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新農業運動,農委會推出「園丁計畫」,要輔導35歲至55歲的中壯年人轉型投入農業,推出後反應熱烈,有來自各行各業的知識分子參與報名。農委會表示,輔導高學歷的中壯年務農,不但為他們一圓田園夢,更能帶動台灣農業升級,走向精緻、知識型農業。

農委會主委蘇嘉全表示,園丁計畫開放報名以來,已有五百多人報名,顯示社會上關注農業、想瞭解農業或轉業從農的民眾為數不少。而且從報名人員資料分析,六成以上具有大專院校以上學歷,來自公教、資訊科技業的中壯年者也非常多,這代表台灣的農業技術,以及整體的產業環境仍具有相當魅力。

農委會也認為,這些高知識分子投入農業,一方面讓他們從都會的職場走入田園,展開不同的人生;對台灣農業更是不可多得的生力軍,因為他們學歷高、有理想,本身又已是社會的中堅,勢必能會為台灣農業帶來新的活水和觀念。

蘇嘉全指出,園丁計畫9月下旬先展開五天的培訓課程,10月起,更要再視 400名參與者的意願,安排他們展開第二階段的「築巢」行動,也就是輔導這些中壯年人展開農業實務。農委會輔導處更已著手規畫,未來將輔導這群新農民在各地鄉間設產銷班,讓他們扮演起「火車頭」的角色,帶動當地農民一起經營知識型農業,加整台灣整體農業的轉型。

另外,不只中壯年民眾熱烈響應「園丁計畫」,多所大專院校農業系所也有意參與。蘇嘉全說,包括台灣大學、屏東科技大學,已與農委會洽談合作方案,希望「園丁計畫」或是針對35歲以下有意投入農業青年的「漂鳥計畫」,能保留部分名額給農業系所的學生,讓學有專精的學生,畢業後能與實務結合,應用所學,投入農業,一改「學農沒前途」的傳統觀念。農委會也非常願意輔導高學歷的農業系所畢業生投入本業,提昇台灣農業的競爭力。

【2006/08/28 聯合晚報
「園丁計畫」 9月新農特訓

【記者邵冰如/台北報導】

新農業運動的「園丁計畫」9月起展開五天的訓練,農委會將為400名有意投入農業者,先進行最基本的入門課程,未來還有後續輔導和補助措施,提供專業訓練,更有輔導員全程協助新農民開創事業。

農委會表示,「園丁計畫」五天四夜的課程內容有農業政策、產業概況與發展潛力、栽培技術等入門課程,並安排現場實地參觀。受訓地點在農委會所屬的農業試驗所、畜產試驗所和農業改良場。

農委會預估,受訓結束後,約有九成的受訓者有意願實際投入農業。農委會將針對有意願者,輔導參加專業農民訓練,同時先加入各地、各類型的農業產銷班,了解產業經營和產品行銷。

農委會也會提供多項補助。農糧署署長黃有才表示,將透過基層農會輔導農地的購置或租用,也會編列經費補助產銷設施。至於農民需要的經費,農委會將開辦農業經營低利貸款。

農委會主委蘇嘉全更承諾,將為這些新農民開設技術輔導的單一窗口;由農改場、農試所等單位設置專案輔導員,協助轉介相關專家或輔導單位,解決經營上的任何問題,保證「讓初來乍到新農民,不孤單、不害怕」。

【2006/08/28 聯合晚報】
園丁計畫擠爆 電子新貴也來




農委會邀請兩位從電機等行業轉入農業的神農獎得主蔡燦玉(右)與黃良僖現身說法。
記者鄭超文/攝影


【記者邵冰如/台北報導】

愈來愈多都會上班族有著田園夢。農委會最近推出「園丁計畫」,要協助中壯年族群轉業下鄉成為「新農民」,推出後引起熱烈響應;農委會決定增加園丁訓練名額,要幫助四百名中壯年人轉業務農,一圓終生的田園夢。

農委會主委蘇嘉全7月提出施政新方向「新農業運動」,先推「漂鳥計畫」,要協助35歲以下的年輕族群投入農業,引起都會上班族高度興趣,尤其35歲以上的都會上班族紛紛反應也有需求。於是農委會8月上旬又推出「園丁計畫」,是 35至55歲中壯年族群的新農民養成計畫,原本只先推出一班40個名額,但受理報名的第一天,便已額滿,截至昨天已達481人。因此,農委會今天宣布,園丁計畫擴增到10班400個名額。9月下旬起舉辦為期5天的農業專業課程。

蘇嘉全上午主持「園丁計畫」發表記者會。他表示,民眾報名園丁的熱烈情形,「讓農委會嚇一大跳」,這顯示台灣想回歸田園、轉業務農的民眾非常多,農委會也希望透過這些「新農民」的加入,帶動台灣農業轉型。

農糧署分析,四百多位報名者,大多是知識分子。57%具有大學專科學歷,8%有研究所學歷,代表著高知識份子渴望一圓快樂園丁夢的心願。另從職業別分析,四百多位報名者目前從事的職業涵蓋公教、服務、科技資訊、製造等行業,甚至有大專院校講師、電子新貴報名。

「園丁計畫」雖已有四百多人報名,但其中約三分之一已逾55歲,因此還有百餘名額;蘇嘉全今天更承諾,如果報名踴躍,農委會考慮再增加名額和梯次。有意報名者可盡快報名,9月10日截止,參訓者每人報名費3500元,可上農糧署網站 (www. afa.gov.tw)查詢,並下載報名表。

【2006/08/24 聯合晚報】

機電老闆→種葡萄 水電老師→種茶花

【記者邵冰如/台北報導】

45歲的黃良僖,十年前還是個機電公司的老闆,因為景氣衰退,因著太太一句「我們去種田吧,夫妻一起,終生守著田園,一定很幸福…」於是他捲起袖子,從頭學起,種起有機葡萄。如今他的「阿僖葡萄園」一年獲利百餘萬,去年他更奪下農業界最高榮譽「神農獎」,他的葡萄還獲全國葡萄評鑑第一名。

為了兩個女兒喜歡直接在果園摘葡萄現吃,黃良僖又研究建立「無農藥殘留安全葡萄」的栽培管理標準流程,讓他去年一舉奪下神農獎。

如今「阿僖葡萄園」一年營收450萬,獲利三成;「阿僖」今天哽咽著說,真正讓他欣喜滿足的,是和妻子帶著女兒,一家守著土地、守著田園的幸福人生。

另一位52歲的「園丁」蔡燦玉,學的是電機,他當過水電課程的老師、開過電腦公司,但35歲那年因為父親年邁,接手父親的茶花苗木生產,開始專業栽培之路。他說,因為愛花,也為園夢,他四處上課學習,終於產出一年四季都可開花的全新品種,尤其是夏季開花的四季杜鵑茶、越南包莖茶花,彌補4至7月國內茶花空窗期,他更創造了油茶根嫁接技術,獨步全球,帶著台灣茶花盆景藝術進入世界舞台。

蔡燦玉還帶著同區的十多位花農一起向前衝,他們成立了茶花產銷班,一起研發、一起行銷,一年收入破千萬元。蔡燦玉種精心培育的茶花更屢獲世界大獎,一盆拍賣價格動輒十多萬元,也讓他今年獲得神農獎。

【2006/08/24 聯合晚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砂山 的頭像
    砂山

    砂之椅子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