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台中護理專科學校時,一排佇立圍牆的柚木老樹,伸出許多肥厚的大葉,在陽光中亮麗的搖曳。它們的寬大、明亮,讓我想起了一件事。
網路上,晚近流傳著一則訊息,有人接受採訪時,透露了早年製作紅龜粿的紅,主要乃取用天然的柚木色素摻雜進去,而非工業原料。
想到此事,我好奇地摘下一片,再從地面撿拾枯掉的落葉。回去後,兩片都仔細搓揉。但再怎麼用力,都摩挲不出一點淡紅的色澤。
放棄後,很不甘心,再翻查書本閱讀,竟是如何翻找,都無書本提到,柚木可作為染料。後來,意外翻查了胭脂樹,才確定有紅色色素的存在。兩相對照,我猜想,大概是現今流行「天然e尚好」,有人誤把柚木當胭脂樹,瞎掰了一個生活故事。
只是胭脂樹或柚木,都非在地樹種,多於日治時期引進。但台灣人使用的紅色色素早已行之數百年,凡湯圓、壽桃、紅蛋和紅龜粿等糕點米食,都得仰仗。這樣對照年代,相信古人使用的,絕不可能是這二種植物。
那麼我們吃了大半輩子,吞進肚腹裡的紅色色素,到底是什麼呢?去問鄉下的阿嬤,她們會回答說,那是紅花米啊!
紅花米到底是什麼,植物嗎?我到菜市場的雜貨鋪認真追探,原來只是一小包的工業食用色素。一包不過十五元即可買到。我們現今一般常吃的糕點米食,都是摻雜了這種,讓它鮮紅欲滴,讓它色澤發亮,充滿喜氣。
但這種便宜的色素,是現代產物,專家大抵會認為有礙健康,愈紅愈教人擔心。緣於此故,最近有一單位正在研發,嘗試以紅麴發酵的色素取代。可惜的是,紅麴的紅,往往呈現暗褐之色。想想看這等色澤的湯圓和紅龜粿,如何吸引一般人食用?
我悲觀地臆測,想要看到天然的大紅,恐怕還得再研磨一段時日吧。但我又想到,不對啊,更早以前,沒有工業用的食用色素時,米食糕點鮮豔亮麗的紅色,又是從哪兒來的呢?
其實,所謂紅花米,確實是有這種菊科的植物。它就叫紅花,以前的人習慣採集紅花花瓣作為染料。其花瓣枯萎後,固定收縮如米粒,故而稱之為紅花米。
只是紅花不產於台灣,主要分布於大陸,諸如河南、四川、雲南等地。春末夏初之交,此菊花冠由黃變紅。農婦可擇晴天早晨,露水未乾時採摘,晾乾或曬乾。但早年台灣傳統的糕點美食,就是靠這種菊科小花製成的材料,搭船飄洋渡海來染紅,還是間有栽種於本地的荒地田溝邊,只是今日絕跡了?
我的疑問,或許有一二明晰的方向,但答案還是未知數。
【2008/11/04 聯合報】
- Nov 04 Tue 2008 08:03
老男人的菜市場》身世不詳的紅花米【聯合報╱劉克襄】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