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爆發了伏特加大戰。一方是崇尚傳統的波蘭、芬蘭、瑞典與波羅的海諸國,他們認為,只有用穀物、馬鈴薯、甜菜糖漿製成的烈酒才是名副其實的伏特加。戰線另一邊,義大利、法國、英國與荷蘭的酒商,卻想盡辦法把伏特加的定義放寬。他們堅稱伏特加的原料不會影響它的風味。

「用穀物或馬鈴薯做的,才是真的伏特加」,波羅的海地區最大伏特加酒廠「拉脫維亞香膏」的董事長羅蘭茲‧高彼斯這麼說。該公司生產伏特加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1900年,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在此蓋了一座伏特加酒庫。高彼斯說;「如果伏特加能用葡萄做,我們乾脆管蘋果叫柳橙,把白蘭地更名為啤酒。」

歐盟現任輪值主席國芬蘭的民眾,習慣在寒夜以伏特加提神。芬蘭最近力促歐盟立法規定:不是用傳統原料製成的伏特加,都要在酒瓶上以大型粗體字標明。

但是其他伏特加業競爭對手,包括世界最大烈酒商英國帝亞吉歐公司(旗下有以葡萄製成的伏特加品牌Ciroc,也生產「思美洛」牌伏特加)都表示,這不過是北歐與波羅的海諸國別有用心的伎倆,欲以壟斷營業額達120億美元的全球伏特加市場。

歐洲伏特加聯盟發言人克里斯‧史考特-威爾森說:「伏特加製作方式應該一成不變的論調毫無根據。」。此聯盟代表帝亞吉歐等伏特加大廠遊說歐盟各國抵制芬蘭的提案。他說:「現在消費者大都把伏特加當作無味基酒,與奎寧水或柳橙汁混合調配,硬要說伏特加的風味都來自釀造原料,實在荒謬。」

傳統派對這種言論嗤之以鼻,堅稱好的伏特加其實別具醇芳。

伏特加的起源是引起激辯的話題,各方爭論不休。俄羅斯人說,伏特加是他們發明的,還舉了源自十二世紀的蒸餾製酒技術為證。

不過,同樣遊說歐盟立法規定非傳統伏特加須加上標示的波蘭說,他們才是伏特加先驅。據說早在八世紀,波蘭農人就用冷凍葡萄酒製作烈酒。他們相信這是義大利修道士帶到波蘭的釀酒秘方。

但是帝亞吉歐政府事務部門主管艾倫‧巴特勒等人指出,蒸餾製酒法是阿拉伯商人傳過來的。十四世紀時,他們就用蒸餾法化葡萄為酒。

中歐、東歐與北歐的伏特加生產國宣稱,他們要竭力維護數百年來的傳統。「就像啤酒裡面不應該有葡萄一樣,你也不希望伏特加裡有葡萄。」高彼斯先生說:「你買啤酒,因為它是啤酒;你買伏特加,因為它是伏特加。」

現年29歲的安西斯‧安索夫在里加某個時髦夜總會的酒吧工作。他說,給客人喝不是用穀物製成的伏特加,有違天理,但是他也強調自己不愛伏特加。不少拉脫維亞的年輕人把伏特加和老一輩的人和蘇聯的占領聯想在一起。安索夫說,自己寧可來一杯葡萄酒。

(來源:紐時週報)

【2006-12-06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砂山 的頭像
    砂山

    砂之椅子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