Sat 2008 13:28
日本電影十大導演 鄭樹森、舒明 (20080830)
近10年來,我們兩人經常提出各種排行榜和我討論,尤其是日本電影雜誌「電影旬報」的各類票選名單,例如:「日本電影百大」、「日本電影十大」、「日本電影導演50強」等。我們不斷分析這類排名。在評估的過程中,也得出一些看法。我們發現日本方面的意見不常統一,而日本人的品味也與我們所理解的國際看法有出入。
重估日本電影
從這些排行榜來看,的確可運用一個相對性、世界性的觀點,重新整理一下。我們二人對重要的世界電影導演、電影作品以及電影運動都有認識,因此可以從二人的非日本觀點,以比較全球的角度,同時參照日本歷來的排名,評估日本電影的十大,甚或重新排名。這樣做是希望跳出僅以日本為中心的看法,一窺日本和世界之間的異同。
在多年的討論中,最大得益是發現自1990年代末期以來,大量日本電影經已復修,並因而舉行過多次的回顧展、以DVD發行。很多名家的電影全集均已推出銷售。過去日本國內的評估,因為投票人沒有機會再三重看「原片」,票選結果不免有些偏差。隨著大量DVD出現和復修後的放映,重估、重評以至重新排名都是必要的。從前「電影旬報」的排名,是建基於不能重看名片的原有認知上。換言之,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排名表,其實在認知上出現了「重複性繼承」的現象;本身反映出來的,只是約定俗成的看法。不少電影和導演,可能都只是以極少的票數來評估,其中一個原因是投票人無法看到「原片」,沒有足夠的評估材料。
材料的確非常重要。所有的文學史、藝術史、電影史等,必須根據原有的材料才可下筆撰寫,沒有材料的話,只能從闕,存而不論,或從舊說。近年來電影的材料大量出現,特別是復修後的作品,幾乎是原來的面貌。加上日本戰後至今,電影的累積量已不可同日而語。這種情形,正像文學史的重估一樣,我們終於可以從材料出發,爬梳整理,形成重新排列「十大電影」和「十大導演」的可能。
日本文藝論評的特色
至於用「對談」的方式,是因為舒明曾說,日本素有「二人談」(對談)、「三人談」(鼎談)以至「四人談」(四方談)的傳統。「對談」及「三人談」均可激發火花,不同意見可並存參考,逐步凝聚共識。日本著名旅美學者三好將夫(Masao Miyoshi)在其名著「中心之外」(Off Center),特別強調「對談」是日本文藝論評的特色。據此,我們決定就用這種日本特色的對談方式,表達我們對日本十大電影、導演的看法。
另外,我們兩人觀看的日本電影,多限於劇情長片。日本紀錄片也有很多優秀的作品,但能看到的機會不多,而日本也以劇情長片為主流。此外,日本近十年的動畫也非常出色,在美國引起很大震撼,極受歡迎,網上有不少關於日本動畫的討論,我們在這方面認識不多,而動畫同樣不算主流。因此這次對談不會涉及「紀錄片」與「動畫」。
此外,不同版本的DVD發行,為我們提供絕佳的機會,得以欣賞風聞已久的日本優秀電影。我相信,假如沒有DVD的話,即使身在日本,能重看這些名片的機會也不多。而且在數量上,現在DVD版本已超過早年出現的video版,拷貝除經復修外,部分更附有英文或中文字幕,加上導演訪問、幕後製作概況和專家評論音軌等花絮,對於研究日本電影,幫助甚大。這促使我們兩人可用較為全面的觀點,重評日本十大導演和電影。
經過反覆討論「電影旬報」幾個名單和「文藝春秋」的百年評選後,以舒明的「1926- 2006年『電影旬報』十大電影入選導演20強」來個別分析,得出我們二人的十大導演名單:(1)黑澤明(1910- 1998)(2a)小津安二郎(1903- 1963)(2b)溝口健二(1896- 1956)(4a)木下惠介(1912- 1998)(4b)市川崑(1915- 2008)(4c)成瀨巳喜男(1905- 1969)(7)今村昌平(1926- 2006)(8)小林正樹(1916- 1996)(9a)山田洋次(1931- )(9b)新藤兼人(1912- )
至於我們個別點評的具體分析和客觀標準,分別以「溝口健二」、「木下惠介」等專題,陸續發表。
(編案:兩位作者今年2月20日、3月17日分別在本刊發表「偉大的小說電影人市川崑」、「庶民電影大師山田洋次」,即屬該專題的系列文章。)
黑澤明--用心棒
- Aug 30 Sat 2008 13:21
溝口健二的幽玄美 鄭樹森、舒明 (20080830)
鄭樹森:溝口健二在八十年來日本「電影旬報」十大電影入選導演中排第8位。如果從純粹外國的觀點來看,溝口健二也許最能代表日本人自己非常肯定的「傳統」(或稱為「古典」):「美麗與哀愁」──我此處的用字,乃引述川端康成在諾貝爾文學獎得獎演講稿的題目「日本的美麗與哀愁」,「哀愁」原意指「憂愁」。
用川端所言的「美麗與哀愁」來概括溝口的作品,的確很貼切,他這一類型具傳統背景的作品,亦相當符合日本文論界和美學界長期以來討論的「幽玄(yugen)之美」,這當然是一個很大的題目,此次對談無法處理。
個人認為溝口的代表作有:「殘菊物語」(1939)、「西鶴一代女」(1952)、「阿遊小姐」(1951)、「雨月物語」(1953)、和「近松物語」(1954),皆表現日本「古典美」的一面。1954年的「山椒大夫」的劇情較豐富,人物的悲慘命運令人難以一看再看,雖然全片形式上的精美是一睹難忘。片中兩位女主角歷盡流放、沈淪、羞辱,但堅忍不拔,在命運的絕對逆轉中,努力支撐,選擇渺茫的希望;而正是此一選擇,令全片直臻「悲劇」層次,因為人物的選擇,令到原來是外力導致的人物命運的逆轉,自「melodrama」昇華為「悲劇」。
在溝口眾多傑作之中,個人印象最深刻的,倒不是那些深受好評的作品,而是「元祿忠臣藏前篇」(1941)及「元祿忠臣藏後篇」(1942),因為是放映時間才分成前後篇的關係,現在我們把此兩部電影一併觀之。
long take
從世界電影史的角度來看,「元祿忠臣藏」前後篇有重要的貢獻。溝口健二的電影向以單鏡頭(long take,也稱長鏡頭)見稱,很有可能因此而備受法國影評界讚揚。因為法國電影理論大師安德烈.巴贊(Andre Bazin)一向認為,單鏡頭的一鏡直貫,沒有剪接的拍攝,令到電影模擬的現實,在詮釋上,比起大量剪接更為讓觀眾有自主的空間;又同時讓觀眾看到空間的全貌,及空間(背景或佈景)與人物的互動(多透過深焦deep focus),亦進一步為觀眾保留自主分析的可能;至於時空的呈現較為完整統一(time and space in a unity)自不在話下。巴贊提出這套見解的時候,溝口已在影片中落實。1939年的「殘菊物語」幾乎是一場一鏡的單鏡頭美學示範,終場前長達10分鐘(一整卷膠片)的單鏡,更是嘆為觀止。
元祿忠臣藏
1941年的「元祿忠臣藏」在單鏡頭方面的流麗,亦不遑多讓。而這部電影的單鏡頭結合日本民族建築特有風格,更構成獨一無二的空間感及影機運作。日本傳統大宅的中空石庭、繞庭走道、前廳、內廳等多重空間,除木製樑柱外,其他之分隔均用滑門,故全部拉開後可說是沒有固定牆壁,鏡頭運動從外到內、從內到外,游走自如,流暢中又與人物活動、完整背景(佈景)結合成一體,深焦的配合更一併統攝前景、中景及背景。好幾場戲更利用這種較無區隔的空間,以極高的俯瞰角度緩慢下降,到達平視時再游動或重新拉高;個別場面又掌握日本式的局部空間分隔,如圓型大屏風或能劇演出的前伸舞台,來佈置鏡頭活動,均為世界影史上罕見之結合,既展示溝口的個人技藝,又呈現日本建築的國族特色。因為有此獨一無二之結合,全片特殊影像風格在溝口作品中亦難得一見。
「莎劇」做法
忠臣藏的四十七武士復仇盡忠故事,日本家傳戶曉,日本電影界拍攝近百次,國外較為熟悉的祇有稻桓浩1962年有三船敏郎、原節子演出的版本(年輕觀眾也許看過木村拓哉飾演四十七人中一位死節青年武士的電視片),而復仇的大戰場面很自然是重心,並將故事推向動作片。溝口版本另一獨特之處,是復仇大戰以書信簡單敘述,暗場處理,十足「莎劇」做法,而長達四小時的故事均為文戲,甚至是心理戲,極有可能是唯一一部沒有打鬥的忠臣藏電影。
近完場前死士演唱古典能劇,是樂、舞、詩之結合,又是戲劇與儀典(赴死、就義)在現實生活中最原始之互動重疊(即文化人類學家Victor Turner所說的laminality)。而全片在快終結前又拖出一段愛情故事(過程倒敘出來),表面似「反高潮」,實際上是整個故事之最大平衡,以人間最尋常的情愛,來「人性化」這個過度傳誦而被刻板化成祇求死節的單薄的盡忠形象。儘管此片是日本戰時軍政府委交溝口的作品,主旨是宣揚武士道,想要為侵略戰爭敲邊鼓,但溝口最後的「人性」故事,未嘗不可視為「主旋律」中的「大走私」,且是一個發人深省的尾聲,類近音樂作品結束時相當獨立的一段樂章(即 coda)。
我相信,今天有機會重看這部片子的觀眾,在短短二十分鐘內,已可領略這方面的神采。假如把「元祿忠臣藏」的前後篇算作一部的話,我一共選了九部傑作。
商業敗作,藝術佳作
舒明:「元祿忠臣藏」當年在日本評價很低,1984年美國的日本電影專家 Keiko McDonald 出版專著「Mizoguchi」,指出此片在商業上是失敗之作,而在藝術上可算佳作(near masterpiece)。今次你說出它的獨特之處,可見仍有人懂得欣賞它。
鄭樹森:我們要為它平反。以前還有一個觀點,因為是「忠臣藏」,講的是武士為主公效忠,就認為全片發揚武士精神、教人忠心等,都是用來配合軍國主義的。這的確是軍國主義時期的電影,但又可以說這是「蒙混過關」的電影。表現上講的是武士故事,但藝術上卻容許導演發揮得淋漓盡致,建構其個人風格。在非常陳舊的故事中,反而開出新意。批評這部電影宣傳軍國主義,並因而對它評價極低,是長期以來對該片的誤會。
舒明:溝口健二生於1896年5月16日,1956年8月23日去世。他於1923年已開始拍默片,共有默片47部。正如小津安二郎一樣,溝口很多的默片都散佚了。戰後他改拍有聲電影,部分現在也找不到。從現存篇目來看,溝口一生共有電影92部,屬於較為多產的導演,這可能跟他早期拍得較多默片有關。
幽玄之美
自從黑澤明「羅生門」在威尼斯獲獎後,歐洲人在1951年開始,對日本導演已有所認識。接著溝口在威尼斯榮獲兩屆的銀獅獎,令他的電影也揚名歐洲。尤其在法國,他的地位比黑澤明還要崇高,反而美國人則對黑澤明大力捧場。溝口電影的「幽玄之美」,法國文學界特別欣賞。1962年,在英國「視與聲」(「Sight and Sound」)每十年一次的全球影評人選「世界十大電影」中,「雨月物語」就曾經入選,位列第4,1972年亦再次上榜,名列第10。
與不少同期導演相似,溝口晚年的作品最具代表性,因為他們早年在電影公司工作時,無權選擇拍攝的題材,全由公司分配,甚麼也要拍。以溝口健二為例,他拍過偵探片、通俗劇、諷刺喜劇、表現派作品、軍國主義的電影、無產階級調子的片子,其中有些可能是被迫的,故這個時期的代表作不多。他電影的特色有三:
女性悲劇題材、卷軸敘述、長鏡頭
第一,擅於處理藝妓生涯與女性悲劇的題材。由田中絹代主演的溝口電影,即五十年代開始的「西鶴一代女」、「阿遊小姐」、「雨月物語」等,主要描述女人的愛情如何救贖男人的靈魂,這類主題乃溝口的獨得之秘。即如「近松物語」(1954)改編自近松門左衛門(1653- 1725)的淨琉璃劇(即所謂傀儡戲),故事略有不同,但主題仍舊。全片講述造紙工場內的一名僱員,本遭人冤枉,指他與女主人有染,最後二人卻真的雙雙墮入愛河,勇敢面向死亡。
第二,電影手法尤具日本文化特色。有人把他的電影比喻為日本卷軸的畫冊,須慢慢開展來看。溝口在表現這種文化特色時,在日本導演中,可算首屈一指。
第三,長鏡頭的運用。溝口是出名嚴謹的導演,他擅於拍長鏡頭,一個鏡頭可長達數分鐘。有時他為了拍俯瞰式的長鏡頭,一坐上吊機(crane),整天就不會再下來。溝口的鏡頭運用,與小津安二郎的剛好相反,小津所用的鏡頭,最高只是離地三尺。
溝口健二的電影名作,在香港大部分都可以找得到來看。假如有機會看他早年的作品,我們可能還會發現他更多的傑作。
山椒大夫
- Aug 30 Sat 2008 08:36
KENZO過季特賣 全面1折起 郭家崴/台北報導
時尚品牌KENZO總代理優尼士國際,9月3日起舉辦過季特賣會,集合04到07年春夏的服裝,男、女裝及配件類商品全面1折起。
這次商品主題多樣性,有野獸派馬蒂斯熱情奔放的鮮艷色彩、北非風格的晚宴禮服、中性化剪裁、佈滿玫瑰及牡丹的中國風商品。回溯到70年代,該牌原創設計師高田賢三(Kenzo TAKADA),擅於日西合璧,將民族風味的服裝以明亮的色彩表現,形成流行的「民俗學」與桑麗卡Sonia Rykiel一起被認為是「黃金的70年代」的巴黎時裝界代表人物。
04年接位的現任薩丁尼亞籍的設計師Antonio Marras,加入手工藝技術、象徵符號及風俗文物,讓時尚更具藝術性。這次特賣服裝,幾乎都是Antonio的作品,時間自9月3日起5日止,10:00-19:00在北市大安區仁愛路三段26-3號3樓女裝、4樓男裝,詳洽(02) 2701-1137。
KENZO亮片貼花外套
★特色:結合亮片與貼花,具有北非華麗風情。★原價:4萬8800元★時間:2008年9月4日至5日 AM10:00- PM07:00地點: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三段26-3號3樓女裝 / 4樓男裝洽詢電話:(02) 2701-1137特價19520元
KENZO水手風Trunlock提包
★特色:牛皮與棉製成,充滿浪漫悠閒的水手風情。★原價:3萬9800元特價11940元
這是砂山我唯一想敗的一檔!
- Aug 30 Sat 2008 08:17
五大賣座電影 失業率狂飆 外星人賣到最高點 中國時報【本報訊】
一、金剛(一九三三)
第一集《金剛》以當時首見的驚人特效,創造出身型巨大的大猩猩,把經濟大蕭條年代的影迷們嚇得大呼過癮。這部黑白電影不僅打破當時最高票房紀錄,更拯救了瀕臨破產的電影公司RKO(這家小型片商至今仍持續拍片中)。
電影票平均售價:○.二三美元(折算今日幣值約三.八九美元)
二、閃亮的馬鞍(一九七四)
一九七三年石油危機壓垮全球經濟,美國人卻為梅爾.布魯克斯執導的西部喜劇片《閃亮的馬鞍》瘋狂不已,該片描述一名由政客指派的黑人新鎮長,處心積慮想趕走白人鎮民,以興建鐵道賺取暴利,劇情戲謔逗趣。該片在北美創下一億兩千美元的票房,至今仍是影史最賣座喜劇片之一。
電影票平均售價:一.八九美元(折算今日幣值約八.四三美元)
三、外星人(一九八二)
當時美國失業率飆高至一○.八%,史蒂芬.史匹柏執導的這部外星人溫馨影片,讓美國人得以暫時擺脫現實的苦境,該片蟬連十六周賣座冠軍的影史紀錄,至今無片能破。該片總票房高達四億三千五百萬美元,據稱,史匹柏當時光是票房分紅每日就可淨賺五十萬美元。
電影票平均售價:二.九四美元(折算今日幣值約六.七○美元)
四、蜘蛛人(二○○一)
二○○一年「九一一恐怖攻擊」後的一年,反而是美國電影業最風光的一年,年度總票房近十六億美元,創下史上最高紀錄。當時美元貶值、失業率達六%,除了《蜘蛛人》以四億零三百七十萬美元票房,榮登年度賣座王位,其他如《魔戒》三部曲、《我的希臘婚禮》等,票房也很搶眼。
電影平均售價:五.八一美元(折算今日幣值約七.一○美元)
五、黑暗騎士(二○○八)
美國房市崩盤,加上汽油每加崙飆上四美元,但這部描述蝙蝠俠對抗邪惡小丑的動作影片,一上映便打破美國影史首映周票房最高紀錄,同時締造北美最多家影廳聯映的新紀錄,截至八月初,該片已在全球席捲八億零五百萬美元票房,在北美市場也有四億七千七百萬美元的亮麗成績。
電影平均售價:七.○八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