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蔡英文的小豬回娘家,群眾擠在凱達格蘭大道搖動小豬撲滿高喊凍蒜,給近來飽受藍營以宇昌案攻擊的蔡英文,滿懷的溫暖。
昔拒絕貼畜生標籤

三隻小豬偶然成為蔡的吉祥物,且一發不可收拾,竟無意間蔚為風潮,是本次大選最令人意外的驚奇。但是,從文化的角度看,並非偶然,而是台灣的動物倫理文化已經到了這個地步,以致可以順水推舟,而且水到渠成。

台灣農業時代的動物觀是人與動物的二元對立觀,人急於棄絕自己的動物身分,因此在思考動物與人類關係時,大多認為「我們」若替「牠們」爭取權益,就是對我們的傷害;動物天生就是以成為我們食物的價值而存在。就人類而言,對動物的態度只有歧視與敵視。

從語言來看,歧視、敵視動物的語詞極多,像是狼心狗肺、狼子野心、豬頭狗臉、狡兔死走狗烹、笨的像豬、過街老鼠、鼠肚雞腸、獐頭鼠目、熊心豹膽、潑猴、懶驢……,對動物的歧視來自於我們比牠們聰明的優越感,而敵視則源於遠古時人們常遭動物傷害的「祖先記憶」。

此外,動物做為人類的食物而存在,也至少4百萬年,對吃的食物有必要建立倫理關係嗎?

從敵對進步到寵愛

20多年前如果蔡拿三隻小豬當作大選吉祥物,必定遭人恥笑為笨豬、臭豬、懶豬而難以接受。現在,三隻小豬既是對抗大野狼(國民黨)的隱喻,也讓人覺得可愛、有趣,比毫無生命的平安符高明多了。

台灣這10多年來,自發性學習了西方的公共道德、公共意識等公民社會的元素,其中與動物的關係得到深遠的改進,從農業時代的歧視、敵視動物,到現代社會的愛護動物、與動物平等相處,其間轉變就像從不排隊到自發性排隊,那樣經過長久的努力。

就算宰殺家禽、牛、豬、羊、魚、蝦等,也不先虐待之後才動手,而宰殺的科學工具也盡量往減少動物的痛苦為方向設計,並且心中暗唸佛號為之超渡。
當代動物倫理學者相信,那些虐待動物的人,也會虐待人;一個民族怎麼對待動物,就會怎麼對待人。

台灣進步到美化動物、關愛動物(看看多少人寵愛養的貓狗),而非歧視、敵視動物的「和諧社會」,才有蔡英文拿小豬當吉祥物的結果。三隻小豬是偶然嗎?非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砂山 的頭像
    砂山

    砂之椅子

    砂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