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好萊塢強片大舉入侵,國片勢力衰微時,由葉育萍所監製的國片:《十七歲的天空》、《宅變》,卻屢創票房佳績。這樣的成績,有人稱為奇蹟,但是這背後,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年輕人,擺脫舊有的傳統束縛,努力在國際創造出台灣電影新的里程碑。
一頭飄逸的長髮、大大的眼睛、白淨的臉龐,6年級的葉育萍,看起來跟剛出校門的大學生沒有什麼不同。葉育萍,大家喜歡叫她的英文名-Michelle。 Michelle有一個特殊的身分,你也可以叫她「葉製片」。2004年,Michelle初試啼聲監製的電影作品《十七歲的天空》創下全省超過8百萬的票房;2005年又再以《宅變》創下超過1千4百多萬的票房佳績。這兩部成功的影片,讓我們看到不同以往面貌的國片。
年輕的Michelle,到底有什麼魔法,可以衝破洋片的重圍,將國片也拉上第一線的地位,讓我們一起深入瞭解。
電影天賦從小引發
Michelle從小就非常喜歡電影,她的電影天賦從小就已經可看出個雛形。Michelle腦海中不時充滿無窮的想像力及創造力,善於觀察週遭事物,再加以發揮運用,她很喜歡將想像的故事情節放進洋娃娃遊戲裡,在同輩的玩伴中已儼然是個小編劇家。
事實上,才6歲的Michelle,早就已經立定志向從事電影業。「Michelle以後應該就是會吃電影這行飯的人。」她的阿嬤就曾經這麼說過。家人的支持,也讓她日後的電影路走得更順暢。
為了實現她的電影夢想,Michelle不是只是嘴上談,除了日常多蒐集、接觸相關的電影事物外,從高中到大學畢業,就讀的科系都與戲劇、電影有關。長年在加拿大溫哥華生活及求學的Michelle,雖身在異地,卻只想要拍攝跟自己比較有切身關係的影片,因此,大學一畢業,獲得家人支持的 Michelle,很快地收拾行囊,回到她的故鄉-台灣。
寶貴的學習經驗
民國87年,Michelle回到了台灣,正好遇到台灣電影不景氣的時機,電影圈的前輩大多都勸她不要進入電影業,但憑著一股對電影的熱愛,Michelle仍然決定投身電影業。最後,她進入到當時以發行西片而相當知名的電影公司-春暉電影公司。
她從最基本錄影帶的包裝做起,長達4年多的春暉工作經驗,讓Michelle得以接觸國內外電影業的行銷方式、生態,以及觀眾的真實需求等。這段寶貴的經歷,讓日後Michelle更清楚如何籌畫及製作出成功的電影。雖然有了接觸電影業的機會,Michelle卻從未忘記她想拍片的願望。
民國92年,時機終於到了。Michelle遇到理念及想法相近的夥伴,幾個年輕人為了實現拍電影的理想,以熱情、年輕的膽識及不怕艱難的態度,募集了一些資金,成立了「三和國際娛樂有限公司」。
「三和國際娛樂有限公司」
「三和國際娛樂股份有限公司」初試啼聲的創業作品-《十七歲的天空》,一部啟用新導演及有限的資金所完成的電影,不但實踐Michelle她拍片的夢想,所創下的票房佳績更是令人讚賞。
「三和國際娛樂有限公司」就是希望可以拍攝品質精良的華語電影。「三和」的團隊們,一開始就從製片出發,先找到合適的編劇提案,再創作及發展觀眾想要的故事,最後才尋求適合的導演開始拍片計畫。這樣的方式,完全不同於一般台灣電影,從導演先開始、發展故事、最後再找製片完成拍片的計畫。
「三和」不單只有影片籌製的過程與其他公司不同,另外一項特別的地方是公司成員雖都較為年輕,但卻具有優秀良好的發行經驗。經過市場、觀影人口及票房分析、討論,最後她們決定從「類型電影」進行製作影片第一步。
「當影片可以清楚地定位成特定的類型,比較容易跟觀眾有良好的互動。」以發行面為考量而將電影定位為類型電影,加上她們的研究發現,看電影的人以年輕人居多,因此,「類型電影」、「年輕導演」的方向似乎確定了。
「三和」成立初期,因資金、人脈、通路等各項管道尚有不足,為了避免公司的創業作品失敗,她們鎖定三種特定的類型電影-「兒童」、「同志」、「恐怖」。
Michelle跟她的夥伴們,有了明確的目標及方向,便開始進行籌畫,最後因同志的議題最快完成企劃的準備,而相關工作人員也能夠配合,描述同志間細膩、深刻的感情-《十七歲的天空》誕生了。另外,影片上映前,密集性的宣傳、行銷也是公司的策略之一。《十七歲的天空》影片成本約400萬,光宣傳花了100多萬,卻締造了全省超過800萬票房佳績。除宣傳外,Michelle認為,一部好的影片,「編劇」、「導演」、「製片」、「國內發行」、「國外發行」等5個關鍵人物是重要因素,若影片企劃可以說服多數的關鍵人物,或者是彼此間可以互相協調配合,影片才有可能成功。
由《十七歲的天空》票房數字來看,證明「三和」這個team所想的idea成功了!2005年,「三和」再一次以票房超過1千4百萬的《宅變》來證明這群年輕人想法正確。
電影新勢力
很多人認為她們的電影是充滿商業氣息的,但若以台灣的電影趨勢來分析,影片能否成功,似乎除了創意,是否能夠符合市場需求,也是相當重要的關鍵原因。「我不知道這樣算不算商業片,但是從一開始企劃到後來真正落實到拍成電影,我唯一想到的是電影拍完後,所花費的成本是不是可以全部回收。」雖是簡單的幾句話,自信的Michelle,以自己的風格走出國片另一條道路。
獨立、熱情、有理想的Michelle,談到未來的規劃,仍謙稱自己尚有許多需要學習及改進的地方「我希望可以繼續開發優良的台灣電影、培養更多的導演及編劇人才,讓台灣電影越來越蓬勃。」
有了Michelle這股年輕的新潮流,不但讓我們看見一種勇往直前,樂於貢獻心力的精神,也讓台灣的電影加入了新的元素及方向。誰說國片不能起飛,將國片推廣至全世界應是指日可待的。
最後更新日期:2006/2/17
一頭飄逸的長髮、大大的眼睛、白淨的臉龐,6年級的葉育萍,看起來跟剛出校門的大學生沒有什麼不同。葉育萍,大家喜歡叫她的英文名-Michelle。 Michelle有一個特殊的身分,你也可以叫她「葉製片」。2004年,Michelle初試啼聲監製的電影作品《十七歲的天空》創下全省超過8百萬的票房;2005年又再以《宅變》創下超過1千4百多萬的票房佳績。這兩部成功的影片,讓我們看到不同以往面貌的國片。
年輕的Michelle,到底有什麼魔法,可以衝破洋片的重圍,將國片也拉上第一線的地位,讓我們一起深入瞭解。
電影天賦從小引發
Michelle從小就非常喜歡電影,她的電影天賦從小就已經可看出個雛形。Michelle腦海中不時充滿無窮的想像力及創造力,善於觀察週遭事物,再加以發揮運用,她很喜歡將想像的故事情節放進洋娃娃遊戲裡,在同輩的玩伴中已儼然是個小編劇家。
事實上,才6歲的Michelle,早就已經立定志向從事電影業。「Michelle以後應該就是會吃電影這行飯的人。」她的阿嬤就曾經這麼說過。家人的支持,也讓她日後的電影路走得更順暢。
為了實現她的電影夢想,Michelle不是只是嘴上談,除了日常多蒐集、接觸相關的電影事物外,從高中到大學畢業,就讀的科系都與戲劇、電影有關。長年在加拿大溫哥華生活及求學的Michelle,雖身在異地,卻只想要拍攝跟自己比較有切身關係的影片,因此,大學一畢業,獲得家人支持的 Michelle,很快地收拾行囊,回到她的故鄉-台灣。
寶貴的學習經驗
民國87年,Michelle回到了台灣,正好遇到台灣電影不景氣的時機,電影圈的前輩大多都勸她不要進入電影業,但憑著一股對電影的熱愛,Michelle仍然決定投身電影業。最後,她進入到當時以發行西片而相當知名的電影公司-春暉電影公司。
她從最基本錄影帶的包裝做起,長達4年多的春暉工作經驗,讓Michelle得以接觸國內外電影業的行銷方式、生態,以及觀眾的真實需求等。這段寶貴的經歷,讓日後Michelle更清楚如何籌畫及製作出成功的電影。雖然有了接觸電影業的機會,Michelle卻從未忘記她想拍片的願望。
民國92年,時機終於到了。Michelle遇到理念及想法相近的夥伴,幾個年輕人為了實現拍電影的理想,以熱情、年輕的膽識及不怕艱難的態度,募集了一些資金,成立了「三和國際娛樂有限公司」。
「三和國際娛樂有限公司」
「三和國際娛樂股份有限公司」初試啼聲的創業作品-《十七歲的天空》,一部啟用新導演及有限的資金所完成的電影,不但實踐Michelle她拍片的夢想,所創下的票房佳績更是令人讚賞。
「三和國際娛樂有限公司」就是希望可以拍攝品質精良的華語電影。「三和」的團隊們,一開始就從製片出發,先找到合適的編劇提案,再創作及發展觀眾想要的故事,最後才尋求適合的導演開始拍片計畫。這樣的方式,完全不同於一般台灣電影,從導演先開始、發展故事、最後再找製片完成拍片的計畫。
「三和」不單只有影片籌製的過程與其他公司不同,另外一項特別的地方是公司成員雖都較為年輕,但卻具有優秀良好的發行經驗。經過市場、觀影人口及票房分析、討論,最後她們決定從「類型電影」進行製作影片第一步。
「當影片可以清楚地定位成特定的類型,比較容易跟觀眾有良好的互動。」以發行面為考量而將電影定位為類型電影,加上她們的研究發現,看電影的人以年輕人居多,因此,「類型電影」、「年輕導演」的方向似乎確定了。
「三和」成立初期,因資金、人脈、通路等各項管道尚有不足,為了避免公司的創業作品失敗,她們鎖定三種特定的類型電影-「兒童」、「同志」、「恐怖」。
Michelle跟她的夥伴們,有了明確的目標及方向,便開始進行籌畫,最後因同志的議題最快完成企劃的準備,而相關工作人員也能夠配合,描述同志間細膩、深刻的感情-《十七歲的天空》誕生了。另外,影片上映前,密集性的宣傳、行銷也是公司的策略之一。《十七歲的天空》影片成本約400萬,光宣傳花了100多萬,卻締造了全省超過800萬票房佳績。除宣傳外,Michelle認為,一部好的影片,「編劇」、「導演」、「製片」、「國內發行」、「國外發行」等5個關鍵人物是重要因素,若影片企劃可以說服多數的關鍵人物,或者是彼此間可以互相協調配合,影片才有可能成功。
由《十七歲的天空》票房數字來看,證明「三和」這個team所想的idea成功了!2005年,「三和」再一次以票房超過1千4百萬的《宅變》來證明這群年輕人想法正確。
電影新勢力
很多人認為她們的電影是充滿商業氣息的,但若以台灣的電影趨勢來分析,影片能否成功,似乎除了創意,是否能夠符合市場需求,也是相當重要的關鍵原因。「我不知道這樣算不算商業片,但是從一開始企劃到後來真正落實到拍成電影,我唯一想到的是電影拍完後,所花費的成本是不是可以全部回收。」雖是簡單的幾句話,自信的Michelle,以自己的風格走出國片另一條道路。
獨立、熱情、有理想的Michelle,談到未來的規劃,仍謙稱自己尚有許多需要學習及改進的地方「我希望可以繼續開發優良的台灣電影、培養更多的導演及編劇人才,讓台灣電影越來越蓬勃。」
有了Michelle這股年輕的新潮流,不但讓我們看見一種勇往直前,樂於貢獻心力的精神,也讓台灣的電影加入了新的元素及方向。誰說國片不能起飛,將國片推廣至全世界應是指日可待的。
最後更新日期:2006/2/17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